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试论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未来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资源的信息化战争,针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结合高新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应用,以及美军在实际作战中的运用,分析说明了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精确制导武器;新型制导技术;隐身能力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时代,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多维空间进行的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作为高技术战争的三大支柱之一的精确制导武器,被誉为“现代兵器之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技术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
各类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装备和广泛使用,对现代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间,精确制导武器在常规战争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
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联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炸弹或导弹)只占到了所有弹药的7.5%;8年之后(1999年)针对南斯拉夫的70多天的作战行动中,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比例达到了30%;又过了4年(2003年),在“震撼和敬畏”军事行动中,这一比例是85%——绝对的多数。
不仅是相对比例,在一次局部战争中所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绝对数量也一直都呈增长趋势。
在为期43天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一共发射了28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而“震撼和敬畏”行动虽然只有短短15天,但是所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就有1000多枚,这还不包括向敌军目标投掷的数千颗精确制导炸弹。
仅2003年3月21日到22日这一天,联军就对伊拉克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发动了12轮导弹攻击。
单单一个晚上从战机和舰艇上所发射的巡航导弹的数量就超过了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发射的总和。
为在40 天内打赢这场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精确制导技术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技术,它支持精确制导武器的远距离高精度作战、夜间作战、全天候作战、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
红外成像/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研究
S ud n d t u i n o n r r d i a i g t y o a a f so f i f a e m g n /m i i e e v l m t r wa e l
r d rc mbn d se e a a o ie e k r
红外 成 像/ 米 波 雷达 复 合 导 引 头信 息 融 合研 究 毫
章 蕾 , 高志 峰 , 李黎 明, 耿满足
(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 04 ) 10 1
摘
要 : 析 了红 外成像/ 分 毫米 波复合 导 引头 的技 术 特 点和 工 作状 态 , 绍 一种 红 外成 像传 感 介
第4 0卷 第 2期
21 00年 2月
激 光 与 红外 ‘
L ER & I F AS N RARE D
Vo . 140, . No 2
F bu r ,0 0 e ray 2 1
文章编号: 0- 7(000- 5- 1 1 0821)2 18 4 0 5 0 0
・ 外技 术 ・ 红
d e s t e meh d o a c lt g t e a g e b t e n tr e n R i gn e s r S n e t ep a e MMW d a n t u e t o f l u a i h n l ew e a g t d I ma i g s n o . i c ln h c n a h Ra a c n o r s p l ep t h a ge o ag t i h s p p r u i g t e a t u e s p l y a t u e i d c tr i e mi i , e u p y t i n l f tr e ,n ti a e , sn h i d u p y b i d n iao n t s l a n w h c l t l t h se me o sp e e td t ac l t h i h a ge a d f s h n omain g tf m R a d MMW y t m h o g h h t d i r s ne o c u ae t e p t n l , n u e t e if r t o r l c o o I n s se t r u h t e l o i m fo t ag r h o p i l e g t d me n su y s o h t e trr s l c n b e h o g h s w y t ma w ih e a , td h wst a b t e u t a e g ttr u h t i a . a e Ke r s d t u in;R i g n / y wo d : aa f so I ma i g MMW a a o i e u d n e; pi l si t n r d r c mb n d g i a c o t ma t e mai o
主被动雷达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关键 词
主 被 动 雷达 ;信 息 融合 ;状 态 估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7 8 2 0 ( 2 0 1 3 ) 0 9—0 9 7— 0 4
Re s e a r c h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Fus i o n Te c hn o l og y f o r Ac t i v e ・ Pa s s i v e Ra d a r Co m po s i t e S e e k e r
Y0U Xi a o we i
( R a d a r H o m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a A i r b o r n e Mi s s i l e A c a d e m y ,L u o y a n g 4 7 1 0 0 9 ,C h i n a )
p a s s i v e r a d a r c o mp o s i t e s e e k e r ,a n d t h e n a n o p t i mi z a t i o n s t r a t e y g i s u s e d t o we i g h t t h e ma t c h e d a ng l e e r r o r s, wh i c h c a n b e u s e d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d y n a m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t rg a e t s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t e a d y - s t a t e e ro r o f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摘要: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导引头好比导弹的眼睛,在导弹的制导和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中对雷达导引头,红外导引头,电视导引头,激光导引头及多模复合制导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组成、原理,并对比了这些导引头的优缺点及应用环境。
最后介绍了导引头的发展状况,预测了导引头今后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等问题。
关键词:导引头自寻的导弹制导中图分类号:t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a)-0000-00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主要任务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精确打击这一指标在现代化军事中凸显的越来越重要。
精确制导武器现已成为实现精确打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导引头良好的跟踪、捕获性能,其技术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导引头用来完成对目标的自主搜索、识别和跟踪,并给出制导律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在制导过程中,确保制导系统不断地跟踪目标,形成控制信号,送入自动驾驶仪,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导引头广泛应用于导弹的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等原理制导中,在地空、空地、空空等战术武器的应用中,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1 导引头的功能与组成1.1 导引头的功能导引头是寻的制导控制回路的测量敏感部件,主要包含三大功能:一是截获并跟踪目标;二是输出实现引导规律所需要的信息:三是消除弹体扰动对位标器在空间指向稳定性的影响。
1.2导引头的组成导引头是一个角度跟踪系统,接收机输出与视线角速度成正比的信号。
导引头通过接收系统接收目标辐射,接收到的信号先经过预处理(滤波整形与放大),再由信号处理装置分析推算,得出导引头的位置偏差量,指令形成装置根据偏差量形成控制指令并传给弹上控制系统,同时,伺服系统根据偏差量控制导引头接收系统朝目标方向进行进给运动。
2 导引头的分类导引头接收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确定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运动特性,形成引导指令。
雷达间歇工作下的雷达/红外复合制导跟踪
拦 截概 率 和 电子 支援措 施 锁定概 率。文 中在 导弹 复合 制导跟 踪 中提 出了一 种 雷达 间歇工 作 下的 雷达
与红 外序 贯 滤波 融合 算 法 , 该算 法针 对 雷达 、 外量 测 时 间不一 致 的特 点 , 用顺序 处 理 结构 的 多传 红 采
感 器集 中式 融合 方 法对 目标进 行跟 踪 , 跟踪 中使 用 了基 于交互 多模 型和 扩展 卡 尔曼( 在 t MM— K ) E F 的 序 贯 滤 波方 法 ,利 用滤 波过程 中的状 态估 计 协方 差与 测量误 差 方差进 行 比较控 制 雷达 间歇 工作 。该 算 法可 以 自动适 应 雷达 间 歇 工作 , 需要 在 单/ 不 双传 感 器跟 踪模 式 之 间切 换 , 最后 通 过 仿 真的 方 法分
Ra a n nf a e e o o p u d g i a c t a a d r a d i r r d s ns r c m o n u d n e wih r d r un e nt r it n — r i t t d r i e m te t wo k ng s a e
it r te t wo k n f r d a e u e t e e e y ne mitn r i g o a a c n r d c h n m misl ne c p i n p o a i t n lcr n c s p o r s i i tr e to r b bl y a d e e to i u p  ̄ e i
第4 l卷 第 6期
Vo1 . NO. 41 6
红 外 与 激 光 工 程
I fa e n s rEn i e r g n r r d a d La e g n e i n
多模复合导引头协同抗干扰技术
摘要摘要随着干扰类型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单一模式的制导方式抗干扰性能越来越低,为了有效对抗干扰,多模复合制导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多模复合制导需要将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信息融合输出,因此如何判断是否有传感器受到干扰并且确定是哪个传感器被干扰会直接影响导引头的跟踪结果。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基于雷达、红外、激光三模复合导引头的协同抗干扰问题展开的。
首先,本文简单分析了雷达、红外、激光可能会面临的干扰以及这些干扰的机理,然后基于此分析,针对该导引头的共口径结构,设计出了一种分布式、特征级的三模复合信息融合抗干扰方案,该方案包括各传感器前端以及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其中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包括航迹形成、时空配准、航迹关联、特征融合和航迹融合五个环节,航迹关联环节实现了该方案的抗干扰策略。
根据该方案,本文先介绍了航迹形成环节需要用到的数据关联算法、航迹管理以及αβ-滤波算法,其中,数据关联算法主要介绍了最近邻数据关联算法和改进的经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两个数据关联算法各自的适用情况以及滤波算法的性能。
然后,本文介绍了时空配准、航迹关联算法(MK-NN算法和改进的MK-NN算法)和航迹融合算法,其中,改进的MK-NN算法通过实时的滑窗方法以及参考航迹的引入可以判断出哪个传感器受到了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MK-NN算法的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有效提高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
最后,依据前文介绍的各种算法,为了将信息融合协同抗干扰技术进行工程实现,本文建立了一套信息融合系统,首先介绍了该信息融合系统的整体工作流程,然后介绍了三模航迹关联策略,并针对导引头的单模、双模以及三模各个制导阶段给出了相应的航迹关联协同抗干扰方案。
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本文还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建模仿真技术的信息融合数字仿真测试系统,并通过该数字仿真测试系统对信息融合系统的功能、信息融合处理的延时以及抗干扰指标进行了9种模式的测试,其中这9种模式包括单干扰模式以及多种干扰组合模式,测试结果表明了该三模复合信息融合系统可以有效对抗这9种模式的干扰,而任一单一模式都无法完全抵抗这些干扰,从而证明了该协同抗干扰技术的有效性。
毫米波/双色红外多模导引头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 )进 行 目标特 征层 信息 处 理 , 3 根据 一定 的算法 , 行各 探 测器 前端 的局 部 判决 ; 进 根据 红 外信 息
计 算 其 特 征 量 , 合 毫 米 波 特 征 量 , 据 预 置 门 限 进 行 目标 识 别 , 里 重 要 的 内容 之 一 是 利 用 毫 米 波 结 依 这 探 测 系 统 给 出 的 弹 目距 离 信 息 对 红 外 目标 特 性 做 归 一 化 处 理 。
外 前 端
l 像 预
处
导
标
丑
背 景 环 毫 米
毫头
心 睢
导
流
境
I 前 被
端
- 每
预
处 理
—
_ ]!!
图 1 复合信号处理系统框 图
图 l中各 传感 器前端 分别 完成被探 测 区域 的各 自原始 信息 的采 集 , 分 别传输 至各 自信 息预 处 井
3 融 合 处 理器 主 要 功 能 与 工作 流 程
融合 器 接收来 自毫米 波前端 和红 外前 端分 系统 送来 的各 自检 测到 的 目标信息 和 状态参 数 , 合 结
嚣 嚣 1) , 莱 人高 工 师主 研 方 :引 .息 数 处 技 。 霎 霁 善 一, 山 州 , 程 ; 究 向导 头 与 据 理 术 男东 级 要 信
等。
[ 犍词]信息融合 } 美 导引 头 ; 息处 理 信 [ 中圈 分 类 号 ] J75 3 T 6 . [ 献 标 识 码 ]A 文
l 引 言
目前 我 国正 在开 展导 弹导引 头技术 研究 , 项 技术对 新一代 导 弹的研 制具有 重要 的作用 。 这 多模 导 引头 系统是将其 导 引头前 端采用 多传感 器方式 , 用 多传感器作 为信息 获取的来 源 , 过各 自的信 息 利 经 预 处理 系统 , 后利 用 信息融合 器 , 检测 、 别 目标 , 最 来 识 以达到 提高识 别捕 获概率 的 目的 。随着世界 上 高 速 芯片的 飞速发 展 , 在信息 融台器 的研制 中 , 融合算 法的研 究被 人们 予以重视 。其 关键 问题就在 于 研 制 符合实 际应用 的数 学模 型及其 相应算法 , 编写 高效的软 件 系统 。
基于UKF的雷达/红外分布式加权融合算法
a l g o r i t h m b a s e d o n u n s c e n t e d k a l ma n i f l t e r( U KF )wa s p r o p o s e d .T h e a l g o r i t h m, w h i c h s o l v e d t h e n o n l i n e r a un f c t i o n o f t h e
me su a r e me n t mo d e l , a p p r o x i ma t e d he t p r o b a b i l i y t d e n s i y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e t n o n l i n e r a un f c t i o n i n s t e a d o f a p p r o x i ma t i n g t h e l i n e r a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El e c t r i c a l En g i n e e r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 Lu o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y , g L u o y a n g , 4 71 0 2 3)
2 0 1 3 年 第 3期 总第 3 2 6 期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7 1 8 2 ( 2 0 1 3 ) 0 3 - 0 0 5 9 - 0 4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MI S S I LES AND S P ACE VE HI CLES
NO . 3 2 0 1 3 S u m NO . 3 2 6
红外制导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红外制导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赵超1,(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35研究所,北京100013;杨号22.海军驻阎良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西安710089)摘要:在各种精确制导体制中,红外制导因其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优点,在现代武器装备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综述了红外制导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未来趋势,为红外制导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首先介绍了红外制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从现代作战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红外制导系统的7个发展方向,最后从探测器件、信息处理、结构设计、干扰对抗等方面分析了未来红外制导系统发展中所面临的5种关键技术等。
关键词:精确制导;红外制导;非制冷红外;红外成像;复合制导中图分类号:V448.13 文献标识码:AA survey on development trends and key technologiesof infrared guidance systemsZHAO Cha01,YANG Had(1.No.35 Institute ofCaSlC,蜥100013,Ol/na;2.NavyA蒯M///tary啪筋∞/nYan//angArea,Xi’帆710089,Odna)Abstract: Among many kind of precise guidance systems.IR guidance system is playing a n10re and moreimportant rule in modem weapon system sin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曲precision,strong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and good benefit-cost ratio.The paper gives a brief survey on IR guidance system and tech—niques,involving its evolution history,developing trends,and critical techniques.First of all,working principles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IR guidance system are explained.Then,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modem IR guid—ance system are analyzed based on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Finally。
多模复合制导用可见光成像与红外成像融合技术研究
多模 复 合制 导 技术 的应 用越 来越 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多模 复 合制 导 技术 具有 单 一寻 的制 导技 术
难 以 比拟 的优 点 ,已经 成为 制 导技 术 发 展 的主
收 稿 日期 :2 1— 22 0 11 1
为复 合制 导性 能 的高 低在 很 大程 度上 取决 于 信
关键词 :多模复合 制 导;信 息融合;可见 光成像 ;红 外成像
中图分 类号 : T 75 J6 . 3 文献标识 码 : A DOI 1. 6/i n17— 8 . 1. . 5 : 0 99js . 2 7 5 02 2 0 3 .s 6 8 2 0 0
Fus o fV i i e I a i nd I r r d I a i o i n o s bl m g ng a nf a e m g ng f r M ul im ode Co po ie G ui nc t- m st da e
i a i ih i o eo ek y m u t— d o p st u da c e h o o is i p e e t d.Th f r a i n m g ngwh c n f h e limo ec m o i eg i n et c n l g e r s n e s t s ei o m to n p e r c s i g a d r g s r to e o e f so , i h e v r g u i n m e h d, a i m a u u i n a d r p o e sn n e it a i n b f r u i n weg t d a e a e f so t o m x mu v l e f so n f so v l a i n a e d s rbe . u i n e a u t o r e c i d Ke y wor : m u t- d o p st u da c ; n o m a i n f so v s b e i a i ; n r r d i a i g ds limo e c m o ie g i n e i f r to u i n; ii l m g ng i fa e m g 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考试科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考试科目080902 电路与系统03 智能图像处理、核心算法硬件设计与实现04 信号处理与仿真05 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DSP技术及应用08 嵌入式系统、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技术09 仿真与信息处理10 数模混合电路与功率系统集成、设计自动化11 智能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图像处理12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13 信息融合、图像分析与理解、智能信息处理14 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15 网络信息处理、Web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16 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技术17 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18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19 智能测试与控制、微弱信号检测、系统集成与信息处理20 智能信息处理21 图像融合与图像处理、基于DSP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22 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23 雷达信号处理、电子对抗技术、系统仿真和模拟25 智能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26 智能信号处理27 新一代通信网及嵌入式系统设计29 信息安全与信息对抗30 图像处理、电子系统设计及嵌入式系统设计31 自然计算、聚类分析、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32 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系统仿真33 数据挖掘和进化算法34 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处理35 电子对抗技术、信号处理与仿真36 智能信息处理37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38 数模混合信号处理与集成电子学40 电子对抗技术、网络对抗技术41 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测试与控制42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分析43 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图像处理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1 电磁兼容、电磁逆问题、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04 计算电磁学、智能天线、射频识别07 宽带天线、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08 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智能天线、信号处理09 天线理论与工程及测量、新型天线10 电磁散射与微波成像11 天线CAD、工程与测量13 移动卫星通信天线14 天线理论与工程16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17 电磁兼容、微波测量、信号完整性分析20 移动通信中的相控阵、共形相控阵天线技术21 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微波通信、天线工程、电磁兼容22 电阻抗成像、电磁兼容、非线性电磁学23 天线工程与CAD、微波射频识别技术、微波电路与器件24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兼容25 天线测量技术与伺服控制26 天线理论与工程技术27 天线近远场测试技术及应用、无线网络通讯技术28 天线工程及数值计算29 微波电路与微波工程30 近场辐射及散射测量理论与技术31 微波系统和器件设计、电磁场数值计算32 电磁新材料、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33 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人工合成新材料34 计算电磁学35电磁隐身技术、天线理论与工程36 宽带小型化天线及电磁场数值计算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5 信号处理与检测09 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星载计算机及应用、数据融合10 信号处理与检测11 信号获取与处理、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12 自适应信号处理、智能检测、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13 现代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与特性分析14 智能信息处理、影像处理与分析15 信号处理与检测、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智能天线18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信息处理系统19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20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高速DSP系统设计与应用21 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弱信号检测与处理26 子波理论及应用、图像处理28 信号检测与处理、雷达自动目标识别29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30 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31 信号处理与检测、多速率信号处理32 实时信号处理与检测、视频信号处理33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与检测、DSP应用系统设计34 信号变换、多速率信号处理35 雷达成像、机载雷达信号处理、实时信号处理36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37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38 通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39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时信号处理40 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信息隐藏、图像处理41 阵列信号处理及其在雷达、通信系统中的应用42 雷达信号处理、目标识别、机器学习43 图像和视频编码、图像处理★081022 信息对抗01 信息对抗系统和技术仿真、电子系统侦察与干扰02 雷达、通信对抗系统仿真与信息处理03 电子侦察与干扰、测向和无源定位技术★081023 智能信息处理01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智能与模式识别02 智能信息/图像、目标检测、跟踪与编码03 进化计算04 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05 智能信息处理、多源信息融合081103 系统工程01系统建模仿真与设计、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02 最优化算法、智能算法及在无线系统设计中的应用03 系统工程、检测与故障诊断、无线传感器网络04 进化计算及应用、人工智能05 网络化控制系统06 嵌入式控制系统、信号检测及信息处理07 系统集成技术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1 图像处理、图像压缩、芯片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光机电控制系统02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05 智能信号处理、智能控制、光源控制系统设计、电机控制应用06 模式识别、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07 模式识别、信号分类与识别08 目标检测与识别、信息融合、智能图像处理09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10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11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分析12 多源信息融合13 医学影像分析与处理、生物特征识别14 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图像通信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5 复杂智能网络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1 先进导航技术及应用、目标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02 智能GPS技术、复合导航技术03 智能控制及应用、制导与控制中的信息处理技术04 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应用、图像匹配制导05 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无线电测向技术06 制导信息处理技术、制导抗干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07 卫星导航定位与时间同步08 导航与制导实时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先进DSP系统设计09 雷达精确制导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10 空间数据系统11 电机控制应用083001 环境科学02 天线布局设计及优化、电磁环境测量08 电子系统电磁环境分析、电磁兼容083002 环境工程01 工程环境电磁学02 工程环境电磁学05 工程环境电磁学06 电磁环境检测与分析、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08 环境监控与检测09 环境监控与检测10 微波暗室设计、电磁环境检测与评估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01 分子影像与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处理02 生物电磁学及信号处理05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06 生物信号及图像处理07 生物传感器及弱信号检测09 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及智能仪器10 电磁成像与脑监护、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检测11 磁场的生物效应12 计算电磁学和射频通信系统13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通信工程学院的专业考: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工程学院的专业考: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分布见下图。
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制导数据融合系统仿真
tm o i p o e t e a t — su b nc bi t ft e g i e a n i e nsr td. e t m r v h n i—dit r a e a l y o h u d d we po s d mo tae i K EY W ORD S: a Du l— mo e g i n e; Daa f so d da c u t u i n; S se smulto y tm i ai n
采 用 数 据 融合 方 案 可 以提 高精 确 制 导 武 器 的 抗诱 偏 和 抗 干 扰 能 力 。 关键词 : 制导 ; 据融合; 双模 数 系统 仿 真
中 图分 类 号 :J6 . T7 53 文献 标 识 码 : A
Da a Fuso y tm i ulto fPa sv d r—i f a e t in S se S m a i n o s ie Ra a — n r r d
ABS RACT: a af so sa k y t c n lg n a c rt l g i e e p nsp s ie r d r—if r d i gn u l T D t u in i e e h oo y i c u aey u d d w a o ’ a s a a v n r e ma i g d a — a
第7 第 期 2卷 2
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是一种将雷达数据与光学图像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实现更准确、更全面的目标识别和追踪。
本文将探讨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引言:目标识别是军事、安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研究人员开始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全面、更真实的目标信息。
雷达和光学图像是两种常见的传感器,它们在目标探测和识别方面具有互补的优势。
因此,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在目标识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1 雷达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雷达(Radar)是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的技术。
它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对目标的探测不受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远程目标的探测。
1.2 光学图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光学图像是一种利用光传感器捕捉和记录图像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目标的形状、纹理、颜色等信息,对于目标的细节和特征有更好的分辨能力。
但是,在恶劣天气或夜间环境下,光学图像的效果可能受到限制。
1.3 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的方法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融合和算法融合两种方法。
数据融合是将雷达数据和光学图像数据进行融合,生成新的数据集进行目标识别。
算法融合是将雷达算法和光学图像算法进行融合,实现更准确的目标识别和追踪。
二、雷达与光学图像融合技术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2.1 目标探测和识别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能够提供目标的位置信息,光学图像的信息能够提供目标的形状和纹理信息。
融合雷达和光学图像数据可以实现更准确、全面的目标探测和识别。
2.2 目标追踪和定位雷达具有高精度的跟踪能力,光学图像能够提供目标的详细特征信息。
融合雷达与光学图像数据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连续跟踪和定位,提高目标追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3 目标分类和识别融合雷达与光学图像的数据可以提供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进行目标分类和识别。
雷达与红外传感器数据关联及融合算法研究
t mi l ud gt h iu n f e l r h . aafs n o d rif rd snos( R)i a s n i n e n ii c nq ei o e o k y a oi ms D t ui f a a nr e e sr I r ag n e s g t o r a s i ic t g fa
1 … 1
r I acar anc nt ar I ens s Ii r ec S or
CHEN ・ u Yu k n,S ・ a ,L ig n IXic i IZh ‘ a g
( ol eo f r t n a d C mmu i t n n ie r g Ha bn E gn eig U ie s y C l g f n o mai n o e I o nc i sE g e i , r i n i ern n v ri , ao n n t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2 6卷 第 3期
传感器与微系统 ( rndcradMi oyt eh o g s Tasue n c ss m T cnl i ) r e oe
3 7
雷达 与红 外 传 感 器 数 据 关 联 及 融合 算 法研 究
陈玉坤 ,司锡 才 ,李志 刚
( 哈尔 滨 工 程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 龙江 哈 尔 滨 1 00 ) 黑 5 0 1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 目标跟踪领域 已经得 到 了广泛 的应用 , 末制导融合技 术是 多传 感器跟
踪系统中的关 键技术之一 , 而主动雷达 、 红外传感器 的数据融 合问题是研究 的热点 。由于 主动雷达发射 电
磁波容易暴露 , 红外传感器隐蔽性好 , 只能测 角 , 但 不能测距 , 采用 主动雷达为 主 、 红外探 测为辅 的数据融
红外制导
红外制导导弹制导是指导弹、火箭、飞船等运动物体,依靠其上的仪器或人的控制自动奔向目标的过程,该过程是由制导装置来完成的。
一般可分为(1)自主制导。
制导信息不是指挥站或目标所发送的能量,完全由安装在飞行器内部的设备动作来制导飞行器。
(2)遥控制导。
利用装设在飞行器内部和外部的设备,在指挥站(可设在地面或别的飞行器上)制导该飞行器,驾束制导和指令制导都属遥控制导。
(3)寻的制导。
利用来自目标的信息,测算出目标的位置,控制器根据计算出来的信号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方向而将飞行器导向目标。
(4)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
利用飞行器上安装的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的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飞行器的飞行路线。
(5)复合制导。
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于飞行全过程的制导。
按照制导时携带信息的载波可分为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和激光制导等。
红外制导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捕获和跟踪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来实现寻的制导的技术。
大多数红外制导系统是被动式的。
在各种精确制导体系中,红外制导因其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优点,在现代武器装配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导弹(guided missile)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
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
自50年代中期出现了美国“响尾蛇”、英国“火光”为代表的红外制导导弹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对红外制导导弹的研究,红外制导已经用于空-空、地-空、空-地、地-地导弹中,近年来在反坦克弹中也开始采用红外制导,但其中以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为数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研制的红外导弹有50多种型号,现已装备部队的有30多种,其中正在服役的红外空-空导弹就有数十种。
如图1所示为被动式红外导弹制导系统原理图。
导引头由整流罩、光学系统、探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导引头是导弹的重要部位,就像导弹的眼睛一样,由它接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再转为电的信号,送入电子装置处理,经放大后带动控制系统,控制舵的转动方向,使导弹准确地飞向目标。
雷达与红外成像双模联合目标识别研究
2 雷达和红 外双模 自适应 目标识别系统
张世燎 :( 9 0年 ) 18 ,男,大连舰 艇学院研究生一 队运筹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舰艇作战 系统 运筹 分析 。
Ema : s _ 5 6 6 . m: . i z z1 1 @1 3 o 沈立可为兵种战术专业硕士研 究生 ; l j c 杨绍清为信息工程系技术教研室主任、 士研究生导师。 硕
摘 要 针对雷达与红外成像观测空间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雷达与红外成像双模联合 目 标识
别 的问题 ;同时,提 出了利用两种独立的传感器信息的互补性,来构造特征 向量的联合 空间向量空间 法,通过对应的 自 适应信息融合系统进行 目 标识别 。
关键 词
雷达成像 红外成像 复合制导 目 标识别 特征向 自 量 适应系统
Ta g tRe o n to b nt g a e r e c g ii n y I e r t d Dua - o e Ra a nd R m a i g lM d d ra I I gn
Z a g S i1 o , S e i e , Y n h o q n 2 h n h. a i h nL 。 k a gS a . i g 1 No 1P sg a u t i a e Dai n Na yAc d my Dai n 1 6 1 , i a . . o t r d a eBr d , l v a e , l 0 Ch n g a a 1 8 2 De a t n f n o m a o g n e i g Dain 1 6 8 Ch n . p r me t I f r t nEn i e rn , l 1 01 , i a o i a
Ab t a t Ba e n t e p o lm f n o n i e c o d r a d I o s r ai n we p t o wa d t ep o l m s r c : s d o r b e o c i c d n ef rr a n h u a R b e v t . u r r r b e o f h o r e e o n t n b n e r t d d a — o e r d d I i a i g m e wh l r g f r a d a me o y ft g t c g i o y i t g ae u l a r i m d a a a R g n , a i e b i o r t d b r n m n n w h ma i g a i e v c o sn o re e a teg n e t r d p o e sn e r c g i o y s l-d p v k n e g n e t ru i g b t i l v i e v co s a r g s i g t e o n t n b e fa a t e n h r n n r h i i i f r t n f so se n o ma o u i n s t m. i y Ke wo d y r s: Ra a m a i g I fa e I a i g I tg a e i a c , T g t c o n t n d r I g n , n r d m g n , n e td Gu d r r n e r a e Re g i o ,Ei e v t r i g n e o, c S l Ad p v y t m. ef - a t e S se i
复合制导信息融合技术在飞行器中的应用探讨
( eigEet - ca i l n ier gIsi t, rd nmi T c n lg cdmyo hn B in lcr Meh nc gnei tue Aeo y a c eh oo yA ae f ia j o aE n n t C Aeo pc c n eadId s yC roain’ B in 10 7 ) rsaeSi c n n ut o p rt z, eig 0 0 4 e r o j
Sy t m ’ n o m a in Fuso e ho n Aic a t s e SI f r to i n M t d i r r f
C i igi' h n x Q Pi ceg e Hu h n
( l g fI f r a i n a d Co Co l e o n o m t n mmu ia in En i e r g e o n c t g n e i ,Ha b n En i e rn ie st ” ,Ha b n 1 0 0 ) o n r i g n e ig Un v r iy r i 5 0 1
关键词 多模复合制导系统 ; 信息融合技术 ; 飞行器
中 图分 类 号 T 1.2 N9 1 7
Di c s e n t plc to fM ulim o e Co p u u d n e s u s d o heAp i a i n o t— d m o nd G i a c
总第 25期 4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C mp tr& D gtl n i e ig o ue ii gn r aE e n
Vo_ 8No 3 l3 .
15 4
2 1 年第 3 00 期
复 合 制 导 信 息 融 合 技 术 在 飞 行 器 中 的 应 用探 讨
雷达_红外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算法
V1(k)=
R
vφ
R
vθ
R
vr
,其均值为 0,斜方差阵记为:
姨2
σ姨
姨 姨
φR
姨
姨
R = 0姨
1,R
姨 姨
姨
姨
姨
0姨姨
姨
0
2
σθR 0
姨
0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2姨
σr
姨姨 姨
当导弹与目标距离很近时,雷达角闪烁噪声会严
重影响雷达导引头的跟踪精度。 由于角闪烁噪声的存
在,雷达传感器系统的测角噪声并非是高斯的,根据
建立雷达导引头的观测方程如下:
Z1,k=h1(Xk)+V1,k
(3)
其中
η η 姨
姨 姨 姨 姨
-arctan
z x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姨 姨 姨
姨
h1(Xk)=
姨
姨姨arctan
姨
姨
姨
y
姨 姨
姨
22 姨
x +z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姨
2 22
姨 姨
x +y +z
姨 姨
姨
V1 ( k ) 为 MMW 雷 达 导 引 头 的 测 量 噪 声 向 量 ,
第 41 卷第 1 期 Vol.41 No.1
红外与激光工程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2 年 1 月 Jan. 2012
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算法
徐琰珂 1,梁晓庚 1,2,贾晓洪 2
一种分布式雷达红外复合制导信息融合方案
火控雷达技术Fire Control Radar Technology第50卷第1期(总第195期)2021年3月Vol. 50 No. 1( Soics 195)Mao 2021一种分布式雷达/红外复合制导信息融合方案李时光李云职晓磨国瑞(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摘 要:多模复合制导技术可以使不同传感器的检测、跟踪及抗干扰等性能得以互补,从而提升导 引头的整体性能。
以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系统为研究背景,设计了 一种分布式信息融合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信息融合系统的融合策略%最后通过几组外场试验,对该信息融合方案进 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导引头的跟踪性能及抗干扰能力%关键词:复合制导;分布式;信息融合;抗干扰中图分类号:TN957.51 &TN9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8652 (2021)01 -081 -05引用格式:李时光,李云,职晓,磨国瑞• 一种分布式雷达/红外复合制导信息融合方案[J ].火控雷达技术,2021,50( 1):81 -85 +93.DOI :10.19472/j. eki. 1008 -8652.2021.01.015A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Fusion Concept for Radar and IR Combined Guidance SystemLI Shiguang $ LI Yun , ZHI Xiao , MO Guooi(Xidn Electronic EngineeOng Research Institute , Xidn 710100 )Abstract : Multimode combined guidance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for functions of dideont sensors , such as de tection ,tracking , and anti-jamming ,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that tuv overall peObonanco of seekers is improved.Thd paper proposes a ddtributed infoonation fusion concept for millimeter-Dave radar and infrared imaainy com bined guidance systems. In addition , the information fusion sWateaivs are descrided. At last , fled test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infoonation fusion concept can improve the locking and anti-jamming peObonanco of seekers.Keywords : combined guidance; distriduted; infoonation fusion ; anti-jammingo 引言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日益复杂,电子对抗的手 段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探测精度、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基于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检测方法
基于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检测方法
程进军;肖明清;谢希权
【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
【年(卷),期】2003(022)008
【摘要】航迹关联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评判不同的航迹是否来自同一个目标.取不同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之间的距离作为模糊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雷达和红外传感器航迹关联算法;该算法采用正态型隶属函数,在加权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最大隶属函数原则进行航迹相似性评判.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4页(P54-56,59)
【作者】程进军;肖明清;谢希权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空军第八研究所,北京,10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02;TP391
【相关文献】
1.杂波环境下基于红外传感器和雷达融合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 [J], 刘晨;冯新喜
2.基于两坐标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融合目标跟踪算法 [J], 刘晨;吴丹;冯新喜
3.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级信息融合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 [J], 李秋华;李吉成;沈振康
4.基于红外传感器参数的红外/主动雷达弱小目标融合检测方法 [J], 郭明;王学伟
5.雷达/红外复合制导体制下的目标融合检测方法研究 [J], 孙殿星;王学伟;周晓东;涂三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摘要:雷达和红外成像系统作为目前常用的远程侦察和导引装备,各自具有优势和局限性。
为了提高目标探测和打击的准确性,研究者们开始将雷达和红外相结合,通过信息融合技术来实现更高级别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本文综述了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1. 引言
雷达(Radar)系统以其能够主动发射电磁波并通过接收到的回波进行目标探测、识别及跟踪的能力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雷达系统在天气情况下容易受到噪声和杂波的影响,对目标的辨识度较低。
红外成像系统则能够通过测量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目标的热图像,对目标物体的辨识度较高,但受到环境温度和大气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将雷达和红外相结合以达到综合应用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发展进展
2.1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
雷达和红外成像系统本身具备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两种系统得到的不同属性的信息进行合并,提高目标探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这种信息融合技术不仅包括目标的位置、速度等基本信息的融合,还包括目标的热辐射特性、形态特征等更高级别的属性融合。
2.2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方法,证明了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在目标探测和打击中的优越性。
相比单一系
统,复合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目标的识别准确率,并能够实现更长距离的目标探测。
3.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
信息融合技术在军事、安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综合使用雷达和红外技术,可以提升军事打击的精确性,增强边境地区的监测能力,提高反恐行动的效果。
4.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4.1 雷达/红外系统之间信息的融合优化
在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中,如何将两种系统
获得的信息进行优化、合理地融合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挑战。
研究者们需要进一步开展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更加优化的信息融合算法和模型。
4.2 传感器硬件的改进
为了更好地实现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需要
改进和发展更先进、更性能稳定的传感器硬件。
研究者们应该关注传感器分辨、探测距离、工作温度等方面的性能,并开展相关硬件技术的研究。
4.3 网络化和自动化
随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将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
融合技术与其他感知和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者们可以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和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智能性。
结论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目标探
测和打击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雷达和红外技术相结合,能够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实现更高级别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进步,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并有望在军事、安防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信息融合算法和模型,进一步改进传感器硬件,以及与其他感知和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结合,可以提高目标探测和打击的准确性。
该技术能够克服雷达和红外技术的局限性,实现更高级别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随着进一步研究和技术进步,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广泛,并有望在军事、安防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