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宗教概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它是在很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包括三个部分,即《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圣经》中包含了犹太教的基本教义。这种教义大致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一、信仰一神,上帝耶和华是惟一的神。

二、盼望救世主拯救犹太民族和全人类,这个救世主就是弥赛亚。

三、犹太人是上帝耶和华的特选子民,是与上帝订立了“契约”的,这种契约永不废除。

四、遵从犹太教的律法,因为上帝的旨意就包含在它所启示的律法中

基督教的分化 (1)东派和西派 (2)十字军东征 (3)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A城市异端运动 B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

D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运动(耶酥会)

基督教的西派和东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395-476年)仍以罗马为首都。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基督教东西随之形成东派和西派

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并列为基督教新教的三大主要宗派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东派的聂斯脱利派曾于唐朝贞观九年(635年)传入中国,当时称为“景教”。9世纪时因唐朝大肆灭佛而受到牵连,在中原地区绝迹。

元代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又传入中国,被称为“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元朝灭亡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再度中断。

明朝中叶,基督教第三次在华传播。包括天主教的耶酥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耶酥会。

耶酥会的创始人之一方济各▪沙勿略在明朝中叶,受葡萄牙国王派遣,以罗马教皇使者的名义最先来华,并病死于广东台山 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始于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被迫取消传教禁令。本次传播以新教来华为起点。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是英国人马礼逊。在马礼逊来华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传入中国的新教派有100多个。

后来中国人所称的基督教,专指新教。 天主教、东正教也同时得到了很大发展。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一是信仰上帝和基督,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二是在上帝和基督面前人人平等,凡崇拜上帝和信奉基督者,不分民族和等级,均可成为基督教徒

三是主张忍耐痛苦。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而被愤怒的上帝驱逐,因此人生而有罪,即所谓“原罪”。所以,人必须忍受人间痛苦,死后才能被上帝拯救而进入天堂。 四是相信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天主教信奉《圣经》和《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又称信德宝库。 新教只承认《圣经》为唯一根源。 一、基督教的礼仪 1、七礼

基督教最重要的礼仪称为“圣事”或“圣礼”,合起来总称“七礼”。(1)洗礼(Baptism)天主教多用注水礼 (Infusion ),东正教通常用浸礼(Immersion) ,新教的浸礼宗坚持浸礼,其他宗派不受限制(2)坚振(Confirmation) 入教者在经过洗礼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再接受主教所行的按手礼和敷油礼,使“圣灵”降临其身,以坚定其信仰,振奋心灵。因而称为坚振礼。

(3)告解(Confession)

也称“忏悔圣事”。 告,信徒犯罪过,自动来找神父,表示悔改,请求赦免。 解,神父面对信徒的忏悔,对其悔罪诚意进行确定,以基督所赋予的神权进行赦免,解除其罪过和应受的处分。 圣餐(The Lord’s Supper, Holy Communion)

天主教称“圣体圣事”,其礼仪称“弥撒”(出自拉丁文Missa,面饼)。东正教称“圣体血”。指信徒食用面饼和葡萄酒。面饼代表耶酥的身体,酒代表耶酥的血,表示天主用血所立的新约 (5)终傅(Extreme

Unction)

指终极(临终)时敷擦圣油的圣事 (6)神品(祝圣Consecration)

教会神职人员按职权分为七个品级,领受品级时须行授职礼。这种仪式又称为“派立礼” (7)婚配(Matrimony)

天主教、东正教的圣事之一。教徒在教堂内,由神父主礼,经过教会规定的礼仪认可,正式结为夫妻。 新教徒也有请牧师证婚的,但并不看成是必须进行的圣事

基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 1 巴西里卡式(早期教堂) 2 拜占庭式

4-15世纪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的基督教东派的教堂建筑形式。

罗马式 9-12世纪基督教西派教堂建筑形式。因采用古罗马建筑的券拱而得名罗马式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比萨斜塔 4 哥特式巴洛克教堂建筑风格。

佛教产生的时间、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公元前三四千年前,中亚细亚的放牧民族“雅利安人”,一支向西北进入欧洲,另一支走向东南。婆罗门教基本特征就是平等、阶级森严。

印度佛教四大圣地:1.出生 4月初八蓝吡尼园 2.初转法轮之地鹿野苑

3.佛成道地 12月初八菩提伽耶

4.佛涅地:2月15日拘尸那伽

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1.前4世纪中叶-前1世纪部派佛教及佛教的兴盛

2.1-7世纪,大乘的兴起和盛行

3. 7-12世纪密教时期

4.佛教在印度的灭亡与复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的”灭佛事:

1.北魏太武帝拓跋杰于446年灭佛

2.北周武帝文于574年灭佛

2.唐武宗李炎于845年灭佛 4周世宗柴荣于955年的灭佛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名称:1天台宗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浙江天台山开创得名《法华经》

2.三论宗形成于隋代观学派《中论》、《白论》、《十二门论》法性总南京栖霞寺

3.法相宗“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唐僧玄奘大乘佛教

4.华严宗《华严经》

5.密宗“密教” 6净土宗“莲宗”慧远

7禅宗中国佛教史上势力最大、流传最广最具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教《坛经》 8律宗

大乘佛教与小成佛教的区别:1 理论和说法上,小乘拘泥于佛说,主张“我空法有”,众生和事物是各种因素姻缘和合而成,故无独立自存的本体,但宇宙万物“法”则是实有的。大乘佛教则主张“法我皆空”“四大皆空”(地、火、水、风) 2.在对佛的看法上,小乘保留了原始佛教的特点,认为释迦牟尼是觉者、佛祖、传教师,大乘只有一个释迦牟尼。 3.在追求的理想上,小乘以成就啊罗汉,重在个人脱解

5.大乘以成佛位目的,宣扬普度众生,提出了“菩萨”修行上,小乘:戒、定、慧三学、修八正道

大乘主张三学之外,还要修六四正,大乘分裂瑜珈行派、中观学派

佛教四圣谛:苦(生老病死,八苦四苦再加上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集(集合的意思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媛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灭(灭除贪欲)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六道轮回: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人类)、天(神、天神)

南亚、东南亚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五国,原先都曾有大乘、密乘佛教流传,后来以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主,上座部佛教长期贵为国教、使这些国家的文化完全上座部佛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