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与研究
《七月的天山》详细教学设计和反思
《七月的天山》详细教学设计和反思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接下来为大家搜索了《七月的天山》详细和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出现略读课,形成了与精读课并重的根本课型。
教学《七月的天山》,必须兼顾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第一遍为朗读,要求读通读顺,读得流畅自然。
说一说七月的天山给我们总的印象。
第二遍为默读,要求读出线索来。
课文开头说“骑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关于“骑马上天山”的表述,这是明显的一条线索。
划出表示课文明线的句子,然后读起来,读中理解段落的两层次构成(但不予深究)。
另一条线索是隐伏的线索,课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写到了“水”,寻读这些写水的句子,体会这条隐伏的线索。
第三遍为默读,读中想象画面,拉出教学线条:第二自然段侧重写水,第三自然段写树,第四五自然段侧重写花。
1.开展美点寻踪活动:这篇课文充满了“美”。
请同学们默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局部,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
2.同学们自由发言。
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课文的写景之美:水之美、树之美、花之美,动静结合之美,景物色彩之美……课文的意境之美:在绚丽多彩的景物中,诗人骑马游天山,也成了天山美景的一局部,这是意境之美。
课文的情景交融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临溪观水之际,雪水飞泻,涡流洄漩,鱼群清流,生机无限;作者的情,表现在打马穿林之时,翠林蜿蜒,重重叠叠,那么幽静;作者的情,表现在走马观花之中,花海无边,五彩缤纷,满心喜悦。
这些景中饱含着作者的喜悦、热爱与赞美,情景交融,十分动人。
课文的线条之美:首先是写作线索明晰,“骑马游天山”和“天山溪流”贯穿全文;其次是游踪清晰,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和“天山深处”交待得清清楚楚。
1.出示、比拟几个比喻句:①太阳下,雪峰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评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评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语文课文。
该课文以“天山”的奇特之处为主题,通过描写天山的自然景观和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评课,分析课文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七月的天山》,学生能够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特色植物。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3.过程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学习天山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个别化教学。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以下准备:1.打印教材课文,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份。
2.准备一些有关天山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天山的美丽。
3.准备一些与天山相关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答题。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预习(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准备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导入和预习。
教师可以问一下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山吗?•你们想知道关于天山的哪些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步骤二:师生共读(10分钟)在本步骤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读课文。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在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天山的特色有哪些?•你们觉得天山为什么被称为“七月的天山”?•天山的位置在哪里?通过师生共读和问题引导,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易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同时,课文中的丰富想象和幻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天山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地理知识,对于天山的美景和神话传说可能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和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习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想象和幻想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呈现课文中的景色和情景。
2.准备生僻词语的解释和例句,方便学生理解和运用。
3.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和习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的课文,如《草原》、《西湖》等。
b.提问: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c.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天山的美丽和神奇。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b.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想象和幻想,如“天山的神话传说”、“天山上的仙境”等。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用课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简析:《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课文中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让学生抄下来。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因此教学本文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虽然略读课文强调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些略读课文,适合摘抄、仿写或拓展的练习,在教学中仍可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
2.技能目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情感目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教的方法:示范法、引导法、归纳法学生学的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观察法、表述法课前准备: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1.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2.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3.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新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山。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蓝天衬着高高的雪峰,太阳照在雪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山下的草原上,野花遍地,红、黄、蓝、白、紫,像一块巨大的彩色地毯铺展在大地上。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马儿在河边饮水,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
沿着山路往上走,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有松树、柏树、桦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
树下是厚厚的苔藓和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再往上走,就到了雪线以上。
这里一片银白,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像是天空中撒下的白色花瓣。
山顶的冰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殿。
七月的天山,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七月新疆天山的美丽景色。
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展现了天山的壮丽风光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
文章首先以“画卷”为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
蓝天、雪峰、草原、野花、牛羊、马儿等元素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丰饶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山路两旁的树木和苔藓,以及雪线以上的冰雪世界,进一步展现了天山的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最后,作者以“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作为结语,表达了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天山的魅力和神奇。
同时,这也是一篇引导小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环保意识的好教材。
《七月的天山》小学语文教案范例解析
本文主要解析《七月的天山》小学语文教案范例,该教案范例是一份精炼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并学会这篇文章。
下面,我们将从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教案的编写思路在编写《七月的天山》小学语文教案范例时,教师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试图通过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喜爱这篇文章,并对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教案通过对文章的结构、主旨、情感色彩的分析,设计了相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达到有效理解和感悟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可以理解并遵循教师的教学讲解。
2.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对文章进行理解和阐释。
3.能够感知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与作者心灵相通。
4.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大西北地区产生浓厚兴趣,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你想去哪里旅游呢?为什么?)。
2.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对图书《七月的天山》中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观察和展示,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荒芜。
第二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通过图示、阅读和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和情感及它们如何被组织在文章中。
第三步:运用审美意识、情感和表达能力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图示、阅读和谈话来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情感。
2.基于他们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运用审美意识、思维和表达能力,创作故事情节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四步:扩展阅读和探究1.在本单元的结尾,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的文章和关于中国大西北地区的资料。
2.通过阅读和探究,学生能够加深对大西北地区的理解,并希望进一步探索这个区域。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角度和反应,不断评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整理教学方法和教材,以及在教学中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复习词语卡
九、板书设计
4 四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凉爽)雪峰雪水溪流
再往里走(越美)森林日影水声赞美之情
走进深处(柔美)溪流野花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
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 课例研究综
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练习,在教学中仍
可灵活处理。
1、认识 8 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
并积累。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
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录像
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 述
碧野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
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
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
丰韵。
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
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
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教导反思.doc
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_案例_教后感_教学反思_课堂实录_课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4* 七月的天山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小学语文《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小学语文《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中的其中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四、说学情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4课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
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读生字卡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3.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词组:戈壁滩炎暑白缎高悬的山河飞泻闪耀的银链洄水窝饮马俯视五彩斑斓白皑皑重重叠叠马蹄溅起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4.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5.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
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
同时抒发了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
表达了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七月的天山》是碧野笔下的一篇佳作,课文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
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七月的天山课文赏析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板书、反思)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文字优美,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作者紧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
具体表现如下:1、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本文篇幅短,却把天山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天山。
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全面积累语言。
在理解课文时,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
4、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习体验这节课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碧野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
形象的比喻,展现雪水迷人──“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巧妙的衬托,突出雪峰雄伟──“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动人的排比,突出野花绚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置身这花的海洋,不仅人格外的精神兴奋,连马也分外的矫健,劲头十足啊。
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按肯定顺 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 感受写出来。 教学预备 1.教师: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软舒缓,用于配乐朗诵。 2.学生: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接受移 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七月天山别出心裁的美。进入天山时,欣赏到奇异的 雪山;往里走,领会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雪山、森林、花海部分时,要留意品味优美的词
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人徜徉在鲜花丛中的潇洒与悠然。*
第2页共2页
相符合。*
验,提倡自读自悟,把体会批在旁边,以沟通的方式共享。
第 4 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教学时,可抓住“名副其实的春天〞
*课后第 3 题重在让学生体会描写手法和角度的多样性。可让学生结
这一说法提问:从这段的什么描写中表现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 合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意境,学习的表达方法。〔课文第 3 段〕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第 3 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留意抓住“密密的〞“重重叠
第 5 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
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方,体会原始森林的 胜似春天。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最能表达“春天〞这一特点的描写,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与研究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与研究《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碧野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
形象的比喻,展现雪水迷人──“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巧妙的衬托,突出雪峰雄伟──“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动人的排比,突出野花绚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置身这花的海洋,不仅人格外的精神兴奋,连马也分外的矫健,劲头十足啊。
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与研究教材分析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碧野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
形象的比喻,展现雪水迷人──“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概;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漂亮,多么的讨人喜欢啊!这雪水和溪水,好像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巧妙的衬托,突出雪峰宏伟──“蓝天衬着高耸的庞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彩云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彩云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彩云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漂亮的景色呀!动人的排比,突出野花绚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明媚,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置身这花的海洋,不仅人格外的精神高兴,连马也格外的矫健,劲头十足啊。
工整的对称,衬托生机盎然──“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多么漂亮的花海,多么爽的人哪!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漂亮──“虽然天山这是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X的用词,把茂盛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瞧,“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曲折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这“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曲折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写出了枝叶的茂盛,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
资料链接天山天池天山的雪莲天山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主要在中国新疆〕的一条大山脉,横贯我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
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
最顶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
这些顶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
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其脉搏起于新疆疏勒西北葱岭之乌赤别里山,分二支,一支西北走入俄领中亚细亚,名叫萨阿剌岭,一支东北迤,叫廓克沙里岭,即天山之脉,逦迤而东,随地异名,分别为阿克苏河、帖克斯河之源,叫汗腾格里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天山的主峰,又东为那拉特山,横分新疆为南北二路,是为天山西段,自此而东分二支,一支顺海都河东南下者,曰阔克帖克山脉,即汉书所谓北山也,余脉直至哈密以东,其北一支为博格多拉鄂山,亦东延至镇西而止,又北一支在博罗塔拉河之南者。
为博罗布尔噶苏山,更北入塔城者。
为塔尔巴哈台山脉。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局部: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
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
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枯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上才能种杆粮、棉和瓜果蔬菜。
准噶氽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拟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到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兴旺。
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
上面是阿尔泰山,下面是昆仑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亮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雪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池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
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米,宽数百米到1500米,湖泊最大深度104米,狭长曲折,清亮幽深。
周围雪峰上消融的雪水,聚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
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建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亮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假设仙境。
1982年被列为第—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池古称“瑶池〞,是传闻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传闻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池缭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衣,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闻,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蒙上了一层奇妙的色彩,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盛地。
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览天池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横渡,饱览湖光山色。
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
世人将天池的自然风光概括为“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观松〞、“海峰晨曦〞、“悬泉飞瀑〞八大景观。
每年,天池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天山的雪莲雪莲为菊科凤毛菊属植物,又名雪荷花,为多年生草本,是唯—能在雪线上生长的大型草本植物。
维吾尔名称为“塔裕依力斯〞,高15~50厘米,幼时,全株具特异愉快芳香气。
喜生于高山俏岩、砾碱沙质潮湿处。
雪莲花从种子萌发到抽苔、开花需6~8年时间,最后一年六月到八月间开花。
特别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其独特奇妙的药理作用。
人们奉之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新疆雪莲花分布于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X山山脉和昆仑山脉,生长在高寒山区,一般都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雪线上。
能够在海拔3000米左右、常年积雪不化、气候严寒的雪峰生长的新疆雪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雪莲作为药用植物,在民间习用已久。
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雪莲花产伊犁西北……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中有草,类荷花,独茎,亭亭雪间可爱,性热能补阴益阳,治一切寒症〞。
(新疆中草药)称:雪莲性温、微苦、功能祛风胜湿,对医治风湿性疾病具有特别效果。
经临床药学研究实践证明,雪莲全草入药,具有通经活血,暖宫散淤、散寒除湿、强筋助阳、止血、消肿之功能。
临床主要用于医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肺寒咳嗽、宫寒腹痛、闭经、胎衣不下、阳痿和麻疹不透等症,使用平安,无毒副作用。
经现代化学成份分析,雪莲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简醇、挥发油、复原糖和十六种氨基酸、雪莲内醋等,其主要成效有散寒除湿、止痛、活血通经、暧宫散痪、强筋助阳、促进子官收缩的功能。
黄酮类、多糖和倍半萜类内脂型化合物与诸项药理活性相联系,在医治风湿疼痛症、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抗癌和方案生育等方面开发应用潜力很大。
近年来雪莲花的抗风湿、镇痛、强心、抗癌、降压、平喘、终止妊娠、去除自由基及抗劳累等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有望开发成为防治风湿疼痛症方面的一类新药。
现代研究说明其主含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以单味或组成复方医治痹症有良好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改善患者体质,故具有特别的优点。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注意到新疆雪莲的潜在价值,并进行了一些研究。
国外特别是日本学者也注意到雪莲可能的医治价值,要求与中国进行合作研究。
天山雪莲药用价值也愈来愈被国内外学者深刻研究证明。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累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资料打算天山风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山水、山中溶洞,奇异无比,引人入胜;长江、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三山五岳,千姿百态、宏伟壮丽,看一看,想一想,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顶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亮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雪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著名作家碧野笔下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带着对天山的向往,读一读课文,看看七月的天山会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遇到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然后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出示易错的字词,指名领读。
2.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出示要求,再读感想。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相关句子。
2.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累积优美语句。
重点检查学生对第—个问题的把握。
汇报,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了解了什么?〔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原来,作者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这就是什么“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