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重点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第一篇: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

2体征: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肝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3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本条来自百度•百科)4黄疸: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5水肿:过多的体液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

6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患者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7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

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8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生物感染人体后发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9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1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

其中前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第二篇: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第二章问诊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第三章症状学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1夏科氏三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需此顺序出现)急性胆管炎的典状。

2.痈: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3.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4.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5.疖是:由于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6.膀胱刺激症:是指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也称尿道刺激征。

7.无症状细菌尿:又称隐匿性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即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

8.糖尿病:由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其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灭菌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法、火烧法、药物浸泡消毒法、甲醛蒸汽熏蒸法9.黄疸: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又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19.三凹征: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吸气时由于呼吸肌运动而使胸内负压极度增大,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之为三凹征20.蜂窝织炎: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感染。

21.郭霍现象:即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表现出的不同现象。

22.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23.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24.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25.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26.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和持续时间20.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病理性超过正常水平的疾病状态。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的90%以上。

临床医学导论复习参考重点

临床医学导论复习参考重点

临床医学导论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50分)+二、问答题(50分),共100分)一、名词解释(25选10,每题5分)1、基础医学:也称为临床前科学,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有关的医学基础伦理诸学科的总称。

P192、临床医学:以疾病研究为研究和诊治对象。

通常是指诊断学、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科学、口腔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传染学、肿瘤学、中医学、护理学等,根据疾病的特性再做相应的分科。

P213、医学模式: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核心是医学观,研究医学的属性、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是人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基本认识,也是指导医学实践工作的基本观点。

P294、医学目的: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医学的发展和医学应实现的目标及其手段的认识。

P355、医学责任: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医学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医学所承担的社会义务。

是在医学目的过程中医学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范围能力和权力P376、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关注中心是人不是病)P437、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包括无子女夫妇家庭和养父母及养子女构成的家庭P488、医疗机构:是以疾病治疗为主,结合预防、康复、健康指导,为保障人民健康进行医学服务的医疗组织P539、医患关系:是指从事医疗职业的人员与患者在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狭义: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广义:以医生为主的群P92体与以病人为主的群体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10、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P10811、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P10912、病人角色:1、病人可以免除其常态时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免除程度可视疾病的性质与严重程度而定2、病人一般不需为自己的患病承担责任3、病人应该努力使自己痊愈,有接受治疗和恢复健康的义务4、病人有寻求医生的有效帮助并在诊疗中积极配合的责任P14413、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所组成的生物体进行的由物质、信息和能量三种要素构成的综合运动形式,表现出生长代谢、生殖发育、应急遗传等特性,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进化过程。

临床医学导论

临床医学导论

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导论 复习资料(精华版)谨此献给G和临床⼀教班同学1、在我国,哪些疾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哪些疾病的发病率在增⾼?答:急慢性传染病、寄⽣⾍病。

发病率增⾼的有: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管疾病、⼼脏病、与环境恶化相关疾病、AIDS、意外伤害、⽼年病等。

2、在我国城市死亡疾病中,第⼀位死因是?死亡率占第⼀位的疾病是?答:城市第⼀位:恶性肿瘤;死亡率最⾼:⼼脑⾎管疾病。

3、内科学、外科学⼀般是怎样分科的(分哪些科或系统)?答:内科学⼀般分为呼吸、循环、消化、泌尿、⾎液、内分泌等系统。

外科学⼀般以需要⼿术或⼿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

按⼈体部位分;按⼈体系统分;按年龄分;按⼿术⽅式分;按疾病性质分等。

(具体见书)4、简述免疫学在临床上的⼀些进展,⽬前发现临床上与免疫介导有关的疾病有哪些?P19/P23答:⽬前免疫学的研究正以机体、细胞⽔平向分⼦、基因⽔平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许多独⽴的分⽀学科。

风湿性疾病、红斑狼疮、肾⼩球肾炎、肝炎的慢性化、糖尿病等与免疫介导有关。

5、主要的⾼新诊疗技术有哪些?P23答:1)⽣物技术产物2)医学影响学 3)核医学、激光医学4)器官、组织与细胞移植5)显微外科 6)⽣物材料与内置体6、健康以及亚健康的定义。

P90-91答:健康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不仅是没有虚弱和疾病。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第⼀状态)和疾病(第⼆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体的第三状态。

7、什么是⼀、⼆、三级预防?P239答:⼀级预防是指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和促进健康。

⼆级预防即对⾼危⼈群进⾏筛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就是在发病前或发病的较早阶段把病⼈检查出来给予治疗,及时处理疾病的早期症状,阻断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病患者进⾏适当、有效的处理,加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避免因病致残。

8、现⾏的医学模式是什么?P28答:⽣物-⼼理-社会医学模式9、明⽩哪些是卫⽣⾏政、卫⽣事业、卫⽣群众组织?P33答:卫⽣⾏政组织:中国⼈民共和国卫⽣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见书卫⽣事业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见书卫⽣群众组织:爱国卫⽣运动委员会……具体见书10、我国现⾏的卫⽣⼯作⽅针是什么?P38答: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临床医学复习重点最终版

临床医学复习重点最终版

临床医学复习重点最终版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重点部分)一、诊断学部分常见症状(发热的分度、热型、正常体温、发热的原因;水肿的类型与特点;正常呼吸音、呼吸困难的类型、常见原因与特点;疼痛的分析要点;腹膜刺激征;咯血的常见原因;基本体查的方法,生命征及其正常值;病理黄染的突出部位。

答:1.发热类型症状: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和异常感觉。

体征: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发热、呼吸困难、腹痛、呕血和咯血、水肿、昏迷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 36 ~37(腋下) 36.3~37.2(口腔) 36.5~37.7(肛门)。

发热的原因: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为主要原因)、非感染性发热(皮肤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补充: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抗原-抗体反应、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多数患者发热是由致热原所致。

热型定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形成体温曲线。

体温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2.水肿的类型与特点(按部位分)全身性水肿有(特点: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1) 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身体下垂部位,站立位脚踝部,按压时,可出现指压痕,手指抬起后,凹陷慢慢平复)2) 肾源性水肿(病因:肾炎、肾病.特点:首先出现于颜面或眼睑,然后遍及全身)3) 肝源性水肿(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

特点:腹水)4) 营养不良性(病因:营养不良-长期低蛋白饮食. 特点:下垂部位→全身)5)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①粘液性水肿:(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点: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径前为明显)②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特点:眼睑、踝部以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胀痛及盆腔沉重感)③药物性水肿④特发性水肿(病因:未明,被认为是内分泌功能失调与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特点:身体下垂部分)⑤其他(妊娠中毒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局部性水肿(特点: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炎症性、静脉阻塞性、局部静脉炎、肢体血栓、丝虫病。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释: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 二、简答题: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三、论述题: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 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以第二版为教材内科学部分实验诊断1. 临床血液学检查 一、血常规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2. 临床意义: A 、相对增多B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大小异常 3.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小板增多、减少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 1. 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2. 血糖增高及降低3. 血清钾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临床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2.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蛋白、粪颜色物理诊断1.甲状腺肿大的分级2.脾脏肿大分度3.肝脏触诊4.视触叩听的定义,包括哪些内容5.罗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6.叩诊分类及临床意义7.心脏检查8.心尖搏动9.心律 10.心音 11.额外音 12.杂音一、名词解释: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临床医学导论

临床医学导论

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多个医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将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什么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实践的一部分,主要关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直接临床接触。

它涉及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评估等,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临床医学的目标是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能力:临床医学通过准确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合理的辅助检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和预测病情发展的基础。

2. 治疗管理:临床医学提供了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能力。

医生可以根据临床指南、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3. 预防措施:临床医学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包括病史、家族史和生活方式等,提供预防疾病的建议和指导。

医生可以推荐适当的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行为改变等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患病的风险。

4. 患者护理:临床医学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关怀,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医生通过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关注点,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病情解释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5. 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记录临床案例,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数据和经验。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临床试验、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改进医疗技术和流程。

结论临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帮助医生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健康问题。

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不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将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贡献更多价值。

临床医学导论(蒋卫红)

临床医学导论(蒋卫红)

小 结
1.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 2.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与症状是重点
3.学习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临床实
践为桥梁
从无知到有知,从稚嫩到成熟
......
......
单纯疱疹
水 肿
认真完成临床实习
1. 临床实习带我们从“本本”走向 “病人”
2. 先进的诊疗技术仍不能替代医生的
基本技能 3. 临床资料的获得需要亲自掌握并全 面了解
临床误诊病例
一、胸痛:心梗误诊为大叶性肺炎 漏诊气胸 二、忽略放射痛:心梗误诊为牙病 三、忽略杂音:漏诊心脏瓣膜病 杂音误诊为S3
...... ......
气 胸
胸腔积液
认真完成临床实习
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是最好的老师) 每位病人就是一位老师
每个病案就是一篇文章
病史----体查----辅助检查----临床诊断
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客观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去伪存真 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理论联系实践
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再实 践到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 在其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经验教训
一、病情判断不准确 轻重、缓急 二、处理不及时 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 三、药物不良反应
......
......
能治好病就是 好医生吗?
好医生的要素
智商--
决定是否看好“疾病”
情商--
决定是否看好“病人”
情商要求
对待职业:真情、热情、全心全意 对待病人:细心、精心、耐心、诚心 对待病情:科学、客观、公平、公正
临床医学学习方法
临床医学学习三要素
兴趣 态度 学习方法
临床医学学习方法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范围第一篇诊断一常见症状(一)发热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24h内体温波动〈1℃2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产热过多:甲亢散热减少:大面积皮肤病(银屑病)3病因(1)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4临床表现: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 38.1℃-39℃高热39。

1℃-41℃超高热≧41.1℃(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2)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大叶性肺炎)弛张热:败血症热, T>39℃ 24小时内体温波动〉2℃(败血症)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而后骤降至无热期,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病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性出现,见于霍奇金病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反复数个周期,见于布氏杆菌病毒(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肌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 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张、肺水肿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④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麻痹⑤膈肌运动障碍:腹水(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3)急性中毒:①代谢性酸中毒②急性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③急性毒物中毒(4)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大出血休克(5)神经精神因素:①颅脑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②癔病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a.吸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吸气困难②三凹征: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伴干咳喉鸣b.呼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双肺哮鸣音C。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医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要点。

一、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权益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的能力,并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如以患者为中心、公正和公平、谦虚和谦逊等。

二、医学史与发展了解医学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临床医学的演变过程和基本原理。

医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可以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伦理进步。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思维等方面。

同时,治疗则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层面,医务人员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帮助医务人员预测疾病的趋势和制定控制措施。

学习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基因与遗传学基因与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涉及疾病的遗传风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临床医学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七、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剂量计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具备药物知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总结:本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史与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因与遗传学、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及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 考试重点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 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症状学1.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其体温调定点上升,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腋温37℃,口腔温度37.3℃、肛温37.7℃)2.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1)低热:体温为37.3℃~38℃(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3)高热:体温为39.1℃~41℃(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

3.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症状明显期。

4.弛张热: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5.间歇热: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一日内体温两次升高者称双峰热;长期间歇热称消耗热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6.回归热:是指急升型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骤降,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7.波状热:是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的热型,可见于布鲁菌病等8.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癌性发热等9.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的改变,患者用力呼吸,可见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可呈端坐呼吸甚至发绀。

10.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类型:(1)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重者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

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梗阻,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白喉、喉癌、气管肿瘤、气管异物或气管受压(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或主动脉瘤压迫)等。

临床导论复习(完整版)概要

临床导论复习(完整版)概要

临床导论第一篇第一、二章医学发展史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中: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医学理论著作。

包括《素问》(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和《灵枢》(解剖、经络、针灸)2、扁鹊: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第一个进入正史记载的医生。

3、华佗:“外科始祖”,最突出贡献为创制“麻沸散”。

其他贡献有行剖腹术、创五禽戏。

4、张仲景(医圣)与《伤寒杂病论》。

5《千金方》。

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精湛医术高尚品德修养6、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达尔文称其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西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之父·重大贡献:推动巫医分离,奠定西方医学基础·其他:“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黑胆)“希波克拉底誓言”2、维萨里(解剖学之父)的《人体的构造》: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

盖伦:“猴子解剖学家”、血液运动的“潮汐说”。

3、哈维的《心血运动论》: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4:开创现代微生物学与细菌学。

巴士高温消毒法治疗狂犬病方法结核菌素5、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诞生。

过程:“抗生现象”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弗洛里、钱恩促进青霉素临床应用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青霉素的完美补充)抗生素大量问世有抗结核杆菌的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一、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器官移植、微创外科、医学影像学。

器官移植:1、移植:将身体的一部分(如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移到同一个人或另一个人的特定部位,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

(供者移植物受者)2、简史:器官移植萌芽免疫抑制方法的发展临床应用(X线照射并骨髓移植6—巯基嘌呤细胞毒性药物)3、现状: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胰腺移植、肺移植、骨髓移植、其他。

4、存在问题:·供体器官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经费短缺·规范尚未形成·排斥反应微创外科(MIS):1、定义: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外科技术。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诊断学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咯血、呕血、腹痛、水肿、昏迷。

发热正常体温:36~37℃1.发热: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2.热型:(1)稽留热:39~40℃,24h波动<1℃,持续数日、数周。

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39℃,24h波动>2℃(但高于正常体温)。

败血症,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高热和无热反复交替。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渐渐升39℃,渐渐降至正常热,如此反复。

布鲁杆菌病。

3.发热病因:(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内脏梗死、组织坏死。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热多。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低热。

呼吸困难1.类型、特点、病因: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吸气时间长,三凹征。

上气道阻塞(2)呼气性:呼气时间长,哮鸣音。

下呼吸道阻塞,肺泡弹性减弱(3)混合性:呼吸音异常,病理性呼吸音。

换气功能障碍。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影响最大):(1)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加重休息减弱。

心功能不全早期。

(2)端坐呼吸:仰卧时发生或加剧坐位时减轻。

心衰。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发作,被迫坐起,咳嗽,喀粉红色泡沫痰,喘息、奔马律、肺部湿罗音。

急性左心衰。

中毒性呼吸困难:深大呼吸。

酸中毒。

呼吸加快。

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

呼吸缓慢、变浅、节律异常。

镇静类药物中毒。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神经)呼吸浅慢,节律改变。

中枢直接受压力感受器刺激(精神)呼吸浅快,伴随手足抽搐。

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

血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加速,心率加快。

重度贫血,红细胞携氧量减少。

咯血1.常见病因: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结核。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导论复习资料剖析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导论复习资料剖析

临床导论复习第一篇医学篇第一至六章☆感觉第一章和第二章没啥东西···看看ppt得了···☆医学属性: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人的属性:既是生命有机体,又是文化有机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医学目的:生物学意义,人文社会医学意义☆新的医学目标:1.(核心)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nd the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2.缓解疾病疼痛,减轻疾病痛苦(The Relief of Pain and Suffering Caused by maladies)3.护理和治疗病人,对不能治愈病人的关爱照料(The Care and Cure of those with a malady, and the Care of Those who cannot be cured)4.避免无谓死亡,遵循临终关怀(The Avoidance of Death and the pursuit of a Peaceful Death)(以下是赵洋讲的orz)☆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动因: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变化高等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医学观念与模式的缺点(论述):把病人看成疾病的载体(期望太高)重治疗轻预防轻保健片面追求维持人的完美状态☆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一)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诊断—治疗”模式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模式的转变(二)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新理念(三)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现代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四)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变化(五)医学教育改革必须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与临床能力的培养第二篇:医生篇1.医生应具备的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2.医生职业素质:(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2)审慎认真、科学决策(3)团结协作、互相信任(4)遵纪守法、廉洁自律(5)终身学习、持续发展(6)仁慈友爱、态度和蔼(7)真诚守信、保守秘密(8)患者至上、自我约束(9)情绪稳定、身心和谐(10)知识广博、勇于探索3.人际沟通的过程:包括出发者、接受者、信息、渠道、反馈五个主要因素。

大学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大学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1.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它是医生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根据,也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体征:是医生能够检查到的客观改变,有些症状本身也可以是体征。

4.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在39~40度以上的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5.弛张热:又称为败血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范围大,24小时内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6.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动度大,甚至张口呼吸、鼻翼煽动、端坐呼吸、紫绀,往往伴有呼吸节律、频率或者呼吸深度的改变。

7.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局部性水肿。

8.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9.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地中断或完全丧失。

10.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11.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传染病。

12.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13.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14.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得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5.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你临床综合征。

16.心肌梗死: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17.猝死:18.贫血: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健康参考知道的下限,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为重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医学定义: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

医学导论指的是:导医学、导医生、导临床。

第一篇:医学篇中医趋于成熟的标志性典籍:《皇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论》。

《汉谟拉比法典》内有关医学的内容为目前世界上可以见到的关于古代医学的最早的有确切年代可以相信的文字记载。

《黄帝内经》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医书,是关于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所撰写,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有明确作者的医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医学最终在欧洲形成的西方医学是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医学最重要的基石是人体解剖学。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解剖学及生理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人:维萨里和哈维。

中医的“人痘接种技术”最迟于16世纪初期发明,清初普及。

300年后(18世纪末)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技术”。

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1 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2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同时也适用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界的物质代谢运动);2 生物进化论(解决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推动了胚胎学的发展);3 细胞学说的建立。

基础医学也称为临床前医学,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诸学科的总称。

临床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和诊治对象。

临床医学通常是指诊断学、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各学科的基础,与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科: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人体部位又分为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按人体系统分为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按年龄分为小儿外科、老年外科;按手术方式: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按疾病性质:肿瘤外科,急症外科。

临床重大疾病1恶性肿瘤:第一或第二的死亡原因我国最常见:城市: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农村: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2心血管疾病(人类的一大杀手,发病死亡率上升)3呼吸系统疾病高新技术进展 1 生物技术产物 2 医学影像学 3 核医学、激光医学(PET) 4器官组织细胞移植 5 显微外科 6 生物材料与内置体(人工肾)医学模式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影响:1临床医学上 2预防医学上 3 卫生服务上 4 医学教育上医学目的:治疗疾病,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预防疾病,减少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

医学目的的特征:实践性,历史性和阶段性,发展性,客观真理性,主观超前性。

医学的权力(社会赋予):信息获取,诊断,处方,手术,干预病人行为,宣告病人死亡等医学责任: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医学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医学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

全科医学(提供主动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概念:也称家庭医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医学科学分支,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基础,以预防医学为导向,防治与保健一体化,为人们提供主动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全科医学的原则:1.注重人而不是病 2.从完整的背景入手 3.以家庭为服务单位4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5.以预防医学为导向 6.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

7.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8.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全科治疗的基本特征:1 综合性 2 可及性 3 人格化 4 持续性 5 协调性 6 以家庭为单位 7 以社区为基础 8采用生物-心理-社会诊治程序 9 以预防为导向 10 合作性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临床预防的内容:1一级预防(无病预防) 2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治病防残)卫生组织机构:一卫生行政组织(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卫生局)二卫生事业机构(卫生,医药,保健,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三群众卫生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群众性学术团体,群众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改革的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不同形式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益性医院管理制度。

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教育的质量要求更高,医学生应具备全面的素质;②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具备实验室、临床教学基地等;③医学教育成本较高,属于精英教育;④医学教育周期较长,实行长学制;⑤医学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⑥医学教育是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是一种终身教育;⑦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多,合作性较强。

第二篇:医生篇医生角色社会期待1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最佳,全面,全程)(实用,优质,成本效益好,公平)2医疗保健的决策者(原则:循证为基础、患者效益第一、公平、服务对象参与)3信息交流者4 社区卫生的领导者5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医生职业精神:人文(精髓)、科学(特征)、公正(支柱)、合作(要素)精神医生角色实现: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个过程医学的人文精神:道德精神(精髓)、科学精神(核心)、公正精神(基础)、合作精神(特征)、艺术精神(目标)。

优秀医生必备的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医生培养的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继续医学教育阶段。

病人求医行为:主动被动强制求医影响因素:1对疾病的认知评价 2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和质量 3社会经济因素病人的权利:平等医疗,疾病的认知,病人的认知,病人的自主,知情同意,正当隐私,免除一定社会责任,诉讼和赔偿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1.原有的社会角色退位 2.自制能力减弱 3.求助愿望增强4.康复动机强烈 5.人际合作愿望加强。

病人需要的心理感受:1.被尊重与被重视的需要 2.良好的医患沟通的需要病人义务: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合作医疗,接受医学检查,签署同意书,按时、按数支付医疗费用,尊重医务人员及其他病人,协助医院进行随访工作。

医患关系: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员与患者在医学实践中行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医患关系模型:主动被动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卫生法律:《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卫生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警告,罚款,行政处罚) 2民事责任(经济赔偿)刑事责任(判刑)医生的角色:健康促进者,团队合作者,学者,管理者。

第三篇临床篇健康的定义: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健康的标准:1.躯体健康标准 2.社会心理健康标准亚健康:介于健康(第一)和疾病(第二)之间的中间状态(第三状态)疾病: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病理变化-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如炎症)疾病自然进程:1易感期 2发病前期(潜伏期) 3发病期(临床期) 4发病后期(转归期)(4*完全恢复健康 * 不完全恢复健康 *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蔓延扩散 *合并症、继发症和后遗症 *死亡)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1自稳与紊乱动态平衡 2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 3因果关系交替转化 4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 5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 6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

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一神经体液机制二cell机制三分子机制疾病分类:慢性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职业病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病原体:传播流行性)——(甲乙丙三类)鼠疫、霍乱(甲类)、、、肝炎、艾滋(乙类)、、、结核病、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丙类)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指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部分在内的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

脑死亡依据:·零电位脑电图·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主要的两个)·无自主呼吸(人工15分后)·不可逆性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颅神经反射消失致病因子: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疾病发生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疾病发生内在条件:宿主,社会行为因素(社会心理、精神心理、人的行为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人为因素:1.不良的嗜好 2.不良的饮食习惯 3.不良的文体活动习惯 4.不健康的性行为 5.营养结构不合理 6.不良的医疗习惯 7.不良的心理因素 8.不遵守法律和交通规则。

医源性疾病:1医院感染 2用药中的医源性疾病 3医源性创伤 4免疫接种性疾病 5其他医源性疾病(抗肿瘤药物所致,放射治疗所致,医生语言不当造成)疾病症状:发热,胸痛,发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黄疸,水肿,晕厥。

发热:机体在致热原(致病因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散热不能相应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疾病的分类: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晕厥或称昏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症状:是指病人自己主观上能感受到的一种不适、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

临床的诊断思维方法:1.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方法 2.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方法 3.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方法。

临床治疗的准则:1.实行人道主义 2.重视心理治疗 3.整体、综合治疗 4.个体化治疗 5.最优化治疗 6.预防为主。

主诉:主诉为病人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就是促使其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问诊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等)、2主诉、3现病史(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经过)(起病情况与患病原因、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疗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7婚姻史 8月经史 9生育史 10家族史。

腹痛的问诊要点:1.易患原因 2.起病与病程 3.腹痛部位 4.性质与程度 5.牵涉痛 6.诱因与缓解腹痛的因素 7.腹痛与体位的关系 8.伴随症状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叩诊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音:清音:正常肺部、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肺气肿,正常人听不到)、嗅诊。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各种体液排泄物 2影像学检查:普通X射线、DSA、CT、PET、超声.....3内镜检查 4病理检查 5其他特殊检查(心电图..)医生素质:高尚的医疗服务素质,做到可信的疾病资料搜集,拥有渊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