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缺血免疫炎性损伤机制研究综述_李艳华
炎症因子与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炎症因子与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梁汝庆12 丁新生2#
【摘要】@@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1].炎症细胞因子不但具有神经损伤、神经毒性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各种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
[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卷),期】2011(006)002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脑缺血淬中淡性因子淡症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
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1]。
炎症细胞因子不但具有神经损伤、神经毒性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各种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
1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
1.1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 th factor
PJGF-p) TGF-p在正常脑神经细胞中表达很少,在遭受缺血、缺氧等刺激时,表达明显增加,是一类具有复杂功能的细胞因子,其作用涉及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
其可通过抑制缺血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面积,促进微血管增生,对脑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发挥重要。
脑部炎症和自身免疫病机制分析
脑部炎症和自身免疫病机制分析脑部炎症和自身免疫病是两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们的发生机制复杂却有一定的相似性。
理解它们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我们预防、治疗这些疾病。
一、脑部炎症脑部炎症是指脑组织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受到感染、损伤或捐赠后,局部出现炎症反应,以及视网膜的病变。
虽然炎症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引起头痛、发烧、癫痫、意识障碍、记忆障碍等严重症状。
脑部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一般而言,脑炎通常特指由各种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例如乙型脑炎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并造成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的损害。
除了感染之外,颅内创伤、肿瘤、中毒、过敏等因素也可以引发脑部炎症。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细胞的死亡,进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二、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一组由细胞或组织的免疫攻击引起的疾病。
与感染性脑炎不同,自身免疫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为了对抗疾病进行的错误反应所导致的。
在自身免疫病中,免疫细胞常常攻击身体的正常组织,从而导致炎症和组织损害。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它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神经髓鞘而导致的。
这样的损害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从而产生思维障碍、感觉障碍、视力问题等严重症状。
病原体感染是一个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发生有关的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常常会出现错误反应,如产生过量的免疫球蛋白。
这些错误反应会导致身体的组织受到不必要的破坏,从而损害神经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三、相似性和不同点虽然脑部炎症和自身免疫病在发病机理上有所不同,但两种疾病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涉及神经组织的破坏。
在脑部炎症中,病毒直接侵入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组织受到直接破坏。
免疫系统随即启动,产生应激性细胞(如T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加重神经组织的损伤。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对 患者脑 部 的危 害可 能短 时间 内不会 太 明显 ,使患 者放 松对 紧急 发病 的警 惕 ,导 致 较高 的致 死 率 、致残 率 ] 。随着 较 长 时间 的脑 损 害累积 ,在治疗 恢 复方 面的优 势都 渐渐 减少 ,其 危害 变较 强烈 的显 现 出来 。而且 现在 国 际上还 没有 治疗 此疾病 有 效率 较高 的方 法_ 2 l 。笔 者通 过参 考 近些 年 国 内外 相关 文 献结 合 在治 疗慢 f 生 脑 缺
质细胞 的活化 1 。还有少 突胶质 细胞 的含量减少 ,是髓鞘 脱失 , 进 而导致髓 鞘包绕 的轴突 的功 能脱失 ,进一 步造 成脑部 的损害 。 要注 意 ,慢 性脑 缺血 会严重 损害 脑部 正常 的代谢 活动 ,如显 著减 少脑组 织 中 的谷 胱甘 肽 含量 ,降低 超氧 化物 歧化 酶 的活性 , 致使 氧 自由基毒 性产 物 丙二 醛的含 量 ,都导 致脑 部物 质氧 化还 原
含 量 大幅增 加 ,如胶 质纤 维 酸性 蛋 白 、s l 0 0 增 加所 导致 的星状胶
2 . 2 干 细胞 治 疗慢 性 脑缺 血 致脑 损 伤 :近年 来 ,不 断有 相 关 文 献证 明 ,干细胞 移植 可 以治疗 慢性 脑缺 血所 致 的脑损 伤 。干细 胞 是可 以进 行 多向分 化和 自我 更新 的一类 细胞 ,长 时 间的慢 性脑 缺
降 ,致使 脑神 经细胞 不 能正 常的修 复损 伤的D N A,虽 然人体 在察 觉 到此 变化 后会 进一 步调节 体 内酶水 平 ,使神 经 细胞 的死亡 率下
降 ,初 步 调整 回到正 常 的水平 【 5 】 。但 是 其对 脑部 造成 的损害 ,是
活血化 瘀药 丹参 ,与 近年来 研究 较 多的银 杏 叶制剂 等 。这 些 中 药 对慢 性脑 缺血 所致 各种 脑损 伤都 有很 好疗效 ,长期应 用不 良反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夏瑞雪;李艳华;张丽冉;戴建宁;王菁【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22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未发生脑白质病变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空间能力、注意力、抽象力、延迟回忆以及MoCA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65岁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白质病患者变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临床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9(031)00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脑白质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作者】夏瑞雪;李艳华;张丽冉;戴建宁;王菁【作者单位】061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061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061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061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050000 石家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3近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主要机制是由于脑白质对血流具有高敏感性,当局部组织发生血运障碍时,正常的血脑屏障被破坏,从而损伤机体脑白质髓鞘和少突胶质细胞等结构[1]。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病理表现为大脑皮层下或脑室旁白质区出现点状或片状或弥漫性融合病灶,使脑部相对应功能区的信号传导产生障碍,导致脑卒中发生率增高,也可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2]。
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进展
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指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循环障碍,脑组织出现慢性广泛性的供血不足,大脑整体血液供应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疾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作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因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往往被人们忽视。
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状态的脑组织产生慢性缺血缺氧,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脱髓鞘、tia、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甚至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等。
【关键词】脑供血;研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27-011实验研究11病理学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皮质萎缩、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变性、白质疏松、胶质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床的改变等。
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2生化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低灌注区域内的脑细胞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最终引起脑细胞过度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从而促使局部脑细胞死亡或激活细胞凋亡程序,脑供血不足在严重损伤脑细胞的同时,也破坏血脑屏障,从而使本来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的一些蛋白或酶类,从坏死或凋亡的脑细胞内释放并通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脑维持其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葡萄糖,且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缺血可导致大脑组织耗氧量增加,葡萄糖代谢速率降低,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所需能量。
2临床研究21病因一是血管因素,大脑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任何可造成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管变硬或管腔变小的因素均可使脑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如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
二是血流动力学因素,通常血压的升高会使脑血流量相应增加,增加的脑血流量会加快脑动脉血管硬化的进展,造成血管狭窄,并且动脉硬化还会造成微小动脉玻璃样变,形成微循环障碍,长期如此即可出现ccci。
MPO-ANCA阳性患者临床疾病谱分析
17No.33 Issue, Vol.6, November, 20202020年11月第6卷第33期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健康科学·健康论著研究MPO-ANCA 阳性患者临床疾病谱分析高秋菊1,2,李化会2,宋卫青1,2(1.青岛大学 医学部,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市市立医院 医学检验部,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诊断ANCA相关血管炎(AAV)或其他疾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初诊MPO-ANCA阳性住院患者共185例,其中33例MPO和PR3同时阳性,因此排除在分析之外。
152例MPO-ANCA阳性患者中,确诊AAV患者41例(26.97%)设为AAV组;non-AAV患者111例(73.03%)设为non-AAV组。
结果 AAV患者41例(26.97%),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为主;非AAV(non-AAV)患者111例(73.03%),肺部疾病患者占比最多,以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为主;其次为脑卒中、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等。
MPO-ANCA诊断AAV的cut-off值是30.88U/mL,特异性是82.00%,敏感性是65.90%。
结论 MPO-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疾病谱很广,对MPO-ANCA阳性结果的解读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综合分析。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ANCA相关血管炎;疾病谱分析;cut-off值本文引用格式:高秋菊,李化会,宋卫青.MPO-ANCA阳性患者临床疾病谱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3):17-19.Clinical Disease Spectrum Analysis of MPO-ANCA Positive PatientsGAO Qiu-ju 1,2, LI Hua -hui 2, SONG Wei -qing 1,2( 1. Department of Medicin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Science,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266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yeloperoxidase (MPO)-ANCA in diagnosis of ANCA-related vasculitis (AAV) or other diseases.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185 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MPO-ANCA positive inpatient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ne 2019, of which 33 cases were both positive for MPO and PR3, and were excluded from analysis. Among 152 cases MPO-ANCA-positive patients, 41 cases (26.97%) were confirmed with AAV as AAV group; 111 cases (73.03%) with non-AAV as non-AAV group. Results 41 cases (26.97%) of AAV patients were mainly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 patients; 111 cases (73.03%) of non-AAV (non-AAV) patients were main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diseases, including lung interstitial fibrosis accompanied by infection; followed by stroke, kidney disea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digestive tract disease, malignant tumor and ect. Cut-off value of MPO-ANCA for diagnosis of AAV is 30.88 U/mL, specificity is 82.00%, and sensitivity is 65.90%. Conclusion Clinical disease spectrum of MPO-ANCA positive patients is broad, and interpretation of MPO-ANCA positive resul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KEY WORDS :Myeloperoxidase (MPO)-ANCA; Anca-related vasculitis; Disease spectrum analysis; Cut-off value0 引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最常见的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蛋白酶3(proteinase 3,PR 3)。
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近况
moe ua c a im a eb e o r g e s Pr s e tB nu y p e e to dcn t d r ilgc l h sc lma ig lc lrme h ns h v e ns me po rs. o p c BB ij r rv n in me iiewihmo e n boo ia y ia i gn p
c m i n t r ns e br ne r en r s r e , p o e ytc n y e he a i he ta m m a p ot i tan po t r r t ol i e z m s, a ap i i lm m a or dhe in qu orn, nfa t ya so mol c l s a t e e u e nd o h r
血 脑屏 障 ( lo — ri ar r B ) 主要 由脑 bo db a b ri ,B B , n e
另外 , 微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紧密 连 接 相 关 蛋 白和 细 胞 脑
微血 管 内皮 系统 的 毛 细血 管 内皮 、 内皮 间 紧 密连 接 、
基底 膜 、 细 胞 及 胶 质 细 胞 足 突 所 组 成 。它 限制 绝 周
t c n l g l h v r a e r s e t o e e o me t e h o o y wi a e g e t r p o p cs f rd v l p n . l Ke r s c r b a s h mi ; l o — r i a re ; l c l rme h n s ; i e e me ii e r v e y wo d : e e r lic e a b o d b a n b ri r mo e u a c a i ms Ch n s d cn ; e i w
慢性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梁月琪;洑寒莹;赵奕栋;李思祺;过伟峰【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11【摘要】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元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物质交换的物理及生化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及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慢性脑缺血是脑血流灌注降低引起的一种功能可逆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慢性脑缺血可激活分子和细胞损伤级联反应,进而影响血脑屏障成分和结构,破坏其完整性。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以眩晕、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减退最为常见。
若不及时诊治,该病可进行性发展为脑白质病变、阿尔茨海默病、脑小血管病、急性脑卒中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文章通过检索近十余年来慢性脑缺血导致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细胞、分子机制角度进行简要综述,发现血脑屏障破坏是慢性脑缺血的重要病理学改变,长期缺血缺氧的脑低灌注状态可诱发细胞凋亡、免疫炎性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加剧血脑屏障破坏。
中医药治疗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思维模式,实验和临床均证实中医药可改善头晕、失眠等慢性脑缺血相关症状,修复血脑屏障,降低血脑屏障受损的程度及范围,对延缓上述疾病的发生、进展具有可行性,且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以及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页数】6页(P104-109)【作者】梁月琪;洑寒莹;赵奕栋;李思祺;过伟峰【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的研究进展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3.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近况4.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复方制剂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由于大脑供血不足而引 起的严重缺血、缺氧,并进一步导致内皮血管损伤、能 量代谢紊乱和局部脑组织及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疾 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意外中的多发病,发 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 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脑缺血的治疗,主要有溶 栓治疗和神经保护等几种途径,但是由于治疗时间窗 较短,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复 方制剂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效。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中药复方制剂抗 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对其不同保护机 制进一步展开综述。 1 保护血管内皮,减轻脑水肿 血脑屏障主要由紧密排列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endothelialcells,VEC)构成,机体出现脑损伤 后,脑细胞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等细胞毒性物质,使内 皮细胞的排列失去紧密性,进而造成通透性增加,导致 血管源性脑水肿或增加脑组织损伤程度。缺血后,血 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迅速增 高,导致一系列炎症瀑布反应,使脑损伤进一步加重。 因此,脑缺血损伤后,通过降低脑组织和血浆中 NO、 NOS含量,消 除 氧 自 由 基、降 低 血 浆 钙 离 子 浓 度 来 减 轻脑水肿,保护 VEC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 重要手段。 1.1 促进血管再生降低 NO、NOS含量的中药方剂 近几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中发现,多种中药复 方制剂可显著改善 VEC损伤的程度,从而对缺血性脑 损伤起到 保 护 作 用。 田 兆 华 等[1]采 取 线 栓 法 制 备 局 部脑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ED 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补阳还五汤 +ED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结 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 能评分以及 TTC染色后的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结 果显示,补阳还五汤组的 BrdU阳性细胞数量低于其 他各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促进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衰退与IL-1β蛋白及脑血流的关系
distr bution f a ur s in decr ase o volume of blood f ow in patients with chr nic cerebr l cir ulation insuf ciency i et e e f l o a c i f
乃 h od ‘t s
impair ent gr up , 28nor a persons ser ed as the contr l 脚 uP. The level of ser m IL一 o tein was deter ined m o and ml v o u 1日pr m thr ug r dioimmunoass叮, cer br blood f ow was detected by ECT r spectively and they wer compar d with one o h a and e a l l e e e another. Resul The level of ser m IL一 pr tein in the CCCI with cognitive impair ent 脚 up was higher than that s t u lp o m in other t o g ouPs ; ther was a signif cant dif r nce between them( P < 0. 01) ; ther is a dif r nce between the CCCI w r e i e f e e e f e o r g up and the nor al per ons ( P <0.05) . The r gional cer br blood f o o f ntal lobe , m s e e a l lw f r O basal ganglion , tempoand a r l lobe of CCCI with cognitive impair 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CCl ( P <0. 05 ) . C ncl si n The pathogenem o u o sis of cognitive dysf ction in CCCI is connected with continuous over xpr ssion of IL一p pr tein and signif cant u e e l o i decr ase of the br in blood f ow in special ar as ( f ntal lobe , e a l e o r basal ganglion , temporal lobe) . and
罗哌卡因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免疫紊乱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年第38卷罗哌卡因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免疫紊乱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①肖旭李光才国小青况小军(贵州航天医院麻醉科,遵义563000)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 (2022)02-0160-05[摘要]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免疫紊乱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方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 组、CI/R 组、CI/R+ROP 0.5mg/kg 组、CI/R+ROP 1mg/kg 组和CI/R+ROP 2mg/kg 组进行后续实验。
HE 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跳台实验和Y 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流式分选检测外周血中M1、M2含量;ELISA 检测IL -6、IL -10含量;试剂盒检测SOD 、GSH 、MDA 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中Arg -1、iNOS 、Bax 、Bcl -2、Caspase -3、c -Myc 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Control 组相比,CI/R 组呈现明显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跳台实验犯错次数增加,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M1、IL -6、MDA 含量和iNOS 、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蛋白水平升高,M2、IL -10、SOD 、GSH 含量和Arg -1、c -Myc 蛋白水平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I/R 组相比,CI/R+ROP 1、2mg/kg 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跳台实验犯错次数减少,新异臂进入次数增加,M1、IL -6、MDA 含量和iNOS 、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蛋白水平降低,M2、IL -10、SOD 、GSH 含量和Arg -1、c -Myc 蛋白水平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罗哌卡因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引起的免疫紊乱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
脑缺血损伤后Ca2+超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
第34卷第4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4N o.42013年08月Jour na l of J i li n M edi cal C ol l ege A ug.2013文章编号:1673.2995(2013)04-0277-03脑缺血损伤后C a2+超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综述T he m echani s m of C a2+over l oad i nduced ne ur on apopt osi s af t er ce r e br a l i schem i a i nj ur y闫晓英1,姜亚磊1,狄烊1,孟天娇1综述,金宏2,齐玲3+审校(吉林医药学院:1.2010级临床本科班,2实验中心,3.病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缺血后会发生再灌注损伤,而神经细胞内C a2+超载是导致细胞凋亡最主要的因素。
C a2+超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中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和核酸内切酶途径最为重要,本文就这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C a2+超载;神经细胞;凋亡中图分类号:R363.1文献标识码:A脑缺血损伤是指脑缺血再恢复血流后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即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神经细胞ca2+超载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最主要因素。
脑缺血后C a2+进入细胞内增多,清除减少,细胞内出现C a2+超载,继而触发了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发生凋亡。
c a2+超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和核酸内切酶途径。
l C a2+超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十分复杂,ca2+超载通过线粒体途径使凋亡因子释放到胞质中进而启动细胞凋亡。
当细胞内C a2+超载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会随之改变,使得线粒体通透孑L(m i t ochondr i on per m eabi l i—t y t rans i t i on por e,M PTP)开放…。
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_李曼霞
文章编号:1008-9926(2007)01-0060-04中图分类号:R962文献标识码:A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①李曼霞②,董志(重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重庆400016)摘要: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量证据表明,炎症反应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白细胞黏附,大量蛋白水解的酶、氧自由基及花生四烯酸等代谢产物的产生,破坏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从而导致了血脑屏障的损害。
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脑屏障(B l ood-bra i 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系统,它能控制血循环中某些物质向中枢神经组织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BBB 主要包括3层结构:脑血管内皮细胞(Brain vascular endo the-li a l cel,l BVEC)、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
BVEC依靠紧密连接构成一个连续密封的网,是大分子物质经内皮细胞间转运的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血脑屏障的破坏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1]。
在缺血和再灌注早期,由于致炎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上调,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到血管壁,并通过血管壁进入中枢神经组织,随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底膜损害,诱发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2]。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BBB损伤的炎性机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炎症的级联反应,对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白细胞介素-1B(IL-1B)IL-1B是触发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主要通过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而激发炎症反应。
研究资料表明, IL-1B作为一种炎症和免疫源性细胞因子,它不仅能够协同其他细胞因子促进B、T细胞活化,而且能够诱导其他炎性介质的产生,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白细胞浸润,促进NO S生成,使NO合成增加,诱导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产生,启动多种细胞因子级联反应。
MRP和MRS在慢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分类号:R743 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2007732104 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RP和MRS在慢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RP and MRS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cerebralischemia作者姓名:李艳华专业:神经病学研究方向:脑血管病指导教师:冯加纯教授培养单位:第一临床医院2010年3月MRP和MRS在慢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RP and MRS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cerebralischemia作者姓名:李艳华专业名称:神经病学指导教师:冯加纯教授学位类别:医学硕士答辩时间:年月日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神经病学论文题目:MRP和MRS在慢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130021)作者联系电话:130****2576内容提要慢性脑缺血作为血栓前状态,是痴呆、TIA及脑梗死的前期阶段。
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慕华,陈康,罗琨祥,张焕威,黄常坚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10期【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炎性因子;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10.015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的中风类型,有着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现有的治疗收益并不理想。
在过去20年间,通过临床模型或体外实验,已经对ICH后脑损伤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其中炎症反应对脑损伤和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ICH引起的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炎性细胞的激活、炎性因子的释放。
我们总结ICH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各种细胞、促炎及抗炎因子的作用和功能,描述ICH后炎症反应致特殊细胞死亡对继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讨论ICH致病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治疗策略和方向。
1ICH流行病学ICH是一种脑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主要继发于高血压病和其他血管疾病。
它是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形式,发生率占脑卒中的10%~20%[1]。
ICH的病死率从7天的35%到1年的59%,而幸存者的致残率高达60%[2]。
导致ICH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而且我国高血压群体庞大,但接受有效降压治疗占比不高。
近年有研究表明,中国ICH发病率为18.8%~47.8%[3],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8%~15%[4],造成这种差距可能是由于欧美国家高血压病得到有效控制。
2ICH脑损伤机制ICH发生后会发生两种脑损伤,分别是原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损伤。
其中,原发性损伤是由于血液迅速聚集在脑实质,对脑组织造成压迫以及机械占位效应造成的。
而继发性损伤是ICH期间血肿沉积在脑中溶解并释放其内容物至脑实质,其中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血红素、游离铁等。
这些内容物可以激活白细胞、外周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并导致自由基的产生,而它们共同作用导致脑水肿和细胞死亡[5],同时也一定程度能够导致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被破坏而引起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brain edema,PHE)[6]。
慢性脑缺血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曹燕;张瓅文;孙宁;石广霞;王雪蕊;刘存志【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24)8【摘要】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is the pathologic basis of multiple nervous system disease,including vascular dementia,Alzheimer disease,Binswanger disease and so on,but it has relatively long intervention time - window,so in - depth study for inflammatory reaction mechanism of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is paper reviewed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mechanism of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慢性脑缺血是血管性痴呆(VD)、阿尔茨海默病(AD)和 Binswanger 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基础,具有较长的可干预时间窗,深入研究慢性脑缺血炎性反应机制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就慢性脑缺血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4)【作者】曹燕;张瓅文;孙宁;石广霞;王雪蕊;刘存志【作者单位】10001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10001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10001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10001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相关文献】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反应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郭思佳;刘伟;刘恩顺;封继宏;郝正华;吴健广;孙增涛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过程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迪;任长虹;吉训明;朱榆红3.脑缺血后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宋兆晶;吉训明;牛小媛;罗玉敏4.慢性炎性反应状态与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J], 张远兰;李德志5.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后炎性反应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冯晶晶;李铁军;章越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MPK活化对慢性间歇缺氧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AMPK活化对慢性间歇缺氧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陈实;孟庆华;李承红【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activation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ats with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Methods The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and the 36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oxygen control group,2-week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and 8-week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The levels of rat inflammatory medium,serumlipid,adiponectin,lept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hypoxia degrees of rats by the action of AMPK agonist and AMPK inhibitor were observed,and the levels of AMPK and GLUT4 in rat adipose tissue were monito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TNF-α,IL-6,IL-2,NF-κB and HIF-1 in the intermittent hypoxia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while the levels of adiponectin,lept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ats after using AMPK activator was decreased,the contents of adiponectin and leptin were increased,blood lipid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LUT4 was increased.But after treatment by usingAMPK inhibitor,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adiponectin and leptin were increased,insulin resistance was more severe,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LUT4 protein was also further decreased.Conclusion AMPK can reduce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promotes the release of adiponectin and leptin,increases the level of GLUT4,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thus regulates the energy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target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OSAS related diseases.%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化对慢性间歇缺氧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慢性间歇缺氧大鼠模型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2周间歇缺氧组、8周间歇缺氧组.观察AMPK激动剂和AMPK抑制剂作用不同缺氧程度的大鼠体内炎症介质、血脂、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监测大鼠脂肪组织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间歇缺氧大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2、核因子κB (NF-κB)、缺氧诱导因子(HIF-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AMPK激活剂后的大鼠体内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脂联素、瘦素含量增加,血脂、胰岛素抵抗情况较前有改善,GLUT4水平增加.而使用AMPK抑制剂处理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脂联素、瘦素水平均上升,胰岛素抵抗更严重,GLUT4水平也进一步下降.结论 AMPK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脂联素、瘦素的释放,增加GLUT4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调节能量代谢及炎症介质,为临床治疗OSAS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7(046)031【总页数】4页(P4332-4335)【关键词】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脂联素;瘦素【作者】陈实;孟庆华;李承红【作者单位】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00;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00;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疾病[1-2]。
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曹丽霞;杨玉梅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5
【摘要】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近年来,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的细胞凋亡过程。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在某
些生理或病理刺激诱导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多种调控因子相互激活和
表达,激活DNA内切酶,从而使细胞正常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周
围区,是一种涉及多种基因及其蛋白相互作用的自主死亡的过程。
因此,
【总页数】3页(P170-172)
【作者】曹丽霞;杨玉梅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60;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6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皮层神经元HIF-1α的表达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关系 [J], 王娟;张玉真;蒋犁
2.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J], 谭玲
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Tau、p-Tau蛋白表达变化 [J], 王军;程萍萍;袁俊英;朱登纳;牛国辉;陈静;杜江华;张冬秀
4.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 刘波;王涤;刘颖;景伟;杨圆圆;吴壮;陈明星
5.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J], 邓永红;旷寿金;黑明燕;田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脑缺血免疫炎性损伤机制研究综述_李艳华窦房结综合征,Ⅲ°房室阻滞及传导系统退行性变者。
4.2 Cox等[6]于1987年在大量动物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阻断在心房内发生的所有巨折返环从而消除AF的手术方法,称为迷宫手术。
因迷宫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目前还难以推广。
5 展望AF 的治疗是目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它的治疗虽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都未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虽属针对其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但它们或者手术创伤大,或者仍有一定的不成功率和较高的复发率,效果还不够满意。
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 系统和EnSite 系统以及LASSO 环状标测导管等的应用,消融所用能源的改进、介入诊治的定位和消融水平将会提高,患者的选择会更合适。
操作简化时间缩短,治疗的成功率增高而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减少,届时对药物复律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而有复律指征的患者,应用介入消融治疗,使之得到治愈将为期不远。
展望未来,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主旋律将是抗栓治疗,主角仍是导管消融,而“黑马”则有可能是AF 的微创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1] 陈伟明.心房纤颤的治疗进展[J].医学文选,2002,21(1):89-91.[2] Olshansky B,Rosenfeld LE.The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f rhythm management (AFFIRM) study: approaches to control rate in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o,2004,43(7): 1201-120.[3] R e i f f e l J A .D r u g c h o i c e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J ].A m JCardio,2000,85(1): 12-19.[4] Boss CJ,More RS.Anticoagulation for non-valvular artiallationtowards a new beginning with ximeclagatran [J].Curr ControlTrials Cardiovasc Med,2004,5(1):3.[5] N a t a l e A ,R a v i e l e A ,A r e n t z T ,e t a l .V e n i c ec h a r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s e n s u sdocument on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J].J Cardiovasc Trophysiol, 2007,18 (5): 560-580.[6] Cox JL.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Ⅲ: Developmentof a definitive surgical procedur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1, 101(4): 569-583.慢性脑缺血是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以持久或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 病和Binswanger 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的病理学改变包括皮质萎缩、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变性、白质疏松、胶质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床改变等,主要的损伤机制有凋亡、免疫炎性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突触结构和功能异常、能量代谢障碍、中枢胆碱能及单胺能系统神经递质功能紊乱等。
近年来有报道,炎性免疫反应在痴呆等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已有应用FK506、雷公藤多甙等免疫抑制剂减轻慢性脑缺血脑损伤的报道,现就其炎性免损伤的主要机制进行综述。
1 炎性免疫细胞在慢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炎性免疫细胞在慢性脑缺血时被激活,作为炎性因子的靶细胞在脑缺血的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炎性免疫细胞可通过氧自由基产生、细胞毒性酶释放、血管舒缩性改变、细胞因子增加和趋化因子释放等机制引起或加重组织损伤。
1.1 神经胶质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慢性脑缺血引起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异常,包括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等反应[1]。
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也不仅限于对神经元的支持和营养及对坏死组织的清除作用,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炎性反应、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2,3]。
1.1.1 小胶质细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通讯作者:fengjcfrank@/doc/518996832.html, 慢性脑缺血免疫炎性损伤机制研究综述李艳华冯加纯*【关键词】慢性脑缺血;炎症免疫因子;损伤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9)19-0045-04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明确的免疫活性细胞,可启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应答,形成局部的免疫系统[4]。
慢性脑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外离子失衡、神经递质紊乱、多种可溶性炎性因子的表达、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生成等,引起损伤级联反应,使神经元去极化,小胶质细胞被激活[1,5]。
Farkas 等[6]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essel occlusion,2-VO)的慢性脑缺血模型中发现,慢性脑缺血组OX-42较对照组升高明显,OX-42是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Ⅲ型受体(CR3、CD 11b),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导致OX-42的显著增加,说明在慢性脑缺血中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
该实验还发现,OX-42的增加以海马CA1区最明显。
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的效应是双向的,既有神经毒性作用,也有神经营养作用[5]。
一方面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能够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IL-1、IL-6、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等,这些生物活性因子通过不同的途径反馈性加重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效应,此外还可以直接对神经组织产生各自的作用加重炎性反应,并且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导致恶性循环,促进神经元损伤;并可以抑制神经元突触产生的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增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是突触可塑性的功能性指标之一,抑制神经元突触产生的长时程增强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5,7]。
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还可以分泌生长因子、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这一系列的因子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重建缺血区稳态、降低缺血性梗死灶面积、减少胶质细胞斑痕形成,间接保护神经元[5]。
刘之荣等[8]的研究也表明,慢性脑灌注不足的大鼠模型中皮层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不仅是对早期脑缺血发生反应,而是贯穿于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皮层损害的整个病理过程,在晚期仍呈持续性的变化。
并且有关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程度与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的脑损害的严重性相平行的报道。
该实验还发现,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可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轻其细胞毒效应,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由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产生的病理损害。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完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有杀伤神经元的作用;而中等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则无此作用。
1.1.2 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最多的一种胶质细胞,不仅参与血脑屏障的构建、神经元信息传递、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摄取兴奋性氨基酸、维持水电解质等重要功能,同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同小胶质细胞一样,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编码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蛋白分子,此分子还可将处理过的外来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应答。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能够表达其刺激信号B7、CD4等,对T细胞活化和抗原递呈至关重要。
星形胶质细胞还能够产生众多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与神经疾病的防御相关[2,3]。
Vicente 等[9]研究发现,在2-VO的鼠的模型中观察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和S100B——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在海马组织表达增加,说明在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中有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
与景玉宏等[10]的研究一致,后者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较多的部位TNF-α也表现出同步增加的趋势,说明TNF-α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有相关性。
TNF-α是一种早期炎性因子,可作为炎症级联的启动者,引起继发性脑损害,所以推测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表达在慢性脑缺血的炎性免疫损伤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Duan等[11]的研究也发现,在阿糖胞苷A2A受体基因剔除和不剔除的同卵鼠的慢性低灌注的动物模型中均有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及髓鞘的脱失。
星形胶质细胞的在缺血损伤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如TNF-β、IL-1、IL-6和IL-10和IFN-α和IFN-β等,参与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12]。
而Vicente等[9]的研究还发现,在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的海马组织谷氨酸的重吸收减少,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清除突触间隙谷氨酸,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脑损伤。
综上可以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脑缺血中发挥双刃剑的作用。
1.1.3 少突胶质细胞慢性脑缺血的重要病理改变为白质疏松,慢性低灌注性脑白质病变由于缺氧可导致神经纤维稀疏,髓鞘脱失,轴突减少,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也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脑屏障破坏。
少突胶质细胞是脑白质的主要成分,并且是中枢神经系统惟一生成髓鞘的细胞,目前关于慢性脑缺血与少突胶质细胞的研究较少,Deng等[13]研究发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途径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而这些细胞因子对少突胶质细胞产生损害作用,导致脑室周围白质病变。
叶建宁等[14]通过2-VO部分血流阻断的方法发现长期低灌注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髓鞘碱性蛋白的合成、髓鞘脱失,呈现白质疏松。
脑缺氧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和持续性增生活化的星形细胞可直接破坏少突胶质细胞,同时缺血缺氧后血脑屏障破坏,星形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被激活后释放一系列潜在的神经毒性物质和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如氧自由基、一氧化氮、TNF-α、蛋白酶等,这些物质可以激活细胞表面的TNF受体、Fas 受体以及低亲和性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细胞反应,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