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的CT、MRI表现你知道吗

合集下载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未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们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通过比较CT和MRI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优劣势,阐述它们的诊断价值。

CT检查具有简便快速的优势。

CT扫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像的获取与分析,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筛查与诊断。

CT扫描对于金属物质的探测和评估也较为敏感,对于急诊患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检查选择。

CT扫描对于早期脑梗死的检测率相对较低,主要依靠缺血区域的低密度表现。

对于灰质和白质缺血性病变的显示比较困难,尤其是在病变发生的早期阶段。

相比之下,MRI更具临床诊断价值。

MRI具有多参数以及多序列的优势,可以提供详细的结构和代谢信息,能够更准确地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区域。

MRI在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显示脑梗死的微小灶。

MRI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提供更详细的功能和血管信息,进一步指导治疗。

MRI对软组织以及结构性病变的显示更为敏感,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对于评估复发性脑梗的病因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MRI的局限性也需要考虑。

MRI扫描时间相对较长,无法适应一些急诊患者的需要。

MRI对金属物质的探测不如CT敏感,对于有金属物质存在的患者,如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人工关节的患者,MRI可能无法成像。

CT和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劣势。

CT扫描简便快速,对金属物质的探测和评估较为敏感,适用于急诊患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

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缺血性脑中风CT及MRI的影像表现

缺血性脑中风CT及MRI的影像表现

缺血性脑中风CT及MRI的影像表现董进;马志娟;彭红芬;宋少辉;阳义【摘要】中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1],而缺血性脑中风占中风病例的85%.本文主要探讨CT及MRI检查在观察评价缺血性中风中的优势,追踪中风的影像学演变过程,在随访中评估中风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stroke are increasing year after year, however, ischemic stroke takes up 85% of all stroke cas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uperiorities of CT and MRI examnation in observing and evaluating ischemic stroke, tracks stroke iconography evolution, and estimates the clinical value of stroke patients prognosis in follow-up.【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2(027)009【总页数】7页(P80-85,121)【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CT;MRI【作者】董进;马志娟;彭红芬;宋少辉;阳义【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MRI室,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MRI室,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MRI室,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MRI室,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MRI室,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约 85%的脑中风是缺血性的。

它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
脑灌注成像应用种类
CT、MR的脑灌注成像
(CT Perfusion,CTP)
( MR 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 imaging ,DSC)
1、明确有无脑局部缺血灶(梗死前期缺血、梗死外围的半暗带)2、局部脑血流异常的解剖信息(分型) ※阻塞型 ※动力型3、对治疗方法及结果的评价4、了解脑血流动力学功能信息(脑微循环状态;对缺血灶分期)※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或升高?※局部脑血管扩张或收缩?※局部血流速度变化情况?5、了解脑局部血管的储备能力※激发(负荷)实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6、其他脑血管病之外的应用,例如评价脑肿瘤等
MTT计算
CBV
MTT= CBF
CBF计算: t Cv(t)= F∫Ca(τ)R(t–τ)dτ
0 Cv(t)=体素对比剂浓度 F=CBF Ca(τ)=动脉流入函数
对感兴趣区的层面进行连续扫描
利用这些层面的数据进行图像重组
time
CT灌注成像-动态扫描
右侧额叶梗死灶:绿色为其时间密度曲线对侧为镜像对照:蓝色为其时间密度曲线动脉输入函数(AIF):红色曲线
CT灌注成像后处理
获得4种参数的伪彩图
磁共振灌注参数图与对应的时间-信号曲线
首过
再循环
1、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的血容量,其值越小,脑组织血流量越低。2、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存在于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3、局部平均通过时间( 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 rMTT )指血液流经血管结构时,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其通过时间也不同,因此用平均通过时间表示,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血液由动脉流入至静脉流出的时间)。该值大,说明微循环不畅。4、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 TTP)指对比剂至脑内兴趣区达到峰值的时间。其值越大意味着对比剂团峰到达脑组织的时间越晚。

脑血管疾病的CT、MRI表现

脑血管疾病的CT、MRI表现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概述(Overview)
影像学检查能直接显示者,主要为 –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及腔隙 性脑梗死的CT、MRI表现 熟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病理 变化;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
Pathology – 脑组织缺血、坏死 – 软化灶 – 直径5~15mm
Clinic
– 症状轻,预后好 – 轻度运动、感觉异常或障碍 – 个别为多发腔梗 – 相当一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
X-Ray 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有限
CT( plain CT scan )
MRI
–超急性期: 细胞毒性水肿 弥散成像(DWI)可发现高信号
–急性期: 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死亡、髓鞘脱 失、BBB破坏 T1、T2弛豫时间延长
MRI
–亚急性期 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 T1WI渐渐变短 血管改变
–梗死后期 脑萎缩 软化灶(encephalomalacia)
诊断与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临床与病理 Clinic and Pathology
然发病,进行性加重 临床表现依部位不同而异 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影像学表现 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
Angiography 血管闭塞
CT 平扫
超急性期: •动脉致密征 •岛带征
急性期: – 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 供血区相一致 – 同时累及皮髓质
高培毅
1、双侧内外囊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对称; 2、双侧岛叶皮层、壳核、尾状核头部结构是

脑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缺血影像学表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脑缺血脑梗死: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 检查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MR)➢ 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CT -A 、MR -A 、DS -A )超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脑出血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

临床与病理:自发性脑内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hypertension )、动脉瘤(arterial aneurysm )、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 )、血液病(blood disease )和脑肿瘤(cerebral tumor )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

在后者,出血好发于基底节(basal ganglia )、丘脑(thalamus )、脑桥(pons )和小脑(cerebella ),易破入脑室(ventricle );血肿(hematoma )及伴发的脑水肿(encephaledema )引起脑组织受压、坏死和软化。

血肿演变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变期,各期时间长短与血肿大小及患者年龄有关。

影像学表现:CT 平扫(首选):急性期:血肿呈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可见脑室内高密度积血。

吸收期(出血后3~7天):高密度血肿边缘变模糊,密度减低、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

水肿带增宽;小血肿可完全吸收。

囊变期:(出血2个月以后)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不等的裂隙状囊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MRI :平扫,脑内血肿的信号随血肿期龄而变化:(1)急性期:T1WI 等信号;T2WI 稍低信号(2)亚急性和慢性期:T1WI/T2WI 高信号(3)囊变期: 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 CT 平扫显示左侧血肿呈高密度影,占位征象明显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低信号环,此期MRI 显示比CT 敏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

一、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系统的TCIA较椎-基底动脉系统TCIA发作少但持续时间较久,且易引起完全性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性偏盲及昏厥等,主要症状表现为:①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②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③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或同时面肌舌肌无力④偶有同侧偏盲。

其中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性症状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TCIA较颈动脉系统TCIA多见且发作次数也多但时间较短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缺损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①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

②一过性视物成双或斜视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③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不清或声音嘶哑。

④一过性单肢或双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⑤一过性听力下降、延髓性麻痹、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等。

⑥短暂性完全健忘表现为记忆力全部丧失,但神志清楚说话书写及计算能力保持良好⑦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

颈动脉系统TCIA比椎-基底动脉TCIA更容易发展为完全性脑血管病,且反复发作尤其是短期内反复发作危险性更大以上两系统发作时的症状大多不全出现,往往出现两三个症状约10%的TCIA患者可能出现两组并存的症状有10%~75%的TCIA发作几天后可能发生脑梗死。

温馨提示:近年来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多量TCIA患者存在小灶性脑梗死损害,国外学者报道脑CT扫描检查表现为低密度梗死灶者占10%~40%,而MRI检查有脑实质改变者可高达84%因而提出应以“有短暂性神经体征型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withtransientsigns,CTTS)”描述那些临床上符合TCIA但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有脑梗死的病例。

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和脑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脑供血不足不仅影响正常的脑功能,还会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诊断脑供血不足对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1. 头痛: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症状,呈搏动性或胀痛性,多位于头部的一侧或两侧,持续时间较长且难以缓解。

2. 头晕: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常感到头晕、眩晕,甚至伴随眼花、恶心、呕吐等表现。

3. 记忆力减退:脑供血不足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

4. 感觉异常:脑供血不足还可出现感觉异常,如手脚发麻、痛觉异常、视力减退等。

5. 肢体无力:脑供血不足使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功能受损,导致肢体无力、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1. 神经系统检查:脑供血不足患者常见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病理反射、共济失调等。

2. 肢体血管状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四肢肌肉的颜色、温度以及触摸患者的肢体皮温,可评估是否存在肢体循环不良。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1. 脑CT/MRI:可以发现患者脑血管供血不足区域的异常变化,如脑组织水肿、梗死灶、脑血管狭窄等。

2. 脑血管造影: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对患者脑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是否存在脑血管畸形、狭窄、堵塞等改变。

四、神经生理学检查1. 脑电图(EEG):可以检测患者脑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如脑电波的异常频率、节律,判断脑供血不足的程度和范围。

2.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TCD):通过检测脑血流速度、脑动脉阻力指数等参数,评估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

五、实验室检查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对脑供血不足的影响。

2. 脑脊液检查:对疑似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评估脑脊液的蛋白含量、细胞数、炎症标志物等指标。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快速,病情危急的脑血管疾病,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CT和MRI作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信息。

一、CT和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基本原理1. CT(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成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来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将所获得的断层图像合成为三维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

CT检查对于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主要原理是根据脑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的不同来显示脑血管结构及异常情况。

2.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通过对人体组织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进行检测和成像,从而反映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成像技术。

与CT相比,MRI对软组织的成像更为清晰,其成像原理是根据人体内部水分子的不同运动状态来对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MRI对于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更为敏感,尤其是对于微小血管的显示和脑组织的损伤检测更加准确。

二、CT和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优缺点比较1. CT的优点:1)检查速度快:CT检查时间短,适合于急诊情况下的脑卒中患者,有利于快速作出诊断和救治;2)对颅内出血的显示更为清晰:CT对于出血灶的显示更为敏感,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出血的情况;3)对于钙化灶的显示更为明显:CT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出钙化病灶,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判断。

2. CT的缺点:1)对软组织显示较差:CT对于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显示不如MRI清晰,较小的梗死灶可能被忽略;2)对急性缺血性病灶的显示不够敏感:CT对急性缺血性损伤的显示不够敏感,有可能产生虚假阴性结果。

3. MRI的优点:1)对软组织显示更为清晰:MRI对大脑的软组织显示更为清晰,有利于发现脑组织的异常情况;2)对急性缺血灶的显示更为敏感:MRI对急性缺血性损伤的显示更为敏感,可以更早地发现脑梗死区域;3)无辐射:MRI检查无辐射,对于孕妇和儿童的检查更为安全。

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 新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 新进展
血流灌注状态
扫描方法
➢ 先行常规横断位扫描 ➢ 选取重点层面行CTP扫描 ➢ 团注含碘对比剂流率8ml/s ➢ 同时进行动态扫描
脑灌注参数
➢ TTP:开始注射对比剂至浓度达到峰值的 时间 (s)
➢ CBV:感兴趣区脑组织内的血容量 (%) ➢ CBF: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
结构的血流量 (ml/100g/min) ➢ MTT:血液流经血管结构的时间(s)
➢ Parenchyma: DWI – Sensitive for ischemia
➢ Penumbra: mismatch PWI>DWI –physiologic basis for treatment
Zur Anzeige wird der QuickTime? Dekompressor 褾oto - JPEG? ben歵igt.
DSC-MRI
➢ PWI : 动 态 磁 敏 感 性 对 比 增 强 磁 共 振 成 像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 PWI技术:Villringer 在 1988年首次进行组织灌 注的研究, 采用EPI 、对比剂团注
右 基 底 节 区 脑 梗 死
DWI
TTP
MTT
NAA
Lac
Lac/NAA
FLAIR
DWI
MTT
TIA
MRS
弥散张量成像
➢是常规弥散加权成像的发展 ➢直观显示梗死远端纤维束走
行改变及其完整性 ➢评价脑梗死患者预后
功能活动性MRI
➢血氧水平依赖技术(BOLD) ➢判断梗死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 ➢显示梗死周围脑功能区是否移位 ➢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1. 简介影像学诊断在医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特殊是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相关知识。

2. 脑卒中2.1 磁共振成像(MRI)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MRI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脑卒中的MRI影像上常见的表现包括:缺血性病变、脑出血和脑梗塞。

缺血性病变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缺血,MRI上可见信号异常。

脑出血表现为局部脑组织出血,MRI上可见高信号区域。

脑梗塞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MRI上可见高信号区域。

2.2 CT扫描除了MRI,CT扫描也被广泛用于诊断脑卒中。

CT扫描能够快速获取大脑的横截面影像,并能清晰显示出脑组织的异常情况。

与MRI相比,CT扫描的优势在于它具有较短的扫描时间和较低的成本。

3. 肺部疾病3.1 X光片X光片是最简单且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适合于肺部疾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在X光片上,肺部疾病的常见表现包括: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

肺炎通常表现为局部阴影区域和肺实质浸润。

肺结核表现为结节样病灶,通常位于上叶。

肺气肿表现为肺部透亮度增加。

肺癌通常呈现为肺实质结节。

3.2 CT扫描CT扫描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并能检测出更小的病变。

对于肺部肿块的诊断,CT扫描尤其重要。

4. 心脏疾病4.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可重复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功能和血流情况。

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4.2 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匡助医生准确地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和阻塞等情况。

5. 骨科疾病5.1 X光片骨科疾病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是X光片。

比较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影像特征

比较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影像特征

比较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影像特征发布时间:2022-06-07T08:04:38.7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3期作者:宋金慧[导读]比较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影像特征宋金慧(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17)【摘要】目的浅析CT、MRI显示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影像特征。

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本院接收的126例诊断为脑缺血灶和(或)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过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中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影像特征以及诊断结果。

结果排除脑梗死后期形成的软化灶,只统计缺血灶和早期脑梗死。

CT脑缺血灶检出率为0.00%、脑梗死检出率为30.15%,分别低于MRI的72.22%和53.17%;CT检查结果为正常者占比69.84%,高于MRI的7.14%,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结论 CT和MRI检查中脑缺血灶和脑梗死有着不同的影像特征,诊断效果也各不相同,其中MRI的检出率更高,可以作为CT检查的有力补充推广。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死;CT;MRI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1],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快速确诊。

脑梗死是对人们生命健康威胁比较大的疾病之一,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易伴有后遗症,而且患者年龄也在年轻化[2]。

病发后患者会因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有头晕、失语、肌力减退、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运用,缺血灶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能够及早诊断,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上常采用CT和MRI来诊断脑缺血灶和脑梗死,两种检查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在脑梗死和脑缺血灶诊断准确性方面也有所不同[3]。

为了探究CT、MRI的具体检查效果和影像特征本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脑梗死后期坏死组织清除形成囊腔,CT及MRI均表现为类似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治疗意义不大,不在本研究讨论范畴,详情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26例脑缺血灶和(或)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排除只存在脑软化灶的脑梗死后期病人。

(2024年)CT读片低密度篇缺血性脑卒中图文解析

(2024年)CT读片低密度篇缺血性脑卒中图文解析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 可能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等非 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血性 脑卒中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完全性卒 中、进展性卒中、可逆性缺血性神经 功能缺失等。
2024/3/26
5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2024/3/26
22
06 治疗原则及预后 评估
2024/3/26
23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
缺血性卒中类型
根据TOAST分型,缺血性卒中可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 塞型、小动脉闭塞型等。针对不同类型,治疗策略有所差异。
急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就是大脑,应尽快恢复脑血流,减少脑 组织损伤。治疗方法包括溶栓、取栓、抗血小板等。
13
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CT表现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缺血
表现为额叶内侧低密度影,可伴有额 叶脑组织肿胀。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
表现为颞叶、顶叶低密度影,可伴有 脑组织肿胀和占位效应。
2024/3/26
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缺血
表现为枕叶低密度影,可伴有枕叶脑 组织肿胀。
基底节区缺血
表现为基底节区低密度影,可伴有脑 组织肿胀和占位效应,常导致对侧肢 体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射线硬化伪影
由于X射线束硬化效应导致的图像失 真。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滤过器、进行 射线硬化校正等。
2024/3/26
运动伪影
由于患者呼吸、心跳等运动引起的图 像模糊或重影。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呼 吸门控技术、心电门控技术等。
其他伪影
如环状伪影、条状伪影等。处理方法 包括检查设备性能、调整扫描参数等 。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
该技术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原理:第一是造影剂在血管内随血液流动,能够显示血 管的分布和形态;第二是造影剂进入组织后,能够根据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显影; 第三是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影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可以计算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 参数。
CTMR灌注成像的技术流程
• 技术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扫描范围和参数,包括扫描 部位、层厚、间隔等;其次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记录注射前后的CT 或MR影像;再次是对影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图像融合、时间密 度曲线绘制、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等;最后是生成灌注图像,进行定 量和定性分析。
02
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组织中血流灌注的变化情
况,从而评估组织的生理功能。
在解析CT灌注图像时,医生需要了解不同颜色和灰度级别所
03
代表的造影剂浓度和灌注参数的含义。
03
CTMR灌注成像技术
CTMR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
CTMR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CT和MR影 像学方法,对组织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造影剂浓度,可以计算出血流 速度和血流容积等灌注参数。
扫描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实时收集并处理数据,计算 出不同时间点的造影剂在组织中的浓度。
最后,医生根据这些参数评估组织的灌注情况,诊断 疾病。
CT灌注成像的图像解析
01
CT灌注图像是由一系列连续的CT图像组成的,可以显示组织 在不同时间点的造影剂浓度分布情况。
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化 验等)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脑出血、癫痫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 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变CT影像诊断

脑血管病变CT影像诊断
脑出血 脑梗死 蛛网膜下隙出血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烟雾病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高血压性脑出 血,其发生率约占脑出血的40%,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梗死,占 第二位,但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的首位。多见于50岁以上成人,男女发病率 相似。一般认为是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在血压骤升时引起脑 小动脉破裂所致。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约占脑出血的2/3,其次为丘脑、 脑干、小脑,也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叶。脑出血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 慢性期。血肿及周围脑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与血肿形成、吸收与囊变三 个阶段的病理过程基本一致。血肿破入脑室可使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隙。
脑出血
脑出血吸收期:增强扫描见左顶叶后部血肿周围环状强化,与中心高密度灶间隔以 低密度血肿溶解吸收区,环外为低密度水肿.
脑出血
脑出血演变过程: A.发病6小时,右顶叶肾形高密度血 肿; B.发病20天,血肿边缘变模糊,密 度变淡,周围低密度环形增宽; C.发病44天,增强扫描见血肿周围 环形强化,其内密度不均,部分囊 变; D.发病3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病 灶缩小,液化形成囊腔,周围脑组 织萎缩.
脑出血
【诊断要点】 4.MRI检查:脑出血的MRI信号改变可分五期: 1)于超急性期MRI不如CT,但对于出血3天后病程演变的观察则优于CT。 2)急性期(<3天)血肿在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 3)亚急性期在较早阶段TWI血肿边缘出现环状高信号,由周边开始逐渐向内发展; 血肿出现后6~8天,T,WI亦呈高信号,从周边向中央扩散。 4)慢性期(≥15天)血肿在TWI、T2WI均为高信号,在T2WI上血肿与水肿之间 出现低信号环。增强扫描亦呈环形强化。 5)残腔期(>2个月)形成一类似脑脊液的囊腔,T,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5.腰椎穿刺:如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脑脊液为血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诊断

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时时刻刻都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其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5%。

携带氧气的血液一旦输送不及时,大脑就会出现缺氧“罢工”。

在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脑暂时性缺血将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往往需要MRI诊断才能有效识别。

一、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一种由脑局部缺血所导致的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其有一个俗称叫做“小卒中”,和脑卒中有一定的联系。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而TIA只是一种程度较轻的缺血性脑卒中。

据我国2010年TIA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成年人出现TIA的几率约为2.27%,在100名TIA患者中大约只有1名患者会选择去医疗结构接受治疗,而认真遵照医嘱用药治疗的患者则更少。

TIA的发病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发病率非常高,平均每四个老年人就有一个人患有TIA。

并且还会因为性别差异产生发病率高低,临床上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TIA。

对于TIA的病因,临床一般认为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大脑局灶性缺血,具有突发性、暂时性等特点。

TIA发作前没有预兆,发作时间不长,恢复也很快,并且没有任何后遗症,但不能因为发病恢复快就不予以重视,没有及时地接受有效的治疗干预,在经过病情发展后可能演变成中风,即脑卒中。

而一旦患上了中风,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就十分严重了,甚至会造成重度残疾,半身偏瘫。

在发作TIA时,患者可能出现身体半侧的麻木、语言障碍、视力模糊等,但持续时间短,数分钟到一小时不等,并且TIA发作后又能恢复身体状态。

二、TIA的危险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认为病情不严重,就随便敷衍过去,或者去药店开点治疗晕眩的药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但这种处理态度会极大地放纵TIA的病情发展。

在过去的一种传统观念也认为,TIA是一种良性病症,对神经损伤是可逆的,而且复发率也低于脑梗死等疾病,稍加干预即可,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发现,这样的观念是严重错误的。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1. 脑CT(Computed Tomography)脑CT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常见的CT表现包括:弥漫性脑水肿:通常表现为灰质和白质界限模糊,脑室系统扩大等。

区域性脑水肿:通常表现为灰质和白质分界清晰,但存在局部脑组织水肿。

低密度区:缺血区域通常呈现低密度,常见于大脑半球灰质和白质交界区域。

梗死灶:梗死区域通常呈现低密度,边缘清晰。

除了以上特征外,还可以通过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进一步观察脑血管状态。

CT可以很好地反映脑缺血缺氧的程度和范围。

2. 脑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脑MRI是另一种常用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比于CT,MRI对于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更详细地观察脑损伤的局部细节。

常见的MRI表现包括:弥漫性脑水肿:与CT相似,MRI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水肿的程度和范围。

缺血区:MRI在早期可以观察到灰质和白质交界区域的长T1、长T2信号。

随着时间推移,缺血区域将出现高信号强度。

梗死灶:梗死区域呈现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晰。

除了常规MRI,还可以进行多模态MRI检查,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用于评估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状态。

3. 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方法。

通常使用的同位素有Technetium-99m和Iodine-123。

常见的SPECT表现包括:血流量减少:缺血区域的血流量通常较低。

血流分布不均:缺血区域和正常区域的血流分布有差异。

血流延迟: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延迟。

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血流灌注情况。

,脑CT、脑MRI和脑血流灌注显像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CT和MRI成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下面我们将分析其诊断价值的比较。

1. CT的诊断价值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主要表现为皮层、基底节和半半球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CT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点在于成像速度快,对诊断肿瘤、出血等其他致病因素的鉴别也较为准确。

但是,CT成像不适用于检测微小的梗死区域,且灵敏度低于MRI。

MRI已成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方法中的最佳选择之一。

MRI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检测急性脑梗死的微小区域。

MRI成像可清晰呈现局部脑梗死部位的形态特征,明确表达脑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部位。

此外,MRI还可同时检测颈部和脑血管狭窄等经典病变,对于筛查疾病早期症状具有一定的优势。

3. CT和MRI的优劣势CT和MRI成像技术各具特点,具体地来说,CT成像速度快,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对患者的影像检查,同时对于存活时间较短的脑梗死患者,CT的诊断时间快,有利于早期治疗。

另一方面,MRI成像能够清晰呈现局部脑梗死部位,对于诊断微小脑部病变优势显著,同时所获得的图像更加高分辨率,准确度更高。

两种成像技术一起应用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利的决策依据。

当一种成像技术无法提供必要的诊断信息时,另一种成像技术可用作补充诊断或进一步明确诊断。

综合来看,MRI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测和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CT则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诊断,二者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利于预测患者临床转归,并提供更好的治疗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缺血的 CT、 MRI表现你知道吗
脑缺血指的是因为脑血流量变少而使其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以及脑组
织结构,脑灌注成像上会出现明显的低灌注改变。

脑缺血是一种多见的疾病,它
的发生因素有很多,有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因各种因素而造成脑缺血损伤,比如脑出血血肿灶周的水肿缺血、代谢中毒引起的脑病、颅内发生感染引起的缺
血性脑水肿、肺性脑病、肝性脑病以及肾性脑病等等。

对于脑缺血疾病的发展以
及病灶位置的诊断都需要经过CT或是MRI来确定,下面我们了解下脑缺血的CT
或MRI的几种表现。

1、糖代谢异常脑缺血
高血糖脑损伤:急性高血糖症可能在血管没有损伤的状态下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高血糖还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脑乳酸会出现增加,脑血管发生痉挛和
脑缺血,在CT检查下可发现豆状核以及尾状核头部高密度,病变区组织密度较高,通过MRI检查可呈现出T1WI高信号,T2WI有轻度异常或是正常,而MRS指
标显示出乳酸增高的情况,肌酐有所降低,这些表现都证明了能量衰退和神经元
功能已经变差。

低血糖脑损伤几乎都发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会出现,但相对较少。

急性
症状主要有脑缺血、脑出血、呕吐、脑梗死以及神经过敏性症状等。

如果足月的
小儿血糖在300mg/L之下,成人血糖在450mg/L之下就可诊断为低血糖症。

当小
儿中枢神经受到影响后主要表现出弥漫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水肿,主要发生
在枕叶以及基地节区。

成人发生低血糖症主要是枕叶和其他部位发生脑梗死,几
乎是多发的小片状以及层状坏死,层状坏死部分T1WI皮层的脑回样呈高信号,
一过性脑的影像学检查有异常。

2、酒精中毒性脑缺血
很多人都有酗酒的不良习惯,酒精中毒会造成身体各脏器以及中枢神经受损。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人体的下肢活动协调性以及运动功能都会出现问题,也可
能会发生桥脑中央以及桥脑外髓鞘溶解,在MRI检查下可见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FLAIR也呈现高信号,脑室部灰质那部分也可呈现高信号。

酒精
的毒性作用可使细胞膜的膜分子受到氧化性损伤,所以神经细胞会发生代谢异常,而且还会作用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受到损伤或是发生痉挛,形成血流低灌注性脑
损伤。

3、肝性脑缺血损伤
如果肝功能不全也会造成脑缺血损伤,脑部MRI检查会呈现异常情况。

T1WI
显示尾状核、壳核以及苍白球等部位是对称性高信号。

如果反复出现肝功能严重
不全还可能会造成获得性肝脑退行性改变。

T2WI呈现的是基底节区和小脑中脚区
是高信号,病理变化是区域内缺血性海绵状脱髓鞘。

如果是高血胺症还会使星形
细胞发生增生或是水肿,如果用太多水稀释蛋白质又会降低磁化转运作用。

这时,MRS指标以及肌醇水平都会降低,而谷氨酸发生增高。

慢性肝病的人或是长期进
行全胃肠外营养的人在基底节能发现有短T1高信号,原因可能是该区域中含有
较多的锰元素。

高血胺也会使脑星形胶质细胞开始增生变多,水分也会越来越多,血管发生炎性变化,脑血管发生痉挛,血流量不断减少,所以会造成脑的低灌注。

4、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缺血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时,脑血管的弹性会变小,血管壁变得僵硬,脑血管弯曲又比
较硬,血管壁也会不规则性变厚,管腔就会越来越窄,所以脑血流量就会呈现不
同程度的减少,最后发生脑缺血。

这种情况造成的缺血性脑损伤都是经过漫长时
间发生的,在CT和MRI上都可反映出血流减少或是血流速度变慢,血管的高密
度表现与流空信号消失,MRA可发现血管信号已经减弱。

通过这些血管变化的信
号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5、颅脑肿瘤压迫或是浸润至邻近脑组织缺血
颅脑肿瘤周围组织发生了细胞凋亡、水肿、休克以及缺血缺氧等。

这些病理
变化在影像学上可分析出来。

肿瘤周围内层发生水肿多是血管性水肿,肿瘤浸润
和胶质细胞发生增生,这部分在T2WI上可表现出高信号,FLAIR也呈现高信号。

肿瘤最外一层是受到挤压发生移位的脑组织,它的解剖结构已经发生变形,所以
T2WI和FLAIR都表现出比内侧区的高信号略低些,提示主要为细胞毒性水肿,脑
缺血是主要的问题所在。

FLAIR呈现的不同信号变化,可提供两方面信息,其一
是肿瘤的生长存活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所以会盗取临近脑组织的血液,造成相
邻脑组织缺血缺氧;其二是肿瘤的生长会不断压迫到临近脑血管,也可能浸润到
临近脑血管,所以也会造成脑血液供应不上,发生缺血性脑损上。

脑肿瘤周围组
织的影像学表现正说明了脑肿瘤引发的脑缺血损伤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它可
以因为缺血而限制了肿瘤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因为缺血也会造成病理性代谢物质
发生积聚,进而形成一种不利于肿瘤生存的环境。

6、心肺复苏脑缺血损伤
心肺复苏时造成的脑缺血也是非常多见的,所以,在心肺复苏时一定要同步
对脑缺血进行评估,及时做出有效保护措施和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脑缺血事件。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弥漫性肿胀,灰白质结构显示不清,信号与密度都不均匀,脑
组织的CT值也有所降低。

造成脑缺血的因素有很多,每种情况下病人的体征表现与检查都会不同,我
们只是列举几个。

CT检查与MRI检查对于脑缺血的检查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尽
早发现病变,使病人能够在最佳时间得到治疗,而且对于病灶的诊断以及疾病的
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