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提要] 会计目标既是理论性问题,也是实践性问题,研究会计目标对于会计实务以及制定会计准则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会计目标两大学派及实现模式与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具体的会计环境分析,思考我国现阶段会计目标定位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会计环境

一、会计目标概述

(一)会计目标概念。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指的是要求会计工作达到的标准或完成的任务。它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至今为止,人们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由于会计目标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每一个准则的具体目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会计的总体目标或基本目标,因此重新评价和认识会计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目标的构成。构成和制约会计目标的三个要素是会计目标的主体、客体及实现方式。

1、会计目标的主体。它主要包括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问题,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后者是“谁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这一问题,一般而言为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

2、会计目标的客体。它主要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这一问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节约交易费用,必然对会计信息提出要求,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会计信息是客观的、公允的及他们需要的。因此,具备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构成了会计目标的客体。

3、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及用途。会计信息在考虑各方的需求之后,其提供方式相应地就有了正式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和对内的会计报告及非簿记方式。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些方式,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搜寻信息的成本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

(三)会计目标的两大学派。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受托责任观”学派和“决策有用观”学派。

1、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学派基于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产权模式,从资产出资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会计信息的价值,认为会计人员是资产出资人的受托人,承担受托责任。

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法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2)强调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会计人员以客观的立场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行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接受会计准则的指导;(3)强调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4)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历史成本。

现代社会中,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即资源受托人,已经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源的直接提供者——投资者和债权人,而是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有关部门等。资源委托人的多样化导致了其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从而使现代财务报告反映的受托责任和其帮助决策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与此相适应,出现了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等新的领域。受托人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关于其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信息,为各种委托人的决策提供服务。

2、决策有用观。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人员不仅要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同时确认已对企业产生影响的而尚未发生的经济事项,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站在会计计量的层次上,决策有用观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使用多种计量属性;在会计报表方面,该观点主张企业会计报表应动态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会计报表应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决策有用观是在资本市场日渐发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此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从传统的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定量信息和确定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确定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总是要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以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

3、两大学派的异同。会计目标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两种观点都以两权分离为其外部环境,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1)两者使用的经济环境不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此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而决策有用观则是在在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产权分离,这使得资本市场成为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的中间媒介。

(2)两者强调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不同。受托责任观强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所有者,会计信息要满足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和考评。但是决策有用

观强调的是会计信息对多元化的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主要包括现有的或潜在的债权人、投资者、政府机关等。

基于以上两点区别,使得两种观点在会计计量方法、会计信息的种类和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报告的编制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两种观点的产生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它们适应了当时会计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两者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呈现出交替和重叠,分不出孰优孰劣。单纯争论两种观点是毫无意义的,会计目标是和一定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也就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发展的特点。会计目标的定位不仅要顺应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中国特色”,即体现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我国会计目标的选择既要求从实际出发,还要兼备前瞻性。二、我国会计目标信息使用者分析

根据我国现阶段特定的会计环境,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在总体上可分为国家各职能部门、银行、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因为它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行使职能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一)政府职能部门。对会计信息有直接需求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国资委、税务局和证监会等。国资委是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的政府部门。在会计信息的需求方面,他们往往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上,偏重于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以此能够真实地考核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决定是否继续聘用现行的经营管理者,因此决定了国资委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提出了要求。

(二)金融机构。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因此银行也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一般来讲,银行主要是关注贷款本金和利息能否安全收回。所以金融机构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以准确、真实和完整为主。

(三)证券市场上的职业投资者。职业投资者更多的是关注公司未来股票的升值情况。因此,职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更多需求的是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表。在要求真实准确的同时,需要企业披露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一切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包括已经发生的,还包括已对企业造成影响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信息,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求不高。

(四)一般投资者。在我国,企业的投资者除了国家和大众股民以外,还有大量的集体、个人和外商投资者等一般的投资者。他们一般都是内部的“管理型投资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完全依赖财务会计报表,从管理和考评经营成果的角度看,他们对财务会计的第一需求是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我国会计目标实现模式与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