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摘要】网络政治参与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政治参与的背景和意义,随后分析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主要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虚假信息传播、隐私泄露等。
接着探讨了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障碍,如数字鸿沟、网络封锁等。
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指出其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
最后提出了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包括加强网络教育、完善网络管理制度等。
综合探讨得出结论,对网络政治参与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指出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
这些研究启示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探析,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存在障碍,影响,建议,总结,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网络政治参与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了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参与政治讨论和活动,从而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大,信息传播和曝光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网络政治参与往往容易受到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形式也日新月异,民众对政治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及存在的障碍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参考,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和存在的障碍,进一步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和公民提供参考,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与完善。
通过对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探析,揭示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政治参与研究提供启示。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活跃,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大学生们关注时事、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网络政治参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1.大学生网民占比高:目前,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网民比例达到96.5%。
2.社交媒体成为政治发声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虎扑等已成为大学生政治发声的主要平台。
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政治信息、表达态度、发起集体行动,如“纪录片打黑工”等。
3.青年对政治的关注度增强:近年来,青年对政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政治信息,关注现实问题,表达政治观点。
1.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网络上信息的来源繁多,真实性难以保障。
虚假信息、谣言等信息也非常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影响了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判断和态度。
2.网络暴力存在:网络平台成为人们群体讨论政治的舞台,但也存在网络暴力现象,如言语攻击、人身攻击等,这些网络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
3. 群体行动的政治效果有限:在网络上发起的一些政治集体行动,如签名、请愿等影响有限,很难形成实质性的政治变革。
三、如何解决问题1.提高信息真实性:在信息传播方面,要由政府、社交媒体等多方面努力,提高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大学生的知情权。
2.加强网络素养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问政的了解和认知,以便更加理性地参与网络政治讨论。
3.完善现有的政治参与机制:政府可以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和沟通,建立网上问政平台等,在现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基础上,提供更多可参与的机制,以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积极性。
四、结论网络政治参与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表达自己态度的途径,也是政治参与的新形式。
但也需要注意到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政治素质。
政府、社会各界等也应当致力于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从而推动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全新的形态,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进行探析,分析其特点、影响和问题,旨在为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多样化参与方式。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包括选举投票、政治集会、游行示威等,而在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方式外,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签名、网上请愿、在线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使得参与者的范围更加广泛,参与手段更加便捷。
2. 实时互动性。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实时互动性,公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参与政治讨论、表达政治诉求,政府和政治组织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回应和互动。
这种实时互动性大大提高了公民对政治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政治参与更加及时和有效。
3. 平等参与机会。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拥有网络设备的公民都有平等的参与政治的机会。
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言论、表达诉求,获得公众关注和支持,实现政治参与的平等和民主。
二、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1. 拓展了政治参与范围。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存在着参与门槛高、范围窄等问题,而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为更多的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渠道,使政治参与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了提高。
2. 加强了政治信息传播。
互联网技术使得政治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全面和多样化,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政治信息,加深对政治事件的理解和关注程度,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
3. 提高了政治决策的民主性。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政治参与也逐渐发生变化。
互联网时代中,公民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选举、请愿、游行示威等方式,而是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参与形式,如网上签名、微博评论、群众监督等。
这些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开放的参与渠道,同时也使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更为多元化、信息化。
本文将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和公民个体等四个角度,探析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
一、政府部门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逐渐尝试利用新媒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
政府机构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立官方账号,主动向公众发布政策信息、征询民意、解答疑惑,并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公开听证等方式大胆尝试着开放更多的政治参与空间。
例如,《治国理政新实践》中称之为“慢制度”的调整,如对公共政策的民意调查,由过去的纸质调查改为现在的网络问卷调查,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
二、社会组织互联网也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
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策划线上活动,扩大组织影响力。
同时,网络上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行使影响力,将公民的诉求传递到政策制定的高端平台上。
例如,公告牌联盟等反贪组织通过发布微博、推广网络视频等方式,成功地引发了公众对反腐的关注,并且发挥了对相关政策的影响力,为反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三、媒体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也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媒体不仅能够迅速传递国内外新闻,而且可以通过互动评论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
而且,媒体实现个人化推荐可谓是时尚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差异化的推荐,让公众更多地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话题,提高公众的政治素养。
四、公民个体互联网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公开、开放的平台,个人通过网络发表对政治话题的看法,也成为了其参与公民政治的方式之一。
例如,网络上的反腐日报每天推出反贪新闻、案例等,不但扩大了博客、微博等新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同时也让公众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Publ i c A dm i ni s t r a t i on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 的问题及其解 决
口 王 征
【 摘要】 主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主体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主体 自 身 在社会情境与社会活动中不断巩固
和深化 的过程 。 网络参 与是青年参 与社会 生活、 政 治过程的一种 重要途径。 文章主要就青年对 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
以及在参与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 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 关键词 】 青年 网 络政治参与 意义 现状 对策
主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主体心理不 断发展的过程,
行为的方向和程 度也都会产生 直接 的影 响。 而政治行为也不
还 能 够 在 某 种 程 度 也是 主体 自身在社会 情境与社会活 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的过 仅 能 够 对 政 治 意 识 起 到 一 定 的固 化作 用 ,
我定位 。 正是在这种社会期待和 自我定位 交互影响下, 大学生 人翁精神与精英意识相结合以后, 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会产生更 产生了强烈的精英意识。 这种精英 意识与青年在多年教育的熏 加强烈的政治诉求和欲望。 知识储备的日益丰富、 社会观察视 陶、 影响下所形成的兼济天下情怀相结合, 辅之以强烈的独立 野的 曰益开 阔, 使广大青年不仅对诸多社会 问题产生了自身独
的, 这 种政治意识不仅会直接影 响到个体行为的性质, 而且对 的实 际情 况 对公 民政 治 参 与进 行 阶梯 分 级 。 依 次将 公 民 的参 与
6 8 1 人 。 论 坛 . p 。 . s T R . R N F
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 阶段、 八种 参与形式 。 而青 年自身所具有 最大热情 的群体。 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广大青年对政 的特质 已决定了在政 治参 与的进 程中不再 单纯地满足于以政 治的态度 却表现出了与之恰 恰相反的现 象, 冷漠与热情交织成 府为主导性的参与方 式中, 而是呈现出逐渐 向实质性参与中, 为了他们 的一个共性。 从某种态度上讲, 政治态度是政 治心理 抑或是 向实质性参与过渡的进 程中。 事实上, 这也是青年学生 的外在 表现 , 而政 治心理则又受 到主体 内外部综 合因素的影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治意识淡薄、网络信息泛滥、舆论操纵、认知能力不足以及学生组织网络化程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如提高大学生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加强网络信息核实和辨别能力的培养、倡导健康网络舆论环境,并推动学校加强网络政治教育。
这些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网络政治,提升其政治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组织的网络化发展,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网络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对策、政治意识、网络信息、舆论操纵、认知能力、学生组织、网络化、政治教育、政治参与度。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其政治参与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虽然网络政治参与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广泛的参与渠道,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网络信息泛滥导致政治参与困难,网络舆论操纵影响大学生政治判断,缺乏认知能力妨碍大学生参与,以及学生组织网络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了解和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参考和指导。
是通过探讨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分析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网络信息泛滥导致政治参与困难、网络舆论操纵影响政治判断、缺乏认知能力妨碍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学生组织网络化程度低限制政治参与等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民政治参与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网络空间。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不仅涉及到网络空间的运用,而且还牵涉到公民政治理性、政治参与主体性等方面。
本文将就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优势、存在问题以及所需改进进行探析。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便捷、快速、高效。
此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 线上线下融合的参与形式。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既可以在线上进行,比如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参与网络投票等,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比如参加游行集会、签名支持等。
2. 大众化的参与主体。
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任何一位公民不论年龄、性别、地域背景、职业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活动。
3. 注重个体参与的权利保障。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强调个体的政治权利和利益保障,民主决策和公正执行等环节都更加注重公民个体的意见和要求。
4. 支持多元化的公民政治表达。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允许不同层次的参与者以各种方式自由表达意见和主张。
同时,多种政治动员和表达形式又使公共空间更加富有活力。
1. 扩大公民参与范围。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随时随地参与公共政治事务的讨论和互动,从而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范围。
2. 提高政治参与效率。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及时地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做出决策和部署,从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效率。
3. 提升政治参与水平。
互联网时代强调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使公民成为更加理性和精通公共事务的普通人。
4. 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
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化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向国家提出合法要求,并得到更好的保障,从而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比较新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意审核机制不完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妨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发挥。
本文将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注重理论灌输,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互动。
然而,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解决方案: 1. 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现有课程体系,强调实践和互动。
2. 提供多元化教学方法:高校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二: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的需求。
一些课程过于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此外,一些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问题可能被忽视或简单化处理。
解决方案: 1. 设计实践案例课程:高校可以设置实践案例课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与网络相关的思想政治问题。
2.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思考网络思想政治问题。
问题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教师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对网络新动态的了解,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解决方案: 1. 加强师资培养: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 激励教师参与实践: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其实践经验和动态更新能力。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其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包括参加集会示威、签名请愿等,而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渠道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参与讨论和辩论,甚至通过网络投票表达自己对某些政治事件的看法。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范围也从传统的学校内扩展到了更广阔的网络空间。
大学生通过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观点,还可以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和表达。
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方便地组织辩论、座谈、线上活动等,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政治参与活动。
在政治参与主题方面,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也日趋多元化。
不仅可以关注国家政治大事,还可以关注社会热点、民生议题等,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尽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问题。
在网络空间,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尤其是一些政治敏感话题更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的传播。
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从而影响其对政治事件的判断和态度。
其次是政治参与的理性性问题。
在网络空间,由于观点和情绪更容易被放大和激发,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往往存在情绪化、极端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缺乏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而只是一味地追随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影响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再次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导向问题。
在网络空间,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多样性,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和价值观往往更加多元化。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探讨
略》 中主要论述了以下观点 : 民参与是信息时代 公
政治社会生活 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是政府和公
共管理者必须面对 的环境和情形 。公共管理者对
公民参与行动的任何 回避和无视态度都是不现实
的。公民参与必然深度地影响甚至改变公共管理
者制定政策和从事管理的方式。
理 论探 讨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5 01 期
实意义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政治参与 网络 民主
20 年 6 , 08 月 胡锦涛 总书记来到人 民网“ 强
一
国论坛” 与网民们进行在线交流 , 这是 中国最高领 导人首次与 网民在线互动 。胡锦涛说 :网友们提 “ 出的一些建议 、 意见 , 我们是非常关 注的。我们强 调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因此想 问题 、 作决策、 办事
众的智慧 。通过互联网来 了解 民情 、 汇聚民智 , 也
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2 1 ”00年 2 2 月 7日, 进入“ 两 会” 召开的倒计时阶段 , 在众多百姓迫切的关注与
希冀 中,温家宝总理接受 了中国政府 网与新华网 的联合专访 , 通过互联 网与网民在线交流 , 提前为
“ 两会” 预热 , 这场专访源自被公众称为“ 两会前夕一场 情, 都需要广泛听取人 民群众 的意见 , 集中人 民群
、
网络参政 的内涵
要 了解网络参政 的内涵 ,首先必须了解政治 参与的含义。杨光斌认为 , 政治参与是指“ 普通公 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 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它 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反映着公 民在
理 论探讨
当代社科视野 21年第 5 01 期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存在的五类问题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网络参与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促进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政治参与在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因此在肯定其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暴露出的问题。
一是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无序性的特征,存在着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互联网本身就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非正式性、渗透性特征,这极有可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的欺骗化与非法化。
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大大减少了其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进而容易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
二是互联网带来了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没有能充分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声音造成政治参与的不均衡。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占有通常使年龄偏大、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网络参与的主体80%以上都是年龄35岁以下的中青年,而且主要聚集在发达城市。
农村与城镇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距较大,目前74.9%的网民都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
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在实际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状态。
此外,网络还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受到良好教育和未受到良好教育者阵线分明,从而造成社会断裂,危害社会稳定。
三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网络参与的"多数人暴政"问题。
网络空间是个体自由表达的舞台,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一些情绪化的见解发布到博客或论坛中,有些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很容易感染大量读者,从而形成一种网络主体的"集体癫狂",给正常的政治行为与决策带来很大压力。
这种"多数人暴政"即舆论暴力会严重侵犯个体权利和个体利益。
网络政治参与探析
3促 进政 府决 策 的科 学 化 、 . 民主化
过去 . 府之 所 以在 决策 中居 于绝对 的主 导地 位 , 政 是
与 的渠道 较少 : 二是 公 民参 与 的制度 化程 度较 低 : 三是 公 民参 与 的积极 性 和 主动性 不高 :四是公 民参与 的能力 不 足 。在信 息时代 。 网络 消除 了影 响人们 参与 政治 生活 的技 术 障碍 , 为人 们 提供 了便 捷 的参 政工 具 , 公众 更 加平 等 使 地享 有 知情 权 . 加平 等地 表达 自己 的政治 观点 , 亲 身 更 并 体 验政 治生 活 的意 义 ; 另一 方 面 , 一旦 公众 在传 统 的政治
( 中共南 京市 委党 校 公 共 管理 教研 部 ,江苏 南 京 2 0 0 ) 10 1
摘要 : 网络政治参 与的优势在 于: 为公 民提供 了一个 政治参与的新渠道 , 使政府与公众 的关 系更加密切 . 进政府决策的 促 科学化 、 民主化 , 便于政府迅速 了解 民意 、 中民智 , 集 有利于实现政 治参 与权利的 自由与平等 。要 实现网络政治参 与的健 康发 展, 必须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 切实保 障弱势群体 的政 治参 与权利 , 尽力消除其 自身具有的消极 因素 , 构建舆
央 决策 行为 的政 治 。” ] 在许 多领域 , I“ S 把公 共政 策视 为政 府 决策 过程 的结果 已经不 再有 意义 。作 为 引导 社 会 的政 策 .当今 的公共 政 策是 一 系列 涉及 多种 团体和 多 重利 益
政 治参 与 ( oiclp rcpt n 也 叫参 与 政 治 。 现 p lia at ia o ) t i i 是 代政 治 学研 究 的一个 重 要 概念 。美 国 政 治学 家 塞 缪 尔 ・ 亨 廷顿 认 为 : 政 治参 与就 是 平 民试 图 影 响 政 府 决 策 的 “
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9
会中的限制性因素 , 在逆反, 、 王 里 和抵触 情绪的作用下, 网
络中的政治表达经常出现反权威的传播特点, 来自权威 性的声音反而认可度较低。一些群体甚至刻意用非正常 的网络言行去挑战权威。借助网络信息传播渠道 , 任何
垒
/ 、
管
理
一 [ { Ⅲ 播
虚拟社会的高度繁荣带来了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
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网络政治参与
凭借 自身的独特优 势 , 成 为信 息社会 公 民表达 政治诉求 、
职业性质、 经济基础、 地域位置等多种现实因素, 网络政
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没有达到完全覆盖的效果。无法回避 的短板注定了网络政治参与并不是所有社会群体的平等
偏低的位置, 他们 的追求 目 标局限于满足物质层面的需 求, 没有参与网络政治活动 的技能、 精力、 要求和兴趣 , 政
治冷漠 是他们 的常态化表现 。信 息 富有者可 以充 分利用
情况下 , 如何有效加以应对 , 成为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面
对 的问题。
一
、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失范问题
自身所拥有的基础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政
网络 言论 。 人们 对通 过 网络 政 治参 与化 解 现 实社 会 矛
地位和政治权利不平等 , 使网络政治参与置身于阶层冲
突的社会语境之中。
( 二) 社会管理权威弱化
虚拟社会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去中心化、 去权威化 特征 , 比尔・ 盖茨曾经说到 , 互联网是“ 历史上存在 的最接 近真正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 ∞ 。在这种背景下, 网 络民粹主义和网络无政府主义开始蔓延 , 成为借助政治 体系权威最重要的解构理论 , 社会管理权威也被弱化。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对社会生活和政治决策产生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虚拟化的问题。
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可能导致人们与现实世界脱节,只停留在虚拟空间中。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匿名发表观点,往往更容易激烈和极端化,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被忽视。
虚拟化的网络政治参与可能使人们产生错误的判断和偏颇的观点,导致社会分裂和对立。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信息泛滥和真实性问题。
互联网上的信息多样且快速,但其中不乏虚假、夸大和误导性的信息。
人们往往只看到网络上的片面信息,缺乏综合和客观的判断。
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误导公众意见,影响民众的决策和行为。
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更多的信息质量保障和真实性验证,以减少对民众的误导和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过度个人化的问题。
网络平台的特点是个人表达,个人声音得到放大,而集体决策和共识建立往往受到限制。
网络政治参与往往强调个人意见和情绪,缺乏集体讨论和综合决策的过程。
过度个人化可能导致过度极端化和片面化的观点,使政治讨论变得偏激和缺乏调和。
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更多的集体参与和共识建立,以实现民主决策和社会和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尽管互联网覆盖面日益广泛,但仍有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无法顺利接入网络。
这就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一些人无法充分参与网络政治。
而即使能够接入网络,不同个体在信息获取、技术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信息不对等。
信息不对等可能影响政治参与的公平性和效果,需要通过政策和教育手段来缩小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等。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与普及为公众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方式,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
通过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提高信息质量、加强集体决策和合作、缩小数字鸿沟等途径,可以使网络政治参与更加公正、民主和有益。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包括在线签名、网络投票、政治博客、社交媒体上的政治表达等。
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其中大部分信息的真实性仍存在疑问。
政治参与者可能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网络上的政治信息通常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难以提供全面的政治信息。
这些问题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信息过载的困扰。
互联网上的政治信息如洪水般涌入,而普通公民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重要程度。
这种信息过载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导致对政治参与失去兴趣。
信息过载也容易造成“过滤泡沫”,即人们只选择接触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导致政治观点的单一化和偏激化。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个人的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
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滥用,导致个人信息泄漏和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恶意干扰,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系统性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四是民意管理和政策影响的难度。
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往往是零散的,缺乏整合和反映公众真实意愿的途径。
政府和决策者难以准确把握网络民意,导致民意管理存在困难。
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也常常受限于政策执行的问题,政策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应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真实性审核制度,对网络政治信息进行审核和核查,提高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几率。
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公众过滤信息,防止信息过载和“过滤泡沫”现象的出现。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政治观点、参与公共事务和影响政策决策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析。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网络空间中,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速度非常快,但信息来源的不对称性使得人们对政治议题的了解存在差异,有些人的观点基于不充分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这容易导致政治底线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混乱。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缺乏代表性和可信度。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在网络上有许多人“骂权力、形成政治气候”,但这一部分人往往缺乏合法性和合法代表性,缺乏可信的信息和充分和充分的察觉,不能代表一个相关群体的利益和诉求。
第三,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过度的论断和情感因素。
由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网络上的辩论往往充满情绪化,有些人信口开河、发号施令,对道理抱着偏见的值观,这容易导致舆论倒向,让一些无理的观点能够有效地传播,进而拉锯社会的利益共识。
第四,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被水军和谣言所利用。
网络水军和谣言构造者可以通过篡改语境、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等手段,利用人群不予查证的习惯,轻轻松松地操纵舆论、影响政策和利益分配。
最后,网络政治参与还存在着体制上的缺陷。
由于网络空间没有强制性的法律和规范,有些人可以在网上做出言行不规的举动而没有被依法追究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而在政治层面上,网络政治参与的规划与管理尚未完善,其定位、政策与文化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这也影响了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与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很大的时空、阶层、文化的优势,它可以更好地展示公共生活的全貌,让每个人都有权利共同参与其中,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信息不对称现象、缺乏代表性和可信度、过度论断和情感因素、水军和谣言的利用,并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环境与制度,用法律和规范保障公共利益与社会道德纽带。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探析
在 网络 时 代 的背 景 下 ,处 在 社 会 转 型 期 的大 学 生肩 负着 国家 未 来 发 展 的重 担 。 未 来 世 界 的较 量 是 青 年 一 代 的较 量 . 大 学 生 向上 的精 神 风 貌 及 崇 高 的 价 值 追 求 是 一 个 国家 强盛 的 体 现 ,青 年 的发 展 尤 其 是 政 治 发 展 关 系 到 国家 未 来 战 略发 展 的 成败 。 在 大 学生 政 治社 会 化 的过 程 中 , 网 络 无 疑 扮 演 了 非 常 重 要 的角 色 。 如何 引导 大学 生理 性 、 合法 、 有 序 地 参 与 网络 政 治 , 是 我 们 必 须 面 对 的一 个 问题 。 大 学 生 网络 政 治 参 与 行 为 的 现 状 当今 时 代 是 信 息 时 代 。 网络 作 为 现 代 化进 程 的 产 物 . 吸引 了越 来 越 多 的人 , 尤其是大学生 , 对 大 学 生 的政 治 社 会 化 进 程 产 生 了重 大 影 响 。 网络 具 有 空 间 的 开 放 性 、 时间的即时性 、 主 体 的虚 拟 性 等 特 点 , 给 大 学 生 的政 治 成 长 带来 了 机 遇 和 挑 战 . 深 刻 影 响 了大 学 生 的 网络 政 治 参 与 行 为 。
一Hale Waihona Puke ( 二) 挑 战 空 间 的 开 放 性 可 能 导 致 大 学 生价 值 观 念 的 混 乱 。在 网络 世界中 , 各种文化呈多元 化态势 , 影 响 大 学 生 的 价 值 选 择 。正 处在人生观 、 价 值 观 尚 未成 熟 时 期 的 大 学 生 , 人 生 阅 历 的单 薄 及理论根基 的脆弱 , 使 其 缺 乏 应 有 的政 治 鉴 别 、 判 断能力 , 尤 其 是 面 对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国家 的文 化 渗 透 时 ,更 是 会 影 响 其 进 行 正 确 的 行 为选 择 。 时 间 的 即时 性 可 能 导 致 大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下降。 网络的信息量大 , 速度更新很快 , 这种信息 、 知 识 的传 播 特点 容 易 形 成 大 学 生 求 知 方 面 “ 来得快去得快 ” 的 快 餐 式 认 知 方式 。 而 政 治 领 域 的 参 与 活 动 却 非 常需 要 在 系 统 学 习 政 治 理 论 知识 的 基 础 上 , 对 政 治 方 面 的 问 题 进 行 认 真 思 考 。当大 学 生 习惯 于被 动接 受 信 息 而 疏 于 思 考 时 .就 容 易 导 致 政 治 思 维 能 力及 判 断 能力 下 降 , 甚 至 出现 问题 , 不 利 于 大 学 生 的 政 治 成 长。 主体的虚拟性可能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 网络 创 造 的 是一 种 虚 拟化 的生 存 空 间 , 主体 的 身 份 被 隐 蔽 了 。 因此 , 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随着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政治信息,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也日益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为7.10亿人,其中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1%。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新兴的途径和方式,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一)对有关网络法律及道德缺乏了解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一般会形成较好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在社会生活及学习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要求。
在网络中的各种个体行为也应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大学生对网络的应用比较频繁,在网络中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须遵守网络法律和网络道德,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于网络法律和网络道德有一定的了解。
而在实际中,大学生关于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网络道德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只有一部分大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网络道德了解甚少。
对网络法律知识和网络道德缺乏相应的认知,可能会使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各种行为缺少相应的控制,容易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的行为而自己却不知情的状况。
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政治冷漠现象。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对有关网络的法律和网络道德不甚了解,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
另一方面,在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上,具有被动性、消极性等特点,大多数学生很少有主动进行网络投票、网络选举等政治参与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定非理性行为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各种信息数量庞大,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难以辨别,大学生容易出现茫然失措的状况,失去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客观立场,同时在缺乏相应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容易放纵自己的网络行为,出现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网上论坛等,参与政治讨论和表
达政治态度的行为。
这种参与形式在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意识等方面具有积
极作用。
网络政治参与也面临很多问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滋生民粹主义。
网络政治平台的匿名性和言论自由使得一些民众将
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愤怒言论或攻击性言辞,对政府和政治体制进行抨击。
这种现象在
网络上尤为常见,因为人们声称网络上的言论更加自由和开放。
这种冲动式的言论往往没
有事实依据,严重扭曲了事实。
民粹主义言辞偏激和仇恨言论对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不利
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引发信息泛滥。
互联网上的信息繁多,大量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导致人们很难辨别真伪。
在政治领域,谣言和虚假消息常常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这
些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公众错误认识政治事件和政策,甚至误导选民。
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
造成信息过度负荷,公众往往无法有效处理这些信息,影响了他们对政治事务的理解和判断。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形成意见相同的“信息圈”。
人们在网络上往往只关注与自己立场
相同的人或组织发布的信息,形成相对封闭的信息圈。
这种行为强化了群体性思维和集体
偏见,使人们更加排斥不同政治观点的声音。
信息圈的形成使得政治辩论变得困难,民众
容易受到信息狭隘和偏见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政治问题。
这种情况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多元声音和公众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被政府监控和操控。
政府可能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和言论管制手段,
对网络上的政治参与进行监视和操控。
政府可以通过删除反对言论、封禁不同意见的账号
和控制网络流量等手段,限制公众表达和参与的自由。
这种情况下,网络参与的公众可能
会受到威胁和恐惧,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滋生民粹主义、信息泛滥、信息圈形成和政府监
控操控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
和效果。
这包括增强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加强政府的监督和透明度,以及打破信息圈,
促进多元声音和意见的表达。
只有这样,网络政治参与才能真正成为民主政治的有效补充
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