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资本迷局

合集下载

4、华谊兄弟败落的“六宗罪”——华谊兄弟系列研究(四)

4、华谊兄弟败落的“六宗罪”——华谊兄弟系列研究(四)

华谊兄弟败落的“六宗罪”——华谊兄弟系列研究(四)在外界看来,华谊兄弟受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可谓“流年不利”。

表面上看,崔永元揭露的内幕或许是直接导致华谊兄弟危机的导火索。

但实际上,华谊兄弟从市值从最高点将近900亿,到如今市值仅131亿,市场原因只能说起到了加速作用,华谊兄弟的衰败因素其实早已埋下。

(一)对冯小刚的过于依赖说到华谊兄弟,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冯小刚,他成了华谊兄弟兴衰的关键之一。

1、冯小刚,为华谊兄弟打下半壁江山在华谊兄弟与冯小刚合作的20年间,冯小刚既是华谊兄弟的签约导演,也是公司股东,双方创造出“16部电影累计40多亿票房”的硕果。

从《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夜宴》到《唐山大地震》《老炮儿》以及《芳华》,这些冯小刚耳熟能详的作品,全部都是华谊兄弟投资制作。

而通过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让华谊兄弟声名鹊起,一跃进入国内影视公司第一梯队。

而根据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当年冯小刚的《集结号》、《非诚勿扰》两部影片约占彼时华谊兄弟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在历次接受采访中,王忠军都毫不避讳冯小刚的重要作用,为了留住冯小刚,华谊兄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华谊兄弟对冯小刚的绑定2000年,冯小刚作为签约导演加盟华谊兄弟。

2004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合约期满后,曾“出走”过一年,自己创业开办影视公司。

2005年,华谊兄弟为挽回冯小刚,双方签订了第二份合同,条件为“400万现金+3%公司股权”。

至此,冯小刚与华谊兄弟成为利益共同体。

2009年10月,华谊兄弟成为“影视公司”上市第一股。

上市后,作为华谊兄弟股东的冯小刚进行股票减持,套现2亿多元。

之后,双方在2009年又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冯小刚须在合作期限内为华谊兄弟拍摄5部电影作品。

3、为捆绑冯导,豪掷10亿元,华谊兄弟饱受非议在与冯小刚的“五部约”合作协议将要完成之前,华谊兄弟为了延续二者间的合作关系,2015年华谊兄弟选择以高溢价收购的“亏钱买卖方式”进行深度捆绑。

华谊兄弟要没落了?看看王中磊王中军兄弟怎么说

华谊兄弟要没落了?看看王中磊王中军兄弟怎么说

华谊兄弟要没落了?看看王中磊王中军兄弟怎么说整个电影市场权力结构翻转的地壳运动中,缺乏发行能力、依赖大导演大明星起家的华谊,话语权正在被不断挤压。

经过一轮大规模人事变动后,一直试图“去电影化”、多元化发展的华谊,能否重新夺回失去的第一?文/ 黄云腾编辑/ 方舟制图/ 托马斯骆阳曾经的民营电影老大华谊兄弟,遇到了一点麻烦。

华谊兄弟7月13日发布公告称,2016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亿元到3.8亿元之间,比去年同期下降25%-50%。

不出意外,这将是自2009年华谊公开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半年。

如果与它的竞争对手、同样在深交所上市的光线传媒相比,落差会显得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光线预计净利润将达到3.1亿元至3.3亿元,同比增长270%-300%。

截至7月15日收市,光线市值达到352亿元,已经逼近华谊的381亿元。

伴随着业绩增长停滞甚至倒退,过去几个月,华谊正在经历创立22年以来,堪称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王中磊调岗,职业经理人叶宁入局,老将胡明去职,王中军长子王夫也上位。

在各路跨界资本大举涌入的当下,曾经的民营电影之王华谊,在新的人事调整之后,能否重新杀回巅峰,成为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位王夫也的上位,在华谊内外早有预期。

今年4月,27岁的王夫也成为华谊新晋董事,并且进入董事会的提名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

按照华谊对外的说法,以及《接力》杂志今年6月的采访,王夫也将主要负责华谊的对外投资业务。

他的职责是围绕华谊的电影产业链进行布局和投资,包括游戏、互联网和院线等等。

有意思的是,《接力》这本杂志正是定位于民营企业传承,聚焦以家族企业接班人为主体的青年企业家成长的一本期刊,据说拥有众多的二代企业家读者群。

二代接班,是中国的民营企业界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王夫也其实早有心理准备。

用他在接受《接力》采访时的话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做华谊,接班家族企业其实不用动员。

”但2011年自英国留学回国后,他并未立即按照父亲王中军的安排“回华谊上班”。

华谊困局

华谊困局

华谊困局作者:王雪琦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8年第9期“现在很多明星恨不得扎在粉丝堆里,但华谊签的一些新人,反而心高气傲一点,不愿意配合很多互联网玩法,团队的整体思路也老旧,不够接地气。

这种思路是双刃剑,或许能培养出大明星,但很难快速制造出流量艺人。

”华谊的王氏兄弟正陷入一场海啸般的风波。

引爆点是华谊兄弟6 月6 日发布的一份公告,在这份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中,王中军和王中磊手中的股票经过质押,分别只剩2.21% 和1.04%。

股权质押是影视公司常见的融资手段,华谊上市后,王氏兄弟的股权就反复被质押过多次。

连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电影节的论坛上也表示,目前资本对影视行业的投入正在大幅度减少,很多电影公司也出现融资难的情况,“上市公司不能增发股票,发债困难,贷款利息在提高”。

在这份质押公告发布之前,华谊兄弟正饱受股价下跌之苦。

从5 月中旬开始,崔永元因为《手机2》的拍摄,揭露了一系列影视行业的税务问题,引发不少影视公司股票的下跌。

作为《手机2》的主要出品方,华谊股价首当其冲。

此时出现的股权质押,被一些媒体解读为“股东套现离场”。

这场舆论风波给股价带来的冲击更甚,自6 月6 日的公告发布至6 月19 日,华谊的股价从7.29 元跌至6.14 元,市值缩水了30 多亿元。

华谊方面第一时间发出澄清公告,6 月18 日,华谊又发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中军将在未来12 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的公司股份,所需资金由其自筹取得。

华谊股权质押风波发生之后,记者曾联系华谊的品牌公关部尝试约访王氏兄弟,但对方表示,现阶段不接受采访。

表面来看,这只是场舆论风波。

王中磊和王长田均在上影节论坛上呼吁媒体用更加严肃的方式来做深入调查和报道。

但整个事件背后却暴露出大众对于影视行业的不信任感,危机一触即发。

弱发行的华谊2016 年,华谊兄弟的总部从北京朝阳门的丰联广场搬到了亮马桥的昆仑公寓。

丰联广场紧邻着外交部和一众大型国企,位置优越却总有些严肃和陈旧,使馆和各类高级餐厅林立的亮马桥则截然不同,国际化和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

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

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引言:华谊兄弟是中国最著名的电影制片厂之一,成立于1994年,并在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多年来,华谊兄弟通过投资、制作和发行优质电影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成为中国电影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最近几年,华谊兄弟却面临了一系列财务问题,如净利润下滑、债务风险加大等。

本文将对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根源和解决办法。

一、净利润下滑的原因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电影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电影制片厂纷纷推出优质影片吸引观众,华谊兄弟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分流,导致票房收入减少。

2.艺人片酬高涨: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使得一些优质演员的片酬大幅上涨。

华谊兄弟因为要请这些明星参演,片酬成本大幅增加,压缩了利润空间。

3.投资风险:华谊兄弟作为一家娱乐产业公司,不仅仅是电影制作,还涉足了其他领域的投资。

然而,一些投资项目的回报率低于预期,导致了投资亏损,进而影响了净利润。

二、债务风险加大的原因1.高杠杆经营:过去几年,华谊兄弟采取高杠杆经营模式进行扩张。

虽然通过贷款获得了大量资金用于电影制作和其他投资,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债务风险。

一旦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债务压力将加剧。

2.利息支出增加:随着债务规模的增加,华谊兄弟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从而减少了公司的可支配现金流。

这会导致公司无力偿还债务或甚至违约。

3.资产抵押失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华谊兄弟将一些固定资产进行了抵押贷款。

然而,由于市场不景气或企业信誉度下降,部分抵押资产的价值下降,导致了抵押贷款的风险。

三、解决财务问题的措施1.优化内部管理:华谊兄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项目的执行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控制艺人片酬,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

2.多元化发展:华谊兄弟应积极寻找其他收入来源,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例如,可以在音乐、影视衍生产品、旅游等领域进行投资,降低对电影行业的依赖。

华谊兄弟资本运作

华谊兄弟资本运作

华谊兄弟资本运作分析(一)公司简介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 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资本运作1.并购扩大资产规模,打造全产业链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华谊兄弟的业态最为丰富,这家以影视制作起家的电影公司目前业务除电影制作之外还包括电影发行、电视、音乐、影院、艺人经纪、游戏、股权投资等诸多领域,较创业板另外一家影视公司光线传媒业务范围大得多。

华谊兄弟迅速占据各大领域并做大,其核心手段就是并购。

2000年年底收购王京华的经纪公司,奠定演艺经纪基础;2003年,收购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权,并将其更名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2004年收购战国音乐,组建了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

2013年7月开始华谊兄弟两个月连发三起并购,分别为游戏业务、电视剧业务以及电影院线布局(2.52亿元收购知名电视人张国立旗下空壳公司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6.7亿元收购银汉科技,2.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耀莱影城20%的股权)。

通过这三起并购,华谊兄弟在这三大板块上业务规模大幅提升。

华谊兄弟涉足游戏业务也是始于收购,2010年,华谊兄弟以1.485亿元获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2年后掌趣科技挂牌创业板,市值一度高达9.5亿元,投资回报率超过500%。

2013年入主银汉同样是看中手游巨大的利润想象空间,分享手游高增长,同时也是借银汉在手游领域的领先地位,巩固自己娱乐帝国的疆域。

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产业融资依旧困难华谊兄弟文化产.doc

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产业融资依旧困难华谊兄弟文化产.doc

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产业融资依旧困难-华谊兄弟,文化产业,企业融资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产业融资依旧困难法人吕斌产权交易也会涉及到资产规模和交易规模小的问题。

如果交易额比较小,交易所的佣金就会少,他们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

所以一般的产权交易所内挂牌交易的企业往往是比较大型的企业,而中小企业难觅其踪。

据喻文益主任介绍,除上述儿项客观原因外,贷款还需要一定的成本:银行贷款要付利息,通过担保公司做贷款还要支付担保费用。

这些费用也可能将文化公司扌当在金融机构的大门之外。

进入资本市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文化产业政策也不尽相同。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涉及融资方面的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J “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J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多项内容。

这是山国务院颁发的,面向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指导性发展政策。

就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酝酿出台的同时,备受关注的创业板开市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其中,获准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企业中,就出现了华谊兄弟这家文化影视公司的身影。

这或许预示着文化类企业融资乂增加了新的途径。

“经过儿年的讨论,此次《规划》正式出台,对业内的震动很大,它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对《法人》记者表示,从政府角度看,无论之前的银行贴息、建立文化产业基金,还是此次《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岀台,都是政府作出的积极努力。

创业板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面对的主要群体正是民营企业,也是比较符合民营企业特性的一个融资平台。

华谊兄弟作为民营文化类企业得以在创业板上市,正印证了这一点。

“创业板上市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渠道,我们也很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融资/甘肃艺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栗洋在接受《法人》记者釆访时表示。

作为甘肃省内动漫行业的旗舰企业,杨栗洼的公司同样面临缺少融资渠道的问题。

华谊兄弟失去“王座”

华谊兄弟失去“王座”

用收 购标 的当 日的所有者权益来计算 ,浙江常升溢价 3 6

从浙江常 升到东 阳浩瀚 ,再 到东 阳美拉 ,华 谊为完 倍 。 东 阳浩 瀚溢 价 过百 倍 ,东 阳美拉 被 收购 时 为负 资
清华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 院副教授 、 媒 介经济资深学
月” 、 “ 皮包公 司”等质疑一度甚 嚣尘上 ,华谊 兄弟 不 者赵曙光表示 ,以其承诺 的业绩 作为基准 ,对比行业 的 得不 在收购后发布补 充公告 ,解释此 次交易是依据浙 江 市盈率得 出的估值并不 十分合理 。 “ 明星公 司的估值很 常升2 0 1 3 年预计税后净利润 的l 2 倍确定 的估值 。 困难 ,实际上 收购的是 明星个 人 ,这在很大程 度上不是
波及 。光线 传媒 2 0 1 6 年实 现营 收 1 7 . 3 l 亿元 ,同 比增长 2 5 . 4 8 %,品牌授权 及实景娱乐下 滑6 8 . 2 4 %,互联 网娱乐 1 3 . 6 6 %;实 现净利润7 . 4 1 亿 元 ,同 比增 长8 4 . 2 7 %,创下 下 滑 3 2 . 4 %.
明 星 闪耀 的局 面 不再
近 三年 ,影视是并 购市场项 目增 长最快 ,估值增 速
1 7 . 21 % 。
更 值得注 意的是 ,在净利 润的8 . 0 8 亿 中 ,有近 九成
最 高 的 行 业 之 一 ,先 是 成 为 并 购 风 口 ,后 来 又 因 其 存 在 来 自于 股票套现所得 。2 0 1 6 年 ,华谊兄弟共 减持掌趣科
金融 F I N A N C E
上市8 年, 华谊 兄 弟首次 出现业绩下降 , 是“ 马失前蹄” , 还是积弊 终显?
华 谊兄 弟在 资本 动作 上 , 一 直 处 在 最 前 端 。 中国市 场上 为数 不 多的 明星 公司 收购 案 例 .大多 发生 在华

华谊兄弟重组失败路在何方

华谊兄弟重组失败路在何方

华谊兄弟重组失败路在何方作者:曹晓龙来源:《新金融观察》2016年第46期停牌谋划多时的资产重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这亦让华谊兄弟陷入尴尬:一方面电影业务表现不佳、优势不再,另一方面在去电影化的路上,也因此次收购失败受到阻碍。

未来路在何方,对于华谊兄弟来说,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重组失败华谊兄弟正在憋的“大招”夭折。

11月14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其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公司为英雄互娱,揭开了华谊兄弟年内最大资本运作的真实面目。

这被视为“跨板大联姻”“新三板最昂贵婚姻”,并被寄予打破华谊兄弟自身业务瓶颈厚望的资产重组,仅在两周后便宣告终止。

12月6日晚,停牌两个多月的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终止此前筹划的收购英雄互娱部分股份的事项。

对于重组终止原因,华谊兄弟称由于目标公司英雄互娱属于公开挂牌公司,标的资产涉及股东众多,公司与交易对方经过多次协商,最终未能就本次重组标的资产的整体估值和交易价格达成一致意见。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根据停牌前的股价计算,英雄互娱的市值已经超过150亿元,比一年前华谊兄弟首次收购其股份时增长了近60亿元,这应该就是双方就价格无法达成一致的根源。

资料显示,英雄互娱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手机游戏研发和运营,其三季报显示,英雄互娱资产额为39.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期净利润为3.7亿元,同比增长2151.76%。

早在去年11月,华谊兄弟便宣布19亿元入股英雄互娱,成为英雄互娱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

这并不是华谊兄弟第一次投资游戏公司。

2013年华谊兄弟并购广州银汉科技,并就此改变了其之前电影业务、艺人经纪、电视剧业务“三驾马车”协同作战的格局,新增第四个板块———游戏产业,成为“四轮驱动”。

彼时华谊兄弟负责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电影与游戏这两种娱乐方式的合作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对核心内容价值认同的高度契合是华谊兄弟与游戏公司合作的根本。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目录一、研究背景 (3)二、融资环境 (3)三、主要融资方式 (4)四、存在的问题 (6)五、相关建议 (7)一、研究背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创始人:王中军、王中磊。

1998年,其投资冯小刚和姜文导演影片,至此进入电影行业,在文化传媒中如鱼得水,于2005年正式成立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后,短短三年间便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与传媒公司金泽太和,一步步扩大其势力范围。

华谊兄弟于2009年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其上市之初拟发行4200万股A股,总股本约16800万股;发行前的每股净资产为2.22元。

华谊兄弟在和华策影视、橙天娱乐、光线传媒这些文化传媒公司的竞争中不断成长。

时至今日,华谊兄弟的投资与运营已涵盖了电影和电视剧拍摄、广告、娱乐营销、建筑等板块,并且各自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融资环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升,对于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文化传媒产业也迎来了春天,文化传媒产业蓬勃发展,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增长迅猛,呈现喷井式增长。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并未能满足市场所需。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媒产业存在着投资不均衡,加上单一的融资模式和传统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再加上创新力度和资金的不足,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传媒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融资,这些都加大了其发展的难度。

如今,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融资偏向于债权融资,而且银行贷款比重较大。

银行信贷作为文化传媒产业融资的核心融资来源,却因为文化传媒产业资产“轻”、规模“小”、支持“弱”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制约了信贷资源对其支持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尚未构建起完善的资本体系。

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支持也相对匮乏。

针对这个困扰,各大文化传媒业都不得不扩大融资视野,其中广播影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重要方案,不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

其他一些新兴融资方式也在渐渐植入行业发展的轨迹,如版权质押贷款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融资等等。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华谊兄弟(Huayi Brothers)是中国知名的影视制作和娱乐公司之一,成立于1994年。

其资本运营案例可以追溯到2024年,当时该公司决定以影视产业基金的形式进行资本运作。

以下是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的分析。

首先,华谊兄弟采取了开拓中国电影市场的策略。

在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放开之后,该公司积极参与并投资了一系列国内电影项目,从而促进了其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通过挖掘和培养新的电影导演、演员以及发掘优秀的剧本,华谊兄弟成功地打造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电影,例如《西游伏魔篇》和《捉妖记》等。

这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影响力和声誉,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电影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其次,华谊兄弟通过与国际制片公司的合作拓展了海外市场。

该公司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制片项目,例如与美国派拉蒙影业的合作电影《变形金刚4》,以及与美国索尼影业合作的电影《长城》。

通过与国际制片公司的合作,华谊兄弟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此外,华谊兄弟还通过参与宝莱坞电影产业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市场。

该公司与印度宝莱坞制片公司合作,共同制作了一系列中印合拍的电影,如《开心麻花影片之欢喜密探》。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华谊兄弟能够共享两个市场的资源和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加剧,华谊兄弟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同时,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公司还需要解决文化差异和合作关系等挑战。

因此,华谊兄弟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运营策略以及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在资本运作中取得持续的成功。

《2024年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范文

《2024年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范文

《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篇一一、引言华谊兄弟,作为中国影视娱乐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格局的变化,华谊兄弟在财务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华谊兄弟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

二、华谊兄弟的财务概况首先,我们来了解华谊兄弟的财务概况。

根据公开资料,华谊兄弟在过去的几年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出增长趋势。

然而,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三、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1. 收入结构单一:华谊兄弟的主要收入来源依赖于影视娱乐业务,其他业务如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等虽然有所发展,但尚未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使得华谊兄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影视市场出现波动,将对其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2. 成本压力增大: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华谊兄弟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逐渐增大。

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影视项目的投资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3. 债务风险:华谊兄弟在扩张过程中,通过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公司负债规模较大。

虽然公司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公司经营出现波动,可能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

4. 现金流管理:华谊兄弟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公司在项目投资和运营过程中,现金流的流动性管理不够精细,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另一方面,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资金回收缓慢。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针对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与建议:1. 优化收入结构:华谊兄弟应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降低对影视娱乐业务的依赖,实现多元化收入。

通过发展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等新兴业务,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整体业绩的稳定性。

2. 控制成本:华谊兄弟应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推行节约型消费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

华谊兄弟失去“王座”

华谊兄弟失去“王座”

华谊兄弟失去“王座”作者: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7年第10期上市8年,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业绩下降,是“马失前蹄”,还是积弊终显?一系列指标均是“下降”,而另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扣非净利润为-4018.28万元,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已然不堪入目。

华谊兄弟不得不承认,“2016 年公司影视娱乐板块及互联网娱乐板块收益不及预期”。

明星闪耀的局面不再近三年,影视是并购市场项目增长最快,估值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先是成为并购风口,后来又因其存在的争议性,成为了监管风暴中心。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谈影视股下跌,称近段时间股市连跌,几乎所有影视类公司无论业绩好坏都受到波及。

光线传媒2016年实现营收17.31亿元,同比增长13.66%;实现净利润7.41亿元,同比增长84.27%,创下上市以来净利最大增幅。

相较之下,光线传媒的“老对手”华谊兄弟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净利负增长。

华谊兄弟,作为第一家登陆创业板的影视公司,也在过去几年从单一的影视公司,借文娱内容产业估值水涨船高的大势逐步做大,不断并购影视、游戏、互联网、VR、实景娱乐项目。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2016年是华谊兄弟全面退步的一年。

去年,华谊兄弟实现营收35亿,同比下降9.55%,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净利润的8.08亿中,有近九成来自于股票套现所得。

2016年,华谊兄弟共减持掌趣科技股票套现12.76亿,确认“投资收益”7.45亿元,相当于2016年华谊净利润的92.2%。

数字显示,华谊兄弟三大业务板块现全面下滑,一季度影视娱乐业务收入下滑25.48%,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下滑68.24%,互联网娱乐下滑32.4%.其中影视业务的大衰退,被外界称为华谊兄弟在实行“去电影化”后所得到的“苦果”。

尽管在财报中显示,华谊兄弟号称“全球总票房”成绩为65亿,年度内地票房为31亿。

但所有人都知道,数字的水分不小。

深陷并购后遗症在这背后,华谊兄弟究竟发生了什么?虽然华谊兄弟在主营电影业务上,不断遭遇新秀的挑战,但在资本动作上,一直处在最前端。

资本练成华谊兄弟(盈利模式)

资本练成华谊兄弟(盈利模式)

作者:文芳近年来,影视业成为各路资金角力的又一战场。

在资金推动下,影视制作、发行、院线等影视产业链三大环节已初步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类似华谊兄弟这样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巨头,有望成长为中国未来的娱乐大亨。

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执掌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不仅通过推出《手机》等贺岁片、《夜宴》等大片等晋身中国一线影视制作公司之列,二人在融资手法、利用多种资金拍片、激励导演和艺人创利等方面,也体现了出色的财技。

通过充分利用资本,华谊兄弟实现了超常规的成长。

华谊兄弟能够持续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得益于其在影片运作、资金链管理、版权经营上的独到模式。

以股权回购融资引入多轮资金,王中军兄弟持股不减反增2003年电影制作环节对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开放,为影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华谊兄弟的迅速成长就得益于这两类资本的推动。

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 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而在融资过程中,王中军兄弟的股权不但没有被稀释,反而从50%上升到77%(图1)。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前身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于1994年创办。

2000年3月,王中军和太合集团各出资2500万元,将其重组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中军兄弟持有50%的股权。

2001年王氏兄弟又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拥有了公司的绝对话语权。

主业为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主要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但正是它的2500万元,使华谊兄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

在制片领域,到2003年,华谊兄弟已占国内30%的票房,2004年继续增长到35%,其2004年出品的影片数量占内地总量的1/3,至2004年12月,华谊兄弟已成为年均制作3-4部影片、100集电视剧的内容提供商老大。

其迅速成长得益于设立导演工作室、联手冯小刚打造“贺岁”系列,从2001年的《大腕》到2003年的《手机》(1700万元)、2004年的《天下无贼》(3000万元),票房节节攀升。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华谊兄弟是中国知名的影视文化产业集团,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北京。

公司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音乐、演艺等领域的制作、发行和营销。

华谊兄弟在资本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下面将对其资本运营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介绍华谊兄弟在成立初期主要以电影制作为主,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导演和演员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经济效益。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华谊兄弟逐渐将目光投向了资本运营领域。

二、资本运营策略1. 投资电影项目华谊兄弟通过投资电影项目来实现资本运营的目标。

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率等因素,选择具有潜力的优质电影项目进行投资。

投资前,公司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

投资后,公司会积极参与项目的制作和宣传,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市场影响力。

2. 收购优质资产华谊兄弟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来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

公司会寻找具有战略价值和潜力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收购,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

在收购过程中,公司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谈判,确保收购的资产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期利益。

3. 资本运作华谊兄弟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投资回报和资产增值。

公司会积极参与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并购重组等活动,以实现资金的流动和增值。

在资本运作中,公司会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最大化,确保资本运作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三、成功案例1. 投资电影《战狼2》华谊兄弟投资了电影《战狼2》,该片由吴京执导,吴京、弗兰克·格里罗等主演。

该片以中国军人保护国家利益为主题,剧情紧凑、动作场面精彩,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口碑。

该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为华谊兄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2. 收购优质资产华谊兄弟收购了一家知名的影视制作公司,该公司拥有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资源,以及一系列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和电影项目。

通过收购,华谊兄弟成功整合了资源,提升了自身的制作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范文

《2024年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范文

《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篇一一、引言华谊兄弟,作为中国影视娱乐业的重要企业,自其成立之初便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然而,近年来其财务状况的变化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潜在的解决策略。

二、华谊兄弟的财务概况华谊兄弟的主要业务涵盖影视娱乐、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等多个领域。

从近几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华谊兄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在其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财务问题。

三、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一)高负债问题华谊兄弟的负债规模持续扩大,其中主要是长期借款和债券。

高负债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还可能影响到公司的资金链安全。

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使公司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二)收入结构单一虽然华谊兄弟的业务已经拓展至多个领域,但大部分收入仍然依赖于影视娱乐业务。

这使公司的业务风险相对集中,一旦影视市场发生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三)成本控制问题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华谊兄弟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并未相应提高,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投资策略问题华谊兄弟在拓展业务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财务风险的控制。

此外,对新兴市场的投资过于乐观,缺乏足够的调研和风险评估。

(二)管理机制问题公司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对于成本控制和收入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管理不够精细。

同时,公司的决策层在制定战略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外部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三)市场竞争问题影视娱乐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华谊兄弟在市场中的地位虽然稳固,但仍然面临着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娱乐形式也对传统影视娱乐业务产生了冲击。

五、解决策略建议(一)优化投资策略华谊兄弟应调整投资策略,注重风险控制,避免过度扩张。

同时,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应保持谨慎态度,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华谊兄弟资本结构分析

华谊兄弟资本结构分析
华谊兄弟 资本结构分析
Contents
Contents
一、华谊兄弟及其行业简介
二、资本结构的定义 三、华谊兄弟公司资本结构 及现状分析 四、华谊兄弟资本结构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
一、华谊兄弟及其行业简介
1

影视剧
中国
行 业
行业
影视剧


非周期性行业;
中国电影总票房从 2008 年的
经济危机时期,在其 40.41 亿元增到 2012 年
债务权益比
(二)股权结构分析
1、以下为2011 和2012年度前 10名股东持股 情况。
2011年末
2012年末
对“一股独大”的分析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 呈正向关系。换言之 ,“一股独大”不是产生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 题的罪魁祸首,反而 有利于改善公司的经 营绩效。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指标与经营绩效呈正 向关系。说明现阶段 分散我国上市公司股 权不利于改善上市公 司的经营绩效。王中 军是第一大股东,但 华谊一直以来的经营 业绩良好,似乎了证 明了这一观点。
现金分红增减变动分析
公司自上市以来 现金分红数额有 下降的趋势,表 明公司在投资扩 张阶段,每年的 现金股利分红给 公司的现金流增 加了一不笔小的 负担。
(四)从其它财务指标评价 公司资本结构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从公司2009年上 市之后,短期偿 债能力逐步下降, 在同行业中也处 于较差的水平。
它产业下滑时电影业反 170.73 亿元,5年来增幅
而保持了更加高速增长 322.50%。
的态势。
中国影视剧产业是朝阳产业。
3
1994年,王中军 、王中磊兄弟创 立华谊兄弟。

《2024年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范文

《2024年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范文

《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分析》篇一一、引言华谊兄弟,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娱乐集团,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近年来其财务状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未来可能的解决策略。

二、华谊兄弟的财务状况概览从近几年的财务报告来看,华谊兄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收入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现金流紧张以及高负债等。

这对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及未来发展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收入和利润的财务问题(一)收入增长放缓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饱和和竞争加剧,华谊兄弟的票房收入增长逐渐放缓。

此外,公司对其他业务的依赖度不足,导致整体收入增长乏力。

(二)利润下滑由于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市场需求的下滑,华谊兄弟的利润逐渐下滑。

尽管公司尝试通过拓展业务领域来改善这一状况,但效果并不明显。

四、现金流和负债的财务问题(一)现金流紧张华谊兄弟的现金流紧张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导致公司需要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

(二)高负债华谊兄弟的高负债是其财务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和投资的不断增加,负债水平持续上升,给公司的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五、原因分析(一)市场环境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电影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华谊兄弟在市场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导致其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放缓。

(二)内部管理问题华谊兄弟在内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公司的成本控制不力、决策效率低下等,导致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策略。

六、解决策略(一)优化业务结构华谊兄弟应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对电影业务的依赖度,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如综艺、影视衍生品等,以实现收入的多元化。

(二)提高管理效率公司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使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

(三)降低负债水平华谊兄弟应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出售非核心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水平,以减轻公司的运营压力。

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XX融资依旧困难华谊兄弟,文化XX,企业融资_2

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XX融资依旧困难华谊兄弟,文化XX,企业融资_2

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融资依旧困难-华谊兄弟,文化,企业融资华谊兄弟资本进行时:文化融资依旧困难法人吕斌华谊兄弟跻身首批版上市企业,并成为其中最受青睐的,显然是个好的开始,但整体来看,文化的环境依旧不容乐观。

2009年10月30日,备受关注的首批创业板上市正式挂牌。

其中,华谊兄弟作为唯一一家文化类企业,所受关注度最高。

资料显示,创业板首批挂牌交易的28家共计冻结1.87万亿元,华谊兄弟网上网下合计冻结高达1928.61亿元,在28家创业板中位居第一。

一直以来,文化类企业融资问题相对严峻,此次华谊兄弟成为首批创业版上市企业,并成为最受青睐的,无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前不久,《文化振兴规划》也刚刚,其中对于促进文化类企业融资特别作出策规定,结合此次创业板中文化类企业的出色表现,文化类企业的融资大门似乎已经打开.然而,文化融资现状仍旧堪忧,策已然,但离真正执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化类企业如何打破传统的融资禁锢?如何与、机构等**方协调?府扶持力度依然不够——这些问题都亟待。

融资难题从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在文化中占据绝对优势,也正是他们在融资方面困难最多。

加之文化类企业普遍具有资本少、规模小的特点,进一步为其融资增加了困难。

“文化类一般的特点就是资本比较少,不像等行业动辄几千万的资本,文化类企业往往是几万、几十万,能上百万的就算规模比较大的了。

”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大学文化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表示。

,从银行需要提供担保,尽管从策上来说,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是支持的,但喻文益主任认为,银行的“支持”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工作量大,风险也大,而且回报又低,对银行来说是很麻烦的事情。

从银行角度讲,肯定愿意做大单子。

”喻文益主任表示,在很多情况下,银行会觉得抓不住,那么民营企业如果没有比较硬的抵押物,就很困难。

同样,通过担保获得也是一样的问题,需要被担保企业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而很多民营企业往往拿不出那么多固定资产做抵押。

华谊兄弟,赚钱太难了

华谊兄弟,赚钱太难了

华谊兄弟,赚钱太难了 影视娱乐公司的缺点在于影视剧项目的波动性带来的业绩波动性,消除或者弱化这种波动性的策略之一是聚焦主业增加影视剧项目的数量。

为了均衡影视项目的业绩波动性和可持续性,华谊兄弟选择了摊大饼式的多元化,但结果却非常惨淡。

本刊特约作者 郭永清/文华谊兄弟(300027.SZ)是中国影视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被称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推出了百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

然而,与光鲜的公司形象形成绝大反差的是其财务业绩。

华谊兄弟近几年业绩连年亏损,市值距离最高点时已跌超90%,在2022年华谊兄弟的业绩会上,公司未来是否会退市甚至成为投资者的主要关注点。

近日,因未按规定减持股份,华谊兄弟实控人王忠军、王忠磊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这更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公司业绩或将连亏5年据公司2021年度报告披露,全年年度营业收入为13.99亿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32亿元,同比减少6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32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国内部分地区新冠疫情反复,影视行业在需求和供给端的双重不利影响下,票房和观影人次等主要指标明显弱于上年同期,行业整体生产经营受限,公司主要业务亦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营业收入受疫情影响,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97%。

其实,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2020年疫情之前,华谊兄弟已经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加上2020年和2021年,连续亏损四年。

考虑到2022年的疫情形势,估计华谊兄弟很可能会连续亏损5年。

萎缩的当家主业华谊兄弟在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目前有四大业务板块: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为代表的影视娱乐板块;以电影城、电影世界、电影小镇、文化城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等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以及第四大业务板块产业投资板块。

不管有多少业务,华谊兄弟的当家业务依然是影视娱乐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谊兄弟资本迷局:130亿文化城虚实待考华谊兄弟与珠江投资、坪山城投三家公司联手投资130亿元在深圳建设的“华谊兄弟文化城”将于2013年下半年动工。

今年5月,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兄弟”)两次减持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掌趣科技”)共计510万股,该股份占掌趣科技总股本的3.21%。

华谊兄弟以此套现2.85亿元,获利2.5亿元。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与珠江投资、坪山城投三家公司联手投资130亿元在深圳建设的“华谊兄弟文化城”也将于2013年下半年动工。

深圳建文化城的消息刚发布,5月23日,就有消息称华谊兄弟将与总部位于上海的地产基金公司星浩资本积极筹备更多文化地产项目,初步选址在上海、成都。

并称,星浩资本正为一项文化创意地产基金进行融资,规模在15亿至20亿元人民币。

5月23日,华谊兄弟集团相关负责人否认公司将与星浩资本展开合作,但表示公司此前确实有在上海设立类似电影乐园项目的计划。

星浩资本投资部胡姓工作人员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不方便回答”。

他同时明确表示,公司确与影视公司谈合作,并有打造文化地产的意向,“今年谈了很多,都在推进,但披露的话,由于涉及上市公司,要由我们品牌口统一披露”。

获利资本市场、兴建文化城,华谊兄弟近期在投资领域格外引人注目。

减持掌趣科技背后华谊兄弟抛售掌趣科技股份前的表态令外界质疑其是否“食言”从去年12月至股票解禁日,掌趣科技股价上涨两倍,并在5月13日创下新高。

华谊兄弟当天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出售160万股掌趣科技,成交价为58元/股,较当日65.16元的收盘价折价10.99%。

5月15日,华谊兄弟再度减持掌趣科技350万股,成交价为55元,折价率10.13%。

两次减持共计510万股,占掌趣科技总股本的3.12%。

华谊兄弟于2010年以约1.49亿元购得这笔股权,两次减持为华谊兄弟在资本市场获利2.85亿元。

减持或增持股份,期望在资本市场获得收益本是常态。

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这家主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业板公司股份一事却引来质疑。

有观点认为,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属“言行不一”。

据报道,4月24日,投资者问华谊兄弟,掌趣科技限售股解禁后会否有卖出打算,并询问投资收益如何算入华谊兄弟的报表中。

5月6日,华谊兄弟回复称:“掌趣(科技)解禁后,只有减持卖出股票后,才会体现在公司损益表的投资收益中。

在3月20日的调研中,公司的副总裁胡总(胡明,兼公司董秘)提到‘我们非常长期看好这家公司,我觉得大家有目共睹,我们希望分享到更长期的收益,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股东负责,也是对掌趣(科技)负责的一个态度’。

”华谊兄弟抛售掌趣科技股份前的表态令外界质疑其是否“食言”。

不过,证券研究公司对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股份一事持乐观态度。

海通证券认为,华谊兄弟减持部分掌趣科技股权“不仅能带来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获取的现金无疑能更好的贯彻公司在影视领域和游戏领域的探索,从而可能贡献催化剂和业绩增量”。

高华证券则认为,出售掌趣科技股份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助于降低‘华谊兄弟’的高财务杠杆(2013年一季度负债权益比为0.92),且充足的现金将给予华谊兄弟更多横向和垂直整合的机会,从而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这种投资是有问题的。

”财经评论家叶檀对本报记者强调。

据她分析,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股份,“这种短期投资,说极端点,就是一种利益输送。

如果不是,就表明这家公司资金链很糟糕,其资金链已经到断裂至一定程度了,不得不用很高的代价来获取这笔短钱,跟借高利贷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高利贷的本息不是由公司来支付,而是由股民”。

针对华谊兄弟此次减持行为的贬评,华谊兄弟集团一位内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减持是公司行为,与公司此前对投资者所做表态并不矛盾。

“我们只是小量减持,手里仍持有大量掌趣科技的股票,这与胡总(胡明)当时表态会长期看好掌趣科技、分享掌趣科技的长期利益是不矛盾的……我们依旧是掌趣科技最大的股东。

”华谊兄弟在5月16日公告中称,减持掌趣科技“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减持后,华谊兄弟所持掌趣科技的股份降至12.61%。

5月22日,掌趣科技证券部负责人就被华谊兄弟减持股份一事对本报记者说,“股票解禁前即与股东们沟通过,解禁后就成流通股了,相关减持工作也是做了有序安排的,减持不代表(华谊兄弟)不看好公司。

持股5%以上的股东若减持,变动无论增减,只要达到1%,都会发公告。

因此华谊兄弟发了公告,这也是经过董事会通过的,它的减持行为合法合规。

”与此同时,由华谊兄弟参股9%的数字放映解决方案提供商GDC Technology Limited于5月22日晚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文件,该公司拟赴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交易,若申请成功,无疑又为华谊兄弟投资路途增添新一笔。

2012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全资子公司华谊国际投资与CAG公司签订《认股协议》,拟以2091.60万美元的转让对价向CAG公司购买GDC技术公司的2325.29万份普通股,约占交割时GDC技术公司发行股本总额的9%。

上述股权已于2013年4月12日完成交割。

文化地产实质“打着影视旗号去做房地产的现象很普遍,这跟所谓的文化产业政策的急功近利很有关系”就在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的同时,其却正在大投资金在南方“大兴土木”。

华谊兄弟文化城选址深圳市坪山新区马峦山坪山河一带,规划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130亿元人民币。

5月18日,华谊兄弟邀请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国强、坪山新区党委书记杨绪松等政府官员出席推介会,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合作方之一珠江投资董事长余耀胜也出席现场。

华谊兄弟对深圳所建文化城的愿景是“中国的好莱坞”,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未来南中国定位最高端、产业链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一听就是房地产项目,怎样把房地产项目与影视真正结合在一起,中国目前没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到最后剩下的就是房地产了,文化没了。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说,“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还是采取比较粗放的做法,圈一块地、造几幢楼便开始招商,最后这些公司不盈利都跑掉了,剩下来的就变成了去做其他事情。

”目前,中国电影投资结构较为单一,虽然企业在投资多元化方面屡做尝试,但真正投资有效的并不多。

“十几年前就有主题公园,包括影视基地、游乐园等做了很多,但基本上没有很成功的案例。

”石川说,“打着影视旗号去做房地产的现象很普遍,这跟所谓的文化产业政策的急功近利很有关系,政府急于直奔主题,而投资人则钻政策空子,由做文化产业为借口,得到了地皮,最后,得到房建项目的目的达到后,文化就不要了。

”华谊兄弟为打造“中国的好莱坞”,在华谊兄弟文化城的整体规划上赋予了三大功能设计,分别是:影视专业领域、影视衍生领域和配套服务领域,包括影视创意、前期制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产品发布、产权交易等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同时也涵盖了创意设计、设备租赁、专业培训、动画动漫等配套服务内容。

美国好莱坞作为一艘造星航母,具备丰富的影视产业资源聚集效应。

石川认为,华谊兄弟若想在深圳造出好莱坞,需要“历史沉淀”。

“现在能令影视资源大量聚集的只有北京,连上海都没有,更不要说广州了。

”在石川看来,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其本质就是房地产,而解决这一痼疾,“并非由一两家民营公司的大佬所能解决”。

影视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较,发展模式不确定,盈利模式不稳定,究其原因是产业化程度不够。

“中国传统的影视产业都是作坊型的,以前小工业时代的国营制片厂与现在大工业完全俩概念,在从计划经济国营企业向真正市场化、产业化,甚至面向全球化的转轨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

”石川说,“地方政府积极性很高,但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支持都跟不上(复制好莱坞)的愿望。

到现在为止,一个成功的例子也没见到。

”20世纪90年代,国企、电视台建设的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在中国的南方、北方落地生根,但在石川看来,这些产业园“没一个成功的,东家换了一拨又一拨”。

大量反例中,分别始建于1996年与1999年的横店影视城与胜强影视基地“虽然不是特别理想的发展(状态),但值得肯定”,石川说。

横店影视城(简称“横店”)位于东阳市横店境内,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

胜强影视基地(简称“胜强”)位于松江,规模不大,由一家民营企业运作,注册资金为1500万美元,累计投资2亿多元。

相较横店的土地资源优势,胜强土地资源很有限,这决定其不能够实现规模性经营。

但胜强的优势是位于上海周边,其区位优势相对位置偏僻、周围服务跟不上的横店较为明显。

尽管横店与胜强各有优劣,但在石川看来,之所以对它们给予肯定,因为“这一类的影视基地都是踏踏实实从一个景、一个景做起来”。

按华谊兄弟的规划,文化城内还包括原鹏茜国家一级地下矿山公园,地下部分占地达60万平米,共分为两层,深度分别为地下90米和地下120米,总体长度达8公里,可容纳15万人同时参观游览。

地上地下两种风景,互为补充。

华谊兄弟表示,地质旅游和影视文化旅游填补了深圳旅游的一项空白。

这所总投资约130亿元的文化城,计划产值输出每年约70亿元,预计将带来6万人就业机会,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

“不好说投资文化城对华谊兄弟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就是它的一笔投资而已,除了在深圳,企业在其他地方也有投资,当然,都是以电影名义去做这些事。

”叶檀对本报记者说,“做的成功当然是好事,即便不成功,由于在深圳那么好的地段拥有这些土地,其实也博取了土地增值的机会。

”叶檀表示,国内做的成功的文化基地不多。

“现在的影视就是小作坊集团模式,凭借号召力圈一点钱,弄个项目来做,而这个项目公司的专业性也不太好,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是特殊案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