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地产事业合伙人样本
复星集团资本运作
复星集团资本运作一、复星的发展历程1992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不久的郭广昌拿出准备出国的几万元钱,拉上在复旦大学团委工作的梁信军,在上海成立了由他们两人名字命名的广信咨询公司,替别的公司做市调、搞咨询,也兼做些小生意,其间抓住机会,买断技术,生产肝炎试剂,大获成功,凭此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利超亿元,攫取了他们下海后的“第一桶金”。
1998年,复星实业(后更名为复星医药)上市,募集近4亿元的资金。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郭广昌和他的复星实业便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组合,步入复星的收购、扩张之路:1998年8月,成立复地公司(当时公司名为上海复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0年8月,复星医药完成了2,250万股的A股配股; 10月,投资友谊复星; 2002年8月,投资建龙集团;2002年 11月,成为豫园商城的单一最大股东; 2003年1月,和建龙集团投资宁波钢铁;03年1月,投资国药控股;3月,南钢联成立;5月,德邦证券成立; 10月,复星医药发行9.5亿人民币的可转债;2004年2月,上海复地完成IPO,成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 4月,投资于招金矿业;2005年1月,南钢股份完成1.2亿股A股增发; 3月,复地完成14,660万股H股配售;2006年4月,复地完成 17,590万股H股配售; 12月,招金矿业完成首次公开发行,成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2007年投资华夏矿业;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在香港成功IPO,融资额达132.7港元。
目前,复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拥有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和金融及战略投资业务。
二、构筑复星网络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
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
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价为3.8元/股,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13.25%。
复星集团发展历程介绍
复星的太极推手2007年10月10日09:40 《投资与合作》2007年7月16日,郭广昌持股58%的复星国际(0656.HK)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以“红筹”方式挂牌上市。
其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共计29亿股,据当日股价估算,其持股价值超过318亿港元,现年40岁的郭广昌跻声于中国富豪榜前三位。
与其股东名单中的沙特王子阿瓦伊德、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鹤年、潘迪生、刘銮雄等富豪们交相辉映。
内地版的“和记黄埔”曾几何时,中国的国有企业走出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打造各自的窗口企业,往往采用控股公司的形式,将各自拥有的优质资产整合到红筹窗口企业旗下,比较著名的红筹公司包括“上海实业”和“北京控股”。
但是,复星集团的“红筹”重组,乃是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走出海外的“典范”。
香港资本市场上,首屈一指的产业整合高手非李嘉诚莫数。
李嘉诚借助于旗下的产业控股上市集团“和记黄埔”,不断地对其所属的地产、电信、码头等产业进行整合。
熟悉复星集团的人都知道,对李嘉诚的投资眼光和判断力推崇备至的郭广昌也是一名整合高手。
经过三年的规划和重组,终于打造了复星“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便是“复星国际”;“五个基本点”便是钢铁、地产、医药、流通和投资子平台。
1992年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与范伟创立广信科技,其后在1994年创立复星高新。
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及范伟分别持有广信科技及复星高新各58.0%、22.0%、10.0%及10.0%股权。
广信科技及复星高新在1994年成立复星集团。
复星集团成立后,郭广昌就开始谋划一系列的产业整合,打造了一个个旗舰队:钢铁板块的南钢联,房地产板块的复地集团,医药行业的复星医药,零售业的豫园商城,金融业的产业投资等。
境内重组为筹备全球发售,“复星系”于2004年底开始针对下属所有产业进行系列重组。
境内重组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复星集团所占核心业务产业公司的控制权及出售本集团所占非核心业务的拥有权。
郭广昌详解复星投资成功之道
郭广昌详解复星投资成功之道郭广昌详解复星投资成功之道:盾上铸矛〝我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屡次地下说。
这位〝小心〞的董事长〝心志〞并不小。
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打造一个放眼全球、专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专业投资品牌,有人以为复星是〝中国最有能够像巴菲特〞的企业。
从1992年38000元创业至今,复星集团净资产已达391亿元,管理的总资产超越1000亿元人民币。
郭广昌用一系列言语来表达他对资本市场和行业的了解:—你看街上匆匆行走、不振臂高呼的都是抱着孩子的妇女。
我就和她们一样,我怀里抱着复星。
—不要妄图控制世界,一定要控制自己。
当感到疲倦、遭到诱惑的时分,控制自己往往会决议事情的走向。
—不要去做会拖垮自己的事情,尽量防止去做;守住底线,然后发明空间。
古罗马常胜的角斗士,他们制胜的武器不是有多么锐利的矛,而是有足够稳固的盾牌。
在打造〝投资才干〞这个矛的同时,复星那么以制度和文明为基础,打造了更为稳固的〝盾〞。
守住底线,使复星集团在过去18年可以控制风险、抵抗诱惑,处于一种相对动摇安康的形状。
而和复星同时期创业、一度声名显赫的很多企业曾经以败局收场。
在郭广昌和他的团队看来,复星是一个庞大的投资产业链,稍有不慎就能够出现蹩脚的局面。
他对资本市场的了解是:〝正确做人、合法做事〞是第一位的,有些钱可以不赚,但不能光临赚钱而罔顾未来。
假设你就此以为复星的开展战略只是突出稳健,那能够只是看到硬币的一面。
复星集团日益明晰的战略定位显示,在稳固的平安之盾之后,复星刺出的投资之矛显得愈加有力。
著名财经掌管人袁岳曾用〝清爽爽洁不紧绷〞来表达对另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期许。
遗憾的是,这家民营企业依然出现灾难性的曲折。
在我们的调研中,〝清爽爽洁不紧绷〞或许是对复星最恰当的解释—财务结构〝清爽〞,各种关系〝爽洁〞,资金链、团队关系和利益分配〝不紧绷〞。
铸盾:杰克·韦尔奇的忠告〝我们董事会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规范和透明,让信息对称。
人物传记阅读:《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人物传记阅读:《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如若出现在人中,绝对不会有太高的回头率,他的相貌太过普通,高额头,高颧骨,瘦长脸。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掌舵的复兴集团,被冠以中国大陆版的和记黄埔,亦被认为是中国大陆多元化投资控股型民营企业的典范。
媒体视野里的郭广昌,始终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很少作惊人之语,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
当然,他一直试图打造中国自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GE。
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郭广昌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学哲学的。
他的企业家校友用外圆内方来形容郭广昌。
他说,郭广昌学哲学出身,所以能够使自己和世界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但同时,郭广昌依然保持着那种随时可以调动起来的激情。
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行业;2002年涉足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产业……2011年进入保险业。
复星旗下有五大主业: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和媒体产业。
从复星所涉足的行业不难看出,与其说是郭广昌提前判断了行业繁荣,倒不如说是借了两个大势进行投资,一个大势是中国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另一个大势是部分行业的增速高于GDP增速。
2004年5月,德隆的资本泡沫破灭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问下一个会是谁,复星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的确,二者有太多相似:多元化;涉足金融和实业;急风骤雨似的收购;握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合资公司关系复杂;同样低调不多言的自然人大股东;都是民营企业。
没有比这更巧合的了!突然收紧的信贷和舆论的压力,让郭广昌一度处境艰难。
在郭广昌看来,感冒和癌症不能混为一谈,为了向众人说明,他选择了透明和公开。
2004年9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复星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复星集团的市场地位、竞争力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相继出台,算是对复星多元化思路的一种力证。
当然,德隆,是郭广昌极为避讳的。
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
2015年企业投资走向(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梁信军:谢谢大家,非常高兴参加中外管理组织的论坛,论坛的综合性非常强,我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今年对全球来说不太平。
美国经济复苏了,很多人觉得欧洲应该复苏了,但是欧洲还在徘徊。
俄罗斯又出问题了,日本最近经济又下滑了很多,中国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就是新常态,跟以往理解的中国不一样。
我觉得一个企业讲创新,讲颠覆,最重要的不是去否定自己,而是怎么样去进化。
我讲一下针对这么一个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星是怎么进化自己的模式的,复星的新常态就是保险加投资。
我觉得作为企业的当家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四个:便宜的企业资金从哪里来?便宜的投资项目从哪里来?怎么不断的优化资产和产品服务的结构?怎么吸收人才、留住人才?一、如何找到便宜的钱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抱怨融资成本太高。
那怎么解决呢?我在这里给大家列举一张图表,这张图表是中国、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横坐标是期限,最长是30年,纵坐标是国债的到期收益率。
最上面的黄线是中国的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从短期到长期,年息从3.5%到4.5%左右,这是中国化的无风险利率。
而国内的贷款利率通常要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到两个点。
第二根线是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美国的曲线基本上比中国低两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美国进行贷款,发债,会比在国内便宜两个点。
第三根线是欧盟的,欧盟是多少呢?五年期0.5%左右,十年期是1%左右。
最下面的线是日本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日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0.5%,日本比欧美还低一个百分点。
列举出这个图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欧洲跟日本至少两到四年以内,利率会非常低,因此我们可以思考下,如何利用欧洲、日本的低成本资金。
下面我们看看三种不同的融资方式的成本。
第一是产业资本的模式。
这张是复星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的总资产是3133亿元人民币,我们负债率是56%,平均债务成本是5.7%,相比中国其他企业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因团队而卓越的案例分享
因团队而卓越的案例分享
第一:相互信任。
1992年二十四五岁的“复旦五虎”拼凑起3。
8万元一起创业,早期收获的第一个亿是在医药生物领域获得的。
XX没有任何医药生物专业基础,但当他知道了生物工程和医药有前景后,充分信任具有专业基础的XX、XX等人,并在他们的组织下在这个领域中大赚了一笔。
相互的信任让他们不断取得成绩。
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
“复旦五虎”都毕业于XX大学,他们在复星身居要职。
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的XX毕业于XX哲学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是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的XX,CEO是XX,毕业于XX遗传学系,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复地集团董事长是XX,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谈剑,毕业于复旦计算机专业,现任复星集团监事会主席、软件体育产业总经理。
这个核心团队总结说:“我们身上有很多相似性和互补性”。
志同道合让他们聚在一起,能力互补让他们把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各尽其才,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
梁信军对这个“五人团队”的评价是:“郭广昌不保守,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只能想不能做,他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强,处事比较公正,是一个很合格的董事长;在他之外,最适合做总经理的是汪群斌,他对行业的战略意识敏锐,情商智商兼具,行动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很强,是个领袖型的企业家;范伟呢,同他们两人的优点很像,有点差异的地方就是他不太爱说话,是讷于言敏于
行的那一类,但从品牌策划上,他又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谈剑的学习能力很强。
【值得一读】复星集团内部顶尖人才培养之路!
【值得一读】复星集团内部顶尖人才培养之路!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这是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对“汇聚成长力量”的形象比喻。
复星之道:汇聚成长力量作为复星的灵魂人物,戏言自己“哲学没有读懂,又没有其他专业知识”的郭广昌,却非常清楚哲学带给自己的优势。
“要有一种包容的文化,把多个产业做好的前提是人,能不能把多个产业的人才,融合到一起,这是根本之根本,需要文化去凝聚,去团结。
”郭广昌表示,“汇聚成长力量”,其含义就是把各种人的创造价值的力量汇聚到一起。
可以说,找对人,还要很好地团结人,这是郭广昌最大的长处。
在复星内部,这一核心价值观在2006年末复星集团进行换标后,被郭广昌纳为企业新口号。
“当时邀请了国际著名机构对集团进行换标,在众多大气宏伟的标语中,董事会抉择不下。
最终是郭总打开了决策僵局。
”复星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大家一听到这个口号就觉得非常贴切,很符合复星文化的实质。
现在,在复星集团上海总部的大厦里,每层都有一句“汇聚成长力量”的标语。
复星集团已经明确了这一理念,“就是通过大量引入各种技术人才、资本市场与管理人才,使投资的各个产业尽量实现专业化。
”把引进人才当作引进“老师”“汇聚成长力量”——这是复星自创建以来的第一次换标,郭广昌已经在复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用人哲学——“拜师”,把引进人才当作引进“老师”,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拜师”哲学阳奉阴违,流于形式,郭广昌还郑重强调,企业各级领导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
“复星应该是一个专家汇聚的地方。
”郭广昌说。
复星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投资人,哪怕在医药产业里,亦不足以派遣出经理人支撑其接二连三的收购与扩张。
复星自称不推崇派出总裁、副总裁到所投资的企业里。
“以南钢为例,董事长、总经理都是原来的董事长总经理,但我感觉就是自己人。
郭广昌
“花钱”加速度 彻底多元化 少年故事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郭广昌,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和4个朋友在1992年用
4500美 元 开 发 了 一 个 测 试 甲 肝 的 医 疗 产 品 。间 接 持 有 “复 星 实 业 ”和 “豫 园 商 城 ”各 35.1% 和 11.6% 的 股 份 , 财 富 5.19 亿 元 。 他 的 投 资 集 中 在 上 海 , 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 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 媒 体 、钢 铁 行 业 ,其 中 钢 铁 是 与 张 志 祥 合 作 的 。复 星 集 团 旗 下 还 有 零 售 行 业 ,主 要 是 一 个 超 市 连 锁 ,两 个 医 药 连 锁 和 一 个 大 卖 场 。郭 广 昌 是 第 九 届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民 盟 第 十届中央委员,同时也是2003、2008 年全国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
海 非 公 经 济 企 业 代 表 ,克 林 顿 回 国 后 还 给 郭 广 昌 来 信 ,对 他 和 复 星 集 团 的 发 展 表 示 赞ຫໍສະໝຸດ 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
理硕士学位。
[编辑本段]商界信息
现 任 上 海 复 星 高 科 技(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长 、上 海 复 星 实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生物
医药、房地产
其他行业: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
郭广昌:真正相信的才最有力量
人物魔方 │FIGURES CUBE“未来20年,我不提退休两个字,一定保持我的创业精神。
”这是46岁的郭广昌向复星集团员工们的承诺。
郭广昌很“专一”:我这辈子就一件事,把复星做到全球平台。
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浙江人,1994年至今,一直担任复星集团董事长。
同时,他也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
由于复星集团在保险业等多领域的投资经验,《纽约时报》将其比作迷你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英国《金融时报》将郭广昌称作“中国的巴菲特”。
但郭广昌说,我们谁都不像,我们就是自己。
1992年,那个“出国热”风靡中国的时代,怀揣4500美元的郭广昌,毅然放弃了去美国读书的机会,把这笔钱“派了个更好的用处”。
20年后,当初的4500美元奠定了如今572亿净资产的投资王国,郭广昌说,当初的选择没有遗憾,我这辈子就一件事,把复星做到全球郭广昌:真正相信的才最有力量文 / 李 蕾70公关世界 \ PRWORLD平台。
25年前 出走象牙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句佛家禅语传达的是甘为别人牺牲,救世济民的精神。
1984年,这句话作为欢迎辞迎接初入校门的郭广昌,也点燃了他整个大学时代的梦想。
25年前的1988年,郭广昌还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读书。
他说,那时候多是一些宿舍里的梦想。
在当时的复旦校园里,和青年人一样,郭广昌洋溢着特有的热情与执着,在三五成群地大谈超越马克思的人中就有他。
毕业后,郭广昌得以留校,进入复旦大学团委。
骑自行车远行,是郭广昌青年时代最大的爱好之一。
1988年,郭广昌还是大三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他组织了12名同学,骑着自行车一路南行奔赴海南。
他们沿东南海岸线边调查边思考,同时感受着经济特区火热的发展势头。
4500美元 留学与留下1992年,郭广昌本想借助4500美元的积蓄到美国去做研究深造,但是他没有去美国,而是决定和同学梁信军一起辞职创业。
事业合伙人
事业合伙人【前言】:这两年股权激励越来越热,事业合伙人炒得越来越凶。
到底什么是事业合伙人?和股权激励有什么样的关系?1、为什么这两年事业合伙人成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2、究竟什么是事业合伙人?3、事业和合作人和股权激励有什么样的关系?4、事业合伙人的模式有哪些?5、合伙制的有哪些特点和原则?目录一、事业合伙人简介所谓的合伙人有两种,一种是法律意义上的,即合伙人企业中的合伙人。
包括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两种类型,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所投入的财产份额承担有限连带责任。
另一种是企业管理意义上的,我们称之为事业合伙人。
事业合伙人是企业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真正激发知识资本的创造力而设计的一种内部制度安排。
事业合伙人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往往兼顾。
我们认为,事业合伙人是高度认同组织价值观,承诺并力行组织目标与原则的人的群体。
事业合伙人机制,就是建立、甄选、管理、激励事业合伙人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
事业合伙人实质上是在企业中建立起企业家的群体。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同在公司里建立起一支类似党的组织。
这群人抱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追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终身。
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分配环节自然要共同参与分配,这就叫事业合伙人机制。
很多人搞不清事业合伙人机制与股权激励机制两者的区别。
其实区别很简单,股权激励是用股权实现对人的有效激励的管理办法,事业合伙人机制则是对一个特定群体实现有效化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
换言之,事业合伙人机制一定包括股权激励,但是股权激励则不一定只针对事业合伙人。
二、事业合伙人的催生条件为什么这两年事业合伙人成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二次创业需要中国企业的发展,普遍到了需要以创新来带动成长的“二次创业”阶段,实现二次创业,就需要改变以往创始人或主要经营者承担责任、制定决策、引领发展的局面,需要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我的偶像郭广昌 PPT课件
1
2
简介
郭广昌,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99年毕业 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 任上海 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 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长。
内地最大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的复星集团实际控制人。 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控股的复星国际在香港 上 市,股价开于10.98港元。郭广昌身家暴涨至超过318 亿港元,随着2007年复星集团一系列资本运作行动 的展开,郭广昌的身价将得到更大幅度提升
7
第一个1 000万元:房产销售
当时上海卖房子的通常做法就是在工地附近挂块售楼 广告,将房一栋栋地卖给企业客户。而郭广昌的做法 却是通过报纸、夹报、邮递的方法,将房子一间间卖 给个人消费者。这个方法现在看起来很普通,但那时 却是一种创新。
为了更有针对性,他还尝试把广告直接送到潜在客户 家门口。这一笔房产销售为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 万。1994年,复星趁热打铁,成立专营房地产业务 的复地公司。随着“复星花园”等楼盘的成功营销, 复地逐渐成为上海房地产界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亿元下降到2004年5月25日的50.06亿元,旦夕间蒸发将近160亿
元之巨。在德隆系的狂跌效应下,市场哀鸿遍野,股指屡屡破 位下行,舆论哗然。
12
危机爆发
从表象上看来,没有比复星更与德隆相似的企业了— —多元化、横跨实业与金融、以“整合”为旗帜的系 列并购、有上市公司可直通资本市场、民营企业……
1992年开始,唐万新利用当时中国资本市场的漏洞,通过认购 抽签票、倒卖原始股、回购国债,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同时 抓住国企改制的机遇,更为高调地对三家老牌国有企业进行了 战略重组,之后又通过这三家企业进行一系列并购,创造了所 谓的德隆“效益奇迹”。
复星集团的创业历程
复星集团的创业历程任何一家新创企业都与它的一位或几位核心创业者紧密相连,核心创业者不仅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塑造了企业文化,复星集团的创业也不例外,集团创始人郭广昌,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做行政人员。
还在学生时代,郭广昌就开始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无疑激发了他心中弃政从商的躁动,与另外一位毕业留校的行政人员梁信军,于1992年创办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复星集团的前身)。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高新,汪群斌、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这“四剑客”都是复旦同学,汪群斌、范伟与梁信军一样,都是学遗传工程学的。
公司正式确定了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最初的产品为一种医用试剂。
公司的这种医用试剂产品是基于一项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所开发的。
该产品发展历史非常短,1985年国际上才诞生了这种技术,直到1998年产品才正式在临床诊断学、法医学等多項領域应用。
集团的创业者们正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种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广阔的应用前景,才断然决定进行这种产品的研究与生产。
集团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戏言:“我们有些产品,30多岁以上的人是难以搞出来的。
”正是这样年轻的产品,有闯劲、有创造力的开发团队,也使得集团在一开始就站在了国际市场前沿。
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了集团日后必然成为市场的领头羊。
然而,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也需要高投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同时,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从事具有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的民管企业,要取得貸款并不容易。
而当时的中国市场也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渠道,很多企业不得不依靠企业自身的内部累积。
为解决资金问题,集团的创业者们选中了当时正如火如荼地房地产市场,成立了房产销售公司。
无心插柳柳成萌,原本只是想通过房产销售来支持集团科技开发的房产销售公司竟然发展得出奇的好,复星的房地产事业也从此开始起步。
之后的几年中,复星集团形成了集自行开发、设计、建设、销售和物业管理为一体的房产开发模式,房地产事业迅速发展,带来丰厚的利润,成为集团的一大支柱产业。
复星集团权益结构
复星创富管理(9) 100%
永安保险(2)
证大 (00755. HK)
金安矿业(4) 5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星创泓管理(10) 100%
海之门 50.0%
华夏矿业 18.4%
凯雷复星管理(11) 50% 复星—保德信中 国机会基金管理 (12) 100% 星浩资本管理(13) 80% 复地房地产系列 资产管理公司及 其他
复星高科技 100% 40.9% 复星医药 (600196. SH) 48.1% 32.1% 国药控股 (01099. HK)
南钢股份(3) (600282. SH) 50.3% 建龙集团 26.7%
海南矿业
豫园商城 (600655.SH) 17.3% 分众媒体(6) (FMCN. Nasdaq) 17.2% 民生银行(7) (600016. SH 01988. HK) 地中海俱乐部 (CU. EPA) 9.7% Folli Follie (8) (FfGRP. AT) 13.9%
资料来源: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2011年报
山焦五麟 20.0% 招金矿业(5) (01818.HK) 8.2%
金融类附属公司或投资
其他投资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附录
(1)所示股权百分比指有效权益,截止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情况。 (2)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及复星医药分别持有永安 保险13.0%、3.8%及3.2%权益 (3)本集团通过其持有60%权益之南京南钢直接持有南钢股份56.5%权益,并间接通过南京南钢之全资附属公司南 钢联合持有南钢股份27.3%权益。 (4)南钢股份持有金安矿业100%权益。 (5)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及联营公司豫园商城分别持有招金矿业3.6%及26.2%权益。 (6)按照分众传媒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日之总股数计算。 (7)本集团持有其A股股数占其A股总股数之1.2%;持有其H股股数占其H股总数之6.41%。此外,复星—保德信中古 偶机会基金持有其H股股数占其H股总数之0.7%. (8)本公司及复星—保德信中国机会基金分别持有其10.0%及3.9%权益。 (9)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复星创富之普通合伙人。 (10)西藏复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复星创泓之普通合伙人。 (11)复星凯雷(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凯雷复星之普通合伙人。 (12)Fosun Equity Investment Ltd. ,复星—保德信中国机会基金之普通合伙人 (13)上海星浩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星浩资本之普通合伙人。
事业合伙人制的四种模式
事业合伙人制的四种模式事业合伙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企业对人才的尊重。
阿里、华为、小米、万科等公司都实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模式各有不同,按照人员组成,事业合伙人制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一)创始人模式。
是狭义合伙人,特指企业的创始人股东,如小米、腾讯等。
在小米,只有雷军等几位创始人拥有合伙人头衔,并且,在公司内部不提或有意弱化合伙人概念。
这种模式很多公司比较常见,公司在初始期的时候,创始人就是合伙人,之后再逐步滚雪球似的壮大,这其中坚持的是宁缺毋滥原则。
(二)企业精英模式。
合伙人主要是由对企业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影响的核心人员构成,比如阿里巴巴、复星。
复星的首批18位全球合伙人中,包括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复星集团各业务板块和职能板块的核心高管等,把核心的高管层面几乎全都覆盖了。
这其中可以看到,虽然说阿里定义的是你入职要达到一定年限、价值观认同等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合伙人队伍。
可是它最潮的几个业务板块的人员,入职不到一年也进入了合伙人队伍,可见它已逐步从创始人模式走向企业精英模式。
(三)管理团队模式。
这种模式的合伙人范围广泛,包括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万科。
当然落到哪一层取决于目的——建立一支共担责任、共创价值的团队,还是赢得公司的控制。
目的决定前后次序、优先次序,影响到人员的范围。
(四)全员合伙人模式。
有些企业期望所有员工都要具有合伙人精神,打造全员合伙人文化,如在华为、乐视和小米,都在实行全员持股计划。
乐视希望每一位员工都是股东,都是共同的创业者,给予员工最具“合伙人”精神的激励计划、最慷慨的激励额度。
它的计划是在去年12月份,把合伙人计划做一个全盘的新的调整,小米同样实行全员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效果是小米人具有很强的“合伙人”精神。
事业合伙人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且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动力机制。
是一种企业成长与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是一个设计企业战略创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与人的关系重构的系统工程。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_名人故事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如若出现在人群中,绝对不会有太高的回头率,他的相貌太过普通,高额头,高颧骨,瘦长脸。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掌舵的复兴集团,被冠以中国大陆版的“和记黄埔”,亦被认为是中国大陆多元化投资控股型民营企业的典范。
媒体视野里的郭广昌,始终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很少作惊人之语,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
当然,他一直试图打造中国自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GE。
多元化之旅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郭广昌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学哲学的。
”他的企业家校友用“外圆内方”来形容郭广昌。
他说,郭广昌学哲学出身,所以能够使自己和世界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但同时,郭广昌依然保持着那种随时可以调动起来的激情。
多年来,郭广昌作为一个多产业投资的推行者,复星集团直接、间接控股与参股的公司多达100余家,主要涉及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等领域。
在此,我们可以时间为节点,看看复兴集团的一个大致的成长逻辑。
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行业;2002年涉足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产业 (2011)年进入保险业。
复星旗下有五大主业: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和媒体产业。
从复星所涉足的行业不难看出,与其说是郭广昌提前判断了行业繁荣,倒不如说是借了两个大势进行投资,一个大势是中国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另一个大势是部分行业的增速高于GDP增速。
时间的线轴中,看到的是扩张,扩张,再扩张。
多元化过程中的暗涛汹涌似乎已经被遗忘。
2004年5月,德隆的资本泡沫破灭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问下一个会是谁,复星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的确,二者有太多相似:多元化;涉足金融和实业;急风骤雨似的收购;握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合资公司关系复杂;同样低调不多言的自然人大股东;都是民营企业。
没有比这更巧合的了!突然收紧的信贷和舆论的压力,让郭广昌一度处境艰难。
复星地产分享
2012年,复星公布新的“事业合伙人机制”。
为了配合合伙人制,复星地产还提出了跟投机制。
复星地产在建设人才梯队时非常注重两类人才。
一类是30岁左右,国内外知名高校或商学院毕业,思维活跃,学习敏锐度高的年轻高潜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我们将选拔推荐到复星集团“星冉计划”中进行培养。
我们计划通过五至十年的历练,让他们逐步成熟,并逐步走向主要管理岗位,成为复星地产的生力军。
复星集团也非常重视年轻高潜人才的招募,董事长郭广昌及CEO梁兴军也会亲自在校园招聘会上做宣讲,志在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商学院招募国际化人才。
另一类是40岁左右的地产行业顶尖企业家人才,在过往公司有非常优秀的业绩表现,并能带动整个团队的整建制加盟。
复星地产作为复星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及管理平台,旗下拥有复地集团、星浩资本、星泓资本、星豫资本、星健资本五大开发平台,并打造了IDERA Capital、外滩金融中心、浙商建业、星堡、星景、策源等多条产品线。
目前,复星地产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900亿元,在全国33个城市拥有项目96余个,土地储备2800万平方米,保证未来可持续发展;面向全球,复星地产专注海外开发、地标物业及管理平台并购,对接保险资源,已实现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及欧洲大陆的布局,成为中国地产企业全球化的领先者之一。
复星地产创造性地提出了“蜂巢城市”理论,依托“大文化、大物贸、大金融、大健康、大旅游”五大方阵,借助“海外投资和股权投资”两翼战略,依靠大投资、大融资、开发管理、商业管理四轮驱动,不断完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品牌建设、公共事务体系等条线职能,初步形成了复星地产“五四二”的战略地图。
高管团队:龚平复星地产控股总裁 11年加入,原来是银行背景、三星全球战略顾问陈志华复星地产控股联席总裁 11年加入复地,原绿地总裁助理、京津事业部总经理赵汉忠复星地产控股联席总裁 10年加入,原金地(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上海董事长兼总经理,创立星浩资本。
【懂事会】(独家对比)复星新增的18位合伙人与国际顶级投行合伙人制的区别
【懂事会】(独家对比)复星新增的18位合伙人与国际顶级投行合伙人制的区别邢杰点评复星早期创业时是5位合伙人,到目前加上这18位已经达到23位合伙人。
高盛经过147年的发展,如今已拥有400多位合伙人,大约占高盛全职员工总数的1.5%至1.9%;黑石用了20多年发展了50多名合伙人,约占全部人数的8%左右。
不同企业、不同时代的合伙从形式到制度肯定有所不同,现在国内各种衍生版很多,比如阿里、万科、华为、小米,不管如何变化,他们合伙精神的内核是高度相似的:1、须具持续的创业心态即永葆企业家精神;2、合伙人是分层的;3、合伙人的身份是动态的;4、必须高度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具有合伙精神的企业是能够不断进化的智慧生物,否则,不过是一部高效运转但不断耗损的商业机器罢了。
2016年1月11日,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复星国际”,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为“本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复星国际已经于2016年1月8日(“授出日期”),按行使价每股股份11.53港元,向首批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员(“承授人”)授出共1.11亿股普通股股份购股权,以秉承复星国际一贯倡导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激励本集团核心管理人员的价值创造、主动承担及业绩贡献,持续完善多层次及长期的激励机制,积极推动管理创新及文化传承。
郭广昌在《致复星全球合伙人的一封信》(后简称为《一封信》)中强调:复星合伙人产生的前提——“对复星文化和价值观高度认同,深刻理解复星的发展战略,善于学习,处于持续创业状态,有能力、有激情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不断创造价值”。
复星合伙人将是我们在竞争中生存、壮大的保证,也是实现让我们这个组织向高效、扁平、融通的智慧生命体继续进化的保证。
郭广昌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非常清楚复星能走到今天,公司不是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公司,功劳也不属于个别人,这是每一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同学们共同努力、共同奉献智慧的结果。
所以,与复星核心战略高度相关的就是人才。
芮胜宇的工作经历
芮胜宇的工作经历
履历介绍
2013-2015,任华夏幸福城发集团副总裁;
2015-2017,上海云时投资集团副总裁,海南公司总经理;
2017-2020上海协信小镇集团常务副总裁;
2020-至今,在复星,目前任复星蜂巢联席CIO,复地产业发展集团高级副总裁;
芮胜宇目前就职于复星集团。
担任复星蜂巢联席CIO,复地产业发展集团高级副总裁;
复星是创立于1992年,在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00656.HK)。
2020年总收入达人民币1,366亿元,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80.2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7,789亿元(约合美元1,206亿元)。
在2021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中位列第459位,连续三年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前50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星地产事业合伙人样本:资源嫁接平台
文/苏锶(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复星集团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的复星地产,目标是在6-7年时间资产管理规模到5000亿元,颇有厚积薄发、聚势谋远之意。
复星地产总裁徐晓亮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明确表示:“2014年是复星在地产板块战略成型以后对外布局的元年,也是蜂巢城市投资和实践的元年。
”
据徐晓亮介绍,复星地产控股已经成为复星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及管理平台,并且“复星地产的金融属性将越发明显”,同时还要跟复星万亿资产的管理大战略相配合。
这一战略落地的方式则是复星早已提出的“蜂巢城市”概念。
徐晓亮称,复星有两大优势,一是产业优势,有20多年投资产业的基础;另外一个优势,是有海外收购兼并,把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能力。
伴随复星向投资集团转型的是,在转型之初提出来的复星事业合伙人制度,在徐晓亮看来,核心理念是把职业经理人变成事业经理人。
其实,复星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构想,要早于万科,只是没有引起万科那般声势浩大的关注罢了。
跟投约束机制
如何让职业经理人拥有事业经理人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站在董事会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复星地产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徐晓亮指出,3年前,复星地产在转型之初引进星浩资本团队时,就采取了合伙人制度的尝试,如今效果显著。
星浩前三期募集资金达百亿元,已成为地产基金的领头羊。
确切地说,复星地产是投资集团属性,不是一个开发集团,采取的是合伙人加跟投机制,即每个项目的经理人必须跟投所操盘项目。
星浩资本其实是复星集团第一个以合伙人制建立起来的企业。
以赵汉忠为核心组织团队,用复星的平台一起募集资金,把一二三期加在一起,星浩将近管理100亿的资金,从零开始到成为国内私募基金的老大,只花了3年的时间。
复星地产旗下上海星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斌喜欢用“天时地利人和”六字来评价星泓资本的创立,天时是指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地利则是复星集团打造“大物贸”的方略。
如果“天时、地利”是创立星泓资本的理性契机,那“人和”就是刘斌加入复星的感性理由。
刘斌口中的这个“人和”实际就是复星地产的“事业合伙人机制”,他坦言,这是他之前20年地产从业生涯中没有遇到过的。
刘斌认为:“复星地产的事业合伙人机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模式、一种制度,可能更是一种发展的机制,一种管理的机制,一种分享的机制。
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加入进来的企业家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同样,复星地产对像刘斌这样优秀的合伙人,也是不遗余力地“追逐”,打造这种新机制与新平台就是为了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再创业”。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可以和复星形成背靠背的信任,与复星分享成就。
”
星景资本,作为复星地产旗下有一个园林、产业园区投资平台,其创始合伙人、CEO温晓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透露,复星地产事业合伙人制度为旗下各个投资平台提供了良性的金融创新环境,作为星景资本合伙人的温晓东用自己的资金实投,然后发基金再跟投项目。
正是这种灵活的跟投机制,成就
了温晓东加盟复星地产、与复星并肩战斗的“人和”,也使得企业家精神开花结果。
人才大观园
除了吸引到赵汉忠掌舵星浩资本、刘斌创建星泓资本、温晓东打造星景园林、产业园区投资平台,复星地产通过他独树一帜的事业合伙人机制,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纷纷加盟,在如今复星地产的版图中,有不少产品线都采用了这套制度,如周成辉执掌的复星地产大健康平台---星健资本等等。
这些公司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公司高管的个人得失与公司的业务发展直接挂钩,有着较为完备的跟投和业绩成长机制。
这样就把这些公司高管,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他们对于公司来说,不再是请来的职业经理人,而是与公司发展休戚与共的主人翁。
据悉,目前在复星集团体系内,复星地产是试行事业合伙人制的先锋,也是整建制引进团队最多的平台。
“你可以把复星就看成是一个大的创业平台,这里可以做一些你单枪匹马做不成的事,这里也可以做一些你根本就没想过能做到的事。
所谓的在大公司中创业,说的就是我们的事业合伙人制”,徐晓亮总结道。
“让每一个合伙人能够自己主动掌握命运,而不是被别人掌握;让每一个合伙人能够与复星背靠背信任,做大自己的事业之时也做大复星的事业。
”这正是复星的魅力与高度所在,也是成就创业企业家梦想的精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