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学会根据布氏原子序数规律、键的极性等性质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了解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性质;3.能够描述碳骨架的构成和种类,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及其原因。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键及键的极性;3.碳骨架的构成和种类、同分异构现象及其原因。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释概念及特点;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探究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3.观察法: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键及键的极性;4.拓展法:通过多组复杂的实际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碳骨架的构成与同分异构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碳骨架的构成和种类;3.同分异构现象及其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有机化合物这一概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内容。

因此,导入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有哪些?回答:水、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提问:上述物质属于何种化合物?回答:无机化合物。

提问:那么,我们曾经接触到过有机化合物吗?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并分享答案。

2. 教学内容讲解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通过PPT讲解、板书等方式,介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作为骨架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或碳元素含量很少。

此外,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无机化合物中很少出现的性质如热稳定性、挥发性、酸碱性、溶解性、着色性等,在有机化合物中有很好的体现。

2.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键及键的极性。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理解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如含有碳元素、通常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等。

然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命名前缀、中缀和后缀的使用方法,并配以实例进行讲解。

3.实践活动(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

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命名规则给出相应的化合物名。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乙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戊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化合物的应用原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征和命名规则,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的讨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
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七章讲述有机化合物。

主要内容有:认识有机化合物、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但是含有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却分布极广。

有机化合物不仅构成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也是燃料、材料、食品和药物的主要来源。

与无机化合物相比,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并不复杂,但化合物数量众多,性质各异。

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需要在了解碳原子成键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决定其分类与性质的特征基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合成新的物质。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二、说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了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本课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内容,是高中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是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应用”对有机化合物的要求为:“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知道氧化、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能描述甲烷的分子结构特征,能搭建甲烷和乙烷的立体模型,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能辨识取代反应,且知道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需要在了解碳原子成键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决定其分类与性质的特征基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合成新物质。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从“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如此繁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哪些一般特点?”设问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下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烷烃”两方面来回答之前的设问。

从学生熟悉的甲烷组成展开来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认识甲烷的空间结构开始展开来认识烷烃的结构,进而引出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基本解释了学生“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如此繁多?”的疑问。

从认识甲烷的性质开始展开来认识烷烃的性质和有机物的一般通性,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生“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哪些一般特点?”的疑问。

本节内容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17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认识有机化合物(2)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认识有机化合物(2)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2)教案
在性质的差异。

对比观察: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思考2:下面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思考3:为什么烷烃中的碳链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锯齿状?
回顾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和几个概念建立的过程。

认识到互为同系物的有机
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的多样性和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都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请你辨析: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关系?
互为同系物的物质一定不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为同系物。

分析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原因。

请你判断1:
请你判断2:
课下多动手搭建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

7.1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案)

7.1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激正丁烷异丁烷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通式:CnHn+2(2)与同学交流,比较大家写出的丁烷的结构式是否相同,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丁烷的结构式有两种;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造成的。

(3)结合图7-6中的分子式结构模型,总结这类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这些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

2、烷烃①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烃,读音ting。

以上这些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②结构简式---有机化学中经常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组成乙烷C2H6可表示为CH3-CH3或CH3CH3丙烷C3H8可表示为CH3-CH2-CH3或CH3CH2CH3丁烷C4H10 可表示CH3-CH2-CH2-CH3或写母体名称时,主链碳原子在10以内的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以上的则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2.系统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习惯于把横向排列的碳链作为主链,其它作为支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由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用1,2,3 …,等数字依次编号,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烷烃的命名练习:2,3,5—三甲基—4—丙基庚烷2,3,5—三甲基己烷4、同系物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②烷烃的结构相似是指:④碳原子数目越多,同分异构体越多课堂练习:1、烃是( )A 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B 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C 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 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答案为:C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3—甲基—3—乙基己烷2,4—二甲基—3—乙基己烷3、下列哪组是同系物()A、CH3CH2CH2CH3CH3CH(CH3)CH3B、CH3CH3CH3CH(CH3)CH3C、CH3-CH=CH2CH3=CH—CH=CH2D、CH3-CH2—CH=CH2CH3CH2CH2CH2CH3答案为:B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系物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物教案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物教案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物教案主题: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3. 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关重要反应。

4. 知道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1. 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3.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重要反应。

教学难点:1.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关重要反应。

2. 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的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 探究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 讲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讨论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了解有机物的特点和性质。

3. 学习有机物的命名方法(20分钟)- 介绍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碳原子数、取代基、主链等。

- 演示一些有机物的命名实例,让学生理解并练习命名方法。

4. 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重要反应(20分钟)- 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解析分子结构和键的性质。

- 探讨有机物的一些重要反应,例如酯化反应、醇的酸碱性等。

5. 探讨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5分钟)- 展示一些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重要性和广泛用途。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讨论,检测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或研究文献,深入了解有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编写人:XXX 教师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教学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路学习“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课,教材以目前已知物质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属于有机物的事实,冲击学生头脑中的固有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有机物的数量如此繁多”,由此引入碳原子成健特点的教学主题。

然后以学生熟悉的甲烷为例,应用此前已学习过的化学键知识,介绍两个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和多个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在平面位置关系的层次上给出有机物碳骨架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模型,进一步从空间位置关系的层次深化学生对甲烷和有机物结构的认识。

教材在此处的“资科卡片”中给出了使用模型的化学研究方法,还通过其中的插图,结合此前的“思考与讨论”栏目使学生认识到有机物不仅具有立体结构,还可以通过碳原子结合成长链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通过以上铺垫,接下来的“思考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碳原子成键规律和甲烷的结构特点,结合插图中的分子结构模型,自行归纳烷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同时设置问题,引出下文对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介绍。

教材在这里给出烷经使用天干或汉字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的命名基本原则、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给出系统命名法。

教学时应注意控制难度,不再继续深化。

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较多,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特点与无机物相比也存在巨大差异,为了让学生顺利接受这些内容,教材通过大量示意图直观地呈现微观结构,并在栏目活动中使用了分子结构模型,促使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层次上升到立体层次,由实物模型转化为头脑中的思维模型。

从生产生活角度看,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

新型材料,高效药物,大量染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那么大家先回忆,我们在必修2接触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对有机物进行了怎样的分类?烃和烃的衍生物,其中烃是只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

[讲]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32223CH CH CH CH CH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时安排:每周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3.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及之后的课时内容可侧重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的讲解,辅以相关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烷烃的结构)(教师版)高一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烷烃的结构)(教师版)高一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

《高一化学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烷烃的结构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甲烷分子的成键特点甲烷(CH 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最外层的 4个电子分别与 4个氢原子的电子形成 4个C—H 共价键,电子式为H ︰ C ‥H‥H ︰ H ,结构式为H—C |H |H —H 。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键的个数多: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成键方式多: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共价键,且成键方式多样。

—C ||—C ||— \/CH=CH /\ —C≡C—单键 双键 三键 (3)碳骨架结构多:碳原子之间可构成 链状 结构,也可构成 环状 结构。

有机化合物碳骨架的基本类型示意图(4)结合原子种类多:碳原子不但可以和碳形成共价键,而且可以和H 、O 、N 、S 等多种原子成键。

【思考与讨论】请结合下图显示的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 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理解应用】试画出3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所有碳骨架的示意图。

〔解析〕碳原子可以以下列方式相结合:二、烷烃1.烷烃的结构(1)甲烷的结构实验数据表明,甲烷分子中的不在(填“在”或“不在”)【思考与讨论】①与甲烷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还有很多,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还有乙烷、丙烷、丁烷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

请根据碳原子的成键规律和下表提供的信息,写出丁烷的结构式和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并由此归纳这类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通式。

H H H H H H H H H外,还有一种表达方式为3223CH3—CH—CH3,这两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CH32.烷烃: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称为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本节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曾学习了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本节教材是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性质,从甲烷的结构特点拓展到乙烷、丙烷、丁烷及其异构现象,从结构的多样性初步认识种类繁多的有机物。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重新认识有机化合物,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半通性。

(2)了解甲烷的存在与用途。

(3)理解烃的概念。

(4)掌握甲烷的性质,初步建立取代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通性以及甲烷的存在。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与生活、生产紧密关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烷的性质。

2.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板书设计一、有机化合物的通性1.含有碳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2.有机化合物的共性:多数有机物熔点、沸点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燃烧。

二、有机化合物性质(甲烷)1.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2.甲烷的存在: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石油气也含甲烷。

3.甲烷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四价理论。

(2)了解甲烷及其同系列简单烷烃的结构。

(3)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及同分异构体。

2.过程与方法[来源:](1)通过甲烷立体结构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同分异构现象的学习,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有机世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碳的四价理论。

(2)甲烷及同系列烷烃的结构分析。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2》必修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体会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2、了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重点)3、理解同分异构体的含义,会书写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重难点)(2)过程与方法应用“类比”的思想,分析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方法,应用“有序思维”思想用“减碳法”书写同分异构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用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工作的复杂性及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2、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结合其他原子,也可以彼此间形成碳链和碳环;3、碳原子间及碳和其他原子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展示】甲烷、乙烷、丙烷球棍模型【板书】二、烷烃1、烃: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烷烃的特点:(1)单键: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2)饱和: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3、烷烃的通式:Cn H2n+2(n≥1)4、同系物: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 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

5、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过渡迁移】试动手拼插出C4H10的球棍模型,观察碳骨架形状,写出其结构式、整理笔记1、小组分工动手拼插出下列模型,写出其结构式和结构简式;2、思考三种分子在元素组成上的共同点?3、讨论三种分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结构简式:CH4 CH3CH3 CH3CH2CH3分子式:CH4 C2H6 C3H8观察总结烷烃的结构特点,利用数列原理推理出烷烃的通式。

体会同系物的概念。

通过甲烷的化学性质推测烷烃的性质。

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结构简式。

【投影】【板书】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过渡】 C 5H 12有同分异构体吗?你能写出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吗?【讲解】有序思维:思维的有序化能使我们解决问题时不容易出错——减碳法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掌握烷、烯、炔等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应用。

3.掌握碳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了解其生产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命名规则。

2.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3.碳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4.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用化学家居里的名言:生命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很不寻常的元素组成的,来引入有机化合物这一话题,并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 -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 生命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2. 学习环节(1)认识有机化合物 -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含碳元素,能形成很多的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与碳数相关的分类、结构相关的分类、合成方法相关的分类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 - 通过几个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引导学生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介绍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包括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以及有机物简式、结构式、球棒模型等表达方式。

(3)掌握烷、烯、炔等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应用 - 以烷烃为例,介绍它们的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

- 然后讲解烯烃、炔烃等其他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应用,以及与烷烃的比较。

(4)了解碳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生产和应用 - 讲解碳氢化合物的性质和类别,包括饱和类、不饱和类等。

- 介绍柴油、液化气等碳氢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

3. 实验环节(1)实验一:测定酸度和碱度的方法 - 通过实验,掌握测定酸度和碱度的方法,了解溶液pH值的含义。

- 提供几种物质和溶液,让学生自行操作实验,测定pH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二:烧杯测油品析出物 -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油品的组成及析出物的变化情况。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
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
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了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本课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有机化合物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掌握烷烃的结构、性质、用途。

3.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取代反应的判断。

4.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了解同系物的概念。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并进行分类;能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O-H 说明结构决定性质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化学高中认识有机物教案

化学高中认识有机物教案

化学高中认识有机物教案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3. 能够初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教学重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的绘制;
2.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体的区分。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高中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分子模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展示材料;
3. 备课材料:PPT、教案、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引起学生对有机物的兴趣,并与无机物进行对比。

二、讲解:介绍有机物的定义和特征,有机物的碳基结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等。

三、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并进行命名练习。

四、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有机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如燃烧性、溶解性等。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梳理重点知识。

六、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有机物的命名练习、有机物结构式的绘制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有机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第7章有机化合物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7章有机化合物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2)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3)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烷烃、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

(4)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3)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教学难点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目前。

人们在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1亿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物。

为什么有机物如此繁多?设问激发求知欲2.探索新知【板书】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师】什么是有机物?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

甲烷是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烃,也是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烃。

谁能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

【学生】【师】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那么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成键吗?成键时有什么特点呢?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多个碳原子可结合形成碳链,也可形成碳环,也可带支链。

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碳骨架(同分异构体)【多媒体展示】碳与碳的成键【思考与讨论】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师】大家能想象一下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吗?【生】正四面体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3 |烷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加) (1)熔、沸点:逐渐升高; (2)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其中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⑥ 4 的烷烃 为气态; (3)密度:逐渐增大,且均比水的密度⑦ 小 ,难溶于水。
归纳提升 烷烃的熔、沸点 (1)烷烃的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一般碳原子数≤4的烷烃为气体,碳原子数为5 ~16的烷烃为液体(新戊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碳原子数≥17的烷烃为固体。 (2)含三个以上碳原子的烷烃结构有可能不同(即存在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也存在 差异,通常情况下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结构不同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 熔、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化学性质 (1)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即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简单烷烃的命名及烷烃的通式 (1)简单烷烃的命名 根据所含碳原子的个数(n),称为某烷。其中碳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为
n≤10 1
2
3
4
5
6
7
8
9
10










n>10 相应汉字数字,如C17H36,n=17,就用“十七”,称为十七烷
(2)当碳原子数相同时,用正、异、新来区别,如没有支链的戊烷称为正戊烷,有 一个支链的戊烷称为异戊烷,有两个支链的戊烷称为新戊烷。 (3)结构简式 把结构式中的C—H键省略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式子。如,乙烷为CH3CH3、正丁烷为 ④ CH3CH2CH2CH3 。 (3)烷烃通式:⑤ C Hn 2n+2 。 3.同系物 (1)概念: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 系物。 (2)实例:CH4、C2H6、C3H8互为同系物。所有烷烃互为同系物。 (3)性质:同系物之间结构相似,碳链长度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增加 呈规律性变化,而化学性质相似。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单元结构关系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

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

乙醛和甲醛的性质。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

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

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发展过程以及对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利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

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
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
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60页---62页);
要求提前准备一种有机材料了解它的性质、用途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问题: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
这个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物
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
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五个方面比较无机物有哪些区别?
3、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用到哪些方法?
演示实验:
归纳:有机物性质特征
大多数有机物: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易燃烧。

3、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4、熔点低,易熔化。

5、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二)师生共同活动“观察……思考”(能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更好)
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1、完成书中实验1、实验2;
2、按小组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3、归纳甲烷的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结构特点:阅读63页知识点击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

(二)进行“活动与探究”
(1)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给烷烃的概念,找烷烃的通式。

(2)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

(三)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深度。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第三课时概括与整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书上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
教师准备:课件(命名练习题、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