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终身的传统养生理论和原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本文是我整摘于各网页有关“中国传统养生”的信息资料(特别是百度文库施俊老师《传统养生学理论》的PPT课件)所得,总觉得不够全面也不是很方便,现整理成Word文档,以供交流和学习。

请尊重本文中各位笔者的文字。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融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它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佛、医、武的思想精华,不仅具有健身延年的实用价值,而且映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

中国传统养生,其来源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了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旨在表述养生对人类生命全方位的影响。

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

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也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

养生要养好,一鳞半爪地学习一些养生方法是不够的,必须懂得养生理论,理解其思想真谛。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

在基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包括气一元论、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形神合一、性命学说、天人相应论等思想都对养生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气一元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元。

为天地间的起始物质;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

世间万事万物均在于一气之变化,物的产生是气之聚,物的灭亡则是气之散,全字宙只是一气而已。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元,形态万千的物类,均为太虚元气一气所化,故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气也是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称“原气”、“元气”、“真气”。

气遍布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所不到。

人体与自然界皆本源于“气”,“人与天地同纪”、人与天地相应。

《内经》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

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所致”。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标题: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引言概述: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身体的健康和长寿,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为了许多养生方法和理念,这些智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饮食调理1.1 中医饮食疗法:古人认为食物有温热、寒凉之分,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如冬季多食温热食物,夏季多食清凉食物。

1.2 谷米为主:古人主张以谷米为主食,谷类食物易消化,有益于脾胃功能,保持体内能量平衡。

1.3 药膳养生:古人善于利用药食同源的概念,研制药膳食材,如枸杞、黄芪等,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二、运动保健2.1 气功养生:古人广泛推崇气功养生,如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调温和血、强体健身。

2.2 散步养生:古人认为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2.3 水疗保健:古人喜欢利用温泉、水疗等方式来保健,水疗有助于舒缓肌肉、放松神经。

三、情志调理3.1 心态平和:古人认为情志与健康息息相关,主张保持心态平和,远离愤怒、悲哀等消极情绪。

3.2 避免忧虑:古人认为忧虑是伤害身体的根源,主张积极乐观,遇事澹然从容。

3.3 调节情绪:古人通过音乐、书画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使心情愉悦,有益于身心健康。

四、起居调养4.1 早睡早起:古人主张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4.2 合理作息:古人注重合理作息,避免过度劳苦,保持适当的歇息时间。

4.3 室内通风:古人认为室内通风有助于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有益于健康。

五、草药调理5.1 中草药养生:古人擅长利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如人参、当归等,具有滋补、补气养血的功效。

5.2 茶饮养生:古人喜欢饮茶,认为茶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有益于健康。

5.3 足浴养生:古人主张足浴养生,通过足底穴位按摩、泡脚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健康。

结语: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贯通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饮食、运动、情志、起居、草药等多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践价值。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生传统,其理论与方法源远流长,深受世人的喜爱和追捧。

这些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一直不断传承与发展。

中国养生理论的核心是“阴阳平衡”和“五行协调”。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个相对的因素构成,阴阳之间的平衡是健康的前提。

五行学说则将宇宙的变化分为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的身体也是由这些元素构成,因此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就要注意五行的协调。

中国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中医药、饮食调养、气功、按摩推拿等。

中医药是中国最为独特的一种养生方法,它通过诊断寻找疾病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草药的运用来调理身体。

中草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养护身体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

饮食调养是中国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讲究“食疗”,即通过不同的食物来达到养护身体的目的。

根据中医的理论,每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来养生。

气功是中国养生的独特之处,它通过调整呼吸和运用特定的手势和动作来调节身体的气机,达到健康的目的。

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体操动作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

按摩推拿则是通过按摩人体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中国养生理论与方法还注重日常生活的调节,比如睡眠、运动和情绪的调节。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养护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调整好睡眠时间。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中国的养生方法还注重调节情绪,情绪的不平衡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的平衡。

总的来说,中国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多方面的,涵盖了饮食、草药、气功、按摩推拿等多个方面。

它们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协调,通过草药的运用、饮食调理、气功运动和按摩推拿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的中国养生理论和方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养生的中医传统理论

健康养生的中医传统理论

健康养生的中医传统理论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药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其中,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旨在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方法。

一、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的基石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在于阴阳平衡。

阴阳都是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应用于人体则表示生命的两个方面。

阴性为柔、寒、静、内,而阳性则为刚、热、动、外。

中医认为,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结果,任何阴阳失调都可能导致疾病和衰老。

因此,中医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二、药膳调理:中医养生的重要方式在中医养生中,药膳调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中医药膳强调食物对人体的药用功效,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例如,经常食用山药、枸杞等食材可以滋补肾气,补充体力;食用百合、银耳等可以润肺止咳,改善肺功能。

通过选择适合个人体质并具有药性的食材,人们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针灸养生: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除了药膳调理,中医养生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是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效果。

比如,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针灸也可以调理脾胃,帮助消化吸收。

因此,中医针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养生水平。

四、拥抱自然:中医养生的生活方式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因此,中医养生倡导拥抱自然,合理安排作息,采取适度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等。

当然,根据个体差异和季节变化,中医养生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措施。

例如,夏季要注意清热防暑,冬季要重视保暖补益,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总结:中医养生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养生理论体系,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药膳调理、针灸养生和拥抱自然等方式,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追求长寿。

在现代社会,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养生的方法。

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养生是指人们通过控制饮食、锻炼、调节心情等方法,以维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的一种活动。

养生理论和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将介绍一些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一、饮食养生1.草药养生: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草药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

例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枸杞、红枣等则可以调节气血,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2.膳食调养:传统的养生理论强调饮食的调理。

例如,五谷杂粮被认为是养生的良方,因为它们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适量摄入各种蔬菜、水果,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二、运动养生1.太极养生: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之一,其以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方法为特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和关节灵活性,同时也可以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气功养生:中国的气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方法。

气功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三、心理养生1.冥想养生:冥想是一种通过专注和冥思的方法来达到心灵平静和身心放松的状态。

冥想可以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音乐养生: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听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改善睡眠,促进身体的恢复。

以上只是一些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的简要介绍,实际上养生方法的种类还非常丰富。

总之,养生方法的核心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达到这个目标。

同时,养生也需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并坚持实践,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将健康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他们通过饮食、运动、调理心态等方面的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1. 饮食养生: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关键。

他们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谷指的是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和豆类等主要粮食,五果指的是苹果、梨、桃、李子和葡萄等水果,五畜指的是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和鱼肉等肉类。

古人认为合理搭配这些食物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保持身体的平衡。

2. 运动养生:古人重视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他们提倡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整呼吸和心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3. 调理心态:古人认为心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修身养性,提倡心静如水,保持平和的情绪。

古人常常通过读书、写字、绘画等艺术活动来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4. 中医养生:中国古代的中医学是独具特色的养生智慧。

古人相信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相互关联,通过调整五脏的功能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他们常常采用草药、针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身体,平衡阴阳,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5. 养生饮品:古人发明了许多养生饮品,如菊花茶、枸杞茶、人参茶等。

这些饮品可以清热解毒、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

古人喜欢用天然的植物材料来制作养生饮品,这些饮品不仅可以满足口味需求,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理心态、中医养生以及养生饮品等方面。

这些智慧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应用,如今也被现代人所重视。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养生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古人的养生理念

古人的养生理念

古人的养生理念
古人的养生理念强调“以天地之道,养生之道”。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理念:
1. 顺应自然:古人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

比如,按时起居,合理安排饮食,适时休息,坚持锻炼等。

2. 平衡饮食: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主张饮食均衡,五谷杂粮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尽量避免过度烹饪和油腻食物。

3. 调节情绪:古人认为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主张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

经常参与娱乐活动,读书写字,修身养性。

4. 适度运动:古人认为运动有助于调节身心,保持健康。

主张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不过度品尝。

5. 养成良好习惯:古人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养生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时定量吃饭,按时入睡,保持室内的通风,不熬夜等。

总的来说,古人的养生理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调节饮食、锻炼、情绪等方面来促进身心健康。

这些养生理念在现代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方式。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为人们的健康和长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包括中医养生、气功养生、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等。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它以中医学的理论为基础,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注重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源。

通过调整饮食、养生行为和精神状态等方式,来平衡人体的阴阳。

例如,中医养生强调五脏六腑的调养,通过药膳食疗和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脏腑的功能,以保持人体的健康。

二、气功养生气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之一,它强调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等方式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气机,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气功养生注重气的调养和运用,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

通过练习气功功法,如太极拳、气功疗法等,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三、饮食养生饮食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搭配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改善身体状况和增强免疫力。

饮食养生强调平衡首要,推崇谷中取半、五谷杂粮、百姓菜食等理念。

此外,饮食养生还注重吃时、吃量、吃法等方面的调整。

例如,不暴饮暴食,禁忌过饱和过饥,嚼食慢咽等。

四、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强健身体,使人体保持活跃状态,提供健康和长寿的条件。

运动养生注重锻炼全身肌肉、腰腹肌肉,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代谢率,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

常见的运动养生方式有太极拳、气功、养生跑步等。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包括了中医养生、气功养生、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等方面。

这些养生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气机、改善饮食结构和食材搭配,以及适当的体育运动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健康和长寿的指导。

五大养生之道

五大养生之道

五大养生之道*导读:中国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极为丰富,归纳起来,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静神内守这里的神,指精神思维活动。

养生中国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极为丰富,归纳起来,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静神内守这里的神,指精神思维活动。

养生要保持精神思维活动的清静内守。

一般来说,人生活在社会中,精神思维活动常易扰动而难安静。

用神不当,长期过激或突然剧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调节适应能力,会耗伤精气,引起气行紊乱,阴阳失调,脏器受损而发病。

因此,从养生防病角度而言,应常使精神清静内守。

这样,精、气、形可得到休养生息。

二、顺应自然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如夏季要出汗,秋季皮肤干;水土环境不同,人的生活习性也会产生差异。

若不明此理,随心所欲,机体无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疾病迭起。

如有的人为求时髦,冬天衣着少而露,以致感冒、关节酸痛;有的人只图舒适,夏天长时间孵空调,最后生出空调病。

人只有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使生活起居、思想行为等随时适应自然界各种变化,保持体内外的协调,才能防病保健,有利长寿。

三、运动形体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

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

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

《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说明了动形以防精气郁滞的道理。

运动形体还能增强脾胃机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

关于长寿老人的纵向研究表明,坚持适量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者,90岁后多数能独立生活。

四、调节正气即保持人体正气的充盈及其正常活动。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充满全身,运行不息,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强弱寿夭。

如生活起居违逆了四时的变化,可引起气的耗散或气的运行障碍;劳累过度、性生活不节可导致气虚;久卧久坐等过逸行为,则往往造成气行郁滞;饮食不当也会伤气;情志失常则最易损气和滞气。

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养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论来调整身体和心理的状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中国,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1.阴阳平衡理论阴阳平衡理论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相对平衡紧密相关。

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概念,包含了生命的各个方面。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平衡,可以达到阴阳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

2.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部环境的失衡导致的,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效果。

中医药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调理经络、平衡气血等,调整身体的功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3.饮食调理方法饮食调理是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需要五味平衡的食物来维持健康。

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脏,通过平衡五味的摄入量,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倡导吃季节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避免过食辛辣等具体的饮食调理方法来保持健康。

4.气功养生气功是一种利用调整呼吸和姿势来调理身体和心理的方法。

通过气功练习,可以增强体内气血的运行,调整内脏功能,提高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通过缓慢的动作、深呼吸和专注,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5.精神调养方法传统养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心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态、适度放松和休息,可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具体的精神调养方法包括静坐冥想、听音乐、读书、与亲友交流等。

总之,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调理脏腑功能、调整情绪等方面的方法,可以达到阴阳平衡、调养身心、预防疾病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养生经典中医养生养生理论解析

养生经典中医养生养生理论解析

养生经典中医养生养生理论解析中医养生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调整和维护身体的整体平衡来促进健康和长寿。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有许多经典的养生方法和理论,下面我们将对其中一些进行解析。

一、阴阳平衡理论中医养生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便是阴阳平衡。

阴阳是宇宙万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法。

在人体内,阴阳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失衡则会导致各种疾病和不适。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保持阴阳平衡需要注意饮食、作息、情绪和环境等各个方面。

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的运动、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调理阴阳,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二、五行生克理论中医养生理论中的五行生克理论是对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描述。

五行分别为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五行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个循环关系可以用于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补充木属性的食物可以促进火的生生不息,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三、气血运行理论气血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中医认为,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

气血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和健康。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运动是促进气血运行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气血的流动性,改善体内的功能。

同时,合理的饮食和心情也能够改善气血运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四、经络理论中医养生理论中的经络理论是对人体经络系统的描述和研究。

经络是一种运行于人体内外,贯穿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系统,它们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理和平衡人体的气血。

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刺激经络,改善气血流动,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五、重视心理健康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身体健康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健康。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积淀深厚,古人对于养生智慧的探索和实践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为了许多独特的养生方法和理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饮食养生中国古人非常注重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他们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养身体。

其中,中医养生理论对于饮食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调养五脏:古人将五脏与五行相对应,认为五脏与五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肝与酸味相宜,心与苦味相宜,脾与甘味相宜,肺与辛味相宜,肾与咸味相宜。

因此,古人在日常饮食中注重五味的平衡,以保持五脏的健康。

2. 食疗养生:古人在饮食中注重药食同源的理念,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调方式来治疗疾病和保养身体。

如使用葱、姜、蒜等辛温之品来驱寒,使用黄豆、豆腐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使用山药、枸杞等食物来补充营养。

3. 节制饮食:古人认为“饮食有节”,过度饮食会损伤脾胃,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他们提倡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二、运动养生古人注重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益处,他们提出了许多养生运动的方法和理念。

1.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身体,以达到调温和血、强体健身的目的。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气功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平衡情绪。

2. 步行养生:古人认为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耐力。

他们提倡每天步行一定的距离,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3. 游泳养生:古人认为水是一种能够滋养身体的元素,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心肺功能。

他们提倡时常游泳,以保持身体的灵便度和健康状态。

三、精神养生古人认为心态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他们注重精神养生的方法和理念。

1. 心静养生:古人认为心静则身体健康,他们通过冥想、打坐等方法来调节内心,保持平静的心态。

他们认为内心的宁静可以调温和血,增强免疫力。

2. 乐观养生:古人认为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他们提倡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养生七原则

中医养生七原则

中医养生七原则中医养生七原则中医养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保健方法,包括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穴位按摩、草药疗法等多种形式。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防病于未然”,即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环境,增强身体自身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有七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一、顺应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第一原则。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消耗能量和损伤身体,保持适度运动和休息,并注意饮食营养平衡。

同时,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也需要适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

二、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稳定是中医养生的第二原则。

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内部环境和器官功能,并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静和愉悦的心态。

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音乐欣赏等方式来改善情绪。

三、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是中医养生的第三原则。

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多种疾病。

但是,运动量应该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身体。

四、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中医养生的第四原则。

饮食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调整,以保证营养均衡和消化吸收良好。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常见的食物具有药物功效,例如姜、蒜、红枣等。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材。

五、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养生的第五原则。

穴位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整人体内部环境,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常用的穴位按摩包括太阳穴、涌泉穴、风池穴等。

六、草药疗法草药疗法是中医养生的第六原则。

许多中药具有保健作用,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环境,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枸杞子等。

七、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中医养生的第七原则。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

结语中医养生是一种综合性的保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他们注重调养身心,追求健康长寿,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和原则。

以下是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的一些主要方面。

1. 饮食养生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他们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意味着要均衡摄取谷类、水果、肉类和蔬菜,以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

古人还注重食物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等,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2. 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提倡“动而不疲,行而不倦”。

古代养生书籍中记载了许多养生运动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注重调节呼吸、舒展筋骨,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3. 精神养生古人认为精神健康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修身养性,提倡“内修身,外养性”。

古代养生书籍中强调了冥想、静心、读书等方法,以平衡身心,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4. 草药养生中国古人非常重视草药的养生功效。

他们熟知许多草药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古代养生书籍中记载了许多草药的使用方法,如人参、黄芪、枸杞等,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增强免疫力。

5. 针灸养生针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

古人认为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养身体的目的。

针灸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养生方法,对于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

6. 赏景养生中国古人非常注重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他们认为赏景可以舒缓压力,提升心情,促进身体健康。

古人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观赏花草树木,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并通过与自然融合来调整身心。

总结起来,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草药养生、针灸养生和赏景养生等方面。

这些养生方法和原则至今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的健康和长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养生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中国传统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人类健康保健与治疗的科学,以养生为基本思想,强调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理论基础和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论,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由阴阳两极和五行相互制约构成。

人体也同样受到阴阳、五行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养生方面也要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

例如在冬季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易感冒,此时要多保暖、少出汗,多吃温热的食物;而在夏季,由于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此时要注意及时补水等。

二、气血理论气血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和物质基础。

气是无形的,代表着生命活动的能量;血是有形的,代表着人体的营养物质和生命物质。

气血不足会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在养生方面要注重保持气血的平衡,通过吃好的食物、锻炼身体等方法来增强气血的充沛程度并调节其流动。

三、神志学说神志学说强调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联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引起与情志相关的疾病。

所以在养生方面,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通过放松身心、保持平和、避免负面情绪等方法来调节情志,保持心境的愉悦和平静。

四、调节阴阳寒热阴阳寒热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太阳为阳,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如果身体阴阳平衡失调,就会产生病症。

例如,身体过于寒冷会导致寒邪侵入体内,引发感冒等疾病,因此需要通过保暖、食疗、运动等方法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五、睡眠调节睡眠调节是人体健康的必要因素,良好的睡眠可以保证身体的功能系统正常工作,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充电。

睡眠时间、睡眠姿势、睡眠环境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时处理压力等问题,保证良好的睡眠状态。

综上,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是多方面的,重点在于防病和治病,强调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相互作用。

我们借鉴古人优秀的养生技法的规则

我们借鉴古人优秀的养生技法的规则

我们借鉴古人优秀的养生技法的规则
有以下几点:
1. 遵循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保持身心平衡。

2. 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适量进食荤腥,避免过度饮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

3. 注重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4.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作息,遵循自然节律,尽量避免熬夜。

5. 适当按摩身体,保持血液循环,可辅助缓解疲劳和消除压力。

6. 保持心态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有机会可以适当进行冥想、瑜伽等自我修养的活动。

这些都是可以借鉴古人的养生方式,合理运用在现代生活中,也必将有很好的效果。

古代养生理论和长寿养生22秘法

古代养生理论和长寿养生22秘法

古代养生理论和长寿养生22秘法古代的养生理论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人们对长寿养生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古代养生理论和长寿养生22秘法是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下面将分别讲述。

一、古代养生理论古代养生理论有悠久的历史,涵盖了中医、道教、佛教等多种文化传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医理论,中医养生偏重于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增强体质,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

中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充实健康,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中医所说,人体是一个有机体,体内各器官相互关联,如果身体的内外部环境都正常,那么身体就可以健康。

通过巧妙的食物组合和调配,中医可以有效地保护身体健康。

另外,中医也注重个体差异,提倡因人制宜,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调理方案,从而达到养生目的。

二、长寿养生22秘法长寿养生22秘法是一种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常用秘方。

它总共包含了22种方法,分别为:1、早睡早起: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深呼吸:增加肺部的容积,增强心肺功能。

3、减轻负担:避免超负荷工作。

4、不锻炼:适度的运动,不过度运动。

5、避免过度工作:避免打瞌睡。

6、避免压力:避免过度压力和紧张情绪。

7、动作要轻缓:避免过度用力。

8、不要过多吃肉:适当的饮食要素如水果、蔬菜、水产类等。

9、定期注意前列腺:男性应关注前列腺健康,避免发生慢性疾病。

10、适度工作:别让负担过重。

11、生活规律: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作息时间不要过分紧张。

12、适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应适中。

13、避免过量饮酒:适中的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过量饮酒则会加重疾病。

14、不要吸烟:限制吸烟能显著降低肺癌的患病率。

15、避免快餐食品:快餐食品中太多的油脂和调味料,摄入后会使人发胖。

16、补充营养素:适当的补充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等。

17、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疾病。

18、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过多食用高脂食品会降低身体的健康水平。

中国传统医学养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养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养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医学养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调整饮食、锻炼、按摩、草药等方式来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一、阴阳五行理论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基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由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而成。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相对对立面,如阴阳、寒热、虚实等。

五行代表了事物的五种属性,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阴阳五行理论通过平衡阴阳、调节五行,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方法1. 饮食调理:中国传统医学强调调整饮食结构,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

比如,夏季可多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冬季可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葱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烹调方法的选择,如煎、炒、炖等。

2. 运动养生:中国传统医学推崇适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传统的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来提升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免疫力。

3. 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疲劳的疗法。

常见的按摩推拿包括推、拿、揉、捏等手法。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按摩疗法,如足底按摩、耳穴按摩等。

4. 草药调理:中国传统医学运用草药来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草药方剂,比如人参、黄芪等。

草药可以煎煮成汤剂、泡制成茶,也可以外用。

三、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从饮食、运动、按摩、草药等多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尽量选择天然、新鲜的食材,注重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过度加工食品。

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传统养生的原则

传统养生的原则

传统养生的原则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有什么呢/x21、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2、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

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3、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

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4、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

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

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

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

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

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益终身的传统养生理论和原则
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

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

传统养生理论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的方法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顺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的环节。

一、调和阴阳
《易经》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在那个混沌开始的时候,它是一片氤氲元气,然后逐渐划分为阴阳之气,阴阳合德,刚柔有体。

人体的生命也是由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

那么什么是阳?我们说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

从我们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

就是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

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

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所以真正的健康的美,必须要锻炼身体,必须是五脏安康。

那么由内至外的这种美,才是真正的美容,那它是胜过任何一种化妆品!
《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所以,调和阴阳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

调和之道,须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有寿。

阴阳之道实际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过程。

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就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

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

而相反,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可见,阴阳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的根本。

二、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是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

它所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中的‘春夏中秋冬’,而对于人体来说则是‘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

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清、调、补”,调节各个系统之间、以及维持人体、生态、自然的的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吸收一些有害物质,而使身体受到侵害,因此首先伤害到的是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而先天之元气(肾气)充足与否要看脾胃功能有无伤害,人体所需的能量是靠脾胃吸收、运化、输送到全身,然后调心肝肺之气血,补充肾之元气,预防病害侵入。

通过五脏六腑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来沟通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五行以生克来调节体内脏器而达平衡,就五行而论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木火土金水与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季春夏长夏(中)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等等。

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原则是: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

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

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三、流通气血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

《黄帝内经》曰:“人
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

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行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淤结病生。

流通之道有二:一是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二是以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身体虽或动或止,但气血之流通、经络之舒畅始终得以保证,此即气功吐纳之术。

二者均是通过气血流通而养生。

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成为身体里的邪火。

故曰“百病生于气。

”因为人体内的心属火,肾属水。

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

《格致余论》中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己,故生意有焉。


四、培补精气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

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

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亦藏于肾。

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

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阴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气以助化精。

延年之药食虽多,而不外乎培补先后天精气之大要。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化气,气生神,故精又为人之动力源泉。

保精之法,开源节流。

节流有二:一是养神,神安不乱,精不妄耗,清静无为,恬愉自保。

二是节房室,古人将男女好合、房事伤精看得很重,认为精生有限,而性欲无节则过耗,将致疾短寿。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讲身体虚弱的人),他的欲望越重。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精力(或者说元气)不充足,体内就有足够的空间
让它来流动,它就会乱串。

而当一个人精力充沛的时候,它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力量,越是充满越不容易走动,所以他的欲望很少产生。

五、形体运动
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是说人要坚持形体运动而又不至于过劳伤力。

形体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之气,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因而,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对于形体的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

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六、防止病邪
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

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故而,防止病邪的侵入是传统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

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

如:早在《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至于近代采用药物预防传染病及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其内容更为丰富,构成防病养生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离不开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但人为的力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以至避免夭亡,其关键就在于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没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若已经得病则应尽早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善于养生的人,常先处理没有发病时的隐患,驱除潜伏于体内外的种种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