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终身的传统养生理论和原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益终身的传统养生理论和原则

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

传统养生理论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的方法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顺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的环节。

一、调和阴阳

《易经》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在那个混沌开始的时候,它是一片氤氲元气,然后逐渐划分为阴阳之气,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人体的生命也是由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

那么什么是阳?我们说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从我们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就是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

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所以真正的健康的美,必须要锻炼身体,必须是五脏安康。那么由内至外的这种美,才是真正的美容,那它是胜过任何一种化妆品!

《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调和阴阳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调和之道,须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有寿。

阴阳之道实际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过程。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就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而相反,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可见,阴阳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的根本。

二、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是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它所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中的‘春夏中秋冬’,而对于人体来说则是‘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清、调、补”,调节各个系统之间、以及维持人体、生态、自然的的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吸收一些有害物质,而使身体受到侵害,因此首先伤害到的是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先天之元气(肾气)充足与否要看脾胃功能有无伤害,人体所需的能量是靠脾胃吸收、运化、输送到全身,然后调心肝肺之气血,补充肾之元气,预防病害侵入。

通过五脏六腑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来沟通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五行以生克来调节体内脏器而达平衡,就五行而论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木火土金水与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季春夏长夏(中)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等等。

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原则是: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三、流通气血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黄帝内经》曰:“人

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行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淤结病生。

流通之道有二:一是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二是以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身体虽或动或止,但气血之流通、经络之舒畅始终得以保证,此即气功吐纳之术。二者均是通过气血流通而养生。

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成为身体里的邪火。故曰“百病生于气。”因为人体内的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格致余论》中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己,故生意有焉。”

四、培补精气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亦藏于肾。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阴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气以助化精。延年之药食虽多,而不外乎培补先后天精气之大要。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化气,气生神,故精又为人之动力源泉。保精之法,开源节流。节流有二:一是养神,神安不乱,精不妄耗,清静无为,恬愉自保。二是节房室,古人将男女好合、房事伤精看得很重,认为精生有限,而性欲无节则过耗,将致疾短寿。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讲身体虚弱的人),他的欲望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精力(或者说元气)不充足,体内就有足够的空间

让它来流动,它就会乱串。而当一个人精力充沛的时候,它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力量,越是充满越不容易走动,所以他的欲望很少产生。

五、形体运动

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是说人要坚持形体运动而又不至于过劳伤力。

形体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之气,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因而,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形体的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六、防止病邪

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故而,防止病邪的侵入是传统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

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如:早在《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至于近代采用药物预防传染病及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其内容更为丰富,构成防病养生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离不开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但人为的力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以至避免夭亡,其关键就在于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没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若已经得病则应尽早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善于养生的人,常先处理没有发病时的隐患,驱除潜伏于体内外的种种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