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a6ffc3b9f3f90f76c61bb9.png)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人物字相关简介刘备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开辟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为后人所传诵。
曹操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孙权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大。
关羽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败走麦城被杀。
张飞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子龙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
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马超孟起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
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奉先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7d96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5.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437c2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5.png)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2897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2.png)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1. 作者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是明代文学家,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刻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2.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争斗和统治。
故事中涉及众多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和英雄人物。
3. 登场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建立魏国,并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天下。
- 刘备:蜀汉的创立者,崇尚仁义,与曹操长期对抗。
- 孙权:吴国的创建者,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联合他人,与曹操和刘备抗衡。
4. 剧情概要故事以黄巾起义为起点,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入刘备,以及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争斗为主线。
其中涉及到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略和谋略。
5. 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如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刘备被描绘成仁义和人情味十足的君子;诸葛亮则是智慧超群、能屈能伸的谋士。
6. 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辞藻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军事厮杀。
7. 影响与流传《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衍生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该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f291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d.png)
《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XXX(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XXX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XXX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XXX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XXX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XXX: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XXX: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XXX: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XXX: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XXX:虚伪滑,残酷暴戾,自负多疑,神机妙算,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涵养高。
XXX: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XXX:武艺超群,但不知恩义,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XXX: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XXX: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艺术成就1、描写战争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6d977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2.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公基备考】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公基备考】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312aaace2f0066f53322a0.png)
【公基备考】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为蓝本,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全书以“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开篇,以“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共120回。
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历史上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和西晋大一统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4cedb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c.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2f86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0.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1. 作者与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该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其间发生的英雄故事和战争。
作品创作于14世纪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梗概《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以西晋统一中国为终点,通过描写董卓篡位、吕布、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英雄的传奇故事。
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扎实的历史背景而广为流传。
3. 主要人物- 刘备:东吴的建立者,受到众多忠义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 曹操:代表着权力、政治以及统一中国,同时也有其复杂的人物形象。
-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与曹操和刘备展开了多次争斗。
-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各自具有突出的武艺和忠诚。
4. 常见情节-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义兄弟之盟,立誓共闯天下。
- 千里走单骑:赵云以一人之力救出刘备的儿子。
- 白马将军:关羽因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而被封为白马将军。
5. 作品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品中蕴含了许多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影响和传播《三国演义》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播。
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并且成为了许多游戏和动漫作品的背景。
全球各地的读者也通过翻译版的《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7. 结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政治斗争。
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常识知识点及练习)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常识知识点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f5aa07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2.png)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及结局蜀国: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
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
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8eb56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9.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整个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
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三国演义》的知识点,分别是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价值、语言特点和影响历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名著。
一、时代背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个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社会变化最为复杂、最剧烈的时期之一。
此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等方面都非常复杂而紊乱,社会处于乱世之中;同时,也正因为此,这个时期催生了很多勇士、政治家、将领等人物,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国时代名将和名臣都有所涉及。
以下是文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单:1.蜀汉的刘备:性格谦虚厚道、善良、仁爱、忠诚,是小说中最为英俊、高雅、斯文的形象。
2.曹操:奸诈狡猾、善于计谋,是小说中最为富有魅力的一位人物。
3.孙权:智勇兼备,是小说中最为伶俐机智、才高且有度量的人物形象之一。
4.关羽、张飞:两个义兄弟,以忠诚、勇敢和正义为标志。
5.周瑜:文学才华出众,美丽俊秀、随遇而安、处事从容敏捷,是小说中最为具有人文内涵的一位人物。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情节是非常多样化的,情节发展变化多端,除了史实真实之外,也有很多故事情节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有以下几个:1.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义兄弟在桃园结义,誓言共同前往南征北战。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救出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在被周瑜追赶的情况下,一路经过六关十二难,最终成功救出。
3.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在战斗吕布时,奇迹般地以三打一胜利战胜了吕布。
4.火烧赤壁:孙权和刘备联合大战曹操,最终夷平了曹操的亿万雄军。
四、文化价值《三国演义》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诗词歌赋、战争策略等方面。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重点梳理(大全)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重点梳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12f6d15901020206409cc0.png)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
东南风起.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
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
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b4d0c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2.png)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1. 人物篇主要人物-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蜀汉政权,被尊称为“刘皇叔”。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蜀汉政权,被尊称为“刘皇叔”。
-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人称“关公”。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人称“关公”。
-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性格粗犷、勇猛,人称“张翼德”。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性格粗犷、勇猛,人称“张翼德”。
-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建立魏国,被尊称为“丞相”。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建立魏国,被尊称为“丞相”。
-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吴国的皇帝,被尊称为“孙仲谋”。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吴国的皇帝,被尊称为“孙仲谋”。
重要配角- 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卧龙先生”,为刘备的忠实谋士。
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卧龙先生”,为刘备的忠实谋士。
-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曾协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曾协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邓艾所杀。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邓艾所杀。
2.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
- 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专权,导致各地割据势力的兴起,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专权,导致各地割据势力的兴起,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b7c0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1.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的割据和战乱。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2. 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价值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斗争和合作。
3. 政治斗争《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孙权是三个主要的政治势力。
曹操建立了大的政治势力,是最早一个形成王朝的统治者。
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东吴,其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策略的较量。
4. 军事争霸《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争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治权力和地盘。
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5. 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较量也是一大亮点。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计谋帮助了刘备多次取得胜利。
他的锦囊妙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同时,曹操、孙权等各自也有自己出色的智谋和计策。
6. 忠义之道忠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价值观。
刘备、关羽、张飞等将士秉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家国的热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诸葛亮则是忠臣的代表,他忠于刘备,用智慧为刘备尽心尽力。
7. 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人性的弱点和瑕疵。
曹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一代英雄,但他也残暴无情;刘备是仁义之君,但他有时也显得犹豫和优柔寡断;孙权虽然有着明君的称号,但他也被诸葛亮所智胜。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更多思考和认识的空间。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c7ba081f121dd36a32d8298.png)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 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 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超群绝伦 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 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 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七步之才 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出自南 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 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 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 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 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三顾茅庐: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 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 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 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拜访才 见到诸葛亮。在这一过程中,刘备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恳。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 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 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 真、尽职。 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 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 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f98b6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5.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与背景。
1. 作者。
2. 创作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任。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虽然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 主要事迹: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建立蜀汉政权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善于治国。
- 主要事迹:隆中对(为刘备规划战略蓝图)、火烧博望坡(初露军事才能)、赤壁之战(联吴抗曹,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3. 曹操。
- 形象特点:奸诈多疑,雄才大略。
他善用人才,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但同时也残忍好杀,自私自利。
- 主要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政治主动权)、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4. 关羽。
- 形象特点: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他为人忠义,被尊称为“武圣”。
- 主要事迹:温酒斩华雄(初露锋芒)、过五关斩六将(为寻找刘备,一路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展现英勇无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杀)。
5. 张飞。
- 形象特点:勇猛无比,嫉恶如仇,但脾气暴躁。
- 主要事迹:当阳桥喝退曹军(一声大喝吓退曹操追兵)、义释严颜(体现粗中有细)。
三、重要情节。
1. 桃园三结义。
- 内容: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他们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意义:这一情节奠定了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义,是他们日后共同奋斗的情感基础,也是蜀汉政权建立的开端。
2. 官渡之战。
- 背景: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实力强大。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a68a759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5.png)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那可真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巨著!里面的英雄豪杰、智谋策略,简直就像一道道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先来说说那乱世枭雄曹操。
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一句话,把他的自私和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想想,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要是没点儿狠劲儿,能站得住脚吗?再讲讲仁德的刘备。
他就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以仁爱的胸怀招揽天下英才。
桃园三结义,那可是千古佳话。
他带着关羽、张飞,一路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放弃兴复汉室的梦想。
这就好像咱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哪怕困难重重,也要咬牙坚持,不是吗?还有那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简直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草船借箭、空城计,哪一个不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妙计?他就像是一盏明灯,在黑暗的乱世中照亮了蜀汉的前程。
咱们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智慧,那在生活中遇到难题,还怕解决不了?关羽呢,那是义薄云天的代表。
过五关斩六将,只为了回到刘备身边。
他的义气,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敬仰。
这不就像咱们对待真正的朋友,那份真诚和坚定,能不令人感动?至于那些精彩的战役,赤壁之战就不得不提。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烧连营,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弱势一方靠着精妙的战术和团结一心,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比如貂蝉的美丽与智慧,吕布的勇猛却又反复无常。
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充满了复杂和多样吗?它可不只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人生智慧的宝典。
从里面我们能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团结的力量,明白智慧的重要性。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感受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说不定,读着读着,咱们也能成为生活中的“英雄豪杰”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1、《三国演义》中,“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赵云)。
12、《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一、填空1、《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3、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失街亭)一事。
4、《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
5、《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放水淹七军)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
例:舌战群儒、(借东风)、(初出茅庐第一功)。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8、“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魏蜀吴)三国。
9、“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人名)之口。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1、《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曹操______,“智绝”是______诸葛亮_____,“义绝”是________关羽___12、“卧龙”是( .诸葛亮),“凤雏”是(庞统)。
13、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曹操和袁绍)。
14、木牛流马是( .诸葛亮)发明的它的作用是(运输粮草更方便)。
1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16、《三国演义》中有两匹千里马分别叫什么(刘备的的卢马)(关羽的赤兔马)。
17、张飞、关羽、刘备各用什么兵器(青龙偃月刀(冷艳锯))(双股剑)(丈八点蛇矛)18、刘备临终前对儿子留下的一句流传至今的遗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9、刘关张在哪里结为三兄弟(桃园)20、三国演义中是谁和谁一起使用苦肉计的(周瑜和黄盖)21、“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22、“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曹操)23、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蝉)24、“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25、诸葛亮初出茅庐,立的第一功是什么(火烧曹军十万大军)二、请指出下列语句与何人有关?望梅止渴( 曹操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孙权 ) 三顾茅庐( 刘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乐不思蜀(刘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刮骨疗伤(关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鞠躬尽瘁(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诸葛亮)三、请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蒋干盗书——上了大当害主三个臭皮将——顶个诸葛亮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三国演义》检测题1.简述一个表现诸葛亮“多智近妖”的故事。
答:诸葛亮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2.《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
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
不久诸葛亮病危。
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
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时年五十四岁。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3.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答:①刘备摔阿斗: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②刘备携民渡江: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
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
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4.请简述一个有关曹操奸雄本色的故事。
答:错杀吕伯奢: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5.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关羽“忠义”性格的一个故事。
答:①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
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后听说了长兄刘备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去了。
事后曹操感叹说:事主不记其本,乃天下义士也。
②关云长干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事件: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过五关斩六将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相应练习: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华容道义释、过五关、水淹、败走。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空城计、挥泪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使丈八蛇矛枪的和使青龙偃月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