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合集下载

天兴洲分洪水位确定及生态建设的初步研究

天兴洲分洪水位确定及生态建设的初步研究

第40卷第16期2009年8月人 民 长 江Yangtze RiverVol.40,No.16Aug.,2009收稿日期:2009-07-15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五“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技术研究”(2006BAB05B05)作者简介:胡春燕,女,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6-0005-03天兴洲分洪水位确定及生态建设的初步研究胡春燕 杨 宇 曾令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位于武汉河段下段的天兴洲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心洲,属单退民垸。

根据武汉市防洪预案,当武汉关水位达到27.00m,并预测水位将持续上涨时,天兴洲扒口蓄洪。

洲内频繁淹水,导致洲上耕种环境恶劣,农业生产不稳定,经济社会落后,其独特的水土资源也得不到合理利用。

根据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特点和三峡工程运用后武汉河段防洪形势变化进行研究,在确保武汉市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天兴洲分洪运用水位,对改善天兴洲水土资源的利用条件,促进天兴洲生态绿洲的建设及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分洪运用水位;生态绿洲;防洪安全;天兴洲中图分类号:X171.1;TV122 文献标识码:A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天兴洲为武汉河段下段长江二桥与阳逻之间的江心洲,位于武汉市城市中心区,是长江较大的江心洲之一。

洲长约11.52km,最大洲宽2.4km,洲滩面积约18.1km2(高程17.0m以上,吴淞基面,以下同)。

洲上建有圩堤,堤防总长约17.7km,为土堤型式,堤顶平均高程为28.5m,垸内地面高程约24.0m,堤内保护面积9.77km2,洲内有一道长7.3km的子堤将天兴洲分为南北两垸。

目前,天兴洲属武汉市洪山区管辖的行政乡,是一个纯农业乡,洲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支柱产业,每年的经济发展受长江洪水的影响较大,呈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武汉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和旅游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该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探讨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一、武汉市旅游资源的研究价值1.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武汉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景观的城市,如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东湖等地标性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历史文化学者和旅游专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 自然景观优美武汉市地处长江流域,拥有独特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

如东湖、沙湖等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研究武汉市自然景观的发展和保护对于生态学家和旅游规划者具有重要价值。

3.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市的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旅游业不仅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社会就业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研究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对于经济学家和产业研究者有重要意义。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学术界对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文件,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与学术机构、旅游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三、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1. 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历史文化资源到自然景观,都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价值。

对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更有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2. 丰富的实践应用价值随着武汉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进入了实践阶段。

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夏保国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第05期【摘要】当前,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健康的重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武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反映了武汉发展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时代要求。

但武汉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堪忧,国内市场和市内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资源破坏性开发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武汉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

【关键词】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天人合一一、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概念界定生态旅游的内涵处于不断发展中,同样生态旅游概念也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

但就生态旅游的本质而言,各种概念存在着广泛的共同性。

从历史发展的观念看,生态旅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或是一种旅游规划的方式。

它涉及到旅游者的行为规范、旅游企业经营的规范、旅游产品设计的规范、政府行为的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影响等等方面,它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衍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它的核心则是生态旅游意识和思想。

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的可持续性旅游。

它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再次,生态旅游是一种和谐的旅游形式。

具体表现为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遗产,追求以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当地社区的社会稳定和福利,强调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补充作用而非主导作用。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学习和教育的旅游形式。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旅游者可以获得大量的生态知识,同时有助于确立人们的生态和文化的保护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人和自然生态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做到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

第五,生态旅游体现了旅游经营者经济的可持续性。

所谓休闲,我国学者张广瑞认为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

武汉天兴洲生态绿洲保护与发展规划

武汉天兴洲生态绿洲保护与发展规划

武汉天兴洲生态绿洲保护与发展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天兴洲位于长江二桥与阳逻河段江心,全洲长约11.5公里,平均宽约2.1公里,洲滩面积17.45平方公里,堤防保护面积9.7平方公里。

全岛面积约占武汉建成区面积的1/25,是长江上不可多得的生态瑰宝。

长期以来,长江上各岛都面临着防洪安全与潜在开发的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南京江心洲、长沙橘子洲、上海崇明岛均在寻求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以生态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经由新加坡圣淘沙岛、加拿大多伦多岛、巴黎塞金岛等国际上知名岛屿开发的成功经验,武汉天兴洲的保护与利用尤其注重:建立健康的生态格局、创造宜人的亲水环境、多元的活动体验、实现不断的有机更新。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天兴洲迎来开发建设的新契机。

规划紧密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主题,在生态建设、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以“生态、运动、旅游”为核心开发理念,通过对洲上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天兴洲建设成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岛。

一、遵循防洪安全、生态先导、旅游主导、配套集中的四大规划原则。

“防洪安全”,即规划中保障天兴洲行洪安全,确保旅游项目建设安全;“生态先导”,即规划突出“湿地园野”的生态特色,强化生态基质的维育、修复与提升,保障城市生态廊道的完整性;“旅游主导”,即规划以生态旅游、运动体验等项目为主导进行功能配置;“配套集中”,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布局相对集中、集约建设。

二、主要规划策略规划以“生态旅游、园艺博览、体育运动、休闲游憩”为核心功能,通过对洲上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天兴洲建设成为“两型”示范生态文明岛,打造“长江生态绿洲,活力创意乐岛”。

通过功能注入、安全保障、水系营织、生态支撑、岛城互动等5大规划策略,对天兴洲进行规划布局。

1、功能注入,营建功能化的岛屿空间,凝集岛屿活力与人气。

天兴洲全岛目前以耕地等农用地为主,服务设施匮乏,景观特色不尽明显。

三峡工程背景下武汉市天兴洲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

三峡工程背景下武汉市天兴洲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
试就 武汉 市天兴 洲 的生 态旅 游 开发 的优 势 、劣 势 、机 遇 和 挑 战加 以分 析 ,并提 出相 应对策 。 人 口的 1% ,1 至 6 7 8岁 o岁 占总人 口的 6 % ,6 9 0岁 以 上 占 总人 口的 1 % 。 目前 ,天兴 洲仍 以传 统农 业 为主 ,没 有第 4
1 0 亩 ,林地 9 0 亩 ,其 他 类型 用 地 1 余 亩 。天 0余 1 00余 万
部分长 期处于 自然 状态 ,或 是 只有 简 单 的 开发 ,难 以发 挥 兴洲 长期 是 行 洪 防 汛 民 垸 ,有 民垸 面 积 l.4平 方 公 里 , 01 其经济社会 效益 ,只有极 少数得 到较 为充分 的发 展和 利 用。 分 为南 、北两垸 ,面积 比为 46 : ,地面 高程分 别 为 2.O 35 米
由于三峡 工程 的修建 ,长 江 水 文条 件 发 生了 根 本变 化 ,长 和 2 .0米 。天 兴洲 也 是 一个 行 政 乡,为天 兴 乡政 府所 在 45 江中下游地 区面临 的洪水 威 胁 也随 之减 小 ,洲 滩 岛屿 获 得 地 ,辖天 兴 、江 心 、复 兴等 3个 自然 村 ,2场 1所 ,4个
三 峡工 程 背 景 下武 汉 市天 兴洲 生 态 旅 游开 发 S T分析 与对 策 WO
韩忠
( 湖北大 学
张立 明
胡道华
武汉 406 ) 30 2
资源环境 学 院 ,湖北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随着三峡工程的 实施 ,长江水文状况发 生重大 变化 ,中下游地 区一些洲滩 岛屿将从近 自然状 态转向开发利用。针 对 此 种 背 景 ,就 武 汉 市 天 兴 洲 的生 态旅 游 开发 的优 势 、 劣 势 、机 遇 和 挑 战加 以 分析 ,并 提 出相应 对策 。 关键词 :三峡 工程 ;长江 中下游;洲滩 岛屿 ;生态旅游 ;S T分析 ;天兴洲 WO 中图 分 类号 :F 9 .7 50 文 献 标 识码 :A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武汉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用于探索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和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域。

.1.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和Wackernagel 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度量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程度的方法。

它是基于土地面积的指标,包括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部分。

由于此方法不是采用货币化估值,具有易于理解、分析方法直观明了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

它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形象明了的概念框架、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量纲,已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生态足迹指在一定人口与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物消纳所必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则是一个区域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费与其拥有的生态支撑能力进行比较。

若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则出现生态盈余,表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生态系统是安全的;否则就会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对自然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给,生态系统不安全,也不可持续。

生态承载力又叫生态容量。

生物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物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生物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都被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1.3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主要是用来计算一定的人口和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所必需的生物生产空间。

它从需求上计算生态足迹,从生态供给上计算生态承载力,并通过两者比较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计算公式为:∑=⨯⨯=⨯=61i iij P C r N ef N EF ------(1) ∑=⨯⨯⨯=⨯=61j j j j a y r N ec N EC ------(2)公式(1)中:EF 为总的生态足迹(hm 2);N 为人口总数;ef 为人均生态足迹(hm 2/人);i 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r j 为均衡因子;j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j=1,2,3,4,5,6;C i 为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 i 为i 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引用格式:杨秀平,翁钢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卩]•旅游学刊.2019,34(4):96-105.[YANG Xiuping,WENG Gangmin.A review of studies on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J].Tourism Tribune,2019,34(4):96-105.]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杨秀平二翁钢民2(1.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50;2.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升目的地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促进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计量模型、应用研究和管理工具等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指出:(1)针对旅游相关主体偏好的区间性特征、界定基于多主体需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体系,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供给指标与主体对旅游环境的需求要素角度构建指标体系;(2)提高旅游环境承载力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分析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动态匹配机理、测度模型,模拟特定主体的行动轨迹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波动轨迹;(3)结合时代特征,关注典型区域,并展开应用研究;(4)对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进行优化,分析可持续承载“潜力”转化为可持续承载“实力”的系统性管理举措[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旅游影响[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H然科学青年肚金项H“核心主体需求视角下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41501597)、教育部人文补会科学研究一般项【1“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耦合机制研究”(11XJC630016)、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介会研究规划项11”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升甘肃省中心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弋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口“兰州市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的区间釦际优化研究"(16-007E)和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一流学科扶持方向“管理决策理论、方法打应用"建设项S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Project(to YANG Xiuping)(No.41501597),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Projec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o YANG Xiuping)(No.11XJC630016),Lanzhou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to YANG Xiuping)(No.16-007E),Gansu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and Planning Project(to YANG Xiuping)and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ngliu First-class Discipline Support Dire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Funding.]〔收稿日期12015-01-12;[修订日期]2019-02-17[作者简介]杨秀平(1979—),女,河北唐山人,博匕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环境管理.E-mail:yangxp789@,通讯作者;翁钢民(196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环境管理,E-mail:wenggangmin@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4-0096-10Doi:10.19765/ki.l002-5006.2019.04.013引言旅游承载力(tourism carrying/bearing capacity)又被称为旅游容量,当今国内外学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方面叫相关文章多发表在旅游、生态、环境、地理等主题的学术期刊,虽有学考质疑两者的差异,但多数学者坚持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同义语。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态环境的发展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武汉的生态发展进行调研,并撰写相关报告,以期对武汉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武汉的自然资源优势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水资源,长江和汉江两大江流经武汉市,供应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其次是地质资源,武汉市的地下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岩盐等。

再次是森林资源,武汉市郊区拥有广大的森林和山地,具备良好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自然资源为武汉的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武汉的生态环境状况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武汉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污染,由于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污水排放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导致水质污染。

其次是大气污染,武汉市的交通拥堵和工业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的扩张也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压力,一些农田被迅速转变为工业用地。

三、武汉生态发展的成果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武汉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有效减少了污水直排的情况。

其次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提高了交通管理和工业排放标准,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武汉市政府还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农田和农业生态,加强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持。

四、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生态环境。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使环境污染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其次,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扩张,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之,武汉市政府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生态承载力实测研究及其规划应用探讨

生态承载力实测研究及其规划应用探讨

生态承载力实测研究及其规划应用探讨作者:周元姚崇怀贺雪刚来源:《绿色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为探究武汉市东湖绿心的合理规划利用方式,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采用3种不同方法,对东湖绿心生态承栽力作出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净第一性生产力较高.但陆域生产力偏低;生态现状处于轻度赤字;总体碳氧不平衡。

依据评价结果,对东湖绿心提出了规划控制策略——东湖绿心核心区仍需要5.84 km2的标准林地建设,才能达到本区域的碳氧平衡;此外,东湖绿心核心区的规划人口上限为5.59万人,开发强度上限为46.65%。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碳氧平衡;生态足迹;生态规划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8-0001-071 研究范围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东湖绿心进行了生态承载力的测算研究,将研究区域分为3个部分,即东湖绿心核心区、联动区和辐射区(图1、图2),三个区域依次嵌套。

东湖绿心核心区范围为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东至武广铁路,西至东湖路,北以筲箕湖以北地区及中北路延长线为界,南边界至老武黄公路、喻家山、南望山一线山脉南麓区域,总用地面积约62 km2。

联动区范围拓展至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托管区及杨春湖地区,其中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托管区范围为东至严西湖,西至东湖路,南边界至珞喻路.北至中北路延长线。

联动区总用地面积约95km2。

辐射区范围拓展至武昌、洪山、青山、东湖高新等区域。

该范围以核心范围及联动范围为中心,向外蔓延。

核心区总用地面积约560 km2。

2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2.1 生态承载力理论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概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它形象地将人类生活对于自然的依存关系概括出来,使得其成为生态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向芸芸,蒙吉军,2012)。

承载力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90年代Malthus提出的人口论,它为承载力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Malthus本人、比利时数学家Verhulst及其同事Reed分别独立提出了人口承载力的数学表达公式(Peng Kang,Xu Linyu.2010);至1953年,Odum出版了Fundamentals of Ecology,完善了以人口统计学为切入点的承载力理论(顾康康2012)。

武汉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武汉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社会建设有 一定的指 导作 用。
关键词 : 武汉 市天兴洲 ; 生态文明示范 区; 建设 中圈分类号 : 50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34 2 1 )60 7 -3 17 -4 X( 1 0 -0 6 0 0
基 金项 目: 湖北省 2 1 0 O年度环保科研 计划项 目
( ) 兴 洲 生 态 文 明示 范 区 的 建 设 是 我 国 “ 一 天 两
型” 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 “ 生态文 明” 的理念 , 并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
式、 消费模式为核心的生态文 明作为小康社会 目标的 新要求之一。20 0 8年武汉城 市圈成 为我 国首批 “ 两 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因此 , 武汉应坚 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 生态 良好 的文 明发展道路 , 促进经济社会与人 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加强生态文 明示范区的建设 ,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 “ 两型” 社 会的内在要求。 ( 天兴洲生态文 明示范 区的建设是树立武汉 二) 新形象的迫切要求 生态文明程度是 一个 国家、 一个地 区形象的重要 标志。武汉是 我国经济地理 “ 心脏” 目前 , , 国家 已确


天兴洲 基本 概况
中在 中间高地上 , 形象简陋、 外墙破 旧; 洲上居民长期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 环境卫生落后 , 基本上仍处于未 开发的原生态状态 ; 经济结构 以第一产业为主 , 主要作
( ) 三 天兴洲生态文 明示范 区的建设 是实现区内 跨越 发展 的必然 要 求
物有蔬菜、 西甜瓜、 棉花等 ; 第二 、 三产业几 乎没有发 育。20 07年, 全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 28 万元 ( 75 仅为 农业总产值) 农民人均纯 收入 50 元 , ; 60 略高于武汉市 平均水 平 。

天兴洲现状条件分析

天兴洲现状条件分析

天兴洲现状条件分析一、位置、范围与行政天兴洲,地处武汉市武昌区武昌镇、江岸区湛家矶所夹的长江段江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江岛自然景观。

全州长约11.5公里,平均宽约2.1公里,州滩面积17.45平方公里,堤防保护面积9.7平方公里。

全岛面积约占武汉建成区面积的1/25。

天兴洲现辖3个行政村(江心村、天兴村、复兴村),16个小组。

二、自然环境特征1、天兴洲为长江中心一狭长淤积沙洲,也是长江最大江心洲之一,现今四周建有堤坝,居民也居住于地势较高的堤坝上以抵御洪水的侵犯。

2、天兴洲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暑、冬季寒冷的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7、8月平均气温最高。

夏季极长达135天,十分闷热。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3、洲上生长有较多杨树林,还有人工栽植的苗木基地200亩。

洲上居民种植有棉花、蔬菜西瓜等农作物。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一)历史沿革天兴洲是由长江泥沙自然淤积而成,是长江河床和航道,经过数千年演变、变迁的结果。

武汉解放前,天兴洲四面无堤,常遭洪水淹没。

解放后,洪山区政府组织各乡赴天兴洲分段包干围堤建设。

1975年围堤毁掉杨树林,洲头极易遭受冲刷而崩溃。

20世纪90年代长江二桥兴建,洲头冲刷加快,洲尾则淤积日益延伸。

此后,洲头每大水之年即遭冲刷崩岸达四五百米。

天兴洲提防抗洪能力弱,堤身单薄,且无护坡,极易溃口成灾。

在天兴洲长江大桥兴建以前,天兴洲每年都会以较快的速度向下游漂移,为确保天兴洲长江大桥主体桥墩地质安全,武汉市在洲头迎水面修建起4.3公里长的护坡,不仅使天兴洲不在漂移,而且防止了下游河床抬高,有利于防洪行洪。

早在同治四年就有人在天兴洲上居住,人烟较多时期始于200年前。

现今由于经济的发展,天兴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少,很多都搬到了洲外。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1、农业天兴洲上的农业种植最早大约在大跃进时期,政府组织各乡赴洲上分段包干围堤建设,筑堤使居民安全能够得到保障,渐渐地居民就开始定居于此开始农业种植。

武汉旅游如何保护当地生态

武汉旅游如何保护当地生态

武汉旅游如何保护当地生态武汉,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武汉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如东湖、黄鹤楼公园、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等。

这些地方不仅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美景胜地,更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数量的增加给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控制游客数量是保护当地生态的关键一步。

对于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景区,可以通过限制每日游客的接待量来减轻环境负担。

比如东湖风景区,在旅游旺季时,可以根据景区的承载能力,合理设定门票数量,避免过多游客涌入造成对植被的践踏、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预订系统,实时监控游客数量,以便及时调整接待策略。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游客在旅行前、旅行中都应该接受相关的环保教育。

旅行社在组织旅游团时,可以提前向游客介绍武汉当地的生态特点和保护要点。

在景区内,通过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播放环保宣传视频等方式,提醒游客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丢弃垃圾、不随意投喂动物等。

让游客们明白,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景区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游客应尽的义务。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同样重要。

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因素。

避免将过多的热门景点集中在一条线路上,导致某些区域游客过度集中。

可以将一些相对冷门但生态价值高的景点纳入线路,引导游客分散游览,减少对特定区域的生态压力。

比如,在规划武汉城市旅游线路时,可以将汉口江滩与一些周边的小型湿地公园相结合,让游客既能欣赏到长江的壮丽景色,又能感受到湿地生态的独特魅力。

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

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建设休息区、厕所等设施时,选用环保材料,并确保其排污处理符合环保标准。

比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到与周边生态相融合,不突兀、不破坏。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武汉市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武汉市的生态发展状况,分析其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的生态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

调研方法:调研团队采取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与当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调研结论:一、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武汉市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湖泊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武汉市的管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其次,水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也仍然突出,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最后,社会公众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三、建议和指导:为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的生态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指导:一是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强化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是提升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

三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结语:总的来说,武汉市的生态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呈现,能够为武汉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意见,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注:以上内容仅为AI生成,非真实调研报告。

)。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作者:彭威陈明袁胜平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03期摘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的定量指标,进而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城市生态支持力模型、城市生态压力模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综合评价了2005-2014年武汉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

结果表明,2005-2014年,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先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保持稳定,然后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最后有缓慢回升的趋势。

其中,2005-2010年,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稳定在一个良好状态;2011-2014年,生态承载力表现为超负荷,随后武汉市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系统得到一定修复,生态承载力有了回升的趋势。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武汉市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3-0036-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8.03.009Abstract: Taking Wu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in Wuhan city was determined,and then the urba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model was build, including urban ecological support model,urban ecological pressure model,urban ecological capacity model. The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ecosystem in Wuhan form 2005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 2005 to 2014,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han was stable in a good state,then dropped to a very low level,and finally had a tendency to rise slowly. From 2005 to 2010,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han was stable in a good condition. From 2011 to 2014,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howed overload,then Wuhan actively changed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ecological system was fixed,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had a tendency to rise.Key word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uhan city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一个区域正常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协调关系的可持续承载,是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且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天兴洲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简况

天兴洲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简况

天兴洲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简况天兴洲自然环境概况天兴洲位于长江中下游武汉河段长江二桥与阳逻河段中,左岸为汉口地区,右岸为武昌地区,四面环水,镶嵌于长江之中,在武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资源。

天兴洲为长江中近代冲积沙洲,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整个天兴洲,全洲长约8.5公里,平均宽2.1公里,17.0米高程线以上洲滩面积17.45平方公里。

全洲由全新统冲积层组成,上部为粉砂、粉细砂及亚砂土,下部为中粗砂、砾石,厚度50.5m,局部夹淤泥质粉砂岩,滩顶高程17~18m,局部地段可达23.5~24.3m。

2.天兴洲社会经济简况天兴洲西瓜天兴洲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处于武汉市中心,四周环水,与谌家矶、五通口、沙口、红钢城、青山隔水相望。

洲上共有居民4 000余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岛上村落主要布置在中央,由5米宽村镇路连接,为混泥土路面,环岛堤防顶部有3米宽车行道,其它区域尚有部分小路。

天兴洲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中部的高地上,以村民住宅为主,多为2-3层自建房,村庄面貌较差,缺乏特色。

至2008年,天兴洲全洲生产居住人口为4109人,其中户籍人口3870人。

全洲以农业人口为主,占总户籍人口的98.17%,由于洪灾频繁,洲上居民以种植早熟、生长期短的瓜果蔬菜为生,产出的西瓜较为闻名。

农业生产每年化肥用量约为600t,农药用量约1t。

年生产总值一般为600~700万元,无洪灾的年份可达1000万元。

天兴洲现有民垸全长约17.7公里,为土堤结构,堤顶宽5米,迎水坡和背水坡均为1:1~1:2,其中有11 公里修筑了压浸台,压浸台台顶宽8米,以1:2的坡下延与地面相接,形成了环洲的主要道路。

武汉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武汉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2011年6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un.2011第28卷第6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8No.6武汉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熊继红(江汉大学商学院,武汉430056)摘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天兴洲的基本概况,接着分析了天兴洲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条件及意义,最后提出了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策略,以期对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武汉市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收稿日期:2011-05-12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 (2011)06-0076-03基金项目:湖北省2010年度环保科研计划项目作者简介:熊继红(1973-),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地理、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管理。

一、天兴洲基本概况天兴洲是位于长江武汉青山峡水域一个较大的江心洲,长约8.5km ,平均宽2.1km ,17m 高程线以上洲滩面积17.85km 2,是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所在地。

下辖三个自然村,洲上现有1049户,居民3875人。

由于天兴洲长期以来行使长江分洪的任务,建筑物主要集中在中间高地上,形象简陋、外墙破旧;洲上居民长期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环境卫生落后,基本上仍处于未开发的原生态状态;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蔬菜、西甜瓜、棉花等;第二、三产业几乎没有发育。

2007年,全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785万元(仅为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略高于武汉市平均水平。

二、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意义(一)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是我国“两型”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生态文明”的理念,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2008年武汉城市圈成为我国首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开发一处景 致富一方人——天兴州旅游开发刍议

开发一处景 致富一方人——天兴州旅游开发刍议

作者: 庞献清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实践
页码: 37-39页
主题词: 旅游开发;致富;国际大都市;武汉市;黄金水道;农业人口;经济状况;地理位置
摘要:天然岛屿天兴洲,地处长江武汉黄金水道中心,隶属武汉市洪山区。

现有面积约26平方公里,有4700多农业人口,1991年产值不到300万,其中种植业产值占83%。

天兴洲落后的经济状况,不仅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相称,更与武汉市借沿江开放开发之东风,迈入国际大都市的主旋律相冲突。

天兴洲的致富之路何在?笔者考察之后的结论是旅游开发。

旅游环境容量及环境承载率研究--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

旅游环境容量及环境承载率研究--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

旅游环境容量及环境承载率研究--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汤晓雷;孙娇;刘年丰【摘要】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建立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研究相关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最终得出各景区不同水质环境下的旅游环境承载率,并提出采取点源截污、面源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等措施。

%Taking the East Lake Scenic Spot in Wuhan as an example ,a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is set up ,the releva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vironment capacity is calculated and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load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The point source polluti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环境容量;环境承载率;东湖风景区;旅游【作者】汤晓雷;孙娇;刘年丰【作者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湖北君邦环境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武汉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关于旅游环境容量或承载力的定义,我国目前尚无法给出确定的诠释。

从各种观点中总结出的共同点有: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或承载力的目的是促进旅游发展,既不损害当代人的利益,又能满足后代人发展的要求[1];旅游环境容量或承载力是一个阈值,范围在最大和最适环境容量之间;旅游环境容量或承载力主要由一系列容量组成,其分量指标说法不一,但基本上由自然和社会旅游环境容量组成。

武汉天兴洲发展高水平生态会议活动的对策研究

武汉天兴洲发展高水平生态会议活动的对策研究

武汉天兴洲发展高水平生态会议活动的对策研究
黄其新;周霄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2(000)033
【摘要】会议产业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形态,成功的会议活动不仅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天兴洲位于武汉城区,是长江主河道中最大的江心洲,武汉应在保护天兴洲优良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其建设为生态会议休闲区。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黄其新;周霄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旅游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5.2
【相关文献】
1.武汉天兴洲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构想 [J], 周建兰;程胜高
2.武汉天兴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J], 熊继红
3.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J], 胡晓婉;赖梅东;褚艳玲
4.城市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天兴洲为例 [J], 曾晶;李威;陈昭颖;
5.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J], 胡晓婉; 赖梅东; 褚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作者:胡晓婉赖梅东褚艳玲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2期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 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强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主张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形式。

近年来,生态旅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并且在国内也蓬勃兴起。

武汉市创新性地提出城市“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体系,天兴洲位于该生态框架体系中长江生态轴与三环线生态绿环、武湖生态绿楔交汇处,属于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

2011年7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审查通过武汉市天兴洲(主城区A2001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该规划,天兴洲将发展建设为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博览园、生态创意园、体育运动园三大休闲园区。

本研究将以生态旅游这一发展方向为基础,探讨天兴洲的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容量,并核算在改容量下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最终得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天兴洲后续的生态旅游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1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1.1 理论概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旅游容量、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对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孙道玮[1]、李丰生[2]、董巍[3]、曲小溪[4]等。

孙道玮认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李丰生将其描述为“在一定自然地域,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一是能够给当地带来益处;二是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到持续发展为条件,开展有责任的旅行行为时,这一自然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

众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都有各自的定义,但其基本内容是相同的,笔者将其归纳为特定地理区域与生活其中的有机体数量间的函数,即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这一地域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数量。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关注区域旅游业的生态支撑能力[5],即维持城市人群进行生态旅游活动所需要的生态用地、可用水资源量,其着眼点在于宏观土地、水等生态资源[6]。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两个方向计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1.2 计算方法1.2.1 生态用地环境承载力生态用地主要是各类天然和人工植被,以及各类水体和湿地,是城市内部和城市外围整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起着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支撑系统的作用,它们不断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和改造区域生态环境,在区域尺度上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7]。

据有关研究,土地生态功能多达15种以上,其中碳氧平衡法研究的对象较为稳定,也普遍运用于各种生态用地[8]。

植物生态系统是固碳重要的“汇”,也是释氧唯一的“源”,区域生态用地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CO2和O2,从而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发挥关键作用[9]。

从释碳耗氧角度而言,在人类活动中的化石燃料燃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生物生化作用和人类自身的呼吸作用均会释放CO2,消耗O2。

根据碳氧平衡和生物量法测算固碳释氧能力,分别有:DC=CE+CC+CP,DO=OE+OC+OPMC=DC×1000/(365×n)MO=DO×1000/(365×m)NC=SC×1000/(365×n)NO=SO×1000/(365×m)式中 CE、OE—化石燃料燃烧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CC、OC—生物生化作用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CP、OP—人类自身呼吸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MC—释碳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MO—耗氧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m—单位等效森林面积释氧系数,取值50千克/(公顷·天);n—单位等效森林面积固碳系数,取值68千克/(公顷·天);SC—生态用地一年固碳量(吨/年);SO—生态用地一年释氧量(吨/年);NC—生态固碳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NO—生态释氧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

当碳氧平衡时,N/M=Q0 ,其中,Q0—大气碳氧平衡贡献率,固定值为60%。

由此可得:CP=SC/Q0-CE-CC OP=SO/Q0-OE-OC1.2.2 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计算天兴洲的水环境容量,进一步测算现有水环境容量能承载的人口规模。

水环境构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

本研究主要计算天兴洲的水环境的COD、BOD5、氨氮容量。

天兴洲上由天然降雨汇集而成的两条东西走向的水渠,因此采用地表径流量来计算天兴洲上的河流水量,由于天兴洲污染源主要分布于堤内,堤外地表径流对污染源的自净作用无贡献,因此仅需计算堤内的水环境容量,即:W=C·ψ·A·106式中:W—水环境可承载某污染物的量(吨/年);C—某种污染物的水质标准值(毫克/升);ψ—径流系数;A—降水总量(立方米/年)。

2 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2.1 研究区域概况天兴洲位于武汉市中心区的东北方向,处于中心区与新城组群的交接地带。

洲身长约8.5公里,平均宽2.1公里,天兴洲地面高程在22.80~24.10米之间,堤顶高程28.50米,堤防保护面积9.77平方公里。

天兴洲一切都保持着生态原样,没有受城市工业污染影响,天兴洲垸外是一片纯天然湿地,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生长的植物主要是耐水性强的意杨和柳树,自成一片,洲上鸟类资源较为丰富,整体生态环境良好。

本研究利用2009年的中巴O2B卫星影像,在Erdas8.7、ArcGIS9.0等3S软件的支持下,卫星影像数据经过合成、校正等前处理,结合现场调查确定的地面类型资料进行解译,确定了水域、农田、道路和村庄、滩涂等4个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类型)。

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统计功能,计算得出天兴洲生态系统的各类用地面积如下:2.2 计算结果与讨论2.2.1生态用地环境承载力(1)参数取值SC、SO——本研究通过天兴洲地区植被净生产力来推算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下植被固碳释氧的能力。

结合遥感解译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综合分析,天兴洲上滩涂湿地总面积达到14.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8平方公里。

长江芦苇带滩涂湿地固碳能力参数1.11~2.41千克/(平方米·天),计算天兴洲地区的滩地固碳能力,取均值为48.2千克/(公顷·天);以1公顷耕地每日固定CO218.8 千克计算。

由上表可知,天兴洲上植被总吸收二氧化碳28 288.44吨/年,对应每年释放氧气20680.56吨/年。

CE、OE——天兴洲是个纯农业生态洲,洲上没有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故在分析天兴洲的耗氧量时,可弱化燃烧的部分,只需考虑人呼吸与生物生化量,即CE=0,OE=0。

CC、OC——生化作用主要指有机物降解释放CO2,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二氧化碳通量值不同,释放二氧化碳的强度不同。

根据长时间测定研究,可得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生化作用CO2排放量,见表3。

根据调查,武汉市的生化耗氧量为127.75万吨/年,其生态用地面积为2295平方公里,天兴洲的生态面积为19.30平方公里,由此可得天兴洲的生化作用氧气消耗量(OC)为10 743.25吨/年。

(2)固碳释氧总量计算结果根据(1)与(2)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由此可计算得天兴洲生态用地一年可容纳的人类自身呼吸释碳、耗氧量为:CP=SC/Q0-CE-CC=33291.52(吨/年)OP=SO/Q0-OE-OC=23724.35(吨/年)(3)生态用地人口承载力根据天兴洲生态用地一年可容纳的人类自身呼吸释碳、耗氧量,可进一步测算天兴洲生态用地承载的极限人口规模。

考虑到天兴洲上不适宜建设大型酒店等住房配套设施,故在此假设游客登岛旅游当天往返。

由碳氧平衡法计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的生态用地容量的人口承载力:XC·a·kC·10-3=CPXO·a·kO·10-3=OP式中:CP—人类自身呼吸一年释碳量(吨/年);OP—人类自身呼吸一年耗氧量(吨/年);a—游客停留系数(人次/天),取值为1;XC—天兴洲生态用地碳平衡可承载的极限游客数(人次/年);XO—天兴洲生态用地氧平衡可承载的极限游客数(人次/年);kC—人均释碳量(千克/人·天),取值1.0千克/(人·天);kO—人均耗氧量(千克/人·天),取值0.75千克/(人·天)。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结合之前计算的CP、OP值,可得到天兴洲生态用地的人口承载力XC=3329.25万人次/年,XO=3163.24万人次/年,故用碳氧平衡法计算的天兴洲生态用地的人口承载力为3163.24万人次/年。

2.2.2 水环境承载力(1)参数确定W=C·ψ·A·106水质标准值(C)——根据《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长江武汉市境内段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类别为Ⅲ类。

径流系数(ψ)——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表类型为草地、沙质土壤,中等坡度(2%~7%)的区域,径流系数为0.10~0.15,本研究按0.12计算。

降水总量(A)——由堤内面积(9.77平方公里)乘以洪山区年降雨量(1.163米)得到。

(2)水环境容量计算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及确定参数,计算得到天兴洲水环境容量,结果如表5所示。

(3)水环境人口承载力根据对天兴洲的初步规划及定位,可知天兴洲开发建设后污水类别主要为上岛旅游人群的生活污水,届时岛上将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假设天兴洲发展生态旅游后生活污水收集率为9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对于收集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的尾水,满足长江武汉市境内段功能要求,因此,现有的水环境容量只需满足未收集部分污水即可。

污水系数取0.85,则有:(P×a×B×0.85)×(1-90%)×D×10-9=W式中:P—水环境游客承载力(人次/年);a—游客停留系数(人次/天),取值为1;B—游客日用水量(升/人次·天),在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参考《风景名胜区设计规范》,本研究景区游客用水量取50升/人次·日;D—污水中某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毫克/升),根据城镇旅游污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参考值,COD 250 mg/L,BOD5 150 mg/L,氨氮25 mg/L;W—水环境可承载某污染物的量(吨/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