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案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案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长安晚秋》学案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一、作者:赵嘏,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二、问题:1、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2、古诗长安晚秋中哪些景物表现了晚秋的特点《商山早行》学案商山早行温庭筠晨启动怔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者: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

二、问题:1、《商山早行》这首诗,处处紧扣一个“早”字,请你写出有关“早行”的词。

2、简要解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意及言外之意。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长安晚秋》答案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二、问题:1、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商山早行 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商山早行 教案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品味尾联,思考:
1、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昨夜的梦,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流露了什么情感?
2、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
3、送别诗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4、边塞诗如高适的《燕歌行》。
5、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1、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乡。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二.整体感知读懂诗意:
1.注释
①征铎(duó):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②檞(jiě),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黄庭坚〈寄黄几复〉)
4.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情景交融首尾呼应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长安晚秋》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长安晚秋》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长安晚秋》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山东省垦利一中高二语文组李志良教学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检查背诵:《无题》、《九日齐山登高》1、导入新课: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我们学过了晚唐著名的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今天我们接触晚唐另一位诗人赵嘏。

学习一下他的《长安晚秋》(板书)2、作者简介:见课下注释①,补充:擅长七言律诗,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胡震亨谓其“才笔欲横,古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

”3、朗诵:教师范读,学生朗诵。

4、内容把握: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2—3分钟)提问2、3名学生。

教师总结——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美女靖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由调悠扬婉转。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5、整体感知: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6、内容赏析:首联:总览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

晨曦初见西半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

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

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

高中语文 专题六 商山早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专题六 商山早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商山早行教学过程6种典型景物,中间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等名词以外的词。

2.补充类似诗句:“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X至秘校庄》欧阳修“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总结: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3.意象赏读:A.6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何用现代汉语顺畅组合。

出行在外,荒村野店宜眠早,往往清早起早赶路补回来,俗语云“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听到鸡鸣声,起身看天,只见一轮残月斜挂茅店上空。

板桥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霜,已有早行的人在上面留下了足迹。

B.解说意境特点:凄清、悲凉。

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

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赏析“明”字。

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因为天色还早,残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驿墙。

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来写。

.“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的作用。

“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长安晚秋 含答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六 长安晚秋 含答案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仕途失意,羁旅思乡之情。)
2、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用了不同的角度,望和近观的角度:1、2句远望,5、6句近观。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2、3、4仰视,5、6俯看。3、静态和动态的角度:3、4句动态,5、6句静态。以景传情——“云物凄凉”“残星几点”不仅是秋的凉意,星的寥落,更是内心凄凉的反映。“长笛”和“篱菊”不仅是所闻和所见,更是内心的思念和乡情的反映.莲之愁,更是人之愁。)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晚唐另一位诗人赵嘏的作品《长安晚秋》。
二、朗读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三、作者和背景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秋雾拂晓,残星几点,群雁南飞,寥廓静寂之中,突然一声长笛飘飞而来,笛声悠扬,情催意动。幽怨的乐曲,寂寥的冷秋,仕途的失意,离乡的羁旅,揪人愁肠,撕心裂肺,感人至深。)
4、将本诗和盛唐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比较,看看在艺术境界、情感特征以及写法上有什么同和异?
(《长安晚秋》前三联写景,尾联以典故直接带出情感。写景渲染出气氛,借景抒发感情。感情悲伤,思乡归隐。艺术境界上,多幅画面,铺陈渲染,意韵清远,景中含情。

高二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商山早行》苏教版选修(通用)

高二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商山早行》苏教版选修(通用)

《商山早行》教案一、自学1.注释①征铎(duó):征,远行。

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②槲(h ú):一种落叶乔木。

“槲寄生”(《〈物种起源〉导言》)(补充:斛hú,容器;檞jie,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③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明”使…明艳。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④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2、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812-870),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在京兆鄠(hù)县(今陕西户县)。

才思敏捷,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又擅长填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

花间派鼻祖。

二、翻译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已留有人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三、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商山早行+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商山早行+Word版含答案.docx

商山早行一、诗人名片温庭筠(?~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二、诗词故事机遇温庭筠是一个青楼隐士。

有一次,他遇到了匿名旅行的唐宣宗。

宣宗问他:“你知道我是谁?”温回答:“我想你是皇帝的侍卫。

”宣宗因此决不恕他,所以他仕途始终不顺。

三、文题背景商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又名商阪、楚山。

传说为汉初“四皓”隐居之处。

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诗人离开长安之时。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是一首羁旅乡愁诗。

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中间两联写景,抒发了早行之辛苦。

尾联写思乡,较含蓄。

二、悟读,诗情画境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伴着叮当作响的车马铃声,诗人离家远行。

晓月的余光笼罩着客店,早春的寒霜覆盖了板桥,荒山野路上枯黄的槲叶遍地,驿墙的旁边淡白色的枳花已在开放。

这美好的景象怎能不让人忆起梦绕魂牵的故乡?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哪一句?哪些描写表现“早行”的“早”字?答案(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

(2)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白花在天蒙蒙亮时最为显眼)、“梦(醒)”。

65《长安晚秋》“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65《长安晚秋》“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阅审阅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六《长安晚秋》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这首诗的凄清的情感基调。

过程与方法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占fl\\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诵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语: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岀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今天我们接触晚唐另一位诗人赵嘏。

学习一下他的《长安晚秋》。

(板书:望月怀远)二、学习目标: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这首诗的凄清的情感基调。

3.掌握景物描写类鉴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三、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2、写作背景赵嘏,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考取进士。

事实上,他的诗名早就满天下了;许多王公大臣也时常邀请赵嘏到他们府衙里作客,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但只是他所担任的官职却一直很低。

那年秋天,心中不无懊恼的赵嘏在登览了京城长安后,写了一首七律,其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被大诗人杜牧看到,杜牧当即大为欣赏,并称赵嘏为“赵倚楼”。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商山早行 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商山早行 教案
3、送别诗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4、边塞诗如高适的《燕歌行》。
5、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1、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②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芒。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
三、合作探究:
朗读全诗,思考: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学案
科目:高二语文主备人:葛恒俊备课日期:2015年月日
课题
羁旅诗之商山早行
第1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2.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
一、导入:
古诗浩如烟海,但从内容上看,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1、怀古诗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2、写景咏物诗(包括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对应学生用书P48一、字音识记1.拂曙.(shǔ) 2.宫阙.(què) 3.倚.楼(yǐ)4.篱.菊(lí) 5.渚.莲(zhǔ) 6.鲈.鱼(lú)7.槲.叶(hú) 8.枳.花(zhǐ) 9.驿.墙(yì)二、词语释义1.云物..凄凉拂曙..流:云物,天上飘拂的云雾。

拂曙,拂晓。

2.汉家宫阙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3.残星几点雁横塞..:越过关塞。

4.紫艳..半开篱菊静:艳丽的紫色。

5.红衣..愁:红衣,红色的莲花瓣。

渚莲,水中洲渚上长的莲。

..落尽渚莲6.晨起动征铎..:系在车马上的铃。

7.凫雁满回塘..:曲折回环的池塘。

三、名句背诵1.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对应学生用书P48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

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纯熟,颇多佳句。

有《渭南诗集》。

二、相关背景赵嘏在当时颇有诗名。

与诗人杜牧交好,其诗《长安晚秋》是诗人居住在长安,在一个深秋的拂晓,登高而望所写。

眼前的景象迷蒙而壮阔,思乡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中显得格外强烈,其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被杜牧赞赏,称其为“赵倚偻”。

三、内容提要这首七律,写诗人望中的见闻,通过特定环境中的秋景描写,反映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四、写法借鉴1.巧用典故,表达感情“紫艳半开篱菊静”借陶渊明爱菊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之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后又用春秋时期钟仪“戴南冠学楚囚”之事,表明自己留居在长安已毫无价值,还不如尽快归隐。

2.寓情于景,意境高远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十二)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十二)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酬.劳(chóu) 霑.衣(zhān) 冠.盖(ɡuān)B.蒹葭.(jiā) 渚.莲(zhǔ) 槲.叶(hú)C.枳.花(zhī) 凫.雁(fú) 干.云霄(ɡān)D.沙鸥.(ōu) 声啾啾.(jiū) 嶙.峋(lín)2.下列各项中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宫阙池塘挖墙角B.鲈鱼酩酊口讷C.征铎扁舟苍桑D.陷井渲泄标新立意3.下面四句诗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选出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 )①雪峻帆影落,风逼雁斜行②客帆与雁落,霜叶向人飞③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④鸡声荒戍晓,雁过古城秋a.表达远方归来的喜悦心情。

b.诉说羁旅守边战士的艰辛。

c.反映冬日江行的苦寒。

d.抒发雨后见晴的开朗情怀。

A.①c②d③a④b B.①b②d③a④cC.①c②a③d④b D.①b②a③d④c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

(2)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

(4)古往今来只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独上”与“同来”相照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长安晚秋教学过程四、理解看注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秋天拂晓时,云雾在天空漂流着,带着一片凄凉的寒意,朝廷的宫殿耸立着,像要触到高高的秋空。

残星几点悬挂在空中,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一副愁情。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楚囚钟仪那样戴着南冠,羁留他乡。

)五、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仕途失意,羁旅思乡之情。

)2、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用了不同的角度,问,有哪些角度的描写?诗歌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层次角度——1、远望和近观的角度:1、2句远望,5、6句近观。

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2、3、4仰视,5、6俯看。

3、静态和动态的角度:3、4句动态,5、6句静态。

以景传情——“云物凄凉”“ 残星几点”不仅是秋的凉意,星的寥落,更是内心凄凉的反映。

“长笛”和“篱菊”不仅是所闻和所见,更是内心的思念和乡情的反映。

莲之愁,更是人之愁。

)界,映衬人物的情感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高考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复习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考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复习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走近作者 (1)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 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 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
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 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 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
⑩杜陵:_地__名__,__在__今__陕__西_西__安__东__南__,__古__为__杜__伯__国_,_ _秦__置__杜__县__,__汉__宣__帝__筑_陵__于__东__原__上__,__因__名__杜__陵_。__据____
_考__,__温__庭__筠_幼__时__随__家__客__游__江__淮__,__后_定__居__与__鄠__县__(_现__在__ _陕_西__户__县__)_郊__野__,_靠__近__杜__陵__,__所__以__他__自__称_为__杜__陵__游__客__。_ _那__么__这__句__诗_里__的__“__杜__陵__梦__”__当__是__相_思__之__梦__。____
_曾__于__唐__宣__宗__大___中__末__年__离__开__长__安__,__经__过___这__里__。__
⑧枳花明驿墙:_部__分__版__本__为__“__枳__花__照__驿__墙__”__。__明__: _使__…__…__明__艳__。__这__句__意__为__:__枳__花__鲜__艳__地__开__放__在__驿__站__ ___墙__边__。_____ ⑨征铎:___远__行__马__车__所__挂__的__铃__。___
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 《旧唐书·文苑传》认为“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温诗“笔径较独酣捷”。 而陆时雍《诗镜总论》则说:“李商隐丽色闲情, 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 絮飘扬,莫知指适。”《四库全书总目》更谓“庭 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 人之旨”。李商隐诗在讽喻和寄情深婉方面,超 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 于温诗。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素材五 经常被用作作文素材的李商隐的名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奉献” “坚贞” “忠诚” “鞠躬尽瘁” “无私”等作文中。 (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继承与创新” “开拓” “超越” “朝 气” “后生可畏”等作文中。
商山早行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温庭筠(?-866),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 (今山西 太原)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时号“温八 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讽权贵,为 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 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 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4.“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诗 人思想的?
参考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 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 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示故园 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战国钟仪的典故,“戴南冠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用与归隐之不宜迟。
素材三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 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 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 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 性。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 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 [ 应用角度 ]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 “ 平等 ”“ 同情 ”“ 真诚 ” 等相
合的无奈” “瞬间错过的感伤” “没有结果的怅惘” “美在距离(时 间距离)”等作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对应学生用书P48一、字音识记1.拂曙.(shǔ) 2.宫阙.(què) 3.倚.楼(yǐ)4.篱.菊(lí) 5.渚.莲(zhǔ) 6.鲈.鱼(lú)7.槲.叶(hú) 8.枳.花(zhǐ) 9.驿.墙(yì)二、词语释义1.云物..流:云物,天上飘拂的云雾。

拂曙,拂晓。

..凄凉拂曙2.汉家宫阙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3.残星几点雁横塞..:越过关塞。

4.紫艳..半开篱菊静:艳丽的紫色。

5.红衣..落尽渚.莲.愁:红衣,红色的莲花瓣。

渚莲,水中洲渚上长的莲。

6.晨起动征铎..:系在车马上的铃。

7.凫雁满回塘..:曲折回环的池塘。

三、名句背诵1.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对应学生用书P48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

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纯熟,颇多佳句。

有《渭南诗集》。

二、相关背景赵嘏在当时颇有诗名。

与诗人杜牧交好,其诗《长安晚秋》是诗人居住在长安,在一个深秋的拂晓,登高而望所写。

眼前的景象迷蒙而壮阔,思乡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中显得格外强烈,其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被杜牧赞赏,称其为“赵倚偻”。

三、内容提要这首七律,写诗人望中的见闻,通过特定环境中的秋景描写,反映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四、写法借鉴1.巧用典故,表达感情“紫艳半开篱菊静”借陶渊明爱菊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之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后又用春秋时期钟仪“戴南冠学楚囚”之事,表明自己留居在长安已毫无价值,还不如尽快归隐。

2.寓情于景,意境高远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时节的寻常事物,然而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3.借景抒怀,展现品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特别是末句,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

重点揣摩1.《长安晚秋》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凄凉,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孤独寂寞的感情基调。

2.试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

“雁横塞”“长笛一声”是动态描写,“残星几点”“人倚楼”是静态描写。

作者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

3.试分析“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作者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娴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生归隐之心。

4.“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的?参考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战国钟仪的典故,“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用与归隐之不宜迟。

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温庭筠(?-866),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

才思敏捷,时号“温八叉”、“温八吟”。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讽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二、相关背景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诗人因被贬为随县县尉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长安南郊)。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三、内容提要在这首诗中,诗人形象鲜明地勾画了山村早晨的景色,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四、写法借鉴1.意象叠加,浓醇深长“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人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组合叠加,勾画出一幅连续而完整的“秋晨早行图”。

这有声有色的画面,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同时又能使读者体会出奔波谋生的辛劳,羁旅他乡的愁思。

从句法上看,它们全是名词,这种凝练精粹、别具一格的诗句,其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2.情景相融,感人至深诗的首联与尾联首尾照应,抒发了诗人长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颔联、颈联以眼前生动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早行”,也映衬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

这样,全诗情景交融,主题表现得更为饱满而含蓄。

重点揣摩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参考答案:还有“月”、“板桥霜”也表现了早行,通过月尚未落以及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连举,句法奇特,其妙无穷,请谈一谈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六个名词包括了节令、时间、地点、景物,还隐含着诗人和别的早行人,用字精简,惜墨如金,字字珠玑,而道路辛苦自不待言。

可谓“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结合首联的羁旅愁思之情,进一步反衬了漂泊在外的诗人对家乡杜陵的深切思念。

对应学生用书P116一、基础巩固1.下面四句诗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选出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①雪峻帆影落,风逼雁斜行②客帆与雁落,霜叶向人飞③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④鸡声荒戍晓,雁过古城秋a.表达远方归来的喜悦心情。

b.诉说羁旅守边战士的艰辛。

c.反映冬日江行的苦寒。

d.抒发雨后见晴的开朗情怀。

A.①c②d③a④b B.①b②d③a④cC.①c②a③d④b D.①b②a③d④c解析:选C根据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即可。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解析:选B B项,韦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意。

A项,《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

C项,《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意境不符。

D项,《商山早行》表现游子早起上路的辛苦,与后面描述内容不符。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

(2)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

(4)古往今来只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1)残星几点雁横塞(2)红衣落尽渚莲愁(3)江涵秋影雁初飞(4)牛山何必独霑衣(5)借问酒家何处有二、拓展阅读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解析:选BE B项,对第三句的内容理解不当,“同来望月人”指的是去年曾经一同来此望月的人,对作者感情把握也不准确,应是怀念怅惘之情。

E项,“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表述不当,应为“由今年所见的江月美景,引起了对去年望月之人的追思”。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裁:两首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或: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或: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