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新技术。

3. 培养学生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 植物繁殖的新技术4.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 植物细胞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和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细胞工程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脱毒苗的培养、突变体的筛选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植物细胞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繁殖、食品加工等。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前景。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和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

4.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植物细胞工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育种等。

2. 探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植物细胞工程》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应用及相关图片。

《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及含实验学分课程)大纲

《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及含实验学分课程)大纲

《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及含实验学分课程)大纲《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及含实验学分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7B09G 学分:1 周学时:4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3.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ell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海洋资源环境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网络课程地址: 无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二、课程简介细胞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等,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

通过学习具体实验原理及操作,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及动手的能力,为后续的实验学习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任务该课程主要是巩固理论课学习的一些相关理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来更好的理解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掌握理论课的相关知识,有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试验的综合设计的能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实验以操作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为辅。

学生实验前需预习实验指导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

通过本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五、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 (或上机类型) 实验类别时数每组人数 1 烟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配置验证专业基础 3 2 2 烟草外植体的接种验证专业基础 3 4 3 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并补培养基配置和接种验证专业基础 3 4 4 烟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及培养验证专业基础 3 4 5 烟草细胞培养设计专业基础 6 4 6 小鼠皮肤细胞的分离与接种培养综合设计专业基础 6 4 7 小鼠皮肤细胞的传代培养综合专业基础 6 4 8 生产转基因动物综合技术体系的方案设计综合演示专业基础 4 4 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上机类型:单项训练、综合训练。

细胞工程题库

细胞工程题库

细胞工程题库一、名词解释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将取自不同组织、具有分裂能力的动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使细胞增殖的技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根据来源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核移植:是指将一个细胞的核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遗传信息并表现出前者的某些遗传特征的过程。

二、简答题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包括:(1)原代培养,即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出单细胞,在培养基中形成细胞悬浮液;(2)传代培养,即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扩增培养,使细胞数量增多;(3)细胞株培养,即通过选择特定的培养条件,使某些具有特定性质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大量扩增;(4)细胞系培养,即通过克隆培养技术,将具有相同遗传特征的细胞进行大量扩增。

简述干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来源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够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组织细胞;成体干细胞则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

干细胞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和扩增。

三、论述题论述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前景。

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生产生物制品,如疫苗、抗体等;(2)用于疾病治疗,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3)用于药物筛选和研究,如建立药物筛选模型、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4)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如人工器官、组织修复等。

动物细胞工程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未来的医疗、生物制品生产、药物研究等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动物细胞工程改良动物细胞》 导学案

《利用动物细胞工程改良动物细胞》 导学案

《利用动物细胞工程改良动物细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动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

2、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了解利用动物细胞工程改良动物细胞的应用实例和前景。

二、知识梳理(一)动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动物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二)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1、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3)过程:取材:从动物体内取出相关组织,剪碎。

分散: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原代培养:将分散的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培养一段时间。

传代培养:当细胞贴满瓶壁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落下来,分瓶继续培养。

(4)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包括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

温度和 pH:适宜的温度(一般为 365℃±05℃)和 pH(72 74)。

气体环境:95%空气和 5%CO₂,其中 CO₂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2、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3)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诱导)(4)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3、单克隆抗体技术(1)概念:由单个 B 淋巴细胞经过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2)原理: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过程: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

从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取 B 淋巴细胞。

将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案

专题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设计思路本节课遵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来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与当前生物技术热点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作为本节课的理论基础,将科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并通过设置一些相互衔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是教学的难点。

2、学情分析虽然必修模块中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的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相关的实验技术难度较高、过程抽象,这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创设情境、层层设疑、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方法和应用;2.能力目标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根据生物工程内容的特点,从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层面进行构建,具体指导以技术操作流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操作的原理(科学),分析应用(社会、环境)与技术的联系。

《细胞工程》实验指导书

《细胞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课程:细胞工程授课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主编:徐艳实验一实验室的概况与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熟悉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必须的基本设备及其用途与作用方法,掌握配制培养基母液的基本技能。

二、材料与用具:1、药品:生长调节类物质、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等。

2、用具:分析天平、移液管、量筒、培养瓶、烧杯、冰箱、母液瓶等。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实验内容:(一)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及主要设备:1、洗涤室:水槽、工作台、蒸馏水器等功能:器皿及材料洗涤;蒸馏水制备。

2、消毒室: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等功能:器皿的干燥;器皿及培养基的消毒。

3、试剂室:试剂柜、冰箱功能:存放试剂及器皿。

4、准备室:工作台、天平、水浴锅、电炉、显微镜及各种玻璃仪器、金属仪器等功能:培养基药品称量、配制、分装、灭菌;材料预处理;培养材料的观察分析。

5、接种室(含缓冲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等功能:无菌操作。

6、培养室:培养架、摇床等功能:培养物的控制培养。

7、驯化移栽室:如温室、大棚等功能: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二)培养基母液的配制:1、MS基本培养基母液:各成分单独称量、单独溶解后混合定容①大量元素母液:10倍,1L注意:CaCl2.2H2O易与其他成分反应产生沉淀;②微量元素母液:100倍,0.5L③铁盐母液:100倍,0.5L注意:两者等体积溶解后混合,且需80℃水浴1h充分螯合,等待冷却后定容;④有机母液:100倍,0.5L2、激素类母液的配制:①1mg/ml的6-BA 50ml:先用0.1mol∕L的 HCL或NaOH溶解后再加水定容;②0.1mg/ml的NAA 50ml:先用少量0.1mol∕L的NaOH溶解后再加水定容。

注:精度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三)培养器皿的洗涤:1、对污染的培养器皿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2、清除残渣,用清水洗净,浸泡于合成洗涤剂中6-24小时;3、用洗涤刷洗涤,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4、用烘箱烘干或晾干,存放于防尘橱内备用。

#奇台七中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方案

#奇台七中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方案

奇台七中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打造文明校园,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县委和教科局党委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的安排意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学校实际,经研究制定我校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县党和教科局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安排部署,以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为载体,通过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五个一”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政治意识,引导和团结全校师生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定、名族团结的成果,以实际行动为我校优化发展环境、创建自治州精神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动力支撑。

二、活动原则(一)全员参和:“五个一”活动,应是全校师生共同意志的提炼和升华。

活动过程中,要树立人人是主体的观念,积极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和,合力共建,为深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添光彩。

(二)立足实际:“五个一”活动要从学校和师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使活动真正成为师生追求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成为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弘扬良好文明风尚的过程。

(三)特色创新:“五个一”活动是一项建设性、创新性的工作,创建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做到内容上有拓展、载体上有突破、效果上有提升,实现和时俱进、纵深开展。

三、活动内容:“五个一”活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是:(一)编写一本简单易学的民汉文字教材。

责任分工:责任领导:赵永梅。

工作落实责任部门:教务处。

责任人:段斌热、西单.艾。

具体工作落实部门:语文教研组、双语母语教研组。

责任人:教研组长。

具体要求:认真贯彻学校2018年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发挥聪明才智,根植校园生活实际,促进民汉师生交流、倡导民族团结,由学校维语文教研组安排部署,集体编写一本简单易学的民汉对照文字教材,在全校推行使用。

(二)每周安排一节汉族学生学习民族常用语言课。

植物细胞工程学习指导案

植物细胞工程学习指导案

学习指导案
当堂检测7.对烟草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研究发现,在改变培养基中IAA(生长素)与KT(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时,可改变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2)烟草组织块炽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做脱分化。

(3)
培养基中添加的IAA与KT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的形成,抑制
的分化;IAA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是
和。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得到突变体的原因是
作业布置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基础作业:学案
提高作业:世纪金榜
板书设计植物细胞工程
一、细胞工程概念
二、植物组织培养
1、原理
2、过程
3、概念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
1、概念
2、过错
3、意义
课后反思当堂检测结果分析(含疑难问题):
针对以上结果反思教学行为(含思想交流):
本节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并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本节课的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细胞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12课程名称:细胞工程学(Cell Engineering)学时学分:总学时56学时,实验课学时20学时;课程总学分3.5。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

实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细胞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细胞工程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也是我校其它生物类各本科专业学生的重要选修课。

先修主要基础课程有普通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组织、器官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即: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细胞工程中的指导作用;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发生的调控;离体培养条件下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掌握不同组织、器官的培养特点和控制方法。

了解细胞工程的各类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途径与发展潜力。

(二)实践技能方面重点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掌握外植体选择、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器官发生调控等基本技术;了解细胞大批量培养方法,原生质体分离与体细胞杂交技术。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方式及考核办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分别指导为主。

考核办法:本课程实验设置基本按照本学科研究的基本环节设计,因此,整个教学环节实行模拟研究型方式,每次实验学生进行详细观察记载,实验结束后形成完整实验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论文,作为实验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每次实验由指导老师对操作环节进行等级评定。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评课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评课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评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植物细胞杂交的过程设计,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注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和实践应用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3解决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逐步总结归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三倍体西瓜,提出问题:怎样获得三倍体西瓜的子代?2、引入:科学家是怎样实现了这个想法的?3、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认真阅读P36~P37教材,来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投影问题4、投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教师在重点知识处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在上述基础上引出:植物体细杂交概念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从而获得众多答案,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提供了机会。

而多种答案是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性思维。

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是一种收获。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和不足某些结论性的归纳由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显然忽视了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既然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就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生从探索到获得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是学生探索的成果,不管这个结论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完整还是不完整,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以保持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老师只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补充、完善或矫正即可。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评课山河一中都业华。

动物细胞说课稿_2

动物细胞说课稿_2

动物细胞说课稿动物细胞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材要求特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方面⑴动物细胞培养(知道)⑵动物细胞融合(知道)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知道)2、态度观念方面⑴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

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⑴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由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说教学内容单克隆抗体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其中前三大技术为本节教材的主体内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以小字科普读物的形式出现,意在使学生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发展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在教材重点介绍的三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如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的基础,其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体现的。

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由此可见,单抗技术应属较高层次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对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较深刻的领悟动物细胞工程的真谛,并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单抗独具匠心的实验设计中,深刻体会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中决定性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加之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说教学方法鉴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动物细胞工程的原理、过程从中得到一些概括性的认知、启发他们进行对比联系、师生共同探究新科技、新成果。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一、名词解释:1、细胞工程(cytotechnology或cell engineering):它是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或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

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2、看护培养(nurse culture):看护培养技术首先是有Muir等(1954)设计的,其操作方法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置入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放一小片滤纸,待滤纸湿润后将细胞接种于滤纸上。

当培养细胞长出微小细胞团以后,将其直接转至琼脂培养基上让其迅速生长。

3、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指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4、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5、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所形成的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6、花药培养(anther culture):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7、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培养过程中,有些细胞可能会分泌活性物质到培养液中,这种培养过某种细胞以后,含有细胞分泌物的培养液又称为条件培养基。

8、植物脱毒:由人工将植物体组织器官病原体消除,并有这些组织器官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9、原代细胞系:指从机体中取出而直接培养的细胞,从一代到十代的细胞培养是原代培养,形成的整个系统叫原代细胞系。

10、体细胞杂交: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高二生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高二生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高二生物细胞工程练习题细胞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旨在开发新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改造和应用细胞。

在高二生物学的学习中,细胞工程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以下是一些细胞工程的练习题,帮助加深对细胞工程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一:细胞培养基本操作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常用的方法之一。

请你描述一下进行细胞培养时所需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细胞的处理、培养环境的控制等。

以细胞培养基本操作为题,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题目二:细胞转染技术细胞转染是将外源基因或其他物质导入目标细胞中的方法。

请你选择一种常用的细胞转染技术,如热冲击法、电穿孔法或化学转染法,描述其原理、步骤和应用场景,并分析其优缺点。

题目三:细胞组织工程细胞组织工程是一种通过培养和操纵细胞以构建组织和器官的技术。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细胞组织工程应用领域,如人工皮肤、人工骨骼或人工心脏等,详细介绍其构建原理、方法、难点和应用前景。

题目四:细胞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细胞工程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

请你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具潜力的细胞工程应用,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原理、方法、临床应用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题目五:细胞工程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细胞工程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医学和科学上的突破,同时也涉及到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

请你选择一个与细胞工程相关的伦理或社会问题,如生命伦理、隐私保护或社会公正等,论述其现状、争议和解决方案。

总结:细胞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其应用潜力和挑战都非常巨大。

通过对细胞培养基本操作、细胞转染技术、细胞组织工程及其应用、细胞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及与细胞工程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学习和练习,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细胞工程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应用前景,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社会公正的关系,以推动细胞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

第2章 细胞工程 第3节 2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第2章  细胞工程 第3节 2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第2章 细胞工程
试管动物技术与体外受精
[知识归纳] 1.试管动物技术分析 (1)操作对象:配子和动物早期胚胎 (2)应用技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移植 (3)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4)意义:加快良种动物的繁殖速度。 (5)注意:试管动物技术并非指胚胎始终在试管中发育,而是胚胎发 育的早期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胚胎发育的绝大多数时间在母体中。
第2章 细胞工程
2.不同的动物精子的采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采集到的精子 都要进行获能处理,不同的动物获能处理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素养达成:本重难点通过学习试管动物和体外受精的过程,培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素养。
第2章 细胞工程
[对点精练]
1.良种试管牛的繁殖过程:用激素促进甲牛多排卵,然后把卵子
第2章 细胞工程
2.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实验动物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产生更多的精子
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能与获能的精子直接受精
C.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可以在适当的培养液中完成受精
D.卵母细胞与精子受精过程完成后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第2章 细胞工程
【解析】给实验动物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以使其产生更多的卵母细 胞,A错误;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还没有发育到MⅡ期,必须培养 到MⅡ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B错误;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 子,可以在适当的培养液中完成受精,C正确;卵母细胞与精子受精过 程时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
第2章 细胞工程
(4)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适当的__培__养__液____中共 同培养一段时间,促使它们完成___受__精____。
(5)意义: ①是提高动物__繁__殖__能__力__的有效措施。 ②可以为__胚__胎__移__植__提供可用的胚胎。

高三生物复习学习计划

高三生物复习学习计划

高三生物复习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2)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即把导、学、讲、练融为一体,优化课堂结构。

(3)把心智技能的培养和动作技能培养融为一体,优化理论课与实验探究课的教学。

(4)把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初步创造能力融为一体。

(5)给学生提供课内外自主发展的空间。

(6)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生活现象、环境状况、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二、复习目标根据第一轮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应力求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和原理。

2、用各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3、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解释。

4、正确地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同时还能够用相关的理化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即用自然科学的知识,解释生物个体、环境、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5、选用恰当的方法探究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

6、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7、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法和应试能力,力求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考分数。

通过高考备战,提升考试成绩,确保20xx年高考,及各次月考生物学科能完成工作目标,不影响考生理综及高考总分。

三、复习内容(一)生物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高中《生物》必修第三册和高中《生物》选修三。

(三)注重基础,提高能力:生物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4、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说课稿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说课稿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 3 专题 2 中的重要内容。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细胞工程则是细胞工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后续学习动物细胞工程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两部分。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验案例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技术流程。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必修模块中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细胞学基础。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复杂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流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流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及条件。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去除细胞壁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或术语:1、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即研究、开发、利用各类细胞的工程2、细胞培养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3、细胞融合技术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4、植物组织培养是在离体人工调控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器官,进而分化、发育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5、外植体是指能被诱导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如一个芽,一段茎。

7、细胞固定化是将细胞包埋在惰性支持物的内部或贴附在它的表面。

8、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是指去除全部细胞壁后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及其包裹着的细胞内含物质的总称,呈圆形,具有渗透破碎性,要在高渗液中才能维持其相对稳定。

9、单倍体生物是指细胞中仅含一组染色体的个体。

10、孤雌繁殖途径植物卵细胞不经受精而发育成单倍体胚,继而长成单倍体植株。

11、孤雄繁殖途径精子进入胚囊后不与卵细胞受精而独自发育成单倍体胚,再发育成株,卵细胞退化消失。

12 无融合生殖精卵结合后,在受精卵发育的同时,助细胞或反足细胞也与受精卵形成的二倍体胚同步发育成单倍体胚,形成双胚或多胚种子。

13、人工种子即人为制造的种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14、人工种皮是包裹在人工种子最外层的胶质化合物薄膜。

这层薄膜既能允许内外气体交换畅通,又能防止人工胚乳中水分及各类营养物质的渗漏,还应具备一定的机械抗压力。

15 人工胚乳是人工配制的保证胚状体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一般以生成胚状体的培养基为主要成分,再根据人们的需要外加一定量的植物激素、抗生素、农药以及除草剂等物质,尽可能提供胚状体正常萌发生长所需的条件。

16 胚状体胚状体是由组织培养产生的具有胚芽、胚根等类似天然种子胚的结构,并具有萌发长成植株的能力。

17、动物细胞工程是细胞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层次,根据人类的需要,一方面深入探索、改造生物遗传种性,另一方面应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大量培养细胞或动物本身,以期收获细胞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可供利用的动物。

18、动物细胞培养指的是离体动物细胞在无菌培养条件下的分裂、生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细胞不出现分化,不再形成组织。

19、动物组织培养是取自动物体的某类组织,在体外培养时细胞一直保持原本已分化的特性,该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持续不发生明显变化。

20、微细胞也叫微核体,它们由一至几条染色体、少量细胞质和完整的细胞膜包裹而成。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由于供体信息简单、受体细胞被影向小、染色体受到细胞膜的保护而较少受物理、化学因素和胞内核酸酶的降解,不受或很少受损伤,成功率较高,因而已成了细胞株之间转移遗传信息的重要手段。

21、干细胞(stemcell) 是动物(包括人)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二、基础知识1、根据研究操作的对象不同,细胞工程又可分为三类,即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微生物细胞工程。

2、细胞工程操作的主要对象是细胞。

生物界有两大类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3、细胞融合的主要过程:制备原生质体;诱导细胞融合;筛选杂合细胞。

4、20 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就曾预言“植物细胞具全能性”。

5、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预备阶段→诱导去分化阶段→继代增殖阶段→生根发芽阶段→移栽成活阶段。

6、常见的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有以下两大类:平床培养系统;立柱培养系统。

7、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步骤:取材与除菌→酶解处理→分离→洗涤→鉴定。

8、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化学法诱导融合、物理法诱导融合。

9、1921年,Bergner首次在高等植物曼陀罗发现了单倍体植物。

10、1924年,Blakeslee等提出了在育种中培植利用单倍体生物,然后加倍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的的技术路线设想。

11、1964 年,Guha 等率先人工诱导毛叶曼陀罗单倍体株成功。

12、自发产生单倍体通常经有以下发育途径:孤雌繁殖途径;孤雄繁殖途径;无融合生殖。

13、人工种子的结构人工种皮;人工胚乳;胚状体。

14、制备人工种子的核心问题是诱导胚状体的同步化生长。

15、褐藻酸钠是目前最好的人工种子包埋剂,其次是琼脂、白明胶等。

16、1975 年,Kohler和Milstein巧妙地创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珍贵的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17、1997 年,英国Wilmut领导的小组用体细胞核克隆出了“多莉(Do1ly)”绵羊,把动物细胞工程推上一个新台阶。

18、专用于大量培养哺乳动物细胞设计的三种方法:微导管培养法;微载体培养法;微胶囊培养法。

19、动物细胞融合有以下三条途径: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电激诱导融合。

20、哺乳动物和人体内主要有两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

前者能分泌淋巴因子(如干扰素),发挥细胞免疫的功能;后者能分泌抗体,具有体液免疫的作用。

21、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家在畸形胎瘤中首次发现了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ES 细胞),从此开创了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历程。

22、1970 年,Evans 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

23、1997 年人的胚胎干细胞被首次培养成功,从而科学家开始了尝试“定制”器官救助生命的干细胞工程,即非繁殖性克隆或治疗性克隆研究。

24、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全能性干细胞(即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干细胞;专一性干细胞。

25、开展干细胞研究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获得干细胞系;建立干细胞诱导分化模型;将上述干细胞或干细胞培育体系植入动物或人的相应器官或组织,考察其效果。

三、判断能力1、细菌、放线菌等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体积较小,DNA 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而裸露于细胞质中。

胞内无膜系构造的细胞器。

胞外由肽聚糖组成细胞壁,是细胞融合的主要障碍。

原核细胞生长迅速,无蛋白质结合的 DNA,易于人工遗传操作,是细胞改造的良好材料。

2、酵母、动物、植物等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体积较大、内有细胞核和众多膜系构造的细胞器。

植物细胞有以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真菌细胞壁主要由各种葡聚糖构成网状纤维物,还有甘露聚糖、蛋白质和脂质填充其中。

真核细胞一般都有明显的细胞周期,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呈现高螺旋紧缩状态,既不利于基因外钓,也难于插入外源基因。

诱导真核细胞同步化生长,对于成功地进行细胞融合及细胞代谢物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3、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外植体的分化能力;植物胚与幼龄组织、器官比老化组织、器官更容易去分化,产生大量愈伤组织;不同物种相同部位的外植体细胞分化能力可能大不一样。

4、组织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让外植体去分化,使各细胞重新处于旺盛有丝分裂的分生状态,培养基中一般应添加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激素。

去分化阶段为植物细胞依赖培养基中的有机物等进行的异养生长,原则上无需光照。

但通常还是置于人工照明条件下培养,以期得到绿色愈伤组织。

5、去分化可以采用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琼脂 0.8%~1.0%)或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简便易行、占地面积小、可在培养室中多层培养。

但外植体营养吸收不均、气体及有害物质排换不畅,愈伤组织易出现极化现象。

液体培养中,培养材料营养吸收及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便捷,但需提供振荡设备,投资较大,且一旦染菌则难以挽回。

6、将愈伤组织移置于含适量细胞分裂素,没有或仅有少量生长素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的生成。

光照是必备的外部因子。

根据实验需要,有时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诱导外植体分生、分化长成一定数量的丛生芽,然后再诱导其生成根。

7、自然界中偶尔也能见到天然诱发的单倍体植株。

自发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机率很低,小于千分之一。

自发产生单倍体通常经有以下发育途径:①孤雌繁殖途径植物卵细胞不经受精而发育成单倍体胚,继而长成单倍体植株。

②孤雄繁殖途径精子进入胚囊后不与卵细胞受精而独自发育成单倍体胚,再发育成株,卵细胞退化消失。

③无融合生殖精卵结合后,在受精卵发育的同时,助细胞或反足细胞也与受精卵形成的二倍体胚同步发育成单倍体胚,形成双胚或多胚种子。

通过人工诱导,可以培育出大量符合需要的单倍体植株,用于育种。

8、花药由花药壁和花粉囊构成。

经过适当的诱导,花粉囊中的花粉(单倍体)可能去分化而发育成单倍体胚或愈伤组织,最终形成花粉植株。

花药培养基大体有两种类型。

对多数植物而言,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一般已添加适量的生长素类激素,如2,4-D、奈乙酸或吲哚丁酸等,花药可以在这种培养基中去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但通常不会长成单倍体植株;但有些植物,如烟草、曼陀罗等则只需在简单的蔗糖和无机盐培养基上即可完成从花粉去分化、单倍体胚的形成乃至单倍体植株的长出这一完整的过程。

无论哪种情况,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脯氨酸或羟脯氨酸,对促进单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都有明显的作用。

9、通过培养植物的花粉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1974 年 Nitseh 等首创用挤压法分离花粉进行培养的方法。

1977 年,Sunderland 等提出了自然散开法收集花粉的方法。

花药培养时一些二倍性的花药壁细胞亦形成愈伤组织,从而增加了培育单倍体植株的难度。

虽然用花药与花粉培养单倍体植株目前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白化苗出现过多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0、人工种子是 21 世纪极具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的高科技成果,由三部分构成:①人工种皮是包裹在人工种子最外层的胶质化合物薄膜。

这层薄膜既能允许内外气体交换畅通,又能防止人工胚乳中水分及各类营养物质的渗漏,还应具备一定的机械抗压力。

②人工胚乳是人工配制的保证胚状体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一般以生成胚状体的培养基为主要成分,再根据人们的需要外加一定量的植物激素、抗生素、农药以及除草剂等物质,尽可能提供胚状体正常萌发生长所需的条件。

③胚状体胚状体是由组织培养产生的具有胚芽、胚根等类似天然种子胚的结构,并具有萌发长成植株的能力。

11、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十分重视灭菌与无菌操作。

一旦发生染菌或交叉感染,抢救工作相当麻烦,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对一般性细菌污染可试用氨苄青霉素(终浓度200?g/mL)或链霉素(终浓度200?g /mL)除菌。

霉菌感染,除小心地铲除菌落(丝)外,还应在培养基中加制霉菌素达 100U/mL 以抑杀散落的孢子、菌丝。

支原体的感染令人棘手,即使以 100?g/mL 的卡那霉素处理后也只能抑制其繁衍而未能根除。

有人建议用庆大霉素或去污剂加以清除。

一般性的病毒侵染不一定得兴师动众加以围剿,因为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不大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