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21.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8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21.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8

《悯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材分析《悯农(一)》是一首赞美辛勤劳动,珍惜粮食来之不易的诗歌。

同学们通过学习领悟到劳动是值得尊重的,粮食使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悯农》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

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五、教学构想:先是由学生学过的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再通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三个步奏来学习古诗。

在理解古诗意思的时候,教师通过出示图片,锻炼学生说话来营造古诗的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感情来。

最后联系学生实际,说说接下来吃饭的时候会怎么做,来升华古诗的教育意义。

学生字时,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男女生赛读”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农、禾午、辛、苦”组词,丰富识字量。

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农、辛、苦”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吃饭的米面都从哪里来的吗?(学生回答)我们做的饭、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绅古诗——《悯农》。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4.这个课题谁会读?(指名读课题)正音:悯前鼻音;农后鼻音。

5.悯:同情的意思6.随文教学“农”字。

【注意笔顺】过渡:为什么说要同情、可怜农民伯伯?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从古诗中寻找答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悯农》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悯农》优质课教学设计
2.词语理解方面:学生在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时,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深入理解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更多的生活实例、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语含义。
3.情感体验与表达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表达对农民的关爱之情。但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仍显得较为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6.教学评价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但在评价方式上,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农民辛勤劳作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农民的劳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体验活动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尊重劳动者,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悯农》诗,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举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掌握诗句的抑扬顿挫,感受诗歌的韵律感。
(2)词语理解: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举例: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如“锄禾”是指农民用锄头除草,“汗滴禾下土”形象地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1.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1.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0

2017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悯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

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

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

(……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二、观察图画: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3.古代有一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悯农(一)[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学习生字: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2.自由朗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3.学习生字。

农禾午辛苦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指名读生字。

5.朗读诗句。

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2.抽生答。

(……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悯农》教案(三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悯农》教案(三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悯农》教案(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悯农。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两⾸古诗都是唐代诗⼈李绅所作。

每⾸时都是五⾔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民的⾟勤劳作,告诉⼈们应该懂得粮⾷的来之不易,教育学⽣要爱惜粮⾷。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锄⽲ (唐)李绅 锄⽲⽇当午,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李绅《悯农》⼆ 春种⼀粒粟, 秋收万颗⼦。

四海⽆闲⽥, 农夫犹饿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

2、学会本课9个⽣字,认识2个多⾳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字。

3、指导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21⽇第⼗四周星期四第⼀节 第⼀课时 ⼀、课前说说 ⼩朋友,我们吃的⽩花花的⼤⽶是从哪⼉来的? ⼆、学习古诗《锄⽲》 1、出⽰古诗图⽂:看图读诗,读准字⾳.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表⽰动作。

⽲:⽲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

“汗滴⽲下⼟”汗⽔滴到⽲苗下的泥⼟⾥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结:古诗1、2两⾏写了农民顶着烈⽇在内⽥间⾟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1)⾃⼰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说。

(3)指导朗读。

(4)⼩结:这两⾏告诉我们粮⾷来得不容易,这是诗⼈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师⼀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锄⽲》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独体字,与“⽊”⽐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字格正中。

古诗两首锄禾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锄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劳动的辛勤和美好,培养尊敬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学会珍惜粮食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和主题,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大意。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默写两首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5.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默写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共同探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 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模仿创作,下节课分享。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1.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5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1.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5

《锄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锄禾》,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4个生字,认识“盘、粒、皆”三个字。

体会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4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锄头”图片导入农民生活话题。

2.介绍诗人,引出课题,学习生字“禾”。

二、初读古诗,学习词语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4.学习、书写生字“午、辛、苦”。

三、走进古诗,感悟“辛苦”
1.观察图片,学习第一句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感受农民干活的辛苦。

2.学习第二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了解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观看视频,了解大米的形成过程,学会尊重农民,珍惜粮食。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锄禾
午辛苦
珍惜粮食。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可能包括锄禾等)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可能包括锄禾等)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可能包括锄禾等)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读并背诵《锄禾》及所选的另一首古诗,掌握其中的基本词汇和诗句意义。

2. 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韵律美,初步学习吟咏古诗,体会诗词中的画面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 《锄禾》等诗歌的学习,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熟练背诵两首古诗,认识并书写相关生字词。

- 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描绘出诗歌表达的画面。

难点:- 引导低年级学生感知古诗的音韵节奏和意境美。

- 通过古诗理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讲述古诗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另一首古诗。

2. 针对《锄禾》,展示农民耕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农民种田的情景。

二、初读感知1. 教师带读《锄禾》,讲解每句诗的意思,指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 同样方式处理第二首古诗,确保学生能正确朗读并初步了解诗意。

三、精读解析1. 对 《锄禾》进行逐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以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2. 接着解读第二首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故事化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其主旨。

四、诵读欣赏与实践活动1. 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如全班齐读、分组比赛读、个人表演读等,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和感悟。

2. 设计简单的绘画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创作图画或表演情景剧,进一步形象地呈现古诗意境。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古诗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强调珍惜食物、尊重劳动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背诵两首古诗;选择一首画一幅插图或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古诗内容。

板书设计标题:《古诗两首》古诗一:《锄禾》(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夫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夫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教案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疼惜粮食,喜爱劳动,喜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学生预备:访问农夫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预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日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怜悯农夫。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留意听清晰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记号1、不熟悉的字,请大家帮帮助(抽学生上台展现)。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示小朋友们留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留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留意区分“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舞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情愿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沟通,学会积存词语。

教师总结:平常留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存词语。

四、再读诗句,留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导读:21古诗两首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流程板块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动画:背诵你学过的古诗。

2.课件显示课题:古诗两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课件:两首诗的题目这两首古诗,一篇是《锄禾》,一篇是《悯农》。

3.这两首诗你熟悉吗?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吧!板块二:学习《锄禾》1.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这些农民伯伯正在锄禾。

课件:农民锄禾图锄禾就是在田地里锄草。

在炎热的夏天里,农民伯伯在田里锄草,他们满身大汗,那些汗水一滴一滴滴到田里去了!他们的劳动多么辛苦啊!2.古代的一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课件: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自由朗读。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4.学习生字。

课件:说说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读准的?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粒的声母是小棍l,要注意读准。

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的字,要注意读准。

朗读诗句5.现在,再读读诗句,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课件:我们就得一句话一句话地读,读懂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6.学习诗句。

(1)先看前两行诗句,读一读,你能读懂什么呢?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当”变红:“当”是什么意思?“当”是“正是”“正在”的意思。

课件:插图农民伯伯锄禾的时候,正当太阳在他的头顶上,是正中午的时间,这就是“日当午”。

现在你读懂了这两行诗句的意思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那么,诗人是怎么想的呢?(2)后两行的意思呢?读一读,诗句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不理解?“皆”是“都”的意思,粒粒皆辛苦,就是每一粒都是辛辛苦苦的劳动换来的。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设计1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设计1

(1)体会“春—秋”、“秋—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 的指导。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此时此刻,你们想说 什么?你想问什么? 4、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 着悲惨的生活。 教师指导阅读: 同学们,一定要准确的把握文章大意,文中有许多的细 节描写,充满童趣,你读出来了吗? 1、师友共读课文,思考并交流文章大意。教师巡视指导。 2、师友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印象最深的内容,然后进行交 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辅 出示学习单: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生字词卡片。 巩固拓展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师友互助学习生字的书写笔顺 农、收、万、闲、夫 1、师友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师友汇报展示交流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展示单: 四、总结提高 师友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提高 点拨。 好地发展。 3、教师布置作业,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助相关音 视频等资 料激发学 生的情感。 2、对优秀 作品, 老师 及时予以 点评、表 扬。 教师鼓励 学生从知 识技能、 过 程方法、 情 感态度、 师 友互助等 1、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巡视 方 面 谈 学 习收获, 教 拨提升。 2、师友谈收获。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 师 最 后 点
课后自评
课题
21、古诗两首
》包括《锄禾》和《悯农》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李 绅所作,两首诗都是无言绝句。《锄禾》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 学习内容 简 析 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悯 农》前两句写农民“春种”、“秋收”,一年到头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 后两句写农民虽辛勤劳作,但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表现了诗人 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两首诗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大家的喜爱。 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他特殊的词汇意 学情分析 义、语法意义和句子形式。小学生初步接触古诗时有一定的困难,其 一,一些词汇所表示的事物现代少见,或者不见。学生理解有困难。 其二,古诗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和现代语有很大的差别。 教 学 目 标 三维目标: 1、学会《悯农》一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悯农》 。 3、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1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1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材理解《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各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正文的反结果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续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众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了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锄禾》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是“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的补叙,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民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

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学案(苏教版)【DOC范文整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学案(苏教版)【DOC范文整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学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学案同学们,你们会背多少古诗呀?能背诵几首吗?师友互助,读一读下面的生字词。

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师友互相检查预习作业掌握情况。

教师巡视。

师友汇报预习作业结果,教师适时点拨,给出答案。

找到的词语要告诉大家在哪个位置,读出词语所在的那句话。

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的不同强调每一项工作都要师友合作完成,边读边找,注意效率。

初读感知出示学习单:二、初读感知师友互助,初读A、理解古诗句图上画了什么?想一想当时的天气情况。

看图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这幅图以及句诗说明了什么?自己体会到了什么?B、理解古诗第二句自己边读边想,“盘中餐”、“皆”、怎样理解?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师友共读课文,思考并交流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

师友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印象最深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师友汇报展示后,其他师友适时补充。

注重对初读方法的指导。

巩固拓展出示学习单:三、巩固拓展出示生字词卡片。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师友互助学习生字的书写笔顺禾、午、辛、苦师友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师友汇报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适时点评。

1、教师辅助相关音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对优秀作品,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

总结提高过渡:同学们,师友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师巡视点拨。

师友谈收获。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

教师布置作业,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教师鼓励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师友互助等方面谈学习收获,教师最后点拨提升。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锄禾》禾、午、辛、苦课后自评课题21、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内容简析《古诗两首》包括《锄禾》和《悯农》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两首诗都是无言绝句。

《锄禾》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的来之不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
教案
【导语】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
绝句。

诗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告知人们应当知道食粮的来之
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食粮。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课文】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诵古诗体会食粮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知道;”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当怎样朗诵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苦劳动的情形,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知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诵。

(4)小结:这两行告知我们食粮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知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知道了食粮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食粮。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食粮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小米。

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照,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获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诵)
3、联系词句,学会扩大成语,积存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何会出像诗句中的凄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抛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诵.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照,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何”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遭到剥削阶级的残暴剥削,过着凄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安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凄惨生活,知道食粮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食粮,不吃剩一粒米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