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孙氏宗祠及其特色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孙氏宗祠及其特色文化

宗祠文化是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容与集中体现。宗祠是神州大地历史遗存中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每一座祠堂都记录着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和承载了这个家族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先祖前贤光辉事迹的陈列馆,是安放族人精神灵魂的栖息地。华夏民族最看重故土乡情,也最具有浓烈的祖宗崇拜情结。一个眷恋故乡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乡愁记忆永远都挂在心上。千百年来,安徽孙氏和其他姓氏共同携手奋进,为安徽的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安徽孙氏先祖所创造的宗祠文化,就是其中的缩影。

一、安徽孙氏宗祠基本情况

在封建社会,宗祠(家庙)是历代帝王将相看作皇权族权的象征。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家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汉唐以前,按照礼制规定,到了士大夫阶层才有资格建立家庙,普通庶民只能路祭先祖列宗。民间建立宗祠(家庙)始于明朝,嘉靖皇帝诏令允许“联宗立庙”之后,宗祠(家庙)与家谱才兴盛起来。民国以后,由于战乱,很多宗祠遭到破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祠堂功能逐渐消退,大都被改作学校、办公场所、仓库、工厂等。由于没有得到妥善保护修缮,很多祠堂消失了,或变成残垣断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并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幸存下来的宗祠得以保护修缮,部分有遗存遗址的祠堂也得到恢复。

历史上安徽孙氏宗祠至少有40座以上,分布在皖南、皖北、江淮之间,以皖南居多。皖南孙氏祠堂主要分布在黄山市的黄山区(太平县)、休宁、黟县、歙县、祁门;宣城市的宣州区、南陵县;池州市的石台、贵池;芜湖市的繁昌、南陵;马鞍山是的博望等。皖中西部孙氏宗祠主要分布于安庆、六安、合肥;皖北由于历史上战乱、水灾频繁,现存宗祠相对较少。安徽比较著名的孙氏宗祠有:黄山新安孙氏统宗祠(勋烈祠),歙县瀹潭孙氏宗祠(丰庆堂),黟县古筑孙氏

宗祠(五全堂),黟县柯村乡孙村孙氏宗祠(敬慕堂),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太湖徐桥孙氏宗祠,寿州孙氏宗祠,亳州孙氏八公祠等。

据调研,安徽孙氏宗祠现存有20座以上,即:黄山新安孙氏统宗祠、歙县瀹潭上村孙氏宗祠、黟县柯村镇孙家村祠堂、黟县古筑村孙氏宗祠、马鞍山博望孙氏宗祠、无为州濡东孙氏祠堂、怀宁涨溪滩孙氏宗祠、太湖徐桥孙氏宗祠、巢湖盛桥大孙村祠堂、庐江涧湾孙氏宗祠、庐江明堂孙氏宗祠、合肥西乡孙氏宗祠、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岳西梯岭孙氏宗祠、金寨古碑孙氏宗祠、金寨双河孙氏宗祠、寿州孙氏宗祠、亳州孙氏八公祠、涡阳孙家祠堂、宿州桃园孙氏宗祠等。还有正在恢复重建的寿县隐贤东孙氏宗祠等。

已经和正在消失的安徽孙氏宗祠至少在20座以上。黟县古筑村以孙氏为主,这个仅有三四百幢房屋、上千人口的村庄,在民国以前竟有36座祠堂,其数量之多,可算得上全省之冠。但现存仅有两座孙氏祠堂:五全堂和培桂堂。据调研,全省已经仅剩遗址或彻底消失的宗祠有:祁门孙村孙氏宗祠、池州梅街镇孙家村孙氏宗祠、南陵丫山黄峰孙氏宗祠、南陵县许镇镇高桥晗口孙氏宗祠、繁昌塘河孙氏宗祠、铜陵五松孙氏祖祠;合肥二郎庙孙氏宗祠、合肥北乡罗集孙氏宗祠、肥东店埠孙氏宗祠、肥东孙滩孙氏宗祠、淝北孙氏宗祠、合肥南薰门孙氏宗祠、肥南十八里岗孙氏支祠、太湖徐桥茂芳公祠、霍山映雪堂孙氏宗祠、霍山白沙岭孙氏宗祠、金寨南乡余家岭孙氏宗祠、金寨敦本堂孙氏祠堂、蚌埠长淮卫孙氏宗祠、怀远沙沟孙氏祠堂、淮南大孙岗铭祠堂等。

二、黄山孙氏宗祠建筑文化特色

孙氏宗祠集中了中国精湛的建筑文化艺术。作为文物建筑的祠堂,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黄山孙氏宗祠,更加突出利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装饰艺术,其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彰显了徽派建筑艺术魅力,也体现了孙氏先祖勤劳智慧和文化艺术的创造力。

黄山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文厚重,粉墙黛瓦藏于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没有边框的美丽画卷。每一个古村落,每一栋老房子,都显现古徽州地域特色文化魅力。古徽州宗祠古建文物遗迹众多,而孙氏是黄山地区的名门望族,建祠较早且多。黄山市中心区屯溪,因三国东吴孙策(号称小霸王)屯军溪边而得名。孙氏先祖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创立基业。市区对面有座山,因葬有孙策墓,故叫孙王山,山上建有孙王阁。唐咸通七年金吾上将军孙万登征战交趾(今越南)凯还,于休宁黎阳唐田落居,生息繁衍,成为新安孙氏一大望族。孙氏先祖

在那时便把三国文化、唐宋文化传播于徽州地区,他们是徽州文明的开拓者。

徽州地区分布众多的孙姓宗祠,但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宗祠是黄山审坑孙氏统宗祠,于咸通十四年(873)奉诏立祠,始建天王堂於审坑。这是黄山孙氏宗祠最早的记载。南宋绍兴二年(1132),在原址上重建。宋淳祐四年(1244),郡邑大夫曹泾送题匾“江南孙氏统宗祠”。明代御史孙燧上奏朝廷又修扩建改为“勋烈祠”。

歙县坑口瀹潭上村孙氏宗祠,正堂挂有宋风翔太守孙能遗容像。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书像赞曰:“公为太守,法令明彰,元事悦服,万古流芳。”像两边悬挂楹联:“礼乐文章光绍祖德,思贞孝友振兴起家。”宗祠采取砖木石雕混建,选用古木,柱粗梁大,现已稀见用此整木。宗祠雕梁画栋、翘脊飞檐、布局静肃,彰显徽州古朴民风。宗祠四围,青山秀美,绿水潆回;虎尾山茂林修竹,清幽淡雅;樟岭、金宝两山相峙,山上古寺已毁,但林木茂盛、松涛如海,郁郁苍苍,环境十分幽静。

黟县古筑村历史悠久,宋以后一直是黟县西部的重镇。在古筑老街至今仍然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楼房一百多幢。过去孙氏家族所拥有高高的古建筑,深深的庭院,幽长的弄巷,气派的雕花门楼及美观的门上莲花,彰显当时建筑的宏伟与村落的繁华。那时的古筑村孙姓族群之庞大,身份地位之显贵,可略见一斑。

古筑村内原有祠堂共36座,有身份地位家族的祖宗,就能把他的画像挂在祠堂内供子孙祭拜;没有祠堂的家庭,就只能在自家室内摆放祖宗牌位。不知当年孙氏先祖是以何种荣耀的身份兴建如此之多、等级之高的宏伟建筑?孙氏宗祠见证了古筑村从一片枫树林到繁华街镇的历史变迁,以及孙氏先祖在此建村建祠繁衍生息的时代场景,其中还伴随着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

黟县柯村孙氏宗祠位于柯村镇三合村孙家村(下)自然村中,始建于晚清时期。宗祠门前四根圆柱为斗拱、雀替、梁头、驼峰、脊瓜柱、平盘斗等木制构件,采用各种云纹、花卉、鸟兽、人物组成,让人眼前一亮的景物为木雕镂刻,玲珑剔透。正厅靠近天井上方月梁上,有相对应的“狮子戏球”木雕,栩栩如生。柯村孙氏祠堂,依地就势、巧妙布局、结构严谨,富丽堂皇。马头翘角高耸,山墙弧线平展,黑瓦白墙,有天井、木雕、石雕。祠堂雕刻保存完整,并与古民居相连一体,别具一格,富有徽派建筑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