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

合集下载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形成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徽州文化主要以徽菜、徽州民宿、徽州民俗、徽州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黄山和婺源等地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的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些条件为徽
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姓氏文化:徽州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徽州地区,姓氏文化浓郁,如黄山市的徽州张、徽州李、徽州赵等姓氏;
3. 理学文化:徽州文化中的理学文化是徽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的内容之一。

徽州理学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徽州工艺文化:徽州工艺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陶瓷、徽州石雕、徽州木雕、徽州剪纸等。

这些工艺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5. 徽州民俗文化:徽州民俗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婚礼、徽州祭灶、徽州过年等。

这些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6. 徽州文化传承:徽州文化传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授、保护和传承,如徽州谱系、徽州古建筑保护等。

徽州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徽州,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辖区。

该地区古称寿春,是古代东南方向的九州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徽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兴盛始于唐朝。

唐代时,徽州归属于肆州,是一个边陲地区,地处并不重要。

然而,唐末五代时期,徽州附近的安福山发现了铜矿,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发展,徽州也随之繁荣起来。

宋朝时,徽州又因为出产徽州矾而再度兴盛。

徽矾是一种高纯度的铝酸盐,广泛用于造纸和印染等领域,徽州因此成为大量商贸之地。

到了明清时期,徽州的商贸发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段时期的徽州,是以木结构雕花、立柱为主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同时,徽州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并形成了齐白石、徐悲鸿等一批知名艺术家。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集中反映。

徽州人民与徽州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中蕴含着徽州人民的智慧、精神和传统优秀文化。

徽州文化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徽派建筑风格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它以木构雕花、立柱、石雕、壁画为主,并带有明清时期的装饰风格。

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为独特的一种风格,因此也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除了徽派建筑风格以外,徽州文化在绘画、书法、雕塑等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和吴山等都来自徽州区,他们的画作和艺术风格受到了认可和赞赏。

此外,徽州文化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徽州女子的徽州花鼓舞、小戏、龙灯戏等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也代表了徽州文化的高度成就。

徽州还有众多的古民居和庙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总的来说,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风格和其传统的民俗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包含内容文化价值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近年来,文化界召开了多次全国徽学研讨会以及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

一位老徽学研究者对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

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

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

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文化内涵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诞生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深厚独特。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探讨其主要特点和价值。

一、地域特色1.地理环境徽州地区地处黄山山脉下游,是安徽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壮观,这种山谷之间相对透明的地理特征,就演化成了徽州人喜欢用半透明的白月光和一系列浅色调相结合的建筑。

2.坊巷构成徽州古城的布局是一种独特的坊巷格局。

每个坊巷都是一个由明堂(或文庙)为核心组建的“街坊”,坊巷之间通衢有序,相对独立,起到了组织社会、组织人们生活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每个坊巷不仅有自己的文庙,而且每个坊巷都有自己的明堂。

3.民居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立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小巧玲珑,色泽明亮,造型独特,融汇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二、历史价值1.历史意义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众所周知,徽州曾是中原和皖南两大文化的交汇处,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曾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里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如长曲瓶、磨莲花碗、徽派漆器、徽州牌坊等。

2.文化价值徽州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徽州的建筑、书法、绘画、工艺、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来看,徽州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价值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徽州的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如徽州古城、黟县宏村、西递等,这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都为这里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非常明显,它代表了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是指产生于中国安徽地区的文化。

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始于商周时期的徽商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建筑文化、徽州戏曲文化、徽州书画文化、徽州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徽州文化是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代表性建筑风格是徽式建筑。

徽州建筑风格有三绝:雕、画、彩,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徽州戏曲文化则是以黄梅戏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被誉为“华夏第一声”。

徽州书画文化以黄山画派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有很高的声誉。

徽州民俗文化则是代表着徽州地区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比较著名的如抚州七十二庙、鼓书、拔河等。

总的来说,徽文化不仅是安徽地区的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古徽州人民创造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它涵盖了语言、戏剧、诗学、文学、书法、绘画、雕刻、古建筑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徽文化起源于古代徽州,其形成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人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此外,历史因素也对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徽州历史悠久,自东汉以来就有人居住,唐代以后逐渐成为文化发达地区。

在宋代以后,徽州地区逐渐成为文化重镇,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徽文化的核心内容1.语言文字徽州方言是徽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

徽州方言源于古代吴语,具有发音清晰、抑扬顿挫的特点。

同时,徽州方言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如“汝”、“吾”、“渠”等。

2.文学艺术徽文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

明清时期,徽商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兴建了许多园林和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徽州地区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3.学术思想徽州文化中还包含了许多学术思想。

其中,新安理学是徽州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

新安理学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强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徽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代表人物徽文化的代表人物包括程颐、朱熹、王阳明等。

程颐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的思想,对徽州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对徽州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言: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价值观和当代创新实践,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徽州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

在这个地区,人们秉承着“家国至孝,家族至尊”的传统观念,崇尚忠诚和孝顺。

此外,徽州还是一个商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地方,拥有发达的商业网络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这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徽州人民对待家族、乡邻和社会的态度。

首先,徽州人崇尚家族观念,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

家族是徽州文化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其次,徽州文化强调立志向上和追求卓越。

徽州人民崇尚学问和刻苦工作,注重个人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最后,徽州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忠诚。

徽州人注重道德的践行,尊重他人,注重诚实和正直。

这些核心价值观为徽州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徽州文化的传承徽州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家族、建筑和艺术三个方面。

首先,家族是徽州文化传承的核心。

在徽州,家族有着严格的组织结构和内部规章制度。

家族成员必须遵守家族的规范和传统,尊重家族的长辈和祖先。

其次,徽州的建筑文化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代表着徽州文化的繁荣和精神追求。

最后,徽州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徽剧、皖剧和木版年画等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今天的徽州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为徽州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徽州文化的创新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徽州文化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实践。

首先,徽派建筑在当代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何谓徽州文化?

何谓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能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口迁徙所形成。

但严格定义的徽州文化,是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把这个地区定名为徽州,管辖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祁门六县的地区,六县一体历久不变,一直延到清末,甚至民国,它包涵了这一长时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徽州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徽州文化阶段、前徽州文化的山越文化阶段、新安文化阶段,也可再从山越文化阶段分出一个古越文化阶段,成为四个阶段。

古越文化阶段,时间从远古到春秋战国。

当时的居民是从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皞族中分离出来,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

由于部落之间的争斗,形成了散落各地、互不相属、大小不等的“百越”部落,其中的一支来到徽州这块土地上定居。

从徽州出土的大量几何印纹硬陶与其上刻划的文字和符号看,从其善于使用“戉”这样种劳动工具看,这一支应属古越族。

他们“断发文身”,“勇悍尚武”;他们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他们已使农业、手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准;他们已能制作印纹陶。

屯溪西周墓出土的一件“钟形五柱乐器”和一只铜鼎及其上面的舞蹈图,不仅可以说明他们已有相当高明的手工业技艺,也可说明他们已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和较多的文娱方式。

从徽州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如新洲遗址、下冯塘遗址、桐子山遗址、绩溪胡家村遗址看,特别是从屯溪西郊挖掘出来的七座从西周到春秋的土墩墓的出土文物看,当时徽州地区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既有相同亦有相异之处,而和江南越人居住地的文化则不仅同体,而且发展同步。

这一古越文化应是后来徽州文化的源头之一。

山越文化阶段,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平定江南,降伏百越。

约在秦始皇三十年左右,置黝(后改黟)、歙两县。

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

当地居民与被迫迁来及因避乱来定居的居民,因受不了或不愿受统治王朝的暴虐统治与剥削,纷纷进入深山,“依山阻险,不纳王租”,被称为“山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 2 开课学期:理工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先修课程: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大纲执笔人:张孝进参加人:赵自云、洪永稳、胡翠莉、秦然然、冯韵、朱宏胜、周涛、杨瑾、贾芳芳、王相飞等审核人:沈昌明、潘定武编写时间: 2012 年 8 月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 )年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黄山学院校本特色课程。

选用的教材是由黄山学院教研人员自主编写出版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徽州文化十二讲》。

本课程选取了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徽州村落、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学术、徽州杰出历史人物、徽州科技与工艺、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等十二个关节点来梳理徽州文化,来构筑徽州文化体系,具有系统性、普及性与创新性特点。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黄山学院自身的品牌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徽文化、宣传徽文化和研究徽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徽州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对徽州文化的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域社会环境特点,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最终达到在地域文化知识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发展,并为从事相关徽州文化课题的学术研究及毕业后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学生本课程,学生应该掌物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学习,能够把握徽州文化的整体特色和发展脉络,熟悉徽州文化的一些主要项目,并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和评判徽州文化现象,并写出一篇合格的徽州文化小论文或调研报告。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习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徽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定体现。

同时本课程与《中国文化概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后者是理论基础,前者是具体化和典型化的产物。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讲】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和了解徽州文化的性质与徽州学的形成过程,把握徽州文化六个重要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呈现的重要特征;(2)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各自的特点,掌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3)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成因以及徽州学的学科性质;(4)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定位。

2、教学内容:(1)徽州文化的性质与特点(2)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成因(3)徽州学的形成与特点(4)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各自的特点;②掌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③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成因以及徽州学的学科性质;(2)难点: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性质与成因,把握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4、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①徽州文化——指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的以徽州本土和本土以外的徽州人所创造的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②徽州学——“徽学”与“徽州学”的内涵相互统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研究历史上的徽州人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和鲜明特征的徽州区域社会及历史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2)请简述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答案要点:特点:①丰富性:遗存丰富、内容丰富、学科众多;②独特性:从经济角度看,徽州在传统农业之外,还有闻名遐迩的商业;从社会角度看,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传承了中原地区消失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实态;从文化角度看,徽州理学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称。

成因:①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②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③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④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

(3)徽州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学科性质: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全国性三个方面的特点;研究对象:徽州区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徽州文献和徽州文书研究更广阔范围内的历史文化。

(4)在你看来,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要点:区别:①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产生的时间不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徽州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产生;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的概念内涵不同,徽州文化是徽州学的研究对象,而徽州学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③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历史长短不同,前者年代久远,后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联系:①徽州文化是徽州学形成的基石;②徽州学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发现与发扬了徽州文化的价值。

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5)论述题:在你看来,该如何界定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答案要点:①徽州文化的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②徽州文化的地位:可以作为安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标本和典型代表;徽州文化已引起国际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已进入比较文化的研究领域。

③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考查题: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提示:主要论述徽州文化的生成原因与价值定位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论述,不必拘泥于视频教材内容,但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理有据。

【第二讲】徽州教育与陶行知(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古代徽州教育概况,掌握古代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形式;(2)了解古代徽州教育的结构,掌握徽古代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3)了解陶行知的生平与影响,掌握其主要的教育思想。

2、教学内容:(1)徽州教育概述(2)古代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3)古徽州教育的形式(4)古代徽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5)人民教育家——陶行知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形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难点:徽商与徽州教育的关系4、思考题:(1)简述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

(一)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其一,古徽州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成了中原名门望族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这为徽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崇儒尚教的文化环境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这一文化渊源进一步加强了徽州的重教传统。

(三)徽商经商环境和支持(2)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了哪些条件?其又为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的条件:(一)延师课子弟。

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乡风的熏染,使徽州人“贾而如俗”,在以官为本位的封建社会,读书有显而易见的功利性。

发达的商人把读书看作一种政治投资,不惜千金一掷,延名师,买典籍,教育子弟。

(二)捐资修建学校。

明清时徽州除了少数几个官办府学、县学,先后建有60多所书院,400多所社学以及无数的塾学。

这些学校的建置和运行经费大多来自商人和官徐。

(三)修建宗祠和“忠孝节烈,牌坊。

宗祠、牌坊在封建社会不仅具有建筑学上的意义,还具有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棍家伦理的物化象征,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了范本的作用。

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一)一大批受过儒学教育的徽州学子,因种种原因未能中举入仕而投入商界,成为有文化的商人。

他们熟悉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了解历史上商人的兴衰成败之理,故能精于筹算,审时度势,把生意越做越活。

有文化的商人是徽商的中坚力量,也是徽州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仕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徽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和政治保护伞。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现代价值。

“生活教育”论主要内容:“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的教学方法论。

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现代价值(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生活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由于生活对人的发展和教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人为设计的,拆除在学校教育与生活之间用书本知识累造起来的隔离墙,使受教育者同自然、社会、他人之间保持全面互动和不断进步,以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

(二)由于生活是复杂的、变动不居的,为生活作准备所需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教育不仅要注重为人的遥远的未来生活做设计和准备,且还要着眼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这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习者学习书本中有关生活世界的既成知识,更要以培育人的主体性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为旨归。

5、考查题(1)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第三讲】朱熹与新安理学(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朱熹的主要理学思想;(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朱熹在徽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的主要思想和发展阶段;(4)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家的治学宗旨、方法和价值取向;(5)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兴盛的原因,历史作用和地位,以及最终走向衰败而被徽派朴学所替代的历史必然。

2、教学内容:第一节大儒朱熹(一)朱熹生平及其理学思想1、朱熹的生平2、朱熹的理学思想(1)关于理气、太极(2)修养论(3)天理与人欲之辨(二)朱熹与新安理学(1)朱熹祖籍徽州婺源(2)朱熹在徽州的讲学和人才培养等活动(3)朱熹与徽州的双向认同第二节新安理学(一)新安理学产生、发展与主要思想1、新安理学产生的背景2、新安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3、主要的新安理学家及其思想(二)新安理学的特点、作用与地位1、新安理学的特点(1)以维护朱子之学的权威性和纯洁性为最高学术宗旨(2)兼收并容,“三教合流”、“儒道互补”(3)积极践履理学思想,将理学伦理道德思想和审美情趣生活化2、新安理学的作用和地位(1)深刻影响了徽州宗法社会的构建(2)深刻影响了徽州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3)深刻影响了徽州教育形式和内容(2)甚而影响到徽商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形成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安理学的发展阶段与主要思想(2)难点:新安理学与闽学的关系4、思考题:1、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