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拨叉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拨叉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题目: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系: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绪论 (3)第一章拨叉零件的分析 (3)1.1 零件的作用 (3)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1.3 零件图 (4)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 (4)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 绘制毛坯图 (4)2.3 基面的选择 (4)2.4 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 (5)2.5 选择机床和工装 (6)2.5.1 机床的选择 (6)2.5.2 夹具的选择 (6)2.5.3 刀具的选择 (6)2.5.4 量具的选择 (6)2.5.5 零件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6)2.6 工序切削用量的确定 (7)2.6.1 工序一粗精铣φ20φ50孔下端面 (7)2.6.2 工序二粗精铣φ32上端面 (8)2.6.3 工序三粗精铣φ50上端面 (9)2.6.4 工序四铣凸台 (10)2.6.5 工序五钻φ20孔 (10)2.6.6 工序六镗Φ50孔 (11)2.6.7 工序七钻螺纹孔 (12)2.6.8 工序八钻φ8锥孔 (12)2.6.9 工序九铣断 (13)第三章设计总结 (14)第四章参考文献 (14)绪 论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

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

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车床的拨叉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下方的孔与操作机构相连,而上方的半孔则是用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2. 掌握拨叉夹具的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3. 了解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安装和调整拨叉夹具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操作的熟练度;3. 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拨叉夹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机械加工操作的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3. 激发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拨叉夹具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介绍拨叉夹具的组成部分,包括拨叉、底座、夹具主体等,分析各部分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2. 拨叉夹具的安装与调整:详细讲解拨叉夹具的安装步骤,强调注意事项;介绍调整方法,确保加工精度。

3. 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包括装夹、定位、加工等环节。

4. 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拨叉夹具的日常维护方法和保养技巧,提高使用寿命。

5. 拨叉夹具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加工中拨叉夹具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关联:1. 《机械加工基础》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2. 《机械加工工艺》第五章:机床夹具及其应用;3. 《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章:机床夹具的分类与结构。

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拨叉零件制造工艺规程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课程设计任务书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第一章序论第二章零件的分析------------------------ 61、零件的工艺分析--------------------- 62、毛坯的确定------------------------- 7①、毛坯种类的确定-------------------- 7②、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的确定------------- 7③、铸件毛坯图的绘制------------------ 8第三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91、定位基准的选择----------------- 9①、精基准的选择-------------------- 9②、粗基准的选择-------------------- 92、工艺路线的制定----------------- -------------- 9①、确定工序的原则------------------- 10②、工序的特点--------------------- 10③、加工精度的划分-------------------- 10④、工艺方案确定------------------- 10⑤、工艺设备工装的确定----------------- 113、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一——12①、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②、确定切削用量--------------------- 16第四章工艺卡片的制定---------------------- 23第五章工序卡片的制定----------------------- 23第六章小结------------------------------- 23第七章附录(重要参考文献) --------------------- 23第一章序论21世纪现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模式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

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宽度为40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拨动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够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40mm的面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零件的工艺分析:分析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形状、结构比较简单,通过铸造毛坯可得到基本形状,减少了工序加工,又节约了材料。

除了拨叉上表面外,其余加工表面精度低,不需要高度机床加工,可通过铣削、钻床等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而拨叉上表面加工精度虽然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工艺性较好。

CA6140拨叉共有三组加工表面(1)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2)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3)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5锥孔。

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良好,考虑到零件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没有变载荷,又属间歇性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零件的形状简单,因此毛坯形状需要与零件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花键较小,因此不可直接铸出。

基准的选择基准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着,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拨叉84008课程设计

拨叉84008课程设计

拨叉84008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84008型号拨叉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拆装和组装84008型号拨叉。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拨叉的三视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拨叉故障排查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概述- 拨叉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拨叉的分类及各类别特点2. 84008型号拨叉结构特点- 84008型号拨叉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84008型号拨叉的优缺点分析3. 拨叉的传动比计算- 拨叉传动比的公式推导- 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拨叉传动比的应用4. 拨叉的拆装与组装- 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拨叉拆装步骤及组装方法5. 拨叉三视图绘制- 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84008型号拨叉三视图的绘制实践6. 拨叉故障排查与优化设计- 常见拨叉故障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拨叉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概述、84008型号拨叉结构特点第二课时:拨叉传动比计算、拨叉拆装与组装第三课时:拨叉三视图绘制、拨叉故障排查与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与课本《机械基础》中第三章“机械传动”相关内容紧密结合,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拨叉(2)课程设计

拨叉(2)课程设计

拨叉(2)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等。

3.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介绍,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分析。

4.团队合作的训练,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学科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分析。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用于培训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艺中涉及的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工艺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拨叉工艺品的制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评价标准,对拨叉工艺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拨叉工艺设计课程,培养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工匠精神,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品质。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手工制作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拨叉工艺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拨叉工艺基础知识:-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2. 拨叉工艺设计原理:- 设计原则与方法。

- 拨叉工艺品的结构分析。

3. 拨叉工艺材料:- 常用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 材料选择与应用。

4. 拨叉工艺制作流程:- 设计草图与制作图。

- 制作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 制作步骤及技巧。

5. 拨叉工艺品的评价与展示:- 评价标准与方法。

- 展示策划与实施。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拨叉工艺基础知识及起源发展。

第二课时:拨叉工艺设计原理与结构分析。

拨叉1课程设计

拨叉1课程设计

拨叉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原理和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拨叉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并解释其作用;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拨叉的结构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拨叉示意图;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拨叉传动比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相关知识,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通过了解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物理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拨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拨叉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本概念:介绍拨叉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2. 拨叉的结构与原理:讲解拨叉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传动方式;3. 拨叉的传动比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理解其影响因素;4. 拨叉的实物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进行简单的拨叉实验,了解其性能;5. 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拨叉在自行车、汽车等机械装置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拨叉的结构、原理及传动方式;第三课时:拨叉的传动比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第四课时:实物观察、实验操作,了解拨叉性能;第五课时:案例分析,探讨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知识点,对拨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拨叉1的课程设计

拨叉1的课程设计

拨叉1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拨叉在乐器中的音阶产生过程;3. 学生了解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拨叉,进行简单的演奏;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拨叉的振动与音高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类乐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学生通过拨叉的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程,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拨叉的奥秘。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拨叉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物理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拨叉的构造组成,包括材质、形状等。

2. 拨叉的工作原理与音阶产生- 拨叉的振动原理,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音阶产生的基本原理,如何通过拨叉实现不同音高的演奏。

3. 拨叉类乐器的制作与演奏- 制作简易拨叉类乐器的方法与步骤;- 演奏拨叉类乐器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

4. 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拨叉在乐器制作、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拨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

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中关于声音与乐器的章节进行组织与安排,结合课程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进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进行简单认识;2. 第二节课:探讨拨叉的工作原理与音阶产生,进行实践操作;3. 第三节课:学习制作简易拨叉类乐器,并进行演奏;4. 第四节课:总结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拨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叉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拨叉机械设计中涉及的材料选择、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拨叉机械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技能;2. 提高学生运用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解决拨叉机械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树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拨叉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绘图和计算能力。

但实际设计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3.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程设计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拨叉机械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拨叉机械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拨叉机械在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传动系统- 内容:拨叉机械结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2. 拨叉机械设计方法及步骤:讲解拨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使学生掌握设计过程。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设计方法- 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要求3. 拨叉机械材料选择:分析不同材料在拨叉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材料- 内容:材料性能、选用原则、应用实例4. 力学分析及计算方法:讲解拨叉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及计算方法,结合教材第六章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拨叉6课程设计

拨叉6课程设计

拨叉6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尺寸,并了解影响拨叉性能的各种因素。

3. 学生了解拨叉的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理解不同材料的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拨叉,并解释其功能。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制拨叉的示意图,展示其结构特点。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装置,并验证其工作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探究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拨叉的定义、功能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 拨叉的构造,包括拨叉的各部分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拨叉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拨叉的工作原理,包括动力传递、运动转换等。

- 影响拨叉性能的因素,如尺寸、形状、材料等。

3. 拨叉的设计与计算- 拨叉尺寸的计算方法,包括相关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 拨叉材料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4. 拨叉的应用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生产中拨叉传动装置的应用案例,理解其设计原理。

- 探讨拨叉传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5. 实践操作与小组设计- 手工绘制拨叉示意图,展示其结构特点。

- 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装置,并验证其工作效果。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概述拨叉课程设计是一种针对自行车维修和保养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

拨叉是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起到支撑前轮和吸收颠簸的作用。

正确的维护和保养拨叉能够提高骑行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感。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供实践操作和故障排除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和动手能力。

一、课程目标1.了解拨叉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掌握拆卸和安装拨叉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学习拨叉的调整和维护方法;4.能够识别和解决常见的拨叉故障。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2.1 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拨叉的组成部分介绍:管腿、切叉和桥块等;•拨叉的工作原理:提供前轮支撑和吸收颠簸,与车架连接。

2.2 拆卸和安装拨叉•工具和材料准备:扳手、螺丝刀、拆车工具、润滑油等;•拆卸过程:拆卸前保持车辆稳定,拆除前轮,拆卸切叉;•安装过程:安装前轮,调整位置,固定切叉。

2.3 拨叉的调整和维护•预载力调整:调整拨叉的预载力,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弹簧硬度调整:根据个人需要调整拨叉的弹簧硬度;•液压阻尼调整:调整液压阻尼以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维护保养:清洁拨叉,涂抹润滑油,检查松动部分。

2.4 常见拨叉故障和故障排除•泄漏问题:检查密封件是否完好,更换损坏的密封件;•弹簧失效:检查弹簧是否变形或折断,更换损坏的弹簧;•阻尼不同步:检查液压阻尼系统,调整阻尼调节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材和讲解,介绍拨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

•实践操作:提供自行车和工具,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拨叉的拆卸和安装,以及调整和维护。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拨叉故障和故障排除的案例,分享解决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真实的拨叉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维修能力,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课堂测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包括拨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江苏大学拨叉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拨叉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拨叉的原理,分析并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3. 学生掌握拨叉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计算拨叉的长度、速度等物理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拨叉知识,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拨叉的原理,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拨叉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结合江苏大学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江苏大学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喜欢探索新知识,善于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拨叉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基本概念: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2. 拨叉原理:介绍拨叉的工作原理,分析拨叉在物理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3. 拨叉计算方法:讲解拨叉长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4. 拨叉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拨叉应用,如自行车、汽车等。

5. 实验教学:设计拨叉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拨叉作用效果。

6. 知识拓展:介绍拨叉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拨叉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课时:拨叉应用实例分析第四课时:实验教学(分组实验,观察拨叉作用效果)第五课时:知识拓展及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物理运动与力学基础第二节:运动与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拨叉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第一周:拨叉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拨叉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周:拨叉应用实例分析第四周:实验教学与知识拓展第五周:课程总结与复习巩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拨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拨叉的原理、结构和调整方法,以及拨叉在骑行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骑行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拨叉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拨叉调整方法。

2.熟悉不同类型拨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掌握拨叉在骑行中的应用技巧,提高骑行稳定性和舒适性。

三、教学内容1.拨叉的结构和原理(1)前避震器式拨叉、后避震器式拨叉、硬尾式拨叉等不同类型的拨叉结构。

(2)弹簧式、气压式等不同类型的避震系统原理。

(3)刚性与弹性对比分析,讲解对于不同路面情况下采用何种类型的避震系统更为合适。

2. 拨叉调整方法(1)预载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体重和路况来调整预载值,以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

(2)行程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个人骑行习惯和路况来调整拨叉行程,以达到最佳的骑行体验。

(3)阻尼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个人骑行习惯和路况来调整阻尼,以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

3. 拨叉应用技巧(1)下坡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下坡速度和稳定性。

(2)越野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越野能力和舒适性。

(3)日常骑行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日常骑行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授课,介绍拨叉结构、原理、调整方法等知识点。

2.实践操作:在教室内模拟拆装、调试等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实地演练:在户外进行拨叉应用技巧的演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拨叉的应用技巧和调整方法。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分: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作业评分: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调整拨叉的实践操作和写作业报告等,来评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堂表现评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其参与度、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材参考1.《自行车骑行技巧》(美)约翰·斯蒂文斯著,李建国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拨叉7课程设计

拨叉7课程设计

拨叉7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概念,掌握其结构、分类及在机械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力学性能,如力矩、速度等。

3. 学生了解拨叉在工程实践中的优缺点,并能够分析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的拨叉结构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拨叉相关的问题,如计算拨叉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拨叉的设计、制作和测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的相关知识,培养对机械设计、制造的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团队协作、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拨叉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理解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拨叉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对机械设计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础理论:- 拨叉的定义、结构及分类- 拨叉的力学性能分析:力矩、速度的计算方法- 拨叉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分析2. 拨叉设计与制作:- 拨叉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利用CAD软件绘制拨叉结构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拨叉材料的选用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3. 拨叉的实际操作:- 拨叉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拨叉的制作与调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完成拨叉的设计、制作和测试4. 拨叉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拨叉应用案例,了解拨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的定义、结构及分类,力学性能分析第二课时:拨叉设计原则、CAD软件绘制拨叉结构图第三课时:拨叉材料选择、制作工艺流程介绍第四课时:动手实践,拨叉制作与调试第五课时:拨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拨叉的相关章节,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拨叉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拨叉工课程设计

拨叉工课程设计

拨叉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操作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拨叉工,完成指定的加工任务。

2. 学生能运用拨叉工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加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拨叉工的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积极参与拨叉工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能认识到拨叉工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热爱。

3. 学生能树立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培养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拨叉工操作经验较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工基础知识:- 拨叉工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拨叉工操作技能:- 拨叉工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常用拨叉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 拨叉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3. 拨叉工实践应用:- 拨叉工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 实践操作:使用拨叉工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拨叉工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拨叉工的用途及结构。

- 第二周:学习拨叉工操作步骤及安全规程,进行简单操作练习。

- 第三周:深入学习拨叉工工具的使用,进行实践操作。

- 第四周:总结复习,完成实践应用案例,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 第二章:金属加工机床及工具。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拨叉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拨叉机械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和功能;3. 引导学生了解拨叉机械的发展历程,拓展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拨叉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组装和调试简单的拨叉机械装置;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项目实施,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拨叉机械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机械工程领域的热情;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拨叉机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拨叉机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后备人才。

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拨叉机械概述:介绍拨叉机械的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让学生对拨叉机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拨叉机械的结构与原理:详细讲解拨叉机械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结合教材章节,分析实际案例。

3. 拨叉机械的选用与设计:介绍拨叉机械的选用原则、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拨叉机械。

4. 拨叉机械的组装与调试:讲解拨叉机械的组装过程、调试方法及故障排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 拨叉机械的应用案例:分析典型拨叉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拨叉机械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6. 拨叉机械的发展趋势:介绍拨叉机械的技术发展、行业动态及未来展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2课时:拨叉机械概述及分类;2. 第3-4课时:拨叉机械结构与原理;3. 第5-6课时:拨叉机械选用与设计;4. 第7-8课时:拨叉机械组装与调试;5. 第9课时:拨叉机械应用案例;6. 第10课时:拨叉机械发展趋势。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拨叉进行加工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拨叉的作用、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重要性,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拨叉及其加工特点,掌握基本的拨叉加工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兴趣,增强对制造工艺的认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

首先,介绍拨叉的作用和结构,使学生了解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地位;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拨叉及其加工特点,使学生掌握各类拨叉的加工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对拨叉进行加工制作。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四章拨叉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拨叉的作用与结构1.2 拨叉的类型及特点2.第五章拨叉加工方法2.1 传统加工方法2.2 现代加工方法2.3 加工工艺的选择与优化3.第六章拨叉加工实例分析3.1 案例一:某型汽车拨叉加工3.2 案例二:某型航空器拨叉加工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理论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加工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实验设备用于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合理选择和准备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2010 年 6 月28 日至2010 年7 月9 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容: 1.零件图 12.毛坯图 1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4.夹具装配图 15. 夹具体零件图 26. 课程设计说明书 1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4000Q=台/年,1/n=件台,每日一班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2010 年 6 月28 日至2010 年7 月9 日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3)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1、选择毛坯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3)3、设计毛坯图 (4)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3、制订工艺路线 (5)四、工序设计 (7)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2、确定工序尺寸 (9)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9)1、工序1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2、工序2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六、夹具设计 (15)1、定位方案 (16)2、夹紧机构 (16)3、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6)4、夹具体 (16)5、使用说明 (17)6、结构特点 (17)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9)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0.021022+Φ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下方的0.5055+Φ半孔则是用于与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2、零件的工艺分析拨叉(CA6140车床)共有三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1)以0.021022+Φ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0.021022+Φ孔的表面,以及其上端面,上端面与孔有位置要求,孔壁上有一个装配时钻铰的锥销孔,一个M8的螺纹孔。

这两个都没有高的位置度要求。

2)、以0.555+Φ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0.5055+Φ孔的表面,以及其上下两个台阶面。

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即0.5055+Φ的孔上下两个端面与0.021022+Φ的孔有垂直度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3、零件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知:4000/Q=件年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质量为1kg,查表2-1 (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可知其属轻型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1、选择毛坯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重量约1.0Kg生产中批。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砂型铸造机器造型毛坯。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参见参考文献【1】第五章第一节《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摘自GB/T 6414-1999)》确定,步骤如下1)由于工件较小,为方便加工节省材料将两件铸在一起,同时加工。

2)、铸件的圆角半径按参见参考文献【2】表1-16 选择砂型铸造R=3-5mm。

3)、两孔0.02122+Φ,考虑其孔径较小铸造困难,为简化铸造毛坯外型,现直接将φ40圆柱铸成实心的。

4)求最大轮廓尺寸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尺寸,长160mm,宽73mm,高50mm,故最大轮廓尺寸为160mm5)选取公差等级CT 由参见参考文献【1】表5-1,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按灰铸铁,得公差等级CT围8~12,取为10级。

6)求铸件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面的基本尺寸和铸件公差等级CT,由表5-3查得,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

7)求机械加工余量等级由由参见参考文献【1】表5-5,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按灰铸铁,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围E~G级,取为F级。

8)求RMA(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对所有加工表面取同一个数值,由由参见参考文献【1】表5-4查最大轮廓尺寸为160mm、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F级,得RMA数值为1.5mm。

Φ和M8孔较小,铸成实心;圆筒上顶面单侧加工,应由式(5-1)9)求毛坯基本尺寸8求出,即=++=++=R F RMA CT/250 1.5 2.8/252.9Φ孔属于腔加工,应由式(5-3)求出,即55=--=-⨯-=R F RMA CT2/2552 1.5 2.8/250.6拨叉铸件毛坯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见下表拨叉铸件毛坯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3、设计毛坯图根据以上各步分析得毛坯图如下: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1、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40 圆柱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零件下底面支承限制3个自由度,两块V形块夹紧这两个φ40圆柱面作主要定位面再限制3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车削。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零件的加工面有孔、端面、台阶面、小孔、螺纹等,材料为铸铁。

以形位公差和粗糙度要求,参考参考文献【1】有关资料,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1)0.5055+Φ孔 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Ra3.2m μ,需粗镗、半精镗(表5-15)。

2)0.5073+Φ台阶孔 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Ra6.3m μ,需粗镗(表5-15)。

3)40Φ端面 为未注公差尺寸,表面粗糙度为Ra3.2m μ,需粗车、半精车(表5-16)4)0.021022+Φ孔 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1.6m μ,需进行钻、扩、粗铰、精铰(表5-15)3、制订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益,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00 铸造毛坯工序10 钻、扩、粗铰、精铰两孔0.021022+Φ工序20 粗车、半精车40Φ端面工序30 粗镗、半精镗孔0.5055+Φ 工序40 粗镗台阶面0.5073+Φ工序50 钻锥孔φ8及M8底孔 工序60 攻螺纹M8工序70 磨拨叉圆柱端面,对孔0.021022+Φ垂直度≤0.05工序80 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工序90 校正拨叉脚端面,对孔0.021022+Φ垂直度≤0.07工序100 拨叉脚局部淬火,硬度≥50HRC ,淬深0.7-1.2mm工序110 去毛刺 工序 120 清洗 工序130 终检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00 铸造毛坯工序10 粗车、半精车40Φ端面工序20 钻、扩、粗铰、精铰两孔0.021022+Φ工序30 粗镗、半精镗孔0.5055+Φ 工序40 粗镗台阶面0.5073+Φ工序50 钻锥孔φ8及M8底孔 工序60 攻螺纹M8工序70 磨拨叉圆柱端面,对孔0.021022+Φ垂直度≤0.05工序80 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工序90 校正拨叉脚端面,对孔0.021022+Φ垂直度≤0.07工序100 拨叉脚局部淬火,硬度≥50HRC ,淬深0.7-1.2mm 工序110 去毛刺 工序 120 清洗 工序130 终检 3)、工艺方案比较分析:上述两方案:方案一是先加工孔0.021022+Φ, 再以0.021022+Φ孔为基准加工顶面,然后加工0.5055+Φ孔等;而方案二先加工顶面,以顶面为基准加工两台阶面及0.021022+Φ和0.5055+Φ孔.由方案一可见0.021022+Φ孔为基准加工顶面,精度易于保证,但加工0.5073+Φ台阶面时不符合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原则且需另外设计一套夹具。

由方案二可见40Φ圆柱端面为基准加工其他各面更合理,且仍可用前面所用的夹具,而且也能很好地保证垂直度要求 ,保证便于定位加工,符合中批生产要求,较为合理。

因此,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工序00 铸造毛坯工序10 粗车、半精车40Φ上端面,以40Φ下底面为粗基准工序20 钻、扩、粗铰、精铰两孔0.021022+Φ ,以40Φ上端面为精基准 工序30 粗镗、半精镗孔0.5055+Φ,以40Φ上端面为精基准 工序40 粗镗台阶面0.5073+Φ,以40Φ上端面为精基准工序50 钻锥孔φ8及M8底孔,以40Φ上端面为精基准 工序60 攻螺纹M8工序70 磨拨叉圆柱端面,对孔0.021022+Φ垂直度≤0.05,以0.021022+Φ孔轴线为基准 工序80 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以0.021022+Φ孔轴线为基准工序90 校正拨叉脚端面,对孔0.021022+Φ垂直度≤0.07,以0.021022+Φ孔轴线为基准工序100 拨叉脚局部淬火,硬度≥50HRC ,淬深0.7-1.2mm 工序110 去毛刺 工序 120 清洗 工序130 终检四、工序设计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1)选择机床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a、工序10、30、40是粗车和半精车。

各工序的步数不多,成批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故选用卧式车床就能满足要求。

本零件外廓尺寸不大,精度要求不是很高,选用C630车床即可。

(参考文献【1】表5-55)b、工序20是钻、扩、粗铰、精铰孔。

由于加工的零件外廓尺寸不大,故宜在车床上进行加工,因此仍可选用C630车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