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选段)》教案设计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的文意;(2)能够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文中的思想观念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的文意;2. 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思想观念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古代概念和观念的理解;2. 文中复杂句式的分析和翻译;3. 文中思想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意,分析语言特点,阐述思想观念;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3. 实践法:运用文中思想观念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文本;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化知识书籍,现实社会案例资料;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记》及其重要性,引出本课《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分析语言特点,阐述思想观念,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5.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文中的思想观念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如道德观念、社会公平等。
校本课程教案《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记·礼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礼记·礼运》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2. 主要内容解析,包括大道之行也、礼义、礼乐、礼仪、礼制等。
3. 经典语句的解读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1. 《礼记·礼运》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学会运用礼仪知识,提升个人素养。
四、教学难点:1. 经典语句的解读和运用。
2.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礼仪之道。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记·礼运》的背景、内容和经典语句。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之道。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礼记·礼运》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礼记·礼运》的主要内容,包括大道之行也、礼义、礼乐、礼仪、礼制等。
2. 分析经典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礼仪之道。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礼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感悟礼仪之道。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礼记·礼运》的主要内容。
3. 下周一带上自己的文章,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礼记·礼运》的理解和运用礼仪知识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代礼仪文化展览,加深对礼仪文化的了解。
《l礼运.礼记》传统文化课件
肇庆鼎湖中学 陈小珍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培 养学生自觉诵读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知 课文来自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儒家的政 治理想
及其理想社会的实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 “大同”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树 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 相处等观念,培养“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尚情操。
•五.总结
我们都盼望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没有权
、利的纷争,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社会 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 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 哲们就已经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社会——大同 。同学们,通过《礼运·大同》的学习,我们了 解了大同社会的思想内容和重要意义,请珍惜 我们的时代和社会,为实现全人类的“大同社会 ”而努力。
• 明确:不能是照搬过去的制度,那是倒退,也 不可能实现。大同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的觉悟和道德水平;小康社会,必须发展 生产力,尊重人性,提高法制化的水平。
• 四.背一背
• 分组背诵;
• 竞赛背诵;
• 摘录名句;
• 抓重点词句,填空背诵。
• 大道之行也, 。选 与 ,讲 修 ,故 , , 使 , , ,矜 、 、 、 疾者,皆 。男有 ,女有 。货 , ;力 , 。是故, , ,故 ,是谓 。
明确:孔子赞美大同社会,希望回复 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但是,孔子所 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已经无法恢复 大同。所以,孔子认为,三代的局面 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他倡导首先要 恢复周礼,实现小康社会。
• 三.感悟经典,分享感悟:讨论、发言分享
• 3.马克思、洪秀全、柏拉图、邓小平、欧文、 康有为的政治理想与孔子有什么异同?怎样才 能实现孔子的政治理想?
礼运大同教学设计
《礼记》——《礼运·大同》教案设计广利高级中学林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②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熟读为主,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加强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热爱传统文化。
②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流利、准确朗读全文,正确解读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思想,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式】朗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得奖者在巴黎聚会,发表讲话;: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就要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寻找智慧。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孔子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人没有诚信,就没有办法立足,孔子如是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这些都是孔子带给我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智慧,今天,让我们再走进“大同社会”,再次探寻孔子带给我们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文本,正字音。
2、再次朗读文本,读准字音。
3、个人朗读(男、女)4、考考学生对单个句子的理解。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三、再次朗读课文,参照译文,说说文本中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如:①选拔人才,人人都能享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小结:大同社会的实质以及大同的后继与反响。
2、朗读文本,对比现代社会,你发现哪些现象和“大同社会”是相同或是相违背的?(学生自由发言)那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如:①爱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关爱老人,儿童。
②心中要有爱,学会包容,忍耐。
③爱惜粮食;珍惜身边的人;为做好一件事情,全力以赴。
④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世界和平等。
3、再读文本,试着背诵,了解《礼运·大同》中的成语。
四、机动拓展:阅读《礼记》中的小故事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礼记礼运(选段)》教案设计
《礼记·礼运(选段)》教案设计【授课文段】《礼记·礼运(选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授课老师】肇庆市第四中学陈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能够有节奏地朗诵或吟诵文段。
(2)学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对社会理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1)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
(2)用“读、吟、演”等方式深化理解文章内涵。
(3)讨论文段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道德魅力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诵文段。
【教学难点】1、流畅朗读文段,理解文段大意。
2、讨论文段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教学方法】1、品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示范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礼记·礼运(选段)】二、熟读成诵,理解大意。
(一)熟读成诵1.老师范读,明确字词。
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幼有所长(zhǎng)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学生齐读,巩固难读字词。
(二)理解大意1.通过译文与文段连线练习,理解文意。
2.学生理解地朗诵课文。
三、寓教于乐,勾勒蓝图。
1.活动一:大家从文段中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活动二: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你理想的社会吗?尝试分析社会现状。
3.活动三:我们尝试站在不同的角色,想一想,我们可以为我们理想中的社会做些什么呢?(分组分角色讨论,进行小组比赛)(1)作为公务员,我觉得我可以做……(2)作为商人,我觉得我可以做……(3)作为医生,我觉得我可以做……(4)作为学生,我觉得我可以做……4、小结。
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庸之道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中庸之道解决问题的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庸之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增强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升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写作技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礼记·中庸》中“中”与“和”的哲学思想:理解“中”与“和”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中”的平衡与适度,“和”的协调与和谐。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困难,特别是在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的部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究。看到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或者讨论主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考虑在下次课中采用一些互动性更强的策略,比如设置辩论环节,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文7 礼运(节选)
课文7礼运(节选)一、基础夯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行()②与()③修()④矜() ⑤分() ⑥归()⑦作()2.理解性默写①《礼运(节选)》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礼运(节选)》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礼运(节选)》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梳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使使使小篆隶书楷书“使”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吏声(韵母相同)。
表示支使、派遣。
义项例句①使.老有所终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③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④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原列传》)⑤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
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
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
(3)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大同社会的特点、儒家政治理想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对比分析,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其它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和谐社会。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儒家政治理想和大同社会的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文本内容。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儒家政治理想和大同社会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礼记》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4. 对比分析: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其它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3. 课外阅读推荐:儒家其他经典著作。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礼记·礼运》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2)能够概括和阐述“大道之行也”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化视野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追求和谐社会;(3)培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礼记·礼运》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2. “大道之行也”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2. 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式;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解释关键字词和句式;2. 讨论话题: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3. 阅读材料: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记》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式;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解释关键字词和句式,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课外阅读:了解学生对推荐阅读材料的阅读情况,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5.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教案《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
一、教案内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课程类型:校本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记·礼运》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礼记·礼运》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礼记·礼运》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礼记·礼运》中的礼仪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礼记·礼运》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礼记·礼运》中的礼仪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1. 《礼记·礼运》中的古代礼仪和现代社会的关联。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实践《礼记·礼运》中的道德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记·礼运》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礼记·礼运》中的礼仪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礼记·礼运》中的思想内涵和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礼记·礼运》的文本和注释。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内容和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礼记·礼运》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礼记·礼运》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解释其中的礼仪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礼记·礼运》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古代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礼记·礼运》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总结:总结《礼记·礼运》的核心思想,强调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案内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课程类型:校本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记·礼运》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校本课程教案《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2. 课程类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5. 教学目标:a. 理解《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的理念b.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c. 分析文中儒家礼治思想的内涵d.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献阅读能力e.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礼记·礼运》的篇目背景及作者简介b. 文中的核心理念和儒家礼治思想c. 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的解读d. 文中礼治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 教学难点:a. 文中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b. 儒家礼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c. 学生对于古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熟悉《礼记·礼运》的内容和背景b. 准备相关的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c. 制作教学PPT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a. 预习《礼记·礼运》的相关内容b. 准备好笔记本和阅读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简介《礼记》和《礼运》的背景及作者b. 提出问题:“什么是大道之行也?”引发学生思考2. 阅读理解(2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礼记·礼运》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c. 讨论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内容讲解(25分钟):a. 教师讲解文中的核心理念和儒家礼治思想b. 分析文中礼治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c. 引导学生思考礼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4. 案例分析(15分钟):a. 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礼治思想的应用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五、课后作业1. 复习《礼记·礼运》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2. 选择一个案例,深入研究儒家礼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儒家礼治思想的理解和看法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2.《礼记》二则优质课教案
**实验学校课时教案自强(qiǎnɡ)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xiào)学(xué)半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矜(ɡuā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īnɡ)【通假字】《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音“yuè”)选贤与能(同“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指老而无妻)【讲析课文,疏通文句】着重讲解如下句子,并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解决文言知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浅薄。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求学者知不足,才会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
4.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5.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全文翻译参考: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重难点把握】1.“之谓”的用法?明确:“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
如:“其此之谓乎”。
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
2.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
【问题探究】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明确:(1)“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优质实用学案 礼运
5.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
礼尚往来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4)文中表现人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句子是
二、展评同上
三、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
阅读并回答问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弗()琢()兑()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 弗:___________
(2)其次务施报 施:___________
(3)玉不琢,不成器 琢:___________
(4)人有礼则安 安:___________
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原句)。
[材料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材料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活动四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大道之行也》一文中说男耕女织,才能丰衣足食,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两句话是:
《礼记礼运》教案设计
《礼记礼运》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礼记礼运(选段)》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礼记礼运(选段)》,理解儒家礼仪思想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修养和社交能力。
本教案侧重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同时进行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礼仪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理解《礼记礼运(选段)》的核心内容;3.探讨儒家礼仪思想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修养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对礼仪思想的深入理解;2.引导学生运用礼仪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有关礼仪的图片和视频素材;2.布置学生预习和课前阅读《礼记礼运(选段)》的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重要场合的礼仪规范、礼仪失误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仪,为什么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体现?-礼仪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第二步:核心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对《礼记礼运(选段)》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包括儒家礼仪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这一思想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代表依次发言。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1.礼仪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2.礼仪对你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3.礼仪对社会的好处是什么?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集中讨论。
第四步:实际操作(2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场景,让学生根据儒家礼仪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场景1:小明在家庭聚会上没有按照合适的礼仪规范行为,他的行为引起了家长的不满。
请分析小明的不当行为,并给出具体的合理解决方案。
场景2:小红参加了一场重要的演讲比赛,她不仅在舞台上表现出色,而且在退场时向评委和观众深深鞠躬。
礼记·礼运(小组展示)
若 可 以 致 其 敬 于 鬼 神 。
豚 , 污 尊 而 抔 饮 , 蒉 桴 ” 而 土 鼓 , 犹
“ 夫 礼 之 初 , 始 诸 饮 食 , 其 燔 黍 捭
礼 与 宗 教
氏族、宗族数量增多 垄断祭祀权
“天子” 宗教
王 权/ 神 权
宗教变迁
贰 叁
政 治 手 段
礼 运
R i t e s
人人共有 天子特有 神化 维系宗族 维护宗法制
为而治具有一致性。
叁 同 vs. 平等
• 大同社会人人大公无私,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这是一种平等的尊重。 • 私心的存在,阶级的存在,令得大同社会一直处于理想社会。 • 我们常常说人人生而平等,然尊卑贵贱仍多处可见。那么,就“礼”而言, 我们该如何看待其中的阶级性? • 孔子一方面提倡“有教无类”,一方面又十分推崇周礼。而周礼极其注重 尊卑贵贱的区分。那么,孔子是否认为人是平等的?
贰
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 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 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 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
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 也。
孔子所言“礼”,同样 具有工具性。在当时的 社会背景下,顺应天地 之理,建立“礼”的社 会秩序规则,来完善人 性。礼制,制即制度。
如果说‚礼‛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制度秩序, 那么,大同社会是否就不需要礼了呢?
大同社会的产生正是“礼”运行至极致的结果,倘若整个社会 人人都能做到大公无私,那么自然可以做到“谋闭而不兴”; 倘若人人都具备了“至诚”的品质,便不必区分不守礼之人, 因为这种人在大同社会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同样地遵守着礼。
大道之行也教学的设计
大道之行也授课方案课题大道之行也教材解析本文选自《礼记·礼运》,是其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说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色。
领悟祖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崇敬的道德情操。
学情解析由于这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学生对古代的理想社会有了必然认识,本课可以在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再一次理解祖先对理想社会的期盼,积累文言文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特别句式。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提升朗读能力,授课认识课文的大体内容,劝导文意,背诵目标课文。
过程与方法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马虎,并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色。
感神态度与领悟祖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基本特色,价值观培养崇敬的情操。
授课重点重点: 1. 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提升朗读能力。
2.理难点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大同社会的含义。
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特色,领悟作者的大同思想。
授课过程教师活动一、目标导向,自主学习同学们,晋朝的陶渊明在先前所学的课文《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理想社会的课文,并批生活图景。
大家还记得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注不会读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呢?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邻近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听录音,标明课文中的生难字。
结合课件齐读词语。
二、问题导思,互助答疑1. 问题引入问题 1:读通了课文后,文言文的朗读还必定注意朗读的节奏,请同学们互相谈论,用铅笔试着划出课文的朗读节奏。
问题 2. 结合课后的说明的翻译工具,看看这篇课文应该怎样翻译为现代文注拼音和字义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划出课文的朗读节奏,尔后齐读课文,小组赛读。
小组谈论,解决文言文生难字的翻译,理解文章马虎。
小字,结合课后的说明批学生自主读学生活动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礼记》教案设计
《礼记》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过程】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7.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礼记·礼运(选段)》教案设计
【授课文段】
《礼记·礼运(选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2312121、【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礼记·礼运(选段)】
二、熟读成诵,理解大意。
(一)熟读成诵
1.老师范读,明确字词。
选贤与(j ǔ)能讲信修睦(m ù)矜(gu ān)幼有所长(zh ǎng )
精心整理
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学生齐读,巩固难读字词。
(二)理解大意
1.通过译文与文段连线练习,理解文意。
2.学生理解地朗诵课文。
三、寓教于乐,勾勒蓝图。
1.活动一:大家从文段中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