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对货币的起源和性质缺乏深刻认识,也片面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出现和数学方法的兴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初。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它对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
4、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主义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所得以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规律来表述的体系。
5、古典经济学派: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6、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7、新历史学派: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观点:继续宣扬经济发展阶段论、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有重大的制约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及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流派和观点。
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是二战后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也被称为“正统经济学”。
该学派以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为基础,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既包括古典经济学又包括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结合,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均衡的系统,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和政府干预来达到最优配置。
该学派注重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主张以数据和统计分析为基础来建立经济模型,并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哈耶克、弗里德曼等。
该学派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这是实现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最好途径。
新自由主义学派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他们也强调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反对政府对个人权利的过度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减少政府干预、降低税收、加强市场竞争等。
三、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
该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无法自动恢复经济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等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凯恩斯主义学派注重对总体经济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他们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四、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
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学派,无论从创始之初还是当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也重新让人们回头去看看一九三○年代的往事。
人们突然发现了奥地利学派的光芒,当年被凯因斯掩盖光芒的哈耶克,重新为某些有识之士肯定,在缅怀哈耶克之际,他所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也应重新为世人认识,进而应受到肯定。
1,奥地利学派简述: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 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代表作有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
此外,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以及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
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奥地利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发展
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发展奥地利学派的历史往往被追溯到15世纪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
这些晚期经院学者察觉到经济规律的存在,发现并解释了供求规律、通货膨胀的原因、交换汇率以及经济估价的主观性质等;同时,他们试图解释个人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创造,称赞商业对社会的贡献,反对征税以及管制价格和商业机构,支持财产权、契约以及自由贸易等。
另一个源头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重农学派。
坎铁隆不仅分析价格的形成和货币增发与整个经济的影响,还突出了企业家的作用,把市场理解为企业的经验行为。
杜尔阁则主张废除与政府有牵连的行业的所有特权,分析了货币的起源,并以收益递减规律为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尤其是,杜尔阁分析了个人主观偏好排序在经济选择中的反映,如他说:“每个人都是他的土地和劳动是否达到最佳使用状态的最好评判者。
只有他拥有特定的知识,而若没有这些知识即使是最开明的人也只能盲目地争吵。
他通过重复试验,通过他的成功和他的失败来学习,他获得一种对于经济活动的感觉,这种感觉比无关痛痒的旁观者提供的理论知识要更为精巧得多,因为它是由欲望所激发出来的”(转引自罗斯巴德,2012a:599-600)。
承袭重农学派的思维,古典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大都强调自由贸易,重视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推崇企业家的功能等,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萨伊和巴斯夏。
萨伊创立了确立资源价格的生产力理论,确立了资本在社会分工和共同生产的角色,同时发展了系统图式和企业家理论,解释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关联系,从而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萨伊定律。
巴斯夏则进一步论证了私有财产、资本和利润的神圣不可侵犯,提出了破窗理论来揭示一个行为之后所隐藏的连锁反应,反驳了从消费角度来理解的经济增长路径。
到了边际主义革命时期,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进一步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发展出了一般均衡理论,这进一步启发人们去关注那些非直接的连锁反应。
此外,英国的早期边际主义者威克斯蒂德用机会成本来作为行为的分析基础,诸如“学习或是与朋友出去玩”等问题都成为经济科学的研究范畴,因为这涉及到如何安排我们的时间问题。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各种经济学派别也在学术领域中崭露头角。
其中,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当今经济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称为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分支之一。
该学派强调主观主义、自由意志和企业家精神,认为市场是动态的、演进的,而经济体系是由一个个个别行动的主体组成的。
目前,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追随者,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贸易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理论等多个领域。
然而,不同学者对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仍存在一定分歧,比如在市场过程的界定、知识的作用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贸易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贸易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专业化生产的认知差异。
由于个体或企业之间存在知识、技能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各自在某些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通过贸易,这些个体或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货币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货币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政策的批判。
该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中央银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供应量。
因此,货币政策应当由市场决定,通过物价变动来调节货币供应。
资本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资本理论在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阐述了资本的实质、功能以及如何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数学建模等。
其中,实证分析主要用于检验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情况;案例研究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解释经济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数学建模则为经济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理论创新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现有理论体系,并尝试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理论。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其中,宏观经济理论是理解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工具。
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和供给侧经济学等。
1.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其中最知名的是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政策和市场繁荣引起的,其重点在于供给的扰动。
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和消费支出的波动引起的,强调需求的扰动。
2.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将经济活动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他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改善生产要素和供给条件来提高经济效率和增长率。
该理论主张通过降低税负、减少管制和改善教育培训等手段,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力,促进经济增长。
二、微观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它关注资源在个人、家庭和企业之间的配置。
主要微观经济学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描述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供求理论认为,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通过供需的相互作用,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2.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上不同的竞争程度。
其中最典型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在有限资源下进行决策的过程。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并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成本和效益。
宏观经济学书目介绍
宏观经济学书目介绍一、中级宏观教材。
1、《宏观经济学》威廉姆森(Williamson)人大版论述的方法注重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每一个模型几乎都会在高级宏观中出现,不过是“玩具版”,用一些简单的代数推导或者辅助以由微观行为人最优化导出的几条曲线,得到模型的主要结论。
不像曼昆或者萨克斯的书和高宏几乎没什么连接,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其实(巴罗)barro的那本中级宏观也是从微观基础出发论述宏观模型,只是有些老,模型也很少,不像威廉姆森有那么多相对很新模型,这些模型实际上都已经成为相关理论的基准(benchmark)模型了2、《宏观经济学》曼昆,人大版。
中文翻译。
此书秉承曼昆〈经济学原理〉之优点,以简单,浅显为特点。
虽只有很少量的数学,但对原理及内容均提炼得甚为简洁。
前半部分写得相当清晰。
可读完萨谬而森《经济学》并略懂一点微观后直接学习。
适宜一个循环学习,即以书入手,修完《全球视角》后,再回头重修此书,有提纲挈领之用。
缺点是作者似乎限于门户之见,对真实周期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其他学派提得很少。
建议阅读。
3、《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
人大版中文翻译,东北财大有影印英文版。
此书是标准的中级宏观教材,属正统教材。
体系清楚,描述准确,通行于美国各大学多年。
采用凯恩斯IS-LM 体系为框架,对各个流派评价及描述相当公平。
推荐必读。
4、《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巴罗。
巴罗宏观经济学造诣很深,主要研究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
但写的书却销路很差。
学这本书可作为对上述教材所属凯恩斯学派的一个补充。
5、《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三联版杰佛里萨克斯,32开,1000页。
萨克斯成功处理了南美高通货膨胀的问题,但书一样写的相当好,整本书注意细节而有条理。
很适宜读完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后进一步阅读。
以拓展知识。
上述5种教材所用符号各不相同,对学习者实在甚为不便。
6、《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与反思》及《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分析》及《与经济学大师对话》此系列三册,前两册为商务版。
经济周期理论:预测市场周期
经济周期理论:预测市场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循环。
它由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组成。
预测市场周期对于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制定正确的决策,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如何预测市场周期。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原理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由凯恩斯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构成。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消费。
但是,这种过度乐观使得经济处于过热状态,随之而来的是衰退。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则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市场上未调整的错误引起的。
他们强调市场的自由和适应性,认为政府干预只会扰乱市场机制,并导致不稳定。
二、预测市场周期的方法1. 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历史价格和交易量数据来预测市场趋势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图表和指标,识别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和趋势线。
例如,移动平均线和相对强弱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市场是否处于上升阶段、下降阶段或盘整阶段。
技术分析法的优势是可以迅速反应市场变化,但是它并不能提供对经济环境的深入分析。
2. 基本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和金融指标来预测市场趋势的方法。
它包括对宏观经济数据、政府政策、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研究。
例如,通过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就业数据,可以预测经济繁荣或衰退的可能性。
基本面分析法的优势是可以提供经济环境的全面认识,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3. 历史周期分析法历史周期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来预测未来市场周期的方法。
它基于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的观点。
通过研究过去经济周期的时长和波动幅度,可以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历史周期分析法的优势是可以提供对市场趋势的长期预测,但是它没有考虑到新的经济和金融因素。
三、经济周期预测的局限性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来预测经济周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名词解释 经济学
名词解释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人们如何获取、生产、分配和使用资源以满足物质需求的方式和原则。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产、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就业、价格、货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
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和政策的总体影响。
它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决策和交易。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决定、企业生产决策、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竞争等。
经济学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模型来预测和评估特定政策或经济事件的影响。
经济学家也运用经验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反驳经济理论。
经济学有许多分支和学派。
主要的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以及行为经济学等。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用于解释和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制定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以及改善就业状况。
企业通过经济学分析来预测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
个人可以运用经济学知识来做出消费决策、理解个人财务情况以及评估个人的投资收益。
总而言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旨在理解和解释社会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的物质需求。
它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理论和工具,来评估和改善经济状况,并为经济决策提供指导。
经济学家及流派
经济学家及流派引言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专家,他们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来分析、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及其代表性流派,包括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
我们将探讨这些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以及在经济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被认为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市场机制原理的流派。
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以及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和公共支出对于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主义将个体行为视为理性决策,并通过供求关系来解释市场均衡。
新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新古典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货币供给决定宏观经济变动的观点,并主张自由市场与个人自由。
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领导下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竞争和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协调资源分配和实现经济增长。
哈耶克还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和知识分散的观点,对市场失灵进行了深入研究。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俄国新左派、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等。
本文将对这些学派的主要理论进行评述。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一,其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今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包括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等。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文化工业批判”等理论。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变得异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物质主义,人变成自己的陌生者。
他们主张通过批判与解构,在艺术、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反抗和自由的可能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对社会学、艺术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族问题、性别问题、身份问题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俄国新左派是一个在十月革命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成员包括列宁、托洛茨基等。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扩展。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非洲、亚洲等地,从中提取超额利润来维持自身的繁荣。
托洛茨基则阐述了“不断革命论”,认为在落后的俄国,无产阶级只能通过联合农民来进行革命,而其他欧洲国家则可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新左派的理论对于解释和推动俄国革命产生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来的世界革命运动产生了影响。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是由卡尔·雷纳、奥托·巴乌尔等人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
他们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严密的数学建模和分析,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边际生产率递减”等重要概念。
奥地利学派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最大化效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他们对价值理论、金融经济学、周期波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模型。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或者可以说,自然利率是“资本收益”,市场利率是“借贷 成本”。如果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息率,货币市场上的资金 提供者付出“等待”的回报大于由“等待”带来的“损失”, 因而就更倾向于储蓄,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即 “可放贷资 金”,而货币市场资金的需求者则因借贷成本过高,而减少 其需求即投资,反之则相反。如果利息完全是由市场自动决 定的,没有人为的干预,那么,市场利率一定等于自然利息 率,这时资金的供给等于所需求的资金,即事前储蓄S等于 事前投资I,货币市场上处于均衡状态。
2020/12/7
• 危机过程:
从微观经济层面分析,银根紧缩对一些企业可能是灾难性的。 首先,由于资本品的投资建设期较长,一些尚还处于建设期的投资 项目由于断绝了资金供给,而变得无法进行下去了,不得不停工下马; 其次,资金成本的上升使一些原本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现在变得不 可行了; 第三,大量靠银行贷款支撑其业务扩张的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 使其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所以,紧缩银根将使全社会的产出水平下降。 在图中,产出水平由D´点回落到A´点,而资本形成水平则由K2回落到 K2,结果形成了D´-A´的过剩生产能力和K2-K1的过剩资本。
2020/12/7
• 强制储蓄的成功,说明坎蒂隆效应发挥作用了。货币注入 经济时更多地流向了资本品行业,生产资料涨价,资源也 流向资本品行业。结果使全社会的资源分配向生产资料倾 斜。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由A点移动到B点,哈耶克三角形 变得更加“扁平”,也就是说,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变得 更加“迂回”了。
2020/12/7
以水的生产为例:
1、到河边直接取水:没有迂回生产,不会出现生产和消 费的失衡(用多少水就取多少水)。这叫做“稳态循环的经 济(evenly rotating economy)” 。类似于瓦尔拉斯所描述 的一般均衡。
2、迂回生产:采矿→水泥、钢铁和有色金属的生产 → 加工设备 → 水处理及输送→水 。容易出现生产和消费的失 衡、结构失衡
2020/12/7
2020/12/7
二、理论框架
C
C3
D´
C1
A´
C2Leabharlann B´iS+ΔS i3 i1 i2
I I1 I2
S´ S
E1 E2 I
Y K3 K1 K2 自愿储蓄 强制储蓄
• 如果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相等,宏观经济将处于均衡状态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储蓄和投资相匹配,所有投资都有 自愿储蓄做支持。既图中的E1点
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学
一、基本概念
❖ 迂回生产: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之间要经过一系列生产阶段, 而处于原料与最终消费品之间的产出品就是资本品。由于资 本品处于不同的生产阶段,所以,与最终消费品的“距离” 是不同的,这表现为不同的“等级”,“高等级”的资本品与 “高阶段”的生产阶段相对应,“低等级”的资本品与“低阶 段”的生产阶段相对应,从而形成特定的资本时间结构。资 本品作为生产要素最终要贡献于消费品生产的,资本品的等 级越高,由资本品到最终消费品的所要经历的时间过程就越 长。
2020/12/7
❖ 坎蒂隆效应: 不仅货币供给规模的变化,而且货币进入经济的途径,
都会影响真实变量。货币的“注入”与“汲取”,对各个产 品价格的影响不可能是均匀的、同步的,其影响有大有小, 有快有慢,所以,货币因素影响的不仅是产品市场的价格总 水平,更重要的是,货币因素损害了产品相对价格的形成机 制,造成整个价格信号系统的失真。 最重要的失真是,它有 可能使资源加速从最近的生产环节(消费品)转向最远的生 产环节(投资品),但这种转移不会持续,因为它没有消费 者偏好变化的支持。
经济系统的失衡不等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失衡,经济系统 的失衡可能是微观经济层面的事,经济系统的失衡加上货币 不均衡因素,才会演变成为宏观经济的失衡。
2020/12/7
❖ 自然利率:所谓自然利率是指由时间偏好率所决定的利息率。 放弃当前的消费,取得将来的消费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 是“等待”或延迟消费。补偿由“等待”而造成的“损失” 就是自然利息。人们认为当前消费与将来消费的差异越大, 其自然利息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自然利息率决定着货币 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 如果自然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会使投资水平大于自愿储蓄 的供给。这时候就要求在国民储蓄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 利率仍然由i1下降到i2。这将给投资者一个错误的市场信 号,使他们误以为现在投资会比以前更加有利可图,诱使 全社会投资需求增加,以致于超过了全社会的自愿储蓄。 投资增量来源于强制储蓄。强制储蓄之所以能够实现,是 由于信用扩张导致的货币价值下跌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削弱 ,并导致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游离出来的资源被得到信用的 生产者所利用。
2020/12/7
➢这种失衡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有“必要的”。在 经济处于相对低谷的状态下,如果让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 作用,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将错误的资源配置及时 纠正过来,将那些缺乏商业头脑的、没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家 从市场上“驱除”出去,使有限的资源从劣质企业向优质企 业集中,从而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在正确价格 信号的引导下,一些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精明的企业家,可 以利用经济系统出现的暂时不均衡,发现尚未被别人认识到 市场机会,为自己创造额外利润。这种创造额外利润的活动 一旦被别人所“跟随”和模仿, 不均衡的状态就会迅速被矫 正(Kirzner,1998)。
2020/12/7
• 经济萧条的不可避免性:
这种情况不会持久。正如凯恩斯的“乘数原理”所 指出的那样,全社会的投资支出早晚要经工资、利息、利 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即居民)手中。 居民收入通过乘数效应多倍增加以后,必然要购买消费品 ,使全社会消费需求增加。这将导致全社会的通货膨胀。
商业银行为了维持资产的流动性,或者中央银行为了 避免恶性通货膨胀,是迟早会被迫紧缩银根的,这时候利 率就会回升,整个宏观经济就将重新向储蓄=投资的均衡 点调整。
2020/12/7
• 在强制储蓄的支撑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以向上移动, 资源配置组合由图中的B´点移动到D´点,达到更高的消 费品产量C3和资本品产量I2,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可持 续的。因为即使在强制储蓄已经挤占了一部分本应用于消 费的资源的前提下,全社会的资源也只能维持生产可能性 曲线上B´点的产出水平;如果产出水平上升到D´点,那 就意味着用于满足消费品生产和需求的资源也要增加,这 时候生产要素就会出现短缺,从而出现长期性的全社会通 货膨胀。显然,要想维持D´点的产出水平,就必须要维 持较低的利率水平i2,即信用扩张和强制储蓄必须持续下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