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家庭病床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同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计划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计划,明确各项指标和要求,确保家庭病床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还需考虑家庭病床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组织实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床的选购、验收、安装、维护和保养等。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控性。
四、推进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积极推进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家庭病床的质量控制水平。
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还需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加强对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还需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和激励,推动质量控制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进质量控制工作。
在沟通和协调过程中,还需及时反馈和汇报相关情况,解决问题和难题,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七、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投诉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投诉,确保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还需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保护患者和家庭的合法权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行政区域划分承担本辖区内的居民出诊诊疗、家庭治疗、护理及建立家庭病床的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承担社区家庭出诊的工作,公布热线电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保证患者的出诊的需求。
3、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电话呼叫记录单或出诊记录单,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诊时间、接诊医师姓名及执行医师或护师签字。
4、应统一使用社区出诊病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初步诊断与处理以及相关内容。
5、需要家庭输液者,必须在第一次出诊前与患者签定家庭输液协议书,由社区护师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输液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6、严禁在患者家中使用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品,对容易发生或曾经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品(含中药制剂),应建议患者在中心、站内使用。
7、出诊护师在进行家庭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操作完毕后要观察15分钟方可离开。
离开前要向有关人员交待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使其做到:听清、记住、并能照做。
8、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
家床的建床条件为:卧床病人、高龄老人患慢性病需要连续治疗;去中心有困难的患者;经中心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需继续治疗的患者。
家庭病床只能在本人定点的中心内设定。
9、家庭病床建立后,应由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师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
家庭病床病历包括:家床首页、病历基本内容、初步诊断、确定诊断、辅助检查及化验单粘贴单、首次病程记录、出诊查床记录(诊治经过)、健康教育或康复治疗计划、撤床小结等。
家庭护理病历包括:家庭护理记录单、家庭护理病历基本内容、患者的其它各项健康状况记录、家庭护理计划、措施及完成情况等。
10、出诊及家庭服务的收费和用药应严格执行《陕西省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与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关于公疗、大病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制度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制度根据《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结合家庭病床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病历首页(同住院病历首页)、撤床记录(死亡记录)、建床记录、巡床记录、会诊记录(同住院病历)授权委托书、病情告知书、辅助检查报告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家庭病床护理评估单、疼痛评估单、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撤床护理记录单、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家庭病床输液治疗协议书、其他协议书、住院证(同住院病历)。
二、责任医师应在建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建床时间超过1个月者要有阶段小结。
撤床记录应在撤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三、建床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建床诊断、诊疗计划等。
四、巡床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纪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医师分析讨论、上级医师查床记录、会诊意见、采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健康教育等。
五、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
六、会诊记录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见记录。
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等。
会诊意见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
七、撤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及撤床医嘱。
建床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责任医师开具家庭病床撤床医嘱,办理撤床手续。
责任医师、护士应书写撤床记录并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建床患者及家属要求提前撤床,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并记录在撤床记录中,撤床后的家庭病床病历按照医院病历归档有关规定由病案室统一保存、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第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概述 (2)1.1 家庭病床服务定义 (2)1.2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 (3)1.3 家庭病床服务意义 (3)第二章家庭病床服务流程 (3)2.1 家庭病床服务申请 (3)2.2 家庭病床服务评估 (4)2.3 家庭病床服务协议 (4)2.4 家庭病床服务终止 (4)第三章家庭病床服务内容 (5)3.1 基础医疗服务 (5)3.2 专业医疗服务 (5)3.3 健康教育与指导 (5)3.4 家庭病床服务延伸 (6)第四章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管理 (6)4.1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资质 (6)4.2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培训 (6)4.3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考核 (6)4.4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激励 (6)第五章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管理 (7)5.1 服务质量标准 (7)5.1.1 服务流程 (7)5.1.2 服务内容 (7)5.1.3 服务人员 (7)5.1.4 服务设施 (7)5.1.5 服务效果 (8)5.2 服务质量控制 (8)5.2.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8)5.2.2 加强服务人员培训 (8)5.2.3 完善服务流程 (8)5.2.4 强化服务设施管理 (8)5.3 服务质量改进 (9)5.3.1 分析服务质量问题 (9)5.3.2 制定改进措施 (9)5.3.3 评估改进效果 (9)5.4 服务质量评价 (9)5.4.1 制定评价指标 (9)5.4.2 实施评价 (9)5.4.3 改进措施 (9)第六章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管理 (10)6.1 服务安全意识 (10)6.2 服务安全措施 (10)6.3 服务安全培训 (10)6.4 服务安全监管 (10)第七章家庭病床服务沟通协调 (11)7.1 与患者沟通 (11)7.2 与患者家属沟通 (11)7.3 与医疗机构沟通 (11)7.4 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 (12)第八章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管理 (12)8.1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构成 (12)8.2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支付 (12)8.3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报销 (13)8.4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监管 (13)第九章家庭病床服务满意度调查 (13)9.1 满意度调查方法 (13)9.2 满意度调查内容 (13)9.3 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14)9.4 满意度调查改进措施 (14)第十章家庭病床服务投诉处理 (15)10.1 投诉接收与处理 (15)10.2 投诉原因分析 (15)10.3 投诉整改措施 (15)10.4 投诉预防与预警 (15)第十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法律法规 (16)11.1 家庭病床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16)11.2 家庭病床服务法律责任 (16)11.3 家庭病床服务合规经营 (16)11.4 家庭病床服务法律风险防范 (17)第十二章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1 家庭病床服务发展现状 (17)12.2 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趋势 (17)12.3 家庭病床服务创新模式 (17)12.4 家庭病床服务未来展望 (18)第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概述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家庭病床服务办法
家庭病床服务办法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办法第⼀条为进⼀步促进本市家庭医⽣服务市场发展,进⼀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在本市地⽅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DB31/T487-2010)》基础上,结合本市家庭病床服务实际,梳理了2019年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项⽬清单(见附件1),并制定本办法。
第⼆条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活不能⾃理或⾏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需依靠医护⼈员上门服务的患者,以居家、居住的养⽼服务机构为主设⽴病床,由指定医护⼈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种卫⽣服务形式。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本市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并由医师评估后经所在医疗机构审核通过的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
第三条医疗机构在本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适⽤本办法。
第四条市卫⽣健康⾏政部门负责本市家庭病床服务的监督管理⼯作。
区卫⽣健康⾏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家庭病床服务的监督管理⼯作。
第五条本市成⽴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进⾏统⼀的质控管理和考核。
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应当建⽴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编制家庭病床服务业务指南,组织区级专业质控组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进⾏定期和不定期的质控和考核。
第六条家庭病床服务应当符合以下原则:(⼀)规范安全的原则。
家庭病床服务应当严格遵守卫⽣健康⾏政部门有关中西医诊疗规范、护理规范、康复规范、居家护理规范、病历书写规范等医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适宜连续的原则。
医师对有需求的患者上门进⾏评估后经所在医疗机构审核,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建⽴家庭病床,提供适宜的家庭病床服务。
同时,家庭病床服务还与医疗机构内疾病诊治、长期照护、养⽼护理等服务形式衔接,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医疗卫⽣服务。
第七条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应当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居家、居住的养⽼服务机构为主的条件下进⾏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护理记录质量管理
护理记录质量管理1. 概述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它记录了患者的护理情况、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重要信息。
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优化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护理记录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护理记录的规范要求、质量评估方法以及问题解决和改进措施等。
2. 护理记录的规范要求2.1 护理记录的内容要求护理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护理日期和时间:记录护理事件发生的时间;•护理记录的详细过程: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等;•护理评估结果:记录对患者护理效果的评估,如疼痛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等;•特殊情况和护理问题:记录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护理问题,如伤口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医嘱执行情况:记录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如给药情况、物理治疗等;•患者和家属的反馈:记录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
2.2 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护理记录应当书写清晰、准确、完整;•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和缩写,并在病历上注明缩写解释表;•书写时注意描述细节,避免模糊和不明确的表达;•严禁涂改、乱写、加添无关内容;•签名和日期护士负责人确认。
3. 护理记录的质量评估方法3.1 护理记录的审核评估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记录质量评估小组,对护理记录进行定期审核评估。
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清晰、准确、完整;•护理记录的及时性:护理事件是否及时记录,延迟记录的原因是否合理;•护理记录的一致性:是否与其他医疗记录相符合;•护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护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效果评估的科学性。
3.2 护理记录的抽查评估除了定期审核评估,医疗机构还应进行护理记录的抽查评估。
抽查评估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
抽查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抽查患者的护理记录,对比记录内容是否与护理实际操作相符;•随机抽查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性,并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调查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记录的满意度。
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方案
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方案
一、背景信息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家庭病
床服务成为了解决床位不足和减轻医疗资源压力的有效方式。
家庭
病床服务旨在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帮助他
们更好地康复和照料。
为了有效实施家庭病床服务工作,制定一套
全面合理的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家庭病床服务,帮助患者康复和照料。
2.原则:
(1)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
方案。
(2)专业化:确保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符合专业标准和规范。
(3)安全性:保证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
感染。
(4)沟通配合:与家属和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配合,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
(5)隐私保护:尊重患者隐私,严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三、工作内容
家庭病床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患者评估:在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之前,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包括病情、康复需求、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适合患者的服务方案。
2.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
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护理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医疗监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医疗监护服务,包括药物管理、生命体征监测、疾病复发预警等方面。
4.心理支持: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家庭病床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相关重要文件(市级)
2012年深圳市卫计委112号文件《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启用跟护理相关 的内容如下: 《家庭病床病历首页》
《家庭病床服务前风险评估单》 《家庭病床首次护理评估单》、《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社区通用 格式)》、《撤床护理记录单》、《检验报告粘贴单》 《家庭病床长期医嘱单》《家庭病床临时医嘱单》 《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家庭静脉输液治疗知情同意书》、 《家庭病床导尿治疗协议书》、《家庭病床插胃管治疗协议书》、 《家庭病床肌肉注射治疗协议书》
•
家庭病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
1、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制度。要 重视护士的书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重视护 理文书书写过程质量控制。护理文书的质量 控制权限下放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 要及时审查和修改下级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
家庭病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
2、护士应熟悉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 单 、专科护理单等各类护理文书的适应范围、 使用护士层级(权限)、书写内容和方法。 3、护理文书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 每个护士要重视自己的法律权利,做好家庭 病床病历的管理。病历车加锁,注意防止偷 窃 、抢夺病历资料。
家庭病床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要求
意识障碍: 4.谵妄 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 5.昏迷 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 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1)浅昏迷 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 、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 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 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病床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要求
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
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健全科室管理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工作。
第三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确保服务质量。
第四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应遵循卫生部门有关规定,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条科室管理应根据病人需求和医疗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科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第七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职责,维护科室正常秩序。
第八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的制订、修改和解释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经科室会议通过后执行。
第二章科室组织与管理第九条家庭病床科室的组织架构由科室主任、副主任和科室人员组成,具体设置人数根据科室规模而定。
第十条科室主任是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科室的工作。
第十一条科室副主任协助主任处理科室事务,分工明确,合作顺畅。
第十二条科室人员按照医疗服务需要进行分工,各司其职,协作配合。
第十三条科室人员要求业务能力强,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科室人员要遵守工作纪律,服从领导安排,保守病人信息。
第十五条科室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每月进行一次例会,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第十六条科室主任负责制定科室绩效考核方案,按照考核结果奖惩有方。
第三章病床管理第十七条家庭病床科室的病床管理应遵循卫生部门有关规定,保证病房整洁、卫生。
第十八条家庭病床科室的病床要分类管理,按照科室规定进行分配使用。
第十九条家庭病床科室要做好病床的消毒、清洁、定期更换被单等工作,确保病人的医疗环境安全。
第二十条家庭病床科室要定期对病床进行保养维修,确保床榻的牢固和使用寿命。
第二十一条家庭病床科室要保证病床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病人的舒适度。
第二十二条家庭病床科室要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器材,确保医疗服务的顺畅进行。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庭病床护理记录单 质量 , 可能造成护理 记录单质量 问题的 把 因素、 环节加 以控制 , 以达到按质 、 按量 、 按期完成档案归档 的
种多 , 要求护士知识面较广; 根据 家庭病床病人的需求对 执业
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 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目的, 根据《 病历书写 基本规 范》 护理 文件 的书写质 量总标 、 准 和护理记 录单评 分标准 对护理 记录单进 行合格率统
床数 量增加 , 由此产生 的护理记 录单亦成倍增加 , 但根据历年 不规范。( ) 3 错填或漏填页码 。 统计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不高 , 为了提高其合格率 , 2 2 提高 家庭病床护理记 录单质量措施 . 针对 家庭病 床护 护理部从 2 0 0 9年起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 取 理记录单产生质量问题 的主要原因 , 为了提高 护理记 录单 的 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合格率 , 院护理部从 20 年开始有针对性地 采取 以下强化 我 09
作者单位 : 8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 5 00 2 罗孟兰 : , , 女 本科 主管护师 , 士长 护
理 质 量 考核 。
22 5 强化护理记录档案意识 , 开展护理记录档案知识 .. 定期
[] 任 7
宁, 吴中亮, 傅菊芳. 影响癌症病人 主敏 , 叶美素 , 血液透析病人家属焦虑状 态的调 等.
计, 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单查找缺陷种类见表 1 。
表 l 20 2 0 年家庭病床护理记 录单质量缺陷原因 05~ 0 8
2 2 3 明确责任、 .. 明确分工 将护理记录管理工作 的发展纳
入医院 日常行政管理当 中, 明确的领导 分管档案 工作 并列 有
家庭病床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家庭病床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在其家中提供的一种医疗服务。
家庭病床服务管理制度适用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家庭病床服务应遵循患者自愿、知情同意、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家庭病床服务管理制度应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服务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监督与考核等方面。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家庭病床服务应由医疗机构设立专门部门负责,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第六条家庭病床服务部门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负责家庭病床服务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家庭病床服务部门应制定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八条家庭病床服务部门应定期对家庭病床服务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九条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医师、护士执业资格,且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满两年以上;(二)具备家庭病床服务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家庭病床服务流程;(三)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
第十条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条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第十二条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第四章设施设备管理第十三条家庭病床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二)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三)便于患者使用和维护。
第十四条家庭病床服务部门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家庭病床服务部门应制定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明确责任人。
第五章服务流程管理第十六条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一)患者咨询;(二)评估病情;(三)制定治疗方案;(四)签订服务协议;(五)上门服务;(六)病情观察与随访;(七)服务评价。
省级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全套资料)
XX省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目录一、服务机构要求 (2)二、服务对象 (4)三、收治范围 (4)四、服务内容 (4)五、环境要求 (5)六、服务方式 (5)七、服务收费 (5)八、服务机构管理 (6)九、工作制度 (8)十、医疗质量控制 (16)附录1 (19)附录2 (21)附录3 (23)附录4 (26)附录5 (28)附录6 (33)附录7 (34)附录8 (36)附录9 (37)附录10 (39)附件2 (40)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对病情趋于稳定的住院患者,在适宜的家庭条件下,开展接续性医疗、康复、护理所建立的床位。
根据原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结合XX实际情况,制定《XX省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试行)》。
一、服务机构要求(一)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服务定点机构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二)基本条件1.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具备以下条件:(1)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具有相应执业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2)尽量选择在医疗卫生机构覆盖区域内。
(3)具有家床患者需要的基本医疗服务设备、足够的药品。
(4)具有与所提供服务匹配的团队,建立有详细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预案。
(5)遵守医疗保障部门的有关规定。
2.设备要求(1)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诊断、检查、治疗的器材,包括出诊包、急救箱、便携式心电图、便携式氧气袋或筒等。
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注射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换药包(消毒包)、医疗垃圾袋等。
急救箱包括常用急救药品和急救用物。
(2)视患者需要配置的换药器材、简易康复设备(如电针机、中频机)、中医康复治疗用物、超声雾化机及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的器材等。
(3)各种器材应符合医疗标准GB15980、GB15981要求,保证处于良好状态。
(4)各种设备、器材应保证处于良好状态,定期消毒。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规范我省家庭病床管理和服务的通知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规范我省家庭病床管理和服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4.29•【字号】闽卫基层〔2021〕39号•【施行日期】2021.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规范我省家庭病床管理和服务的通知闽卫基层〔2021〕39号各设区市卫健委、医保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医疗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为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根据国家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闽医保〔2020〕100号)要求,现就规范我省家庭病床管理和服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服务内涵及主体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患者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以及康复,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卫生服务形式。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医院可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与医疗保障部门签订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家庭病床服务相关内容。
(三)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量及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
从事家庭病床服务的医师、护士、康复等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开展工作。
(四)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配置适应工作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诊断、检查、治疗的器材,其中出诊包包括但不限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药品,以及必要的通讯设备。
医院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细则
8 建床
8.5 患者居住房间应安静明亮,通风良好。房间、桌面、病床、床单被褥和患者衣服应清洁。为避免感染,需进行输液、换药等治疗的患者的家庭环境应具备相应卫生条件。 首次提出家庭卫生环境要求,虽不能管到病人家庭,但是可以有依据向病家提出卫生要求,有利于诊疗。如小、低、脏、暗,空气不流通。
05
2008年国务院 《护士条例》
06
2008年卫生部《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
07
2010年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08
新的相关医疗卫生文件发布
原有的家庭病床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规定等已执行10~20余年,已不能满足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
01
社会继续需要家庭病床的服务。
02
上海家庭病床发展面临新形势
2009
315.7万占22.5%
81.73岁
2010
331万 占23.4%
82.13岁
2011
接近60万
82.51岁 全国最高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团队式服务
1
2
3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六位一体”卫生综合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家庭医生责任制
家庭病床与全科医疗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是全科医疗功能的充分体现。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1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天津
2
1958年6月卫生部在天津召开家庭病床现场会议
3
1984年上半年全国23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家庭病床20余万张。
6
1985年全国家庭病床建床达到91.3万张。
5
1984年12月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发布后,家庭病床工作在全国迅速发展。
社区卫生家庭病床的流程管理
社区卫生家庭病床的流程管理
一、依据
家庭病床管理规范(如XX市的)。
二、英文
Familybedsprocessionmanagement.
三、家庭病床流程描述
1.病人向医院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的请求。
2.医生指导病人或病人家属到门诊预检台登记,病人成为临时家床病人。
3.排出家床医生轮流表,医生轮流上门出诊临时病人。
4.医生到病人家中察看该病人是否符合建床标准,如果病人的病情基本稳定,且确实不便于到医院就诊,就批准病人建立家庭病床。
5.登记家床病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等。
6.把病人的基本信息交给分管病人所在辖区的家床医生,病人与负责医生之间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
7.负责医生与病人联系,预约出诊时间。
8.对于不符合建床标准的病人,医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9.家床组长负责监督医生出诊。
10.病人可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随时与家床医生联系。
IL用《家庭病床奖惩条例》监督约束家床医生。
五、家庭病床流程的质量控制
1.第二环节一律用钢笔填写,登记内容要求完整可靠。
2.第五环节要求一律用钢笔填写,登记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可靠。
3.第七环节医生与病人联系时态度要诚恳,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六、评价指标
1.第二环节登记信息完整率、可靠率,填写规范率。
4.第四环节初访率,初访合格率。
5.第五环节登记信息完整率、可靠率,填写规范率。
6.第七环节患者满意度。
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范文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将医疗机构的床位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连续性的服务,让患者能够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更为便利和舒适的医疗护理。
以下是一个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的范文,供参考。
一、引言家庭病床服务旨在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医疗护理,满足患者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医疗服务的需求。
本方案旨在制定家庭病床服务的实施方案,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服务范围家庭病床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1. 医学观察与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医学观察和治疗,包括给药、输液、换药等。
2. 护理服务:提供个人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服务,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如厕、进食等。
3. 病情监测与评估:护士会定期监测患者的体征、血压、心率等,进行病情评估并及时报告医生。
4. 康复训练:提供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5.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服务流程1. 家庭病床评估和申请:a. 患者或其家属向医疗机构申请家庭病床服务。
b. 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家庭病床服务的条件。
c. 如果符合条件,医疗机构将向相关部门提交家庭病床申请。
2. 家庭病床服务安排:a. 医疗机构按照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安排医生、护士和康复师等人员提供服务。
b. 医疗机构协调相关设备和药品的运输和配送,确保家庭病床服务的顺利进行。
3. 家庭病床服务实施:a. 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医学观察和治疗。
b. 护士提供个人护理和生活护理,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如厕、进食等。
c. 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d. 护士定期监测患者的体征、血压、心率等,进行病情评估并及时报告医生。
e. 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服务记录和评估:a. 医疗机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服务情况,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综合病房工作制度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1.为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护理、治疗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
2.家庭病床收治的病种范围应结合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
3.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应由医疗护理技术骨干担任,经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诊治、护理常规和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
4. 建立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定期查房,并对家庭病床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提供康复指导,必要时安排会诊、转诊。
5. 为医护人员配备适用于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抢救设备及必要的交通工具。
6. 家庭病床的收费应执行国家统一医疗收费标准。
综合病房工作制度
1.根据社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开设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综合病房和日间照顾病房。
2.病房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负责做好日常病区管理工作。
3.认真执行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医师三级查房,开展疑难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做好会诊和转诊工作。
4.按时做好病房交接班工作和交接记录。
危重病人实行床头交接,新入院病人和出院病人实行重点交接。
5.严格执行住院病历书写规范,严格病案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6.对病人实行分级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
7. 做好病人的住院管理,入院、出院指导,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8. 保持病区环境整洁、空气清新,严格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
家庭病历管理制度
家庭病历管理制度一、总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管理政策,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家庭病历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机构我院成立家庭病历管理委员会,负责家庭病历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和监督。
委员会成员由院长、副院长、医务部主任、信息科主任和质控科主任组成。
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家庭病历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不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四、病历的编写(一)家庭病历由主任医师负责编写,确保病历内容真实、完整、准确。
(二)病历书写应规范、清晰,遵守医德与法律。
(三)病历应当标注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床号等基本信息。
五、病历的保存(一)家庭病历应当存档保管,按照规定保存期限保存原始记录。
保存期限原则上为病人终身。
对特殊情况(特大重大突发传染病、重大风险事件等)应当由上级部门确定保存期限。
(二)将病历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保存。
(三)冷藏保存的家庭病历应当定期进行冷藏库温度监测记录。
六、病历的借阅和使用(一)对于有权借阅家庭病历的医务人员,必须出示本人工作证件,并经过相关审批程序。
(二)对于病人家庭成员和法定监护人,必须出示与病人的关系证明或法院授权的法律文件。
(三)医务人员在借阅和使用家庭病历时,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规范,不得泄露病人隐私信息。
七、病历的审阅和修改(一)主任医师对家庭病历进行审阅,并在需要时做出修改。
(二)病历修改后,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时间和原因。
八、病历的销毁家庭病历原则上不得销毁。
对于需销毁的病历,必须经过医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信息科部门的联合审批,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销毁。
销毁程序必须由专人负责,并制作销毁记录。
九、违反规定的处理(一)对于违反规定的医务人员,依据《医疗机构人员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二)对于违反规定的病人家属,医院可以采取警告、责令停止违反行为、限制家庭病历借阅使用、解除与医院的合同关系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罗孟兰 罗蝶华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的方法。
方法:通过统计2005~2008年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分析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结果:实施护理记录单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记录单的合格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结论:通过质量控制管理,使护理记录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06.071 家庭病床是医院为适应在家庭进行计划治疗和管理病人而就地建立的病床,它既是医院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病床把医护患家庭联成一体,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1]。
我院从1998年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从最初的几张病床到目前的450多张病床,随着病床数量增加,由此产生的护理记录单亦成倍增加,但根据历年统计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不高,为了提高其合格率,护理部从2009年起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收集 以我院2005~2008年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18756份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查找缺陷原因,并与2009~2010年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后比较。
2 方 法2.1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为了保证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把可能造成护理记录单质量问题的因素、环节加以控制,以达到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档案归档的目的,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总标准[2]和护理记录单评分标准[2]对护理记录单进行合格率统计,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单查找缺陷种类见表1。
表1 2005~2008年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缺陷原因 原因填写内容不完整填写不规范错填或漏填页码书写质量不合格漏填或错填眉栏内容合计份数百分比(%)56237.05 45730.13 25316.68 17111.27 744.88 1517100.0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罗孟兰: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通过统计分析,造成护理记录单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有:(1)填写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在:病情观察及护理方面书写不完整,客观记录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不使用主观语言;日期、时间填写不完整。
(2)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护理记录存在补记现象;动态记录不满足医嘱要求;记录的改错不规范。
(3)错填或漏填页码。
2.2 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措施 针对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我院护理部从2009年开始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强化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管理措施:2.2.1 规范从业人员条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条件:(1)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
(2)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2009年开始需参加省社区护士培训并通过考试。
(3)有3年以上执业实践。
2.2.2 有针对性定期培训,提高理论知识 由于家庭病床病种多,要求护士知识面较广;根据家庭病床病人的需求对执业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2.2.3 明确责任、明确分工 将护理记录管理工作的发展纳入医院日常行政管理当中,有明确的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并列入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
护理记录档案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琐碎的工作。
若没有明确的分管责任人与奖惩标准很难将这一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
2.2.4 建立四级审查制度,定期抽查记录质量 建立由出诊护士对护理记录单进行整理和质量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自查,由组长复查,护士长审查,护理部按月抽查的四级审查制度;护理部按月抽查不少于10%的护理记录单进行护理质量考核。
2.2.5 强化护理记录档案意识,定期开展护理记录档案知识[7] 任 宁,吴中亮,傅菊芳.影响癌症病人主要照顾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59-860.[8] 卓子禄,李清燕.老年痴呆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10,16(1):62-63.[9] 刘腊梅,周兰姝.老年人照顾者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68-670.[10] 温利平,徐武敏,叶美素,等.血液透析病人家属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6(8):513-514.[11] 王继辉,吴小立,张 帆,等.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病人配偶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50.(收稿日期:2011-11-23)(本文编辑 肖向莉)万方数据培训 家庭病床护士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决定了在护士的护理过程中每一步骤应形成的材料如不及时收集,之后难以补齐。
所以强化家庭病床护理记录管理首先要强化出诊护士的护理记录档案意识,做到严格按照护理步骤形成相应的护理记录。
定期开展护理记录、档案知识培训,他们的护理记录、档案知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理结束后所整理记录的质量。
2.2.6 使用适合医院规模和管理方式的管理系统 严格控制从家庭病床申请建立到结束归档的整个流程,将护理记录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始终。
从护士接收家庭病床申请开始就进入档案管理的流程,由档案管理员及时与出诊护士沟通,了解家庭病床护理进度情况,保证家庭病床取消后一定时间内及时归档,保证结案归档率,减少已取消家庭病床的护理记录单丢失情况,也可以保证当事人在查找材料时的及时、迅速。
2.2.7 建立专门的护理记录档案室、购置档案设施设备 针对现在家庭病床的护理记录仍以纸质材料居多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来存放,以保证护理记录档案的保存质量。
2.2.8 定期统计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于护士形成的护理记录应及时统计核对,建立各出诊护士的个人护理记录情况登记表。
及时掌握每位出诊护士的护理情况,并根据出诊日期及时与护士沟通家庭病床护理情况,提示护士及时归档,并将每月、年度的护理记录情况予以统计,做出归档情况分析表,并上墙公示;根据质量统计情况,列入考核指标。
3 结 果3.1 组长、护士长审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情况统计对比(表2)表2 组长、护士长审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统计结果年度护理记录单(份)合格数量(份)合格率(%)20051650151992.0620062630239691.1020076240577292.5020088236755291.692009119681165297.362010125321232098.31 3.2 护理部抽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情况统计对比(表3)表3 护理部抽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统计结果年度抽查护理记录单(份)合格数量(份)合格率(%)200517015691.76200625223191.67200761156392.14200875669792.2020091200115696.3320101254120395.93 表2、表3显示,自从2009年采取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记录单的合格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 讨 论4.1 加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根据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护理文件是临床医疗中的护理工作文字记录,反映护士在观察、护理病人过程中的执业行为,是护理工作质量具体、客观、真实的记录,既是衡量护理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和工作好坏的依据,也是医疗争议调解中院方举证责任倒置的重要依据[3]。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从根本上讲除了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质量外,还要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家庭病床数量日益增多,做好护理记录单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记录单的质量,对防范护理风险、提高医院家庭病床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2 家庭病床护理及其护理记录单的特点 家庭病床护理及其护理记录单的特点为涉及病种多、主诉为主、治疗过程未能完整记录,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考核护士的护理记录,同时建立四级审查制度及定期考核制度,在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控制中,起到了严格的监控作用[4],可以有效的督促家庭病床护士按照医嘱护理,提高护士的护理记录单质量,可明显地提高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
规范这些护理记录,对于考核护士的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的执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3 现有的护理记录单为纸质材料,决定其利用效率较低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档案材料数字化成为可能,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家庭病床应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开发专业软件,对于立卷、归档、编目、查询、借阅、统计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网络化、远程化管理,这也是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所在。
总之,通过检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存在的缺陷,分析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使护理记录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年实践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 李本富主编.护理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2] 李秋洁主编.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8 -159,169-170,100-102.[3] 袁 芹.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7:221-222.[4] 陈相平,张桂琴.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57-59.(收稿日期:2011-09-19)(本文编辑 王亚芹)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