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信任文化的传统与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几年来 " 国内外有关 信 任 的 研 究 重 新 升 信任的因子 # 温 " 对中国信任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透视中国社会 文化决定论者把信 任 看 作 是 文 化 价 值 观 的 产 制度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 美籍日裔学者福 物 & 他们认为 " 人们之所以守信或信任他人 " 是因为 山在 ’ 信任 ( 一书中分析 " 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低信 文化中含有倡导诚信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 并得到人 任度将会阻碍现代商业的发展 " 并对未来中国社会 们的认可和内化 & 也就是说 " 信任是由文化决定的 " 经济的繁荣提出了质疑 & 也正是这种质疑 " 引起了 它产生于宗教 )伦理 )习俗等文化资源 & 在德国社会 中国学者对中国社会信任研究 的关注 & 同时 " 中国 学家韦伯看来 " 中国传统社会信任的缺乏根源于中 信任问题的研究还有其现实性 " 这就是中国社会正 国文化的特点 & 韦伯 -#(*# %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信任 在经历着相当严重的诚信危机 & 假冒伪劣泛滥 " 厚 的方式 $ $ $ 特殊信任 --./01234./15012&0/350 % 与普遍信 黑学流行 " 个别官员腐败 ) 贪赃枉法 " 使普遍信任难 任 -36178/5.41501290/350%& 前者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 " 以建立 "* 杀熟 + 现象使建立在私人关系之上的特殊 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准家族关系之上 . 后者则 信任也受到冲击 & 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 & 他认为 " 中国人的信任行为 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挑战要 求 我 们 必 须 对 中 国 属于特殊信任 & 韦伯这一论断后来又被福山进一步 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更为仔细 ) 审慎的思考与研究 , 引用和扩展 & 福山认为 " 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没有普遍信任的因子 " 我们能 强调和重视家庭 ) 亲戚 " 即血缘关系 " 将信任家族以 不能走出特殊信任 " 建构起普遍信任的机制 " 应当 外的人看作是一种不可允许的错误 & 换句话说 " 中 如何建构 &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普遍信任 " 而 国人所相信的人就只是他们自己的家庭成员 " 对外 且本身就是普遍信任生长 ) 存续的肥厚土壤 & 而所 人则是极度不信任 & 因此 " 中国传统文化中 " 缺乏普 谓的 * 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 + 的说法 " 遍信任的机制 & 在此基础上 " 福山指出 " 中国传统的 其实也是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解 & 因 低信任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商业的发展 " 进而对未 此 " 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人际信任的 来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提出了质疑 & 部分进行分析 "为中国传统的信任文化正名 & 一 $对中国传统信任文化的误解 诚然 " 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力不容低估 " 不 同民族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 " 必然带有该民族 文化的印记 " 信任文化亦如此 & 但民族文化首先是
论中国信任文化的传统与现状
孙建华
! 潍坊学院 计算机系 " 山东 潍坊 !"#$"# # 摘 要 ! 近十几年 来 ! 国内外的研究 者 对 中 国 传 统 信 任 文 化 存 在 着 一 些 误 解 " 一是认为中国 传 统 文 化 缺 少 普
遍信任成长的因子 ! 二是认为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或者说根本不信任 # 在建构普遍信任的过程中 ! 市场是普遍信任产生并得以存续的前提 条件 ! 中 间 组 织 成 为 信 任 建 构 的 组 织 保 障 ! 各 项 法 律 $ 规 范 的 完 善 为 普 遍 信任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 特殊信任 % 普遍信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误解之一 " 中国传统的信任文化中不包含普遍 由民族心理长期积淀而来 " 并不是什么外加的存在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孙建华 !#("+ $%" 女 " 山东潍坊人 " 潍坊学院教师 &
# " !
物 ! 因此 " 我们完全不应该迷信文化决定论者的观 互信任的循环锁链中 " 由诚信启动 " 终至普遍信任 点# $ $ 那样本身就是静止的 % 割断历史的行为 ! 更 的模式 " 在我们用理智构筑普遍信任机制的今天 " 何况 "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来重 & 信 ’ 守 & 诺 ’" 中国 仍然是十分现实 % 值得借鉴的 ) 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厚的普遍信任因子发育 % 成长的营养 ( 信任在中国文化当中可谓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 误解之二 # 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 或者说根本不信任 $ 尽管中国传统的信任文 化 对 相 互 信 任 循 环 锁
# " !
住脚的 ! 是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信任文化的一种误 其它领域 % 我们已经走出了计划经济的时代 ! 凭票 解而已 " 中国文化是家族文化的典范 ! 但中国社会 生活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人事就业日益市 本质上是 # 关系本位 $ 或者说 # 伦理本位 $ 的社会 ! 而 场化 ! 自主选择正成为我们生活中谁都拿不走的必 不是西方学者认为的 # 血缘本位 $% 二 !决定普遍信任建构的三大要素 需 !普遍信任也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长空间 % & 二 ’中间组织成为普遍信任建构的组织保障 社会学家们普遍认为 ! 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 推动了人们之间的合作并促使信任的形成 应当指出 ! 市场在这里不是一个纯经济学上的 &567.-$ !2))8) 福 山 !2))9 )+",:-.!2)99) 科 尔 曼 ! 概念 ! 可以从整个社会层面上来理解 ! 视为人们有 2)))’% 郑也夫教授也指出 (# 信任产生于社会中间 自主选择机会的社会状态 % 社会心理学家霍斯莫尔 组织 ( 宗族和自愿组织 % $ 一些研究证实 ! 发达的社 &!"#$%&’())*’ 曾经给信任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 ! 团组织 & 如宗教团体 , 商会 ’! 以及大量的中间组织 他认为 !# 信任是个人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对于预 有助于信任的建立 + 期的得利之不可预料事件时 ! 所作的一个非理性的 在中国 ! 民间自发的中间组织向来不发达 ! 自 选择行为 % $ 也即 ! 信任是风险条件下存在的一种心 由结社受到限制 +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鉴于 理状态 ! 只有在存在风险的前提下 ! 才会产生信任 对革命的恐惧 ! 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 ! 历来反对结 问题 % 同时 ! 社会学家科尔曼也指出 ! 信任别人是件 党 ! 加之 # 重农轻商 $ 的观念根深蒂固 ! 在漫长的封 很冒险的事 % 信任别人就等于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主 建时期 ! 中国的商品经济很不发达 ! 人与人之间的 动放到人家手里 % 所以 ! 理性的人在决定是否信任 交往多限于亲友之间 ! 在客观上缺乏中间组织形成 他人时 ! 必须权衡两样东西 ( 一是潜在的受益与潜 的条件 + 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在的损失相比孰重孰轻 ) 二是对方失信的可能性有 在结社方面有了更多的自由 + 同时 ! 随着中国市场 多大 &+",%$-./())0())1232 ’% 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 ! 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 各种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 统治者们出于政治体制的 样的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 这就为普遍信 需要 ! 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 ! 人们几乎没有任 任的重建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何政治上的自由 ! 甚至人们的日常谈话都受到监 有了政治上的开明 ! 经受了市场经济涤荡的中国人 视 ! 自由流动遭到禁止 ! 商品经济极度不发达 ! 人们 的信任机制也必将发生大的转变 + 没有多少自主交易的市场环境 ) 而建国以后相当长 给 % 在那个特殊时期 ! 在当时的体制下 ! 人们基本丧 & 三 ’ 各项法律 , 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建立 孙立平教授指出 (# 信任是社会生 活 的 最 基 本 的一段时间里 ! 工作靠分配 ! 生产靠计划 ! 生活靠配 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 每个人都被规定好了 ! 每个 的基础 + 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 ! 可能我们的生活 人的行为也都是规定好了的 ! 根本就没有了选择 ! 就会寸步难行 + $ 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也没有 ! 卖菜 也不存在交换 ! 用不着算计 ! 没有了交易的风险 ! 也 的小贩不敢把菜先递给你 ! 你恐怕也无从证明扔到 就根本不存在什么信任或者信任问题了 % 在这一时 钱匣子里面的钱是你的 + 总不至于连买菜这等生活 期 ! 中国社会的信任机制被极大的破坏了 * ** 普遍 小事也要交易双方各找几个证明人吧 - 即使非得如 信任的机制遭到重创 ! 就连特殊信任的机制也无法 此 ! 那对方的证明人我们又如何信得过 - 人类的社 幸免 &郑也夫 !" 信任论 #之 $ 走向杀熟之路 %!4332 &+ 会生活一刻也离不开信任 + 事实上 ! 信任也从来没 好在那只是一个短暂的恶梦 ! 人们已经惊醒 % 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 ! 是人类 我们已经能够感悟到信任像空气一样对人类社会 群体生活须臾也不能少的群体规范使然 + 生活的不可或缺 ! 不再惶惶于 # 信任危机 $ 之中 有些学者就直接将信任 理 解 为 社 会 制 度 的 产 了 % # 真理标准 $的大讨论与 #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物 + 他们认为 ! 信任是建立在理性的法规制度基础 的提出 ! 将理性重新还给了国人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的一种社会现象 ! 信任是法规制度的产物 + 人们 以来的制度改革与体制改革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 市 之所以讲信任 ! 是因为受到法规制度的制约 ! 不敢 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经济领 做出违背制度的行为 ) 人之所以信任他人 ! 也是因 域 ! 经济领域内的选择机制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 为相信这些社会机制的有效性 + 他们因此认为 ! 存
第 !" 卷 第 ! 期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 $+ 月
:;4<&!"&=;<!&&&&&&&&&&&&&&&&&&&&&&&&&&&&&&&&&&&&&&&&&&&&&>?@A=’B9?C9BD=ED9FG’HIGAJK9@=D:GAJDFE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 五常之一便是信 ) 在 * 说文 + 中 " 链的启动环节有不同的认识 " 但中国传统社会的信 & 信 ’ 字从人从言 " 被列在 * 说文 + 的言部 " 本义是指 任结构是完整的 ) 那么 "我们又如何理解 &对外人极 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 ) 在各类词典中 "& 信 ’ 的涵 度不信任 ’ 呢 0 义 甚 多 ,-!. 书 信 % 消 息 /-". 使 者 - 发 信 臣 ./-# . 凭 许多学者有关中国人信任状况的研究都表明 , 据 % 符契 /-$. 诚实 /-%. 信用 /-&. 相信 /-’. 信任 /-(. 中国人的信任更多是血缘宗族之间的信任 " 不是人 的确 /-). 任凭 % 听凭 ) 在中国的古典文献和一些辞 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 ) 韦伯的观点如此 " 福山的观 书当中 "& 信 ’ 字用于人际关系时包括两种含义 " 第 点也如此 ) 汉密尔顿在研究 & 何以中国没有资本主 一种含义的 & 信 ’ 常以 & 忠信 ’%& 诚信 ’ 表示之 ) & 诚 义 ’ 问题时 " 着重分析了以 & 行会 ’ 形式存在的近代 信 ’ 与 & 忠信 ’ 强调守约重诺 " 即要求每个人自己做 中国商人组织 " 指出个人市场可信度的高低完全取 到 & 可信 ’" 描述的是被观察者的属性 " 与现代汉语 决于这个人所属的行会组织 " 而这种行会组织乃是 中的 &信用 ’意义相近 ) 第二种含义便是 &相信 ’%& 信 依据乡亲族党的联系来组建的 ) 因此 " 一个商人的 任 ’" 即相信他人是 & 可信 ’ 的 " 属于主体属性 ) 信任 市场可信可靠程度及商业上的成功最终是建立 在 多为动词 " 出发点是主体 " 即判定对方有信用与否 / 乡亲族党的关系之上 - 汉密尔顿 !!))* .) 同时 " 国内 而信用是静态的 ) 信用与信任互为表里 " 描述个人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众多研究也表明 " 中国 是否重信守诺 " 多用信用 / 描述主体的态度与判定 社会是 & 关系本位 ’的社会 ) 这个关系网是以自我为 时 "多用信任 -郑也夫 !!))).) 中 心"由 &亲 ’而 &疏 ’向 外 扩 散 "形 成 一 种 &差 序 格 据考证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信 ’ 字的两个含 局 ’- 费孝通 !!)(% .) 梁漱溟先生也认为中国是 & 伦 义中 "& 诚信 ’ 是本义 "& 信任 ’ 是扩展义 - 杨中芳 " 彭 理本位的社会 ’) 打架要靠亲兄弟 " 上阵还得父子 泗清 !!))) .) 在儒家思想中 "& 信 ’ 是一个重要的道 兵 1 德规范 "& 诚信 ’ 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 " 而 & 信任 ’ 但我们认为 " 费老所说的 & 差序格局 ’ 不是僵死 他人在儒家思想中则处于次要的地位 " 并没有受到 的 " 有时候甚至还是非常灵活的 ) 虽然人与人之间 足够的重视 ) 换言之 " 儒家强调的只是单方自我守 的血缘关系是先天赋予无法改变的 " 但是在后天的 信的义务 " 而非信任他人 "或者双方的信任 ) 这与西 生活中 " 人们仍能通过多种方式# ## 如 " 认干儿子 % 方注重强调权利义务对等的传统有着重大的区别 ) 拜把子 % 套近乎 % 做人情等 - 杨宜音 !!))) % 郭于华 ! 但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个体的自我修为 " 强调守 !))$% 乔 健 !!)(" %+,-.!!))$." 将 这 种 先 天 注 定 的 约重诺 "要求每个人自己做到 & 可信 ’) & 如果大家都 血缘关系进一步泛化 % 扩展和延伸到没有血缘联系 坚守诚信 " 那么信任他人是必然结果 ) ’-杨中芳 " 彭 的其他人的交往关系之中 " 最终形成的不同等序之 泗清 !!))) . 如此看来 "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与普遍信 间的界限是具有弹性 % 可以延伸的 " 即使有明确界 任的机制格格不入 " 中国传统文化中依然蕴涵着普 限的边界也是可以改变 "无法永远确定的 ) 因此 "在 遍信任的种子 ) 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并 费老的 & 差序格局 ’ 中 " 包括有先天血缘关系 的 不鼓励他人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 盲目地给予信 & 亲 ’" 还应当包括血缘关系泛化后所形成的各种拟 任) 亲关系 " 他们或许原本只是属于外人 " 甚至是陌生 综上所述 "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完全漠视普遍信 人 ) 也就是说 " 中国人的 & 信任格局 ’ 原本就不是封 任的 " 只是中国文化向来主张 & 由己而人 ’" 与西方 闭的 ) 由此可见 " 中国人的 & 信任格局 ’ 并不是一个 将 & 契约伦理 ’ 贯彻到人际关系之中 " 强调信任建构 个孤立的同心圆 " 各圆上的分布也从来就不是静止 过程中权利 % 义务和作用对等 " 诚信与信任同等重 的 ) 所谓的 & 中国人将信任家族以外的人看作是一 要的模式截然不同罢了 ) 但儒家思想注重从我做 种不可允许的错误 " 中国人所信任的只是自己的家 起 " 宽以待人 " 相信最终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 " 在相 庭成员 " 对外人则是极度地不信任 ’ 的说法是站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