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第1章

合集下载

环境地质学-基本概念

环境地质学-基本概念
工程学上用临界负荷描述构造的稳定性,如断 层的产生是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岩土体的极限 平衡状态后,引起物体的快速位移。
地理学用承载容量来评价地方的人口与资源的 关系。
因素:自然本身的作用,外在人为影响
2.6 地质环境具有开放与封闭的两重性
开放性指的是系统与外界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而封闭性则是指体系与外界没有物质与能量的交 换。
类似地,资源与能源的所有环节都被要求提高产量,以 求与社会现代化文明的高消费水平保持同步。
整个社会随着这种持续的增长速度在运转,并时而以 “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而经济行为也因此 进行适时调整。
2.10 环境决策中总是包含或产生内部矛盾
“你不可能总是让所有人高兴”,这条公理的正 确性不仅体现在环境事务中,而在所有的人类活 动中都是如此。 处理环境问题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不管决策 如何,“假如你干,你会受到谴责;而如果你 不干,你也会受到指责。”
其中碳、氢、氧、氮、硫、磷等的循环是生态系统基 本的物质循环。锰、锌、铜、钼、钴、钙、镁、钾等 微量元素,也在生态系统中的构成了各自的循环。
而与人类环境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水、碳、氮三大 循环。
规模不等,类型多样,有天然(池塘,河流, 草原,森林)与人工(城市,矿山,工厂)之 分
典型的,水陆生态系统(Water-land ecosystem), 水生生态系统 (Aquatic ecosystem), 湿地 (Wetland)
当环境各种条件都比较固定,因子之间更易达 到平衡时,我们可以认为系统是封闭的。 手套箱下的科学实验,封闭柱体实验 黑箱,灰箱
但必须知道绝对的封闭是不存在的,是理论上 的。
2.7 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理论上讲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即用了一次之后, 可以更新再被利用。

环境地质学1绪论.ppt

环境地质学1绪论.ppt
• 要查明环境地球化学的性质,有害元素和 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在确定环境背景与 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建立环境质量模式, 使之能够充分反映环境地球化学的性质与 人体健康的关系。
3. 综合分析法
• 环境地质学广泛地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包括综合法、比较法、典型法等。
•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课题一般都是复杂的矛盾统 一体,是一个多层次多因子的大系统。
• 它由许多因素(或称子系统)构成,这些因素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现象,分 析、处理这种复杂问题时,需要用综合的而不 是单一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 法。
• 对于研究课题的全局,要协调各个局部(或子系 统),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 综合分析法
• 区域对比及区域模式的研究
• 环境演变是长期的,难以在短时间内重 现;不同区域的自然演变以及受人类活 动的影响,具有各自的演变模式和阶段。
• 其中以工程地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地质图是 基础。
• 在综合分析环境地质图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划分。
• 在规划管理环境时,常需要编制一些相应的地 理图件,如土壤植被分布图、城市交通规划图 及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远景规划图等。
(3) 历史环境地质图: • 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环境,是经历了地质历史
• 合理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物是优化人 类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 水污染以及地方病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 和工业废物的污染有关。
• 在选择废物处置场时,需要综合运用构 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地貌 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
5.医学地质学
• 研究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关系的学科称为医 学地质学(Geomedicine or Medical Geology )
• 我国也陆续制定了许多环境法规。 • 环境法规包括矿山开采法、水资源法、

环境工程地质学

环境工程地质学

主要特点
0 1
总体性
0 2
目的性
0 3
区域性
0 4
综合性
0 6
能动性
0 5
预测性
由于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因此,它必然和工程地质学有许多共同点。这主要表现在环境工 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它的以下五个特点上: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自然地质环境与一定的地质、地理和气候单元相,不同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 组合和特点不同,因此区域性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不同地区将有不同的问题和特色。
例如,在农业地区,环境问题涉及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土资源开发、森林保护与开发以及工业发展而造 成的土地退化和污染等。
在城市地区,工业、人口集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很严重。同时,由于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灾害, 对城市建设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例如,香港城市建筑导致大量滑坡;罗马城下火山岩大量洞挖开采造成城市 建筑物地基失稳;上海和天津过量提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西安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等。这些都是城市地区引 人注目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以上研究方法具有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的特点。通过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和制图,可以为地质环境的合理 开发、工程设施的合理规划及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提供区域背景和基础工程地质资料。
理论体系形成
经过多年实践,逐渐体会到:工程建筑与其所在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前面已经谈到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当时还没有抓住本质,还没有认识到二者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哲学高度上来进行考察。最初我们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适宜性 方面,以后才注意到二者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之后才理解到,不单工程地质 条件制约着工程建筑,而且工程建筑也制约着地质环境,引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就明确了:不论工程地质问 题,还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都是由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来表征)二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的矛盾关系引发出来的。抓住这个纲,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地研究方向。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就涵盖了工程地质的整个研究范畴。在这种矛盾关系中工程地质条件是基本的,它制约着工程建筑,尤其是其中 的薄弱环节,取不利的因素,对工程建筑的规模和类型起着控制作用。因为建筑物的规模愈大,则其所施加于地 质体的应力愈强,建筑物的不同,其施加应力的方向和形式也就不同,地质体在不同应务作用下所引起的变形大 小和表现方式也随之不同。变形过大超过地质体的容许能力,变形发展为破坏,建筑物也随之失宣布是发生事故, 这就是工程地质问题。由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的灾害,以及建筑物作用于地质环境而直接造成的灾害,就成为环境 问题。

《环境地质学》考点总结

《环境地质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全球变化的研究;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3.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的研究;4.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5.城市环境地质研究;6.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7.医学环境地质的研究;8.生态环境的地质研究;9.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 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6.环境地质评价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层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层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地质环境的容量: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评价: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4.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5.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资源。

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自然地质作用:是地质动力引起的,两种基本类型的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地震以及变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以及成岩作用),推动着地壳的运动和发展。

环境学概论1

环境学概论1

第二节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 大气污染
• 1 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 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和生 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 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人类活动 生产活动 生活活动 自然过程 自净作用 • 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三 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 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 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 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自 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 自然环境要素 :通常是指水、大气、生物、 阳光、岩石、土壤等。 •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 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 为、宗教信仰等。
• ②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 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社会制 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 的观念与机构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 劳动中形成的,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 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 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以及所积累的物质文化等 构成的总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到自 然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 政治制度,如对环境的认识程度,保护环境的措施, 都会对自然环境质量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近代环 境污染的加剧正是由于工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因 而在研究中不可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截然分开。
•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单元→环境整体(系 统) • 例如: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 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 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 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
2 环境质量
• 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 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 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 显然,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 况的形成,有来自自然的原因,也有来自人为的原 因,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例如污 染可以改变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同样 也可以改变环境质量,此外人群的文化状态也影响 着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除了所谓的大气环境 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 之外,还有生产环境质量、文化环境质量。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

第一章绪论环境地学的定义:环境地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区域性差异、环境演化与趋势预测、环境污染的发生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污染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控制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措施的基础性学科。

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地学研究岩石、水、生物和大气“四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地质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互间关系,属于地球系统科学的范畴。

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1. 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污染使地表元素的分布更不均匀和改变局部环境的地球化学性质;工程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等.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现代地质过程引起的地质环境灾害;地表化学元素不足或过量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问题。

2. 研究天然的和人为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与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研究人类环境的地球化学性质及现代环境化学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了解自然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环境中与生命有关的物质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研究大气运动与大气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近地大气运动引起的污染物的扩散、输送、迁移和转化过程,以及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及气候的影响。

4. 研究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规律。

5. 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

环境地学研究的主要作用:1.研究全球环境系统变化2.研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和交换过程3.研究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4.进行环境评价和制定区域环境规划5.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环境地学研究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野外现场调查研究,包括现场观测分析或野外布点、采样及相应的测试工作。

北大环境地质学讲义01绪论

北大环境地质学讲义01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己经意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大地构造循环、岩石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对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和全球性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控制着地貌、岩石、矿物、土壤、水体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质环境,人类活动又在改变着地质环境。

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地质学属应用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都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但迄今对其所应研究的内容尚无统一认识。

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海洋一大气一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研究、元素迁移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过去事件和作用过程的高分辨率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地表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已受到国际地学界的普遍重视。

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环境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填图、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

第一章绪论1、环境地质学定义: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定义:所谓地质环境,是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它包含3种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3)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质环境容量方面,地质环境容量可以用特定空间可能提供给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包括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地质空间资源等,这些资源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地质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取决于地下水、土壤和岩石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②地质环境的质量方面,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由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③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方面,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在同一类地质环境系统内,不同的工程活动,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趋势,良性反应或恶性反应,这取决于人类活动与该地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作用性质。

④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方面,地质环境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超过了地质环境的承受极限后,必然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对人类活动做出反应。

2、环境地质作用(1)定义: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含:①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作用的反馈作用。

(2)类型: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3、人为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①人为剥蚀地质作用②人为搬运地质作用③人为堆积地质作用④人为塑造地形作用⑤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4、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1)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地球是由多个圈层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环境地质概论》PPT课件-精品文档

《环境地质概论》PPT课件-精品文档

• 境的社会性、经济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 使同学们学会 认识与分析 地形、地貌、地壳环境特征的形成 • 机理,以及地质灾害的不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更好地欣赏 • 自然美,并了解矿物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它在工业、 • 艺术、建筑装潢等方面的利用价值。激发科学热情,为深入研 • 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基础理 • 论与技术方法。
• 的认识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度,那就是
• 既要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研究人对
• 地质环境的作用,也就是 特别强调了人与地质
• 环境的关系,新的学科 一一 环境地质学由• 此诞生了。 Nhomakorabea•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在地质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
• 于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
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它包括这样一些研究内容:
写在前面-
沉思往事立残阳,不知何事萦怀抱。 新翻乐府凄凉词,曲罢一声长叹。
随着自然科学和生产力和高速发展,人类与 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激 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趋尖锐,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 陷、海水入浸、滑坡、沙漠化以及多发性地方病等,说 明地质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对地质环境
• • 一、什么是环境地质学
•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
• 岩石、矿山、森林、山脉、动物、植物等的总称。


环境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扩大,向下可至地壳下
• 部,向外可达恒远的宇宙空间。
1、区域地质环境研究,为区域规划、经济发 展、国土整治及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学_赵烨_

环境地学_赵烨_
18
月球直径约为3476 km,是地球的3/11;月球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月球质量约为7.35×1019 t, 约为地球质量的1/81,可见,月球平均密度为 3.341g/cm3,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60.5%。月球表 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22m/s2,相当于地球表面重 力加速度的1/6。
19
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可以归结为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条件三个 方面。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原料和燃料的 来源,或是社会生产力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场所。
56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并给人类 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与危害的各种自然变异过 程和事件。一般将自然灾害划分为突发性灾 害和非突发性灾害。
49
2.4.2 能量形态与质量
能量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一般解释 为物质做功的能力。能量的基本类型有:势能、动 能、热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和原子能等, 能量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地球环境系统中大 约99%的能量均来自于太阳辐射能。
50
2.4.3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 ➢物质转化定律
图2-9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图(E表示地球,F表示恒星)
27
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对称地出现两个线速 度和角速度都为零的点,它们被分别称为南极 点和北极点,两者的连线就是地轴。经过南北 两个极点并与地表相交的大圆,称为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圈都被南北极点等分为两个相对的 半圆,称为经线。
28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区域都能周期 性地接受太阳辐射,从而缓和了地球表面环境变 化的时空梯度,为生物生存创造了适宜的气压、 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地球自转对沿海地区潮 汐涨落具有重要的阻尼与缓和作用;地转偏向力 对地球环境系统中的物质运动有重要的影响。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分析归纳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分析归纳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分析归纳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分析1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②产生地方时差异;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③四季的交替;④五带的分布。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分析2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 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_”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

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与环境学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与环境学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 的矛盾。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内容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
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 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状况的控制和防治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
2、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 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 整体或环境系统。例: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 水圈。
环境要素的属性:
①最差(小)限制律。它由德国化学家V.J.李比希于1804 年首先提出,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所发展而
P10 1 2 6
作业:
地理环境有新发展,又出现了人文地理环境这一概念
⑶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余部
分)
(4)宇宙环境(星际环境)
指大气圈以外的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和存在 于其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组成,几近 真空。各星球的大气状况及温度差别极大。 对人类的生存而言,环境条件极为恶劣
边际
任何一个层次的环境系统,都是由低 级层次的 各个子系统所组成;而它自身又是构成更高级环境 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和子系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在系统 层次上,有些层次间的关系比较密切, 有些层次间则可能出现较大的质变。根据质变关系 可以将人类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等级。在层次结 构上,由于主成分的分布不平衡,往往形成该层次 的环境系统的中心和边缘的不同。两种不同类型的 环境的交错地带,简称边际。边际属于两种相邻环 境的过渡带,它通常具有此两种环境的特征和色彩 。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

环境、人口和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需要解决的三大突出问题。

人类生存环境的本质是地质环境。

没有地质环境,就不可能完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技术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环境地学于六十年代末期应运而生。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地学。

从地质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质现象及各种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

环境地学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一是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冰川、膨胀土、地方病和海岸侵蚀等环境灾害;二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滑坡、土地沙漠化、废弃物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咸水侵入造成的环境灾害。

目前,环境地学主要研究方向为: 城市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质、废弃物处置地质、医学地质、旅游地质、军事地质和环境法规。

例如,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站作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地质环境监测,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综合研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在汛期进行地质灾害巡逻和应急技术调查,负责全省地下水监测、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在介绍了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后,让我们看看它的研究方法。

自然历史分析方法这是传统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适用于环境地学研究。

通过研究现有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条件、机理和环境地质作用,积极调控人地环境系统,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

地球化学方法通过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地质环境的变化,如土壤侵蚀现象与风化过程有关,风化速率与岩石的矿物性质和外部热液条件有关。

通过对矿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研究,可以评价风化过程。

环境地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地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地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2.如何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其类型如何划分?内力、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类型?第一章矿物1.解释:矿物、类质同象(同晶置换)、同质多象、解理和断口2.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矿物的成因分类)3.矿物的形态分类,其中双晶又分为哪几种类型4.引起矿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五大类?第二章岩石1、解释:岩石、岩浆作用、侵入作用、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岩(火成岩)、沉积作用、沉积岩、变质岩、2、什么是鲍文反应系列?鲍文反应系列与岩浆岩的分类关系如何?3、三大类岩石的分布、产状、结构、构造的比较4.什么是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变质作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三章地质年代1、什么是地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2、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第四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名词解释:构造运动、岩相2.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3.地层接触关系类型4.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类型5.深刻理解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测量方法。

6、水平、倾斜和直立岩层各有何特点?7、什么是褶皱构造?褶曲主要包括哪些要素?褶曲分为哪些类型?8、断裂构造包括哪些?断层有哪些要素?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9、什么叫飞来峰、构造窗?其形成过程如何?10、简述各种构造地貌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第五章风化作用1.解释:风化作用、剥蚀作用、风化壳、残积物、球状风化2、试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和结果?3、如何理解风化作用的阶段性?4、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风化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5.风积物的特点5.风化作用中元素迁移顺序第六章重力地貌1、什么是崩塌?形成崩塌的条件有哪些?倒石堆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如何?2、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类型?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蠕动?蠕动有哪些类型?第七章流水地貌及堆积物1、解释:泥石流、河床纵剖面、河流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深切曲流、自由曲流、洪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河漫滩二元结构、三角洲、河流阶地、自然堤、浅滩(边滩、心滩、江心洲)、牛轭湖。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

一、环境地质学的概念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①地质作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因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配不均匀,其丰度和赋存状态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地方病)等。

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城市化引起的环境问题等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地质环境的内涵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三种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

地质环境的范围:2.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及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容量,可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是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

①矿物资源②能量资源;③建筑材料资源;④土地资源;⑤地下水资源;⑥地质景观资源;⑦地质空间资源等。

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决定: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⒉原生地球化学背景;⒊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⒋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⒌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3.环境地质作用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①各种自然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和变质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为剥蚀地质作用;人为搬运地质作用;人为堆积地质作用;人为塑造地形作用;人为活动的其它地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
资源枯竭与

可持续利用
1-2




资源系统
系 统





1-环境地学总论
7
环境组成要素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特定地段的各环境要素是通过一定的结构、物质 过程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系统中环 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遵循以下规律: ➢ 木桶定律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理 ➢ 相互依赖性和不可替代性
1-环境地学总论
19
1-环境地学总论
20
1.3 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
1.3.1 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环境地学是从“物质组成-结构-过程-功 能”的系统角度研究地球环境系统中物质循环、 能量转变、信息传递过程及其相互联系的学科, 这也决定了环境地学的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1-环境地学总论
21
环境地学 研究内容
1-环境地学总论
3
从哲学角度来看,环境是指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 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而言的。
1-环境地学总论
4
在环境科学中所讲的环境也称人类生存环境, 是指以人群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 地球表层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 体。换句话说,以人类为中心,人以外的充满着 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空间、条件和状况, 即为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一概念是1972年斯德 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提出的。
1-环境地学总论
16
1.2.2 环境地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内容
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地球环境系统的 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人们对地球环境系统、 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将是一个不断 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们常常是解决了旧问题, 又出现了新问题,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往往 也是滞后的。
1-环境地学总论
17
1-环境地学总论
5
1.1.2 环境的组成
人类生存环境,即地球环境系统是一个组成 要素众多、结构非常复杂、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 交换过程交织多变的巨大系统,从环境地学研究 的角度,可以将地球环境系统分解为生态子系统、 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三个相对独立的部 分。
1-环境地学总论
6
社会经济系统
生态退化、环 境污染、臭氧 空洞与健康风
➢ 原生环境问题
请举例说明!
➢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 第三环境问题
请举例说明!
1-环境地学总论
13
1.2 环境地学
1.2.1 环境地学的概念
环境地学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是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地系统 的组成、结构、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球科 学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调节和控制、 改造和利用人-地系统的科学。
1-环境地学总论
8
1.1.3 环境的特征
从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弊角度来看, 环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整体性和区域性 ➢ 变动性和稳定性 ➢ 资源性和价值性 ➢ 公益性
1-环境地学总论
9
图1-3 环境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
1-环境地学总论
10
1.1.4 环境的类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环境改造利用的 深度和广度也可不断地扩展,环境可划分为: ➢ 聚落环境-请思考有哪些特征?与人群有何关系? ➢ 地理环境-请思考有哪些特征?与人群有何关系? ➢ 地质环境-请思考有哪些特征?与人群有何关系? ➢ 宇宙环境-请思考有哪些特征?与人群有何关系?
地球环境系统
观察: 环境组成和结构
监测: 物质过程及机理
综合分析: 功能变化特征
跟踪技术: 污染物驻留与 富集活化分散
获得: 环境属性
创建: 指标体系和标准
构建: 环境变化阈值
揭示: 污染物运转规律
图1-6 环境地学研究内容框架示意图
1-环境地学总论
22
环境地学研究的起步必须立足于坚实的野外 调查与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 资料,运用综合比较研究法和相关分析研究法, 才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角度把握环境系统过程 与功能时空分异规律。
1-环境地学总论
14
环境地学同地球科学中的自然地理学、地质 学、气象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在研究对象 方面具有共同性,但是环境地学并不是研究人-地 系统的全面性质,而只研究自然环境作用于人类 的影响,以及人类作用于环境而引起环境变化对 人类活动的反馈的那部分内容。
1-环境地学总论
15
20世纪中期随着环境科学的诞生,并在一些工 业化国家得到蓬勃发展,随后环境科学也被中国学 者所重视。1978年春天在联合国环境教科文组织 (UNESCO)的资助和著名环境科学家刘培桐教授的 领导下,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环境教育培训 班,自此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 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环境地学总论
11
1.1.5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 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 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中,出现环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难免的,其原因 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1-环境地学总论
12
环境问题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永恒主体,在人 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舞台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 的进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 识也是与时俱进。环境问题多种多样,按其发生机理可 分为三大类:
1 环境地学总论——目录
1.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2 环境地学 1.3 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 1.4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1-环境地学总论
1
1.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1 环境的概念
《辞源》对环境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环绕所 在之区域也,即环境作堡岩,选精甲外捍而耕 稼其中;其二是人身围之事物今亦称环境。
图1-4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与认识环境问题的时间尺度示意图
1-环境地学总论
18
人类社会是在同环境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 来的。因此,作为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学科,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也会得到 不断的发展和更新。纵观当今国内外环境地学研 究及其发展,可以发现环境地学已形成了较为明 确的分支学科体系。
1-环境地学总论
2
法国学者Mason在1957年语言学上分析了环 境概念,认为环境是由能对生物个体产生有效作 用的客观事物组成的,且各种事物对生物作用方 式通常是不同的,在每一种作用中,都有一些事 物作为原有事物,由生物个体作为相关事物,这 样就在客观事物与生物个体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系 即该生物个体的环境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