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翻译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试题含答案
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 项【答案】D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A .宗教文化B .科学技术C .社会理论D .文学艺术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C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 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 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答案】B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 《天演论》 《原富》 《法意》 《群己权界论》……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简答、论述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简答题:一、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内容和评价1.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2.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2)规定了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平均主义的社会生活方案)。
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3.评价: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但是,这个纲领并没有超过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是没有建设性意义。
二、简述《资政新篇》的性质、内容和评价1.性质: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
2.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亲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生产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诽谤国法。
3.评价:没有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运动本身的方向,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三、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30余年中先后创办24个兵工厂。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工业原料和交通运输需要,以及弥补亏空,从19世界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举办民用企业。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修改)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一、填空1、科举制分为(童子试、乡试、会试和殿举)。
2、黄宗羲写的(《明夷待访录》)一书,抨击封建专制政治,描述了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理想国”。
他写的(《明儒学案》)一书,开创了学术史先河。
3、常州学派的思想特点:尊奉《春秋》、独崇《公羊》,以“微言大义”说经,而归于经世致用。
4、清朝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四级。
5、清朝嘉、道之际,学术思想界有三大力量:宋学、汉学、今文经学。
(仅供参考)6、洪秀全写的充满革命内容的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革命创立了革命思想基础。
7、“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基本理论纲领。
张之洞写的《劝学篇》对这个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发挥。
8、康有为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其“托古改制”思想体现。
9、《大同书》初稿称为《人类公理》。
10、1905年8月成立的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1、陈天华反帝爱国民族民主思想的代表作是《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12、今文经学“三世说”之“三世”是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13、清代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四大政”是河工与漕运、盐法、兵饷。
14、“奉天诛妖”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重要政治思想意向。
15、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是举办洋务事业最多、成绩最为显著的人物。
16、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仁学》。
17、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斗争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18、在严复翻译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19、近代今文经学集大成者是康有为。
二、名词解释1、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中央政权机关沿袭明旧制,设内阁,置六部。
但仍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和六部。
所有的军国大事必须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交由各部和地方官员去办理。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
英国
日本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长江流域
福建
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 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2)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创造条件; (3)国人觉醒,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 “合群非开会不可”
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强学会
保国会遗址
康有为档案
姓 籍 名 康有为 性 别 好 男 文史
贯 广东南海 爱
主要人生经历
1、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2、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3、成立团体,创办报刊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 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 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 门外。 想一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 即将来临。
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康有为档案
姓 籍 名 康有为 性 别 好 男 文史
贯 广东南海 爱
主要人生经历(19世纪末)
1、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2、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 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 而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 涎舌,思分其馀者,尚十馀 国。辽台茫茫,回变扰扰, 人心皇皇,事势儳儳,不可 终日。 ——康有为《强学会序》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闻讯 后,连续三次向光绪帝上书,痛陈时局危急,请 求变法。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 请求光绪帝以“雷霆霹雳之气”,“成造天立地 之功”,从而坚定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应诏 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 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2、(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6、(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7.(严复)提出“救亡”的口号。
8、(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9.1856年9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0、()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11、(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1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的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14、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梁启超著有《变法通义》,谭嗣同著有《仁学》,严复翻译了《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15、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6、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1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
18、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0、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戊戌变法(全部)
2、高潮——百日维新
) 4、6 ) 3、12 ) 1、8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我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师夷长技 以自强!
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引进西方的先进 科学技术来挽救 危机!
割领土
开口岸 设工厂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 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影响: 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刺激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
严复
谭嗣同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主 张
译《天演论》 《仁学》 宣扬“物竞天 以资产阶级自 择,适者生存”由平等思想, 的社会进化论 批判封建纲常 思想 礼教和专制君 权。
共同 ①倡变法; ②兴民权、行立宪; ③废“八股”、倡西学、改 主张 教育;
戊戌变法
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春 (2)内容: A、拒和、迁都、练兵——权宜之计; B、变法——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3)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 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 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 师,其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学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2、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光绪帝 3、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他(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各种“运动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历史科学课程,其中涉及到“运动”有那几处,跨越两个世纪近百年的一个王朝有个民国,涉及到地主改良阶级、资产阶级革命党、追求进步的学生、中国共产党队伍建设等中国多阶级的社会活动。
在近代史中,这些运动都属于社会运动,是指有组织的一群人,有意识且有计划的改变或重建社会秩序的集体行为,主要包括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
按时间顺序大致有如下几个运动:第一个运动是洋务运动。
(属于地主阶级自身领导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对洋务事业思想完整表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中学支配西学。
),此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业绩:(一)兴办近代企业。
1、军用企业。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最大兵工厂);金陵机器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堂)(最大造船厂);天津机器局(崇厚);湖北枪炮厂(张之洞汉阳)2、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淮军、湘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主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继承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倡“自强”、“求富”(口号);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不是要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洋务运动的失败。
中国思想文化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中国思想文化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淮南子》:总结性的理论巨著,它标志着黄老道家思想发展到了高峰。
本名《鸿烈》,共二十一篇。
他是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数千人集体写作的一部书。
以老、庄哲学为基点,兼综儒、法、阴阳各家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思想。
以老子的自然观念为基础,以阴阳、四时、五行为架构,重点论述了作为本原性的“道”与万物现实存在的“道”的统一问题。
认为万事万物各有各的存在方式,主张用多样性统一的眼光来对待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的事物。
坚持人必须以道为依归的思路。
它总结了历史上的兴亡、成败、祸福的经验,认为君主治国的根本打法就是无为。
石渠阁会议: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召开的讨论五经异同的会议。
有22名学者参加,由萧望之记录各种分歧的论点,然后又宣帝亲自裁决。
会议结果设立了梁丘《易》学,大、小夏侯《尚书》学、《穀梁春秋》博士,又分立大戴小戴两家《礼》博士。
至此,经学十四博士基本建立。
白虎观会议:东汉建出四年,章帝接受杨终建议,按照石渠阁会议的精神对经学进行重新审定,在白虎观召开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学者有李育、班固、贾逵等。
会议的结果,由班固整理成《白虎通德论》。
与石渠阁会议相比,白虎观会议统一经说分歧的意图更加明显。
《白虎通德论》把汉代今文家记忆一部分古文家的经说,分门别类地作了一番全面的整理。
虽然各家各拍的手法任然存在,但有了这样一部由诸儒共同商订之书,对制约经书诠释的离异现象无疑有很大帮助。
《五经正义》:孔颖达在贞观年间,奉召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撰写“五经”义训共一百八十余篇,取名《五经义赞》,太宗下诏改为《五经正义》。
编纂是从贞观年间到永徽年间,历时二十余年,由于它属于集体编撰,因而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内容尚有前后冲突,体验也非整齐划一。
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经书字句的整理和考订,而缺乏思想上的发展和创新。
它的政治性大于学术性,作用主要是给当时的学术界提供一个统一而且规范的官方经典文献。
它对于入学的官学化和标准化,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儒学义理的深化和辨析,则依然存在不足。
戊戌变法
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幻想是弱者的命运”,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 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 变法的希望寄希于光杆皇帝光绪身上,以获取 廉价的胜利。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尽管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中国,但对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一 度曾向英、日、美寻求援助,希望他们干涉后 党政变,支持中国变法,结果落空。
戊戌维新运动
信息123班
历史背景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外 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 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公车上书
1895年,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 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 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 4月,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 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参加科 举考试的人的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 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 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 被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学生发言
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 变法失败了?
社会背景不同 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前,人民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 治阶级内部分化,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 众矢之的。 中国: 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 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国际环境不同 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 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 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 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 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客观上都为日本明治维 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 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 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 对象,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 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 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中国古代史-第六单元第16讲
第16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作用(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为后来洋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归纳总结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两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两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自身反思:洋务运动破产的反思。
(2)代表(3)实践:戊戌变法。
(4)影响①维新思想直接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②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③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易错辨析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专题九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控制中国经济, 进而控制政治
② 直接割地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破坏中国主权,半 殖民地化加深
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
有感一首
(写于1896年)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 (4)影响: 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 变法的序幕。 51
(3)内容:拒和、迁都、练
存结合
公车上书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和、 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在日本逼签 《马关条约》的形势下,表达了知识分子 强烈的参政救国的爱国之心,使资产阶级 维新运动由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因此, 它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政治 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爱国政治运动。
(2)梁启超
①著作:《变法通议》。
②主张: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法图存;“民权论” 的核心是“以群术治群”。
③作用: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 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严复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和《原富》。
严复
38
(3)严复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和《原富》。
(3)严复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和《原富》。
②主张:介绍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 学说。
③特点: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 ④评价:“中国西学第一人”。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戊戌变法学案(教师用)
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师讲解参考用)课程标准:⒈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⒉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⒊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要求:⒈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⒉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⒊了解戊戌政变,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康、梁等维新志士们力图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
一、历史背景㈠国际局势:⒈两大变局: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⑵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使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英美建立文官制度,完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⒉说明问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㈡民族危机: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成为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苛不平等条约,加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
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㈢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㈣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㈤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
⒈代表: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⒉主张:⑴认为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不能使中国富强。
⑵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3.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二、维新变法经过㈠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兴起⒈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⒉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⑵内容:A.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B.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C.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⑶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⑷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清单]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1.“开眼看世界”错误!歌诀记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昏睡百年,睁开双眼。
学习西方,抛弃旧观。
师夷长技,则徐魏源。
寻求真理,《资政新篇》。
介绍世界,《瀛环志略》。
举办洋务,为解忧患。
中体西用,制度不变。
自强求富,企业创办。
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
甲午战败,洋务破产。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错误!深层点拨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
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特别强调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错误!史论共识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2.维新变法思想(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项目人物代表作品思想主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实践:发动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易混易错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不同阶级属性思想的质变;早期维新思想与维新变法思想——同阶级属性思想的演进。
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错误!2.兴起错误! 整体把握数字法掌握新文化运动3.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经济侵略:《辛丑条约》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1)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这是《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
(2)享有领事裁判权。
19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
(3)把持中国海关。
(4)成立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马关条约》中,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港湾作为报酬。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书》。
魏源在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创立拜上帝教。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好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 《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按人口平均分配。
(2)意义和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第7课《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一、“公车上书”具备的基础与直接原因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3、思想基础 早期的维新思想宣传。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 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 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 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康有为讲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早期维新思想的宣传 思想准备 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维新派
(知识结 构)戊戌 变法
戊 戌 变 法
领导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等)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 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5、公车上书的影响 探求变法。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 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 “实业救国”。 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写小说。
宣传鼓动:
过程 进入高潮: 最终失败: 积极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内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变法内容文教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经济改革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第21课-西学东渐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 ■维新思潮
导入
弯 弯 的 江 水依 偎在城 市的怀 里,一 棵参天 古榕屹 立水边 看着她 婉婉约 约地远 去 。虽是 临近中 秋,依 然酷暑 难耐, 大地就 像是一 个巨大 的烤箱 ,到处 热浪滚 滚, 唯 有 这 棵 古 榕树能 带给人 们一丝 清爽凉 意。午 后,我 就躺在 这棵大 树下乘 凉。没 有 舒 服 的 床 席,没 有柔软 的枕头 ,没有 空调, 甚至连 一把蒲 扇都没 有,也 顾不得 地 面 凹 凸 不 平,顾 不得鼓 着绿眼 的牛屎 苍蝇在 头上嗡 嗡乱叫 ,身下 垫两张 报纸只
早期维新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王韬故居(江苏吴县),现为王韬纪念馆。
早期维新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封面
早期维新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恃商为国本。 商富即国富……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
——王韬《代上广州冯太守书》 ——王韬《弢园文录》卷十
商力兵力要当兼行而并用也,盖练兵以保商,而国威之震,国体之尊,即系于是。 ——王韬《弢园尺牍·上丁中丞书》
魏源《海国图志·火轮船说》(插图)
魏源和《海国图志》
第21课 西学东渐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和《海国图志》
第21课 西学东渐
魏源塑像(湖南邵阳魏源广场)
返回
第21课 西学东渐
体用之争
“中体西用” 冯桂芬
第21课 西学东渐
冯桂芬(1809—1874),江苏苏州人, 道光进士。他曾任李鸿章的幕僚,为其镇 压太平军出谋划策,但他重视经世致用之 学,注意研究西学,多次建议改革,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 强之术”的理论,主张“采西学”、“制 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 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 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 抗议》等。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叶名琛:湖北汉阳人道光朝进士,是中国旧传统培育出的优秀人才,26岁中进士,38岁做巡抚,43岁做总督,46岁任相国,仕途腾达,其名位之骤来速至,是清代少见的,因此他志锐气盛,而不知世事多艰难,作为当时中国主管对外事务的最高官员,他会非常自然的带着,旧传统的全部惯性去对付一个他并不熟知的对手,而这个代表恰恰是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的代表,他任两广总督期间,不熟悉外企,然以大国重臣自居,刚愎自用,无交涉事物,一律视为虚张声势,严禁不见,以免失国体,他对外的态度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定,结果适得其反,广州被占后,他成为俘虏,被抓印度,客死他乡,在历史上是一个久被非议的人,与林则徐相比,他没有从中世纪向近代跨出一步。
三元里起义: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7日清与英订立《广州合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
英军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抢掠烧杀,奸淫妇女。
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
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同时,爱国士绅出面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
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订立借款修路合同。
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清**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
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序》译文
孔子死后2376年,康有为读他的遗书,深思之下,感到非常悲痛。
叹道:唉!为什么我无法见到太平治世,享受到大同的幸福生活呢?为什么我们中国2000年以来,拥有方圆万里的土地,四万万神明的子孙,却无法见到太平治世,享受到大同的幸福生活呢?为什么大地不及早出现太平治世,以迎接大同的幸福生活呢?
上天怜悯天下老百姓的多灾多难,于是黑帝便降下精魂,以解救人民的灾患,让他(孔子)作神明,作圣王,作万世的良师,作万民的守护者,作天下共尊的教主。
他生在乱世,
因此根据乱世而定出“三世”的原则,而精神则专注于太平世。
于是就他所生的鲁国,确立了“三世”的涵义,而殷殷致意于天下远近、大小皆如一的“大一统”世界。
于是定立“元”以统一万事万物的道理,以天是具有仁心的,利用元气流布而生成万物的道理教导众生,以不忍人之心发为仁政。
将鬼神、山川、贵族、平民、昆虫、草木,都统一在他的政教当中,而先亲爱自己圆头方足的同类;为消除乱世中以侵夺、战争互相攻击的现象,因而以《春秋》当新王,推行仁政。
他
的道理之神妙,是本于神明,足以匹配天地,化育万
物,流泽万世的;同时,以仁为道的根本,具体的表现在一切礼制中,无论是小大、精粗的事物,或是通达、偏僻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
这个制度,不过是在“元”中建立宇宙,在宇宙的地球上建立了地,在地球上建立了“三世”,而在各世中依据不同境况而随时定立出法则;主要在推行仁政,忧民之忧,以解救人民的灾患而已。
《易经》说:“文字无法完
全表达言语,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思想。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的文字,口头传授给72个弟子是他的言语。
这个制度,不过像夏天穿葛衣,冬天袭皮裘一样,是他依据不同境况以解救人民的言论而已。
至于圣人的思想,是精奥、深远、广博、伟大的,世运既然有所改变,治法也必随之变化,通常都是由粗糙的小康
开始,然后进于精微的大同。
在教化普遍施行之后,便可以使家给人足,而没有怨恨、愤怒的忧患,及以强凌弱的灾祸,也不会有残暴、炉忌的人。
每一个人都能修身养性,富有道德,能自由自在地悠游于世,毒蛇不会咬他、猛兽不会攻击
他,有角的兽类也不会触击他。
朱草遍生,醴泉涌出,凤凰麒麟在郊野出游;监狱空虚,只要在衣服上画着应有的刑罚,
就没有人敢犯法了。
这个制度,是利用大同之治来开化人民;一般只用言语来教化人民的方式,不是根本的办法。
汉代的君臣、儒生,虽然尊奉《春秋》拨乱反正的制度,但其中却掺杂了霸术,还不算完全推行王道。
就在这圣人的制度刚刚萌芽的时候,新莽的刘歆突然出现,伪造的《左传》大为盛行,伪古文经篡乱了圣经。
于是将孔子作的《六经》改归于周公名下,同时将他自圣王的地位贬降成先师。
《公羊》的学说被废除,孔子改制的大义就埋没了,而三世的学说也衰微了。
太平治世、大同福祉,晦暗而不明,淹没而无法阐发。
我堂堂华夏之国,居然掺杂着魏、晋、隋、唐的佛教、道教及诗赋词章的学说,而且被氐、羌、突厥、契丹、蒙古等异族的政教风俗所淆乱,不但不明白什么是太平,即使是想明白汉人的拨乱反正的意义,也不可能了。
因此中国的人民,遂被2000年来残暴的君主,和夷狄残酷的统治所折磨。
这真是悲哀啊!
朱子生在大一统学说灭绝之后,想要大张旗鼓的来阐明这个道理。
但是却多说“义”而很少提到“仁”,只知道修养自身以减少过错,而不太致力于解救人民的灾患,被据乱世的说法所蒙蔽而不明白太平、大同的真义;同时又掺杂佛教、
老庄之说,他的方法是浅薄而难行的。
因此他所致力的政治教化,也只能够像东周、蜀汉、后梁一样,偏安一隅而已。
世界一片黑暗,像迷蒙的长夜一般,昏昏沉沉,云雾层层,在一重重的封锢之下,光耀的太阳便永远沉于深渊了。
几千万亿的儒生、百姓,在黑暗中翘首仰望,企图提着灯笼以寻求光明,找到一些些值得珍视的微光,但是终究无法认识
孔子像天地一般无所不包的全体学问,以及太平治世、大同福祉。
真悲哀呀!
上天怜悯普天下的百姓,默默地启发他们的智慧,大白天里闪出一阵耀眼的光芒,光亮剔透地照亮了天地。
我梦到捧着礼器西行晋见孔子,因此才能看到像钧天广乐般的大道,同时更窥见了其中像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的内涵。
既然寻得了门径,于是便开始扫除荆棘,而开辟一条坦坦大道,自觉像是拨开云雾而见到青天白日一样,不再是从前的境界了。
我
不敢私自隐藏这大道,于是和几位门人,早晚研究讨论,到现在已经8年了。
我将其中的繁杂之处删除,使议论简明扼要,完成了《改制考》30卷。
同乡的门人陈千秋字礼吉、曹泰字箸伟,才能淹雅,学问广博,好学而肯深思,在编缉检阅上出力很多,如今他们的坟前已长满了野草,但是,若是
大同、太平的治世得以出现在这世界上,也应该不会辜负了他们在出版此书中所付出的劳力了吧?
唉!若能见到大同、太平的盛世,就等于孔子再生一样了。
《孔子改制考》成书,距孔子出生是2449年。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一日,南海人康有为字广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