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第4章-态度

管理心理学第4章-态度

四、态度的改变
2.个体人格因素 (1)智慧能力: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智慧高者较易了解 各种赞成的或反对的论点,进而根据此论点,形成或改 变自己的态度,其改变是主动的。智慧低者由于缺乏判 断力,容易被说服,也容易接受团体的态度,其改变是 被动的。
(2)自我防卫:自我防卫强大的人,会尽力维护自己已有的态度以保持自尊。因此,这种人的 态度很难改变。心理学家Rosenberg指出,在政治上极端保守者,都有不安与自卫的倾向。
海德的平衡理论,原则上与认知失调 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P)对 某一对象(X)的态度常受他人(O)对该 对象之态度的影响。即海德重视人际关系 对态度的影响力。
四、态度的改变
3.参与改变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 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 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
勒温在他的群体动力研究中,发现参与群体活动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 的人,这种人主动参与群体活动,自觉地遵守群体的规范;另一种是被动型的人,他们只是 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服从权威和已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
勒温提出了他的“参与改变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在群体中参与活动的方 式。后来,这个理论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技术一:利用传播或沟通灌输新知识 态度的形成有赖于知识,而往往接触的新知识又可能改变已形成的态度。提供新
知识时,有下列几种技术性的问题。 (1)知识的来源。 (2)媒体。 (3)单面说明或双面说明。 (4)诉诸情感。 (5)明示结论与否。 (6)传播者(宣传者)的企图。 (7)反复提示。
四、态度的改变
二、态度的功能
(三)价值表现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行为与态度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行为与态度

第四章行为与态度理论要点1.态度的基本理论2.态度可以预测行为3.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1.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3.偏见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称为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

因此,我们所阐述的社会态度和态度是同义词。

心理学界最早肯定“态度”的是19世纪末期的心理学家朗格(Lange,1888)他把实验过程中,被试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或预备状态)称之为态度(attitude),这是态度的古典含义。

一、态度的定义所谓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关于态度的定义有几十种,观点上也各有侧重,其中,G.W.Allport,G.Fridman,D.G.Myers,等人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①G.W.Allport的定义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手册》(1935)中指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对与某一对象有关的所有事物和情景的反应具有指导新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动态的。

分析:Allport的定义是态度的经典定义,他强调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成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

②G.Fridman的定义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分析:这一定义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后期主要采用的定义。

③D.G.Myers的定义迈尔斯(1993)认为,“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

这种反应倾向由情感(affect)、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和认知(cognition)组成,故此三者又称态度的ABC.分析:迈尔斯提出的态度定义是比较完整的定义之一。

价值观ppt课件

价值观ppt课件
一、概述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自己工作喜欢或不喜
欢的感情和情绪。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多维度指标。管理者不
能用员工在一个要素上的高度满意抵消在 另一个要素上的高度不满意,不能简单地 将两种感情混合在一起,用算术的方式得 到一个平均满意度。
15
二、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 (一)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 二者有无因果关系?如果有,谁为因谁为
8
5、态度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价值观。 三、改变态度的方法
说服者 (信息源)
说服 信息
被说服者 周
(受众)
围 情

9
(一)说服者(信息源) 1、说服者的威信 2、说服者的可信赖性 3、说服者的吸引力 4、说服者的社会角色 (二)信息 1、信息内容 2、信息内容的组织
第四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第一节 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
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 果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所形 成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社会信念和价值 系统。包括内容和强度两个维度(如追求 平等、自尊、刺激、享乐、舒适、友谊 等)。
2、情感成分。指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如喜欢、讨厌、羡慕、追求、支持、回 避等)它是态度形成的核心。
7
3、意向成分。指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 它是态度的重要外部表现。
二、态度的特性 1、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社会历史性)。
态度具有社会性和能动性特征。 2、态度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针对性)。 3、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内隐性)。 4、态度的协调性或不一致性。
A科长愤愤不平,认为自己无论工作能力还是工作 经验都比B同志强,凭什么受他领导?然而A科长没有 想到的是,上级要求深入贯彻干部年轻化的精神,企 业各科室的负责人似乎也要年轻化。他甚至还听到谣 言,说他这个科长肯定要被别人取代了。A科长有些 坐不住了,连夜去找厂长,没想到厂长也是含含糊糊12,

第四章 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1)

第四章 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1)

文化革命 文革时期 45-60 猜疑、知识系统不够、批判、明
主义
哲保身、好斗、压抑
文化精英 80年代 30-45 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
主义
负责、健康
物质主义 90年代 <30 灵活、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 竞争、思考、好学、成就、独立
(二)企业经营价值观的比较
比较方面 最大利润 一般目标 最大利润
第三章 价值观、态度、工 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
❖ 教学目标:
❖ 理解价值观及其分类、作用;态度及其构成、与行为的 关系、态度转变理论;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与工 作绩效的关系;组织承诺及其影响因素
❖ 重点:态度的构成、认知失调理论、员工对工作不满意 的反应、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组织承诺的三个因素
❖ 难点: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失调理论,工作满意度 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开明专制、专制和 民主、高度的参
民主混合
与式
主要的,但也要考 并不比其他集团
虑其他集团
更重要
六、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应用
❖ 1、组织目标、愿景和制度的制定,必 须考虑到员工和群体的价值观,重视价 值观的引导;
❖ 2、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树立明确的 组织价值观,建立大家共同接受、认可 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组织凝聚 力;
❖ 公主只好隐瞒身世,去找全国最勇敢 的剑客帮忙。听了她凄惨的故事后,剑客 答应帮忙,只要公主能付出酬金。可是公 主付不起酬金,而剑客只拯救那些付得起 酬金的人。
❖ 公主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人能帮助她 了。因此她决定自己独个儿冒险走一趟。 她沿着自己所熟悉的最安全的小径走, 眼看就要走出大森林的时候,却被邪恶 的男巫发现了,结果她被火烧死了。
发?
第二节 态度P92

4.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形成及变化

4.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形成及变化

10

(3)提供知识职能 态度可以用来指导简化决策 过程。对某个商品保持品牌忠诚度和肯定态度, 消费者就可以避免收集其他品牌信息的冗长过 程,从而简化决策过程。
(4)价值表现职能 消费者可以将自己的中心 价值观和自我观念表达给他人。比如,人们穿 着饰有品牌标识的衣服,正是想通过这一方式 来表达他们自己。
征求意见
牢记某人的名字
消费者行为学 第四章
35
2.“脚踏入门”技巧

一个请求者如果能说服别人先答应一个 小请求,那么就可以提高他答应中等请 求的可能性。
消费者行为学 第四章
36
3.“脸碰到门”技巧

提出两个请求。第一个问题是非常大的 请求,大到预计没有人会答应它。当问 答者拒绝了第一个请求后,就提出第二 个相对较低的请求,经常会被答应。
消费者行为学 第四章
29
第四节 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一、从决策的角度看态度的变化 1. 详细可能性模型(ELM)
中心 路线
沟通(采购来 源、信息、渠 道) 关注和 理解 高参与 处理 认知 反应 信念和 态度改 变 行为 改变
边缘 路线
低参与 处理
信念 改变
行为 改变
态度 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 第四章

8.简介多因素模型。 9.什么是单独计量效应? 10.什么是真理效用? 11.简介详细可能性模型。 12.简介平衡理论平衡理论。 13.介绍四种行为影响的技巧。


3.态度有哪些作用?
4.信念如何直接形成? 5.态度如何直接形成?
6.行为如何直接形成?
7.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层次 有哪些?
消费者行为学 第四章
39

价值管理-4态度、价值观与管理 精品

价值管理-4态度、价值观与管理 精品

国家立法:回家看妈
• 今年过节,你回家了吗?
• 顺从阶段:或是出于主体的意愿,不知 不觉地模仿他人;或是受到群体规范的 压力,从而产生从众或服从性态度。
• 同化阶段: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 念、行为或新的信息,这一阶段已经与 所要形成的态度相接近,但没有同自已 全部态度体系相融合。
• 内化阶段:内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 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已经纳入了 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 系中的一部分,比较稳固,也不太容易 改变。
主体
权威性 可信性 喜爱性
信息沟通 组织规范 传递方法
客体
原有态度
个性 原有态度
4、态度改变的方法
人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人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
(1)增加接触,增进了解 (2)参与活动 (3)利用群体或组织规范 (4)说服、宣传教育
二、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2)掌握改变态度的方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法
第一节 态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态度的含义
1、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个特定对象——客观 事物(包括人、事、物等)所特有的心理评 价和行为反应倾向。
2、态度的构成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1)认知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看法、评价及带 评价意义的叙述。
以爱护和关心他人为中心,热心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往,能为他 人牺牲自己
追求知识和真理,求知欲强,富于幻想,重视用批判和理性的方法 对待真理
最高价值是整体性,相信命运,注重超自然的力量和感觉的东西, 将自己与对宇宙的信仰联系起来
清华双胞胎姊妹花

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2018/11/9
9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罗克奇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 成就感 和平的世界 平等 自由 内在和谐 工具价值观 雄心勃勃 能干 欢乐 勇敢 助人为乐 富于想象
2018/11/9
10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格雷夫斯:价值观的七个等级
反应型、部落型、自我中心型、坚持己见型、玩弄权术型、 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有调查表明,员工的价值观位于2-7层,而管理者的价值 观主要落在4、5两层。
2018/11/9
3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
外部因素: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的 影响 内部因素:员工的认知、员工的需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 征
2018/11/9
3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如何转变员工的态度
宣传法:权威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 员工参与法:角色扮演、换位思考 组织规范法:形成决定,进行约束
2018/11/9
30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案例分析
(1)这是一个典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事例。 (2)学生相信老师的预言,对自己充满信心,向着教师 的预言的“未来”努力。 (3)学生努力的结果必然是取得好的成绩,好成绩反过 来又证实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对教师的预言更坚信, 更加努力。
17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
垂直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将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但群 体成员各不相同,大家相互依赖又各不相同。 水平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将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所有 成员彼此相似,平等是至关重要的。 垂直个人主义是指自我是自主的,但每个人是不同的,不 平等被接受和认可。 水平个人主义是指自我是自主的,但个体与他人的地位或 多或少的是平等的,自我独立并与他人的自我相同。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陈国海第四章PPT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陈国海第四章PPT
果报告 4追踪阶段:调查者组织员工分析数据和调查结果并做
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5庆祝阶段:调查者报告调查工作的情况和根据建议所
做的相应改革的结果
24
问卷法之1:坐标法
25
问卷法之2:句子完成法
LOGO
❖工作意味着…… ❖如果工厂倒闭;我…… ❖我一个人工作时;…… ❖大家认为我…… ❖我在厂里感到…… ❖领导待我…… ❖我们厂的产品…… ❖我的工作环境…… ❖家庭对我来说…… ❖工厂对我来说……
社交中 心型
依赖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爱挑衅,比较自私,主要服从于权利
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 别人介绍他们的价值观 通过戏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积极争取地位 和社会影响 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接受现实主 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几见者的排斥
忠诚、爱国、热情、服从、崇拜、勤劳刻苦、 诚实、节省 猜疑、知识系统性不够、明哲保身、压抑、稳 重、谨慎、踏实
文化精英主义 20 世纪 80 年代
物质主义
20 世纪 90 年代
30~45 岁 小于 30 岁
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负责、健康 灵活、对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竞争、思考、 好学、成就、独立
二 价值观类型
LOGO
一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
表 4--1:奥尔波特的六种价值观
类型
价值观特点
理论型
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

经济型
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
重视外形与和谐均称的价值
社会型
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
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
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 菲斯汀格认为,失调的任何形式都是令人不舒服的,个体 将会试图减少这种不一致和不舒服,因此,个体将寻求最 小失调的稳定状态。
▪ 你知道偷漏所得税是错误的,但是也许每年你都少交一点, 并且希望不被审查出来。或者,你告诉你的孩子饭后要刷 牙,尽管你自己可能都做不到。
▪ 减少失调的愿望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造成失调的原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价值观问卷
曾国军
▪ P101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态度及其改变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什么是态度
曾国军
▪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 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有指向性,必须有态度主体和态度 客体。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案例问题和提示
▪ 问题:

1.衫本辰夫的管理方法表现了那些组织发展的基本价
值观?

提示:尊重人,信任和支持,创新

2.这些价值观对组织发展有什么帮助?

提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自我实现,
有利于团队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20/6/16
曾国军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格雷夫斯:价值观的七个等级
▪ 反应型、部落型、自我中心型、坚持己见型、玩弄权术型、 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 有调查表明,员工的价值观位于2-7层,而管理者的价值 观主要落在4、5两层。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态度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态度和行为

第四章态度和行为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一、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事情的内在反应方式,这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行为倾向中。

评价世界的方法。

态度三个基本要素:认知(性质——想法和信念)感觉(自我的感觉和价值观——情绪反应)行为倾向(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动)普遍性假设:我们的个人信念和感受决定我们的公开行为,如果要改变行为,那么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心智。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研究得出的结论:1.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与他们实际的作弊行为几乎没有关系2.对教堂的态度与星期天做礼拜的行为只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3.自我描述的种族观与真实情境中的行为几乎不存在什么相关罗伯特·埃布尔森:我们精通并擅长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但却非常不善于做我们已找到原因的事情。

二、如何有效测量态度1. 直接测量:自陈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2.间接测量: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生理指标测量反应时测量——内隐联想测验和评估启动范式B 内隐联想测试:用反应时来测量人们概念联想的速度1998年至今500万人参加了测验:1.内隐态度普遍存在;2.内隐态度存在个体差异;3.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内隐偏见。

外显态度(自我报告)和内隐态度都有助于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二者同时预测态度更准确。

形成于生命早期的态度:种族和性别态度,内隐态度更准确;其他态度如:消费行为、支持的政治候选人有关的态度,外显报告更有预测力。

三、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1.社会因素—对态度的影响2.其他因素何时对我们的行为影响最小总体原则:当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行为而非单独的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更明显3.态度何时能够预测特定的行为(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当态度与行为具体相关时,态度确定能预测行为(2)计划行为理论指向行为的态度两个因素决定:感受到的重要人的期望A 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主观范式遵从期望的动机B知觉到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感(有批评观点)4.态度何时有效(1)三思而后行,认真思考自己的态度——态度强度(2)提高人们的自我觉知—自我意识思考自己的态度,并觉知自己的行为让行为与内化的道德态度达成一致的镜子5.态度能够预测行为:(1)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2)态度针对具体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与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与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与态度第四章行为与态度理论要点❖1.态度的基本理论❖2.态度可以预测行为❖3.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1.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 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3.偏见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称为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

因此,我们所阐述的社会态度和态度是同义词。

心理学界最早肯定“态度”的是19世纪末期的心理学家朗格(Lange,1888)他把实验过程中,被试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或预备状态)称之为态度(attitude),这是态度的古典含义。

一、态度的定义所谓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关于态度的定义有几十种,观点上也各有侧重,其中,G.W.Allport,G.Fridman,D.G.Myers,等人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①G.W.Allport的定义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手册》(1935)中指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对与某一对象有关的所有事物和情景的反应具有指导新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动态的。

❖分析:Allport的定义是态度的经典定义,他强调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成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

②G.Fridman的定义❖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分析:这一定义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后期主要采用的定义。

③D.G.Myers的定义❖迈尔斯(1993)认为,“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

这种反应倾向由情感(affect)、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和认知(cognition)组成,故此三者又称态度的ABC.❖分析:迈尔斯提出的态度定义是比较完整的定义之一。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态度


在外在情境压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种态度与具 体行为之间一致性的高低,或对具体行为影响作用 的大小,决定于这一态度的向中度如何,也就是看 这一态度本身是否居于个人价值系统的中心位置, 是否对于个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则有关的行为对个人的意义越 重要,对个人远效的心理影响也越大 ,从而这种态 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越大,情境的相对作用也就 愈小。 另一方面,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当行为与其不相一 致时会出现强心理冲突,从而这种态度抗拒不一致 行为的力量也大。

1.经济的价值 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 是财产的得失。 2.理论的价值 力求在知识系统内发 现新东西。 3.审美的价值 把美作为人生的根 本意义。 4.权利的价值 认为人生的目的在 于为了支配他人。 5.社会的价值 认为最有意义的工 作是增进社会福利。 6.宗教的价值 把精力放在追求神 秘的东西上。
见死不救背后暴利捞尸生态


行为决定态度(美女与野兽)
真实的案例:1923年,山东,一个 女人被强盗强抢上山并拜堂成亲 (行动),一起生活6年后(行为), 家人带官兵解救了她,但她不愿离 开那个强盗,理由是一起生活这么 久,她爱上了他(态度)。
多年来,政府力劝人们系汽车安 全 带(态度),效果不好,后来 制定 法律,不系安全带视为违法,并让 交警加大了监察力度,人们虽然发 发牢骚,但还是系上 了安全带(被 迫行动)。过了一 段时间,交警不 再监察,但人们 却觉得这项规章制 度很好,能确 实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态度),都自觉寄上安全带。
第四章 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三、态度的功能 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理论 五、态度改变的方法 案例讨论 谢谢支持!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

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显著性、防御性。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趣、动机和任务;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个性特征。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案例分析: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绉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第四章 态度与行为

第四章 态度与行为
协调:愉快的、满意的、要保持的状态 不协调: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 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状态。不协调的 强度越大,解除或减轻的动机就越强烈
实验过程:3组,20vs1美元 认知失调理论:
与态度 不符的 行为 解释该行为 的理由充足 轻微认 知失调 态度改 变较小
5、态度与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 威克的研究认为,人们表现 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作弊行为 几乎没有关系 对教堂的态度与星期天做礼拜的行为只存在 中等程度的相关 小悦悦事件
5、态度与行为
丹尼尔·巴特森就人的态度和行为相分离的现 象提出了“道德伪善”的概念,即表现出道德 水准,但实际上拒绝付出任何的代价
态度决定高度(续)
过了几个星期种子们破土而出,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那些花香能飘到方圆几公里外的地方,有一天花园 的主人闻香而来,发现了那几朵雪莲。他欣喜若狂, 拿出最好的肥料施给那些花,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 取泉水浇灌。渐渐地,矮树也从中得益,长得越来 越高,有一天超过了那棵大树。它时时感恩,用自 己的叶子给花儿遮阳。再看看那棵大树,现在虽是 盛夏季节,它只剩下了歪歪曲曲的枯枝,因为没有 人照料,它早枯死了。 你对他人的态度永远决定你自身的高度。
态度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生活环境
知识的影响: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
人们根据已有态度来判断他人,与态度一致的材料 容易被接受、记忆。社会心理学家兰伯特:让加拿 大学生根据声音判断说话者人格,英语比法语朗诵 者获好评
参照群体的影响
参照群体选择的规范、态度或特征,会构成对群体 成员的外在压力,使群体成员依从作出相同的选择 个人会认同于参照群体,自愿采纳群体的态度 对于同一群体的隶属,使人们有相同或相近的知识、 经验,使群体中各成员的态度自然的渐趋一致

4第四章 态度与态度变化

4第四章   态度与态度变化

(一)态度与行为是否一致?
拉皮埃尔悖论:人们表面的态度与实际
的行为并不完全吻合,有许多时候是“说一套,
做一套”。(P85)
台湾的心理学家也曾经对已婚妇女进行 过有关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几年后发现, 那些决定生育的妇女64%生了小孩而不想生 育的妇女,19%生了小孩。这也说明,态度 与行为并不完全符合,但是有一定的相关, 或者比较高的相关。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的形成即个体态度的获得过程。 一、态度形成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理论认为 态度对象(条件刺激物)与引起积极或消极 情绪的事物(无条件刺激物)之间多次结合 强化,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态 度。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按照斯金纳的理论,个体主动操作的 行为是态度形成的前提,强化是决定态度 频率的关键。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 从态度的表现形成来划分。 “人人平等却歧视农民”
四、态度的功能(Katz, 1960)
1 工具性(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持某种态度,例 如:热情——推销)
2表达性(为了表达内心的价值,例如:亲 善——助人)
3自我保护(下意识地采取一些原本不会选择 的态度,以防止他人的批评,例如:自负—— 自卑)
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
意向三个方面。
理解态度应把握的三个方面:
1.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应倾向,对主体 即将采取的行动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
2.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系,由认知、 情感和意向三因素构成,其中,认知是基础, 情感是核心,意向是方向。
3.态度与情感、意见、价值观等概念的区别与 联系
偏重于情绪情感的态度定义,如爱德华(A.L.Edwards) “与某个心理对象有联系的肯定或否定感情的程度”

第四章 价值观念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四章 价值观念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准,他们将价值观分为守旧、和谐、平等的义务、知识的自主、情感的自主、控制、阶序7类。
4.1 价值观
(5)价值观分类框架
在已有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价值观分类
的一般框架。其基本维度有两组(如图4-1所示):一
是“终极性”(目标)与“工具性”(手段、方式)
维度划分;二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维度划分。这样,
Fitzsimmons,Macnab & Casserly
1985
价值观念量表(Conception of Desirable)
Lorr,Suziedelis & Tonesk
1973
实证价值建构量表(Empirically Derived Value Constructions)
Gorlow & Noll
4.1 价值观
(3)霍夫斯塔德的价值观分类
霍夫斯塔德(Hofstede,1980)从社会必须面对的人类基本问题出发,通过对40个国家11.6万个被调查者价值观的研究,
确定了价值观的4个潜在维度: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或女性气质。这种价值观分类方式,反映
了价值观作为知觉和认识“深层建构”和“信仰体系”的特性,体现了社会知觉的特点,细化了“终极性”价值观并整理了
“工具性”价值观,被广泛接受。
(4)施瓦茨的价值观分类
施瓦茨和比尔斯基(Schwartz & Bilsky,1987)对价值观的分类方式做了进一步发展。其分类标准有三条:①价值观可
以是工具性的或终极性目标;②价值观的中心可以是个人的、集体的或二者兼而有之;③价值观与10个动机领域有关,这些领
域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之中,源于3种普遍的人类需求,即生物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群体生存与福利的需要。按照上述标

组织行为学之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之价值观
生失调。 ★解除失调的方法:
改变认知元素 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加强认知系统的协调 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降低不协调的愿望的三个因素: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个体在失调状态下的受益程度
- 17 -
1.1 管理4心.2理组学织概述承诺与行为
组织承诺 组成
情感承诺 连续承诺 规范承诺
进取
信仰
家庭责任
外界机遇 绩效标准
职责范围
成就感
个性
生活地区
兴趣
非工作价值观
期望
工作约束
“连续性”约束
-9-
工作满意感对行为的影响
工作满意感与劳动生产率 工作满意感与离职率 工作满意感与缺勤率
- 10 -
态度与行为关系:
态度越具体,与行为的相关性越高 态度本身的矛盾和复杂导致态度与行为不总是 一致 许多情境影响行为 个体的切身体验会加强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行为对态度具有相当影响作用
2、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有特定的态度对象。
3、 态度的潜在性
态度实际一种内在的结构,不等于行为,所以态度不能 被直接观察到。
4、态度的协调性
三组成一般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5、 态度稳定性
-6-
态度的功能
1、 态度与社会判断
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照框架,在某 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被动参与型---被动参与群体活动,服从权威和已制定 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 ○认知失调论
- 15 -
平衡论
O ++
O +-
O -+
O --
P
XP




XP - 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is everything
价值观与行为P68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内涵 (一)价值观的含义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评价尺度。 2.价值观的属性 价值观 内容:什么是重要的? 强度:有多重要?
二、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一)导向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动力功能


三、价值观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了解不同员工的工作价值观
雷尼尔效应


尊重不同年龄人的工作价值观
尊重不同性别人的工作价值观


(二)利用组织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
案例:A.O.史密斯的价值观推动活动p72


价值观具有层次性 质和顺序,价值观作 为“深层建构”和 “信仰体系”与“行 为选择”之间相互体 现与依存。 “价值观调查”量 表使得价值观可进一 步操作化。
美国人工作价值观的嬗变
努力工作、保守、对组织 忠诚 重视生活质量、不从众、 寻求自主、对自己忠诚 40~60年代
60~75年代
成功、成就、雄心勃勃、 努力工作、对事业忠诚
灵活、对工作满意、 有闲暇时间、对关系忠诚
75~89年代
90~2000
尽管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但一代人的价值观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共性, 反映这代人长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当今中国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阶段 崇拜主义 进入劳动力 的时间 解放初期 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忠诚、爱国、热情、服从、崇拜、勤劳 刻苦、诚实、节省 猜疑、知识系统不够、批判、明哲保身、 好斗、压抑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 振奋的生活; 成就感; 和平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 平等; 家庭安全; 自由; 幸福; 内在和谐; 成熟的爱; 国家的安全 ; 快乐 ; 救世 ; 自尊 ; 社会承认; 真挚的友谊; 睿智
工具价值观
雄心勃勃; 心胸开阔; 能干; 欢乐; 清洁; 勇敢; 宽容; 助人为乐; 正直; 赋予想象; 独立; 智慧; 符合逻辑; 博爱; 顺从; 礼貌; 负责; 自我控制的
(三)态度的构成 (ABC): 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行为behavioral。 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是个人知觉和判断的参考,是 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2.情感成分:表明人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 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3.行为成分:指个人对外界的人或物所预备采取的反 应或行动倾向。


公主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人能帮助她了。因此她决定自 己独个儿冒险走一趟。她沿着自己所熟悉的最安全的小径 走,眼看就要走出大森林的时候,却被邪恶的男巫发现了, 结果她被火烧死了。 请回答:谁应该对公主的死负责?请由1 到6按照顺序 排列
谁该负责 公主 王子 浪子 男巫 干爹 剑客
问题讨论: 请先作个人的选择,再组织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 1、对每一个人物,你为什么作那样的选择?说明你每一 个选择的理由。 2、在每一个选择中,你是根据什么原则或基本价值观作 出决定的?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可能改变决定? 4、你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什么认识和启发?


以上三因素不一定相互协调一致。三种成分一致性越 强,态度越稳定,越不易改变。
举例:态度
认知:老板很有魄力、比较随和 情感:我喜欢老板 行为/意向:我愿意和老板一起讨论问题,他能 教我许多东西。



二、态度理论
(一)海德的一致性理论

海德强调一个人(P)对某一认知对象(X) 的态度,常受他人(O)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 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文化革命主 文革时期 义
文化精英主 80年代 义
物质主义 90年代
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负责、 健康
灵活、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竞争、 思考、好学、成就、独立
测试:

美丽公主之死




请考虑下面这个故事以便了解价值观成熟的不同水平。 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漂亮宫殿里里住着一位年轻美丽 的公主。这位公主刚结婚不久,她的丈夫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子。 可是年轻的公主却不知足,每当她丈夫长途跋涉到邻近的国家去时, 她便无所事事,觉得很孤单,很不快乐。有一天,当她独自一人在 御花园里散心的时候,一个英俊的浪子从森林里跑出来,博得了她 的欢心并且把她带走。 两人享受了一天的欢乐时光后,公主便遭到了浪子冷酷无情的 抛弃。这时,她才发现唯有通过邪恶男巫管辖的大森林才能回到宫 殿去。 公主害怕独自一人走进森林里,便跑去找她那聪明能干的干爹 帮忙。她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请求他的宽恕,恳求干爹在她丈夫回 家之前把她送回去。干爹对公主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 不但不原谅她,还拒绝帮忙她。 公主只好隐瞒身世,去找全国最勇敢的剑客帮忙。听了她凄惨 的故事后,剑客答应帮忙,只要公主能付出酬金。可是公主付不起 酬金,而剑客只拯救那些付得起酬金的人。
6
牧师 宗教 社会 唯美 政治 理性 经济
采购代理商 经济 理性 政治 宗教 唯美 社会
工业工程师 理性 政治 经济 唯美 宗教 社会

2.罗克奇的分类: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提出了 两类价值系统P70 (1)终级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指的 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 化终极状态和结果;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 而实现的目标。 (2)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 指的是道德或能力,是达到理想化终极状态所 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 价值观调查表中包含18项终极性价值和工具性 价值


一、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指主体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二)态度的形成
1.服从阶段: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
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2.同化阶段: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
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 3.内化阶段: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 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 想和行动。
山姆•沃尔顿的价值观:“上帝”员 工
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先生认为,“沃尔玛的 业务有75%是属于人力方面!那些非凡的员工都 肩负着关心顾客的使命。” 企业的主导理念:“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 我们的公司是建立在一些非常朴素的基本价 值观和信仰基础上的,我们有关人的哲学的一个 主要根基就是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这种信仰贯 穿于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中。对于这一点, 沃尔玛又分为五个方面让员工进行理解:尊重个 人、培训、评估、转职、人事记录。
这时你会感到无论想放弃那一张都是那么的困难,以至于必须 忍受内心的痛苦挣扎。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它表明,每个人心中都有 一些自己最难以割舍的原则或理念。看看你手中剩下的最后 几张卡片,写在上面就是你的核心价值,是你心灵栖息,安 身立命之所在,是你的价值观。
最本质的出发点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阿比恩,《财富》 500强企业咨询顾问,每次给大公司的高管上企业经 营管理课,总是这样开始: 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画出他们小时 候家的样子。
沃尔玛举措:
门户开放:思想开放政策使每一个人均有发言 的机会,而不用担心受到报复。 “公仆—领导”原则:公司领导亦是公仆。如 果你想事业有成,那么必须让你的员工感到你 是在为他们工作—而不是他们在为你工作。 第一线的同事—那些与顾客打交道的人们—才 是唯一真正了解那里实际情况的人。 “相互倾听”是管理方法的最好来源。
小事可以用头脑决定,但大事应该用心决定。
-- 马克•阿比恩

(三)价值观的分类
1、奥尔波特(Allport)及其助手的分类 : 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找真理。 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 合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 是工作的需要; 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 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 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认知失调实验
费斯廷格

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改变P100
1 5世纪一位宗教改革家讲述青年时代改变他一生的故事: 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所有人都 在漫步汗流夹背地搬砖。 他去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 那个人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 服苦役—搬砖吗? 他又把这个问题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 第一个人的态度平和得多,他先手里的砖码齐,看了 看说,我在砌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有一种祥和 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 傲地告诉他,我是在盖一座教堂啊。

(二)价值观的特点 40%来自于遗传;其他来自于社会文化中主流 价值观的教化 1.价值观因人而异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改变
你的价值观
美好的价值有很多种:诚信、善良、仁爱、勇敢、坚强、 快乐、自由、创造、平等、和谐、勤奋、慷慨、正直等等。 这些价值人人赞同,但哪一项价值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所在 呢? 将这些词汇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然后从中选出自己认 为最不应该抛弃的几项价值。直到手中剩下三、四张卡片。
O + - + O + - O + - O -
P

X
P

X
P

X
P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