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葛浩文翻译春树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成就概述_李朝全
文艺报/2007年/11月/6日/第003版理论与批评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成就概述李朝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到国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也受到了外国有识之士比较中肯客观的评价。
对外译介的当代作品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中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譬如,国家外文局及外文出版社、中国文学杂志出版社等组织实施多年的“熊猫丛书”,陆续翻译出版了一批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这些翻译大多是由中国的外语专业人士担任的,选择的大多是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又以中短篇小说为主,有些图书是多位作家的作品合集。
这些翻译著作以英、法语种为主,兼顾德、俄、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等其他语种。
印行的图书,大多被用作礼品,主要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向外国友好人士进行赠阅,较少进入市场销售流通。
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些图书在外国的影响面较窄,影响力有限。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此类图书约30部,占全部馆藏当代文学译作的6%左右。
新时期以来,外国有一批翻译家、汉学家、评论家、学者等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陆续翻译介绍了大量的作品。
据笔者统计,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英、法、德、意、西等欧洲语种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作即在460种以上,中国有作品被译介成西方文字的当代作家在150位以上。
而国家图书馆的外文藏书还相当不完整相当不全面。
譬如,王蒙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但国家图书馆仅收藏有五、六种文字的译本。
又如,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法国的翻译出版,2002年为17种,2003年突增到29种,2004年则在40种以上(不包括再版书),这三年总计在86种以上,而国家图书馆仅收藏有9种。
仅举法国为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正在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法国普罗旺斯大学杜特莱教授介绍,1978年以后,几个法国汉学家开始研究中国的新文学,1981年出了一部短篇小说集Le Retour du Pere(《父亲的归来》)。
1982年法国文学杂志Docks 发表了一本关于中国诗人与艺术家的特刊,收入芒克、北岛、马德生、王克平、阿城等的作品。
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英译
这可 能是 世界 上我 唯一做 得好 的事 ,好 在我 找 葛浩 文在学 习上 异 常勤奋 ,他 的英 文和 中文 都
到 了它 ,而大多 数人都 没有 ” 。n
葛 浩 文 ,一 位 美 国汉 学 家 、中 国文 学 翻译 家 。 他 的名字 自20 年 以来 逐渐 为越来越 多 的中 国学 者 08 所 关注 。20 年 3 1 08 月 3日,由葛 浩文 翻译 的 中国作
期从事 中国文学 和 中国文化 的教学 。 葛 浩 文 翻译 中 国文 学 的缘 起 有 点 偶 然 。据 他 说 ,年 轻 时 “ 么 乱七 八糟 的事 都做 过 ”【 9 1 什 3 】 6 ,1 年从 长滩 州立 大学 毕业后 , 由于缺 乏必 要 的谋生 手
段和技能 ,他加人了美国海军 ,并被派到台湾当了
巴路。汉学 家译 者可 以为 中西文化交流 架起 一座 可信赖 的桥梁。 关键词 :葛浩文;中国文学;英译 中图分类号 :H 5 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3 1(0 1 6 o l一 3 6 1 15 2 1 )0 一 l4 O
2 世 纪 5 年代 《 国文 学 》发 行 了英 文 版 和 0 0 中 法 文 版 ,8 年 代 中 国文 学 出版 社 成 立并 策 划发 行 O 了 “ 熊猫 ” 系 列译 丛 ,这 标 志 着 中国 文 学 开 始 了 “ 出去 ”的探索 和 实践 走 ,是 中国文学 寻求 海外传 播 的尝 试 ,也在 过程 中积 累 了经验 。然 而 ,这个进 程 一 直都 是 “ 步履 蹒 跚 ” 的 。u 中很 重要 的原 因 其 就在 于 翻译 ,而 翻译 人才 的稀 缺更 是影 响 中国文学 向海外 传播 的瓶 颈 。一段 时 问 以来 ,人 们认 为能 够 承 担此 重任 的翻译者 应该 是 土生土 长 的 中国本土译 者 ,理 由是 显而 易见 的 :他们 才更 有可 能更好 地理
莫言为何能获诺贝尔奖
莫言为何能获诺贝尔奖作者:林少华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3期莫言成为自1901年以来第109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实话,我已经连续好几年在十月这天差不多同一时刻守候在电话机前面等待采访了——今年也有不少国内媒体和NHK电视台等日本主要媒体早早预约——等待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奖接受采访。
有的已经事先给了采访提纲,如村上作品在中国的发行情况、村上作品的特点以及何以在中国走红等等。
于是,我用汉语和日语分别打了腹稿,专等电话铃响起张口就来。
不用说,结果年年落空。
不过今年并未完全落空,因为获奖者是莫言。
若村上获奖,我作为译者脸上有光,使得我从“小资”作家的译者,一下子蹿升为大牌诺奖作家的翻译家;而莫言获奖,我作为中国人有光,使得自己从眼巴巴酸溜溜的“他者”变为扬眉吐气顾盼自雄的“当事者”——事情很简单,村上再好也是外国人。
没想到采访还是接踵而至,或要我发表感想,或问我是否认识莫言和看过莫言哪几部作品。
最后渐渐聚焦于一点:莫言这次获奖是不是因为翻译得好。
是的,据说此前中国作家拿不到诺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翻译得不好。
毕竟瑞典学院十八位院士之中只有马悦然一位懂汉语。
其他人都要通过翻译阅读莫言作品——翻译即莫言,译本即文本。
记得作家毕飞宇说过,文学翻译不同于“文件翻译”。
后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翻译,文学翻译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翻译,骨子里是写作,一种很特殊的写作。
”换言之,“文件翻译”大体泽出字面意思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文学翻译更要译出字面背后的东西,即要译出文字中潜伏的原作者的喘息、心跳、体温、气味以及节奏和音乐感。
而这谈何容易。
说夸张些,翻译既可成全一个作家,又可毁掉一个作家。
在这个意义上,诺奖评审的确不是原作间的PK,而是译作间的比拼。
幸运的是,莫言作品的译者应该都很够档次。
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透露,莫言的多数作品均出自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先生之手,“其精准程度令人信服”。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成就概述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成就概述 2007年11月06日14:32 文艺报李朝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到国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也受到了外国有识之士比较中肯客观的评价。
对外译介的当代作品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中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譬如,国家外文局及外文出版社、中国文学杂志出版社等组织实施多年的“熊猫丛书”,陆续翻译出版了一批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这些翻译大多是由中国的外语专业人士担任的,选择的大多是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又以中短篇小说为主,有些图书是多位作家的作品合集。
这些翻译著作以英、法语种为主,兼顾德、俄、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等其他语种。
印行的图书,大多被用作礼品,主要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向外国友好人士进行赠阅,较少进入市场销售流通。
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些图书在外国的影响面较窄,影响力有限。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此类图书约30部,占全部馆藏当代文学译作的6%左右。
新时期以来,外国有一批翻译家、汉学家、评论家、学者等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陆续翻译介绍了大量的作品。
据笔者统计,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英、法、德、意、西等欧洲语种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作即在460种以上,中国有作品被译介成西方文字的当代作家在150位以上。
而国家图书馆的外文藏书还相当不完整相当不全面。
譬如,王蒙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但国家图书馆仅收藏有五、六种文字的译本。
又如,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法国的翻译出版,2002年为17种,2003年突增到29种,2004年则在40种以上(不包括再版书),这三年总计在86种以上,而国家图书馆仅收藏有9种。
仅举法国为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正在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法国普罗旺斯大学杜特莱教授介绍,1978年以后,几个法国汉学家开始研究中国的新文学,1981年出了一部短篇小说集Le Retour du Pere(《父亲的归来》)。
1982年法国文学杂志Docks发表了一本关于中国诗人与艺术家的特刊,收入芒克、北岛、马德生、王克平、阿城等的作品。
葛浩文翻译的作品
葛浩文主要译作编辑播报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文版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文版莫言《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四十一炮》《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变》《蛙》《透明的红萝卜》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商市街》《手:短篇小说集》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短篇小说集》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碧奴》《河岸》《米》王朔《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刘震云《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手机》《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冯骥才《三寸金莲》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葛浩文翻译的《河岸》英文版葛浩文翻译的《河岸》英文版王安忆《富萍》《流逝》巴金《第四病室》老舍《骆驼祥子》《老舍短篇小说集》贾平凹《浮躁》《废都》阿来《尘埃落定》《格萨尔王》雪漠《大漠祭》《猎原》李锐《旧址》张炜《古船》刘恒《黑的雪》《苍河白日梦》张洁《沉重的翅膀》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英文版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英文版白先勇《孽子》杨绛《干校六记》毕飞宇《推拿》《青衣》《玉米》格非《追忆乌攸先生》陈村《屋顶上的脚步》史铁生《第一人称》多多《我到达西安那天》池莉《细腰》杨争光《鬼地上的月光》葛浩文翻译的《废都》英文版葛浩文翻译的《废都》英文版孔捷生《睡狮》王祥夫《油饼洼记事》王蒙《选择的历程》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陈染《嘴唇里的阳光》虹影《饥饿的女儿》老鬼《血色黄昏》李昂《杀夫》《迷园》松鹰《杏烧红》葛浩文翻译的《我不是潘金莲》英文版葛浩文翻译的《我不是潘金莲》英文版姜戎《狼图腾》朱天文《荒人手记》朱天心《古都》陈若曦《尹县长》谢丰丞《少年维特的身后》施叔青《香港三部曲》古华《贞女》贝拉《魔咒钢琴》英培安《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葛浩文翻译的《荒人手记》英文版葛浩文翻译的《荒人手记》英文版希尼尔《认真面具》黄孟文《床底下,迷茫》王祯和《玫瑰玫瑰我爱你》艾蓓《红藤绿度母》李永平《吉陵春秋》春树《北京娃娃》黄春明《苹果的滋味》《溺死一只老猫》。
夫子过世群弟子继圣言的文言文
夫子过世群弟子继圣言的文言文孔子蚤晨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吾将安杖;哲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
”遂趋而入。
夫子叹而言曰:“赐!汝来何迟?予畴昔梦坐奠于两楹之间。
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
而丘也即殷人。
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将死。
”遂寝病,七日而终,时年七十二矣。
翻译:孔子清早起来,背着手,拖着杖,在门前从容自得,唱着歌道:“泰山恐怕要崩塌了么?栋梁可能要朽败了么?明达而有才智的人将要凋谢了么?”唱完了歌便进去了,对着门坐在那里。
子贡听见了说:“泰山要是崩了,那么我将仰慕谁呢!梁木要是坏了,我将依靠谁呢!明达而有才智的人凋谢了,我将效法谁呢!先生恐怕要病了啊。
”于是快步走了进去。
孔子见子贡来,感叹着说:“子贡,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啊?我昨晚梦见坐在两楹之间接受人家的馈食。
夏代把柩停在东阶的上面,那么还是主人的位置;殷代把柩停在两楹之间,就是宾客和主人夹杂在一起;周代把柩停在西阶上面,那还是待以宾客之礼。
而我是殷代的后裔。
没有英明的君主出来,那么天下谁来尊我呢?我恐怕快死了。
”于是卧病在床,七天便去世了,这时夫子七十二岁。
夫子自知将死,从容作歌,并以天下无明主,使其道不得行,而有感叹之意。
想夫子一生坎坷不断,然而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不畏艰巨的仁爱勇猛之心,实叫人由衷敬佩。
凡事,我们必将尽心尽力,那么于年老时,再回过头来看自己一生,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尽人力而后听天命,不要因不可能就不去做,也不要求一定要有好结果,只是尽一己之力,为社会大众付出心血,那一生问心无愧,死亦坦然无忧。
夫子一生,用行动做出来给我们看,在世并没有什么光彩鲜艳,也不趋炎附势、追求名利,只是平平淡淡,甚至还经历许多波折、不平。
可千年后,我们再来看夫子,他一生的光辉,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显光亮,历经千年而不衰。
贤者诫子文言文翻译
贤者诫子文言文翻译1.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李存审戒子【原文】:(1)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2)一剑去(3)乡里,四十年间,位及(4)将相。
其间出(5)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6)骨出镞(7)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8)藏之,曰:“尔曹(9)生于膏粱(10),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子孙皆(11)诺(12)。
【翻译】:李存审出生贫穷没有地位,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那段时间里逃脱死亡而获得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并非只有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一辈出生于富贵,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孩子们都答应了。
【注释】:(1)出:出身(2)提:带(3)去:离开(4)极:达到(5)出:脱离(6)破:剖(7)镞:箭头(8)命:命令(9)尔曹:你们(10)膏粱: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11)皆:都(12)诺:答应望采纳!2. 训子戒子文言文解释尚书淡公训子履淳曰:“胆欲大心欲小志欲圆,行欲方.大忘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学非记,诵云尔当究事所以然,触与心目,始身亲履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阳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老土读书当如此.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人者最多也”【译文】一个人做事要胆大,有魄力,但考虑事情又要心细、周密;用智要圆通灵活,但行为要端正大方.大的志向没有才干不会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干没有勤学苦练也是不成的.读书并不是能记能背,而要探究事物的所以然,融会贯通,如亲身实践.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一展露才能就任丞相,淮阴的韩信一被重用就拜为大将,他们果然都是盖世雄才,这都是平时善于学习的结果.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读书应当知道这些.不然的话,世上能读书、能写文章却不善于做官、不善于做人的人就太多了3. 《周公诫子》的译文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葛浩文简介——精选推荐
葛浩文编辑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
出生于1939年,20世纪60年代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刘震云、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
中文名葛浩文外文名Howard Goldblatt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9年职业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主要成就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获得萧红研究奖。
目录1人物履历2主要翻译作品3关于莫言4人物言论5社会评价1人物履历编辑葛浩文年轻时不爱读书,成天贪玩,喝酒、跳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做过”。
他在南加州长滩一所不怎么样的公立学院念书,可能是学校里最差的学生,差点毕不了业。
日后让他觉得可笑的是,他这个差生基本上每门课都蒙混过关,惟独一门“亚洲历史”一点也学不下去。
第一堂课,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汉字,这位未来的汉学家就想:“学什么中文?!我连英文都还没学好呢!”毕业后,身无一技,找不到事做,只好当兵。
那是1961年,越南局势日趋紧张,谁都明白在这个时候参军有多愚蠢。
22岁的愣小伙子进了海军学校,绝大多数同伍被都派到太平洋舰队的驱逐舰上,他却给派到台湾当了一名通讯官。
台湾是个什么地方,在哪里,他毫无概念。
在台湾服役,清闲得很,“什么正经鸟事儿都没干”。
但他终于被调到日本,上了一艘驱逐舰。
下一个目的地,无疑是越南。
越南经历可以说是葛浩文的成人礼。
他猛醒过来,不能就这么断送了年轻的生命,于是申请返回台湾。
葛浩文讲起这个决定了他一生的选择时,借用莫言小说题目开玩笑说,留恋台湾是因为当地女人的“丰乳肥臀”留住了他。
《了凡四训》全文翻译
《了凡四训》全文翻译第一篇立命之学原文:余幼丧父,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知子之命远在孙山之外。
吾今将归,子当以为学,吾当授子科第相禄。
”余引之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试其数,纤悉皆验。
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去。
”余遂礼郁为师。
译文:我幼年丧父,母亲命我放弃科举,学习医术,认为这样可以养生,可以济人,并且习得一门技艺可以成名,这是你父亲生前的愿望。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我对他非常敬礼。
他对我说:“你是仕途中人,明年就会进学,为什么不读书呢?”我告诉他原因,并询问他的姓氏和住址。
他说:“我姓孔,是云南人。
得到邵子皇极数的真传,知道你的命运远在孙山之外。
我现在要回去了,你应该继续学业,我会教你科举相禄的方法。
”我带他回家,告诉母亲。
母亲说:“要善待他。
”尝试了他的方法,结果都非常准确。
于是我产生了读书的念头,与表兄沈称商量,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你去。
”于是我拜郁为师。
第二篇改过之法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悖论。
余虽至愚,岂敢不知善之当为,恶之当改?但改过者,第一要发心真切,第二要发耻心,第三要发畏心。
第四须发勇心。
但不犯过失,是过之上策。
第三篇积善之方原文:何谓阴阳?曰: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其名,又造恶者,天且不与,况人乎?故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善事妻子为义,善事朋友为信,善事宗族为睦,善事国家为忠,凡称善,皆当以此五者为本。
先生春季扫墓文言文翻译
夫春,万物复苏,草木滋荣,此乃自然之盛事。
先生感念先人之恩,于斯时也,遂携幼子,同往祖茔扫墓,以示孝道。
时维三月,春光明媚,微风拂面,鸟语花香。
先生身着素服,携幼子步履蹒跚,行至祖茔。
祖茔位于郊外,地势平坦,四周环抱,绿树成荫。
茔地之中,青石铺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宛若仙境。
先生至茔前,驻足瞻仰,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遂命幼子恭立一旁,亲自执帚,扫除墓碑之尘。
先生以双手捧帚,轻拂墓碑,神情庄重,似在向先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扫毕,先生遂跪于墓前,焚香祭奠。
香烟袅袅,随风飘散,似是先人在云端倾听。
先生口中默念,诉说着先人生前的种种事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幼子亦跪于旁,眼中含泪,似懂非懂,但已深知孝道之重。
祭毕,先生携幼子,于墓前摆放祭品。
有酒、有茶、有果、有肉,皆是先生精心挑选,以表对先人之敬意。
先生亲手将祭品置于墓前,再一一焚化,愿先人在天之灵得以享用。
祭奠之余,先生与幼子漫步于茔地,细观四周景物。
忽见一株桃花盛开,花瓣如雪,清香扑鼻。
先生携幼子,遂至桃花树下,细细观赏。
先生教诲幼子:“此桃花者,虽艳丽,然独占春风,无人共赏。
人亦当如此,虽才高八斗,若不与人共享,亦为孤芳自赏耳。
”时已晌午,先生与幼子遂在墓旁的石凳上休息。
先生命幼子讲述家中往事,以激发其孝道之心。
幼子遂娓娓道来,讲述先人一生之辛劳,先生听后,感慨万千。
日暮时分,先生携幼子告别祖茔,踏上归途。
途中,先生对幼子说:“人生在世,孝道为本。
今日扫墓,非仅为纪念先人,亦为教育尔等,牢记孝道,传承家训。
”自此,先生每年春季,皆携幼子扫墓祭奠。
而幼子亦深受孝道之熏陶,成人后,亦将孝道发扬光大,成为人中之杰。
此乃先生春季扫墓之事,虽为小事,然却蕴含着深厚的孝道文化。
愿世人皆能以此为鉴,传承孝道,弘扬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
泰山桂树文言文翻译
泰山桂树文言文翻译《泰山桂树》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及详细解读:有位客人问陈季方:“您的父亲陈太丘,有什么功德,能够承受天下如此大的名声?”陈季方回答说:“我的父亲就好比是生长在泰山山坳里的桂树,上面有万丈的高山,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面被甜美的露水所沾湿,下面被幽深的泉水所滋润。
在这样的环境中,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的泉水有多深呢?它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到底有没有功德!”在这段文字中,客人的问题很直接,就是询问陈太丘的功德所在,期待能得到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答案。
然而,陈季方的回答却非常巧妙。
他没有直接列举父亲的具体功绩,而是用桂树生长在泰山的比喻来回应。
“桂树生泰山之阿”,将父亲比作桂树,泰山的山坳则象征着一个特殊的环境。
泰山高大雄伟,代表着一种崇高和威严;而山坳又处于泰山之中,有着独特的位置。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描绘了桂树所处环境的极端情况,上方是极高的山峰,下方是极深的渊谷,暗示着陈太丘所处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复杂形势。
“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说明桂树受到来自上方甘露的滋养,也得到下方渊泉的润泽,寓意着陈太丘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压力和考验。
最后,陈季方说桂树不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也不知父亲有无功德。
这并非是他真的不知道父亲的功德,而是以一种谦逊、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敬重。
他认为父亲的德行和成就不是可以简单衡量和描述的,也无需向外人刻意宣扬。
这个回答既体现了陈季方的机智和口才,也反映了他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对家族荣誉的珍视。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古代,人们对于德行和名声的看法,以及在表达上的含蓄和婉转。
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个故事还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即真正的功德并非是外在的、可以量化的成就,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坚守正道、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言文方山子传译文
文言文方山子传译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译文:方山子呀,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他年轻的时候仰慕朱家、郭解这类人的为人,乡里的侠客们都尊崇他。
稍微长大些,就改变志趣开始读书,想要靠这个在当世有所作为,但是最终没有得到机会。
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叫岐亭这个地方。
住在庵子里,吃着粗茶淡饭,不跟外界往来;扔掉了车马,毁掉了帽子和衣服,在山里徒步行走,没人认识他。
看到他戴的帽子,方方的而且又高,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就称呼他为方山子。
我被贬官住在黄州,路过岐亭,恰好遇见他。
就说:“哎呀!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在这儿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为啥到这儿来了。
我把原因告诉他。
他低着头不回答,抬头大笑,招呼我到他家住宿。
他家四壁空空,可是妻子儿女和奴仆婢女都显得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心里很是惊讶。
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喝酒任性还喜好剑术,花钱就跟扔粪土似的。
李贺《春归昌谷》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贺《春归昌谷》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归昌谷原文: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天网信崇大,矫士常慅慅。
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蓼。
旱云二三月,岑岫相颠倒。
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
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
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
京国心烂漫,夜梦归家少。
发轫东门外,天地皆浩浩。
青树骊山头,花风满秦道。
宫台光错落,装尽偏峰峤。
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
香风下高广,鞍马正华耀。
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
心曲语形影,只身焉足乐。
岂能脱负簷,刻鹤曾无兆。
幽幽太华侧,老柏如建纛。
龙皮相排戛,翠羽更荡掉。
驱趋委憔悴,眺览强容貌。
花蔓阂行辀,縠烟暝深徼。
少健无所就,入门愧家老。
听讲依大树,观书临曲沼。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
韩鸟处矰缴,湘鯈在笼罩。
狭行无廓落,壮士徒轻躁。
诗词作品:春归昌谷诗词作者:【唐代】李贺。
《枯梧树》原文及翻译译文
《枯梧树》原文及翻译译文《《枯梧树》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枯梧树》原文及翻译译文《枯梧树》原文及翻译原文: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译文: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
那邻居很不高兴说了:“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2、《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枯树赋》原文及翻译
《枯树赋》原文及翻译导读:一、《枯树赋》原文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二、《枯树赋》原文翻译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
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
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志,常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叹息说:“这棵树的枝干分散剥落,看来是毫无生机了!譬如白鹿塞坚贞的古松,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势磅礴,与山崖内外结成一体。
但桂树却枯死了,梧桐也凋败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它们当初是从很远的地方(三河),从很广阔的园田里移植而来的。
它们虽然在汉魏帝王的建始殿前开花,在睢阳梁孝王的东苑里结果。
大外科发[20132号
公共外语教研部
3
202103
宋辉
英语翻译研究
专著
软件学院
4
202104
李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研究
专著
国际艺术学院
5
202105
陈维
外语类院校专业发展现状评估与前景分析
研究报告
应用英语学院
6
202106
张红
对**沿海经济带城市XX竞合机制的创新研究
研究报告
经济与管理学院
7
202107
王晓梅
XX
公共外语教研部
16
202116
王金鹤
二语习得中“关键期假说”对外语专业学习者的启示研究
XX
公共外语教研部
17
202117
郝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语表“评价"情态功能的动词结构习得研究
XX
汉学院
18
202118
孙凡
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
XX
汉学院
19
202119
刘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言不尽意"现象研究
XX
汉学院
20
12
202112
崔希芸
葛浩文翻译XX研究—-以《生死疲劳》为例
XX
公共外语教研部
13
202113
刘欣
元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XX
公共外语教研部
14
202114
强薇如
多模态创意教学手段对提升艺术专业学生英语素质及艺术创造力的内化作用探究
XX
公共外语教研部
15
202115
昌轶男
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戆窝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戆窝记》原文赏析及译文《戆窝记》原文赏析及译文戆窝记方孝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
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
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聪慧可喜。
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
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
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尚也。
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材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
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
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
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
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立谏诤,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
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是亦余之所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负气:恃其意气B.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惩:戒止C.君居其名、师其道师:学习D.以其节之足尚也尚:同“上”,上升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的一组是()①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②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③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④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⑤有志者不累乎用舍⑥立谏诤,风厉在位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
文言文洪亮吉《与子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洪亮吉《与子书》原文及译文赏析与子书洪亮吉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回忆毕生之事,冀弛日暮之肩。
郭外有薄田二顷,城东老屋三十间,使四子一嗣孙分守之。
汝曹能勤苦自持,当衣食粗足耳。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
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粗识世情。
“忍饿读书”,先大夫之遗语也:“禄不歆非义,福不歆非分,处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太宜人晨夕之面命也。
慎之哉!惟俭可以立身,惟恕可以持己。
俭则无求于人,恕则无忤于物,况以单门而处侈俗,凉德而承世业乎?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无陟前而忘后,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莫畏雷霆而不畏清议,穷达本之于命,丰啬任其所遭,如是而已。
饴孙年过三十,处世尚不克平心,是汝之短也。
惟编校故书,尚知条理,他日或当传吾记诵之学耳。
今符孙弱冠已过,涉笔便伪,难成一技;学之不修,亦已焉哉!其余幼子弱孙,则尚争梨栗,无辨粟麦。
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
夫功名之士,以身徇时;勤学之士,以身徇古;各有所好,强之不能,在立志何如耳。
形质不能与天地争久,姓名则克与嵩华竞高。
植足急流,学金石之止;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
汝曹慎之哉!又况承恩返里,已属更生。
忧患备尝,庶谋行乐。
每当朝晖入座,夕月洒窗,春树欲花,秋林未落,何尝不携阮孚之屐,泛渔父之舟,挈伴以出,行歌以归?但使过言子①之庐,诵声不辍。
斯愿足矣!今春草已绿,鬓丝不玄。
素心之友,藉鬼燐而见招;同气之亲,出柏根而相望。
鬼者归也,归其真宅,庶有时矣。
自念生虽无似,然不见屏于里闾,不见讥于长者。
踪迹遍于九州,姓氏镌于五岳。
官不达而齿胄以为之师,禄不加而问字丰其所贽。
诗文至五千首,撰述至三十种。
门生义故,百人著录,弟子三百。
穷老尽气,韬精敛魂,终此天年,从亲地下。
以此贻汝,不以多乎?(选自《洪北江诗文集》,有删改)【注】①言子:孔子学生言偃(字子游)。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冀弛日暮之肩弛:减轻B.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修:美好C.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鉴:镜子D.然不见屏于里闾屏:摒弃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评价自己为中等学识之人,不敢期盼孩子成为圣哲贤人,希望儿子能以先人的教诲为戒。
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注释: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
蒿的一种,即青蒿。
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
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翻译:那个采葛的人儿啊。
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人儿啊。
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人儿啊。
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
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
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
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
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
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葛浩文翻译春树摘要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是一场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共同开展的双声对话。
本文拟从罗宾逊翻译双声对话中,译者、作者对话关系视角入手,对春树的《北京娃娃》以及毕飞宇的《玉米》葛氏译本进行评析,通过对比译者与作者的非常态对话关系,以期揭示译者与作者能够开展平等的翻译对话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道格拉斯·罗宾逊双声对话葛浩文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传统翻译观中,作者与译者的对话属于主仆之间的对话,而现今译界由于热衷于“译者主体性”这一译学命题的研究,认为在译者与原作者的对话中,翻译家处于中心的位置,只是这种对话关系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有明显的限度。
然而,译者葛浩文翻译的春树的《北京娃娃》时,虽然将原作内容删去了三分之一,却在英文图书市场创下了不俗的销售业绩!译者与作者的对话关系又当何解?本文拟从对话理论入手,探讨译界这种非常态的对话关系问题。
一对话理论概述对话理论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思想深刻、内涵深远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话交际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这种对话性体现了“双声语”的本质——“两种意识,两种观点,两种评价在一个意识和语言的每一成分中的交锋和交错,亦即不同声音在每一内在因素中交锋”。
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美国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将翻译视为具有“双声语”特征的活动事件,把翻译看成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展开的一场穿越时空、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双声”对话。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不是“传声筒”、“应声虫”、“复印机”等被动的中介工具,而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能够利用自身的身心体验、逻辑思维、个人阅历积极能动地与作者、读者进行双声对话,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加深对原文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在抒写原作的神韵、保留文化异质,并于译文可读性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换言之,翻译既不是原文作者的独白,也不是译者的独白,而是在译者的身心体验基础之上、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开放式的对话。
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体现出译者、作者、读者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学术思维和态度。
如果能真正实践这一理论,翻译对话则是双向平等的,交谈各方就能相互影响、互相塑造。
事实上,如此理想的对话环境,不过是一种憧憬。
二当葛浩文翻译春树译者葛浩文,1939年生,男,被誉为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已出版约50部译作。
作者春树,1983年生,女,2000年高中辍学开始自由写作,已出版小说3部。
美国人葛浩文虽为译界巨擘,但有时由于商业效应接手翻译自己不感兴趣的作品,如《北京娃娃》。
对比原作,我们不难发现葛浩文在英译《北京娃娃》时,不仅在词、句的翻译上作了大量的删减处理,还通过段落顺序调整、融段、整段删减等方式,剔除了与小说主要情节无关的内容,调整了小说结构。
罗宾逊所倡导的平等开放的“对话”模式,在英译本中踪影全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常态的对话形式?1 “代际”隔阂美国“30后”翻译家葛浩文被誉为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大家,在译过萧红、白先勇、张洁、杨绛、冯骥才、贾平凹、刘恒、莫言、虹影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之后,2004年出人意料地翻译了中国初出茅庐的“80后”作家春树的自传体小说《北京娃娃》。
这是一场非常态的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注定会引人注目。
首先,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年龄跨度达到近五十年。
这种译者年龄长于作者的情况并不常见。
通常情况下,作者尽管年龄上小于译者,但在创作上已相当成熟,例如葛浩文与毕飞宇。
为什么葛浩文声称对春树的《北京娃娃》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或缘于年龄差异。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的作品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也老了,还是专心翻我自己喜欢的作品。
”因此,译者采取了不肯俯就的姿态,与作者拉开了距离。
结果译作对原作的忠实度让人唏嘘。
其次,年龄、阅历、地位的差异加大了对话的难度。
五十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岁月的鸿沟。
《北京娃娃》描述了春树从14岁到17岁之间坎坷的情感经历,真实朴素地展示了“残酷青春”,里面的生活对老成持重的译界大师葛浩文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译者可能无法深刻体味。
而作者通过夹杂于行文其间的个人自由体新诗表现出的迷惘,由于葛浩文从个人体验出发,觉得这些诗作“低龄化”,文学性不足,毅然进行了大量删减,使得英语读者只能感受到一个寻常美国不良少年的叛逆故事,并没有准确抒写出中国少年当前的社会历史语境。
“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译者必须译与自己气质和文风相近的作品才可能喜欢甚至爱上原作,才能出好作品。
作者和译者之间有了缘分,机趣相投,性情相近,才有可能出现历史的奇遇。
”葛氏在年龄上几乎与春树的爷爷相仿,且不说喜欢她的作品,就连理解这位中国“80后”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压抑自我,却又想要逃离的矛盾心理都是要颇费一番工夫的。
2 性别藩篱性别决定了男女不同的话语风格。
春树的女性话语特点十分突出,她更擅长形象、具体、直接性思维,更注重内心的主观体验、情感经验和生命经验等私人空间的书写。
她以自己的身体与经验作为审美感知原点,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使用非理性思维进行文本表述,如:“我的大脑因此变得像一块杂草丛生的土地,那时就连一瓶洗发水也能让我想起他来。
那真是死都不愿回忆的几天。
夜像风一样吹进心里。
”而译者的性别身份有可能决定其对待原作时,更注重情节性,这一特点可以用来解释传达原文精髓的心理描写为何在葛浩文的翻译中被消弭于无形。
在葛氏译介过程中,只见到译者与目的语读者的单向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则被译者男性身心体验替代,扭曲了原作原有的面目。
相反,葛浩文在译介中国当代著名男性中年作家毕飞宇的《玉米》时,翻译之完整、全面、精确令人惊叹,赢得了西方文坛认可,其成功之道正是对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巧妙的翻译处理。
葛浩文十分欣赏毕飞宇,他认为毕飞宇观察人物更加深刻细致,尤其是内心活动。
他力图向作者毕飞宇靠近,体现出基于与作者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对原作作者的尊重。
例1:真金不怕火炼,身正不怕影斜。
译文:true gold does not fear fire,and an upright body never fears a slanting shadow.为了忠实于原作细致的心理描写,葛浩文采用了斜体独立成段的方法,来突出表达女主人公玉秧的心理,使译文脉络清晰。
该巧妙手法得益于译者同作者、读者成功地开展了一场“双声”对话,在与作者、读者互动中积极地平衡了双方的诉求,与对待女作家春树心理活动描写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3 文化的强、弱势之异为了市场需要,为了迎合英语读者的阅读口味,葛浩文在翻译《北京娃娃》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第二次创造,如对小说出现的人物名称全部采取意译方法,或者干脆舍弃音译法用英文对应名取代,让读者感觉小说中的人物像美国人,而非中国少年。
例如,小兰被翻译为“little orchid”,似乎全然忘记了中国人名是最能彰显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
又如,在面对诸如“四两拨千斤”、“水至清则无鱼”、“鹤发童颜”等中国文化负载词语时,葛浩文直接删去不译。
至于体现作者追求自我、特立独行、叛逆精神的朋克音乐以及诗歌等,也都被译者随意删去。
经葛浩文之手,《北京娃娃》俨然成了西方人眼里的美国娃娃。
的确,目前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经济的优势赋予其话语权和说服力。
但是,我们不能意气地认为《北京娃娃》英译本就是帝国语境强权征服下的折射性译本,要知道,来自所谓强势文化的葛浩文教授在翻译来自弱势文化的毕飞宇的《玉米》时,却采取了忠实的翻译策略。
例如,用汉语拼音方式翻译人名,像小说主人公玉米(yumi),玉米的父亲王连方(wang lianfang)等,全部采取音译。
又如,在面对诸如“四两拨千斤”之类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语时,由于既无法在译语直译出来,也无法转换或移植到译语中去,于是葛氏便舍弃原语中的形象,基于文本语境译出原文的含义,采用意译手段尽可能缩小译语与原文成语对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上的差距。
例2:这个呆丫头就是这么不领她的情,说话的腔调也变了,完全是一个城里人了,都学会四两拨千斤了。
译文:not only had her foolish baby sister dismissed yumi’s generosity,but she had already begun to talk like a city girl who knows the value of understatement in important matters.可惜,春树的作品却无此待遇,同样是“四两拨千斤”,葛浩文翻译春树时,却采取了置若罔闻的态度。
例3:我所有的愤怒都被李的消极麻木四两拨千斤解构掉了。
译文:all my anger had been defused by li’s indifference.“四两拨千斤”在译者笔下被全然隐匿,无法突出男友李旗在与作者春树恋爱过程中所占据的主导性地位。
一种是居高临下式的交流,一种是平等尊重的对话模式,葛浩文对两名中国作家的态度如此之不同,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强、弱势文化来解读葛浩文与春树间的对话问题。
三结语对话意味着差异的存在,意味着不同观点和见解的合法并存,当葛浩文翻译春树时显然是意识这一点的。
在现实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文作者真正能做到平等对话实属不易,特别是当资深译者遇到资浅的作者、男性译者翻译女性作者作品的时候,即便为人、为译者修养高如葛浩文先生,也会受到诸多由于年龄性别阅历引起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上对交流对象不同程度的接纳和认同。
可见,译者欲与原文作者开展平等的“双声”对话,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首先,译者须与原作者存在差异及见解的不同,唯有如此,才能互为补充。
但是,差异不能遥远到难以进行“双声”对话的地步。
其次,译者须与原作者存在相互敬重的关系,但不能敬重到一方不自觉地俯视另一方的程度。
虽说译者与原文作者不能个个都达到葛浩文与毕飞宇那样英雄惜英雄的关系,但至少双方是平等的、能心平气和地展开正常对话。
最后,译者与原文作者应该有一些共性和感情的共鸣。
由于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葛氏在译介《北京娃娃》的过程中,没有践行罗宾逊提出的译者应同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进行双向和谐对话的对话理念,在与春树的翻译对话过程仅仅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却走向了忽视作者、由译者全盘操控的极端。
这种仅与读者对话的方式尽管能够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并因商业效应使译作比原作更显轻松化娱乐化,但却造成了文本思想、作者形象的误导性塑造,小说中的精华丧失殆尽,文化的引入和再现更无从谈起。
葛浩文与春树的翻译对话结果毁誉参半,但这仅是葛先生翻译生涯的一次尝试。
从葛先生一生的翻译事业来看,他一直都在实践着翻译对话理论所体现出的推崇平等、提倡相互尊重的学术思维和态度,否则,难以成为“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