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翻译思想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2
版了大量的现当代中国作家的小说 , 并著有《 漫谈 中国新文学》 、 《 弄斧集》 、 《 萧红评传》等多部研究 著作 。无论是翻译数量之众 , 还是翻译质量之高 , 葛浩文在西方汉学史上 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在其 整个 翻译 生涯 中 ,葛浩文 向西 方读 者共译 介 了约 5 0 余部 中国现 当代小说 。正是通过葛氏的 翻译 , 包 括萧 红 、 白先勇 、 李昂、 贾平 凹、 李锐 、 苏 童、 王朔 、 莫言、 朱 天文等人在 内的一大批 中国作 家在 西方 读者 中有 了广 泛 的知名 度和影 响力 。不 仅如此 , 经他翻译的作品屡获 国际大奖 , 如贾平凹 的《 浮躁》 曾获美孚飞马文学奖 , 莫言 的《 生死疲 劳》 获得纽曼华语文学奖, 姜戎的《 狼图腾》 和毕飞 宇的《 玉米》 获得曼氏亚洲文学奖。葛浩文是 向西 方推介莫言作品的译者 当中最有成就也是最具影 响力的一位 ,莫言本人也对他高度评价 : “ 如果没 有葛浩文教授杰 出的工作 , 我的小说也可能 由别 人翻成英文在美 国出版 ,但绝对没有今天这样完 美 的译 本 。许多 既精通 英语 又精 通汉语 的朋 友对 我说 :葛浩 文教 授 的翻译 与我 的原著 是一 种旗鼓 相当的搭配 , 但我更愿意相信 , 他 的译本为我的原 著增添了光彩。 ” ・ 7 o ) 可以说 ,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葛浩文的翻译功不可没。 葛浩文为推介中国现 当代文学所付出的不懈 努力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刘心武认为 他的译文是 “ 最具水平的” f 3 】 , 舒晋瑜认为葛浩文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历史上最积极 、最有成 就的翻译家 , 他援引夏志清的说法称葛浩文为“ 公 认的中国现代 、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美国 著名作家厄普代克对葛浩文非凡的翻译成就表示
径。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颇富中文修养 ,英文功底 雄厚 , 所 以他 在 翻译 方 面取 得 的成 就极 为 引 人 注 目。他于上世纪 6 0 年代赴台攻习汉语 , 期间表现 出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 。 此后三十年间, 他 专 注 于 中国文 学 的教 学 研 究 工作 , 先后 翻译 出
摘 要: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是把 中国现 当代文学作 品推介到西方的最具影响力的翻译 家之一。 本文对葛浩文的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进行 了 述评 , 以期寻求一条 中国文学在海外有
效传 播 的 实践路 径 。
关键词 : 葛浩文; 翻译成就 ; 翻译思想
中图分 类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4 2 8 8 ( 2 0 1 3 ) 0 1 — 0 0 3 8 — 0 3
第1 3卷 第 1期
Vo 1 . 1 3 No . 1
潍坊 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We i f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2月
Fe b . 2 0 1 3
葛浩文翻译思想探究
廉 亚健
( 潍坊 学 院 , 山东 潍 坊 2 6 1 0 6 1 )
引 言
著名作家莫言荣膺 2 0 1 2 年诺 贝尔文学奖不 仅增强了我国文学界的 自信心 , 还引发了学界关 于 中国文学 的世 界接 受 问题 的深 刻 反思 。 由于长 久 以来意识形态铁幕的隔离 ,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 学 的疏离 持 续 了近 半 个世 纪 , 国 内文 学创 作 的繁 荣 和 国外对 中国文学 形象 的认 知之 间形成 了严 重 。 的不对 称态 势 。这种尴 尬 局面 的形成 ,除 了创 作 观念的差异之外 , 作品译本的接受效果也是重要 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 的中国文学 外译的历史进程 中 , 由于翻译主体 的误置和翻译 策略 的错位 , 中 国作 家难 以得 到世 界 的认 同 , 长期 承受着文明冲突所带来的现代性焦虑。针对这种 状况 , 我 国学术 界 普 遍认 为 有 必要 追 求 一 种理 想 状态的文学传播效果 。换言之 , 如要真正贯彻 中国文 学 “ 走 出去 ” 战略 、 拓 展 中 国文 学 的世界 影 响力并树立 中国文学在世界 中的独特形象 , 就必 须对 译 介环 节 予 以充 分 的关 注 。在 这一 点 上 , 美 国汉 学 家 葛 浩 文 ( H o w a r d G o l d b l a t t , 1 9 3 9 一 ) 的 翻 译实践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资鉴。本文即尝试对 葛浩文 的翻译成就及 翻译思想进行初步探考 , 以 期寻求一条 中国文学在境外有效传播 的实践路
作者简介 : 廉亚健( 1 9 7 3 一) , 女, 山东潍坊人 , 潍坊 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 究方向: 英美文学和加拿大文学。
・
3 8・
第1 期
廉 亚健 : 葛浩文翻译 思想探 究
认可, 将其喻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生婆” [ 5 1 6 o “ ) 。 葛浩 文 曾两度荣 获美 国国家艺 术基 金会 颁发 的 翻 译研究奖 , 此外还曾获得美 国翻译中心罗伯特 ・ 佩 恩杰 出翻译 家 奖 。 2 0 0 0年 , 他 与妻 子合译 的《 荒人 手记 》 获得 美 国国家 翻译 奖 。 由于在 翻译 中国文学 作 品中 的突 出贡献 ,葛浩 文被 中国国家 出版 总署 授予“ 中华 图 书特 殊 贡献 奖 ” , 被誉 为 英 文世 界 地 位 最 高的 中 国文 学翻译 家 。他 的翻译 对 于 中国文 学 和文 化在 国外 的传播 、对 于 中西文 化 的交 流起 到了及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 葛 浩文 的翻译 思想 ( 一) 翻译 的 目的是 促进 不 同文化 之 间 的交 流 面对战后世界文化的离析和冲突状态 ,葛浩 文认为 自己作为翻译家的神圣责任是促进各民族 之 间 的相 互 了解 。他 承认 不 同 民族 间存在 着文 化 差异 , 但这种差异不应是 冲突的理 由, 而是跨文化 交 际得 以有效 展开 的前 提 。翻译 就是 葛浩 文促 进 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在葛浩文看 来, 翻译绝不是纯技术层面的语码转化过程 , 在本 质上这是两种文化的对话 ,因而他指出在翻译过 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 问题就是 “ 译者如何将 源语 作 品译人 目的语文 化 ,如何应 对 复杂 的跨 文 化交流活动” [ 6 1 ( m 8 ) 。这种翻译 目的观可谓是高屋建 瓴 ,从宏 观上 将翻译 活 动界定 为一 种 文化交 际行 为, 从 而使 译 者有可 能 突破语 言层 面 的“ 牢笼 ” , 有 目的地培植译人语文化意识 ,以此让 自己的工作 变得 更 富实效 。 ( 二)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选材 葛浩文认为文学翻译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作为 翻译客体的作品。 他列出了两条选材原则 : 其一 , 自 己喜欢这部作品; 其二, 这部作品适合 自己翻译 。[ 7 1 这两个 条件看 似有些 主观 随意 ,实 则 非 常客 观严 格。纵观葛浩文翻译 的 5 O 余部小说 , 可以说基本 上反映了其个人的阅读喜好。譬如他喜欢质朴大 胆、 幽默风 趣 的 民间创作 风格 , 所 以狄更 斯 和拉伯 雷一直是他的至爱 ,而他之所 以喜爱并 向自己的 同胞译荐莫言的作品 ,就是因为莫言的创作带有 狄更 斯式 风格 , 是具 有鲜 明道 义核 心 的鸿篇 巨制 。 当然 , 在我们看来 , 这种“ 个人喜好” 在一定程度上 也折射出当代美 国读者的审美取向。 一方面 , 葛氏 作为战后美国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难以 弃绝 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的“ 凝视 ” 姿态 ; 另一方 面 ,他更无法完全摆脱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各 种文化行为的制约。所以, 像《 米》 、 《 檀香刑》 、 《 贞 女》 和《 饥饿 的女 儿 》 等 这样 一 些 表 现东 方 民族 的 人性阴暗面和第三世界性别问题的作品,就理所
版了大量的现当代中国作家的小说 , 并著有《 漫谈 中国新文学》 、 《 弄斧集》 、 《 萧红评传》等多部研究 著作 。无论是翻译数量之众 , 还是翻译质量之高 , 葛浩文在西方汉学史上 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在其 整个 翻译 生涯 中 ,葛浩文 向西 方读 者共译 介 了约 5 0 余部 中国现 当代小说 。正是通过葛氏的 翻译 , 包 括萧 红 、 白先勇 、 李昂、 贾平 凹、 李锐 、 苏 童、 王朔 、 莫言、 朱 天文等人在 内的一大批 中国作 家在 西方 读者 中有 了广 泛 的知名 度和影 响力 。不 仅如此 , 经他翻译的作品屡获 国际大奖 , 如贾平凹 的《 浮躁》 曾获美孚飞马文学奖 , 莫言 的《 生死疲 劳》 获得纽曼华语文学奖, 姜戎的《 狼图腾》 和毕飞 宇的《 玉米》 获得曼氏亚洲文学奖。葛浩文是 向西 方推介莫言作品的译者 当中最有成就也是最具影 响力的一位 ,莫言本人也对他高度评价 : “ 如果没 有葛浩文教授杰 出的工作 , 我的小说也可能 由别 人翻成英文在美 国出版 ,但绝对没有今天这样完 美 的译 本 。许多 既精通 英语 又精 通汉语 的朋 友对 我说 :葛浩 文教 授 的翻译 与我 的原著 是一 种旗鼓 相当的搭配 , 但我更愿意相信 , 他 的译本为我的原 著增添了光彩。 ” ・ 7 o ) 可以说 ,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葛浩文的翻译功不可没。 葛浩文为推介中国现 当代文学所付出的不懈 努力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刘心武认为 他的译文是 “ 最具水平的” f 3 】 , 舒晋瑜认为葛浩文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历史上最积极 、最有成 就的翻译家 , 他援引夏志清的说法称葛浩文为“ 公 认的中国现代 、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美国 著名作家厄普代克对葛浩文非凡的翻译成就表示
径。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颇富中文修养 ,英文功底 雄厚 , 所 以他 在 翻译 方 面取 得 的成 就极 为 引 人 注 目。他于上世纪 6 0 年代赴台攻习汉语 , 期间表现 出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 。 此后三十年间, 他 专 注 于 中国文 学 的教 学 研 究 工作 , 先后 翻译 出
摘 要: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是把 中国现 当代文学作 品推介到西方的最具影响力的翻译 家之一。 本文对葛浩文的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进行 了 述评 , 以期寻求一条 中国文学在海外有
效传 播 的 实践路 径 。
关键词 : 葛浩文; 翻译成就 ; 翻译思想
中图分 类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4 2 8 8 ( 2 0 1 3 ) 0 1 — 0 0 3 8 — 0 3
第1 3卷 第 1期
Vo 1 . 1 3 No . 1
潍坊 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We i f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2月
Fe b . 2 0 1 3
葛浩文翻译思想探究
廉 亚健
( 潍坊 学 院 , 山东 潍 坊 2 6 1 0 6 1 )
引 言
著名作家莫言荣膺 2 0 1 2 年诺 贝尔文学奖不 仅增强了我国文学界的 自信心 , 还引发了学界关 于 中国文学 的世 界接 受 问题 的深 刻 反思 。 由于长 久 以来意识形态铁幕的隔离 ,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 学 的疏离 持 续 了近 半 个世 纪 , 国 内文 学创 作 的繁 荣 和 国外对 中国文学 形象 的认 知之 间形成 了严 重 。 的不对 称态 势 。这种尴 尬 局面 的形成 ,除 了创 作 观念的差异之外 , 作品译本的接受效果也是重要 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 的中国文学 外译的历史进程 中 , 由于翻译主体 的误置和翻译 策略 的错位 , 中 国作 家难 以得 到世 界 的认 同 , 长期 承受着文明冲突所带来的现代性焦虑。针对这种 状况 , 我 国学术 界 普 遍认 为 有 必要 追 求 一 种理 想 状态的文学传播效果 。换言之 , 如要真正贯彻 中国文 学 “ 走 出去 ” 战略 、 拓 展 中 国文 学 的世界 影 响力并树立 中国文学在世界 中的独特形象 , 就必 须对 译 介环 节 予 以充 分 的关 注 。在 这一 点 上 , 美 国汉 学 家 葛 浩 文 ( H o w a r d G o l d b l a t t , 1 9 3 9 一 ) 的 翻 译实践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资鉴。本文即尝试对 葛浩文 的翻译成就及 翻译思想进行初步探考 , 以 期寻求一条 中国文学在境外有效传播 的实践路
作者简介 : 廉亚健( 1 9 7 3 一) , 女, 山东潍坊人 , 潍坊 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 究方向: 英美文学和加拿大文学。
・
3 8・
第1 期
廉 亚健 : 葛浩文翻译 思想探 究
认可, 将其喻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生婆” [ 5 1 6 o “ ) 。 葛浩 文 曾两度荣 获美 国国家艺 术基 金会 颁发 的 翻 译研究奖 , 此外还曾获得美 国翻译中心罗伯特 ・ 佩 恩杰 出翻译 家 奖 。 2 0 0 0年 , 他 与妻 子合译 的《 荒人 手记 》 获得 美 国国家 翻译 奖 。 由于在 翻译 中国文学 作 品中 的突 出贡献 ,葛浩 文被 中国国家 出版 总署 授予“ 中华 图 书特 殊 贡献 奖 ” , 被誉 为 英 文世 界 地 位 最 高的 中 国文 学翻译 家 。他 的翻译 对 于 中国文 学 和文 化在 国外 的传播 、对 于 中西文 化 的交 流起 到了及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 葛 浩文 的翻译 思想 ( 一) 翻译 的 目的是 促进 不 同文化 之 间 的交 流 面对战后世界文化的离析和冲突状态 ,葛浩 文认为 自己作为翻译家的神圣责任是促进各民族 之 间 的相 互 了解 。他 承认 不 同 民族 间存在 着文 化 差异 , 但这种差异不应是 冲突的理 由, 而是跨文化 交 际得 以有效 展开 的前 提 。翻译 就是 葛浩 文促 进 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在葛浩文看 来, 翻译绝不是纯技术层面的语码转化过程 , 在本 质上这是两种文化的对话 ,因而他指出在翻译过 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 问题就是 “ 译者如何将 源语 作 品译人 目的语文 化 ,如何应 对 复杂 的跨 文 化交流活动” [ 6 1 ( m 8 ) 。这种翻译 目的观可谓是高屋建 瓴 ,从宏 观上 将翻译 活 动界定 为一 种 文化交 际行 为, 从 而使 译 者有可 能 突破语 言层 面 的“ 牢笼 ” , 有 目的地培植译人语文化意识 ,以此让 自己的工作 变得 更 富实效 。 ( 二)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选材 葛浩文认为文学翻译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作为 翻译客体的作品。 他列出了两条选材原则 : 其一 , 自 己喜欢这部作品; 其二, 这部作品适合 自己翻译 。[ 7 1 这两个 条件看 似有些 主观 随意 ,实 则 非 常客 观严 格。纵观葛浩文翻译 的 5 O 余部小说 , 可以说基本 上反映了其个人的阅读喜好。譬如他喜欢质朴大 胆、 幽默风 趣 的 民间创作 风格 , 所 以狄更 斯 和拉伯 雷一直是他的至爱 ,而他之所 以喜爱并 向自己的 同胞译荐莫言的作品 ,就是因为莫言的创作带有 狄更 斯式 风格 , 是具 有鲜 明道 义核 心 的鸿篇 巨制 。 当然 , 在我们看来 , 这种“ 个人喜好” 在一定程度上 也折射出当代美 国读者的审美取向。 一方面 , 葛氏 作为战后美国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难以 弃绝 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的“ 凝视 ” 姿态 ; 另一方 面 ,他更无法完全摆脱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各 种文化行为的制约。所以, 像《 米》 、 《 檀香刑》 、 《 贞 女》 和《 饥饿 的女 儿 》 等 这样 一 些 表 现东 方 民族 的 人性阴暗面和第三世界性别问题的作品,就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