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11304a910ef12d2bf9e74d.png)
《老王》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谁不希望自己拥有怒放的生命?能够自由地翱翔在辽阔的天空,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然而,人类是如此渺小,大多时候,生命往往会卑微到尘埃里。
但即便如此,依然遮挡不住那一颗颗善良的灵魂所散发出的熠熠光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一起来了解那平凡的往事,来体味那凄苦的人生,触摸那闪亮的灵魂。
(板书:老王,杨绛)学习目标:1.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品读,领悟善良心灵。
3.解读,关注社会人生。
自主预习生成环节——夯实基础检测学生的预习工作。
由一位学生读屏幕上的字词,教师提醒:攥,我们在《羚羊木雕》就相遇过了,是老相识了,我希望大家对它还记忆犹新的;翳,形声字,上声,下形状,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去记忆难写难记的字词,眼角膜发生病变之后,模模糊糊看不清,仿佛上面附着了一层羽毛)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记忆,回溯到半个世纪前,去找寻那一件件尘封的往事,认识老王。
走组互助形成环节——认识老王问题一:朗读1-4段,思考老王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板书:活命)过渡语:这样一个只是活命状态下的老王,跟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学术权威杨绛先生会有什么交集呢?下面让我们再回到文本。
问题二:朗读2-22段,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事件: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帮我把墨存送医院,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老王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要钱,我转身进屋去拿钱。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了老王其人其事,,那么作者杨绛又是何许人也呢?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我想杨绛的先生,著名学者钱钟书,对她的评价是最为妥帖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作为翻译家,她精通英法西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备受推崇;作为剧作家,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也家喻户晓;而作为著名作家,我们用不去追根溯源太多,只看当下,93岁的她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的她出版哲理性散文《走到人生边上》,先生一直保持着生命不止,便思考不停,笔耕不辍的姿态活在人世间,直到2016年5月25日凌晨,享年105岁。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5d171bbceb19e8b9f6ba2d.png)
《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社会爱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老王的“善”和“苦”。
难点:学习本文组织材料的方式,感受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体会以小见大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
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
二、自主讨论: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你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1)结合1—4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老王是一个“不幸者”?作者对这位“不幸者”持什么态度?(2)结合5—6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愿意跟老王这个“不幸者”交往?怎么理解老王“老实”?通过作者的讲述,你觉得老王是什么样的人?(3)结合前后文,谈一谈对“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的理解。
(4)老王为什么要送作者一家香油和鸡蛋?作者为何感到不安,并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三、结合背景深化理解。
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四、思(文章的中心)以善良体察善良五、悟(思考问题,收获启示)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生前经常关注他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六、课堂小结总结收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思想。
身份低微,却心怀善意病体丑陋,但精神高贵七、课堂练笔,写作训练。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30f6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d.png)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王》教案篇一老王目的要求: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合作探究。
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
{《人力车夫》}提问: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明确:人力车夫。
这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
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歌曲导入《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语文《老王》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老王》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4e2f6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a.png)
本文将围绕着语文教学中《老王》这一课文展开反思,从教材分析、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分析《老王》讲述了一个农村老人遭遇强盗入室抢劫的故事,虽然老王反抗强盗,但最终还是被抢走了自己的现金。
从故事情节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
但是,从故事层面上,它所揭示的却是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老王的坚持与勇气,强盗的恶劣行径都是可以为学生所吸取的正面或反面的人生经验。
二、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我们要知道,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不仅仅是对课文本身进行解读,还涉及到对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探究。
学生接触到这样一篇课文之前,老师应先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还应包括对课文的深入研究。
老师要仔细研读整篇课文,了解其主题思想,积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实现在具体的教学实现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阅读、表演、讲解、游戏等,因材施教,灵活使用。
1)阅读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自行阅读一遍课文,再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对阅读能力进行促进。
2)表演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意旨。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进行校内小剧场的恢弘演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情感。
3)讲解老师还可以进行课件或PPT演示,并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设计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将课文内容的文化内涵表达清楚。
4)游戏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打基础,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玩乐性较强的小游戏,如词义卡牌游戏、拼音游戏、偏旁部首小游戏等等,通过游戏的方式消解学生焦虑情绪,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课后学生学习的考核,更应该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老师要清楚判断这堂课教学有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没有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d143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b.png)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1伴随着一步步课改,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说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
反思使我“与时俱进”,在深层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
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
我通过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借此机会拓展迁移“你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在当今的商品大潮中,人与人之间还需要真诚与友善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们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
学生们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早已见惯不怪了,可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把同学们重新带进写作的天地,学习了把琐碎组成一个整体的写法,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抓住这个契机布置仿照《老王》写写我《我最难忘的一个人》,顺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诲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必须保证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0f89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4.png)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老王的生平经历和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人物特点,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中老王与作者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如何关爱弱势群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老王》的世界,了解老王的生平经历和人物特点。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深入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包括老王的性格特点、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难点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补充。
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学生的发言时间不够充分,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老王》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
![《老王》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cebc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5.png)
《老王》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初中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3.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4.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5.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1.自读点拨法。
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
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
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
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学流程设计一、导语设计(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二、指导自读,把握文意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注音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2)释义塌败滞笨取缔愧怍2.学生所读课文,以善良体察善良,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听读中发挥想像,头脑中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见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学生自读课文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
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归结: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
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eac982fc4ffe473268ab1a.png)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目标:(1)以读促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深入文本品析语言,合作探究语言内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善待他人,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定为:1 细读文本,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之前赠送香油、鸡蛋的丰富内涵3 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伤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做一个选择题,引出作者杨绛及一家简介,导入第二课时2、梳理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作者在老王去世后想起老王时作者心理活动以及作者对心理活动解释的话(板书课文主要人物“老王”和“我”)生答后(每想起老王,心上总觉不安。
解释: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师指导重读。
(板书“愧怍”)二、梳理研讨A作者把老王归结为一个“不幸者”,读(1-4)自然段,走近老王,感知老王的不幸从哪里体现出来?1(生找出并品析相关句子)2学生回答相关句子3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老王的不幸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身体——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老王的不幸用一个字概括为“苦”(板书“苦”)B思考:作者与老王有交往,更能了解老王的不幸,她又是如何对待老王的呢?回答问题:作者对老王的友好表现在哪里?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2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感受作者品质:善良,极富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板书“善良爱心”)C面对充满善意的作者一家,老王又是如何回报这一家人的呢?细读5-8段,总结事例,从这些事例中看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带送冰快,车费减半忠厚老实,载病人看病,坚决不要钱重感情讲仁义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知恩必报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这些表现为“善”(板书“善”)D总结分析,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在不幸的境遇中依然不改他的善良淳朴,懂得知恩必报,折射出一种人性之美;“我”,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面对弱者能够做到理解并伸出援助之手。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e54cb47ba1aa8114431d9c8.png)
老王杨绛教学设想:1、理念:构建本色课堂,突出语文味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2、过程: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作者写此文时的情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老王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老王的同情照顾。
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感悟“爱”,注重人人平等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重点语句,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语句,反复体会,从读中揣摩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认识两个人。
一个名叫杨绛,另一个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大家都称他为老王。
杨绛是著名作家,学者,评论家,翻译家。
她翻译的《堂吉柯德》是至今为止最好的译本。
她的先生钱钟书给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曾与73岁高龄时写下一篇文章《老王》。
记叙了她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是什么原因使杨绛在时隔20多年后,为这样一位小人物记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老王》,一起去感悟杨绛的别样心境!(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屏显)了解作者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三、字词检测四、整体感知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愧怍”关键词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很显然,这里杨绛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
五、不幸的老王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一看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2,如此不幸的老王,人品,心地怎么样呢?善良文章哪里能体现老王的善良?六、幸运的杨绛文章第八段的描写,让我们嗅到老王死亡的气息。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79e216d4d8d15abf234e14.png)
《老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说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或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即要求学生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形象,联系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教材分析】《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本课写了杨绛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愧怍的心理,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
体会特定背景下老王的善良以及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能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但仍缺少深入文本灵魂,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
尤其是学生距离作品的写作年代较久远,所以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词和感人细节,能够说出人物的“幸”与“不幸”。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解读其人格魅力。
【评价设计】1.通过品读关键词,概括老王的“幸”与“不幸”。
2.通过品读第八段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读出老王的病入膏肓,进一步感受老王对杨绛的真情。
3.通过品读8——21段,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
4.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解读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一、设疑导入咱们同学坐过出租车吗?有没有司机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一位叫老王的人力三轮车夫,却被著名教授、学者的杨绛深深地记住,并常常地想起,这节课我们走进《老王》,去聆听老王与杨绛之间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你认为文章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分别指谁?三、识人物(一)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不幸者”,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老王的“不幸”具体体现在哪里?预设:1.身体残疾2.无依无靠:品析“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d999a6aef8941ea66e053b.png)
教学设计 <<老王>>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社会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难点: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社会爱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我们喜欢关注亲人,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的意义,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的人群,他们处在了可能被我们遗忘的角落。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
(二)整体感知1.有关作者:杨绛,杨季康的笔名,生于1911年,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2.检查下列生字新词的读音(用订正错误拼音和生字的方法)。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翳(yì)骷髅(kūlóu) 绷(bēng) 滞笨(zhì) 愧怍(zuò)3.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合作探究走近老王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老王的基本情况。
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填写下表)。
(目的有二:一是习得用图表来整理课文中基本信息的方法;二是大致了解老王的基本情况。
)明确:1.这是一种最简易的梳理文章中人物信息的方法。
2.了解老王是一个普通的身有残疾的贫苦人,他孤苦,还有着不大好的声誉(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大老实)。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47576536294dd88d1d26b5a.png)
《老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以小人物为主题,《老王》是一篇散文,围绕老王这一中心人物,记叙了多件琐事或多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忠厚与善良,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对于本文的学习,新课标是这样要求的: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和回报“爱”。
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学会平等地对待弱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2.分析“老王来送香油鸡蛋”段落的有关人物描写。
3.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关爱弱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老王来送香油鸡蛋”段落的有关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课后拓展法六、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回顾文中老王对作者一家的善。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深入分析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手法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进而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详写“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做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三)纠正字音,有情朗读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其他同学找出读错的地方。
(四)精读课文,研读赏析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043ec051e79b89680226ce.png)
3 .“我”和家人又是怎样关爱帮助老王的?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品质?①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②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善良,极富爱心,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4、既然作者已经帮助过老王,为什么她在几年后仍然对老王感到愧怍?学生展示,师总结:自己对老王的尊重还不够,对他的关爱还不够,反而得到老王太多的报答,因此心中有愧。
六、小组合作探究速读8-22段,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展示,师总结: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善解人意。
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十个、二十个鸡蛋并不是特别多,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学生展示,师总结:鸡蛋代表的是老王对我们的真诚和关心,体现了他的善良,是无法用个数来计算的。
3、找出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即“文眼”),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展示,师总结: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加以赏析。
学生展示师小结:示例1:“镶嵌”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老王形体消瘦、僵直的状态,暗示老王生命将逝。
示例2:外貌描写。
“直僵僵”“面色死灰”“僵尸”“干皮”等词语,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老王的病情及其严重,身体极度虚弱,为下文写老王去世做铺垫。
示例3:动作描写。
“拿”“攥”“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这些词句生动地描写了老王离开时的情景,说明老王的病情很严重,为下面写我的担心做铺垫。
七、拓展升华,思想教育1、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学生看图片后发言明确:对普通人,尤其是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帮助,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和谐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善”与“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树立平等观念,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出示歌词2.导语:同学们,正如歌曲中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以真诚的感情对待别人,那么人世间就会多一份温暖,少一些冷漠,多一份善良,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在她的作品《老王》中为我们诠释了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
今天让我们走进《老王》,一起去感受特殊年代里大段时间的真情。
板书《老王》杨绛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指生读。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指生读。
四、检查预习(多媒体)给画线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惶()恐愧怍()取缔()塌()败伛()着身子滞()笨攥()着荒僻()五、认识老王(一)初识老王,感受命运之苦请阅读课文1—4自然段,完成下表:阅读要求:1.轻声朗读。
2.画出关键语句。
3.简单批注。
回答要求:1.指明段落。
2.朗读句子。
3.分析评价。
(二)走近老王,体会善良之心请阅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出老王与“我”交往的三件事,并且分出略写事件和详写事件。
2.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事件一:老王给我们家送冰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2.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3.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4.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分析得出:忠厚老实的善良人事件二:老王送钱先生看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分析得出:替人着想和担心的善良人事件三:老王给我们送香油和鸡蛋1.当时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病入膏肓,行动艰难。
2.哪些具体的描写能看出老王病入膏肓,行动艰难?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三)对待老王,寻找善因。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照顾他的生意)女儿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帮他治疗眼疾)经常和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每次用车都给钱(尊重他的劳动)六、探究与思考1.作者一家一直关心帮助老王,可是文章最后作者却说“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作者为什么觉得“不安”?2.作者杨绛写这篇文章要表达哪些情感?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明确:1.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2.对老王的感念和愧疚。
同时希望人们在生活中能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
追问: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
插入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
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
理解:与老王一生的孤苦贫病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算不了什么,他们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帮助不幸者改善他们的生活处境。
作者回想自己对老王生前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惭愧。
七、总结课文,交流感受作者杨绛用平淡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她和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两者身上的善良及作者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好心灵。
学习了本文后,在老王和作者身上你获得哪些为人做事的启示呢?八、拓展延伸1.播放生活中其他“老王”的图片,学生欣赏。
2.完成仿写。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棵树,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泓泉,_______________。
3.结束语(多媒体)九、作业:关注身边的“老王”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该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请你为身边的“老王”留下记忆的相片,并写下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老王杨绛用善良体察善良关心帮助尊重平等我们一家老王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用善良回报善良学情分析《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七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
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而且他们很多是追星族,每天关注的是明星,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应使学生充分诵读、体会,理解语句的丰富内涵,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
《老王》教学效果分析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位是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弱者的关爱。
文中讲述了文革时期杨绛一家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老王的“苦”与“善”,作者的“善”与“愧”。
杨绛先生的文字既简洁平实又富有表现力。
刘老师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单元的主题,确立了“树立平等观念,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回报他人的爱”的教学目标。
其中教学重点放在了“从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上。
这样的安排,教学目标既准确又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重点突出。
二、内容安排紧凑而有条理本课教学由“导入”、“认识老王”、“对待老王”、“对待身边的老王”,四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内容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渐次深入,逐步展开,问题的设置,内容的理解层递性很强。
如:“认识老王”这个环节的安排,老师先让学生“初识老王,感受老王的苦”,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走近老王,感受老王的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课文,理解人物。
刘老师在几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紧凑而有条理。
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入时就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相应的描写语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认识老王”的教学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认识老王,感受老王的苦”学生自己找语句外,老师和学生还能进行一段对话,学生都能结合课文来完成对话,教学成效明显。
“感受老王的善”中让学生读课文中杨绛一家和老王相处的几个片段,学生再谈认识等。
教学中刘老师还安排了仿写环节和拓展活动“我们如何对待身边的老王”。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刘老师紧扣关键的语段语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理解人物精神,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重点突出。
老师在整节课起了一个引领作用,学生的活动积极,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总而言之,刘老师的这节课无论从教学目的设定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至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内容,把握好了学生的学情,是一堂成功的课。
《老王》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这个人物便是如此。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叙述语句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老王》评测练习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惶.()恐伛.()身取dì() kūlóu()()二、结合语句,解释词语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滞笨: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三、综合练习1.指出下列语句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⑵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