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等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

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课堂,引入课题

看线索图猜节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就准备了一个谜题:看线索图猜节日

师:我们刚刚用2张线索图得到了端午节这个答案。

那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也像刚刚那样,通过已知的条件,找到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数学中思考的方法也叫作策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

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就遇到了难题,大家一起想些好的办法帮它解决!

出示问题:小猴子帮妈妈摘桃子,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小猴子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我们先一起分析下已知的条件,有哪些条件呢?

2.理解题意

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知道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生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生3: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生4: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师:原这个条件可以这样理解啊,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

可是老师却是这样表达的,第一天摘的个数+5个=第二天摘的个数(数量关系表达要完整),你们说的对吗?

根据这样的启发,你还可以想到“第()天摘的个数+5个=第()天摘的个数”?(PPT演示)

生1:第二天摘的个数+5个=第三天摘的个数

生2:第三天摘的个数+5个=第四天摘的个数

生3:第四天摘的个数+5个=第五天摘的个数

师:我们已经彻底弄清了条件的含义,条件弄清楚了,可是老师现在还是不想告诉你问题是什么,老师想问问你,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觉得你能算出什么?

分析数量

生1:第二天摘多少个?

教师:这个问题你们会求吗?可是老师现在要你求第五天摘的个数,你准备怎么求?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吗?然后用列表或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展示,相机板书

追问:你是从哪一栏开始填起的?你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和第五天呢?我们的问题不是问第三天和第五天的吗?跟第二天和第四天有什么关系?

生: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一步一步推算出的。

2.列式计算

生1: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生2:30+5+5=40个 40+5+5=50个

学生展示,相机板书

追问:为什么加两个五?两个五相加你能用乘法表示吗?那式子还能怎么写?

生:5*2=10个

追问:10表示什么?

生: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10个

追问: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算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

生:第一天摘了30个,30+10=40个

师:谁能按这种表达求第五天摘的?

生:第五天5*4=20个,30+20=50个

回顾小结

师:比较刚刚的列表列式计算的过程,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我们发现:不管是列表格,还是列式计算,我们都是先弄清条件的含义和要求的问题,然后从已知的条件出发,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的。像这样,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从条件出发。(板书补充课题)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我的好朋友小猴子在玩皮球呢。题目中给了我们什么条件?(这里问学生第二次落下的高度是多少?让学生明白第一次弹起的告诉就是第二次落下的高度)要求第三次和第四次弹起的高度你打算先算第几次弹起的高度呢?

生:第一次。PPT演示

完成作业纸问题2

追问:求第1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

题的?这几个问题直接有联系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圆圈,表示“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学生看图求出问题。

追问: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样做?

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是从哪些条件想起了?你觉得图片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

4.想想做做第5题

条件是什么,根据条件第二个框画多少个圆圈,第三个呢……..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