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方法论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美]克里斯·亚 伯
作者简介
克里斯·亚伯(Chris Abel)是一名澳大利亚悉尼的建筑批评家 和建筑教育家。他从60年代末在英国的建筑联盟学习时就开始发 表建筑理论著述,随后任教于世界各地,如英国诺丁汉大学,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东南亚、沙特阿拉伯等地大学。这些丰富经 验使亚伯在两个似乎不相干的领域--高技派建筑及发展中国家建 筑同时取得公认的成就。他的著作多发表于《英国建筑设计》、 《建筑评论》等这样世界知名的专业期刊上。他凭借广博的知识, 包括控制论、哲学、新人文科学、发展规划以及他在四个大洲作 为教师和批评家的实践经历,来探索他所关心的问题。在千年之 交,他采用了独到的全球视野来审视现代建筑变化的本质。
亚伯认为:“所有这些创新和发展的本质, 以及从中产生的组织系统及社会的复杂性本 质,是它们包含了多重的人类要素和服务于 人的技术要素,并且以无法预料的方式将它 们结合在一起。它是许多自由交往因素形成 的,自然而未经规划的结果,任何一个设计 师个人或者群体都不可能替代这种复杂的程 序。
主要内容--个性与非西方文化


我的观点和看法
建筑与城市环境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个人英雄主义式” 的形式再现,使建筑形象彼此间失去对话,为表现个体形式引发整体形式的无序, 导致城市环境中新的冲突与混乱。由于缺乏城市设计,更没有法规对城市整片地段 的开发予以约束指导,使许多单独看起来不错的个体建筑,在相继落成后由于相互 关系的不协调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污染”。形式美的原则是连续、统一、完整, 但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建筑空间与城市形体环境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过多埋头于单 个建筑设计中。 199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建筑师的任务从来就不是单独设计一所房屋,他除了 需要考虑房屋内部的人的活动,还要关心房屋外部的人和社会的活动;他除了需要 关心房屋自身,还要考虑房屋与周围环境,与整个城市的关系;他不仅要了解城市 时尚的变化,更需要体察城市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国外许多名城、古都在通过严格规划保持城市整体风貌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如 巴黎、巴塞罗那等欧洲古城宁肯失去建筑物自身的个性,也要遵守、保持城市街区 整体环境的统一、协调,以突出城市的整体风格。再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华盛顿美 术馆东馆,虽采用简洁、现代的“玻璃金字塔”体型,与西馆及周围环境形成鲜明 的对比,但却在体量、高度和色彩方面的协调中获得了整体统一。它在环境上的成 功首先在于其遵守了总体规划的边界条件和高度控制,使这组独具个性的建筑与环 境达到高度的和谐。体量、高度是控制建筑个体统一于总体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柏林爱乐音乐厅的前厅安置在观众厅的 正下面,由于观众厅的底面如同一个大 锅底,其下的前厅的空间高矮不一,其 中还布置着许多柱子、杰梯和进口,因 而这个音乐厅的前厅的空间形状极其复 杂,路线非常曲折。
建筑的隐喻作用--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坐落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形状 怪异,造型奇特,被老百姓称为“石头房子”,是高迪自认 为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米拉公寓不仅外表流线内部亦如 此,无一处是直角。它是一尊由波浪型的曲线构成的巨大石 造纪念碑,形状扭曲奇特的通风口,石块好像都是液体的, 有机的,房顶上的烟囱和通风口成了幻影似的战士,抽象的 陶瓷拼花螺旋。高迪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 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目录
第一部分 科学与技术 第1章 摆脱恐龙避难所 第2章 城市的混沌或自组织 第3章 设计手段与新科学 第4章 回归到手工艺制造 第5章 可见和不可见的复杂性 第6章 生态技术建筑工作室 第二部分 批评理论 第7章 建筑的语言游戏 第8章 在不断变化的建筑概念中隐喻的作用 第9章 隐性知识在学习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第10章 必要的张力 第11章 传统、创新和联系的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 地方主义与全球化 第12章 作为个性的建筑 第13章 生活在一个混杂的世界 第14章 地方主义的变形 第15章 基本物体 第16章 地方化与全球化 第17章 迈向一个全球的生态文化 第18章 亚洲城市未来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中作者探讨了建筑作为文化形式如何反映另一类个性 --地区特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地区特点。
他试图解释为什么今天发展中国家必须并能够发展自己的建筑个性。他指出传统 的殖民主义主要以掠夺殖民地的资源供本国享用为满足, 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容忍 殖民地人民在殖民者生活区域外保留自己的文化。这解释了由美国地理学家 T.G.McGee首先描述的在东南亚到处可见的“双重”文化经济结构(如香港与现代 购物中心并存的传统街市)。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除了继续依赖第三 世界的原料与人力外同时还力图把后者的大量公众塑造成其全套产品的消费者,这 就需要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尽快同化于西方。所以说,无论是从经济自立还是从保 护文化的多样性来看, 发展中国家都必须警惕创造自己文化的迫切必要。亚伯随后 又指出,亚洲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及全球化商品经济本身对当地特点的需求,使 得个性文化在必要之外同时也是可能的。在更抽象的层面上, 他引用了复杂性理论 对传统的宇宙演化论的批判, 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不必对全球化过于悲观。正如 所有有机体在上述的同一化过程中会同时在其自身中启动一个反过程,从而产生新 的组织结构一样, 未来的世界是否一定被锁定在西方建筑文化体系中回答尚未可知。
追踪太阳轨迹 的“阳光铲” 将阳光引入 内部中庭 英国雷诺零件分配中心
可见和不可见的复杂性—数字城市
这种电子化建筑的未来形式和影响,也许已经 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的爆 炸性发展而觉察到了。
新加坡艺术中心
它披上了一套双层表皮,其鳞片由 计算机优化控制以遮蔽直射阳光
可见和不可见的复杂性—伪复杂性
主要内容--个性与现代科学技术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 亚伯用他对当前科学技术及工业生产新趋势的敏锐观察揭示 了在今天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社会中满足个性要求的新可能。


由于工业化社会比农业社会的进步在于用机器生产解决了社会大众的基本生存需求, 其产品生产以及社会文化深受福特主义影响。在今天的后工业化社会中,技术的进 步使产品生产在达到了多快好省后开始向为特定消费者群体甚至个人服务的小批量 定做进军。但由于建筑师的“建筑即艺术”的传统教育背景及狭窄的知识面对后福 特主义时代的工业持有不少误解或过时的观念。如仍将建筑工业化等同于大量重复, 可以互换的简单单元, 并以为这就是惟一减低造价的建筑形式。在设计方法上, 将 工业化简化为由建筑师按他自己的价值观一手制定某个“万能”体系。 亚伯认为,机器人焊接、程控切割,计算机辅助设计、“可变性生产”、使用者参 与设计等新技术或经营模式的出现,刮走了上述“神话”的合理外衣,揭露了其真 正的动机是建筑师对某些传统构图形式的迷恋。作者在第5章中对某些明星建筑师 的批判最为精彩,他指出彼特·埃森曼等实际上是用构图上的复杂性来偷换对现代 社会功能及新建筑技术复杂性的真正理解。作者熟悉诺曼·福斯特事务所等高技派 建筑师的设计过程及现代施工技术的前沿发展。他本人在70年代初即在建筑研究中 应用计算机最近几年更尝试将风洞计算机流体动力模型, 工业产品原型制作等引入 设计教育。这些与传统学者在文哲典籍中引经据典不同, 这些实际的经验为他的分 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实例。
必要的张力—关西国际机场候机楼
在关西国际机场中,竞赛设计获胜者皮亚诺成 功地挑战了福斯特参赛作品,显示出可以用 最现代的建筑类型来和自然取得协调一致, 他所采用的方式通常被认为是和现代主义原 则及技术相反的。
主要屋顶结构 候机楼结构流线形的剖面是根据自然受力, 精确地确定其形状,仿佛随着流通空气从 建筑基地吹向高空。一个室内花园贯穿整 个航空港,强调了主题。谈到关西项目, 皮亚诺工作室自信地宣称:他们的建筑是 “本世纪未有可能做出的最好的作品,在 技术和自然、机器和人、未来和传统之间 取得了一种成熟的、全新的平衡。”
可见和不可见的复杂性--客户定制的建筑
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创新的步伐在20世纪80年代又一次加快了,这次的创新借 鉴了许多早先的观点和发明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一个主要由英国建筑师组成的小 组与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工程师和制造商合作,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手段来定制建 筑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灵活制造系统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其中已经在 其他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灵巧工具,被用于诺尔曼· 福斯特的雷诺中心中的某些 独特钢结构构件,以及他的香港汇丰银行中的特制金属面板的生产。
本书提出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对于定制建筑产品有什么影响?
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对全球生态文化的展望。 对形成亚洲建筑和城市的地方与全球力量的展望。 如何来创造有地区特点的建筑形式呢?
值得学习的研究方法
本书提供了一个研究方法的范本。明星建筑师的著作除了少数如荷兰建筑师哈 曼·赫茨伯格近年来的两本著作确是诚恳的经验之谈外,大多数均为武断难懂的几 句口号外加大量充水分的图片,甚少理论应有的说服力。另一类主要由在校任教的 建筑理论家或历史学家所写的著作,由于作者的教育背景及写作动机的影响,往往 把漫谈交叉学科理论以示博学凌驾于发现解决重要的设计问题之上, 使这些书人为 地晦涩冗长却少有用的结论。 与上两类对比,有一小批目光敏锐又富专业责任感的建筑师、理论家及评论家能单 刀直入当前建筑设计中意义重大但未被重视的课题,辅以一定的说理及引证, 及时 提出创造性的诊断。其著作通常语言通俗但立论有力。美国评论家麦克尔·索金对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急剧私有化的批判,英国评论家帕利对信息时代建筑师熟悉并 借用其他领域中新技术的必要的阐述,以及本书作者的著作均为此类理论近年来的 代表。 我认为本书体现的把理论看成是解决设计问题的工具这一基本思路值得我们注意。 以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不是通过创造某个完美的抽象理 论而是通过对具体实验范例的复核与质疑)为出发点。亚伯善于抓住设计实践中观 察到的但在现有理论体系中显得偶然或互不相干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反观我们有 些作者对建筑有多少定义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对自己家门前的人行道实际上它的 使用规则是怎样的却一无所知。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 流派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解构主义是 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 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 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 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 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 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建筑的语言游戏—建筑语言比较
新国家美术馆净跨结构是密斯·凡·德·罗追 求以通用的围封去封闭通用空间而到达的顶峰。 他把空间视作流动的实体,一个流动在建筑物 屋顶和地板之间的媒介。这是让现代建筑摆脱 传统空间过细分隔的“开敞平面”的概念。密 斯的想法比其他任何人更依赖于从平板玻璃制 造到钢结构的现代工程技术的进步。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 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 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 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
Baidu Nhomakorabea
平面图
建筑的语言游戏—建筑语言比较
亚伯说:“‘古典建筑语言’和‘有机建筑语 言’在基本原则方面是不一样的。当我们使用 一种语言,我们遵从这种语言的游戏规则。要 证明这两种语言之间的悬殊差别,没有比从国 家美术馆沿路走几码到柏林爱乐音乐厅更能证 明这一点了。”
显然,在传达建筑意义方面,隐喻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承认: 或者像在以前的建筑批评中那样是含蓄的,或是像在最近的 建筑符号理论中那样是直率的。那么,迄今为止,在讨论过 的解释中,有哪些可能被遗漏呢?那就是它最重要的方面:隐喻在改变和带来新思想方面的创 造性作用。唐纳德·朔恩强调隐喻的动态特征,他主张:隐喻使得我们从另一件事物的角度看 待一件事物,从而帮助我们以一种对我们而言、崭新的方式看待。朔恩用我们将这种转变看作 是”概念的替代“,隐喻才是主要认知机制。基本上,它是使得所有的新思想得以形成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