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自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

合集下载

自杀干预案例

自杀干预案例

自杀干预案例【案例背景】时间:2008年6月事件概述:小娜(化名)是一位22岁的大学生。

她在大学期间一直都是个优秀的学生,但近期她在学业、生活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患有抑郁症。

由于长期不得到及时治疗和关爱,她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最终在一次极度消沉的情绪中选择自杀。

她的室友发现情况不对并立即报警并通知了律师。

【事件经过】事件发生时间:2008年6月10日上午9:00:小娜的室友发现小娜一直留在房间里,心情异常低落,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

上午9:30:小娜室友试图劝说小娜打电话给她的家人或亲近的朋友,但小娜表示她感觉自己无法得到帮助,决心要结束生命。

上午10:00:小娜室友意识到小娜可能存在紧急危险,并拨打了报警电话。

报警人员迅速到达现场。

上午10:15:警察和急救人员进入小娜的房间,发现她躺在床上,并且身上留有一封绝笔信。

上午10:25:警察和急救人员立即评估小娜的情况,发现她已经服用大量安眠药。

上午10:30:急救人员立即对小娜进行抢救,并将她送往最近的医院。

在抢救过程中警方将小娜的绝笔信作为重要的证据保留。

下午15:00:小娜被转移到了区内一家专门治疗心理问题的医院。

【律师的点评】律师:案例中所涉及的事件是非常严重和紧急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这个案例中,小娜的室友及时采取行动,报警并通知专业人士,这表明室友的行为是非常正确和负责任的。

警方和急救人员也表现出了高度的敏锐性和专业性,他们迅速评估了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抢救措施,并保留了关键证据以便后续调查和指导。

在此案例中,可以看到相关法律对于自杀干预及相关行动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导,例如报警、急救等程序。

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自杀的悲剧,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康复。

因此,我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众对于自杀干预的认知,并提高社会对于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关爱、健康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自伤案例

青少年自伤案例

青少年自伤案例青少年自伤是指青少年在面对心理困扰、压力或情绪困扰时,采取自我伤害来缓解内心痛苦的行为。

自伤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十个关于青少年自伤的案例:1. 小明,15岁,初中生。

小明在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上遇到困扰,感到无助和焦虑。

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他开始用尖锐物品划伤自己的手臂。

家长意识到问题后,及时带他去心理咨询,通过专业的帮助,小明逐渐学会了更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小红,16岁,高中生。

小红在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长期争吵的影响下,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她开始用剪刀割伤自己的大腿,以此来分散内心的痛苦。

学校发现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小红缓解压力并改善家庭关系。

3. 小杰,14岁,初中生。

小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压力下,情绪低落且自卑。

他开始用火柴烫伤自己的手背,希望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转移精神上的痛苦。

老师发现了他的行为,并及时与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小丽,17岁,高中生。

小丽因为与好友的矛盾关系,感到孤独和失落。

为了排解情绪,她开始用指甲刮伤自己的手臂,希望通过疼痛来获得暂时的释放。

学校加强了对她的关怀,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帮助她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高自尊和情绪调节能力。

5. 小华,13岁,初中生。

小华在网络上受到了网络欺凌,被不断的网络暴力言论困扰。

她开始用针刺伤自己的手指,希望通过疼痛来转移对网络欺凌的焦虑。

学校加强了网络安全教育,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小华增强应对网络暴力的能力。

6. 小亮,15岁,高中生。

小亮在父母离异后,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开始用打火机烧伤自己的手臂,试图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学校及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帮助他处理情绪问题,改善家庭关系。

7. 小玲,16岁,高中生。

小玲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暴力欺凌,她感到恐惧和绝望。

为了逃避内心的痛苦,她用刀划伤自己的腿部,试图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转移对欺凌的恐惧。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重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了解一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操作。

小明,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成绩下滑,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减少,经常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学校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与小明进行沟通,发现小明最近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生活琐事争吵,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小明的心理状态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时介入,找到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小明的情绪处于低落状态,存在一定的自卑和无助感。

针对小明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制定了以下干预方案:首先,建立信任。

心理咨询师首先与小明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让小明感受到自己在这里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通过倾听和关心,让小明逐渐打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内心困扰。

其次,情绪释放。

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引导小明逐渐释放内心的情绪,让他敞开心扉,把内心的痛苦和困扰说出来,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

然后,家庭沟通。

心理咨询师邀请小明的父母参与到干预过程中,进行家庭沟通,让父母了解小明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改善家庭氛围,减少争吵,给小明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最后,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小明重新树立自信,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他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逐渐重拾自信,与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学校成绩也逐渐回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专业的干预措施,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某高中一名学生小明因家庭问题一度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的情况。

班主任观察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共同展开干预工作。

首先,心理老师安排与小明的面谈,以了解他的内心状况和问题的具体原因。

在面谈中,小明表达了自己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的感受,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和情绪低落的情况。

心理老师耐心倾听并给予他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和关怀。

其次,学校组织了一场家长会,邀请了小明的父母参加。

在会上,学校心理老师提到了小明的情况,并与父母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小明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小明成长中的不足,并表示会加强对小明的关爱与支持。

最后,学校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提供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讲座,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关心,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自尊和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他开始主动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学校明确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二:某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小张在适应新环境时出现了心理危机。

她经历了分离焦虑,面临着学业压力和与新同学交往的困难。

学校心理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与她进行了面谈。

在面谈中,小张透露出她离开家乡感到孤独和不适应的情绪。

心理老师通过倾听和理解,让她感受到了学校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了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学校心理老师联系了小张所在的班主任,共同为她提供帮助。

班主任与小张进行了交流,给予她鼓励和引导,帮助她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取得积极进展。

班上的同学也向小张伸出了友谊之手,给予她理解和支持,帮助她逐渐融入新的集体。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1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1

自杀干预案例午夜时分,一个电话惊醒了刚刚入睡的咨询师。

“我不想活了。

”对方(女)平静地说。

咨询师:“你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呢?”女(沉默了几分钟):“只是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再找个人说说话。

”咨询师:“你已经决定自杀了吗?”女:“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女:“吃安眠药。

”咨询师:“哦。

你手里有药吗?有多少药片?”女:“有整整1瓶,100片,足够了。

”咨询师:“真的足够了吗?你不是医生吧?你愿意听听一个医生给你讲讲安眠药的知识吗?”女:“……你说吧。

”咨询师:“过去,100片安眠药确实足够自杀用了。

可是现在,安眠药物类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高了,安眠药的致死量越来越大。

再加上人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吃几十瓶安眠药才能死去。

你上网查查,吃了几百片最后照样被救过来的大有人在,有的人被抢救过来以后还留下了各种严重的后遗症,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还不算最坏的,有的人大脑功能受损,变得痴痴呆呆的,多惨啊。

”女:(沉默)咨询师:“服药自杀的人本来都是想安安静静漂漂亮亮地离开的。

的确,服用安眠药是最好的自杀方式:跳楼要摔成一团肉浆;上吊样子太难看;跳河过程太慢太痛苦;割腕太疼;卧轨吧又死得支离破碎,让中国人很难接受。

”女:(沉默,但是电话里传来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咨询师:“你知道吗,现在服安眠药自杀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0%,每天医院都里都要送出来这样的自杀未遂的人。

而他们出院以后即使很幸运,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也要考虑该如何再去面对亲人、朋友、单位的同事和左邻右舍等等,也许你折腾了一圈、受够了痛苦,最后还要去接受心理治疗。

”女:“可是,我死的决心已定。

我会再想别的办法的。

”咨询师:“那好吧,你的生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没有人能够留住一个决心要离开的人。

不过,在你离开之前,你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事情吗?”女:“无所谓了……”咨询师:“你留下临终遗言或者遗嘱了吗?”女:“留了一封信。

自虐学生心理教育案例(3篇)

自虐学生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张,男,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

自入学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近期却频繁出现自虐行为。

他常常用尖锐的物品划伤自己的手臂,甚至曾在课堂上割伤自己的手指。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都感到十分担忧。

二、案例分析1. 家庭背景分析小张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母亲工作繁忙,对小张的关心和陪伴较少。

家庭环境较为紧张,母亲对小张的要求严格,一旦成绩下滑或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小张长期处于高压之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2. 学校背景分析小张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同学们都十分优秀。

小张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以优异的成绩自居,但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面对成绩的下滑,小张产生了自卑心理,进而出现自虐行为。

3. 心理原因分析(1)自卑心理:小张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之下,导致他产生自卑心理。

他认为自己无法满足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自我否定。

(2)焦虑情绪:面对学习压力,小张内心充满焦虑。

他担心自己的成绩下滑,害怕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这种焦虑情绪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自虐行为。

(3)逃避现实:自虐行为是小张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他认为通过自虐可以减轻内心的痛苦,暂时忘记现实的压力。

三、心理教育干预措施1. 家庭干预(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张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案。

(2)鼓励家长给予小张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关注他的心理需求。

(3)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批评和惩罚,给予小张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2. 学校干预(1)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对小张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情绪。

(2)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

(3)与任课老师沟通,调整小张的学习负担,帮助他逐步适应学习节奏。

3. 个体干预(1)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张认识自卑心理的成因,学会自我调适。

(2)引导小张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培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心理咨询科危机干预案例

心理咨询科危机干预案例
推动科学研究与创新
科学研究是推动心理咨询科危机干预工作发展 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最新的科技发展,如人工 智能、虚拟现实等,探索其在心理咨询科危机 干预中的应用
关注多元化和个性化干预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外,社会支持网络 在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紧 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 网络。通过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互相支 持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案例结果与反思
2. 成功因素分析
(1)及时的干预:由于及时发现并进行了紧 急的危机干预,使得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 了及时的缓解 (2)综合性的干预方案:通过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和家庭支持等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全面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
(3)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心理咨询师与患 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得患者愿意 敞开心扉,积极配合治疗
关注多元化和个性化干预
强调预防与早期干预
除了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干预外,我们还应更加注重预防和早 期干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 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
心理问题的患者,我们应尽早进行干预,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关注多元化和个性化干预
推动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心理支 持的重要来源。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 让家庭成员了解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心理 健康。同时,社会也应该为需要帮助的人提 供足够的心理资源,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 热线等
推动社会共同参与

危机干预案例

危机干预案例

危机干预案例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还是组织机构面临的困难,都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危机干预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个人生活中的危机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最近在学业和感情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情绪低落,甚至有轻微的自杀倾向。

针对这种情况,他的家人和朋友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他们首先倾听小明的倾诉,了解他的困难和心理压力,然后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他们还帮助小明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让他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最终,小明渐渐走出了困境,重拾了信心,重新投入到学业和生活中。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组织机构面临的危机案例。

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困难,销售额下滑,员工士气低落,管理层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机干预措施。

他们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和关键因素。

然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危机干预计划,包括调整营销策略、改善内部管理、提升员工士气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公司领导还积极与员工沟通,增加透明度,让员工们了解公司的困难和挑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努力。

最终,公司渐渐走出了困境,重拾了市场竞争力,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危机时,及时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组织机构,都需要理性客观地面对问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关键是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危机,走出困境。

总之,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加关注和准备。

希望通过上述案例的分享,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果断地应对,化解困难,走向成功。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案例三:小张的学业压力危机干预•案例四:小李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案例五:小陈的家庭危机干预•总结与建议01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李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成绩优异,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负担重,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

某日,李明突然失踪,家人寻找未果,后发现其留下一封遗书,表示自己无法面对现实,决定自杀。

案例概述学校领导和老师迅速组织寻找李明,同时向家长和警方通报情况。

迅速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李明有严重抑郁和自杀倾向。

制定干预方案,包括:提供安全环境、心理疏导、联系社会资源等。

通过多渠道寻找,发现李明藏匿在校园附近的一处废弃房屋内。

干预措施结果与反思通过干预措施,李明逐渐放下自杀念头,情绪得到缓解。

家长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援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02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小王,男,16岁,高一学生,成绩中等。

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经常加班,无法照顾小王。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近期因为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概述干预措施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宣泄情绪、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心理咨询组织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小王在团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培养他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心理团体辅导邀请小王的母亲参加学校家长会,了解小王的现状和需要,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家庭沟通为小王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学业辅导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小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老师,我真的活够了——初中生自杀未遂危机干预个案

老师,我真的活够了——初中生自杀未遂危机干预个案

一、个案情况来访者为初三年级女生,15岁。

个性内向,同学关系不良,而与其班主任的关系尚可。

父亲有暴力行为,小学时曾遭受暴力致其腰部受伤,导致其仅有的爱好——跑步也成为不可能做到的事。

来访者记恨其父,与母亲、姐姐的关系也一般,内心孤单,烦恼无人理解。

二、主要问题自述从小学四年级至今心理问题一直存在,进入初一因开学不适应问题变得严重,并在三年时间里越来越严重。

在疫情期间有5位认识的人相继离世,既有自己的亲人也有邻居的老人,对来访者产生刺激,她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

来访者非常纠结活着的意义,考虑自杀的人是想明白还是没想明白。

多次有自杀的想法,曾割腕自残。

于2020年3月去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吃药后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想学习可是因打不起精神课程落下太多,感觉无力,对生活丧失希望。

家庭的支持力量薄弱,妈妈的唠叨让来访者感到厌烦,姐姐因对她的不理解而说她“装病”等让来访者失望,父亲的暴力形象在来访者心中根深蒂固,使其对父亲恨之入骨,无法交流。

让来访者最痛心是,她在亲戚家住宿的时候,曾受到亲戚的性骚扰,当她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希望家人帮助伸张正义时,所有的家人(包括父母在内)亲戚都反过来批评她,指责她不该将此事说出来让大家不和睦。

对家人的失望更加深了她“活着是没有意义的”想法。

自来访者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一直在医院接受定期的心理治疗,是学校心理排查一级一类学生,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来访者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教师定期约谈来访者。

心理教师也多次与来访者家长(爸爸、妈妈、表姐等)沟通,强调良好家庭氛围对来访者康复的重要意义。

因来访者与其家长强烈希望能够在校学习,因此我们综合多种因素,决定允许来访者非宿在校学习,并与家长签订了《心理高危学生家长知情同意书》。

在最近的一次约谈中,来访者透露她已经有自杀计划了,并且不肯多说其计划是什么。

危机干预工作就此展开。

三、评估分析来访者近来表现出食欲不振、失眠严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无望感无趣感增强的症状,伴有强烈的自杀想法,小刀割手臂的自残行为频次增加,开始有自杀计划。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如情绪问题、自闭症、恐惧症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也会对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避免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和扩大。

下面,我将介绍两个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案例一:小张的自闭症问题小张是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得极其孤僻和沉默寡言。

他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少与其他同学互动。

老师们也发现他在课堂上表现欠佳,思维和语言能力相对较差。

初步经验可以判断,小张可能存在自闭症的问题。

在发现小张问题后,学校教育部门联系了专业心理医生,对小张进行了进一步的诊治和咨询。

在帮助小张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上,老师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对小张进行了关怀和鼓励,尽可能地为他提供积极的人际交往和支持,调节和控制自闭症情绪。

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了各种活动,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其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校的帮助下,小张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改善,他开始学会与同学交流和沟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其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他的自信和自尊心也得到了增强。

这个案例从侧面表明了,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案例二:小王的抑郁症问题小王是某个初中的一名学生,常年处于情绪低落和抑郁症状态。

他常常哭泣,对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抵触。

无论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然而都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

最后,学校决定聘请心理医生对他进行治疗和咨询。

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小王的情况得到了显著好转,他的情绪得以控制,并且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学校也安排了老师和家长多方面的帮助和关怀,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让小王能够感受到学校和家人的关注和关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案例一:自卑焦虑的张同学张同学是一位初三学生,平时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最近却出现了学习上的困扰。

他感觉自己的成绩不再稳定,每次考试前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在同学面前保持自信,甚至开始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针对张同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与张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的困扰和疑虑,表达对他的关爱和支持。

2. 评估问题来源:通过与张同学的交流,了解到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过高的期望和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对同学眼光的敏感。

3. 定期心理辅导:与张同学约定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对自己的评价,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转移注意力:引导张同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业余兴趣班,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爱好,转移他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提高他的自尊心和心理素质。

经过心理干预的几次辅导后,张同学的自卑感和焦虑情绪有所减轻,开始对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逐渐放下过高的要求,明白取得进步和成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努力的结果。

同时,他也学会了通过参加兴趣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对学习的过度焦虑。

5. 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张同学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等,帮助他更好地面对压力和焦虑情绪,提升他的情绪自控能力。

6. 亲子沟通:联系张同学的家长,告知他们孩子的心理困扰,并邀请他们参与张同学的心理辅导。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张同学在家庭中存在学习压力和期望过高的问题。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合理的支持和期望。

7. 同伴关系建设:引导张同学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互信和支持。

开展一些团队协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考试准备策略:教给张同学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准备策略,包括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划定学习重点、做好复习总结等。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案例背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卫生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经历研究压力、人际关系等种种因素,学生可能会面临心理危机。

因此,制定一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十分必要。

案例描述
在某高中中发生了一起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该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发作了严重的情绪失控,并表现出自残的倾向。

干预策略
紧急处理
1. 保持冷静:教师应保持冷静和专业,不给学生增加更多的紧张情绪。

2. 联系专业人士:立即联系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处理危机情况。

个体干预
1. 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
状态和问题背景。

2. 提供支持与安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支持和安抚,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理解。

3. 寻求专业帮助:鼓励学生与心理辅导员或其他专业人士进行
深入交流和咨询。

系统干预
1. 家长介入: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学生的情况,并
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
服务,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和应对压力。

3. 集体关注:学生所在班级和同学应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和支持,共同营造积极的研究和人际环境。

结论
针对学生心理危机,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干预案例,并在实际操
作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心理问题,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完整版)抑郁症自杀干预案例

(完整版)抑郁症自杀干预案例

案例一:我的世界没有色彩——抑郁症自杀干预(摘自创伤危机干预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一、案例简介1.背景资料来访者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女生,20岁,汉族,父母务农,母亲因病去世,家中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当天来访者来的时候精神疲惫、无精打采。

2.间题主诉自己干什么都没有兴趣,想过自杀,并在假期里有过这样的行动,来到学校感觉好一点,同学看她情绪低落,让她来进行心理咨询。

3.诊断评估来访者有自知力,而且是主动求助,没有精神病史,在母亲死后一直精神不好,现在有一年多了,学习没有兴趣,对活动也没有兴趣,什么都不想干。

综合评估属于抑郁情绪精神障碍。

4.咨询方针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然后用合理情绪认知疗法,先找到她的不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最后再到她的核心信念。

5.咨询目标第一阶段目标是改变她“一想到父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了”这一想法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及其灾难化的思维方法。

6.咨询过程春节过后,刚刚开学不久,我就在咨询室遇到一了本学期第一个来访者,来访者是一个名叫周怡(化名)的女生,第一次来到咨询室是在我快要下班的时候。

她推开门进人办公室,神情忧郁,对我说:“老师,我想给你谈谈。

”语调低沉,没有活力。

“那你先填一张预约表吧。

”我顺手拿出张预约表和一张白我症状评述表,我看了看表,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我让她先填好表,大致看了一下她的情况,这是一个多次想白杀的学生。

我感到这是一个危机于预个案,便立即告诉她:“今天你能来咨询室是鼓了很大的勇气,首先谢谢你对咨询室老师的信任,我看到你也很想解决你的问题。

”我看了一下预约表对她说:“希望明天上午我们来做个咨询,晚上回去把最近的状况整理一下,等到明天下几午9: 00我们见,怎么样?”然后我把第二天上午的咨询调整了一下,准备接手这一忧郁女孩的个案。

她松了日气,表示同意!她走之后,我认真看了她填写的表格,顿时感到一股说不上来的闷,一种抑郁的情绪传达出来,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如下:周怡(化名),女,20岁,大二学生,生物化学专业,父亲农民,母亲农民。

精编版高中女生自杀行为心理咨询案例一

精编版高中女生自杀行为心理咨询案例一

高中女生自杀行为心理咨询案例一高中女生自杀行为心理咨询案例一紧急电话叮铃铃!叮铃铃!”1997年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

电话的另一端,是一个男子焦灼的声音:“我女儿出事了,昨天下午自杀。

现在状况很不好,谁也不愿见,也不愿跟我们说话。

她的班主任老师建议我们来找您。

孩子自杀决心下得很大,我们怕她再出事,请老师一定抽时间跟她谈一下……”事情紧急,心理咨询师答应马上就去。

对方在电话里舒了一口气。

驱车来接心理咨询师的是当事人的父亲,某市某局干部。

在去当事人家的路上,咨询师抓紧时间询问了自杀事件的大体情况以及当事人的一般家庭情况。

当事人是一位名叫妩智的高中二年级女生,父母都是10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中级干部。

父亲出身于一个家庭气氛比较宽松的农民家庭,在兄弟姐妹5人当中居老大。

母亲则出身于一个家教十分严格的军人家庭,在姐妹俩人中也居老大。

妩智从出生到4岁,一直寄养在既疼孩子、护孩子,又十分严厉的外婆家;4岁以后,跟随父母在部队生活了几年,然后转到地方上。

妩智一直跟父亲关系不错;跟母亲关系比较疏远,母女之间不大交流。

妩智喜欢交朋友,喜欢读书,喜欢文学,但是脾气很“牛”。

她跟她的语文老师——一位温和、性情很好且很有才气的中年女教师关系很好。

有一次,她邀请这位老师到她家去做客,老师因为有其它事而谢绝了她,她一气之下骑上自行车,玩命似的横冲直撞,冲出学校,冲上车水马龙的大街,老师吓坏了,跟在后面拼命叫她,她却头也不回。

从此以后,这位老师再不敢“怠慢”她。

妩智待人比较热情,因此在同年级的女生当中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她最好的朋友是同班同学倩倩,她们同住一栋楼、一个单元,倩倩住三楼,妩智住五楼。

她们天天一块儿上学,一块儿回家,一块儿玩耍。

妩智喜欢海阔天空地聊天,倩倩喜欢听。

妩智性格比较独立豪爽,倩倩性格比较随和温顺,所以她俩性格上很能互补,很合得来,因此也就显得关系十分密切,形影不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闲话开始在同学中流传,认为她们之间是“同性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罪犯自伤自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
上海市军天湖监狱二监区倪沈【摘要】朱某,男,33岁,性格内向,家庭关系差,致使该犯思想压力较大,改造信心不足,在日常改造中与同犯关系紧张,易冲动、易怒,容易和他犯争吵、打架,并且因为与同犯发生矛盾,发生了一起自伤自残行为,严重影响监狱的监管安全。

通过资料收集、评估,诊断为因人际关系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

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该犯进行心理干预,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改变其错误观念,帮助朱犯缓解情绪困扰,并且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使其积极投入日常服刑改造生活中。

一、一般资料
罪犯朱某,男,1979年5月出生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汉族,中专文化,农民。

该犯简历:
1986.09--1990.09 浦东新区惠南镇小学学生1990.09--1995.05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1995.05--2000.08 浦东新区临时工2000.08--2007.06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2007.06--2008.03 因盗窃罪判9个月在上海南汇监狱服刑2008.03--2008.07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2008.07--2009.10 因盗窃判1年3个月在上海北新泾监狱服刑2009.10--2011.11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2011.12—至今因盗窃罪判刑在上海市军天湖监狱服刑该犯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
父亲朱某某64岁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农民
母亲在2000年因病亡故
该犯入监后的改造表现:
该犯入监后比较消极对待服刑改造,特别是在生产劳动中,挑拣比较轻松的劳役做。

在2011年6月4日,该犯以剪毛头之便,用剪刀将自己手背划伤,被三联号及现场民警及时发现制止,并立即送至医务所进行包扎治疗,未造成重大后果。

二、该犯的个人成长史
该犯在满岁时父母离异,其随父亲生活,而其父亲对其又缺乏关心和教育,该犯小学三年级辍学,跟社会上的混子在一起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常常被当地派出所调查,因年幼,未进行相应的处罚,而是以教育为主。

长大后,该犯变本加厉,加入盗窃团伙,走入盗窃、案发、被捕、服刑的“怪圈”,变成一个盗窃惯犯。

三、该犯的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
1、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第一次犯罪是在6岁的时候,因为嘴馋,偷走了路边摊的一根油条,我认为,“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从小尝到了不劳而获的滋味,偷油条注定了有这样的结局。

2、我对法院对我判处的第二件案件不承认,我根本没做,我为什么要承认,你们判我有证据吗?
3、我在这里服刑,发现这里的老犯人特别欺负人,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轮到我们这些新犯人做,再说,我也不是什么新兵了,我也是老官司,我以前在好几个监狱都呆过,什么规矩都懂,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我才不怕他们,硬碰硬试一下好了。

个人陈述:
主管干警反映,朱犯于2012年5月16日到从上海市新收犯监区移押至本监区服刑改造。

根据该犯档案及新收犯监狱材料,反映该犯有不认罪情况,到本监区后,监区民警立即对其进行谈话,其反映法院有误判,错判情况,对其判处的第二节案件拒不承认,原因为该犯认为是同犯在公安部门屈打成招下冤枉其共同参与,表示肯定要进行申诉。

朱犯在发生自伤自残事件后,主管干警问起原因,其吱吱呜呜不肯回答。

后通过多次个别教育开导及询问同案犯后得知是与老犯人发生矛盾,又加上觉得改造生活太累,太辛苦,想逃避训练和劳动改造才自伤自残的。

四、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观察该犯和其他干警对其的反应,该犯平时喜欢独处,一般不主动与他犯交谈,与家人无联系,平时也比较懒惰,专挑轻松的劳役做。

该犯喜欢唱歌,对联欢晚会歌唱活动比较关心。

五、评估与诊断
该犯在新入监时对其进行过艾森克人格测试(EPQ)。

测试结果为精神质(P)为50、内外向(E)为55、神经质(N)为35和说谎(L)为30。

从心理量表上来看该犯心境好、情绪稳定,交友主动,做事有信心,行动按部就班,适应良好。

处世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遇事困难,沉着镇静,能够积极思考想法解决。

人际交往中表现合群,健谈,生活比较悠闲,烦恼少。

该犯心理健康水平在当时处于正常范围。

心理诊断:该犯身体情况正常,在入监身体检查时未查出任何急、慢性疾病。

该犯也未有吸毒史。

排除身体疾病的原因。

又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犯自知力完整,排除精神异常的可能,而该犯心理冲突是常形的、道德的,排除神经症。

并且该犯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短,是由于跟他犯发生矛盾现实原因引起的,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范畴。

六、问题分析
1、思想原因:这是影响朱犯改造的主要原因。

该犯刑期较长,目前还有3年多的余刑,再加上该犯认为公安严刑逼供,法院错判,感慨政法系统黑暗,对自己的罪行拒不承认,要坚决上诉,对改造比较蔑视,特别是比较抗拒劳动改造,思想压力较重,无法投入正常改造。

2、性格原因:该犯自入监以来,表现出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又该犯当下处于监禁环境中,心理压力极具放大,在遇事欠考虑,易冲动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报复心理,发生了意外事件。

七、干预目标
1、稳定该犯情绪,树立该犯改造信心,使其增强服管、服教意识,无重大违纪行为发生,无自伤自残行为发生。

确保该犯在服刑期间不发生“三防”安全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

2、人际关系调试重要性的重新认识,行为有大的转变,使其与同犯和睦相处,积极投入日常服刑改造生活中去。

八、心理干预过程、策略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一开始该犯还不太愿意说,咨询师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朱犯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其痛苦的人,该犯其实也渴望倾诉,在断断续续的讲诉过程中,该犯神情激动、痛苦和焦虑,并痛哭。

咨询师鼓励该犯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

这次谈话后,该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咨询师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该犯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与同犯的关系有明显的改善。

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该犯的经历、生活、交友、家庭等情况,从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该犯存在着不正确的交友观念,因此,首先要矫正该犯的一些不良认知。

认知的改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人际关系不理想的原因。

(2)分析人际关系的作用,介绍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3)一起分析从忧虑到恐惧人际交往的盲目性。

(4)一起分析友谊的重要性以及矛盾归咎于他人的不合理性。

通过多次引导,最后咨询师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朱犯和与其发生矛盾的同犯见面,咨询师鼓励双方当着干警的面把对对方的看法说出来,结果说来说去大家发现竟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咨询师注意到朱犯用力甩了下头,然后伸出手对对方说:“对不起!”咨询师感觉这三个字真的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当时咨询师和两名罪犯都很激动,也许这就是该犯怨气的释放和释然吧。

3.缓解监禁压力,正确自我定位,重塑自信
其实,朱犯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也和人际矛盾在监禁环境下被放大有关,该犯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对他人的要求又过于高,这样就导致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的心理辅导重点就放在了建立正确的压力观了。

咨询师主要帮助该犯认识如下问题:
(1)得失心不要太重。

得失心太重往往会使自己患得患失,
更增加心中的压力和紧张。

人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勇敢地爬起来。

如果能从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正勇者的表现。

(2)正视监禁环境。

不要怕吃官司,把服刑当作自己的学期。

改造生活不但能给你学习知识、技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也能规范日常行为,这样的“益友”到哪里找呢?人一生中最丢脸的事,莫过于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服刑人员要吸取考试经验,才能使今日的失败成为明日的胜利。

(3)充实实力最重要。

如果每天都在想“出去了,接下来生活怎么办?”只会造成无谓的烦恼,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倒不如把心思和时间花在培养自身技能上,有了实力,还怕什么?学习永远不嫌迟,只要努力再努力,成功必然属于你。

在谈话阶段,咨询师发现朱犯的变化是让人欣喜的,该犯重新拿起了他厌恶的书本和积极报考各种技能培训班,甚至还会找同犯问问题,看来他已经准备认真投入学习了。

九、干预效果评估
1 .该犯的自我评价,“我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我的失足多半原因与心理不健康有关,走上犯罪道路,也相当悔恨。

以前的我厌世,如今的我已有重大改变,可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真的,尽管现在失去了自由,可我比以前快乐,我知道用心灵去感悟人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

过去的我是自报自弃的,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否则也不会如此,当然一部分原因也是我自己无法忍受刺激能力低,总而言之就是悔过改正,充分相信警官执法。


2.咨询师的评估:作为一个列为监狱预防自杀、自伤的重控对象,在干警的细心教育与鼓励下,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实践,逐步摆脱了心理的梦魇,从一个心理扭曲、不相信别人自暴自弃的罪犯转变为一个基本健康正常,改造心态较为积极的犯人,总体上讲来该犯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行为上都发生了许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