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多少倍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地震,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现象,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那么,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要了解地震的发生,首先得从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结构说起。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鸡蛋”,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表面。
它的厚度并不均匀,就像鸡蛋壳一样,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
而地震的发生,大多与地壳的运动有关。
地壳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被称为“地壳板块”。
它们就像漂浮在地球内部“热汤”上的“木筏”,不断地移动、碰撞、挤压和分离。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它们之间的压力会逐渐积累。
就像我们用力挤压一个弹簧,弹簧会储存能量一样,地壳板块在挤压过程中也会储存能量。
当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岩石就会突然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地震。
这种由于板块挤压而引发的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的边界处。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就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活跃区域,因此地震频繁发生。
除了板块挤压,板块的拉伸和错动也会引发地震。
当两个板块相互分离时,中间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岩石在这种拉伸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破裂,导致地震。
此外,火山活动也可能引发地震。
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上涌和喷发会对周围的地壳产生冲击和压力,从而引发地震。
不过,这种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通常规模较小,而且往往伴随着火山喷发。
还有一种地震类型叫做“陷落地震”。
这种地震通常发生在地下溶洞或者煤矿等采空区。
当这些空洞上方的岩石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时,就会突然塌陷,引起地震。
不过,陷落地震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对有限。
那么,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呢?为了衡量地震的强度,科学家们引入了“震级”的概念。
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 30 倍。
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基本常识
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基本常识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基本常识(2011-05-19 17:23:48)标签:一、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震级每相差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二、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
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三、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成对应关系的,抗震设防烈度8 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就是。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1.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M= lgA 。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 地震烈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
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
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
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坏程度。
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
3.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
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某地区如果划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4.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
2023年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2023年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2023年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
“防险之心不可无”。
地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
今天,通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地震知识,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命加一把锁5.12防震减灾主题班会作文5.12防震减灾主题班会作文。
二、地震知识知多少: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地震基本知识,感受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1、展示地震后的相关图片。
2、了解唐山大地震(播放视频),汶川地震。
三、地震防护知多少: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2、补充: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A、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B、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D、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地震无情人有情: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1、讨论:当地震发生时,作为非震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生:(1)号召我们身边的人为地震灾区人民捐助物资。
(2)时刻关注地震灾情,必要时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课件展示震后为灾区献爱心的相关图片【活动小结】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
知识分析-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知识分析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如今地震自然灾害仿佛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了,这也影响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但是自然灾害并不能避免,所以大家也只能尽可能的保障自己的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近有关于一个地震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多少倍的问题,那么这个答案到底是相差多少倍呢,下面UU就为大家带来地震震级方面的具体相关介绍。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多少倍:
A:10;B:20;C:32;D:5
针对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C
地震震级相关简介:这个震级是考虑在地震的深度以及震中距离的基础上的,而对于震源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等级划分则是,释放的能量越大,则地震震级就越大。
地震震级是对地震强弱的一种衡量度,单位是“里氏”,是用英文字母M来代表。
如果说地震是对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衡量,那地震震级应该如何划分?
国际上通常使用的里氏一共分为9个等级,划分方法是这样的:小于3级的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是有感地地震震级;而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则是划分为中强震震级;如果大于或等于6级的被分为强震震级;最后大于或等于8级的就是巨大地震震级了。
不同等级的地震给人带来的直观感知是不一样的,那么相差一级的话,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差有多少倍呢?
这么说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变会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的话,那么能量相差大约1000倍;因此可以推断出,一个6级的地震相当于32个五级地震,1个7级地震可以约同于1000个五级地震。
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级别的地震为9级,可以说是巨大巨大的毁灭级别了。
大家也都知道当年汶川地震就已经有7级多了,那个灾害程度已经很高了。
地震等级计算公式
地震等级计算公式地震等级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它的计算有一套专门的公式。
这公式可不像咱们平常做的数学题那么好对付。
咱先来说说地震等级到底是啥。
打个比方,就像你考试得分一样,地震也有个“分数”,这“分数”就是地震等级,用来衡量地震的厉害程度。
地震等级的计算公式是 M = lgA - lgA₀,这里面的 M 就是地震震级,A 是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A₀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值。
你看,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头疼?别急,咱慢慢说。
就拿一次小地震来说吧,可能晃那么几下,东西也没怎么掉,这种地震释放的能量就比较小,算出来的等级也就低。
要是来个大地震,那地动山摇的,房子都倒了,释放的能量巨大,算出来的等级自然就高得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感觉沙发晃了起来,水杯里的水也开始晃荡。
我心里一紧,“坏了,不会是地震吧?”我赶紧跑到门口,发现外面已经有人在讨论了。
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有感地震,震级不高。
但就那一会儿,心里也是慌得不行。
咱们再回到这个公式。
这个公式虽然看着简单,但是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地震释放的能量 A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得靠专门的地震监测仪器,收集各种数据,然后经过复杂的分析才能算出来。
而且啊,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不一样,同样大小的地震,在不同地方造成的破坏可能也不同。
比如说在松软的土地上,地震的影响可能就更大;在坚硬的岩石地区,可能感觉就没那么强烈。
还有,地震等级每增加一级,能量释放可不是简单地加一加,而是差不多要增加 30 倍呢!想象一下,从五级地震到六级地震,能量释放增加这么多,那破坏力得有多大的差别!总之,地震等级的计算公式虽然就那么几个字母,但背后涉及的东西可多了去了。
咱们了解它,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
虽然咱们可能没办法直接去计算地震等级,但多知道一些总是好的。
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呢!。
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基本常识
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基本常识(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基本常识(2011-05-19 17:23:48)转载▼标签:杂谈一、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0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二、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
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三、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成对应关系的,抗震设防烈度8 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就是 0.2-0.3g。
关于地震的演讲稿
关于地震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一个令人敬畏而又充满挑战的话题——地震。
地震,这个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常常在瞬间改变我们的生活。
它可能会摧毁我们的家园,夺走我们亲人的生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然而,面对地震,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了解它、预防它、应对它,是我们减少损失、保护生命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压力锅”,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表面,而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
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不断地移动、碰撞、挤压。
当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极限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和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震级每增加 1 级,能量就会增加约 30 倍。
例如,6 级地震的能量大约是 5 级地震的 30 倍。
而地震的破坏程度,则不仅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那么,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最直观的就是建筑物的倒塌。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那些没有经过抗震设计或者抗震能力不足的房屋,很容易成为废墟,将人们掩埋在其中。
其次,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损坏,会阻碍救援工作的进行,进一步加重灾害的影响。
此外,地震对人们的心理也会造成巨大的创伤,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可能会伴随一生。
虽然地震的破坏力巨大,但我们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应对。
在地震预测方面,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水变化等多种手段,试图提前捕捉到地震的信号。
虽然目前的地震预测还不能做到准确无误地预报每一次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但在长期的地震趋势预测和地震危险区域评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做好日常的防震准备至关重要。
大工12春《工程地震》在线作业 答案详解
大工12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答案一、单选题(共7 道试题,共42 分。
)V 1. 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约增加()。
A. 5倍B. 10倍C. 30倍D. 50倍2. 从能量传播的角度来看,()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最大。
A. 深源地震B. 中源地震C. 浅源地震D. 以上三项都对3. 用以进行土的类型划分的参数fak为由荷载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土()。
A. 静承载力标准值B. 静承载力特征值C. 动承载力标准值D. 动承载力特征值4. 当地基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为9度时,地基土中的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大于()的情况下,可判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A. 10%B. 13%C. 16%D. 19%5. 对于高宽比大于()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A. 4B. 5C. 6D. 76. 我国地震设防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A. 30%B. 40%C. 50%D. 60%7. 我国采取()度起设防的方针。
A. 5B. 6C. 7D. 8二、多选题(共3 道试题,共18 分。
)V 1.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A.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B. 西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华北地区E. 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2. 在地震波通过覆盖土层传向地表的过程中,土层起到了()作用。
A. 选择性放大B. 选择性减小C. 过滤D. 阻隔E. 无任何3.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类的建筑。
A. 甲B. 乙C. 丙D. 丁E. 以上四类都是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由于土层具有过滤作用,软弱场地上的建筑物震害一般比坚硬场地上的建筑物的震害轻。
A. 错误2. 采用弹性设计的结构,属于延性结构,抗力不大,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强,有利于抗倒塌。
A. 错误3. 在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时,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不应该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A. 错误4. 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板。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测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
现在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
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
我国现在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
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
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
震级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5级,发生于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
从5月21日到5月30日,智利连续发生多次地震,造成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并产生3座新火山。
这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
这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使智利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房屋损害16万栋。
海啸以每小时600公里—700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15小时海啸的大潮波传到夏威夷群岛,22小时后传到日本东海岸,使日本沿海1千多所住宅被冲毁,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称为中强震,是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称为巨大地震,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同,同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区造成的破坏也不同。
什么是地震强度和烈度?
什么是地震强度和烈度?文/猛犸当前对于地震强度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类: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什么是里氏震级?里氏震级是由美国的查尔斯·弗兰西斯·里克特和本诺·古登堡在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以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水平位移作为判断标准。
也就是说,在三种地震波(纵波,横波,面波)中,对地表破坏性最大的面波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在里氏震级的定义中,对一个100公里外发生的地震,如果伍德·安德森地震仪记录到地震波的最大振幅为1厘米,则震级为4。
里氏震级是怎样划分的?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在震中100公里外,地震仪监测到最大振幅为1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的地震波,地震便是0级;10微米的地震是1级地震,1毫米的地震就是3级地震。
以此类推,里氏震级每上升1级,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增大10倍。
里克特为了让震级更具有通用性,尝试使用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而不是振幅来修订震级的定义毕竟人们希望用更为直观的概念来描述地震的强度,而地震能量意味着地震造成的损失。
大地震的能量有多强?随地震波而来是地底积蓄已久的能量。
因为里氏震级并不像摄氏度这样是等分性的指标(即里氏震级不是线性单位而是对数单位),因此每两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也相差巨大。
根据里克特在1953年提出的公式计算,每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都是次一级地震的31.7倍。
这意味着,里氏震级每高出0.1级,就会多释放出0.412倍的能量。
举例来说,7.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8级地震的1.412倍。
一般认为,8级地震将会释放4200000000000000000(4.2乘以10的18次方)焦耳的能量,这相当于十亿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
按照到目前为止人类投入战争的最大当量的长崎原子弹来计算的话,相当于同时爆炸了47600颗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地震波传递的能量并不是地震释放出的所有能量,正如最强的一阵风并不是整个风暴全部能量一样。
【干货】地震震级与烈度总结
地震震级与烈度总结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烈度一般分为12°,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1、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2、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
地震等级划分的标准
地震等级划分的标准
地震震级(简称震级)共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
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
取不同的地震波震相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级。
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
中国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最后的结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
地震波传播递减等级
地震波传播递减等级地震级别分9个等级。
我国把震级分为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
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地震级别是怎么划分的地震级别如何分地震地震带来的危害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由地壳运动引起
地震由地壳运动引起地震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震动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壳是地球较薄的外层,由板块构成,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之间发生的断层带上。
地震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在某些地方产生了应力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壳就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地震可以分为板块边界地震和内陆地震两种类型。
板块边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是因为板块不断地相互挤压、消耗能量。
内陆地震则是发生在板块内部,常常是由于板块内部存在的地应力引起。
地震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是指地震波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而横波则是指地震波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会受到地球物质的阻尼和反射等因素的影响。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各种物质的介质所影响,从而引起地面的震动。
地震产生的破坏力与震级有关。
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矩震级进行评估。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破坏程度、震源矩、地震波振幅等指标确定的震级。
矩震级则是根据地震发生时板块断裂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评估。
通常情况下,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增加了约32倍。
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地震不仅可以造成房屋、桥梁和道路等建筑物的坍塌,还可以引发山体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火山喷发等其他地质灾害。
地震还可能引发海啸、洪水和次生灾害,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观测或模拟地壳运动的行为,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参数。
地震预测目前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尚没有一种可以100%准确预测地震的方法。
然而,通过不断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们对地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地震预测,地震应急措施也是降低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地震
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
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巨大地震
◢≥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巨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频度关系震级是地震发生的规模大小。
它反映地震本身的破坏程度,因而能更为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地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通常来说,震级的数值愈大,说明该地区地震破坏性愈强。
同样的地震烈度,其震级愈大则破坏性愈强。
一般认为,震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成正比,而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无直接关系。
如6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吨tnt当量,而8级地震则只有2400吨tnt当量。
震级并不是反映地震强弱的唯一标志,其大小还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距离地震中心的远近等因素有关。
此外,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源物质的松散程度、断层活动性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
震级每相差一级,一般可相差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现在一般以里氏震级为标准,用“里氏震级”来衡量地震的大小,而对具体的地点或时间来说,可用该地区、该时间以往发生过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为参考,这个震级称为基本震级。
然后按基本震级再乘以相应的系数,就得出每次地震的最大烈度。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时,如石器时代,各种自然灾害极为严重,那时人类活动的范围狭窄,灾害种类也少,这时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对当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尚不构成威胁。
相反,原始社会末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开始增长,人们开始定居,并开垦土地,筑造房舍,原来狭窄的空间已经不够使用,于是人们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地震的频度增加了,当人们感觉到某地发生了一次地震,人们会普遍地感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私有制开始萌芽,阶级矛盾开始产生,社会秩序日益混乱,人们为了争夺财产,不断发动战争,杀戮掠夺,一些领导人物甚至发动挑起战争的借口,这时候,震级显示了它的杀伤力,人们会惊恐地谈论地震、预测地震、防御地震,地震又成了人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震级的研究促进了地震科学的发展。
现在人们在城市里住得越来越舒适,然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人们很难想象古代人们面对地震所表现的恐惧心情。
即便是居住在很深的山区里,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受伤、死亡的也往往是那些楼层较低的居民。
地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多少倍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简称震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多少倍?
[ 标签:地震, 一级能量 ] 北极星 2008-10-03 13:07
满意答案
每高一级,威力增加30倍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