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
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
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
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
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
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
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
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经过沅水流域,然后到了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碑文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
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已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
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了一起。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
高考散文阅读分类训练:概括内容要点和形象特征题型专练(附答案示例)
高考散文阅读分类训练:概括内容要点和形象特征题型专练(附答案示例)一、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柴门小院王本道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
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
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
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
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保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1.文章开头不惜笔墨重点描绘了记忆中的柴门小院,作者笔下的柴门小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答:示例:特点:院墙古朴低矮,院门简陋敞开,院内生活气息淳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
丢失的脚步王开岭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
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
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枰、视自己为棋子了。
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嗵”激起的那种。
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散文概括分析形象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精讲精练一本通(全国通用)原卷版
散文概括分析形象练习(原卷版)姓名:分数: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文本一:孑孓李路平①开会始终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②地点总是那间办公室,座位也是固定的。
灰色的窗帘时而拉紧,时而打开,打开的时候,可以看见外面的一排老单元楼。
房顶为了装饰,建有一些梁柱,横摆或斜靠在一起,贴着颜色不一的瓷砖。
正对窗口的部分,远远看去,很像一张小人的脸,脸上的眼睛直愣愣地看向这里,好像很好奇会议的内容。
办公室狭小,但总还是有点样子,除办公桌外,靠边摆着书橱,中间是茶几和简易沙发,几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像一家人,又全然是同事关系。
茶几上有时候放着杂志或稿子,大多时候只有绿植。
枯燥的办公生活,似乎只有绿色能够带来安慰。
绿萝都带水,装水的玻璃瓶,就是平时喝完牛奶的瓶子,圆润小巧,很容易就冲洗干净。
绿萝的根系不发达,透明的水里只有几根白色的根芽,其余的地方空空如也。
③开会时看着对面人的脸,是最尴尬的。
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动作,靠背,低头,看手机,假装记笔记,需要议论时,才会抬起头。
但总有人的目光游移不定,在房间里的各个角落扫视着:轻风拂动的窗帘,桌上积蓄经年的灰尘,米色沙发的弧形把手,一小盒从未开封的普洱。
④透明的瓶身被扫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见一个小黑点,在窗户反射过来的阳光前,曲着身子,一闪而过。
细看起来,却不止一只,好几个黑点在清澈的水中无规律地浮沉。
⑤会议还在继续,枯燥的内容令人意欲逃离。
瓶中的黑点似乎不想错过这些高光时刻,被一双或无数双眼睛注视。
没有一只愿随着微小的重力,渐渐沉至瓶底。
每一只搅动成的凌乱弧线,都透露着与自然的对抗,它们把挣扎表现得如此明显,仿佛是一面微缩的极简生活史。
⑥由于距离太远(更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身形太小),它们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外部特征,除了细瘦、黝黑。
更像是被截断的蚯蚓,由于疼痛扭动着身子,想要摆脱敌手,摆脱死亡的命运。
⑦但它们的扭动并非疼痛造成的。
它们在掠取、追逐和吞噬着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散文阅读文意概括题精讲精析新人教版
文意归纳题一、阅读下边的文章,达成后边的题目。
故土的傍晚赵竹帛残阳如血。
大团大团的红把天涂抹得如凡高的画,余下的几滴红透过林中的空隙,洒落在迟缓前进在故土巴彦县乡下公路的车身上,斑驳的白杨林树影纷繁倒在车后。
车里的我,望着窗外的故土,望着故土的傍晚,内心默念:久违了,我的故土;久违了,我的傍晚。
停下车,我闲步在路边,望望那远远的夕阳,感觉心无量无尽地远了,身子空落得很轻很酣畅,痴痴地望着天边那缕缕的彩霞,内心就有一份长长的快乐和适意。
离乡在外,被功名所累,令人不敢慢待,衣服穿得原来就好多,还得套上几层,挤压着膨胀的身躯,挤压纷繁的心灵。
惟有你——可爱的故土,可爱的傍晚,一投入你的怀抱,就会完整忘掉外面的深重。
故土的傍晚使我情有独钟,当看见故土的野外融入彩霞的余晖,和农家炊烟构织出一幅色彩斑斓感人图案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收拢脚步,忘情地置身于并沉醉在故土的傍晚中间。
任意拿一本书,任意翻到某一页,款款地走进那逐渐暗下来的故土的傍晚里,任意读上几行,间或仰头去读读头顶上那似懂非懂的天空,去读那逍遥自在的彩云,内心就有了天南地北般的遐思,那聚积的烦恼此时都开释了,就有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神往与激动了。
凉凉的风漂动在脸上,我想天地和我同样也有飘忽不定的思路,那思路凝固了,就变为了雨雪。
伴着车里飘过的歌手费翔《故土的云》里“我已满怀疲倦,眼里是辛酸的泪”的声音,在傍晚里无惦念地飘扬。
彩霞脱下轻浮绚烂的外套,洒脱地在傍晚这大舞台上跳着古典华尔兹,令人感觉那是一道高深的很难阐释的哲学命题。
傍晚是衰老仍是一种成熟?傍晚是一天的结束,可她分明也是一天的精髓。
应把傍晚捧来含在唇间,吹成一叶轻舟,涟漪在青春自由的大海中,饱尝生活的终极快乐。
宇宙虽大,实难划下一道痛快淋漓的轨道;掌间虽小,却有翻云覆雨的快乐。
凡事都应当潇洒面对,潇洒拥有永远的魅力,潇洒起来,凡事就变得晴空万里。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适用)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
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
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
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
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
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
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
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
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
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
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
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
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
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
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
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
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
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
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
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讲+概括鉴赏散文形象
⑨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 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 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 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 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④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⑤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 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 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 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 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 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 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 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 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 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 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 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通用版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万鞋墙梁衡陕北多山,千山万壑。
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
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
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
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
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3 000双。
”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今日突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宏大。
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
细致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态、针脚、颜色。
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自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
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
想不到这个最一般的穿戴之物,经今日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
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记。
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觉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托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
大约在上世纪60年头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
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夫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
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起先,始终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
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
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当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第05讲 分析概括形象(练习)(解析版)
⑤在那个年代的乡村,母亲和父亲一样算是有文化的人,论起来,母亲文化更高一些。父亲因地主成分被迫中止读书,母亲退学则是外祖父的“无用”观念。我少年时,母亲常常和我说起。如果可以读下去,人生或是另一种色彩,但许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待我读了师范,母亲再没说过。那个梦终如花瓣凋零。母亲做过生产队的出纳,若说出这一职务的职权,可能会引来哄笑。但彼时,是身份和能力的象征,是有光环的。当然,队里也实在难找这样的人才,不然也不会轮到母亲。待有人能接替了,母亲便卸去职务。母亲还代过课,那也相当了得。待有人能接替,母亲的任教生涯便结束了。没有几个人记得她当过出纳,但教过的学生都记得她是老师。一次我和母亲锄地时,一个行人突然停下了脚步冲母亲鞠躬并诵唱:“老师好!”母亲愣了一下才应答。美好的记忆被唤起,母亲脸上浮现彩霞。边锄地边和我讲这个学生如何,那个学生又如何,好像他们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实不是。母亲兴奋得有些过,许多年后,我才明白她为何那么高兴,绝不仅仅是美好两字可以涵盖。
由“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可知,项羽宁肯自刎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选择,体现其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又纯朴而真实;
由“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自己祈福”可知,项羽受到百姓的喜爱,在百姓心目中形象高大,影响力大,体现其具有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
03真题实战练16
考向1: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16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分析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形象概括分析题”跟踪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流水函关沈念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
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
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
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心情的力气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
始于20世纪90年头的修建。
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
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
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坎坷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
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
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起先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
函谷关扮演着确定输赢的关键角色。
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争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
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
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微环节须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
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
或许它从来都是道路,犹如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化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
高三语文复习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3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水在水之外活着葛水平①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更远处四散而去。
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好做了羊们的口粮。
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蜿蜒,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
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②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
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
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
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两界。
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⑤河谷两岸没有人烟。
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
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
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
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
“源”至此而出。
⑥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
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
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
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
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
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⑦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第5讲 形象概括鉴赏题》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题)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6 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考查的是鉴赏散文中的形象特征。“联 系全文”,界定了思考的范围,“评价”应主要对具体形象进行概括和评述。
抓角度
找对应,细比对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的劳作和忙碌,写出了母亲对 从记叙事件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 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 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 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 讲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样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 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 这样响!” “……”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3 步骤”
说明:第三步不是答题必有,有些只要求概括特点的可省略。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1]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让我们倾听毕淑敏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
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
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
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
所以,倾听对我应不是问题。
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
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
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
如果谈话的人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
如果谈话的人言不及义,我们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
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会讽刺挖苦,令他难堪……凡此种种,我都无数次地表演过,至今一想起来,无地自容。
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可说凤毛麟角。
不信,咱们来做一个试验。
你找一个好朋友,对他或她说,我现在同你讲我的心里话,你却不要认真听。
你可以东张西望,你可以搔首弄姿,你也可以听音乐梳头发干一切你忽然想到的事,你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总之,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必听我说。
当你的朋友决定配合你以后,这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你必须拣一件撕肝裂胆的痛事来说,越动感情越好,切不可潦草敷衍。
好了,你说吧……我猜你说不了多长时间,最多3分钟,就会鸣金收兵。
无论如何你也说不下去了。
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再无兴趣敞开襟怀。
不但你缄口了,而且你感到沮丧和愤怒。
你觉得这个朋友愧对你的信任,太不够朋友。
你决定以后和他渐渐疏远,你甚至怀疑认识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错误……你会说,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正是如此。
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是我们不曾学会倾听。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散文复习(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散文复习(含答案)高三语文散文复习(一)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 理解散文阅读的特点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2. 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自主学习】1.文体知识:散文阅读的特点2.散文的分类3.散文的一般阅读步骤【课堂探究】1、散文阅读的特点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2、散文的分类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3、散文的一般阅读步骤散文是整个语文高考中最难把握的一个模块,首先就因为散文“难读”。
而散文的难读,主要在于它的“形散”。
散文的“形散”简单来讲,就表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以及思维的跳跃性上。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黄梅时节吴组缃去年在家里,也正是阴历五月的时候,我的哥哥由北平放暑假到了家,他说:“北方的天气真好,下雨的时候非常少;即便下,也是干干脆脆地下一场。
下过后,只在原有的畅爽的气氛上添了一点清新,那情味更好受。
哪会像我们南方!——你看这两天简直糟糕到什么样子!”五月里是所谓黄梅时节。
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
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不干脆: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到三四天。
你说如此痛快地下一场就可开朗了吧?谁知偏偏没这样近人情:云,还是不散;雨,还是要下.有时眼巴巴地望到露出青天,不到三两分钟便又飞起鹅毛雨来;有时一边在出太阳,一边又在飒飒淅淅地下着雨。
空气又湿又闷,一呼一吸,鼻里喉头都似乎塞着棉花一样。
遍处潮腻腻的,衣服摆上三两小时就会上霉,什么东西都发散着霉熏熏的气息。
在这时,简直无事可做;即便做,也什么都做不成。
头又昏又沉,浑身又酸又软,心里烦躁得只想打人,——就是想抽支烟卷儿,也抽不出半缕烟来!就在这种无法对付的时候,听哥哥说北方的天气那么美好,我们顿时都想插起翅膀飞到北平来。
今年的黄梅时节又到了,而我果然到了北平。
北平虽然是到了,可是这儿的天气并不见得和我们去年所想象的符合,一个花一般的梦,眼见得被打破了。
近两天一连下了几次雨,天气虽不完全像南方的那么糟,可是的确不十分畅爽,也未见其清新。
在清华,物质的设置比较完善,尘土也不算多;因下了几次雨,可也是泥泞载道,一种潮腻的感觉,并不减于南方.昨天晚上热得真够苦人。
我们室内睡着三个人,窗户尽管开着,风却一丝儿也不吹进来.被窝是不必说,即便毯子也盖不住。
露着身睡到天亮,不料半夜里转了冷,今日一醒来,喉头痒痒的,像有三两根毫毛儿在里面搔闪着.鼻子也不通了,泪涕交流,时时要打喷嚏;索性打得出也罢,偏偏张大了口,半个也打不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
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
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
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
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
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
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
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
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
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
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
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
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
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
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
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
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
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
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
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
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
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
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
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
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
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
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
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惋惜之情。
解析:选C C项,从第五段的内容可知,父亲栽树的根本原因在于爱好,之外还可补贴家用。
2.(物象作用分析题)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
(5分)答:解析: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从全文看,“椿树”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承载着作者的情思,具有象征意味。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②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③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
3.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6分)答:解析:第一种观点,回答时应突显“平凡”,由点及面,归纳总结出父亲的共性特点;“小事”不小,承载着父亲的行为举止。
第二种观点,回答时应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三个角度,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
①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淳朴。
②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
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卖钱养家。
③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
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
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
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沉的爱。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请判断下面对散文形象分析鉴赏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1)文中画线句子,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肥瘦”,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父亲去世后,留下的这棵椿树已经成为“我”心灵感应的象征,看到这棵树,“我”内心便产生孤独空虚和烦恼。
(×)分析:应为“看到这棵树,‘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和烦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①天空飘着小雨。
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②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③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④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⑤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
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
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⑥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
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
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
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
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
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
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
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
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⑦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⑧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
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
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
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