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十个概念
乡土中国十个概念
乡土中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概念,涉及到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的诸多概念。
以下是十个关于乡土中国的概念:
1. 田园诗意:乡土中国常被赋予诗意化的表达,通过诗歌、文学作品等形式展现中国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
2. 乡村振兴:当代中国政策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政策措施和投资促进乡村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
3. 传统文化传承:乡土中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手工艺品、节庆习俗等,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乡愁情怀:许多文人墨客对乡土中国怀有深沉的感情,乡愁意味着对家乡、乡村生活的怀念和情感纠结。
5. 生态文明:强调在乡村发展中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
6. 乡村治理:涉及乡村社区、村庄治理和发展规划,旨在改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7. 农耕文化:强调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关注农业、耕作技艺和农村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8. 乡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乡村规划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9. 乡村旅游:以乡村资源、风土人情为特色,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农业观光等。
10. 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关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这些概念代表着乡土中国多元而丰富的一面,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1. 乡土中国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农村的面貌、特点和文化传统。
它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农村社会形态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是乡土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
手工业是指农民依靠传统的手工技艺进行的生产活动,如陶器制作、布匹织造等。
商业活动在农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集市是农民交流商品和信息的重要场所。
3. 乡土中国的农业特点乡土中国的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在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上保持了传统的特点。
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农耕方法和农具,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农业文化传统也得到了保留。
另外,农村还存在丰富的农事节庆活动,如春耕祭祀、丰收庆典等。
4. 乡村社会组织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家族、村落和乡贤社会。
家族是乡村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族关系在乡村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村落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组织单位,村规民约是村落内部管理的核心制度。
乡贤社会是指在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中,乡贤的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
他们是村落社会的精英,担任着各种管理和仲裁职能。
5. 乡村文化传统乡土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传统的节日和庆典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如春节、中秋节等。
民俗习惯包括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仪式习惯,如婚丧嫁娶、祭祖等。
民间艺术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
6. 乡土中国的发展挑战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发展挑战。
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人口流失、社会资源的匮乏等问题成为乡村发展的障碍。
同时,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滞后,也制约了乡土中国的发展。
为了促进乡村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和卫生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7. 建设美丽乡村为了改善乡土中国的发展状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高中语文乡土中国重要概念
高中语文乡土中国重要概念章节1:乡土本色概念:村落解释:依附于土地的人们因为耕地面积小、需要合作、为了安全、平等继承等诸方面原因而聚集在一起居住的社区。
概念:法理社会解释:以城市为代表的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
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
概念:礼俗社会解释:字面上理解就是用礼和风俗来约束当时人们言行的社会。
中国乡民被圈在土地上,在由无比熟悉的人物、无须选择的关系所构成的基本不变的环境中生活,显然,中国社会是自然发生、有机团结的礼俗社会。
另外,中国社会是一个彼此熟悉、用规矩和礼俗而不是法律维持的社会。
章节2:文字下乡概念:文字下乡解释:借助文字的社会,针对面对面的乡土社会而言的,是现代化的社会。
人与人用文字传情达意,文字只是一种工具,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
概念:面对面的社群解释:指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
面对面的往来,直接接触,直接说话,相互之间用声气辨人,以眉目传情,指石为证,不需要说太多的话。
章节3:再论文字下乡概念:空间阻隔解释:乡士社会是一个稳定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所以不存在空间阻隔。
概念:时间阻隔解释:时间阻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学习可以打破今昔之隔,要依靠自身的记忆。
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阻隔了。
章节4:文化学习概念:文化解释: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概念:差序格局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是以某个人为中心,波浪似的向外扩散,犹如投入水中一个石子后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形成一种“差序格局”。
章节5:维系私人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解释:在社会里生活的人们自觉应当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信念。
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乡土中国》中的核心概念总结
家,11H Y《乡土中国》中的核心概念总结《乡土本色》核心概念::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礼俗社会就是传统的社会,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少,人的行为受习俗传统的约束。
:法理社会是现代工业社会,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分化;人的行为受规章法律的制约。
《文字下乡》核心概念::为了改变乡村人落后的状态,政府派遣或者乡村工作者自发以教育手段、以改良主义的方法来建设乡村、改造农村的一系列活动。
:远古时代人类为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
:指在面对面传情达意时,形成的附着共同意义的声音、表情或动作体系。
:指人与人不能面对面交流,在空间阻隔情况下用文字交流。
《再论文字下乡》核心概念::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时间” 就有了阻隔。
这种阻隔叫作今昔之隔。
:世代的经验依靠语言在亲子之间相传,如果经验不能传递下来,世代就有了阻隔。
这种阻隔叫作世代之隔。
:人把具体情境抽象成普遍应用的概念再用声音表达出来的符号。
:记是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过去的经验。
记忆是为了生活实用进行的过后回忆。
《差序格局》核心概念:1.差序格局: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逐渐推及开,能伸能缩具有弹性的乡土社会格局。
2.团体格局:团体界限明确,团体内人人地位相等,团体成员对于团体的关系相同,团体也不能抹杀个人的现代社会格局。
3.自我主义: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主要依据亲疏远近的原则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方式。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核心概念:1.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2.团体: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控制个人行为的力量,是个人生活所依赖的对象,是先于个人而又不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
乡土中国十个概念概括
乡土中国十个概念概括1、第一章:乡土本色核心概念:乡土社会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其基本特点是缺乏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紧密。
2、第二章:文字下乡核心概念: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3、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核心概念:文字是共同体的交往工具。
文字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功用和生存方式。
4、第四章:差序格局核心概念: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点,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
5、第五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核心概念:乡土社会的道德是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这与现代社会的道德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础的不同。
6、第六章:家族核心概念:家族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其特点是功能全面、结构稳定、注重传统。
7、第七章章:男女有别核心概念:乡土社会中的性别角色是固定的,男女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和责任分工。
8、第八章:礼治秩序核心概念: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通过礼治来维持的,即通过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宗法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9、第九章:长老统治核心概念:在乡土社会中,长老的统治起着重要作用,其基础是传统的权力。
10、第十章:无讼核心概念: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习惯于按照传统方式解决纠纷,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
11、第十一章:无为政治核心概念:在乡土社会中,政治权力通常是由年长者或德高望重者来行使,而不是通过选举或任命。
12、第十二章:地缘与血缘核心概念:地缘和血缘是乡土社会中人们相互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地缘关系通常比血缘关系更为重要。
13、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核心概念: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注重传统和名分,但往往忽视实际效果和利益。
14、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核心概念:现代社会的进步是基于人们对欲望的追求,而乡土社会则更注重传统的需要和欲望的控制。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一、乡土中国的概念和特点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乡土中国具有以下特点:1. 农业经济为主:乡土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乡土中国的主要生产者和劳动者。
传统的农村经济以耕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形式。
2. 农民文化为主:乡土中国的文化受到农民的主导,传统的农村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民间艺术、乡土宗教等元素。
3. 社会关系稳定: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人们之间存在着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乡邻关系等。
传统的农村社会秩序以亲情、乡情为基础,人际关系更加亲密和密切。
4. 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深远: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尊重传统习俗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乡土中国的农村社会中得到长期传承和发扬。
二、乡土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乡土中国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乡土中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农业产能不足:传统的农业模式在面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冲击时,产能出现瓶颈。
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2. 农业收入不稳定:乡土中国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耕种、养殖等农业活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3. 乡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土中国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上大学,导致乡村人口大量流失。
这种趋势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对乡土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4.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乡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乡土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为了推动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路径和策略:1. 推动新型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发展。
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乡土中国》名词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名词概念整理
一、乡土性
乡土性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
乡土性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指农民依赖土地进行生产和生活。
二是指以土地为基础形成的社区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源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得社区中的人们能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和信任。
二、家族制度
家族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是以男系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社会制度。
家族制度在中国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深刻地塑造了农村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道德观念
在中国农村社会中,道德观念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道德观念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方面。
这些道德观念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受到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四、权力结构
在农村社会中,权力结构是影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权力结构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家长拥有家庭中的绝对权力。
而在现代农村社会中,权力结构则更加多样化,包括村民自治、村干部管理等多种形式。
五、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在农村社会中,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家族、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形成的。
这些关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农村社会的特殊氛围和传统。
六、词汇
人类特有的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词有“语言”“文字”两种表现形式,语言用无形的声音表达,文字用有形的符号来表达。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序言主题:中国社会学/ 乡村社会学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礼俗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文字下乡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中国每章重点概念及其释义
乡土中国每章重点概念及其释义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著的一本社会学著作,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每章的重点概念及其释义:1. 乡土性:乡土性是中国社会的基层特点,乡民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与土地紧密相连。
乡土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民依赖土地生活,泥土成为他们的命根。
- 不流动性:乡民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地域,流动性较低。
- 熟人社会:乡土社会中人们彼此熟悉,相互依赖,形成紧密的社会关系。
2. 村落:村落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由耕地面积小、需要合作、追求安全和平等继承等因素驱使,乡民聚集在一起居住。
3. 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指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习俗和礼仪的约束。
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礼俗社会,乡民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遵循传统习俗。
4. 法理社会:与礼俗社会相对的是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
5. 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结构,强调亲疏远近的关系。
在差序格局下,人们的行为和态度随着与中心人物的关系而变化。
6. 面子:面子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个人的声誉和地位。
人们在生活中注重维护自己和家人的面子,面子问题常常影响人际关系。
7. 家族:家族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家庭单位,家族成员间的亲情和血缘关系密切。
家族观念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8. 乡村教育:乡村教育在乡土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传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乡民的道德观念和技能。
9. 变迁:乡土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变迁,从传统礼俗社会向现代法理社会转变。
变迁过程中,乡土社会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演变。
通过了解乡土中国的重点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序言主题:中国社会学/ 乡村社会学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礼俗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文字下乡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中国名词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名词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是指中国的乡村地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风俗和自然风光。
以下是一些乡土中国常见的名词和概念:
1. 村落(村庄):中国乡村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聚居生活的地方,通常有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和传统。
2. 田园风光:乡村地区常见的自然景观,包括田地、农田、河流、山脉等,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3. 农耕文化: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的传统习俗、种植技术、节庆等,是乡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乡土建筑: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如四合院、土楼等,反映了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
5. 乡村振兴: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加强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等。
6. 乡土教育:在乡村地区开展的教育活动和项目,旨在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
7. 土特产:指乡村地区特有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代表了当地的特色和文化。
8. 乡村治理:指针对乡村地区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包括村务、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
这些名词和概念代表了乡土中国的多个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特征。
乡土中国主要概念梳理
乡土中国主要概念梳理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一部经典社会学著作,它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以下是主要概念的梳理:
1. 乡土性:这是中国乡土社会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乡民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2. 礼俗社会:这是传统的社会形态,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少;人的行为受习俗传统的约束。
3. 法理社会:这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形态,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分化,人的行为受规章法律的制裁。
4. 面对面的社群:这是指天天见面的、生活上互相合作的熟人社群。
乡土社会就是一个面对面的社群。
5. 语言与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特有的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词有“语言”“文字”两种表现形式。
语言用无形的声音表达,文字用有形的符号来表达。
6. 差序格局:这是乡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一种结构形态,指的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是立在一个平面的、纵横不分的网格中的分子。
7. 道德观念:这是乡土社会中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念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注重的是集体利益和荣誉。
8. 无为政治:这是乡土社会中政府的一种治理方式,强调的是政府应该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的干预和干预手段,让社会自然发展。
9. 长老统治:这是乡土社会中一种权威的治理方式,强调的是年长者或经验丰富者的领导地位。
10. 稳定社会关系:这是乡土社会中社会关系的一种特点,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乡土中国知识点考点总结
乡土中国知识点考点总结一、乡土中国的定义与特点1. 乡土中国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部分,包括村庄、农田、农户、耕地、村社等。
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2. 乡土中国的特点(1)农耕文化:乡土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农耕文化是其重要特征。
农耕文化包括种植、耕作、收获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和习俗。
(2)传统社会:乡土中国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种种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社会制度。
传统社会的特点是人际关系紧密,尊重长辈,重视传统文化等。
(3)乡土习俗:乡土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乡土习俗,如祭祀活动、庙会、赶集等。
这些习俗在不同地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多样性。
二、乡土中国的历史发展1. 乡土中国的历史渊源乡土中国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
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乡土文化由此得以形成和传承。
2. 乡土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1)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时期,乡土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农村社会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乡土中国的特点更加鲜明,乡土文化也得以深入发展。
(2)现代化进程:在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乡土中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乡村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乡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三、乡土中国的文化特色1. 乡土中国的建筑风格乡土中国的建筑风格主要为民居和公共建筑。
其中,民居多以两层或者平房为主,具有独特的传统风格,如四合院、土楼等。
公共建筑多为寺庙、庙宇、祠堂等,也具有独特的传统风格。
2. 乡土中国的饮食文化乡土中国的饮食文化多为以谷物、蔬菜、肉类为主要食材的传统菜肴。
其特点是注重季节性、地域性,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的鲜香。
3. 乡土中国的传统习俗乡土中国的传统习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祭祀活动、庙会、赶集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乡土中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乡土中国的保护与传承1. 乡土中国文化的保护乡土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序言主题:中国社会学/ 乡村社会学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礼俗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文字下乡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序言主题:中国社会学/ 乡村社会学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礼俗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文字下乡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中国概念梳理
1.乡土性: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2.礼俗社会:传统的社会,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少;人的行为受习俗传统的约束。
3.法理社会:现代工业社会,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分化,人的行为受规章法律的制裁。
4.面对面的社群:天天见面的、生活上互相合作的熟人社群。
乡土社会就是一个面对面的社群。
5.词:人类特有的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词有“语言”“文字”两种表现形式。
语言用无形的声音表达,文字用有形的符号来表达。
6.差序格局: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社会格局。
特点:①每个人都是其社会影响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波及就发生联系;②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③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
7.团体格局:西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
特点:①团体由个体组成;②个体对团体的关系相同,事先规定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分别;③团体界限分明。
8.道德观念: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9.代理者:团体格局社会中执行团体意志的人。
10.家族: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可延续性,具备生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宗教功能等,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
11.家庭:人类学中所界定的由亲子关系所构成的,以夫妇为主轴,两性合作,主要担负生育功能的,具有临时性和短暂性的生育社群。
12.社群:一切有组织的人群。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乡土中国》中以“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
13.社会圈子:差序格局中形成的社群,相当于“小家族”。
14.事业组织: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族或家庭。
特点:①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有绵延性;②主轴在父子、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乡土中国重要概念解释
乡土中国重要概念解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重要概念的解释:
1. 乡土社会:指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以家族和邻里关系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的社会。
2. 差序格局:这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乡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征。
差序格局意味着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亲疏远近的程度来划分的,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圈子。
3. 家族:在乡土社会中,家族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由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组成的亲属群体。
4. 礼治秩序:乡土社会中的秩序是通过一种称为“礼治”的方式来维持的。
礼治是指基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而不是法律和国家权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5. 长老统治:在乡土社会中,长老们在社区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对社区的发展和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概念是理解《乡土中国》的核心,它们反映
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结构。
乡土中国38个重要概念及定义
乡土中国38个重要概念及定义1.家庭:指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基础。
2. 家族:指由同一祖先的后代组成的社会组织,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组织形式。
3. 村落:指由若干家庭组成的社会组织,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
4. 乡土:指土地、人、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质和特点,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
5. 农耕文化: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文化,包括农事、节令、习俗等。
6. 农村经济:指农村的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
7. 农村社会:指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8. 农村生态:指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特征。
9. 田园诗:指描写乡土中国农村生活的诗歌。
10. 田园牧歌:指描写乡土中国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文学作品。
11. 农民: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
12. 农业:指种植作物、养殖家畜等农业生产活动。
13. 农村基层组织:指乡村、村委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
14. 农村土地制度:指乡村土地的所有、使用、流转等制度。
15. 农村教育:指乡村学校、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16. 农村医疗卫生:指乡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17. 乡村文化:指乡村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等。
18. 乡村旅游:指以乡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19. 农村劳动力: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20. 农村收入:指从事农业生产、副业、务工等方面的收入。
21. 农村社会保障:指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等。
22. 农民工:指从事城市工作的农民。
23. 农民工问题:指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
24. 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的现象。
25. 农村电商: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农村电子商务活动。
26. 农村金融:指为乡村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2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流转等制度。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乡土中国》概念整理序言主题:中国社会学/ 乡村社会学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礼俗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文字下乡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概念整理序言主题:中国社会学/ 乡村社会学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礼俗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文字下乡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碰到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都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
”差序格局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与别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乡下人的“私”和“家”的模糊界限“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释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维系着私人的道德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们自觉应当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信念。
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团体格局中的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国家与政府相当于上帝与牧师,政府只是”代理者“,保障公民的权利差序格局的根本出发点:克己复礼“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定义:团体:团体格局中形成的社群社会圈子:差序格局中形成的社群社群:一切有组织的人群小家族——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1.中国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人类学中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从而具有长期性家的大小由事业大小决定主轴在父子之间,是纵的而非横的,夫妻成了配轴事业的需要排斥普通的感情2.感情是一种紧张状态,发动行为的力量感情定向: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感情的淡漠是社会关系稳定的一种表示“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
它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歌哭哀号是激动时不缺的配合。
”事业的需要排斥普通的感情3.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差别阿波罗式: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只能接受和维持(改变自己迎合外在秩序,即克己)浮士德式: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前途是无尽的创作,不断改变4.男女有别(家族取代家庭成为基本社群的原因)乡土社会中阻碍人们互相了解的是生理构造上的差别恋爱是浮士德式的,是对未知的探险,不以实用为目的,从而使社会关系不稳定。
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行为上按一定规则分工合作。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
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礼治秩序1.法治社会:人依法而治礼治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即做得对)的行为规范,靠传统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即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众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有甚于道德,人服礼是主动性的(曾子易箦ze)“礼治和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2.无讼“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内在的良心。
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让每个人知礼。
”讼师-“挑拨是非”“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法律-厘定权利,而非分辨是非“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
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故无法要求每个人都熟悉它,因此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不可或缺。
现代司法不能彻底推行(人人平等理念难以接受、寻求法律的往往是“败类”)“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
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还有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
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先已发生了。
”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1. 权力之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社会冲突: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以社会契约为基础,保证分工的有效性(同意权力)2. 权力的引诱主要在于其经济利益“甲团体想用权力来统治乙团体以谋得经济利益,必须有一前提:乙团体的存在可以供给这项利益。
”3. 乡土社会的无为政治“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富于抵抗能力的社会,因而往往是皇权的发祥地。
”(横暴)“但农业的帝国是虚弱的,因为皇权并不能滋长壮健,能支配强大的横暴权力的基础不足,农业的剩余跟着人口增加而日减,和平又给人口增加的机会。
”农业经济缺乏储蓄,则横暴权力受到经济限制,不得不将乡土社会中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同意权力去活动。
同意权力是分工体系的产物,乡土社会却是小农经济,因而同意权力的范围很小结论:“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和’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持续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使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无为的。
”4. 乡土社会的教化性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教化权力的有效性需要传统解决方式的有效性,从而需要文化的稳定”乡土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
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
”(辈分、年龄的重要性;孝道、无违)血缘和地缘血缘社会的基础: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
血缘的含义: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决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
(籍贯看父亲)亲密社群中,由于各分子多方面和长期的互相依赖,从而无法清算清楚。
社群的团结性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的人情。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难以存在的。
(街集的存在:各人以“无情”的身份出现,一切交易当场算清)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名实的分离1.时势权力:社会变迁剧烈,旧方法失去效力和信仰,人们跟从“文化英雄”2.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引起名实的分离。
分离的距离由社会变迁的速度决定。
“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的变动时,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从欲望到需要1.欲望是一种文化事实,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不同意“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
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
这内容是文化所决定的。
”导致:个人的欲望常常合于人类生存条件(不合者遭淘汰)2.社会变迁得慢时,人们可以从容调整思想与生活,从而有“看不见的手”社会变迁得快时,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的带来生活上的满足,人们开始注意行为与目的间的关系,发现欲望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创下的动机,因而注意“需要”。
3.“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
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
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