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合集下载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加缪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

战争、经济萧条和政治冲突交织在一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惑。

加缪,作为一位敏锐的观察者,通过其作品揭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

在加缪的代表作品《局外人》中,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对自己的生死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尽管他犯下了杀人罪,但法庭却因他的冷漠而判定他无罪。

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成为了一种反抗社会的力量,它使人们开始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质疑。

在《鼠疫》中,加缪描绘了一个因为鼠疫而封城的小城。

尽管城中的人们被隔绝开来,但他们却展现出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积极面对疫情,有些人则选择逃避。

这些不同的反应实际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鼠疫也成为了对人性善恶的终极考验,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荒诞的情境:加缪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荒诞的情境,如梅尔索在《局外人》中的冷漠表现、小城人们在《鼠疫》中的各种反应等。

这些情境使人们开始质疑现实生活中的常识和价值观。

2、人的异化:在加缪的作品中,人常常被描绘成孤独、冷漠的存在。

他们往往无法融入社会,或者被社会所边缘化。

例如,《局外人》中的梅尔索和《鼠疫》中的孤独者。

3、反抗与自由:加缪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只有通过反抗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种思想在《局外人》和《鼠疫》中都有所体现,主人公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社会的不公。

4、存在的意义:加缪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在荒诞的世界中,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探寻生命的意义。

《局外人》和《鼠疫》都表达了作者对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加缪作品中的荒诞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独特的文学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孤独、异化和存在的意义等重大问题。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部部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人类存在的力作。

海丝特·白兰清教压抑人性的显现

海丝特·白兰清教压抑人性的显现

外国文学研究海丝特#白兰:清教压抑人性的显现陈坤美国19世纪本土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被誉为/心灵罗曼史0的小说5红字6中,通过对海丝特#白兰与丁梅斯台尔之间痛苦爱情悲剧的描写,无情地控诉了清教思想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爱情的无情扼杀,批判了殖民地政教合一时期清教思想对人性的压制。

美国19世纪最富影响的浪漫主义本土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5红字6被誉为/心灵的罗曼史0,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在沉重中透出浪漫的抒情,在徐缓中透出优美的笔调,使得那种强烈的罪恶感、忏悔感已经远远超越了纯粹的宗教,直指普遍人的内心世界。

小说通过海丝特#白兰与丁梅斯台尔痛苦的爱情悲剧,满怀同情地控诉清教思想无情地扼杀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爱情,危害了人性中的善良的罪行,小说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批判了殖民地政教合一统治时期清教思想对人性的压制。

在16世纪的英国改革期间,出现了一支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败风气的新宗教)))清教(即加尔文教)。

信奉者都是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拒绝欲望的人。

17世纪20年代,一帮在英国因信仰而备受虐待的清教徒,为了子女的精神出路,乘/五月花号0离开欧洲,奔赴美洲,建立聚居地,开始了清教对美国的影响。

/五月花号0停靠在马萨诸塞州,纳撒尼尔#霍桑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

霍桑就出生在清教势力张狂猖獗之地)))马萨诸塞的塞勒姆镇。

霍桑家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而霍桑本人却憎恶伪善、残酷的清教,尤其痛恨清教思想对人性的压制,并把这一思想在他的小说5红字6中宣泄出来。

霍桑在中篇小说5红字6中以发生在新英格兰殖民地时期的一个爱情悲剧为素材,描写了海丝特#白兰和丁梅斯台尔之间的情爱关系,对压抑人性的清教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鞭挞与批判。

海丝特#白兰出身于一个英国破落贵族家庭,无论外表还是内心,都不像罪犯,而更像是一个圣者。

她五官端正、面容姣好、仪态万方,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渴望与热烈的向往,但却因为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不幸嫁给了一个身体畸形、阴沉的年老学者齐灵渥斯,这是一个不可能点燃海丝特爱情之火的丈夫,和这个丈夫结合的不和谐婚姻也只能是像一簇趴在残垣上的青苔一样靠腐质废料养育自己0。

浅析小说《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叛逆性格

浅析小说《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叛逆性格

浅析小说《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叛逆性格发表时间:2019-08-08T15:18:10.3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作者:张继友[导读] 小说《红字》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小说中对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可谓非常经典,作家霍桑通过对海斯特•白兰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把女权主义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女权主义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女主人翁的人物特点,以此来阐述海斯特•白兰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她叛逆性格的体现,从而了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行为所体现出(铜仁学院大数据学院15级物理学专业)摘要:小说《红字》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小说中对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可谓非常经典,作家霍桑通过对海斯特•白兰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把女权主义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女权主义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女主人翁的人物特点,以此来阐述海斯特•白兰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她叛逆性格的体现,从而了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行为所体现出的心理想法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

通过对小说里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和研究,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和主题,呼吁和倡导男女平等这一观念。

一、小说《红字》的创作背景霍桑的《红字》这本小说自从出版以来就广泛受到喜爱文学的读者和学术研究者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上都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描写技法相当高超。

小说《红字》的创作背景为19世纪,当时正值美国第一代女权运动迅猛发展时期,由于特殊社会背景的制约,许多知名女士以及一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创作和出版了诸多女权主义方面的作品,使得女权主义思想越来越深入到女性同胞的心里,在全世界范围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女权意识的出现及小说创作中女权主义的融入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荒诞幸福者的白玫瑰——加缪《西西弗神话》中反抗荒诞的生命哲学

荒诞幸福者的白玫瑰——加缪《西西弗神话》中反抗荒诞的生命哲学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荒诞:幸福者的白玫瑰——加缪《西西弗神话》中反抗荒诞的生命哲学文/林学阳在绝对真理之外,是荒诞的领土。

那是一潭不近情理的死水,浸润悬于人类项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永远生活在忧虑与荒诞中,因为荒诞,所以存在。

加缪将这一理念升华:因为荒诞,所以幸福。

在但丁《神曲·天堂篇》中,九重天上的天府、上帝与众天使的居所是永恒幸福的所在,被但丁称作“幸福者的玫瑰”,而白色在西方文学中象征高贵。

可以说,加缪《西西弗神话》中的“荒诞”代表着幸福,是“幸福者的白玫瑰”。

他笔下的西西弗就是一位荒诞英雄,西西弗对命运的轻蔑,让他成了自我命运的主宰者。

当西西弗在地狱之坡上推着巨石,他的意志也许正飘游在奥林匹斯山巅轻捻着玫瑰。

这篇文章的主题意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荒诞的轻蔑,对荒诞的反抗,对荒诞的掌控。

西西弗的幸福来自他对荒诞的轻蔑。

加缪自己说过“荒诞是在人类的需求与世界的非理性的沉默这两者的对抗中产生的”。

人类永恒的渴求与客观世界的冷漠的断裂,造成了荒诞。

人们会在怀着希望,而客观现实给予人深沉打击之时,感受到自身处境奇异的不合理。

会发出“怎会如此”的天问。

这就是荒诞的感受。

而当客观环境令人满意时,荒诞随之消失。

要感受到这种荒诞感,就要经历人与生活、“演员与布景”的分离,从自己存在的客观世界中抽离出来,并加之以轻蔑的审视。

加缪有着并不很幸福的生活经历,他曾尝过生活磨练的苦汁。

正是这种经历,使他产生了苦难中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轻蔑。

加缪骨子里是乐观的,他怀着健全而肃穆、朴素而自由的人道主义,那是在令人战栗的绝望背后的价值关怀。

纵使世界是荒诞的,也要与这荒诞对峙,颇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度。

他对命运的态度,化入了他笔下的西西弗。

西西弗“蔑视神明,仇恨死亡”,他扭曲的脸上含着对荒诞的轻蔑: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意识到了却不感到悲哀。

荒诞与反抗——加缪荒诞哲学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荒诞与反抗——加缪荒诞哲学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4卷第4期荒诞与反抗——加缪荒诞哲学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张丽(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一,加缪的“荒诞哲学”曾在世界范围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存在,人虽生活在其中,却如同虚设。

对人类来说,要想重构自己的生活意义,首先要敢于正视荒诞的现实,然后面对荒诞作出反抗。

人不能无条件地忍耐甚至接受荒诞对自己的消解,只有奋起反抗,才有可能将荒诞彻底摧毁,重构新的人类和世界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荒诞哲学;西绪福斯;局外人;里厄医生;反抗。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114(2012)04-0014-03Absurdity and Fight——Representation of Absurd Philosophy in Camus’s WorksZHANG LiAbstract: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 of Existism, Albert Camus’s absurd philosophy has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world. In Camus’s opinion, the whole world is just an absurd existence in which people exist but exist nominally only. He pointed out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be brave enough to face the absurd reality squarely and prepare to fight against with the absurdity for the purpose of reconstructing the meaning of life. After all, human beings must not put up with the digestion of the absurdity, let alone accept it. Only by fighting against with the absurdity, can human beings ruin it completely and reconstruct new form of existence of the world and humankind.Keywords: absurd philosophy; Sisyphus; outsider; Doctor Rieux; fight against.收稿日期:2012-08-25作者简介:张丽,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主体性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主体性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主体性作者:王琼唐海东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红字》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是一位具有主体性的独立女性。

母亲、异性恋爱人以及同性姐妹三种身份在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身上浑融一体,在每一种身份里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分别是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构建其主体性的每一个侧面。

由于尊重自己与他者之间的差异,她所构建的女性身份既有别于雌雄同体亦有别于铁娘子,而是以尊重两性差异为前提,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女性身份。

关键词:主体性差异性母亲观异性恋爱人观姐妹观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很早并一直就受到国内关注,其代表作《红字》仅从1980年代至今,已有35个不同版本的译本。

国内外对《红字》中女性主义的研究多是围绕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在与男权社会的斗争中是否取得了胜利以及霍桑对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的态度等,这些研究忽视了男女两性的差异,没有探究两性和谐的途径,因此也就没有挖掘出《红字》中海斯特身上独特的女性身份,即女性主义三大理论家之一露西·伊利格瑞(Lucy Irigaray)所认为的强调两性差异的女性身份。

一、作为母亲的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在父权制的社会中,母亲没有主体性,只是作为客体而存在。

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ler)在她的《十九世纪的妇女》(Wo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中,谈到了妇女的顺从和没有地位,听从男人的训导和教诲,无论此种教诲是对,还是错。

母亲是生育机器,为家族哺育后代,同时母亲是其丈夫的私人物品,像木偶一样被掌控。

本我,自我,超我——《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精神分析

本我,自我,超我——《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精神分析

Ma y . 2 0 1 3 V0 l _ 1 0 N o . 5
本我 , 自我 , 超我一 《 红字》 中 海斯特 ・ 白兰的精神分析
詹 佳 莉
( 湖 南 科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
摘 要 : 纳撒 尼 尔・ 霍桑的《 红 字》 是 美 国第 一部 获得 世 界 声誉 的 杰作 , 自1 8 5 0年 出版 以 来一 直 受 到 国 内外 文 学
她 已 经 清楚 的知 道 了 自 己是 有 夫 之 妇 ,她 的这 种 行 为无 疑 严 重 触 犯 了 清教 社 会 关 于 婚 姻 、 家 庭 的禁 令 , 违 背 了传 统 的道 德 规 范 和 思 维定 势 . 是 当 时 的 清 教 教义 所 定 的八 大宗 罪 过 之 一 .

兰是 整 部 小 说 的 核 心 人 物 。 在她 的身上, 我 们 看 到 了 她 从 犯 罪 — — 赎罪 — — 精 神 升华 的心 路历 程 。 本 文试 从 弗 洛伊 德 的 三 重 人 格结 构 理 论 来 解 析 小 说 中 女 主 人公 海 斯 特 ・ 白 兰复 杂
的人 格 特征 。
评 论 家 的 关注 , 其 女 主 人 公 海斯 特 ・ 白 兰的 性 格 一 直是 评 论 家们 讨 论 的 焦 点 。本 文试 从 弗洛 伊 德 的 人 格 结 构理 论 来
解 析 名 著《 红 字》 中女 主 人 公 海 斯特 ・ 白兰 的性 格 , 探 寻 她 灵魂 最终 得 以 升 华 的 三部 曲 : 本 我 的 爆发 , 新 自我 的形 成 和
现 实 主义 心 理 描 写 和卓 越 的艺 术 表 现 形 式 赋 予 了 《 红字 》 强

抗争中的坚忍_妥协中的坚持_红字_海斯特_白兰性格解读

抗争中的坚忍_妥协中的坚持_红字_海斯特_白兰性格解读

摘要:《红字》是女性追求真爱,挑战清教社会中神权、父权和政权的代表作。

小说以红字为主线,刻画了海斯特·白兰在自我改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格:抗争性与妥协性。

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体现了海斯特·白兰对社会的改造: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真爱的追寻,改变了人们对红字的世俗看法,并赋予它更多反映女性精神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白兰妥协性勇敢性文学作品通常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小说《红字》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海斯特·白兰,一个敢于冲破畸形婚姻束缚的少妇,因犯通奸罪而不得不戴上象征耻辱与罪恶的“A”字以示众的故事。

长达七年的“赎罪”与炼狱成就了海斯特·白兰对爱情的坚持,更有意义的是她通过努力,改变了周围人对“A”字的世俗看法,最终实现了个人身份的蝶变。

海斯特·白兰的性格特征不是单一的,在清教主义的背景之下,为了生存,为了养育女儿,她的反抗表现出明显的妥协性,但在追寻个人尊严与自由上,她又有着突出的勇敢性。

一、孤独的挣扎,苦难的炼狱海斯特·白兰的孤独来自不幸的婚姻。

因家道中落,她受父母之命嫁给了老齐灵沃斯。

在父母看来,齐灵沃斯有丰厚的经济基础、渊博的学识,定会给海斯特带来幸福,但他们无法预料海斯特婚后的生活却“有如败在墙上的一丛绿苔,靠腐朽的质料来养育”。

[2][P131]冷漠的婚姻无法满足海斯特对真爱的渴望,必然会导致注定的“叛逆”———大胆追求幸福生活。

在波士顿独居的日子,年轻有为的牧师丁梅斯戴尔激起了海斯特内心的波澜,两人最终暗中结合。

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本无法容忍这样的真爱,但海斯特深信真爱是神圣的,便向教会的信条、社会的法律,还有所谓的男权观念发起了挑战。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对传统道德体系的反叛必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海斯特被勒令佩戴上红色字母“A”(Adulteress:奸妇),站在邢台上示众。

在众人的注视下,“A”字有如鞭笞一般,不断抽打着海斯特流血的心。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作者: 吴乔艳
作者机构: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83-18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加缪;“荒诞”概念;“荒诞的人”;《红字》;海斯特;反抗天使
摘要:�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非法私通',追求自由的天性被无情压抑。

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

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人'。

论文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确立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试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罪恶中的成长

试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罪恶中的成长

《 字 》 美 国 作 家 纳 撒 尼 尔 ・ 桑 (84 16 ) 红 是 霍 10 — 84 的代
表 作 , 部 带 有 美 国特 定 历 史 条件 思 想 文 化烙 印 的 作 品 , 这 因 其 主题 的 多样 性 和 微 妙 的 表 现 手 法 而 长 期 受 到 文 学 批 评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从 女 性 成 长 小 说 的 视 角 对 《 字 》 行 红 进
南昌 高专学 报
20 09年 第 6期 ( 第 8 总 5期 ) 2 0 0 9年 I 出 版 2月
Ju ac agC lg omd o n hn o ee fN l
N . s m s ) D c 09 o fu s 6 e, 0 2
试析 《 字 》 海斯特 ・ 兰罪恶 中的成长 红 中 白
二 、 宇 : 长 的 动 力 红 成

万 缕 的 联 系 。 红字 》 现 的 是 圣 经 中 罪 与罚 的 主题 , 中 《 表 其 的 主人 公 都 可 以在 圣 经 中 找到 原型 。 《 世 纪 》 , 帝 在 创 里 上
用 亚 当 的一 根肋 骨 造 了女 人 夏 娃 , 夏 娃 与 他 为 伴 , 人 让 两
分 析 阐 释 . 以更 好 地 解 读 海 斯 特 ・ 兰 这 一 经 典 的 女 性 可 白
小时 . 揭露 她 的 罪 恶 . 在 胸 前 终 身 佩 戴 象 征 通 奸 的红 字 并
“ 。 另 一 方 面 , 是 凭借 这罪 恶 . 斯 特 才体 验 了 性 , A” 正 海 获 得 了知 识 , 历 了爱 情 而 成 长 为女 人 . 终 成 为 一 名 具 有 经 最 独 立 意 识 的 成 熟 女 性 。 老 体 衰 、 形 阴 郁 的 奇林 沃斯 在 年 畸 海 斯 特 还 懵 懂 的时 候 欺 骗 她 成 为 自己 的妻 子 。他 自己也 不 得 不 承 认 “ 把 你 蓓 蕾 绽 开 的 青 春 同我 这 枯 木 朽 株 错 我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坚 强勇敢的 白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性 格 的力量 ” 。这时 的她 已经 不再 是一 个通 奸 的 夫人 ,而是 一个捍卫 自己爱 情的勇敢 的女 王。 在绞刑 台上接 受审判 的海斯特 ,没有 因为总督 贝灵 汉 和约翰 ・ 威 尔逊 牧师 的威 逼利诱 而 屈 服 ,她 勇敢地 承受着一切 ,与之形 成反差 的是她年 轻爱人 丁梅斯 代尔却是惊 慌 的神 色 ,只能将 自己封 闭起来 才 可 以安 然 。 “ 我永 远 不 会 说 出孩 子 的 父 亲是 谁 的”海斯特 看着丁梅斯 代尔说 到 ,从 中我们看 到 的 是 一个 坚强 勇敢 的新 女 性 的形 象 。为 了所 爱 的人 , 白兰 带上 了耻辱 的 “ 红 字” ,她不 但忍 受 着 自己的 痛 苦 ,还希望承受 年轻牧师 的痛 苦。 她不卑不 亢 的地对 抗着传 统 ,向男权 主 义的社 会 宣战 ,在 巨大的痛苦 中艰难生存 ,在他 人 的耻笑 中肯定 自我 。 “ 首先要做 的 ,就是 要打倒 社会 整个 的体系 ,重新来 建树 。其 次 ,男人 的本性 ,或 者说 男 人 那些 已变成 长 期 的 遗 传 的 习惯 ,必 须 根 本 改 造 ,那 时女人 才享 有 近似 合理 的地 位 。 ”正 是抱 着 这样 的反抗 思 想 ,海斯 特才 有 了对抗 男 权 的勇气 ,
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北美殖民时期的悲剧爱情故事 。 书 中的女 主人公海 丝特 ・ 白兰生 活在 1 7 世 纪 清教徒 统 治下 的美 国新英 格兰地 区 ,她 和作为 医生 的丈夫 齐林 渥斯 之间没有 爱情 ,一直在 隐忍 中生活 ,直到 遇 到牧 师 丁梅 斯 代 尔 ,并 与 之 相 恋生 下 了女 儿 珠 儿 。这部小说 用象 征手 法将 人物 、情 节 和语言赋 予 极 强的主 观色彩 ,细致地刻 画 了书 中人物 的心理 活 动甚 至直觉 ,大量 的心理分 析使其 成为 了美 国心理 分 析小说 的开 山之作 ,是美 国浪漫 主义小 说 的代 表 作 。尼娜 ・ 贝姆在 谈 到 《 红字) )时 曾经说 到:“ 在 海 斯特 这个 形象 中 ,霍桑 塑造 了美 国小 说 中的第一个 真 正 的女 主 角 ,同时 也 是其 中永 远 的英 雄 之 一 。 ” 作 者通 过 对 海斯 特 ・ 白兰行 为和 内心 的 细致 描 绘 , 表 现出 了白兰的坚贞 、勇敢 ,赋予 了她强烈 的女权 主义意识 ,成为 了一个 跨时代 的新女. 陛。

海斯特白兰

海斯特白兰

海斯特·白兰:一位超越其时代的完美女性沈萌【摘要】:出生于1804年7月4日,纳桑尼尔霍桑与赫尔曼.梅尔维尔,亨利詹姆斯以及马克土温一起被列为19世纪美国最好的男性小说家。

其代表作《红字》更是使得他在美国文学史上永葆盛名。

该小说以17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作为一个通奸者的命运起伏。

霍桑通过以海斯特为代表的当时女性命运的描写,对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命运进行了探索。

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的行为表现以及内心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在霍桑的刻画下,她已具备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这使得她成为了一个超出其自身时代局限的新女性。

作为一个不雅的通奸者,海斯特并没有放弃屈服。

她追求真爱,独立以及平等,这使得她完全不同于与她同时代的女性。

她是一位具有女权思想的新时代女性。

正是因为海斯特不同于其同时代女性的特殊性,才使得《红字》这部作品经久不衰。

通过分析海斯特这个人物,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妇女的生存状况并对妇女的自身价值给机肯定。

本文将运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女主角海斯特的外在行为与内心世界。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起源与欧洲女权运动,其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创作以及女性阅读等。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审读,重点探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并着力于对男性文学曲解女性形象的行为进行批判。

其关注重点主要在于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并且鼓励妇女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来颠覆男性文化主义中心。

近年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转向以女性生活经验为基础肯定女性自身价值。

【关键词】:霍桑海斯特女权主义批评女性形象【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I712.074【目录】:摘要4-5Abstract5-7Introduction7-10Chapter One Hawthorne and a Synop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10-151.1 Hawthorne10-121.2 The Synop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12-15Chapter Two Feminist Criticism15-192.1 Feminist Critical Theories15-182.2 Feminist Methodology18-19Chapter Three A New Woman Image19-413.1 Hester's Rebellious Consciousness19-263.1.1 Hester's Attitude toward Her Punishment19-213.1.2 Hester's Rebellion against Her Unjust Marriage21-233.1.3 Hester's Fighting for Her Guardianship for Pearl23-263.2 Hester's Pursuit of Independence26-343.2.1 Independence of Economy27-293.2.2 Independence of Thoughts29-343.3 Hester's Pursuit of Equality34-413.3.1 Equality on Law35-373.3.2 Equality among Family Members37-41Chapter Four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Hester41-454.1 Hawthorne's Ideal Woman41-424.2 Hawthorne's Feminist Consciousness42-434.3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Movement versus Hester Prynne43-45 Conclusion45-47。

评析海丝特·白兰的反叛精神

评析海丝特·白兰的反叛精神

评析海丝特·白兰的反叛精神作者:张瑜来源:《商情》2008年第41期【摘要】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海丝特·白兰。

她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

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分析其反叛精神。

【关键词】海丝特·白兰反抗精神勇敢性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

三个主人公复杂纠结的命运发人深省,其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更是读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生活在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中的海丝特因为大胆追求爱情而落下“通奸”的罪名,被世人摒弃。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带着孩子自力更生,顽强地与命运斗争。

观其一生,海丝特痛苦的根源正是源于她潜意识里的反叛精神,但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她显出人性的光辉,被世人传颂。

美妙绝伦的海丝特家道中落,不得不下嫁给身体畸形的年老学者。

在苦等丈夫未果的情况下,她与年轻有为的牧师相爱,并生下孩子珠儿。

骨子里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正如野玫瑰一样,生机勃勃。

这本是人性中最为自然的部分,却为当时清教徒统治的社会所不齿。

为了忠于自己的爱情,海丝特拒绝交代孩子的父亲,选择独自承担通奸的罪名。

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海丝特“干脆把孩子置在胳膊上,虽然她脸上泛起火辣辣的红晕,却傲然一笑,用一种从容不迫的眼光,环视了她周围的同镇居民与街坊邻居”。

她穿着按照自己的想象设计与缝制的精美服饰,几乎用一种安详的神态来应付众人对她的鄙视和折磨。

忠于爱情,勇于追求幸福,不受传统宗教道德束缚,这正是对海丝特反叛精神的重要诠释。

不被世人接受的海丝特不得不带着孩子珠儿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她本可以按照当时社会对她的要求开始她自我反省和自我赎罪的生活,远离是非,从此郁郁寡欢,了此残生。

然而,她选择自力更生,用精致的针线活与人沟通交流,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她用精美的丝线缝制胸前罪恶的象征“A”,任由它在胸前熠熠生辉。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人物形象分析 海斯特白兰是怎样的人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人物形象分析 海斯特白兰是怎样的人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人物形象分析海斯特白兰是怎样的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人物形象分析海斯特白兰是怎样的人【导语】:海斯特白兰是《红字》中的主要人物,关于海斯特白兰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自我实现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自我实现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自我实现作者:艾桂琴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艾桂琴(楚雄师范学院外语系,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美国殖民时期,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个爱情悲剧。

故事围绕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身上佩戴的红色字母A(Adultery:通奸)而展开,讲述了她在清教社会曲折的人生经历。

但通过她的矜持与努力,海斯特最终成功地将象征耻辱、罪恶的红字“A”变成了象征能干(able)、天使(angel)、可敬(admirable)和爱(adore)的标志,真正实现了自我。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白兰;遭遇;自我实现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93-0219世纪杰出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至今长盛不衰,尤其是“20世纪以来霍桑在美国文学史的地位有上升之势”[1]。

其代表作《红字》堪称世界文学经典之作。

因小说丰富的内涵和精妙的艺术手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对其加以挖掘、阐释。

仅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发表的与《红字》相关的研究论文就在300篇以上。

①从大多数学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评析;也有对其意象、神话原型、存在主义进行评析的。

霍桑本人的特殊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视角。

他于1804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没落世家,幼年丧父,此后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后来在亲戚的资助下上了博多因学院,曾与朗费罗和皮尔斯是同学。

大学毕业后回到萨拉姆镇开始了文学创作,因生活在清教气氛浓厚的新英格兰,从小就受加尔文教思想的熏陶和感染,这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兰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7期Fe b2012[摘要]《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法私通”,追求⾃由的天性被⽆情压抑。

⼥主⼈公海斯特·⽩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性尊严,追求⾃⾝幸福,最终实现了⼈⽣价值。

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

论⽂运⽤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物,确⽴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关键词]加缪;“荒诞”概念;“荒诞的⼈”;《红字》;海斯特;反抗天使[中图分类号]I106[⽂献标识码]A[⽂章编号]1673-0046(2012)2-0183-02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兰吴乔艳(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纳撒尼尔·霍桑(Natha niel Hawthorne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的作家,他深遂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法使他在英美乃⾄世界⽂坛上永葆盛誉。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学史上的经典之作,⾃1850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学界的⼴泛关注。

⼩说叙述的故事发⽣在17世纪的清教社会,⼥主⼈公海斯特·⽩兰在丈夫齐灵窝斯失踪后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真⼼相爱并⽣下⼀⼥珠⼉。

这样的⾏为触犯了清教的戒律,海斯特被判终⽣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A”(a dultery,即通奸)。

有关⼩说的研究涉及诸多⽅⾯,⽽海斯特也⼀直是评论界的宠⼉。

有些学者借助⼥权主义批评理论揭⽰她的⼥性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有些学者将⽣态学与⼥性主义结合在⼀起,⽤⽣态⼥性主义的思想阐述海斯特与⾃然的联系。

爱的圣徒-海斯特·白兰

爱的圣徒-海斯特·白兰

爱的圣徒-海斯特白兰
夏晓珍
【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3)003
【摘要】<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善良美丽,性格开放,为人热情,心胸宽广,忍辱负重,聪明能干.然而,内心中,她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对爱的追求过程中,她进入了自由的思想国度,领悟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感觉到即使自认为最幸福的女人其实也是不幸福的,如果要改变女人的处境,整个社会就必须重新建构.海丝特最终将思想勇敢地付诸于行动.虽然她的行动并没有成功,但是她的所想所为使我们看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曙光.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夏晓珍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红字》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的悲剧式爱情鉴析——从与其交往的三名男人性格、男权社会角度分析 [J], 刘克
2.浅议海斯特·白兰彻底的女性主义精神 [J], 范雪姣
3.从追求欲望到自我超越——安娜·卡列尼娜和海斯特·白兰女性形象的差异 [J], 刘素梅
4.海斯特·白兰与简·爱之性格比较 [J], 齐秋萍;黄汉平
5.女性主义视角下海斯特·白兰的"叛逆"精神 [J], 王亚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斯特·白兰的救赎之路

海斯特·白兰的救赎之路

海斯特白兰的救赎之路
姚秀娟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5)004
【摘要】在《红字》中,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清教道德,对海斯特·白兰进行了“他者”排斥.然而,海斯特·白兰并没有完全成为患有“失语症”的弱势女性,通过对罪恶的内省和对迪梅斯戴尔的抚慰,白兰表现出了隐忍、勇敢和坚韧等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海斯特·白兰逐渐成为一名具有人性光辉的救赎圣女.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姚秀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红字》中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苦难与“救赎”
2.道德鞭笞下的灵魂救赎——浅析《红字》中白兰·海丝特的爱情之路
3.重振天使的道德之光——论人性救赎下海斯特·白兰的重生
4.《红字》中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苦难与“救赎”
5.探究《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精神救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7期Fe b2012[摘要]《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非法私通”,追求自由的天性被无情压抑。

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

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人”。

论文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确立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关键词]加缪;“荒诞”概念;“荒诞的人”;《红字》;海斯特;反抗天使[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183-02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吴乔艳(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纳撒尼尔·霍桑(Natha niel Hawthorne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深遂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使他在英美乃至世界文坛上永葆盛誉。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1850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清教社会,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在丈夫齐灵窝斯失踪后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真心相爱并生下一女珠儿。

这样的行为触犯了清教的戒律,海斯特被判终生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A”(a dultery,即通奸)。

有关小说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而海斯特也一直是评论界的宠儿。

有些学者借助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揭示她的女性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有些学者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阐述海斯特与自然的联系。

事实上,海斯特所处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她的行为反映了她对荒诞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最早提出“荒诞”概念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荒诞哲学”,在整个荒诞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论文将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从而确定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这是一个新鲜的尝试,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去理解欣赏这部作品,更启迪了当代社会中陷入精神沼泽的人们在海斯特的引领下重新审视生活,找寻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阿尔贝·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是法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1957年加缪因其作品“透彻认真地阐明了当代人的良心所面临的问题”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达到了文学成就的巅峰。

加缪是有明确哲学观念的文学家,他的独到之处在于把哲学思辨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并通过生动的文学形象深刻地反映他的哲学思想,演绎了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1.“荒诞”概念的提出关于“荒诞”的概念,哲学家们众说纷纭。

加缪在其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中是这样描述荒诞感的:“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失去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这种流放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乐土的希望。

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

”这种荒诞感是人自身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的自我意识。

人们用理性思考,试图解释世界和人生,探寻世界的合理性,发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而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们发觉世界充满了种种的不合理,它抛弃真理,漠视希望,否定知识。

人们心力交瘁,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无法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求出路和安慰,荒诞感油然而生。

荒诞的感觉创造了荒诞的概念。

在加缪看来,“荒诞在于人,也在于世界,是联结二者的唯一纽带。

”“荒诞产生于人的呼唤与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

”因此,荒诞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分离和冲突,人与世界的关系断裂。

加缪认为,人的意识是发现荒诞的关键,当人们开始怀疑世界和人生,人们就意识到了荒诞。

荒诞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

2.“荒诞的人”对待荒诞世界的态度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但并非因此就放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个世界,相反,他主张人应该正视荒诞世界,并向它提出挑战,勇于反抗现实,确立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加缪在悲观的世界中投射出他乐观的生活态度,赋予了荒诞世界新的内涵,并形成了独特的“荒诞道德观”。

他把持有这种积极道德观的人称作“荒诞的人”。

”荒诞的人“对待荒诞世界的态度主要体现在:(1)承认现实世界的荒诞性,勇于面对荒诞,保持对荒诞的清醒认识。

正如加缪所说“荒诞的状态,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其中。

”“生存,就是使荒诞存活。

使荒诞存活,首先是正视荒诞。

”(2)敢于反抗荒诞世界,和命运抗争,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

“荒诞的人”把自己视为生活的主人,有强烈的“生的激情”,他把荒诞的精神地狱看作是恢复人类183--尊严的天堂,不依赖上帝和未来,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去追求幸福。

人性、自由、正义在荒诞的世界里通过人的积极反抗获得释放。

二、反抗荒诞世界的天使———“荒诞的人”海斯特1.海斯特对荒诞世界的认识《红字》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在17世纪的波士顿,当时的社会处于专制主义和清教思想的禁锢下。

宗教与法律几乎等同,人们的生活以及道德评价都受到严酷的制约。

清教徒不允许自己的信徒在宗教上持有不同的信仰。

强调高尚的立场和成就是“永远体面”的标示———上帝的宠爱。

他们相信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人是堕落的罪人,必须通过救赎获得心灵的纯净,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

清教徒注重理智,排斥情感,崇尚理想,禁止欲望,后来发展到极端,妇女在街上微笑要处以监禁,孩子在路上嬉戏要处于鞭刑。

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通奸罪被看成罪大恶极,对犯罪的人更是严惩不贷。

女主人公海斯特出身于贵族世家且年轻貌美,却嫁给了年老体衰、丑陋畸形的学者,他们之间毫无爱情可言,海斯特无疑牺牲了她一生的幸福,而这种压抑人性的婚姻模式在专制主义和无条件选择的清教社会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与公众的认可。

海斯特在丈夫失踪后,与年轻英俊的牧师结识,两人志趣相投,坠入爱河并有了爱情的结晶珠儿。

然而,他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天性遭到了鼓吹禁欲主义清教徒的残忍迫害。

海斯特因通奸罪被判终生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A”,成为公众排斥的对象,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她。

清教社会的统治者甚至超越了天然的法则,当他们发现珠儿不信仰至高无上的上帝时,便决然剥夺海斯特对珠儿的抚养权,割裂母女的血脉之亲。

海斯特清贫度日,却利用其精湛的针线手艺帮助他人、救济穷人。

然而,这些人仍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予以辱骂。

孤独和痛苦使海斯特开始思考,开始质疑自己所处的社会,内心渴望与现实无助之间的冲突使她逐渐意识到了清教社会的荒诞本质。

2.海斯特对荒诞世界的反抗(1)海斯特对爱情的追求与捍卫虽然遭受不幸的婚姻,海斯特内心对真爱的追求并没有枯竭。

当她遇到博学多才的牧师丁梅斯代尔时,内心荡起了片片涟漪,爱情的花朵开始绽放。

海斯特勇敢地卸下了婚姻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

当然,他们的真爱受到了清教徒的严惩。

当清教徒逼迫海斯特说出“情夫”的姓名时,她坚决地答道“决不!”“我不愿意说!”为了爱人的名声,海斯特甘愿独自承担全部罪责和耻辱。

她背负耻辱的红字“A”,成为社会大众唾弃和践踏的对象。

在这种人格受辱的的情况下,海斯特没有选择远走他乡,而是义无反顾地留在她“犯罪”的地方,守护着爱人,等待相聚的时刻,海斯特的爱是深沉的,发自内心的呼唤。

当严酷的清教统治者要剥夺爱情结晶珠儿的抚养权时,海斯特无畏挑战宗教和神的权威,坚决维护自己做母亲的权利。

甚至在七年的痛苦煎熬后,海斯特仍充满希望,憧憬和爱人丁梅斯代尔远走高飞追求幸福生活。

在爱人死后,海斯特放弃了与女儿共享天伦的优越生活,重返埋有爱人尸骨的故地,重新戴上红字“A”,直到死后与爱人合葬,永远地依偎在爱人身旁。

岁月的流逝丝毫没有改变海斯特对真爱的坚守,她耗尽一生守护捍卫自己的爱情,内心对幸福的渴望正是支持她的动力源泉。

(2)海斯特对待生活的乐观与激情在荒诞的清教社会中,海斯特被视为“罪孽深重”的人。

但她并没有倒下,也没有失去生活的“激情”,相反,她变得更加坚强,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海斯特与珠儿住在远离社区的破旧茅屋,靠纯熟的针线活维系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除去打扮她的婴孩稍有花费之外,她把全部多余的收入都用来救济他人。

”“对于穷人的每一种需要,她比谁都快得提供她菲薄的支援。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灾难发生,她都会立刻找到自己的位置,服务于公众或造福于他人。

”然而海斯特施舍帮助的对象却以怨报德,对她恶语相伤,折磨蹂躏她的内心。

她对此默默承受,仍以仁爱、慈悲之心尽其所能地为他人排忧解难。

海斯特认为珠儿是上帝赐予她最宝贵的礼物,是她的精神之柱和希望曙光。

她自己穿最粗糙的料子,却用心打扮珠儿,她尊重孩子浪漫的天性,希望珠儿无忧无虑地成长。

珠儿是“大自然的孩子”,她活泼好动、机灵可爱。

海斯特“微笑地看着珠儿”,找寻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终,海斯特的真诚与善良赢得了小镇居民的认可与赞赏,她成了人们特别是妇女心中的救世主和精神寄托,人们经常带着各种困惑和忧虑来寻求她的忠告和建议。

海斯特重新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她胸前的红字“A”不再象征耻辱,而被赋予了“able”、“a dmira ble”、“a ng e l”等光辉的意义。

《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与加缪“荒诞的人”的形象异曲同工。

面对荒诞的清教社会,海斯特没有逃避放弃,而是正视荒诞,保持对荒诞世界的清醒认识,立足于当下,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她怀着强烈的“生的激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感受生命、体验生活、反抗荒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赋予荒诞世界以意义。

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却遭受着精神的孤寂。

作为反抗荒诞世界的天使,海斯特的形象必将引领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内涵和意义,远离精神沼泽的困扰,追求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1]Camus,Albert.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M].Trans.Justin O’Brien.New York:Random House, 1955.[2]Nathaniel,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杜小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坎伯,理查德.加缪[M].北京:中华书局,2002.[5]纳撒尼尔·霍桑.红字[M].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6]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8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