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9年版 课件
(2009年版)
专家委员会
执笔专家 贾伟平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高 鑫 葛家璞 郭晓蕙 纪立农 姬秋和 贾伟平 李 红 李 强 李延兵 柳 洁 陆菊明 栾晓军 彭永德 冉兴无 单忠艳 田浩明 王卫庆 翁建平 谢 云 杨文英 于德民 周 健 周智广 朱大龙 邹大进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酸
半透膜
Pt 电极 2e-
0.6 volts
到记录器
监测原理
? 组织间液的葡萄糖 (G2) 浓度和血糖 值(G1)相匹配
目录
? 一、背景 ?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简介 ? 三、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 四、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 五、动态血糖监测的使用规范 ? 六、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患者教育 ? 参考文献
动态血糖监测主要的优势
?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 和低血糖
?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
一幅图比得上千言万语 …
发现“隐匿性”低血糖
每10 秒接受1次电信号 每5 分钟将获得的平均值转换成血糖值储存起来 每天可储存288个血糖值
Ginsberg BH.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9, 1: 203-204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感应探头 (2)血糖记录器 (3)注针器 (4)信息提取器 (5)软件
(3)
目录
? 一、背景 ?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简介 ? 三、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 四、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 五、动态血糖监测的使用规范 ? 六、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患者教育 ? 参考文献
糖尿病监测及治疗技术的发展
验尿
胰岛素泵 血糖仪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
研发更准确、实时、长效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新型传感器技术
探索新型传感器材料和制作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耐用性和舒适性。
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提高监 测效果。
动态血糖监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 床应用指南
目 录
• 引言 • 动态血糖监测的基本知识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实践指南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未来发展 • 参考文献
01
引言目的Biblioteka 背景目的为了规范和指导中国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有效地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背景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临床对于血糖的精细 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动态血糖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的 血糖监测方法,能够全面、连续地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诊疗依据。然而,目前动 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适 应证掌握不准确、操作不规范、数据分析不充分等。 因此,制定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临 床应用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测试。
血糖仪的测试结果和生化仪的测试结果之间的偏
差应控制在如下范围:当血糖浓度<4.2 mmol/L 时,95%的测试结果应在±0.83 mmol/L偏差范围
内;当血糖浓度≥4.2 mmol/L时,95%的测试结果
应在±20%范围内。
精确性的标准
血糖浓度<5.5 mmol/L时,标准差<0.42 mmol/L ;血糖浓度≥5.5 mmol/L ,变异系 数(CV)<75%。
2011年WHO正式发布“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诊
断糖尿病”的咨询报告,推荐在有条件的地方 HbA1c检测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手段,6.5% 为诊断糖尿病的临界值。同时,HbA1c<6.5% 并不能排除经血糖检测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因 HbA1c6.5%的切点是否适合我国人群尚未在我
国人群中验证且我国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
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数据的注意点 (1)在解读结果时应着重分析血糖的波动规律 和趋势,并尽量查找造成血糖异常波动的可能 原因,而不是“纠结”于个别时间点的绝对血 糖值。
(2)每次的监测数据仅仅是反映既往短时间(
如72H)血糖控制情况,不能将此时间窗扩大
化。
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数据的注意点 (3)推荐采用“三步法”标准分析模式解读动 态血糖图谱及数据,简要而言,即第一步分析 夜间血糖,第二步看餐前血糖,第三步看餐后 血糖,每个步骤先观察低血糖、后看高血糖并
CGM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3次以上皮下胰岛素
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在SMBG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
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治疗 目标
患者 教育
血糖监测
运 动
饮食 药物 治疗
4.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Medtronic Confidential
黎明现象
CGMS
Medtronic Confidential
的 临 床 应 用 评 估 工 具
----
治疗 目标
患者 教育
血糖监测
运 动
饮食 药物 治疗
4.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Medtronic Confidential
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
• •
进餐注射速效胰岛素 先低血糖后高血糖
Medtronic Confidential
CGMS的全面血糖信息
1. 糖尿病评估—重点关注 多日图
2. 制定,调整,评估治疗方案—重点关注 单日图 特定时间段图 3. 糖尿病教育工具—重点关注 大事件功能 4.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重点关注 多日图
探头结构
葡萄糖
葡萄糖酸
铂电极
2 e-
ISIG
=探头的输入电流
葡萄糖 + O2 H2 O 2
H2 O2 + ; O2 + 2 e 电流:ISIG
电压:VCTR
Medtronic Confidential
3层结构: 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铂电极
1.CGMS 基本原理 2.CGMS 临床应用
CGMS---糖尿病教育工具
使患者 • 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 • 增加运动的积极性 • 改变生活规律 •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 更容易接受和使用712的高级功能 患者的高度参与,良好的控制血糖!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 精确性的标准: 血糖浓度<5.5mmol/L时,标准差<0.42mmol/L;血糖浓度 ≥ 5.5mmol/L, 变异系数(CV)<7.5%。
SMBG的影响因素
(1) 血糖仪采用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
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 采用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与实 验室数值较接近,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 浓度会略高于静脉血浆糖 若用全血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较实 验室数值低12%左右, 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 萄糖浓度与静脉血浆糖较接近。
WHO于1980年提出并于1985年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8mmol/L和/或OGTT 2小时血糖 ≥11.1mmol/L;这个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了十多年,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诊断的敏感性太低:以空腹血糖>7.8mmol/L为诊断 标准,则80-99.5%的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若以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诊断标准,则新诊断的患 者中有61-69%的空腹血糖<7.8mmol/L。 (2) 应用这个标准,多数患者在诊断前已出现多种并发 症。2型糖尿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10年实际上已有并发症, 在诊断时有29%的患者有视网膜病变,37%出现微量蛋 白尿。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前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
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
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 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血糖监测的重视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生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
鉴于国内现行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监测应用的建议较为简略,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
一、SMBGSMBG是最根本的评判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
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糊口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觉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糊口体式格局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进步治疗的有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局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主动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实时向医务工作者征询的手段,从而进步治疗的依从性。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XXX(ADA)[2]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3]等机构公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构成局部,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举行SMBG。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实时CGM
实时CGM技术简介
在提供即时血糖信息的同时提供高、低 血糖报警、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 糖调节,但在决定调整治疗方案前还需应用 血糖仪 自测血糖以进一步证实。
适应症
①HbA1c <7%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 使用实时CGM技术可辅助患者的HbA1c水平持续 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回顾性CGM的适应症
此外,合并 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暴发 性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 等如病情需要也可进行CGM,以了解其血 糖谱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其他伴有血糖变化 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如胰岛素瘤等,也可应 用CGM 了解血糖变化的特征。
准确度评价标准
(1)每 日匹配的探头测定值和指血血糖值 ≥3个; (2 )每 日匹配的探头测定值和指血血糖值 相关系数≥0.79 ; (3 )指血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5.6 mmol/L 时,平均绝对差 (MAD ) ≥28% ;指血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值<5.6 mmol/L 时, MAD ≥18% ,此时探 头测定值与指血血糖值相关系数 (R值)以 n/a 的形式报告。
②HbA 1c >7% 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 如有能力每 日使用和操作仪器,也推荐使用。
③推荐有能力接近每日使用的成人1型糖尿病患 者使用实时CGM技术,无论患者血糖是否已经达 标。
适应症
④在8岁以下儿童中使用该项技术尚缺乏循 证医学证据。
⑤基于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 局限性,暂不推荐在重症监护室 (ICU )或 手术室中单纯采用实时CGM技术进行血糖监 测。
最好选择血糖相对较稳定的时间段进行 (如 三餐前及睡前等)。 (3 )进行指血血糖检测后,应立即将血糖值 输入血糖记录器;如两者之间间隔超过5分 钟,则需要重新检测指血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新进展
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新进展赵丽华周媛媛张宇桑圣梅钱莉摘要综述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发展历程、临床运用、使用维护及护理进展,能有效指导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进展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CGM)在血糖监测指南中被列为血糖监测方法之一,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31,是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3」。
此技术临床适用于I型糖尿病、n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研究、重症及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波动监测、不同营养要素应用血糖变化监测,妊娠糖尿病生活方式血糖调整等3」。
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发展历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发展分别经历了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相结合DOI:12.19796/ki.1024-6411.2221.22.023工作单位:226001南通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丽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通信作者:桑圣梅本研究为江苏省南通市指令性课题(课题号:MS12018025)收稿日期:2017-05-26的3C系统、小巧的lUroU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以及最新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等。
国外还有一款结合动态血糖监测仪(GMS)结果设计的新型闭环胰岛素泵系统3],它是一个真正的闭环反馈系统,能通过电子控制的手段,根据血糖升高或降低来调节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它的出现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每一餐,但该系统尚未在国内审批使用。
12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最早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System,CGMS)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问世,在1799年得到了美国FAD的批准并开始应用于血糖参数的动态监测,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始在国内临床和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规范血糖监测临床应用
01
通过指南的制定,规范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提高血糖监测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指导医生合理选择监测方法
02
指南提供了不同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有助于医生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推动血糖监测技术发展
03
指南的制定将促进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患者提
供更加便捷、准确的监测手段。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动作用
政策法规的推动促进了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健康保
障。
THANKS。
培训教育与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血糖监测 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 统培训,确保熟练掌握相 关技能。
患者教育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册等 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血 糖监测知识普及,提高患 者自我管理能力。
新技术学习与应用
关注血糖监测领域新技术 、新方法的发展动态,及 时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并掌 握。
连续血糖监测技术
动态血糖监测
通过植入皮下的葡萄糖传感器实时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可持续数天至数 周不等,提供全面的血糖波动信息,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利用敷贴于皮肤表面的葡萄糖传感器和手持扫描仪进行无创连续血糖监测,操 作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适用于门诊和居家血糖监测。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指南推荐的血糖监测 方案,成功实现了血糖的平稳控制。
01
案例二
一位长期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遵 循指南建议的血糖监测频率和技术后, 有效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02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一、更新要点1.血糖仪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自我血糖监测和在医院内进行的即时检测,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2015年版指南中,对血糖仪提出了“准确性要求”和“精确性要求”。
新版指南为了与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行行业标准中的名称统一,将2015年版指南中的“准确性”更改为“准确度”,“精确性”更改为“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实验室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是指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保证血糖仪临床开展准确检测的基本要求。
新版指南采用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4月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WS/T 781‑2021),该行业标准对准确度的要求为,当血糖浓度<5.5 mmol/L时,至少95% 的检测结果差异在±0.83 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5 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在±15% 的范围内。
对精密度的要求是,当血糖浓度<5.5 mmol/L 时,标准差<0.42 mmol/L;当血糖浓度≥5.5 mmol/L 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7.5%。
2.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频率:新版指南在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适用范围与2015 年版指南保持一致,但在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方案与频率的选择上与2015年版指南有所不同。
2015年版指南根据不同的降糖措施推荐了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而新版指南则强调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鉴于目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型日益增多,原来固定的监测方案已无法覆盖所有的治疗需求。
新版指南对于血糖监测方案的推荐仅给出原则性建议,提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监测方案。
总体原则是对于血糖控制较为稳定的患者,监测的间隔可以适当灵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血糖监测的权威、全面和实用的指导。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血糖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方法、技术、以及在不同疾病和情况下的应用策略。
通过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我们提供了关于血糖监测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以及针对各种临床情况的优化策略。
本文的编写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在血糖监测方面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血糖监测技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管理和治疗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推动中国血糖监测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为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血糖监测的基本原理、血糖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机、以及血糖监测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我们还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以及特殊情况下(如低血糖、高血糖危象等)的血糖监测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期待这份指南能对临床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在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血糖监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个体化原则:血糖监测的频率、时间和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包括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程、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目标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
全面性原则:血糖监测应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夜间血糖等。
同时,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还应关注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及时性原则:血糖监测结果应及时获取并反馈给患者和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安全性原则:血糖监测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年版)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临床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1)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2)动态血糖监测CGB;(3)糖化白蛋白GA 监测;(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监测等。
各个方法各有利弊、反映的时间窗也各不同。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 年版)》据今已有4 年,随着信息更新、进步、完善,新的指南呼之欲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发布了最新版(2015 年版)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特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阅。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1. 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与ADA、IDF 和NICE 的推荐一致,新的指南建议所有患者进行SMBG。
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SMBG 可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 患者,SMBG 地位仍需研究。
2. 医院内血糖监测方法多通过POCT 完成以便可尽早处理,但需注意POCT 法止咳用于血糖监测而不可用于诊断。
院内需在血糖仪的精确度和抗干扰性、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操作规程及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3.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队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2-4 次空腹或餐后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3 天。
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 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动态血糖监测仪在Ⅱ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仪在Ⅱ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48名II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CGM),为患者和医护人员供了一个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数据指标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诊断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能判断的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
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治疗饮食教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更具有个性化的数据依据,化繁就简,化抽象为实象。
通过实验佩戴CGM得出的数据信息,针对性差异性的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实施干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之前血糖控制效果。
通过患者佩戴CGM,显著提升了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本人的自护意识和行为能力,减少痛苦和避免发生意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自护行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
糖尿病已经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继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之后排位第三位的疾病,属于高发的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控制不佳者可至残甚至危及生命[1]。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措施主要包括降糖药物,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以及自我检测5项内容 [2-3]。
其中运动治疗以及饮食教育是基础,药物治疗是关键,实施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有效控制疾病以及维持生命的方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4-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医疗技术手段随之出现,将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临床中,可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改变传统的一尘不变的单一的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中国动态血糖检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定义,动态血糖监测(CGM)是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监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5 次/d
2~4 次/d
多次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应进行 SMBG 的时间点:正餐和点心前、偶尔餐后、睡
前、运动前、怀疑低血糖时、治疗低血糖至血糖恢复正常后、执行关键任务前(如驾
驶)
1~2 次注射:SMBG 结果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或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监测方法
点时血糖 监测
3天
2~3周 GA
2~3月
CGM
HbA1C
血糖监测方法
自我血糖监测(SMBG)—— 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局限性: 无法完整反映患者的全天血糖谱,存在监测的“盲区”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局限性: 对于调整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
Thorsteinsson B,et al. 2006 ADA, 2098, 2099-PO.
CGM有助于分析低血糖的原因和时间分布
夜间 傍晚
25% 34% 11% 30%
上午
原因不明
43%
其他原因
21% 36%
下午
体力活动
低血糖的时间分布 症状性低血糖在日间最常见 体力活动是引起低血糖发生的最常见原因
背景及特点
特点 —— 服务临床 目的 —— 规范行为 未来 —— 继续修订 总结国内临床数据 合理应用 提高水平 不断更新
2009.07-09 —— 起草, 反复修订 2009.10.09 —— 中华糖尿病学会常委会通过 2009.10.10 —— 专家组集中讨论、修订 2009.10-12 —— 意见反馈汇总、再次修订 2009.12.12 —— 正式发布
葡萄糖 组织间液
葡萄糖氧化酶
到记录器
葡萄糖酸
Pt 电极 0.6 volts
2e-
监测原理
组织间液的葡萄糖 (G2) 浓度和血糖 值(G1)相匹配
目 录
一、背景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简介 三、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四、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五、动态血糖监测的使用规范 六、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患者教育 参考文献
Glucose (mg/dl)
350 300
指端血糖值 CGMS监测值
胰岛素餐前大剂量
250
200 150 100 50 0
Breakfast 8:30 a.m. Lunch 12:00 noon Dinner 6:00 p.m. Bedtime 10:30 p.m. Target Range
严重低血糖风险 (LBMI)
Zhou J, Jia W,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 32: 1188-1193.
至今,国内已发表论文超过200篇, 其中中华系列论文30余篇 应用CGMS帮助制定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方案 探查传统监测方法难以发现的高血糖及低血糖 应用CGMS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认识不同糖耐量人群及各种类型糖尿病的血糖波动变化的特征
( 3)
( 2) ( 1) ( 4)
葡萄糖感应探头
细小、无菌、柔软的探头 分为三层: 半透膜 葡萄糖氧化酶 Pt电极
监测原理
组织间液内的葡萄糖 渗透过半透膜 与葡萄糖氧化酶反应 产生葡萄糖酸和双氧水 双氧水分解生成与葡萄糖相应的电子2e电信号通过Pt电极传输到记录器
半透膜
动态血糖监测主要的优势
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
和低血糖
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
一幅图比得上千言万语…
发现“隐匿性”低血糖
Type 1 on 70/30 Regimen
Nocturnal Hypoglycemia > 9 Hrs.
问题和解决方法一目了然…
一幅图比得上千言万语…
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CGMS有助于分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类型、时间分布和原因
Thorsteinsson B,et al. 2006 ADA, 2098, 2099-PO.
血糖波动—— 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A患者 MBG 5.9 mmol/L
高血糖
血糖波动
B患者 MBG 6.2 mmol/L
餐后高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的定义
动态血糖监测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
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
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
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 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简介
血糖仪 1. 通过一次性试纸检测血糖值 2. 部分血糖仪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通过 机制 管理软件将血糖信息输入电脑 性能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1. 通过植入皮下葡萄糖感应器24小时连 续监测葡萄糖水平 2. 血糖记录器中的数据可通过信息提取器 下载至电脑,分析软件定性和定量地描述 患者的血糖状况 1. 如“电影”一般连续显示血糖变化情况 2. 连续反映患者血糖随饮食、药物、运动 等事件的变化 3. 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血糖变化的整体趋势 和个体化特征 1. 测定皮下组织间液反映葡萄糖浓度的电 信号,然后转化成血糖值 2. 感应器多埋植于腹部皮下,也可以是手 臂等其他部位
发现“隐匿性”高血糖
一幅图比得上千言万语…
空腹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黎明现象
Somogyi现象
瞎子摸象的故事- 信息改变认知
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可以发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血糖变化
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精神因素、生活方式
了解传统血糖监测方法难以发现的餐后高血糖、夜间低血 糖、黎明现象、Somogyi现象等 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依从性 提供一种用于糖尿病教育的可视化手段 在评估血糖波动及发现低血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能反映低血糖的风险
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动态血糖监测 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 录
一、背景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简介 三、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四、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五、动态血糖监测的使用规范 六、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患者教育 参考文献
CGM提高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
SMBG (n=526)
总的发生率 严重低血糖 症状性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 可疑低血糖 与低血糖相关 0
0 0.9 1.3 0.3 0.1 0.1 1.3 1.4
8.2 5.3
CGMS (n=831)
0.5倍
5.5 2.6
1.1倍
2
4
6
8
10
研究对象:119例1型糖尿病患者
适应证
3. 在SMBG的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
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
血糖波动大 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
适应证
4. 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5. 患者教育 可以促使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依从 性,促进医患双方更有效的沟通 6. 其他糖尿病患者如病情需要也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以了解其血糖谱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使用规范
准确性评价
准确度评价标准 CGMS值与血糖值之间的时间差异 基于CGMS的动态血糖参数 动态血糖参数介绍
动态血糖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数据分析 动态血糖监测报告 探头报警处理
准确度评价标准
“最佳准确度”评价标准
每日匹配的探头测定值和指尖血糖值≥3个
相关系数≥ 0.79 指尖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5.6mmol/L 时 平均绝对差(MAD%)≤ 28 % 指尖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 5.6mmol/L 时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09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专家委员会
执笔专家
贾伟平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高
鑫 葛家璞 郭晓蕙 纪立农 姬秋和 李 红 栾晓军 王卫庆 周 健 李 强 彭永德 翁建平 周智广 李延兵 冉兴无 谢 云 朱大龙 柳 洁 单忠艳 杨文英 邹大进
贾伟平 陆菊明 田浩明 于德民
Designation(标示) - 如该天数据符合准确度标准, 本区域为空白
准确度评估结果的标识
Designation(标示)-不符合理想标准的被标记为: “请根据临床判断”(Use Clinical Judgement)
1922
1977
1978
1999
我国CGM的应用及研究
2002年 — 开展CGMS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2003年 — 中国人研究数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Ming Yu, Jian Zhou, KunSan Xiang, et al. 2003, ADA, 433-P.
2007年 —成立“全国动态血糖监测协作组”
平均绝对差(MAD%)≤ 18 %
Mastrototaro J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0,2:S13-S18.
准确度评估
96.2%的测定值A区和B区
Clarcke误差表格分析( error grid analysis, EGA )
Gross TM,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0,2: 49-56.
CGM—— 一本全面的血糖日志
每天288个血糖值记录 每日血糖图 多日血糖图 特定时间血糖图 血糖图小结
血糖波动 平均值 平均绝对差 相关系数 饼图 血糖曲线下面积
快照
录像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999年 —— 获美国FDA批准
2001年 —— 获我国SFDA批准
组 成 —— 葡萄糖感应探头、线缆、血糖记录器、信息提取器 和分析软件
术后
3.5 ~ 7.7 mmol/L
周健, 贾伟平,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7.
目 录
一、背景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简介 三、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四、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五、动态血糖监测的使用规范 六、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患者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