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

合集下载

普通话教程教案-第7课 朗读——声情并茂的艺术

普通话教程教案-第7课 朗读——声情并茂的艺术
①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
②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老师先读一遍,然后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曲 连。 【学生】理解、朗读。 【教师】讲授本节课的新知识点,朗读的技巧之节奏。 大家很棒,基本上掌握了,最后再来了解一下节奏。受作品基 调和思想内容的制约,朗读作品时应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轻 重缓急。恰当地把握朗读的节奏,既能体现有声语言的美感, 又能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常见的节奏类型大体有以下几 种。
① 这是一块不小的石头,一块道貌岸然的石头。
② 巡捕传说:“只一个字——贪。”
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曲调技巧。 【学生】理解、朗读。 【教师】讲授本节课的新知识点,朗读的技巧之重音。
朗读时,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人们往往会重读一些词或 词组,这些重读的部分称为重音。重音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语意和情感表达为依据来确定的。重音
接下来了解停连的技巧。停连是指朗读时声音的停顿和延 续,停连既是体会作品内容、表达情感的需要,也是朗读者生 理上换气的需要。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暂时中断和连接,可以更 清楚地把作品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听者。常见的停连有以下几 种。 第一种是落停,落停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表达之后,句 末语气应沉稳,声音下落。例如,下列句子的句末就可以采用 落停:
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上擦去腮边的泪水。 第四种高亢型。高亢型节奏的特点是语势高扬,势不可遏,
多重少轻,语速较快。这种节奏多用于表达振奋、狂喜、激动 等情感。老师读几个: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艺术摘要:本文拟从如何营造语文课堂高潮、营造语文课堂高潮对语文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成为艺术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计划。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潮艺术新课标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语文学科肩负着基础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教育目标,其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充满活力、散发着朝气的。

教学实践表明,一堂高潮跌起的课让学生如坐春风,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拓,能力得到提升。

有不少优秀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那么如何营造高潮跌起、摇曳多姿的课堂呢?一、开课营造高潮一篇文章需要一个漂亮的开头,一部影片需要一个能抓住观众的开头,一名演讲者也需要一个赢取掌声和鲜花的开头,一堂成功的课也应该注重开头的设置。

如果教师一上台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这节课会得心应手,教师究竟凭什么吸引学生呢?有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具有传染性,如果教师上台精神饱满、胸有成竹、气定神闲,这对学生无疑会形成无形的感染;如果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显得疲惫不堪、紧张心虚、畏首畏尾、毫无底气、说话结结巴巴,那课堂可想而知。

特级教师许敏峰的一堂观摩课——《生命生命》其开讲是这样安排的。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在别人的眼里,她是一个不幸的人,在12岁时也就是比你们大不了一两岁的年纪就患上了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关节都使得她疼痛难忍,甚至拿起铅笔写字都觉得很困难。

因此,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很正常地生活、学习,很多时候只能在轮椅或病榻上度过。

尽管这样,她却觉得自己生活得非常富有,她先后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深受读者的喜爱,她还拖着自己病痛的身体四处奔走并一手创办了社会基金会,专门帮助、支持弱势群体。

她还经常走进广播电台,用自己的真情给那些失去生活信心的人们带去勇气和鼓励,她就是杏林子,一位受人尊敬的台湾女作家。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1.情境的定义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2.语文自身的特点从多年教学一线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它学科如数、理、化学术性很强,而语文学科更注重感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述一定的内容、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它的产生都信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施1.在情境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情境教学,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课文、走进生活,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欣赏、创作、体味祖国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声形色并举,创设教学情景教师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追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美化课堂,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语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魅力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尤其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展现教师的语言魅力呢?一、抑扬顿挫的韵律美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其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

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

从根本上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成功。

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

”可见,教师在讲话时必须注意语调的变化,并以此来控制学生的注意。

二、声情并茂的情感美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

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语言,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一篇)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一篇)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一篇)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 1一、“文”“情”“理”相结合,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人文__内涵,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都流露出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够品味出语言的艺术。

学生在欣赏文章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也只有文章看多了才会逐渐形成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学生才会接受与理解“文”“情”“理”相结合的文章。

新课程__大力提倡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也就是希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摆脱固定、僵化、权威的教学方式,真正意义上的“__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__的生活,从__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我在授课的时候,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社会__、收集数据等实践方式来了解事实及有关知识,由于生活实际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创新教学,重视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广泛地开展创新教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新的教育观、教学艺术与清晰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模式单一,不能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到精心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中,这样为学生打破常规定式提供了动力,由此,学生可以逐渐地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而这正是拓展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当学生的质疑存在不合理性时,教师也不要刻意地责备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

例如在学习课文《孔乙己》的时候,可以将课文进行改编,创设情境进行表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以往较为局限的课堂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拓展。

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讲课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讲课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讲课艺术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讲课;艺术中图分类号:h319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注重讲授的艺术。

讲授的艺术不是高深莫测,而是一个语文教师,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就完全可以达到的教学艺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

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

”叶老在反对讲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讲解,因此,我认为笼统的把”讲”看成是”灌”,把讲等同于”注入式”是不正确的。

语文课程即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看重的是”讲”的语言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讲”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其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点注重”讲”的语言艺术。

一、言之有质,规范文雅质是教师的语言素质。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语言规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的规范。

具体地说就是要讲普通话,发音清晰,吐字准确,用词得体,语法规范。

其次谈吐要文雅,杜绝不文明用语,善用文雅的美辞,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

用规范文雅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做好示范,这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最基本的要求。

二、言之有情,声情并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感情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

语文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蓬勃的教学热情走进课堂,披文入情,情动于衷而形诸于外;注情于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一词一句,牵动学生情思;一举一动,点燃学生心灵之火;一篇一章,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摘要: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加强情感教育,对学生理解课文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激情调动;情感共鸣;传递;影响;道德情感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道德意识和情感世界能够充分受到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熏陶,应当把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忽视多年的学生情感教育问题提到一个全新的重要位置。

在教学中,各科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教学,表现尤为突出。

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中心环节。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一大特点就是教材的革新,以前的教材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只是一味地应试教育。

改革后的教材,生动形象有趣,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

改革后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真正将书本的知识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

那么,如何加强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尝试过以下方法,列举出来,和老师们分享:一、激情的调动,是情感共鸣的前提教师应该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激情。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将课本的知识很好地掌握,牢记在心,真正学到手里,并且运用自如,浓厚的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于其中,在很好的氛围中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讲些有关课文的趣事,名篇典故。

先声夺人 渐入佳境——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技巧探究

先声夺人 渐入佳境——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技巧探究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个好的课堂导人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

因此,应追求导人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用精彩的描述进行新课的导入通过精彩的描述,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

例如,在探究梁衡的《夏感》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段这样的课堂导语: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

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

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

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这段导语很具有夏天的代表性,很具有美感,学生听完之后似乎都接受了一次夏的洗礼,并且很想再在课文中“洗”一个夏天的“澡”。

二、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导入法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

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

”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

于是,我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声情并茂教语文 身临其境学知识

声情并茂教语文 身临其境学知识

声情并茂教语文身临其境学知识回想多年前看过的《戏苑乡音》,至今仍颇有感触,记得有一期的节目所选的唱段均为名家名段,每位艺术家的表演都精彩至极,剧中人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极到位,其中魏云老师表演的《朝阳沟》中云环下乡路上的一段唱,给我印象极深,云环看到美丽的朝阳沟,心情喜悦异常,魏云老师表演得声情并茂,连手势与行路都表现出一种无法压抑的快乐喜悦,我观看时也被其情绪所感染,心情也跟着舒畅喜悦;演包公的那位老师动作大方,唱腔高亢嘹亮,无不体现包公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浩然正气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用灌注自己全部情感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去阐释诗、词、文中的内涵,也要学一点表演,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领会文意,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文、我、情、生统一的境地,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似乎是学生没有学到什么“实际”的东西,但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领悟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加深,这样就能从更高层次上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看到一篇文章就能领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

以上观戏偶得正是现在所提倡的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作表情,辅之以生动的饱含感情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在学生听课时动之以情,下面就我个人在授课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描绘画面,让学生在听课时产生画面感例如,我在讲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由于开头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是叙述诗人的行踪,比较枯燥,学生不易感知蕴含在这两句诗中的诗意与作者的感情,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语言——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诗人春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一路走来,远望西湖水面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朵朵白云低临水面,像要探足水中洗濯一般,故曰“云脚低”。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

自居 易在《 与元九 书》 一 文中说 : “ 感人心者 , 莫先 乎情 ; 为人
比如 , 第一 册 中的《 春》 就 是一篇优 美的写景抒 情散 文 , 它形 师者 , 莫失乎爱 ! ” 情动于衷 , 才能感染和调动学生 的情感 。 缺乏情 象 地描绘 了春 回大 地 、 生机勃 发的景象 , 赞美 春 的活力带 给人 以 感 的语 言是苍 白无力 的, 让学生听了犹如在 喝一杯 白开水 。相反 , 希望和力量 。如果教师绘声绘 色地 对“ 盼春” 一“ 绘春” 一“ 赞春” 三 富有感情 的朗读 , 可 以陶冶性 情 , 提高审美能力 , 激发 和培养学生 部分进行 描述 , 就会使 学生有身临其境 、 如见其 物 、 如 闻其 声 的感 对 文学 的爱好 。教师若 打开 自己感情 的大 门, 敞开心灵的空间 , 做 觉 。更 能激 发学生产生丰富 的想象 和联想 , 使他们进入形 象思维 到“ 声情并茂 ” , 就能使 学生听 了犹 如在 品一杯 千年佳酿 , 回味无 和发散 思维的境地 , 这对学生强烈 的求 知欲无异起 到了一个催化 穷。在语文教学 中, 如果能融入教师 、 学生 、 作者 的情感 , 来拨 动学
下面结合近几年 的语文 教学 体会 , 浅谈一下 “ 声情并 茂” 在 教 俄 国的普列汉诺夫 曾说过 : “ 对 节奏的敏感 , 正 如一般 的音乐 能力

样, 是人类心理和生理本能 的基本要素之一 。” 因此 , 语文教学

教师上课要用规范 、 流 利 的 普通 话
中, 声音 高时则要似 高 山流水 , 叮当作响 ; 快时要 有“ 大 江东去浪
教师作 为人类灵 魂 的工 程师 , 课堂语 言要标准 、 纯正 、 规范。 淘尽” 的豪放气势 ; 低 时要有“ 杨柳岸 , 晓风残月” 的婉约。 要字字 有声韵 , 句句入情理 , 以便 在学生脑海里 深深地打上烙 印 ,

用“情”“境”浇开语文之花——记钦州市第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胜娟

用“情”“境”浇开语文之花——记钦州市第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胜娟

( 上接 第 5 2页 )
规 律 ,从 已 知 引 入 ,
人说 “ 聊课” 不就是对话吗? 有什么创新之 处 ?我们认为 “ 对话 ” 聊课 ” 与“ 都是交流 , 同属于参 与式 教学范畴 。可是 “ 聊课 ” 与 “ 话 …‘ ” “ ” 。首先 是学 生“ 对 形 似 神 异 感 觉” 有差异 ,聊课 ” “ 使学生感党亲切 , 师生
花, 是苏胜娟与学生构建和谐课堂的一大 特点 。教学时 , 苏胜娟会用 目光与每一个
学 生进行交流 , 过 眼神“ 诉” 生 : 通 告 学 我
满激情 ,用心用情 浇灌 出绚 丽 的语 文课
堂之花 。
在 苏 胜 娟 的语 文 课 堂 教 学 里 , 不 仅 她
在关注着你 , 我很欣 赏你 。她还常用热情
学 生 到 社 会 上 去 读 书 , 增 加 一 些课 外 读
3“ .以学定教 ”原则 。“ 以学 定教” 是 “ 聊课”课堂教学的关 键原则 。根据学生
的 知识 状 况 和需 求 ( “ 什 么 ” , 师 就 即 要 )教
干什么?每一步都得细心斟酌。
2“ . 聊课 ” 课堂教 学以和谐为前 提 , 所 以少表扬 , 不批评 。为什么要提倡少表扬 呢?我们认为 , 在课堂上表扬少部分学生
习情感 、 习氛 围、 学 具体语 境场景 等的创
设 ,拉 近 学 科 教 学 与 学 生 现 实 生 活 的 距
苏胜娟注重用深情讲授课 文 , 引领学 生进入文本学习。她说 :教师 站上讲 台 , “ 如 同演员站上 了舞 台 ,要 充分调动 自己
的情 感 , 课 堂教 学这 出 ‘ ’ 好 。在 课 把 戏 演 ”
基础而定 , 童音重 , 童趣浓 , 适合学生 的学

初中朗读设计知识点

初中朗读设计知识点

初中朗读设计知识点朗读设计是指以一种富有感情、节奏明快、语调准确并能够传达出深刻内涵的方式来进行朗读的艺术。

初中朗读设计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交流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初中朗读设计的知识点。

一、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语音语调的运用规则,包括声调、音高的变化、语速的掌握等,以确保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情感表达的技巧:学生需要通过音量、语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运用,将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准确传递给听众,让听众能够感受到朗读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3. 声音的调节和控制:学生需要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等来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

二、朗读风格1. 朗读的重点突出: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要求,学生需要注意重点词汇、句子以及段落的突出,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运用使重点更加醒目。

2. 朗读的节奏感:学生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掌握好节奏感,通过语速的变化和停顿的控制使朗读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3. 朗读的音乐性:学生需要注意将朗读与音乐相结合,通过音调的起伏、音量的变化等来增强朗读的音乐感,使其更加动听。

三、朗读表达1. 读懂文章: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要点、情感以及意图等,确保在朗读时能够准确传达文章的意思。

2. 表达情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准确表达出文章所包含的情感,让听众在朗读中能够深入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3. 声情并茂:学生需要通过朗读中的声音、语调运用等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听众的阅读体验。

四、朗读训练1. 反复朗读: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同一篇文章,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朗读效果,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听众反馈:学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家长等作为听众,从他们的反馈中获取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3.模仿优秀范例: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进行模仿和学习,通过模仿优秀的朗诵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初探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达意及情的准确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

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讲解《风筝》,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的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二、绘声绘色的感染力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感染力是关键。

语文课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的教学氛围

谈语文课的教学氛围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该如何营造?我认为,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洋溢在课堂上的气氛和情调。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喜欢”之情,便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试想,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刺激”下,充满了求知欲望,群情激奋,每个大脑都在充分运转起来,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有多大啊!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i 和谐气氛激趣法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

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2 赞扬欣赏激趣法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

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氛 ,而 且更能激 发学 生学 习兴趣 。 关键词 :初 中语文 导语设 计 教学 艺术 良好的课堂导 语不仅能先声夺 人 ,磁石般 吸引住学生 ,而 且 能有效 地消 除其他 课程 的延续思维 ,为新课 的展开 预设 良好 的教
学气氛 ,开 启学生 的心理通 道 ,给教学定下 成功的 基调 。我 觉得 优 良的导语 应具有 导控性 、指 向性 、新颖性 和精炼 性 。根据 导语
个英雄好 汉给你 留下 了深刻印象?今 天我们就来讲 讲青 面兽杨忐 的故事 ,看看他是怎样丢失生辰纲的。
2 、有启发性地设计导语 。具有启发性的导语可 以发展学 牛的 思维 能力 。教 师在上 课伊始就运用有 启发性 的导语来 激发学生 的 思维 活动 ,必能有效 地引起学 生对新知识 、新 内容的 热烈探求 。 如我 在教学 《 应有格物 致知精神 》一 文时 ,导语 是这样设 计 的: 我 国一个小 学四年级 学生所掌握 的数学知识 ,远远超 过了一个美 国初 中生 ,而一个 中国大学生 的动手和创新 能力 ,具有简洁性 的导语能够节约学生 的 听课时 间。莎士 比 说 : “ 简洁是智 慧的灵魂 ,冗 长是 肤浅的装
饰 。”导语要精心 设计 ,力 争用最少 的话 语 、最短 的时 间 ,迅 速 而巧妙 地缩短 师生问 的距离 ,将学 生的注意 力集 中到听 课 卜 来。
三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置的常用方法 1 、事 导人法 。讲故事针 对学生好 听奇 闻轶事 的心理 特点,在 导入时引用 与教学 内容相关 的故 事趣 闻,拓 展学生 的思 路 ,增 强 学 生的兴趣 。在讲 《 像山那样思考 》一文时 ,我讲 了- - N破坏 生 态平衡 的新 闻 。澳大 利亚 以盛 产甘蔗著称 ,每年都有 大量甘蔗 出 口到世 界各地 ,昆士 兰州的麦凯 市更有 “ 糖 城”之 誉。然 而寄 生 于甘蔗 内的一 种 甲虫 危害极大 。它的繁衍导 致了大 片甘蔗林 的死 亡。于是人们 很 自然 地联想 到了甲虫 的天 敌—— 青蛙 ,这一人 类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摘要】合唱的艺术在中学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演唱形式,它和交响乐一样,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而由于它是由人声组成,所以更具有可调节性、亲切性和可参与性。

初中生是人生观逐渐形成、思维方式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教师组织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通过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体味到和谐、均衡、统一的合唱音响之美。

在合唱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其艺术创造的核心。

【关键词】合唱教学视唱能力视听能力和声训练【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8-01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合唱包含同声的、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等多种演唱形式。

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合唱训练可以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隐约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力,陶冶学生集体主义情操具有重大意义。

合唱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激发振奋学生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合作精神。

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要的是一种统一的感觉与表现。

要追求共性,避免学生个性张扬,和谐才是关键。

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初中合唱训练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训练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才成长的过程往往起始于兴趣,只要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就能自觉、认真地学好每一个音符,就能充分注意各声部的谐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先让学生记住标准音“a1”,然后再记住它上方小三度音c2的音高,让学生闭口哼鸣(m)时的声音位置及音准高度,用以感觉声音在头腔中向前上方的走向,再用“lu”(噜)唱,克服学生的喊唱,使学生自然收敛音响,倾听轻唱的声音效果,领会声音和谐的统一美妙。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浅谈语文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个性阅读。

通过个性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及审美意识。

但是长期以来,照本宣科的语文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单调、枯燥乏味,缺乏灵性,让人爱恨交织。

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又实在无味。

语文课堂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畅游在广阔的大海里,激发他们的情感呢?我认为情境教学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新旧知识的巧妙融合。

一、什么是情境《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对教学法做了明确解释,“所谓“法”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技巧”。

而情境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其中一种,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是教师有意创设的一种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

这种情意场一经形成,就会触及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而,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心理上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意因素,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由师生共同完成。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

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往往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显得活跃,学生思维之门为之洞开,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同时也使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

口才训练: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怎样的语言艺术

口才训练: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怎样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

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

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

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

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

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言之有启,循循善诱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
摘要:“声情并茂”的授课方式是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方法。

下面就从普通话、朗读训练、节奏感和情感等方面探讨一下“声情并茂”的授课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普通话;抑扬顿挫;情感;声情并茂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其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而要想在课堂上体现出这一特点,就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的语言来阐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要做到“声情并茂”。

下面结合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体会,浅谈一下“声情并茂”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一、教师上课要用规范、流利的普通话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语言要标准、纯正、规范。

要字字有声韵,句句入情理,以便在学生脑海里深深地打上烙印,贮藏在学生的思维器官里。

比如,第一册中的《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它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如果教师绘声绘色地对“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进行描述,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

更能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进入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境地,这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无异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反之,如果教师用方言土语讲课,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
更会影响学生情感和意识的健康发展。

二、课堂中要注重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是一种借助声音技巧来传情达意,把无声文字转换为有声语言的活动。

这种美富有活力和创造力,这种美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进而转化为精神快乐。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剿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提示:开头的诗句字字顿开,“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重音处理得语重情深,给人以温馨与舒坦的感觉。

“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重音,给人以逼真的嗅觉感,“清脆”“宛转”等词重读,使人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这样的朗读,会给学生留下“呼之欲出”的感觉,更有助于体会文章的思想,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三、授课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教学语言过高过快,会让学生厌烦以至于无法很好地接受教师传递的课堂信息。

偏低偏慢,会让学生提不起精神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的课堂语言不仅能带动学生的情绪,还能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悠远的意境。

授课语言既要抑扬顿挫,又要调节合理,要与学生理解知识的心理特点相吻合,还要与语言教材特定的内容
相一致。

学生对教师语言的节奏是非常敏感的。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曾说过:“对节奏的敏感,正如一般的音乐能力一样,是人类心理和生理本能的基本要素之一。

”因此,语文教学中,声音高时则要似高山流水,叮当作响;快时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气势;低时要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四、授课感情要真挚细腻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人师者,莫失乎爱!”情动于衷,才能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缺乏情感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让学生听了犹如在喝一杯白开水。

相反,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

教师若打开自己感情的大门,敞开心灵的空间,做到“声情并茂”,就能使学生听了犹如在品一杯千年佳酿,回味无穷。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融入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来拨动学生的情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背影》的语言就饱含感情。

它是一篇朴实而饱含父子深情的散文,特别是结尾写父亲的来信那一段,特别真挚动人,催人泪下。

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酝酿好感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用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依依惜别的氛围,带学生认真体会父子之间那种相爱相怜的感情。

教师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抓住作品中能激发学生感情的情感性诱导物,意象性诱导物,就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生命世界,感悟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展开生命的对话,在感悟、交流、对话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学完这一节后使学生
能揪心动肠,潸然泪下,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用准确的普通话,适合的语调,饱含感情地进行语文教学,这也就是做到了“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作用非同寻常,关于它的运用与发展,还有待我们继续探讨,但我坚信做不到“声情并茂”,便教不好语文。

参考文献:
湖南教育编辑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镇初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