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

合集下载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报告范文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报告范文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报告范文为夯实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2023年,我行组织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年”活动,从“强理念、筑基础、严管控、重查处”四个方面,全面审视提升我行操作风险管理。

至2023年末,该活动完美收官,本次活动切实提升了我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强化了我行风险合规精细化管理能力。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在银行新业务、新产品、新渠道的快速发展,新科技被广范应用和改革创新力度逐步加速的情况下,我行操作风险控制难度和面临的任务依然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1.缺乏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认识一些内部员工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较为单纯地认为操作风险只是人员因素引起的,缺乏整体认识和把握,导致管理上存在着部分缺陷,例如:看重基层管理,轻视高层管理;看重业务经营,轻视内控管理;看重事后管理,轻视事前防范;看重检查形式,轻视处理结果;看重个案查处,轻视全面分析。

因此,该管理方式不能真正对操作风险行为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2.缺乏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我行将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归由不同部门分散负责,未能建立统筹协调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且管理手段很多时候仅是信赖内部审计后评价,而忽视和弱化外部审计的作用,从而导致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执行不理想。

而且,操作风险管理中电子化、流程化适用水平仍然较低。

3.存在操作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原有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渠道、新业务、新产品”发展的需要,原有的业务系统内控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备,时常出现内控管理滞后或内控“真空”,从而导致操作风险案件时有发生。

3.存在操作风险内控岗位无法满足防范要求的情况我行片面为了单纯的减员增效,从而导致一些分支机构内控岗位人员紧张,个别机构仍然存在人员“兼岗、混岗”等现象,导致工作疲于应付,未能严格落实监管“四项制度”轮岗以及强休假制度,内控管理水平与要求差距较大。

3.存在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滞后的现象我行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意识、手段尚不成熟,机构、人员的内控合规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工作仍需提升,有章可循和违规必究的内部合规文化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夯实。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重在机制建设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重在机制建设

“ | 文蕈编 号 10 - 0 12 1(9一 0 0 0 0 7 9 4 - 000 )0 7 - 2
随 着 信 息 科 技 在 银 行 业 经 营 管 理 过程 中 的广 泛 推
之 中 ,充 分 发 挥 技 术 部 门 安 全 检 查 、风 险 管 理 部 门风 险 监 控 、 计部 门审 计 监督 “ 三 防线 ” 的约 束 作 用 , 审 二道
控 措 施 的约 束 力和 执 行 力 。
二 、 全 面 落 实 信 息 科 技 风 险 评 估 机 制
有 效 的保 障机 制 、评 估 机 制 等 风 险 防控 长 效 机 制 。

在 信 息 化 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的今 天 ,信 息 科 技 风 险 已成 为 银 行
面 临 的 风 险 中影 响较 大 的风 险 , 就 要 求 银 行 必 须 “ 这 抓 早 、抓 小 、抓 苗 头 ” ,平 时 做 足 功 课 ,进 行 充 分 的风 险 评估 。 只有 精 确 、可 靠 、科 学 的风 险 预 测 分 析 结果 ,
方案 》 ,加 大 违 规 行 为 处 罚 和 问 责 力 度 , 切 实 提 高 管
和新 问题 ,信 息 科 技 风 险 事 件 凸 现 。 此 ,银 行 业 信 息 科 技 风 险 防控 刻 不 容缓 ,而 该项 工作 义 是 一项 重 要
且 长 远 的 系 统 程 , 笔 者 认 为 ,其 重 点 在 于 建 立 健 全
大 集 中 的银 行 机 构 ,信 息 科 技 承 载 了银 行 业 的命 运 。
近 年 来 , 自然 因素 、人 为 因素 、技 术 漏 洞 或 管 理 缺 陷 导 致 的灾难 性 后 果 屡 屡 出现 ,已为 银 行 业 敲 响 了 警钟 。 如 法 国兴业 银 行 就 因一 次 简 单 非 授 权 操 作 损 失 数 十亿 欧 元 ,使 企业 濒 临 破产 。 因此 ,银 行业 必 须 高度 重 视 , 建 立 高效 的 信 息安 全保 障 机 制 。 首 先 ,增 强 全 面 风 险 管 理 意 识 ,把 信 息 科 技 风 险管 控 工作 摆 上 重要 议 事 日 程 ,建 立 健 全 风 险 管 理 机 构 和 岗 位 责任 制 度 ,层层 抓 好 落 实 。其 次 , 断 加 强信 息科 技 队伍 建 设 , 长 期化 、 不 从 全 面 化 、多 元 化 和 差 异 化 等 方 面 强 化 培 训 _ 作 ,提 高 1 =

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总结

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总结

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技术和系统,
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银行科技风险的增加,这也使得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是银行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银行科技系统
和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和风险分析,以确保银行科技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这一工作中,银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便全面评估银行科技系统的风险水平。

在进行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时,银行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包括风
险管理模型、风险评估工具等,以便更加科学地评估银行科技系统的风险水平。

同时,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等,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银行科技风险。

在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中,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
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以确保银行科技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银行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确保银行科技系统的安全。

总的来说,银行科技风险评级工作是银行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银行科
技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以确保银行科技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确保银行科技系统的安全。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排查报告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排查报告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排查报告xx局:按照《xxx》文件要求,我行迅速召开专项会议,全面、系统地开展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固工作,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请阅示!一、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防范、防护随着信息科技建设地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系统和网络安全已成为信息科技管理的关键和薄弱环节。

我行从防范科技风险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正确处理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手抓信息科技建设,一手抓信息科技风险防范。

截止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我行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行为我们从健全制度入手,先后修改完善了《xx银行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xx银行信息科技安全管理制度》、《xx银行信息科技安全应急预案》、《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和《xx银行业务连续性应急预案》等制度,切实将我行信息科技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避免系统风险一是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严禁一台机器同时接入内外部网络环境;二是实现主干网络设备主备模式运行;三是实现主干网络安全设备主备模式运行;四是内网设备保证专机专用;五是网络设备配备了专用机柜;六是综合业务网路系统设备间和分支机构都配备有消防器材;七是定期对网络设备间及分支机构专用供电线路及网络线路进行专项治理,对老化的线路进行更新,对有隐患的线路进行了整改;八是总行和分支机构都有UPS电源保护。

并定期对老化的设备,如UPS、参数稳压器,发电机组进行统一的更新。

对分支机构网络设备配齐了备用设备;九是制定下发了《xx银行信息科技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业务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

明确要求业务人员离开时,业务终端必须退出。

明确了网络设备间出入管理规定。

确定了专人进行病毒防治工作。

在随后的多次检查中尚未发现不规范操作现象;十是业务链路运营商也定期对我行使用线路进行巡检,并进行了安全风险测试,排除隐患。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银行对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一、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概述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是指由于技术故障、人为操作失误、外部攻击等原因,导致银行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数据泄露或被篡改等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银行的正常运营、客户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方法评估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阶段。

1. 风险识别:通过审查银行信息系统及相关文档,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系统漏洞、数据泄露等。

2.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三、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对某大型银行的全面评估,我们发现以下几类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1. 系统安全风险:部分系统存在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攻击。

2. 数据泄露风险:部分员工对敏感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可能导致客户信息泄露。

3. 操作风险:部分员工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数据错误。

4.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损坏,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5. 法律合规风险:部分业务可能存在合规问题,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四、管理建议针对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管理建议:1. 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修复,加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监控。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员工安全培训和演练,加强敏感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3. 规范员工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操作监督和审核,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问题。

4. 加强基础设施备份和容灾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体系,确保在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信息系统能够快速恢复运行。

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报告2021Q3

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报告2021Q3

信息技术部2021年第3季度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报告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及《……商业银行系统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结合“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强基固本正风肃纪年”活动,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和业务健康发展,提升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现将2021年第3季度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汇报如下:一、信息科技总体情况(一)岗位和人员配置情况信息科技部设置总经理岗、副经理岗、风险管理岗、业务支撑岗、综合管理岗、应用运维岗、基础平台运维岗、运行支持岗、软件研发岗、需求管理岗、测试管理岗、质量管理岗、网络管理岗、资源保障岗、信息安全岗等15个岗位,岗位设备满足《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关于内部的岗位制约的相关规定。

全行正式在岗员工465人,信息科技人员12人。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或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设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岗。

该部门同时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协调制定有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涉及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合规性风险等方面,为业务部门和信息科技部门提供建议及相关合规性信息,实施持续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跟踪整改意见的落实,监控信息安全威胁和不合规事件的发生。

按《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设立首席信息官,向行长汇报工作,并参与决策。

制定的《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中明确法定代表人为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三)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情况内部审计部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设立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承担信息科技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履职情况的审计责任。

内部审计计划包含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内容。

每年开展一次全面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按照审计计划要求如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活动,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进行自查的结果总结和分析。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与银行的信息系统以及相关技术和设施相关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在使用信息科技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风险。

因此,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自查是银行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并进行的一项工作。

本报告将对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进行全面自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此次自查,旨在帮助银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银行的资产和客户的利益。

二、自查内容本次信息科技风险自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信息系统安全性•网络安全性自查:包括防火墙设置、网络隔离措施、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等。

•访问控制自查:包括用户账号管理、用户权限设置、密码策略等。

•数据安全性自查: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加密技术应用、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等。

2. 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系统备份与恢复自查:包括备份策略、备份频率、灾备恢复计划等。

•系统稳定性自查:包括系统运行监控、系统资源管理、故障处理等。

•系统性能自查:包括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系统负载等。

3. 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组织与人员自查:包括信息科技部门设置和职责、人员培训与考核等。

•信息科技策略与规划自查:包括信息科技战略与发展规划、项目管理与控制等。

•信息科技合规性自查:包括法律法规合规、信息安全合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等。

三、自查结果与问题分析根据对银行的自查,整理出以下问题:序号问题描述风险等级建议和解决方案1 网络防火墙没有及时更新升级,存在安全隐患。

高及时更新升级网络防火墙软件,加强对外部攻击的防御。

2 数据备份频率不够,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中调整备份策略,增加数据备份频率,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信息科技人员缺乏相关培训和考核,技术水平不足。

中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信息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

4 未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保持同步,合规性风险较高。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报告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报告

探索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框架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概述信息科技风险是随着信息科技技术广泛应用而新生的词汇,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目前业界对此缺乏统一的定义。

中国银监会定义的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明确了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趋势,即将资本要求与银行风险管理紧密相连。

新资本协议以监管当局对资本计量的要求为基础,通过约束银行资本,达到控制行业规模和风险的目的。

在新资本协议关注的三大风险中,信息科技风险被默认为操作风险的一部分,未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信息科技稳定运行是银行业务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银行数据集中造成了风险的高度集中,科技风险成为唯一能使银行瞬间瘫痪的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区别于其他操作风险的特殊性:一是风险因素复杂,大量使用外包和新技术使得风险控制的复杂度大幅提高;二是由于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多重作用,导致偶发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三是信息科技一般不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其造成的间接损失难以计量;四是单个信息系统可影响多个业务,影响范围广且具有不确定性。

科技风险与操作风险当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在管理体系方面,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理论已进入风险导向的科技风险管理阶段,但以风险为导向的识别、监测、计量方面尚不成体系;在管理方法方面,信息科技风险的特殊性在于产品和技术层面的风险也是其重要风险因素;在损失特点方面,信息科技风险通常不产生直接的风险损失,这决定了通常情况下科技风险损失往往难以使用货币金额方式进行表示;在风险计量方面,目前尚缺乏有效计量信息科技风险资本的方法。

当前银行业大多将信息科技风险作为操作风险的一部分,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在操作风险模式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目前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中对科技风险的管理方法涉及较少,难以兼顾到信息科技风险的专业技术特性,难以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管理;二是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未能充分考虑信息科技风险因素,信息科技风险造成的损失及其相应的监管资本计量存在困难。

关于对XX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

关于对XX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

关于对XX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关于对xx银行科技审计的信息管理为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xxx农村信用社安全、持续、稳健发展,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法规、xxx联社审计部根据市审计中心审计工作的安排,对本联社的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略有改善。

二、审计依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省美联社信息技术相关系统、美联社信息技术相关管理文件。

三、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及管理情况1.It治理组织结构(1)县联社董事会下设科技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科技部门的工作,审议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建议,软件项目招标、设备招标、统一采购、全社会日常管理。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辖应急处置的实施细则,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全辖应急处置的管理;负责全辖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2)成立科技部,加强科技运维信息管理。

(3)科技风险审计由美联社审计部完成。

2.信息技术管理系统(1)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依据省联社相关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审定周期为一年一次,并且及时发现缺漏或不足对制度进行修订,并有修订记录(2)活动管理制订了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方法等,并对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有《异常情况上报规定》(3)急救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恢复策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方案》,对各业务信息对系统进行分类,根据重要性确定支持级别,制定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

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一、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我行面临的主要信息科技风险:1.业务中断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是我行信息科技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行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对滞后跟不上业务高速发展的脚步。

一旦产生软硬件故障、系统超负荷运行、主干网络中断、病毒传播、人为非法操作造成系统不稳定等因素,极易造成银行业务的中断。

2.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我行的基础,我行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安全风险凸显。

数据安全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数据窃取,主要是数据遭到窃取或者恶意篡改,导致客户信息资料外泄,引发客户不满,引发法律风险问题;二是数据丢失,主要是受到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存储介质毁坏,导致存储介质中数据丢失。

3.电子银行与网络金融风险电子银行风险主要是电子支付安全问题,包括ATM诈骗以及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程序盗取客户的账号和密码等一些行为导致的客户资金的损失。

网络安全是网络金融风险的关键,一旦网络安全受到破坏,网络金融风险将一发而不可收。

4.系统漏洞风险系统漏洞风险是银行信息系统开发缺陷被发现和利用的风险。

系统漏洞风险在系统设计之初难以发现,随着系统的推广及运行,风险将逐渐暴露,一旦被人利用,会对我行造成极大影响。

另外,系统的密码泄露和破解,也影响着系统的安全。

5.外包风险外包风险主要是外包服务商能否长期稳定地为我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否及时响应并修复系统故障,确保外包业务连续性。

我行如果过度依赖外包服务商,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势必会影响我行业务持续开展。

二、风险防控工作采取的具体举措和成效针对我行面临的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我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以下策略。

1.强化数据质量及安全管理建立数据质量常态化管理机制,积累真实、准确、连续、完整的内部和外部数据,确保外围管理系统数据应用质量要求,把控数据外泄风险。

上线数据库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监控。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信息科技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银行稳健运营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科技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也使银行业面对巨大的技术风险,一旦信息科技方面发生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运营安全。

因此,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有效运行,已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运营和发展。

一、信息科技风险定义信息科技风险定义。

在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辍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做了如下定义:“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来源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导致的风险,包括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二是系统风险,是由信息系统相关软硬件的缺陷引起的,包括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老化、应用和系统软件质量缺陷等;三是管理缺陷导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由管理制度的缺失或组织架构的制衡机制不完善,引起的管理或制度的空白及漏洞;四是由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规操作引起的操作风险。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控制、监测及报告,促进本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本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原则(一)事前预防为主原则:在风险发生以前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全面性原则: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全行各部门、岗位、人员以及操作环节中,使信息科技风险能够被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和控制。

(三)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成本和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比较,选取成本效益最佳的风险防控方案。

五、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内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有信息科技风险治理风险、信息科技战略风险、信息科技运维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系统开发风险、信息科技外包风险、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和法律法规分析等八大领域的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防控情况报告范文(通用3篇)

银行风险防控情况报告范文(通用3篇)

银行风险防控情况报告范文(通用3篇)1. 银行风险防控情况报告篇1按照xx银监分局转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的要求,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履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明确董事长是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监事长是案防工作监督的第一责任人,行长是案防制度制定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制定可行性、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具体机构、部门和人员。

针对指导意见中所列十大类风险,组织开展覆盖各个业务条线的全面自查。

对于重大违规和案件风险,要一查到底,对相关机构、违规人员和领导人员严格问责。

坚持边查边改,按照分类施策、稳妥推进、标本兼治的原则,关注重点风险点并严查,消除一批风险隐患,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报告如下:一、信用风险管控方面:(一)摸清风险底数:我行严格落实信贷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操作流程,真实、准确的反应资产风险状况,密切关注重点领域可能会产生的信用风险,我行暂未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暂计划第三季度开展测试。

(二)严控增量风险:我行加强统一授信、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单一客户授信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0%,集团客户授信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的标准授信,加强授信管理;加强授信风险审查,甄别高风险客户,防范多度授信、多头授信、财务欺诈等风险。

(三)处置存量风险:目前我行采用司法途径和政府合作等方式追偿、处置存量不良贷款,通过追加担保等措施缓释潜在风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处置存量贷款、缓释潜在风险、化解担保圈风险,加强债权维护,切实遏制逃废债行为。

(四)提升风险缓释能力:我行将加强资产质量迁徙趋势分析,增加利润留存,及时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强风险缓释能力。

二、流动性风险治理体系方面:(一)完善流动性风险治理治理架构。

本行建立了与流动性风险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风险合规部、计划财务部。

关于对 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

关于对 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

关于对XX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模板)为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XXX农村信用社安全、持续、稳健发展,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法规、XXX联社审计部根据市审计中心审计工作的安排,对本联社的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略。

二、审计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及省联社信息科技相关制度和本联社信息科技相关管理文件。

三、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及管理情况1、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1)县联社董事会下设科技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规划全社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和监督科技部门的各项工作,审议全社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案、软件项目招标、设备招标和统一采购及日常管理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建议。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辖应急处置的实施细则,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全辖应急处置的管理;负责全辖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2)成立了科技部,加强了科技运维信息治理。

(3)科技风险审计工作由联社稽核审计部完成。

2、信息科技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依据省联社相关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审定周期为一年一次,并且及时发现缺漏或不足对制度进行修订,并有修订记录(2)事件管理制订了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方法等,并对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有《异常情况上报规定》(3)应急处理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恢复策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方案》,对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分类,按照重要程度,确定保障级别,制定了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银行卡信息泄露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卡信息泄露风险自查报告

关于银行卡系统科技风险现场检查通知的自查整改报告近年来,银行卡在我省迅速发展,已成为泛博人民群众购物消费、存取款、转账支付等金融活动的重要载体,但在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风险,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豫银监办发号文关于开展银行卡系统科技风险现场检查 __,我社对银行卡业务的相关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方面:县联社关于银行卡业务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操作细则,我社根据市银行卡中心相关管理规定对我社银行卡业务涉及的各岗位进行了明确的岗位分工,组织员工学习了关于银行卡操作的具体流程、重点风险防范和控制等内容,对于银行卡的开卡、收回、销卡等都设置了授权复核、专项登记等,务求达到外部监督和内控管理的有效结合,相互制约和防范银行卡操作风险。

二、关于业务管理情况方面:对于银行卡的开消户、挂失、冲销、补正等分险类交易我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都严格按照县联社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操作,严格审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杜绝违规操作,同时,我社也时常向客户派发关于银行卡安全用卡方面的宣传手册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向他们宣传有关防范银行业务风险的相关知识,确保我社银行卡业务健康安全地向前发展。

三、关于自助设备业务管理情况方面: 1 是 ATM 保险柜钥匙和密码必须双人分别掌管,即管理员管ATM 保险柜密码,出纳员掌管ATM保险柜和电子门钥匙。

2 是密码必须不定期更换,每月至少更换一次。

3 是装入或者取出 ATM 现钞,必须做到双人操作(特殊是离行式的ATM 机)、及时清点,交叉复核,中途不得换人。

4 是所有加钞、点钞、清机过程必须选择监控器下进行。

5 是装钞完毕对外营业前,管理员必须进行实地测试,检查钱箱位置放置是否错位及吐钞面额是否正确,测试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6 是在外部服务商提供 ATM 维护服务时已经做到全程陪同,保证 ATM 机不受到外部人员控制,确保 ATM 机正常运行。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一、引言信息科技在现代银行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之而来的是风险的增加。

为了保障银行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本报告旨在详细分析并陈述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的结果和建议。

二、背景与目的银行信息科技日益发展,但与此同时,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漏洞等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银行需要进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防范。

三、自查范围本次自查涵盖了银行系统的以下方面:1.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防火墙的设置、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等;2. 数据保护:涉及对客户敏感信息的保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机制等;3. 应用程序安全:包括软件开发流程的安全性、代码审计等;4. 物理安全:主要针对机房的安全措施,包括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

四、自查结果1. 网络安全经过自查,发现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需要优化,并且防火墙的更新和升级工作没有及时跟进。

此外,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更新和维护。

2. 数据保护自查结果显示,银行的客户敏感信息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也比较稳定。

然而,发现了一些数据库访问权限配置不当的问题,需要及时修复,以避免数据泄露的风险。

3. 应用程序安全在应用程序安全方面,银行的软件开发流程相对较为规范,能够保障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但是,在代码审计方面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加强对代码的评审和检测,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4. 物理安全银行的机房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运作正常。

然而,在应急预案和灾备措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建议与改进措施1. 网络安全银行应及时进行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确保防火墙的更新和升级跟进到位。

同时,加强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数据保护银行应加强对数据库访问权限的配置,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

此外,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备份机制的有效性。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共3篇)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共3篇)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自查报告〔共3篇〕第1篇:银行、信誉社科技信息风险自查报告XX农村信誉合作联社科技信息部风险自查报告一、网络运行风险1、来自互联网和挪动磁介质上病毒的攻击。

随着我区农村信誉社电子化建立的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村信誉社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局部员工因病毒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加上计算机程度又是参差不齐,有的员工很难主动发现客户端系统出现的破绽从而施行补丁晋级,U盘滥用且从不进展病毒扫描,这样就容易造成内部信息泄漏或网络阻塞,中断重要业务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流程风险随着业务的更新和科技步伐的加快,员工的计算机操作业务才能与严格执行标准程序不适应,综合柜员制未能全面落实 ,不可以完全掌握农信社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及处置程序,必然会造成操作失误而导致风险。

操作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1、操作行为不标准,平安防范意识差。

目前,我区农村信誉社计算机操作员一般只通过了短期辅导培训,未能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运用技术,主要表如今:一是一些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经常出现操作性错误;二是操作人员根本平安意识不强,缺乏平安防范意识;三是人员调离或岗位变动时不及时注销操作员,导致操作员不便于管理;四是人离机不退,个别人随意分开工作岗位,也不签退,给别人可乘之机,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平安隐患。

2、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造成平安隐患。

由于局部员工跟不受骗前农村信誉社电子化建立步伐,对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电子化产品及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系列风险。

一是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硬件设备的操作流程,造成设备损坏,致使重要业务中断的风险;二是没有定期对机器除尘、保养,使微机在较恶劣环境下带“病”工作,计算机运行报错或元器件损坏时有发生,影响了信誉社窗口的效劳效率和形象;三是不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操作业务系统程序,给别人或科技结算中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为此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联社关于计算机管理的一系列相关要求,对日常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行重点监视和整改:1、严格业务系统、办公系统与因特网等公众系统的隔离,无法隔离的要随时晋级杀毒程序,同时严格挪动磁介质的使用范围、杀毒流程。

银行总行风险控制部风险把控工作总结与风险防控措施

银行总行风险控制部风险把控工作总结与风险防控措施

银行总行风险控制部风险把控工作总结与风险防控措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银行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

作为银行总行风险控制部,我们肩负着保障银行稳健运营、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使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风险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防控措施。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风险把控工作的总结以及未来风险防控措施的规划。

一、风险把控工作总结(一)信用风险管控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我们加强了对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从客户准入、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后监控,都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运用信用评级模型和风险评估工具,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

同时,加强了对重点行业和大额贷款的风险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市场风险防范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市场风险因素的监测和分析。

建立了完善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能够准确测算市场风险敞口,并根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交易策略。

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市场风险,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

(三)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

我们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员工培训等措施,降低了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建立了操作风险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能够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合规风险管理合规经营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加强了对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研究和解读,确保银行的业务活动符合监管要求。

建立了合规审查机制,对新产品、新业务进行合规性审查,从源头上防范合规风险。

同时,加强了对员工的合规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五)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我们加大了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

实现了风险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风险报告和决策支持。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非现场监管报表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非现场监管报表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非现场监管报表(征求意见稿)1目录第一部分年度报表 (1)I信息科技风险调查问卷 (1)Q-R-1 信息科技风险调查问卷 (1)II基本情况报表 (8)T-B-1 信息科技治理基本情况表 (8)T-B-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10)T-B-3 信息科技内外部审计与评估基本情况表 (12)T-B-4 应急管理基本情况表 (14)T-B-5 信息科技项目基本情况表 (15)T-B-6 灾备基本情况表 (16)T-B-7 外包基本情况表 (18)T-B-8 各类中心基本情况表 (19)T-B-9 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机房基本情况表 (20)T-B-10 重要信息系统统计表 (21)T-B-11 网络基本情况表 (23)T-B-12 电子银行业务品种统计表 (24)T-B-13 电子银行业务量统计表 (25)第二部分季度报表 (27)T-B-14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基本情况报表 (27)T-B-15 组织机构、人员重大变动表 (30)第三部分报告 (31)R-R-1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年度报告 (31)附录参考定义 (32)2填报须知一、本报表作为银监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旨在全面收集和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状况。

二、本报表主要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法人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本报表是为针对信息科技风险而设的专门报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所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四、本报表应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填报。

五、本报表分为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和报告。

年度报表统计周期为12个月,即上一年10月1日至本年度9月30日,报送截止时间为每年10月15日;季度报表报送时间为季后10日内;报告报送时间为自然年后40日内。

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检查自查报告(三篇)

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检查自查报告(三篇)

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检查自查报告(三篇)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检查自查报告(三篇)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检查自查报告根据《xx-x重要信息系统和政府网站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自查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局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情况:1、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得到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相关防护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经费均纳入预算,为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了经费保障。

落实具体负责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人员,对涉密信息文件、材料实行专人管理;对重要办公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了严格管理,确保信息保密工作。

2、计算机及网络已经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和硬件防火墙,同时严格进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

3、互联网连接的端口使用了硬件防火墙。

对服务器系统帐户、口令等进行检查,对服务器的应用、服务、端口和链接进行了检查。

同时,日常工作中,及时对计算机进行漏洞扫描、木马检测等,加强安全监管。

目前,网络运行良好,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运行良好。

4、制定了初步应急预案,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结合我局实际,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5、定期对本局信息化系统中运行各种设备参数、服务器系统和各种信息数据实行光盘备份,以便出现软硬件故障系统崩溃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防范计算机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6、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保存60日以上。

7、操作系统为windowsXP、Windows Server 2003,数据库为SQL Server2015,办公软件为Microsoft Office。

服务器为惠普1台和戴尔1台。

重点信息系统使用的防火墙、路由器、杀毒软件等均为国产品牌。

我局使用的业务系统均由xx-xx统一研发。

二、我局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经过这次安全检查,我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及时展开了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报告
一、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
我行面临的主要信息科技风险:
1.业务中断风险
保障业务连续性是我行信息科技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行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对滞后跟不上业务高速发展的脚步。

一旦产生软硬件故障、系统超负荷运行、主干网络中断、病毒传播、人为非法操作造成系统不稳定等因素,极易造成银行业务的中断。

2.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是我行的基础,我行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安全风险凸显。

数据安全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数据窃取,主要是数据遭到窃取或者恶意篡改,导致客户信息资料外泄,引发客户不满,引发法律风险问题;二是数据丢失,主要是受到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存储介质毁坏,导致存储介质中数据丢失。

3.电子银行与网络金融风险
电子银行风险主要是电子支付安全问题,包括ATM诈骗以及利用钓鱼、木马程序盗取客户的账号和密码等一些行为导致的客户资金的损失。

网络安全是网
络金融风险的关键,一旦网络安全受到破坏,网络金融风险将一发而不可收。

4.系统漏洞风险
系统漏洞风险是银行信息系统开发缺陷被发现和利用的风险。

系统漏洞风险在系统设计之初难以发现,随着系统的推广及运行,风险将逐渐暴露,一旦被人利用,会对我行造成极大影响。

另外,系统的密码泄露和破解,也影响着系统的安全。

5.外包风险
外包风险主要是外包服务商能否长期稳定地为我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否及时响应并修复系统故障,确保外包业务连续性。

我行如果过度依赖外包服务商,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势必会影响我行业务持续开展。

二、风险防控工作采取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针对我行面临的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我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以下策略。

1.强化数据质量及安全管理
建立数据质量常态化管理机制,积累真实、准确、连续、完整的部和外部数据,确保外围管理系统数据应用质量要求,把控数据外泄风险。

上线数据库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监控。

能够实时记录数据库活动,对数据库操作进行细粒度审计的合规性管理,对数据库遭受到的风险行为进行告警,通过对用户访问数据库行为的记录、分析和汇报,用来帮助用户事后生成合规报告、
事故追根溯源,同时加强外部数据库网络行为记录,提高数据资产安全。

上线数据脱敏系统:通过数据脱敏工具,实现数据的抽取、脱敏、装载的自动运行,减少不必要的人机交互过程;实现整个流程的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保障数据脱敏效率和质量。

在以后其他软件开发、测试和其他非生产环境中安全的使用脱敏后的真实数据。

2.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组织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处置报告和人员培训等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升全行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建立信息安全团队,签订安全协议进一步规信息安全工作;加强日常信息安全检查,落实好信息安全工作:比如外网物理隔离的检查,配合风险管理部和审计稽核部开展科技风险识别和评估,计量检测和审计报告。

3.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
牵头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流程制订、业务影响分析和资源建设。

制定并完善业务连续性制度,制定业务连续性流程,制定业务连续性风险预案。

组建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成立信息安全委员会,负责领导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并提供所需要的资源。

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业务影响分析。

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资源建设。

完善业务连续性制度,统一业务连续性流程,明确人员职责。

制定系统连续性管理预案:预防业务中断,定期备份数据,把重要数据复制到本机以外地方,并加以安全保存。

进行业务影响分析,定义关键业务优先级。

采取系统恢复和双机热备处理等措施降低业务中断的可能性,并通过应急安排等方式降低影响。

规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明确降低短期、中期和长期中断所造成影响的措施。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风险、资产、人员、物理环境、操作、访问控制、密码、外包、系统和安全事件等方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制定并完善信息安全制度、电子设备管理制度、访问控制管理制度、外包管理办法、密码密钥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等。

明确人员职责,制定并完善人员管理制度。

我行已建立资产管理系统、ITM主机监控系统、堡垒机系统、桌面管理系统、日志审计系统、网络监控系统、机房监控系统、360杀毒系统,并积极参与省联社进行的ATM防毒测试,计划近期上线ATM防毒系统。

网络方面,我行通过机房和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机房设备和网点网络情况;通过天玥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针对业务环境下的网络操作行为进行细粒度审计的合规性管理;通过TDA防毒和亚信安全系统,对外网的网络进行病毒检测和查杀;通过360杀毒系统,对终端电脑进行防护;通过堡垒机系统,对远程的系统登陆进行记录和保护。

系统方面,我行通过ITM主机监控系统对重要系统的存、CPU、硬盘空间等情况实时监控并预警;通过设立复杂密码、密码定期更换和超时退出等密码策
略保护系统账户安全;通过密码和指纹双因子验证保证重要系统的登陆安全;通过桌面管理系统对终端进行重要操作的限制保护。

5.加强信息科技开发管理
加强开展制度、人员、实施、时间、风险、成本、质量和文档等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要在立项、需求、设计、编码、环境配置、测试、试运行、上线和验收等项目周期各个环节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制定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源代码管理制度、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统一项目开发流程,明确人员职责。

制定并完善开发人员管理制度、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做好项目需求、设计及编码的管理工作。

6.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
制订外包战略制度,加强外包服务供应商管理,做好外包项目管理等工作。

制定并完善外包管理制度,对服务供应商的招标工作提供具体方案。

制定信息科技外包策略,明确信息科技外包围、容和方式,处理好外包和自主研发的关系。

建立和完善外包管理制度,规外包立项、供应商选择、合同谈判与签署、日常管理和项目验收等外包全过程管理。

加强外包风险防:建立合同和协议合规审查机制,防法律风险;建立外包服务商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外包服务商和外包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强对外包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严格控制外包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数据、人员变更等风险,制定外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供应商服务中断或异常退出风险。

并且严禁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

三、风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计划
机房管理方面:
空调监控的提醒存在问题,自己定期检查还不够到位,关键设备未进行电磁屏蔽防护,需将关键设备放置在电磁屏蔽机柜中。

网络方面:
密码更新周期执行还不够到位,安全设备管理员数量不足,实现权限分配还不够合理。

主机方面:
策略管理、配额分配还不够到位,部分办公电脑的开码存在简单密码情况,需符合复杂性密码策略,存在服务器密码没有定期更改的问题。

数据处理和存储:
1某些系统数据没有定期备份,或者备份数据保存在本机,存在一定丢失风险。

2没有采用第三方的技术或产品,如:DLP等,对重要数据实现数据传输性,建议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针对上述问题,我部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对服务器网络安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整改。

目前也在考察u盘安全拷贝的系统,和第三方安全预警等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