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统计分析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
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
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
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
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
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
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
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
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2000年 2010年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 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正文: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数据分析:一、全国人口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
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024年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情况工作总结
2024年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情况工作总结一、总体情况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情况工作在2024年顺利完成,共涵盖了本市全部的户籍人口普查工作。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在普查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工作亮点1. 组织机构健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充分借鉴前几次的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各级普查办公室密切配合,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普查队伍。
2. 技术手段提升本次普查工作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采用了智能化设备和软件系统,有效提高了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普查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大大减少了误差和重复劳动。
3. 精确的抽样调查针对户籍人口普查存在的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等问题,本次普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科学的统计抽样,有效代表了全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4. 宣传推广工作有力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充分发挥了各种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广泛宣传普查的重要性和参与的意义。
通过新闻、广告、网络、微博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公众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信息录入问题部分普查人员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存在疏漏和错误,导致了一些数据的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普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录入信息的准确性。
2. 数据保护问题普查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工作。
应建立完善的数据保密制度,并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普查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3. 宣传推广不足问题尽管本次普查工作在宣传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下次普查工作需要提前规划宣传推广工作,加强与社区、学校、媒体的合作,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4. 抽样调查质量问题虽然本次普查工作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但仍可能存在抽样调查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下次普查工作应继续完善抽样调查方案,确保样本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四、展望未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情况工作的圆满完成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之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学生姓名:___专业班级:学生学号:__一、实验目的“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出的重要指示。
人口普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家底。
在哪里建设居住小区、布局工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设置多少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生产多少粮食、蔬菜、肉禽,这一切的筹划,都必须掌握人口的总量和具体分布、流动状况、结构特征。
中国的发展航路正扬帆起航。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而紧迫。
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必须掌握国情国力,这是治国安邦基础。
而人口状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信息。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总人口数据分析(1)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RECODE 人口数(人) (5000001 thru 10000000=2) (10000001 thru 15000000=3) (15000001 thru 20000000=4) (20000001 thru 25000 000=5) (25000001 thru 30000000=6) (30000001 thru 35000000=7) (35000001 thru 40000000=8) (40000001 thru 45000000=9) (4 5000001 thru50000000=10) (50000001 thru 55000000=11) (55000001 thru 60000000=12) (60000001 thru 65000000=13) (6500 0001 thru 70000000=14) (70000001 thru Highest=15) (Lowest thru 5000000=1).EXECUTE.FREQUENCIES VARIABLES=人口数(人)/HISTOGRAM NORMAL/ORDER=ANALYSIS.Statistics人口数(人)N Valid33Missing1人口数(人)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138.89.19.1 238.89.118.231 2.9 3.021.241 2.9 3.024.2538.89.133.3638.89.142.471 2.9 3.045.58411.812.157.692 5.9 6.163.6102 5.9 6.169.7111 2.9 3.072.7122 5.9 6.178.8141 2.9 3.081.815617.618.2100.0Total3397.1100.0Missing System1 2.9Total34100.0注解:将数据进行分组后作出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5组的频数最多,即70000000以上的人口数在所分组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数据分布还是比较理想,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各阶段的人数差距不是很大。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
的统 计 , 我 国实 现 可 持续 发 展 和 构 建社 会 主义 和 为 谐 社 会 提 供 了 科 学 准 确 的 统 计 信 息 支 持 。第 六 次 人 口普 查 取 得 了 关 于 我 国 人 口总 量 、 质 、 构 、 布 素 结 分
口在 总量 、 结构、 分布 、 素质等方面发生 了巨大变化。人 口数据 变化 折射 出的若 干社会 问题 值得关注 , 统筹解决 好人 口问题是确保 我国经济社会 持续平 稳发展 的前 提。
关键 词 : 第六次人 口普查 ; 口问题 ; 人 老龄化
文章编号 :7 —7 O 1 —4 2 ( O 1O 一O 9 4 9 8 —8 7 2 O —3 2 l) 6 7 一O
人 口普 查 是 世 界 各 国 掌 握 本 国人 口资 料 的基 本 科 学 方 法 。 对 于 我 国 这 样 一 个 人 口 大 国 , 握 人 口 掌 资 料 对 于 我 国 大 政 方 针 的制 定 提 供 了 一 定 的 数 据 支 持 。 我 国 一 共 进 行 了六 次 人 口普 查 通 3 x 人 口 资 料 5  ̄ , t 的 乡 镇 街 道 不 一 致 且 离 开 户 口登 记 地 半 年 以上 的 人 口 增 加 1 6 9人 , 长 8 . 3 。 流 动 人 口 接 近 翻 19 增 1 0 倍 , 2 自 O世 纪 5 0年 代 以 来 城 乡 隔 绝 的 二 元 格 局 正 在被 逐渐 打破 , 济 体 制 改 革促 进 我 国城 市化 进 程 经
水平 阶 段 。 从 人 口 的 城 镇 化 方 面 来 看 。 2 0年 , 住 在 城 01 居 镇 的 人 口 为 6 57万 人 , 49 8 ; 住 在 乡 村 的 65 占 .6 居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总结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总结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自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大事,人口普查在我国各地广泛展开,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全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下面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进行总结。
一、整体工作进展顺利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顺利推进。
国家统计局成立了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指导意见,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全国各地区统计局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在时间进度上,各地区多数都能按计划完成普查任务,少数出现了一些延迟,但并不影响全局。
在数量上,遇到了一些人口基数较大的地区,普查难度较大,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加强组织领导,普查工作依然顺利进行。
二、普查工作科技应用成果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是普查系统的建设。
为了实现普查数据的准确、及时和高效处理,国家统计局在普查系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通过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普查工作的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普查结果的实时统计分析。
其次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普查结果的影响,普查工作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利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普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提高了数据的利用价值。
三、普查工作的难点与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面临了一些难题和问题。
首先是普查对象的不配合。
普查对象中存在一部分人对普查工作不理解或不配合,导致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是普查组织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
在一些地区,由于组织工作不力和管理水平不高,普查工作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一定风险。
此外,由于普查工作的周期较长,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也给各级统计局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人口普查结果分析报告
人口普查结果分析报告【人口普查结果分析报告】1. 引言人口普查是国家对人口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统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为政府决策、社会规划和学术研究等提供有关人口现状的详尽信息和参考。
2. 人口总体概况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本地区总人口为X万人,较上一次人口普查有所增长。
人口密度为XX人/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家庭有X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XX岁。
下面将从人口结构、人口流动和教育状况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3. 人口结构分析3.1 年龄结构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平均。
青壮年人口占比较高,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这一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障、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2 性别比例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性占总人口的X%。
这一数据反映了本地区男女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和较好的性别比例管理。
4. 人口流动分析4.1 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供需压力。
4.2 外来人口有关外来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外来人口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其中大部分从事低技术劳动。
对于外来人口的管理和融入本地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文化交流。
5. 教育状况分析5.1 教育程度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整体上逐年提高。
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渐增加,人民素质持续提升,这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5.2 教育资源分布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布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获得。
6. 结论与建议根据对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地区人口总体增长趋势良好,人口年龄结构逐渐演变,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亿。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预计,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
”(即13.41亿人)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与统计公报的数据基本吻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涉及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我可以向大家说一句。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或者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本文假定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首先是性别结构。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这是总人口的性别比。
一般来说,女人比男人长寿,因此,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但这无助于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显然,要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娶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为妻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更重要的性别比数据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这个数据与中国将来出现的光棍问题密切相关。
《数据公报(第1号)》没有给出这个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但是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在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是102-107,显然,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仍然远远高于正常值。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偏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其次是年龄结构。
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自2010年以来,中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解决人口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密集的调研和广泛的数据采集,本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本次人口普查覆盖范围广泛,调查对象包含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
既兼顾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也准确了解了传统农村地区的人口状况。
通过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变化情况,可以为制定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其次,本次人口普查实行了多样化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信息核对等。
通过问卷调查,能够获取到更加准确的人口数据,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
同时,面对面访谈和信息核对则能够验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并且帮助普查员了解更多与人口相关的具体情况。
这种多样化的数据采集方式使得普查数据的可信度更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另外,本次人口普查积极推行数字化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普查效率。
普查人员配备了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可以直接采集和传输数据,避免了传统纸质调查表带来的工作量和时间浪费。
与此同时,数字化工作模式也减少了数据录入和清理的环节,减少了人为失误和数据错误的可能。
此外,本次人口普查还注重数据的应用,不仅在普查结束后准备了全国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方便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使用,还与其他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开展统计分析和空间研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服务。
人口普查的数据应用,不仅能够满足政府决策的需求,也满足了社会各界对人口数据的多样化需求。
总的来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完整、高效、科学地完成了其任务。
它不仅是推动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反映,还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与此同时,人口普查工作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加准确、系统的人口数据,为社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保障。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⒈引言本文档旨在对2020年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的统计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人口结构、人口迁徙、人口增长等方面的情况。
⒉数据来源和方法⑴数据来源:人口普查数据来源于全国各地的调查和统计部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遵循相关统计方法和流程。
⑵数据范围:本文档的数据分析基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数据,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的数据。
⑶数据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统计,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⒊人口结构分析⑴总人口数量: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数量为万人,比上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增加了X%。
⑵性别比例:男性占总人口的%,女性占总人口的%。
⑶年龄分布: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得出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⒋人口迁徙分析⑴城市人口流动:分析城市间的人口迁徙情况,包括人口流入、流出和净流入情况。
⑵农村人口迁徙:研究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情况,包括农民工流动和农村留守人口情况。
⑶城乡人口差异:比较城市与农村的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平均收入等方面的差异。
⒌人口增长分析⑴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⑵外来人口增长:研究外来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情况。
⑶城市化进程: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⒍结论根据对六普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⑴人口总量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⑵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人口的流动和增长,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
⑶人口结构变化明显,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⑷各地区的人口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落后地区。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⒈ 2020年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⒉相关图表和数据分析图⒊其他补充材料和参考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人口普查:一种定期进行的调查,旨在了解和统计一个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特征及相关信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⒉自然增长:人口数量的自然增加,指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的差值。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本文将对最新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和。
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中国政府每十年进行一次的全国性人口普查,是了解人口状况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
人口总数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总人口达到14.5亿人,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5.38%。
城乡人口比例根据统计数据,城市人口数量达到8.0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55.6%,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14.05%。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这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而农村人口数量为6.4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44.4%。
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减少了4.3%。
这说明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
年龄结构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了中国的年龄结构变化。
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7%,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5.44%。
这反映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为养老和医疗保障等问题带来了挑战。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5%,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减少了6.3%。
这说明中国的少子化问题仍然存在,对教育和家庭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男性人口为7.49亿人,占总人口的51.4%;女性人口为7.01亿人,占总人口的48.6%。
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性别比例基本保持平衡。
教育水平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了中国的教育水平变化。
数据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为19.8%,较上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4.64%。
这说明中国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少数民族人口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4亿人,占总人口的9.65%。
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10.26%。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是中国政府一贯的方针。
城市发展,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了中国各个省份和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
数据显示,人口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河南和山东;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和重庆。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引言六普人口数据指的是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本文将对于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的人口状况、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化趋势等问题。
人口总量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92亿人。
与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长了72.06万人,增长率为0.47%。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
人口性别比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大陆的性别比为105.07,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05.07个男性。
这意味着男性相对于女性略多。
性别比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人口分布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
人口数量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城镇化水平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大陆的城镇化率为63.89%。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从1978年的17.92%逐渐提高至目前的63.89%。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0%。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人口流动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流动人口(指长期在常住地以外的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90%。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在中国,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口流动对于资源配置、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结论从六普人口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____年是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年份,全国各个地区积极开展普查工作,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家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变化趋势,确保人口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普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对____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总结,共____字。
一、总体情况____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最重要、最全面的人口普查活动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普查工作于____年10月份开始,历时两个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参与其中,力争取得准确全面的人口数据,为制定人口政策和实施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组织和协调工作普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各级统计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
国家统计局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各地也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三、普查对象和范围本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中国境内居住并具有中国国籍的居民,无论其在中国内外居住时间长短。
同时,普查范围包括农村和城市的居民,以及特殊人口群体,如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等。
四、普查内容和方式本次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就业情况、教育程度、住房状况、健康状况等。
普查方式主要分为网上填报和现场登记两种形式。
网上填报主要针对城市居民,通过普查网站和APP 进行填报;现场登记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和特殊人群,由普查员上门进行登记。
五、普查人员培训和监督为了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普查机构组织了广泛培训普查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普查流程、问卷填写规范、普查技巧等,并通过模拟普查和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培训。
同时,普查机构对普查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普查工作的质量。
六、普查数据处理和发布普查数据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核对和整理。
普查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完整的人口数据库。
普查结果将于2025年公布,并逐步向社会公开。
北京市2016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精选文档】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北京市顺利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现场登记、复查、主要数据汇总等工作。
现将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一、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961.2万人这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
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京人员增加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6%。
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
外来人口增长是我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家庭户平均户规模继续缩小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3.6%。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由于生育水平不断下降、生活观念发生变化、人口迁移流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三、常住人口性别比略有下降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相比略有下降。
四、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化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8.7%。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一、引言人口普查是国家为了掌握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变动趋势,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
佛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20XX年进行的一次全面普查,本文将对其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人口变动、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二、人口数量分析本次人口普查共统计佛山市总人口数量为XXX,较上次人口普查增长XX%,说明在过去几年间佛山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具体分析如下:1. 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对比:根据普查数据,佛山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XX%,农村人口占XX%。
可以看出,佛山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
2. 人口性别比例:在本次人口普查中,男性人口为XXX,占总人口的XX%;女性人口为XXX,占总人口的XX%。
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大,保持相对平衡。
3. 平均年龄分布:普查数据显示,佛山市的平均年龄为XX岁,说明佛山的人口整体较为年轻化。
具体年龄分布如下:三、人口结构特征分析1. 年龄结构:根据普查数据,佛山市的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XX%,15-64岁人口占XX%,65岁及以上人口占XX%。
可以看出,佛山市的年轻人口占比较高,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
2. 教育程度:普查数据显示,佛山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占比逐年增加。
具体分析如下:四、人口变动分析1. 城市人口流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佛山市的城市人口流动较为频繁。
具体分析如下:2. 农村人口流动:在过去几年中,佛山市的农村人口流动也有所增加。
具体分析如下:五、相关政策分析1. 城市化政策:佛山市一直以城市化为发展方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市化政策来吸引人口流入城市。
具体政策如下:2. 人口发展政策: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政府可以制定相关人口发展政策,以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素质提升。
具体政策如下:六、附件1. 附件一: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详细数据表2. 附件二:相关法律文件及解释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XX法:指XX颁布实施的法律,其目的是保障XX权益。
兰州人口分析
兰州市常住人口达3616163人居全省首位10年增长率为15.07%中国甘肃网5月25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首席记者刘健)5月24日,在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局长段迎存对兰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普查数据显示,兰州市常住人口已突破360万人,位居全省首位。
同时,兰州市出现了家庭户增多,家庭人口规模缩小;常住人口性别比趋于协调和平稳等多特征。
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关区有人口127.8万人,最少的皋兰县只有13万人。
★人口整体情况:城关区常住人口全市第一总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616163人。
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全省第二位,上升为全省第一位。
增速: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142464人相比,全市10年共增加473699人,增长15.07%,年平均增长率为1.41%。
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具体数据正在汇总中,但从普查来看,人口的流动性尤其是省际、市州之间的流动性比较明显,兰州市人口净流入主要集中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
全市常住人口中,城关区为1278745人,七里河区为561020人,西固区为364050人,安宁区为288510人,红古区为136101人,永登县为418789人,皋兰县为131785人,榆中县为437163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近郊四城区人口占68.92%,每平方公里2241人。
特别是城关区每平方公里达到5760人,而远郊三县一区每平方公里仅为94人。
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人口压力较大。
★人口特征家庭户增多但人口规模缩小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兰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12369户,家庭户人口为313881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7人减少0.45人。
而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佛山市统计局2011年12月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时隔十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普”)结果显示,新世纪10年佛山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对佛山未来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佛山人口总量分析本次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注719.43万人(图1)。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328.24万人,占45.62%,外来常住人口387.04万人,占53.80%,出国及户口待定人口4.15万人,占0.58%。
372.00万户籍人口中除常住、出国人口外,另有外出半年以上人口39.98万人;外来人口中除常住人口外,另有暂住人口45.30万人。
注常住人口包括,定居、外出不满半年及境外工作学习的户籍人口;居住在我市且离开原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居住在我市的户口待定人口。
与2000年“五普”时的533.79万人相比,十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85.64万人,增长34.78%,年均增长率3.03%。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常住人口5.92%的年均增长率下降2.89个百分点。
2000-2010年佛山34.78%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省的20.69%、全国的5.84%的增长水平(表1)。
表1 全国、广东和佛山总人口对比表2000年人口数(万人)2010年人口数(万人)增长(%)全国129533.00 133972.49 5.84广东8642.00 10430.31 20.69佛山533.78 719.43 34.78从广东各地市常住人口的分布情况看,2010年佛山常住人口总量占全省的6.90%,在广州、深圳和东莞之后列全省第四位(表2),比2000年的第五位(低于广州、深圳、东莞和湛江)上升一位。
表2 珠三角9市常住人口分布外来常住人口的快速大量增加,是佛山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佛山户籍人口的增长较为缓慢,2000-2010年的十年间仅增加42.81万人,增长13.00%,年均增长率1.23%,远逊于同期常住人口增幅,外来常住人口则大幅增加165.87万人,占了常住人口增量的89.35%。
【精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13.39亿人2011年04月28日10:18本文来源于财新网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
397亿人。
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1.51%,比2000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占8.49%,上升0.08个百分点。
我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
6139亿人,比2000年增长81.03%。
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为4.08%。
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
6557亿人,占总人口49.68%,2000年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漏登率为0.12%。
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人口性别比为118.04。
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8,人口更替水平为2.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二三四”总体工作思路2009-12-2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坚持一条道路: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三个注重:即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
促进四个转变:即人口计生工作要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促进工作机制和方法转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京报讯中国十年来人口持续低增长,增速远低于上一个十年,预计到2032年人口会达到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普查,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马建堂分析,这表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表明中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此外,此次人口普查发现有1370万人没有户籍,原因涉及多方面。
焦点1 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总人口的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但出生人口的男多女少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尽管如此,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于正常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