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药物制剂本科、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使用)前 言《中药鉴定学》 是应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鉴 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扩大和寻找新药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基源鉴 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来鉴别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中 药鉴定学》实验则是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着重培养学习实际工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 该门课程。
《中药鉴定学》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中药鉴定学 知识的掌握,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学会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的 基本方法;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中药的传统 经验鉴别方法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即基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 鉴别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本课程总学时 9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72学时,实验 18 学时。
教学要求与内容实验一 基本操作:徒手切片及粉末制片、简图及异常构造绘图 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教学要求】1.掌握徒手切片,表面制片方法,粉末制片方法2.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3.掌握显微测微尺的较正和使用方法4.掌握绘图通用的代表符号【教学内容】1.讲述:(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2)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方法的操作及装片(3)绘图要领(4)显微镜测微尺的校正操作方法2.重点讲授:(1)在显微镜操作时五点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重点交代)(2) 在徒手切片移动手腕,牵拽切片要轻快,不能是拉锯式(3)撕取表皮时要沿叶脉或果柄,易撕并且完整(4)记熟绘图原则及通用的代表符号(5)注意校正方法(6)较正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及计算公式要熟记(7)粉末制片的操作中注意透化液的选择(8)透化试剂的功能要熟悉3.示范操作。
4.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课堂扼要讲授、实验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必做实验二 根及根茎类中药 大黄、何首乌【教学要求】1.掌握二种药材性状鉴定特征2.掌握大黄,何首乌的显微鉴定特征3.掌握大黄,何首乌理化鉴定方法4.掌握原植物的鉴定特征【教学内容】(1)观察药材性状特征1.讲述:(2)组织切片及粉末的观察(3)记录理化鉴定全过程(4)任选(观察贯众叶柄,商陆根横切,牛膝根的组织切片)(1)掌握三种大黄原植物的鉴定特征,区别各种2.重点讲授:, “星点”“锦纹”(2)注意药材断面的性状特征,(3)注意观察星点的结构及何首乌的异常维管束类型(4)熟悉微量升华装置,在大黄的微量升华时,注意温度3.示范操作。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
【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取样要求和方法.2.掌握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115中药材的中药拉丁文、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等.4.掌握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动物类及矿物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5.熟悉87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等.6熟悉中药采收、加工和贮藏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7.熟悉中成药鉴定的特点、基本程序和方法.8.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9了解140种中药材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能力(技能)目标】1.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常用中药350种以上.做到见药知名.2.能说出260种中药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要点.3.能运用显微鉴定技术鉴定中药并绘制显微特征图.4.能运用理化鉴定技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5.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6.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2.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教学内容】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含义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二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第三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括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一节中药的采收第二节中药的加工第三节中药的贮藏第四章中药鉴定的依据与基本程序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第五章中药鉴定的方法第一节来源鉴定第二节性状鉴定第三节显微鉴定第四节理化鉴定【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程序和取样要求.2.掌握中药的来源(包括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产地及采收加工要点).3.掌握中药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和经验鉴别(包括水试、火试等)方法.4.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方法.5.熟悉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6.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熟练操作中药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杂质检查法;2能熟练操作中药的浸出物测定法;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化学定性、荧光检查、微量升华等理化鉴定方法.3熟悉中药采收、加工及贮藏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4熟悉国家药品标准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熟悉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主要特点及使用方法.5熟悉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6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特点.7.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第二篇植物药类第六章根及根茎类中药【教学内容】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附:首乌藤、白首乌)、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草乌叶)、附子(附:白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附:广防己)、北豆根、乌药、延胡索、夏天无、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附:粉葛、葛花)、甘草、黄芪(附:红芪)、远志、甘遂、白蔹、人参(附:红参、人参叶、刺五加)、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独活、羌活、前胡(附:紫花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紫草(附:硬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胡黄连、巴戟天、秦艽、茜草、红大戟(附:京大戟)、续断、天花粉、紫苑、漏芦、(附:禹州漏芦)、三棱、泽泻、(附:两头尖)、天南星、半夏、石菖蒲(附:水菖蒲)、百部、川贝母(附:依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附:山麦冬)、知母、山药、射干(附:川射干)、莪术(附:莪术油)、姜黄(附:片姜黄)、郁金、高良姜、山慈菇、白及。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
《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XXXXX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60开课部门:中药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0% (或论文撰写70%),平时成绩30%预修课程:无主讲教师:王新宏,王瑞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1.杭太俊.《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版2.蔡宝昌.《中药分析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3.王喜军.《中药鉴泄学》•人民卫生岀版社.2012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鉴左与分析学专论》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 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的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是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药学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以中药质量控制为主线,全而、系统地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备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质虽:分析及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等,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结合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介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药效物质的体内分析方法和新技术:中药杂质及有害物质分析新技术等内容,突岀先进性和前瞻性。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1.1中药鉴泄与分析学研究对象、意义和任务1.2中药鉴泄与分析学研究内容和特点13中药鉴泄与分析学历史沿革与发展1.4中药鉴定与分析依据与基本程序1.5中药鉴定与分析基本程序和要求2.教学要求掌握中药鉴定与分析基本程序和要求;熟悉中药鉴立与分析依据与基本程序:了解中药鉴左与分析学研究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中药鉴定的研究方法与内容1.主要内容1.1中药材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2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1.3中药鉴泄的依据与一般程序1.4中药的常规检测项目1.5中药的安全性检测掌握中药鉴泄的一般程序;熟悉中药材性状、显微、理化、生物方法、基原鉴别:了解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课程设计
中药鉴定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鉴定方法;2. 使学生了解各类中药的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及主要化学成分;3. 帮助学生熟悉中药质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化学试剂等工具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中药质量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中药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中医药观念;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中药鉴定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鉴定学定义、任务和分类-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中药鉴定学基本原理2. 中药的形态特征与药用部位- 各类中药的形态特征- 药用部位与药材性状3. 常用中药鉴定方法- 显微鉴定- 化学鉴定- 光谱鉴定- 色谱鉴定4. 中药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中药质量评价指标- 中药质量评价方法5. 实践操作- 显微镜的使用与观察- 化学试剂的使用与检测-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质量评价实例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中药鉴定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中药的形态特征与药用部位第三周:常用中药鉴定方法(一)第四周:常用中药鉴定方法(二)第五周:中药质量标准与评价第六周:实践操作(一)第七周:实践操作(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与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实际工作中解决中药质量问题奠定基础。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
均以根粗壮、皮部肉质厚、质柔软、断面油点多,香气浓者为佳。医学教育网
防风
【性状鉴别】
① 根呈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cm~30cm,直径0.5cm~2cm.
②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
③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③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
④ 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药材川芎】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柴胡的鉴别
【性状鉴别】
北柴胡
① 呈圆锥形,常有分歧,长6cm~15cm,直径0.3cm~0.8cm.
⑤ 具败油气。
均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
藁本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状鉴别]:藁本
(1)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
(2)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及残根。
(3)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状。
当归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教学提纲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名称:中药鉴定学实验英文名:Experiment For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二、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三、适用专业:本科中药学专业四、采用教材及参考书:《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吴德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考书:《中药鉴定学》(第二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中国药典》2010年版五、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128 ;课程总学分: 8 ;实验课总学时:50 ;六、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七、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药原植(动)物的鉴定方法,能正确地描述。
2、掌握显微鉴定方法及技术,包括徒手切片、组织解离、粉末制片等显微制片技术,学习石蜡切片方法;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
3、掌握性状鉴定的方法,能熟练地描述。
熟识常用中药300种。
4、掌握理化鉴别的方法和技术。
5、※(中成药鉴定)为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名称:组织制片技术[实验目的]掌握制片方法。
[实验要求]显微镜光学部分的正确应用。
[实验时数]4学时。
[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使用二、制片方法1、粉末制片2、表面制片3、解离制片4、徒手制片三、特化细胞壁的染色1、木质化细胞壁:间苯三酚+浓硫酸(盐酸)2、角质化或木栓化细胞壁:苏丹Ⅲ试液3、树胶、黏液质:钌红试液实验名称:根及根茎类中药(一)[实验目的]大黄、黄连粉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药材性状[实验要求]掌握水合氯醛透化制作临时粉末制片的操作方法。
[实验时数]4学时。
[实验内容]1.黄连、大黄的性状鉴别:形状、表面特征、断面特征2.显微鉴别(1)黄连、大黄的组织横切面特征(2)黄连、大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3.大黄理化鉴别(1)微量升华(2)乙醇提取液于滤纸上在UV灯下观察荧光[实验名称:根及根茎类中药(二)[实验目的]1.甘草、人参粉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药材性状2.掌握人参的四大鉴别特征,了解人参有关商品规格及常见伪品。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必修课《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中药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实验课。
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原植物的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和理化鉴定方法,并学会如何运用专业术语进行科学的描述、绘制出正确的性状与显微特征图谱。
三、学时分配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根及根茎类药材性状鉴定—大黄的显微、理化、微量升华鉴定主要内容:贯众、大黄等药材的性状特征观察与描述、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微量升华鉴别。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描述方法;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掌握大黄的性状、显微、理化及微量升华的方法,并掌握大黄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成分特征。
本实验重点、难点: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显微特征观察方法及微量升华的方法与特征,大黄微量升华与成分间的关系。
实验二:根及根茎类药材性状鉴定—黄连的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内容:天麻、黄连等药材的性状特征观察与描述、黄连粉末的显微鉴定、理化鉴定鉴别。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描述方法;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掌握黄连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及其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成分特征。
本实验重点、难点:根茎类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特征观察方法与特征,黄连的显微化学反应与成分间的关系。
实验三:药用植物组织切片与染色制片技术主要内容:以怀牛膝(或者麦冬、人参等)为实验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取经过软化处理的怀牛膝药材,徒手切成极薄片,选择薄片装片观察,另取部分薄片进行染色、脱水、透明处理,之后进行封藏。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药用植物根类药材的切片、染色制片技术的目的与意义;理解染色剂、脱水处理的意义;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染色、脱水等处理的方法,并掌握染色制片注意事项。
中药鉴定学教案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能够根据中药的各项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2)中药鉴定的历史和发展;(3)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1)根类中药的鉴定;(2)茎类中药的鉴定;(3)叶类中药的鉴定;(4)花类中药的鉴定;(5)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实验操作。
3、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1)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2)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书籍。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个学时,分为个教学周。
每周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X周: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时);常见根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茎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叶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花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果实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学时);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学时)。
第X周:复习和考试(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
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药学本科开课学期:第二学年总学时:50 (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教学20学时)总学分:6学分(其中讲课4学分,实验2学分)采用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康廷国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为主。
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中药鉴定技术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总论[教学内容]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史中药,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以及中药鉴定的四大方法。
[目的要求]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熟悉中药鉴定的四大鉴定方法,了解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各论第一篇植物药物本篇分十章,分别为根及根茎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药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介绍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以及蕨类植物根茎的形态和组织特征。
具体药材按系统分类进行介绍,其中出现了许多诸如“车轮纹”、“菊花心”、“狮子盘头”等经验鉴别术语。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方法,掌握重点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以及所含成分和理化鉴别方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在形态和组织上构造上的区别,异常构造的类型及代表药材。
归纳出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次生构造不发达、次生构造发达、异常构造的类型及代表药材。
中药鉴定学教案1、2、3、4.doc
药鉴定学教案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1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1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屮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1气微,味微苦涩。
查标补标检杳认药情况检查显微认识情况课稈练习1、何谓过桥、2、川乌、草乌性状异同课后作业:1、味连、雅连、云连的区分2、解释“云锦状花纹”教学后记:木节有大毒药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有毒性的屮药,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毒性中药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绝对禁止工作屮出现羌错。
中药鉴定学教案2教学后记:木节内容较多,但是学生对药材学习尽头很浓,通过课上练习及提问,学生基木掌握主要内容。
中药鉴定学教案3均以根粗壮、皮部肉质厚、质柔软、断面油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医学教冇网防风【性状鉴别】%1根呈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cm〜30cm,直径0. 5cm~2cni.%1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
%1表血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1体轻、质松,易折断。
%1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
%1气特异,味微甘。
以条粗壮,断瓯皮部色浅棕,木部浅黄色者为佳。
川茸【性状鉴别】%1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育径2cm〜7cm・%1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 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1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
%1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药材川茅】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柴胡的鉴别【性状鉴别】北柴胡%1呈圆锥形,常有分歧,长6cm—15cm,直径0. 3cm—0. 8cm.%1顶端多常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
%1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1质驶而韧,不易折断。
断血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
xx学院药学系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2018年 06 月目录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三、课程教学大纲四、课程项目化总体设计方案五、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表六、实训项目单七、实训报告单八、实训项目评价表九、课程实施建议十、课程教案与课件(举例)《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通过行业调研,《中药鉴定学》广泛应用于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该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门课程是在高职药学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该课程《中药鉴定技术》是以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以行业需求及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为参考,以校企合作教材为主,需要掌握下列知识。
1.掌握临床常用的350味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定。
2.掌握临床常用的13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别3. 掌握临常用的2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显微鉴别。
4. 掌握临床常用的30味中药材及饮片理化鉴别。
(二)能力目标1.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
2.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
3.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中药品种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学学科,掌握控制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成为合格的药学专门人才。
4.能满足并完全胜任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作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
中药鉴定学大纲
钩藤、通草(小通草)
3、领会一般中药的来源和性状特征。
络石藤、大血藤、川木通
第七章 皮类中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皮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的基本鉴别要点;分别介绍了要求熟悉掌握的中药材4种,要求掌握的中药材4种,要求领会的中药材4种。
(二)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花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及花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的基本鉴别要点。
2、领会花类中药一般品种的来源、性状鉴别,掌握常用品种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熟悉掌握重点品种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及常见伪品的鉴别。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3、领会一般中药的来源和性状特征。
荜茇、马兜铃(附:青木香)、地肤子、金樱子、化橘红、鸦胆子、罗汉果、牛蒡子、薏苡仁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全草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的基本鉴别要点;分别介绍了要求熟悉掌握的中药材12种,要求掌握的中药材9种,要求领会的中药材5种。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茎木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的基本鉴别要点;分别介绍了要求熟悉掌握的中药材3种,要求掌握的中药材2种,要求领会的中药材3种
(二)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茎木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及茎木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的基本鉴别要点。
1、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及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的基本鉴别要点。
2、领会果实及种子类中药一般品种的来源、性状鉴别,掌握常用品种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熟悉掌握重点品种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及常见伪品源、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别方法和相关的附注内容。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中药鉴定教研室集体编写前言《中药鉴定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主要阐述中药品种的鉴别特征、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理和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它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关系密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工作,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并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标本室观摩和课堂教学时的实物观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熟悉常用中药300种,其中重点掌握重点品种100~120种。
此外,掌握代表性的中成药20种。
2.熟悉中国药典有关规定,掌握中药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3.具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定和品质优劣评价研究的初步能力。
总学时数为180学时,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时数比例为1∶1(其中包括声象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课堂讲授部分)【目的要求】1.明确中药鉴定学的含义、任务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中药鉴定的各种方法。
4.重点学习中药材品种100~120种和20种代表性中成药。
【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范围1. 总论: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资源概况,采收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鉴定的依据与方法、质量标准要求、代表性中药选论。
2.代表性中药:名称(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药用历史、来源、生物(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用法用量等。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1~4章)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1~4章)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中药鉴定的常规方法。
2.熟悉国内外发展概况
3.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教学内容】
1.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寻找扩大新药源。
4.中成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
讲授
多媒体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2.熟悉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3.了解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教学内容】
1.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2.熟悉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3.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
多媒体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的贮藏
2.熟悉中药的采收
3.了解中药的加工
【教学内容】
1.中药的采收
2.中药的加工
3.中药的贮藏
【教学方法】
讲授
多媒体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2.熟悉中药鉴定的程序
3.了解中药鉴定的依据
【教学内容】
1.中药鉴定的依据
2.中药鉴定的程序
3.中药鉴定的方法
(1)中药材的鉴定
①来源鉴定
②性状鉴定
③显微鉴定
④理化鉴定
⑤新技术新方法介绍
(2)中成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
讲授
多媒体
【使用说明】所有课程均使用多媒体进行讲授。
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
xx学院药学系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2018年 06 月目录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三、课程教学大纲四、课程项目化总体设计方案五、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表六、实训项目单七、实训报告单八、实训项目评价表九、课程实施建议十、课程教案与课件(举例)《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通过行业调研,《中药鉴定学》广泛应用于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该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门课程是在高职药学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该课程《中药鉴定技术》是以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以行业需求及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为参考,以校企合作教材为主,需要掌握下列知识。
1.掌握临床常用的350味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定。
2.掌握临床常用的13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别3. 掌握临常用的2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显微鉴别。
4. 掌握临床常用的30味中药材及饮片理化鉴别。
(二)能力目标1.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
2.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
3.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中药品种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学学科,掌握控制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成为合格的药学专门人才。
4.能满足并完全胜任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作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
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
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采收、加工、贮藏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鉴定的依据和取样;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中药的质量标准。
(注:掌握中药鉴定的取样和依据以及中药鉴定的方法。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采收、加工、贮藏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等。
)
各论
各种中药的讲授提纲:
1.名称:中药的中文名,一般不讲别名(个别极通用的别名例外)。
2.来源:原植(动)物的中文名,药用部位。
3.植(动)物形态:重点品种讲授主要的鉴别特征。
4.产地:主要产地(主要产地不明确者,可讲主要分布省区)
5.采收、加工:讲授与中药质量和鉴定特征有关的采收、加工方法。
6.性状鉴定:作较全面或重点讲授。
7.显微鉴定:重点讲授主要鉴别特征。
8.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
9.理化鉴定:讲授特征性的理化反应。
10.功效:简单说明。
11.附注:类同品、伪品的鉴别。
(注:根据教学需要,本大纲所列中药的讲授分重点、一般和简介三类。
重点品种一般要求全面讲授;一般品种根据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讲授来源、性状,选择讲授其他内容;简介品种原则上作自学内容。
)
第一篇植物药类
第六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一、概述:
1.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含义。
2.根类中药的鉴别:根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及显微鉴别。
3.根茎类中药的鉴别:根茎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及显微鉴别。
注:对比区别根和根茎类中药在性状上和组织上的异同点。
了解根和根茎类中药中药的名词概念,如异常构造等。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大黄附子白芍黄连防己甘草黄芪人参三七白芷当归羌活川芎防风柴胡秦艽紫草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
木香白术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山药天麻
2.一般品种:狗脊贯众骨碎补广防己虎杖何首乌怀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威灵仙川乌草乌赤芍升麻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远志西洋参独活前胡藁本北沙参龙胆巴戟天天花粉南沙参川木香苍术紫菀漏芦三棱泽泻天南星石菖蒲百部天冬知母射干干姜莪术白及
3.简介品种:拳参金荞麦太子参雪上一枝蒿白头翁乌药夏天无常山甘遂雷公藤白蔹明党参白前白薇徐长卿玄参胡黄连茜草红大戟续断香附白附子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藜芦萆解姜黄郁金高良姜山慈姑
第七章茎木类中药
一、概述
1.茎木类中药的含义。
2.茎木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和显微鉴别。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关木通苏木沉香鸡血藤通草钩藤
2.一般品种:桑寄生大血藤
3.简介品种:海风藤络石藤川木通降香
第八章皮类中药
一、概述
1.皮类中药的含义。
2.皮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和显微鉴别。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
2.一般品种:桑白皮海桐皮苦楝皮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
3.简介品种:合欢皮白鲜皮
第九章叶类中药
一、概述
1.叶类中药的含义。
2.叶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和显微鉴别。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大青叶番泻叶
2.一般品种:侧柏叶枇杷叶枸骨叶桉叶罗布麻叶
3.简介品种:臭梧桐叶艾叶
第十章花类中药
一、概述
1.花类中药的含义。
2.花类中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别。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丁香金银花菊花红花番红花
2.一般品种:松花粉辛夷槐花芫花夏枯草旋覆花
3.简介品种:闹羊花密蒙花洋金花款冬花蒲黄
第十一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一、概述
1.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含义。
2.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和显微鉴别。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五味子山楂苦杏仁枳壳小茴香马钱子砂仁
2.一般品种:马兜铃地肤子葶苈子白芥子木瓜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补骨脂陈皮吴茱萸巴豆酸枣仁使君子山茱萸连翘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薏苡仁槟榔白豆蔻
3.简介品种:荜茇火麻仁王不留行肉豆蔻荜澄茄覆盆子桃仁郁李仁决明子猪牙皂香橼化橘红鸦胆子川楝子千金子胖大海大风子诃子蛇床子女贞子蔓荆子木鳖子罗汉果鹤虱草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
第十二章全草类中药
一、概述
全草类中药的含义以及前面各章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麻黄细辛金钱草薄荷穿心莲青蒿
2.一般品种:石韦淫羊藿仙鹤草紫花地丁广藿香荆芥益母草紫苏肉苁蓉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绞股蓝佩兰豨莶草茵陈蒿淡竹叶石斛3.简介品种:伸筋草鱼腥草草珊瑚垂盆草紫金牛马鞭草泽兰香薷鸡矢藤败酱草刘寄奴大蓟蒲公英芸香草谷精草
第十三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一、概述
1.藻、菌、地衣类中药的含义。
2.藻、菌和地衣类的区别。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
2.一般品种:马勃松萝
3.简介品种:银耳雷丸
第十四章树脂类中药
一、概述
1.树脂类中药的含义。
2.树脂在植物中的形成,存在的部位和采集方法。
3.树脂的化学组成、分类和鉴定。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乳香没药血竭
2.一般品种:苏合香阿魏安息香
第十五章其他类中药
一、概述
二、具体品种
1.重点品种:儿茶冰片
2.一般品种:海金沙青黛五倍子芦荟
3.简介品种:竹黄琥珀
第二篇动物药类
第十六章动物类中药的应用概况
熟悉动物药的使用历史和发展概况。
第十七章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
了解与药用关系密切的几个动物门及入药情况;脊索动物与非脊索动物的区别特征,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八章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一、概述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珍珠牡蛎全蝎斑蟊蟾酥龟板蛤蚧金钱白花蛇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
2.一般品种:地龙水蛭石决明海螵蛸蜈蚣土鳖虫僵蚕海马哈蟆油鳖甲蕲蛇乌梢蛇穿山甲五灵脂熊胆马宝阿胶
3.简介品种:桑螵蛸蝉蜕虫白蜡蜂蜜海龙鸡内金
第三篇矿物药类
第十九章矿物的性质和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熟悉矿物的主要性质,如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比重、解理、硬度、气味等及其在矿物类中药鉴定中的重要性,矿物各晶系的名称,了解矿物药的分类依据和方法。
第二十章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一、概述
1.掌握目前常用的性状鉴定和粉末鉴定方法。
2.熟悉对矿物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如定性、定量分析。
3.了解目前对矿物鉴定已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具体中药
1.重点品种:朱砂雄黄赭石滑石石膏芒硝
2.一般品种:自然铜磁石铅丹浮海石胆矾硫磺龙骨3.简介品种:信石密陀僧轻粉炉甘石寒水石青礞石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