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0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评价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评价体系一、学生评价中的侧重点1、突出实践性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技之长。
中等职业教育的着眼点是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是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实践性智力”,使学生恢复自信并获得成功。
职业学校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对学生实践性教学评价成了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的一大特色,也是核心所在。
(1)定期开展技能抽考。
技能抽考定在每月最后一周进行。
根据上课内容,由教务处在每班抽学生参加技能考试和考核。
例如:二年级汽修专业第4周的抽考,由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公布考试范围,相关的教师出好试卷,教务处在各班随机抽取2-3名学生在指定的教室参加考试。
考试结束后,组织老师评价,教务处及时公布成绩,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
(2)开展技能竞赛。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能提高学生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人人争先学习技能知识的良好氛围。
如:上学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了一年级发动机拆装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每一学期,都会评出了“汽修能手”、“学习标兵”等,根据相关规定还给予奖分。
(3)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技能鉴定,把技能鉴定结果按一定比例计算入相关专业课成绩中,并对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
2、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评价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到达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的诊断,所以评价应该经常化。
通过给予每个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并且教师应用日常评价的多次结果,以保证对学生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性。
因此,在开展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使评价本身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开展好总结性评价,便于在教学活动后了解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对其学习过程及进步程度的评价。
汽修实训项目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年轻人·教育NIANQINGREN JIAOYU2019·0 8汽修实训项目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孔令兵(山东省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济宁 273100)摘 要:文章系统总结了学生自评工作、学生互评工作、小组评价工作和教师分级评价工作等情况,探讨了汽修实训项目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修实训;多元化评价;项目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2-0161-01在汽修实训项目化教学过程里面,对中职汽修生的学习评价工作主要从汽修实训评价主体开始,运用丰富的汽修实训评价方法,基本涵盖学生自评工作、学生互评工作、小组评价工作和教师分级评价工作等方面。
1 学生自我评价工作中职汽修生的自我评价工作主要是根据学生对自己在汽修实训学习过程里面的各方面综合表现开展自我实训总结,进一步提高中职汽修生的汽修实训学习意识,不断锻炼中职汽修生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学习能力。
实训项目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中职汽修生的自我评价工作主要是采取作业工单自评与和实训项目自我总结等方式开展。
1.1 作业工单自评作业工单属于汽修实训项目教学推进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作业表单部分。
在汽修实训项目教学过程里面,主要负责提供给中职汽修生开展新课学习的有效载体。
中职汽修生能通过一边认真听取教师的专业讲解,一边把汽修实训项目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实施记录和掌握,主要涵盖汽修相关的各项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具体步骤。
中职汽修生在实训学习过程里面,根据具体的项目评分表实施自我评价工作。
如果中职汽修生出现认为某方面内容未能完全掌握,那就应该在对应内容上的自评里面填写入应有的扣分分数。
1.2 项目总结自评在汽修实训项目完成考核时,让中职汽修生采取书面总结的方式开展本次汽修项目学习过程的总结工作,能按照具体的教学时间的在汽修实训项目课堂里面完成,或是采取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通常要求总结字数保持在500字左右。
汽修专业实施“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37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07B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尝试实施了“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现将该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及其实施方法进行归纳,以期抛砖引玉。
1 “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概述所谓“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即将学生(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代表)、学校(专业教师+班主任)、企业(简称“三元”)和第三方(相关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课程思政、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岗位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图1)。
通过教育评价模式改革,逐步实现学生技能评价和企业岗位能力评价互融互通,促使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和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高,达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更好人才的目的。
2 “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的标准及内容2.1 德育综合评价以“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塑造高尚人格,弘扬竞争个性,培养企业抢手人才”为宗旨,按照企业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德育综合评价由学校政教处牵头,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进行德育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校、企业和第三方。
表1所列为“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表。
2.2 学生文化素质评价学生文化素质评价由学校教务处牵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的,进行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
(1)文化素质综合考核标准。
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文化课程标准为依据。
(2)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原则。
一是文化素质考核要根据汽车后市场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科特点,选择考核内容,突出职业能力考核。
二是文化素质考核评价要将职业能力与文化成绩考核进行有机结合。
2.3 以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评价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分两大汽修专业实施“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 王德明,李思勇图1 “三元+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模式38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07B部分,即专业基础理论评价和专业技能评价,由学校实习处牵头组织实施,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校和企业。
0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0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与评价愈发重要。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需要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案,以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
二、目标1.提高专业培养质量:通过多元化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专业培养的质量。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适应行业需求:通过多元化评价,与行业需求接轨,为企业提供更适合的人才。
三、评价内容1.学业成绩评价:考察学生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包括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
2.实践能力评价: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实习成绩、实训成绩等。
3.知识应用评价: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项目作业、课程设计成绩等。
4.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等。
5.实践经历评价: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竞赛获奖、参与社团活动等。
四、评价方法1.考试评价:通过知识考试,考察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实习评价:由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实习表现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
3.课程设计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作业,考察学生在知识应用方面的能力。
4.项目评价:通过学生参与的项目作业,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5.学业辅导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6.自评互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考察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能力。
五、评价结果1.综合评价:将以上各项评价结果综合起来,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估。
2.个别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将给予个别评价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取得优异成绩。
3.反馈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0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旳转化,增进学生目旳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旳心态走向社会。
(二)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旳改革创新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旳规定,改革评价模式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措施、教学手段旳改革。
在教材选用上,更注重知识旳应用和实际能力旳培养,在基础理论旳教学上以“应用”为目旳,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旳课程体系。
有助于对旳解决“工学结合”旳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三)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旳改革创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旳评价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贴近岗位实际,跟进产业发展,培养公司所需人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四)国示学校建设旳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旳改革必然带动评价模式旳改革,创新评价机制改革是国示内涵建设旳重要内容。
三、创新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机制改革旳指引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旳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按照“用公司专家旳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旳原则衡量人才培养水平”旳理念,强力推动“校企合伙、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旳评价体系改革;学业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旳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并且要对学生旳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方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树立全面人才观,注重成功教育,改善考试措施和手段,高度注重公司、行业、社会、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旳评价;形成持续改善旳人才培养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旳科学、客观、公正、全面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旳人才评价模式。
四、创新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机制改革目旳(一)总体目旳1.根据公司用人原则和公司对人才旳规定,紧紧环绕“知识适度、技能突出、素质均衡”旳人才培养特色,建立由学校、行业、公司、社会构成旳“多元化”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汽车运用维修专业实施效果评价书
“课程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书自实施以来,加快以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建设”,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先后完善了专业内涵建设,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了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考核,建立了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了运行管理机制。
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按照《任务书》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共完成3个一级项目79个项目点的任务,完成率100%,其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共26个项目点,完成率达100%;师资队伍建设共18个项目点,完成率156%;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共23个项目点,完成率100%;特色项目建设共8个项目点,完成率100%,。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如下: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原有基础、建设目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章程均已完成。
100%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等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学一体教室和实训车间已有工学一体教室6个改扩建现有工学教室,使其具备理实一体、网络互连、专业资源功能建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工学教室8个,实习实训基地1个100%示范性建设项目实施两年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创建和实施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形成了充分体现“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特征的“分层递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专业基础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序化专业课程,创新“理实一体化课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现场”三个教学环境,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构建了“分层递进、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一、背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汽车运用和维修技能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以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二、目标1.培养具有综合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的专业人才;2.提高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科研和学术水平提高;4.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率。
三、发展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增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如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技术、汽车运用管理等。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汽车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招聘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4.密切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化。
建立实习基地,与汽车厂商、汽车维修公司等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科研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的学术水平。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提高专业人才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6.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施计划1.在第一学年,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2.在第二学年,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在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第四学年,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023年多元选择深化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2023年多元选择深化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修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汽车知识和技能。
因此,2023年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将在多元选择方面进行深化,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目前,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对汽车维修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
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员。
二、多元选择的意义多元选择的核心在于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所学的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1. 优化课程设置多元选择课程将会根据学生和市场反馈,优化课程的设置。
依据学生对汽修增加的素质要求,课程内容将加强对汽车系统、故障码、电子控制、诊断等知识的学习。
2.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元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3. 满足企业招聘需求随着汽车维修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对员工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元选择的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培养合格的汽修专业人才。
三、实施多元选择的方案1. 推广多元选择观念对于多元选择的观念,应该先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中进行宣传和推广。
向他们普及多元选择的概念,让他们了解多元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2. 课程选择制度要确定可选的汽修专业课程,制定学生选课制度。
将学生分为不同专业方向:汽车电子诊断、发动机维修、变速器调整等。
为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可选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
3. 资源整合多元选择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以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为核心,形成资源网络。
同时加强与汽车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和创新创业支持。
四、总结汽修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多元选择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多元选择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更自由地选择所学内容,能够培养出更符合市场要求的汽车维修人才。
中职汽修专业行动导向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19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04下半月中职汽修专业行动导向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 李黎华自2005年以来,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重点开展了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总结出符合中职学生特点、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体现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通过实践发现,多元评价的有效开展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多元评价的主要特点1.1 评价内容情境化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还应关注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职业标准完成真实工作任务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等。
(1)知识与技能评价融入工作任务。
通常采用阶段考核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考核的标准和采用的形式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全国技能大赛的标准和方法一致,通过工作任务引领式的评价,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工作规范及流程的掌握程度。
(2)职业能力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对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分析,改进下一阶段对不同学生的关注点和培养点,做到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实现“以评促改”。
(3)综合职业素养评价内容贴近企业文化。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将综合职业素养的评价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并在评价反思中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评价内容贴近企业文化。
(4)实践能力评价落实在工作现场。
学校每年组织综合测评,选择综合性故障让学生进行排除,要求学生不仅能排除故障,而且能够写出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核算维修成本、遵守环保要求;能够制定维修方案,还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等。
以此评价学生的企业实践能力,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质,使评价落实在汽车维修的真实工作中。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教学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
一、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分析及存在问题目前我校己形成一套在内容上以〃学业成绩+评语+操行等级〃,在方法上以〃过程+结果〃,在途径上以〃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学生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偏重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思想品德表现,对过程的考核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往往因难以坚持而流于形式,带有主观色彩:每学期的德育课成绩没有单独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中,忽视了德育课与学生评价的之间的关联,这种评价模式与《中职学校德育太纲》的精神还不吻合,学生也不太在意学校对他们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参与学生的评价,目前学校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评价模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在办学目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以及社会职能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
但中职在教学评价方面基本沿用了普通教育的做法,考核与评价的方法和方式比较单一,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教材轻学材,无法对中职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另外中职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行为素养较差,对他们的学业以传统方式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普遍偏低,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路近几年我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走产教结合的路子,把企业引进学校,让学生进入社会能尽早的适用企业。
我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归纳为四个转变,即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工具的转变。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研究
课题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研究课题承担人:xxx课题组成成员:xxx选题缘由:汽修专业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在乎成绩,认为不管怎么样都能得到毕业证和技能证,毕业后走到社会不会受到认可,企业就会质疑学校的教学能力。
通过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成绩合格完成学业。
研究设想学生评价:由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综合评价,第一至第四学期主要由学校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理论成绩、实训成绩、作业、德育考核等几部分组成;企业评价主要对顶岗实习考核、职业素养等综合评定;社会评价主要有技能大赛、职业鉴定等成绩综合评定。
一、综合评价研究的背景意义1.实施学校评价,推进课程改革2.提高理论成绩、实训成绩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评价内容包括理论成绩、实训成绩、作业、德育考核等几部分组成三、评价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步骤(一)总体思路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研究。
从而形成“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教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二)基本步骤1.确定课题。
2.制定方案。
3.组织实施。
4.总结反思。
5.成果评定.组织结题。
四、研究的组织与实施1.统一思想认识。
2.加强组织领导。
3.组织教研培训。
4.定期召开例会.5.开展评比活动.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五、研究预期成果1.提交研究工作小结一份。
2.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2012—2013学年一、指导思想与专业背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确立“笃学、敦行、厚德、强技”的办学理念。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具有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五个特点,将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创特色树形像为核心,以人为本,优化要素,明确目标,严细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盘活学现有教学资源。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巩固办学成果。
随着我县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汽车服务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给本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我校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对该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通过7年的建设,该专业已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卓越、特色鲜明、校企结合紧密、师资队伍一流,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根据新情况逐步落实,着力进行教学管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建设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尤其是各类汽车维修、维护行业所需的人才,面向岗位有:机修工、电工、钣金工、汽车美容工等。
(一)人才培养模式1、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的专业技能课程比例100 %2、普遍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实现知行统一;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100%以上的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效果良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多元、灵活、恰当。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调查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融入汽车驾驶、汽车维修、汽车钣金等几种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进一步使本专业的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为适应这一需求,我提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1.整合计划:将传统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理论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和实习等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
2.更新教材:根据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重新编写、选用最新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1.建立实训基地:设置现代化的汽车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2.实际案例教学:引入实际案例,结合行业实际,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与就业指导: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情况,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跨学科教学的开展:1.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如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2.跨学科团队的组建: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授课,实现专业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四、综合实训与综合评价的推广:1.组织综合实训:在学期末或毕业前,组织综合实训,由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引入综合评价: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实践操作表现、课程项目设计、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五、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支持:1.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计划,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使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
2.专业发展支持:提供专业发展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随着当前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社会及企业对对多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同时又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即具有很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而现有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被动性与盲从性,培养“适销、对路、管用”的人才是我校探索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由之路。
一、总体目标推行“双证融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中,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利用企业资源将实习时间安排采取散点的形式,将实习时间分配到各学期,各学期实习内容的安排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循序渐进,通过学生反复体验、反思、调整、检验,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提高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缩短从学校教育到企业工作的距离。
这种模式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以及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具体运作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2、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课程目标设计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课程内容以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为主线。
3、多方寻求校企合作,扎实开展职业体验。
4、改革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地场景教学、理实一体化和创业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教学,积极实施“工学结合”探索弹性学制,加强产学合作。
5、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认真推行双证书制。
三、培养过程“双证融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进校到预就业采取如下5个阶段:四、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体师生员工参与。
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实施路径——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实施路径——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罗森侨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2摘 要: 本文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目标链和标准链的打造、组织实施过程介绍、监测纠偏制度讲解等展示诊改的全部过程。
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诊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思考, 以达到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诊断与改进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1 序言教育和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根本,构建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项周期长、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构建质量保证体系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既需要高职院校顶层设计,逐层推进,统筹谋划、认真实施,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有效支持。
借助院校内部质量诊断、评估和督查等方式,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合理引导高职院校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等文件,并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从2016年开始报送本省(区、市)职业院校年度实施情况及下一年度安排。
切实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需要对诊改工作的概念特征、主要意义和基本内容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1]。
2 诊改工作的内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手段,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是目标。
实现从手段到目标的转化,必须借助诊改这个工具。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原因分析、诊改实施、监测纠偏等内容组成的闭环且不断循环的工作过程。
其中,发现问题主要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或高职院校组织实施的教育与教学诊断,诊断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有效进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实施方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是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的职业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在汽车行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该项目的教学实施方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设计出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项目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胜任汽车行业相关工作。
2.培养学生具备汽车维修相关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能够正确操作和维修汽车。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汽车行业的工作环境。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汽车行业概述:介绍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
(2)汽车制造与结构:介绍汽车的制造过程和结构组成,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3)汽车电子与控制: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常见故障的排查与修复方法。
(4)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介绍汽车维修所需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操培训。
2.专业课程(1)汽车故障诊断与检修:学习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熟悉维修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2)汽车维修技术与操作:学习汽车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包括换油、更换零件等。
(3)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学习汽车电路原理和电气系统的组成,能够正确连接和维修电路。
(4)汽车机械传动系统:学习汽车机械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包括离合器、变速器等。
3.实践教学(1)实验实训: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汽车维修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汽车修理厂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通过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与个人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了加大教学质量提升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1、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
2、在学习借鉴其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
于2016年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
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多元化合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多元化合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以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特定规律为出发点,有效利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校企共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日常教学与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的统一,不仅有利于日常教学的实时更新,并且可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生产制造行业与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汽车保有量的逐步上升推动汽车维修业务量不断增加。
高素质汽车维修人员紧缺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正是汽车生产制造行业和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人才储备力量。
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中就业是比较好的,但是就业质量还存在着对口率不高、稳定率不高、待遇参差不齐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流动率相对较大。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重中之重。
汽车维修专业将根据企业的优势资源,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企业在汽车市场的优势和资源进行融合,制定互惠互利、互补性强的教学方案。
深化产教融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人力资源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岗位实习,可以接触到教学中未涉及的新车型,还能对行业中新出现的检测技术领悟得更透彻,这对专业技能的提升大有裨益。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到行业和企业的先进技术。
另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能帮助企业节省招工成本,有效解决招工困难、人员稳定性差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汽车维修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学、企业需求、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提高了企业技术积累的经济效益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促进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二)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材选取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有利于正确处理“工学结合”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三)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岗位实际,跟进产业发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四)国示学校建设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带动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评价机制改革是国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按照“用企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强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改革;学业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树立全面人才观,注重成功教育,改进考试方法和手段,高度重视企业、行业、社会、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模式。
四、创新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机制改革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按普教评价模式,以成败论英雄。
专业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1)学生基本技能素质考核包括操作技能和劳动态度、安全文明生产两大部分。
操作技能又包括应知(理论)应会(技能)两方面。
(2)操作技能考核评价具体办法:
①项目课程评价:
A、项目练习: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做课题、产品(工件)的质量及掌握的工艺知识、专业知识情况,按统一的企业(行业)评分标准评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B、阶段测试:实行阶段性项目过关考试评价与期末综合性技能评价相结合,对项目课程技能考核实行岗位分层累进制。
项目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兴趣。
每个实训项目结束或一个阶段课题练习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对没有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补课,最后对整个职业岗位项目进行测试评价。
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时,要考虑劳动态度和安全文明生产成绩。
②期末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按实训教学计划,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实训项目后,学校组织技能操作教考分离考试或抽考,由教学处牵头组建教考分离命题组和鉴定组,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工程师、技师及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训骨干教师参与命题和鉴定,实训组组长(实训项目负责人)命题三套交专业部审核,报教学处备案,教学处随机抽一套题作为考核测试题(应会),专业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根据学生掌握的工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按企业(行业)统一标准评出成绩,作为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在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时做到有安排,有监考、有阅卷、有鉴定。
③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及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劳动态度和安全文明生产成绩占10%。
学生的劳动态度和遵守安全文明规程情况,无论是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还是在学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都应考虑。
④学生期末技能素质考核成绩=(项目训练过程考核成绩×20%)+(阶段性项目过关测试成绩×30%)+(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