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通用工艺.doc
下料工艺规范
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下料工艺规范编号:DT-2001-0012011-09-26发布 2011-10-01实施下料工艺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下料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企业各切削加工所材料的下料。
下料还应遵守JB/Z 307.1标准。
2、引用标准GB 4863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JB 3092 火焰切割面质量技术要求JB 3174 快速割嘴JB 307.1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总则3、下料前的准备3.1.看清下料单上的材质、规格、尺寸及数量等。
3.2.核对材质、规格与下料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必须严格履行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
3.4.将不同工件所用的相同材质,规格的料单集中,考虑能否套料。
3.5.号料3.5.1 端面不规格的型钢、钢材、管材等材料号料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3.5.2 号料时,应考虑下料方法,留出切口余量。
3.6 有下料定尺挡板的设备,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只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4、下料4.1.剪切下料4.1.1钢板、扁钢下料时,应优先使用剪切下料。
4.1.2 用剪床下料时,剪刃必须锋利,并且应根椐下料板厚调整好剪刃间隙,其值参见附录A。
4.1.3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1.4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
4.1.5 切口断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
4.2.气割下料4.2.1气割前应根椐被切割板材厚度换好切割嘴(参见附录B),调整好表压,点火试验合格后方可切割。
4.2.2 气割下料,毛坯每边应留适当加工余量,手工气割下料毛坯加工余量参见附录C。
4.2.3 气割下料后,应将气割边的挂碴、氧化物等打麿干净。
4.3 锯削下料4.3.1 用锯削下料时,应根椐材料的牌号和规格选好锯条或锯片。
4.3.2 锯削下料时,工艺留量应适当。
常用各种型材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参见附录D。
钢结构下料通用工艺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钢结构下料通用工艺1、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体内容:钢材划线、下料及切割的有关技术要求。
1.2适用范围:板材、型材和管材的划线、下料及切割。
2、编制依据JGJ81-2002《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9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3、操作前的准备3.1 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数控切割应预先输入图形或编制程序。
气割及设备操作人员须考试合格后上岗。
3.2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3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模具、刀具,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使用的仪表、量检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4、划线4.1 一般规定4.1.1 钢材存在影响划线的弯曲、凹凸不平时,应先进行矫正。
4.1.2 划线前,钢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油污、锈蚀等,发现钢材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经检查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划线。
4.1.3 自行制作的划线样板、样杆,应得到检验部门的确认。
4.2 划线的技术要求4.2.1 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材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4.2.2 断面不规则的板材、型材及管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应注意个别件对材料轧制纹络的要求。
4.2.3 用石笔所划出的线条及粉线所弹出的线条必须清晰。
4.2.4 划线时,应首先划基准线,而后再划其它线;对于对称的工件,一般应先划中心线,以此为基准在划圆弧,最后在划各直线。
划线时可用样冲打小眼让圆规定脚。
4.2.5 需要剪切的工件,划线时应考虑剪切线是否合理,避免发生不适于操作的情况。
4.2.6 在带有毛边的钢板上下料线时,要根据钢板毛边的实际情况,去除不符合钢板质量要求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再向内让出10mm划出下料线。
机械加工下料通用工艺
99.5%以上.
板厚(mm)
割嘴号(#) 割缝半径(mm)
预热时间(s)
切割速度(mm/min)
5~10
1
1.0
10~13
500~700
10~20
2
1.2
12~15
380~600
20~40
3
1.4
14~17
350~500
共 5 页 第3 页
40~60
4
1.7
16~19
300~420
60~100
5
2.0
3.1 看清下料单上的材质、规格、尺寸及数量等。 3.2 各种零件的材料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或图纸要求)选用,不得随意更改。对代用材料必须由有 关部门申请代用手续后方可使用。 3.3 查看材料的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 3.4 将不同工件所用相同材质、规格的料单集中,考虑能否套料。 3.5 号料
机械加工下料通用工艺
批准:
1.适用范围
本通用工艺规定了下料(剪板、等离子、火焰割、锯床)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材料的 下料。
2.使用设备和工具
2.1 剪板机 2.2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2.3 精细等离子切割机 2.4 带锯机和圆锯机 2.5 盒尺 2.6 直角尺 2.7 扳手
3.下料前的准备
4.7.1 从电脑中拷贝出来的程序插入机器读出,查看切割图形与图纸是否相符,对所割零件进行排版
以达到最佳排列顺序。
4.7.2 切割之前擦去钢板上的生锈部分保证钢板的整洁,钢板放到工作台上后,调整钢板保证钢板不
歪斜,根据钢板厚度设置相关参数,具体如下:
表 1 精细等离子下料系统参数
切割厚度
通用工艺守则全解
Q/SYJ03.01-2010前言一、本守则是根据公司“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的要求而编制的。
根据现有产品及现有生产设备状况,编制了18个通用工艺守则。
本标准自2009年6月开始至2010年6月全部完成,历时12个月。
二、工艺守则的编制原则:1. 编制本工艺守则,结合了当前设备、工艺装备、检测手段、质量管理及劳动保护等。
通过贯彻实施本工艺守则,应达到贯彻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提高本公司的工艺技术水平,以最终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
2. 本工艺标准属一般级工艺水平,是行业的一般工艺水平,设备和工艺装备基本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质量能稳定达到合格品要求,但不能作为产品创优的工艺标准。
3. 工艺守则为公司内部工艺标准。
三、对贯彻工艺守则的建议:要使每个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本守则,一方面组织学习,教员由参加守则编写人员组成。
另一方面培训一支工艺骨干力量,使他们懂得和掌握工艺守则的具体使用,正确指导产品的制造,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总之,我们公司首次组织编写基础工艺守则,它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又有很大的工作难度,同时也缺乏经验。
随着工艺守则在公司内逐步贯彻实施,必将暴露出工艺守则中的缺陷和不足,有待不断地深化、修订和完善。
本守则由公司全质办提出。
本守则由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本守则起草部门:生产部。
本守则主要起草人:丁晓庆、陆应柱、潘笑东。
本守则首次发布。
1通用工艺守则总则Q/SYJ03.01-2010 1 范围本守则规定了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主要专业性工艺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本守则适用于生产工艺准备和产品的加工。
2 工艺技术准备2.1按本守则的相应内容根据所要加工的产品图样及技术要求编制产品工艺文件,规定具体工艺要求。
2.2 按工艺要求设计或选用所需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3 操作前的准备3.1 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应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3.2 要看懂、看清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有关资料,了解相应工艺要求。
下料技术条件
上海宝松重型机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Q/BS 017—2010起重机制造通用技术条件下料1 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起重机制造中的划线、剪板、冲剪、气割等下料工序。
1.2 操作前必须熟悉图纸、工艺及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按图纸和工艺文件操作,如发现图纸或工艺文件存在错误,应及时反馈,经设计或工艺人员纠正或确认后方可继续操作。
1.3 本规定是下料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技术条件,如与图纸或工艺卡相矛盾时,应按图纸或工艺卡执行。
1.4 操作前必须核对材料规格、牌号,检验材料外观质量,如不符合要求不得操作。
1.5 划线样板必须经质监室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6 完工的制件应按相关规定做好标识,可利用的余料用油漆标识材料牌号。
1.7 使用的量检具必须具有有效的周期检定证明。
1.8 钢材必须经过前处理方可下料。
2 划线2.1 线条必须清晰,石笔要尖细、粉线不能太粗,当必须保留辅助线时,下料线应做出明显标记。
2.2 工期长、周转次数较多的工件,划线后应打洋冲眼,冲痕间距500mm左右,小件每条直线不少于3个,曲线适当多一些,拐角处不少于3个,相交处要有洋冲眼,洋冲眼的深度不得大于0.5mm.,洋冲眼偏离线条不得大于0.2mm。
2.3 有轧制纤维方向要求的零件,应该注意纤维方向。
2.4 料不够,可以接料,接料尺寸不得小于300mm,并考虑组装时焊缝要相互错开。
2.5 划线偏差不得大于制件尺寸允许偏差的1/3。
2.6 焊接件的划线要考虑焊后的收缩量,见表1、表2(仅供参考):2.7 气割件的划线要考虑割口宽度,见表3:①、下料公差包括在余量公差之内;②、当板厚大于100mm 时,应先钻引割孔;③、表3、表4中的数据摘取于JB/T500.2—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火焰切割件》。
3 剪板下料3.1 根据板厚调整上下刃口间隙,见表5.:3.2 剪板结束后应清理零件上的毛刺、矫正变形零件。
3.3 切口断面不得有裂纹和撕裂飞边,关键零件板面不得有深度大于0.5mm 的划痕,一般件的划痕深度不得大于1mm ,毛刺高度不得大于0.5mm 。
放样下料
放样下料工艺WI01-021、总则1.1本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及不锈复合钢制压力容器制造的下料工序。
1.2对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还应遵照WI01-08《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的规定执行。
1.3本工艺是压力容器制造指导性通用工艺文件,必须与产品工艺文件配合使用,如产品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时,以产品工艺文件为准。
2、一般要求2.1 排版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排版图经过审批后方可下料。
2.2. 下料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对图纸、排版图、工艺要求充分掌握,所用工具准备齐全。
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计量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之内。
2.3 容器受压元件用料必须经检查员检查合格,并有材质标记,对于材质不清、规格不符者不准使用,材料不经检查员检查合格的不准使用,如材料代用时没有代用单不准使用。
2.4 对于筒体长度(高度)大于10m的容器,下料时每道环缝应留出1.5~2mm 的收缩余量。
3、对压力容器对接焊缝位置的要求3.1 筒节最短一节长度不小于300mm。
3.2 同一筒节A类焊缝应相互平行,相邻焊缝间的弧长距离:碳素钢、低合金钢不小于500mm,不锈钢不小于300mm。
3.3 相邻筒节的A类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应大于3δs(δs,钢材厚度)且不小于100mm。
3.4 容器内件和壳体焊接的焊缝应尽量避开筒节相焊及圆筒与封头相焊接的焊缝。
3.5 卧式容器A类焊缝不能位于壳体底部140°角度内,B类焊缝位于支座之外,且支座垫板焊缝与壳体B类焊缝距离应大于50mm。
3.6 封头由瓣片和顶圆对接制成时,焊缝只允许是径向和环向,封头各种不相交的拼焊焊缝中心线间距离至少应为3δs(δs为封头钢材厚度)且不小于100mm图3.63.7 应尽量避免在容器焊缝及其边缘附近开孔,如果必须开孔时,对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为半径所包含的焊接接头进行100%RT探伤,凡被补强圈、垫板、内件等所覆盖的焊接接头也应进行100%RT探伤。
下料工艺守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守则规定了锅炉用钢材坯料划线、下料的有关技术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锅炉钢材坯料划线、下料。
2、总则2.1 用于制造锅炉的主要钢材,必须有明确的牌号、质量保证书、炉批号。
并按JB/T3375标准验收合格,未经复验及复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2。
2 用于制造锅炉的钢材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材料代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
2.3 用于制造锅炉的钢材必须平直,如有弯曲、凹凸不平应先行矫正,达到下料要求。
2.4 用于受压元件的钢材,其表面的凹陷、疤痕,当其深度为0。
5~1mm时,应修磨成圆滑过度;当其深度超过1mm时,应补焊修磨,经表面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操作人员3。
1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要求3.2 操作人员应检查钢材的牌号、规格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图样和工艺要求,并检查钢材的钢印(或标记)是否齐全,材料代用必须具备完整的材料代用手续。
3。
3 各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合格证上岗,禁止无证者使用设备,按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的要求在坯料和余料上进行钢印(或标记)的移植,无标记移植的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4 量、检具须经鉴定合格,工装设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3。
5 操作人员要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的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4、划线4。
1 准备4.1.1 准备好划线是所用各种工具和量具,如划规、地规、样冲、划针、手锤、粉线、钢尺、角度尺等.4.1.2 对于批量较大的零件,须制作适用的样板,样板本身尺寸的正确性,应经检验部门的认可,并进行定期检查.4.2 一般规定4。
2.1 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板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4。
2.2 端面不规则的板材,管材及型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4.2.3 拼接并按有要求的零件下料应按有关标准及工艺进行。
4。
2.4 根据不同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工艺技术)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T —0908--01剪板下料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1总则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的剪床,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
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3mm (不同设备剪切的板厚不同),料宽最大为2500mm2引用标准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3 下料前的准备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6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7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8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9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3.10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4剪板下料4.1剪床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 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
4.2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 标准要求,见表1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4.3先用钢笔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断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下料工艺
一、下料通用工艺1 范围本通用工艺规定了下料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材料的下料。
2 下料前的准备2.1 看清下料单上的材质、规格、尺寸及数量等。
2.2核对材质、规格与下料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必须严格履行代用手续。
2.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
2.4 将不同工件所用相同材质、规格的料单集中,考虑能否套料。
2.5 号料2.5.1 端面不规则的型钢、钢板、管材等材料号料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钢材表面上如有不平、弯曲、扭曲、波浪等缺陷,在下料切割和成形加工之前,必须对有缺陷的钢材进行矫正。
2.5.2 号料时,应考虑下料方法,留出切口余量。
2.5.3 有下料定尺挡板的设备,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靠实挡板。
3 下料3.1剪板下料3.1.1钢板、角钢、扁钢下料时,应优先使用剪切下料。
钢板、扁钢用龙门剪床剪切下料,角钢用冲剪机剪切下料。
3.1.2 用剪床下料时,剪刃必须锋利,并应根据下料板厚调整好剪刃间隙,其值见下表3.1.3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3.1.4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
3.1.5 切口断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
3.1.6 龙门剪床上的剪切工艺3.1.6.1 首先清理工件并划出剪切线,将钢板放至剪床的工作台面上,使钢板的一端放在剪床台面上以提高它的稳定性,然后调整钢板,使剪切线的两端对准下刀口,控制操作机构将剪床的压紧机构先将钢板压牢,接着进行剪切。
剪切狭料时,在压料架不能压住板料的情况下可加垫板和压板,选择厚度相同的板料作为垫板。
3.1.6.2 剪切尺寸相同而数量又较多的钢板、型材时,利用挡板(前挡、后挡板和角挡板)定位,免去划线工序。
3.1.6.3 利用挡板进行剪切时,必须先进行试剪,并检验被剪尺寸是否正确,然后才能成批剪切。
3.2 气割下料3.2.1 气割时,看清切割线条符号。
钢制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钢制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1.下料1.1核对坯料材质、规格,应与图纸、工艺相符;进行外观检查,发现钢板有明显的划痕、夹杂、气泡等缺陷,在未经检验部门处理前不得下料用于生产1.2划线1.2.1筒体坯料划线尺寸:筒体展开长度×筒节高度(展开长度按中径计算,中径=内径+壁厚)对角线误差:对角线>1500,误差≤3mm。
对角线≤1500,误差≤2mm。
1.2.2大小头按展开尺寸(扇形)划线,扇形弧长按筒体中径计算,如下图示。
1.3标记移植1.3.1坯料上必须有材料标记钢印,材料标记应与材质书相符(对不锈钢,应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严禁打钢印和用油漆等有污染的物料书写)。
1.3.2筒体板材标记移植位置1.3.4筒体产品试板标记移植位置1.4坡口加工1.4.1筒体纵、环缝坡口内坡口(一般当Di≥600时打内坡口)时,坡口制在标记反面,如下左图;外坡口时,坡口制在标记面,如下右图。
坡口尺寸按图纸要求,图样无规定时按附录一。
1.4.2坡口清理除锈焊缝二侧用砂轮打磨除锈,范围应>20mm;打磨除锈后,应在当天施焊,否则须重新清理。
2.筒体(大小头)成形2.1预弯2.1.1材料标记钢印应卷在外面。
2.1.2钢板放入卷板机口,应使钢板边缘与卷辊轴线平行,避免偏斜。
2.1.3利用弯模在卷板机上踏头,踏头长度≥200mm,用内径R卡板测量踏头R,边缘直边部分应<10mm。
2.2卷圆成形、点固2.2.1钢板放入卷板机后,应使钢板边缘与卷辊轴线平行,避免偏斜。
2.2.2分几次调节上辊筒卷制,用R卡板随时测量,防止过卷。
组对间隙按图纸2.2.3纵缝对口错边量b 应符合规定:当δS ≤12:时,b ≤1/4δS ;当δS>12:时b ≤3,对复合钢板,错边量应不大于钢板复层厚度的50%。
且不大于2㎜。
3.纵缝施焊3.1筒节上接产品试板和引熄弧板(对非标设备无产品试板,筒体接引熄弧板),不得在筒节其他部位随意引弧。
数控等离子通用工艺规范
T—0908--18数控等离子下料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数控等离子下料通用工艺规范1 范围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使用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规定数控等离子切割下料通用应遵守的基本规则,适用于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下料的金属材料。
切割下料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δ1.0~20mm,切割下料的材料有效宽度和长度(不同设备切割的宽度和长度不同:江苏威达SZQG-Ⅱ 4700×25000mm,昆山METAL MASTER 1750×4000 mm,美国ATC3500 1340×2000mm)。
2 引用标准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厂家说明及安全规程3 下料前的准备3.1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操作者必须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掌握操作程序。
取得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能独力上岗操作。
3.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安全规程,和有关橡胶软管、氧气瓶、各种工业切割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安全操作规则。
3.3 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
3.4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5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6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7 开动设备前检查各部是否完好,按润滑要求做好润滑工作,检查各管道接口是否牢靠。
3.8 检查设备机架纵横移动,等离子切割机,割炬调整是否灵活、正常。
3.9 将编制好的程序用U盘或磁盘拷入机床的控制柜内分类储存。
3.10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下料。
3.11 中、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12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13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1目的为满足公司新造船适应最新规范要求,规范涂装建造流程,满足涂装前的完整性,使涂层损伤最小化,降低涂装成本,减少涂装风险,制定本工艺。
2 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在建和承接的所有类型的满足新规范要求的钢质船舶以及所有建造阶段影响涂装作业的各科室、部门。
3 通用工艺(本工艺涉及的涂装环境必须满足:相对湿度低于85%;钢板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度或以上;无风、雨、雪、雾、沙尘等不良环境,以下同)3.1 钢材预处理阶段通用工艺3.1.1 抛丸处理a. 对厚度≥6mm的所有钢板及型材的表面预处理,需经钢板预处理流水线抛丸除锈;b. 除锈标准为(SIS)Sa2.5级或SSPC-SP10,粗糙度必须控制在30-75μm范围(比较板中级);(参考:ASTM D4417-喷砂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现场测试方法、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0近于出白金属喷砂处理)c.所有经表面除锈处理后的钢材,应立即喷涂一度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TH-2),DFT 为15-20μm,相当于光滑试板上的干膜厚度为20-25μm;d. 抛丸前检查钢板表面是否有油、油脂、异物、污物、化学污染物,如有按照规定清除;(参考: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溶剂清理)e.抛丸后检查抛丸后表面是否有漏抛丸,是否达到抛丸标准,检验粗糙度是否符合标准(比较板),必要时检验化学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Bresle贴片)(参考:表面清洁度评估试验)f. 喷涂底漆后检验干膜厚度是否符合,表面成膜是否均匀,是否有漏喷,车间底漆搅拌是否贯穿整个喷涂过程;g.喷枪喷幅、走速是否符合规定。
(参考《QXY4500钢材预处理生产线技术文件》)3.1.2 动力工具清理a.对于无法用流水线预处理的所有钢材,必须采用动力工具除锈,除锈等级为(SIS)St3 级或SSPC-SP11;(参考: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1动力工具清理至裸露金属)b. 动力工具处理前检查钢板表面是否有油、油脂、异物、污物、化学污染物,如有按照规定清除;(参考: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溶剂清理)c.动力工具处理后检查待涂表面是否达到动力工具处理标准,必要时检验化学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Bresle贴片)d.动力工具处理后的钢材,应立即喷涂一度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TH-2),DFT为15-20μm,相当于光滑试板上的干膜厚度为20-25μm;e. 喷涂底漆后检验干膜厚度是否符合,表面成膜是否均匀,是否有漏喷,车间底漆搅拌是否贯穿整个喷涂过程。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1.材料要求1.1在材料领用时,核对工艺文件与所领材料的牌号、规格和材质证xx是否一致。
2.划线2.1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净化处理。
2.2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面积、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放样。
碳钢、低合金钢用石笔、弹粉线法,不锈钢用铅笔、弹粉线法。
2.3划线时筒体的卷制方向应与钢板轧制方向一致。
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2.4筒节长度不小于300mm,筒节展开长应不小于1000mm。
筒体拼接不准出现十字焊缝,相邻筒节纵逢距离为3倍板厚。
且不小于100mm。
2.5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按规定作出标记。
产品焊接试板的宽度方向应是钢板的轧制方向。
2.6划线时应从板材或管材无原始标志的一端开始,以保证剩余材料上有原始标识。
3.材料标志移植3.1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可追溯的标志。
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标志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时,按《材料标识可溯性》进行标志移植,并在材料分割前完成标志的移植。
3.2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不得在耐腐蚀面采用硬印标记。
3.3低温容器受压元件不得采用硬印标记。
3.4每件板料上都应写明产品编号、件号、下料尺寸等。
4.下料4.1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刨边机和自动切割机进行下料。
4.2碳钢、低合金钢一般采用氧-乙炔切割下料;不锈钢应采用等离子弧切割。
4.3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每边加大6mm。
5.坡口加工5.1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坡口应符合下列要求:a.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b.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的低合金钢材及Cr-Mo低合金钢材经热切割的坡口表面,加工完成后应按JB/T4730.4进行磁粉检测,I级合格;c.施焊前,应清除坡口及两侧材表面至少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边缘的距离计)的氧化皮、油污、溶渣及其他有害杂质。
外观质量要求
一、下料通用要求表面应平整无弯曲变形,否则应矫正。
焊接坡口应平整,无裂纹等缺陷。
下料后应清除翻浆、飞溅,缺肉应焊补打磨。
手工气割下料件应将割口打磨平整。
有超声波检验要求的,下料后应按要求进行探伤检查。
同时满足多种下料方式的,优先选用精度高的下料方法。
平整处理要求1平整处理主要依据GB/T19804-2005.未注直线度、平面度和平行度公差取公差等级F级。
超过以上公差要求的应进行平整处理,使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和平行度误差在标准范围内。
平整处理一般以火焰整平为主,机械矫正为辅。
平整处理要求2下料前应复检板材,不符合表面平整度要求的,应校平后再下料。
下料后板材不符合表面平整度要求的,应再次进行校平处理。
校平时不应直接锤击板材表面。
校平后板材表面应无凹凸痕迹。
平整处理要求3钢板卷制时,应检查卷板机辊子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凹凸痕迹,若有,应修补、打磨处理。
筒体焊接时,应检查转胎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凹凸痕迹,若有应修补打磨处理。
表面质量要求1板边应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外形规则。
钢板和钢带表面不应有扭翘、脱膜、锈蚀、气泡、裂纹、结疤和夹杂物等缺陷。
板材表面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结疤和夹杂物等缺陷。
板材下料后割口应平整,不应有翻浆、毛刺、凹坑、飞溅物、飞边等缺陷。
表面质量要求2焊接结构件的外缘非焊接部位,割口不平度应不大于1mm。
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应用砂轮打磨至平整光滑。
毛刺、飞边应打磨干净,局部过大的毛刺、飞边可用气割去除后再用角磨机打磨光滑。
二、铸锻件外观质量执行标准《铸锻件外观质量》SINOMA-TEC-TS-003-2012相关标准GB/T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JB/T5000.4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四部分:铸铁件JC/T401.3 建材机械用铸钢件缺陷处理规定JC/T691 高铬铸铁衬板技术条件铸件表面质量1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粘砂、夹砂、飞边及内腔残余物应清理干净,并铲磨光滑平整,且不高于母材表面。
工艺编制规范
工艺编制规范一、工艺规程格式要求:1、编制临时图样产品和试制图样产品工艺,仅为过程工艺卡片,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即可,特殊工序可附工艺附图具体说明;2、编制批量性产品、日常加工产品工艺,为过程工艺卡片配合工序工艺卡片方式,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并配合各种工艺卡片;3、编制返修/返工工艺,按过程工艺卡片要求执行。
4、外协及中间工序外协零件依据图纸要求只提出检验项目、具体要求等。
按过程工艺卡片要求执行。
5、使用通用工艺的零件在编制过程中体现通用工艺名称及或编号。
按过程工艺卡片要求执行。
二、常用工艺编制具体要求:1、下料:剪切(气割、锯切)下料1.1 工序内容1.1.1长*宽(长度)尺寸:按要求给出单向或双向公差并注以(G)、(Z)区分关键或重要。
1.1.2对角尺寸并给出允差。
1.1.3给出平面度要求,根据幅面大小一般要求0.5-2.5mm。
11.1.4剪(锯切)斜边(角):给出角度及允差或坐标标注尺寸公差。
去飞边毛刺。
1.1.5工序控制点:长、宽尺寸、对角尺寸、无毛刺。
1.1.6自检率:通常注明>10 %1.1.7检验:检查内容长、宽尺寸、对角尺寸注明随机抽检率> 10 %1.2 使用设备依材料厚度等区别注明设备名称、型号1.3 工/量辅具1.3.1注明使用量具名称、规格1.3.2注明去毛刺使用工具名称、规格1.4 注明同时加工件数、人员密度、单件工时2、气割2.1工序内容2.1.1一般以工艺附图形式给出气割部位并注明允差。
按要求给出单向或双向公差并注以(G)、(Z)区分关键或重要。
2.1.2工序卡或必要时依据材料厚度注明割炬割嘴型号,氧气、乙炔气压力。
2.1.3注明划线或使用仿形样板。
2.1.4气割斜边(角):给出角度或坐标标注尺寸及允差。
2.1.5去割渣毛刺。
2.1.6工序控制点:尺寸、角度、无毛刺。
22.1.7自检率:通常注明> 10 %2.1.8检验:检查尺寸、角度、无毛刺。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150827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编制:审核:校对:日期: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1、总则本标准根据山东奥诺现有的剪板机,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
现有剪板机型号:QC12Y-16*2500。
剪切的碳钢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6mm、不锈钢剪切厚度0.5~8mm,料宽最大为2500mm。
注:不同设备型号剪切的板厚和板宽不同,如有不同,要求根据实际参数再进行调整。
2、引用标准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3、下料前的准备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领料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划痕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6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7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8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4、剪板下料4.1 剪板机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见《剪板机刀片间隙调整表》。
4.2 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标准要求,见表1。
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钢板厚度0.5-1 2 3 4 5 6 7 8 剪刃间隙0.05 0.10 0.15 0.15 0.20 0.25 0.30 0.35 钢板厚度9 10 11 12 13 14 15 16 剪刃间隙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4.3 先用钢板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端之间的定位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确认无误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七、开孔划线
开孔划线是设备制造中一项关键性工序,它直接关 系到产品设备的存亡。故制造压力容器时本工序作为停 止点来控制。 1、划筒体十字中心线:根据筒节上基准线,按筒体作 周长划十字等分线,即为十字中心线,划分要求除图纸 规定外,焊缝应布置在恰当位置,一般卧式容器在反中 心线之间即45°位置之间,立式容器在后中心线向左右 各45°位置之间,严格说划线首先要考虑开孔位置,应 避开焊缝,孔边缘应离开焊缝≥100mm,内件装配离开 焊缝50mm。
5. 标记移植
5.1 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必须
进行标记移植,移植位置及标记内容 按质保手册中有关材料标记移植的规 定进行。 5.2 划线及标记移植必须经检验、校 对确认打上确认号方可进行下料。
二、切割方式
1.1 手工切割:适宜小零件、短直线、形状复杂的零件, 工作时尽量使用割规、拖板,压力容器主要受压件尽量不 采用手工切割。 1.2 半自动切割:适宜直线切割、圆形切割、压力容器受 压件应保证采用。 1.3 仿形切割:适宜零件小与要求高,形状复杂的零件, 定形产品尽量采用。 1.4 切割要求: 1.4.1应将需切割的材料,放置在切割台或离地面100~ 200毫米进行切割,不可以在成堆材料上切割。 1.4.2切割好的材料,应清除干净熔渣,并按规格或产品品 种堆放整齐。
2、划接管孔位:孔径尺寸线及内外 零组件装配位置线按图纸进行,划线 后打上洋冲眼,注明接管编号及公称 通径,并经检验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 工序。
八、切割开孔
1、气割开孔 1.1 一般是使用割规气割具进行,气割按《切割工艺规程》
进行。 1.2 去除熔渣,按图或工艺气割坡口。 1.3 使用磨孔砂轮修磨坡口至金属本色。粗糙度Ra<50。 2. 机械钻孔:将工件固定在钻床工作台上,用与图纸相等的 钻头进行钻孔。机械钻孔质量要比气割开孔好得多,要求较 高的设备,尽量采用机械钻孔。
钢制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钢制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工艺守则(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 适用范围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下料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下料工序的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零部件的下料工序。
2 引用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第1、2号修改单)GB151-99《管壳式换热器》(第1号修改单)公司《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3 材料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2012《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材料生产单位按照相应标准规定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
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齐全、完整,并应有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
如质量证明书为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复印件,应由材料销售单位在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中加盖销售单位质量检验章和经办人章。
购进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材,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且和质量证明书一致,图样及相关标准要求复验及对质量证明书中的某项性能有怀疑时均需复验,没有完成的材料检验,未经材料责任师签署验收入库单的材料不得进入下料现场。
投入下料现场的材料未种植本单位材料代号标识及检查员见证标识,不允许进行划线下料。
主要受压元件用材必须进行标记的种植,且应经材料检查员确认。
在使用中始终保留有标识,当制造中需要使用时,应进行标记的移植,并有材料检验员的确认标记。
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压力容器中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涨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mm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标记位置图1 筒节钢板拼接标记位置封头拼缝图2 封头钢板标记位置图3 圆形锻件标记位置图4管板、法兰标记位置4 划线划线工人必须熟悉图样和制造卡的要求,划线前应核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是否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工艺编制规范
工艺编制规范一、工艺规程格式要求:1、编制临时图样产品和试制图样产品工艺,仅为过程工艺卡片,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即可,特殊工序可附工艺附图具体说明;2、编制批量性产品、日常加工产品工艺,为过程工艺卡片配合工序工艺卡片方式,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并配合各种工艺卡片;3、编制返修/返工工艺,按过程工艺卡片要求执行。
4、外协及中间工序外协零件依据图纸要求只提出检验项目、具体要求等。
按过程工艺卡片要求执行。
5、使用通用工艺的零件在编制过程中体现通用工艺名称及或编号。
按过程工艺卡片要求执行。
二、常用工艺编制具体要求:1、下料:剪切(气割、锯切)下料1.1 工序内容,根据幅面大小一般要求0.5-2.5mm。
去飞边毛刺。
%注明随机抽检率> 10 %1.2 使用设备依材料厚度等区别注明设备名称、型号1.3 工/量辅具1.4 注明同时加工件数、人员密度、单件工时2、气割2.1工序内容,氧气、乙炔气压力。
10 %注明随机抽检率> 10 %2.2使用设备仿形切割机注明型号(如CG2-150A)或氧气、乙炔、割嘴号2.3工/量辅具2.4 注明同时加工件数、人员密度单件工时及准结工时3、折弯3.1 工序内容,按要求给出单向或双向公差并注以(G)、(Z)区分关键或重要。
30 %注明随机抽检率> 30 %3.2 使用设备依材料厚度、幅面、折弯半径等区别使用折弯机或油压机,注明设备名称、型号。
3.3工/量辅具3.4注明同时加工件数、人员密度单件工时等4、钻孔(扩孔攻丝)4.1工序内容,其余均按自由公差给出孔径、孔位、孔距公差数值并按要求注以(G)、(Z)区分关键或重要。
30%注明随机抽检率> 40 %4.2使用设备依孔径、零件幅面尺寸等注明使用设备名称、规格。
4.3工/量辅具4.4注明同时加工件数、人员密度、单件工时等。
5、焊接5.1工序内容,需要时以附图注明基准、定位方式等,分别注明使用手工电弧焊或CO2保护焊并给定使用电压、电流、焊速等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料通用工艺
范围
本通用工艺规定了下料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材料的下料。
2下料前的准备
2.1看清下料单上的材质、规格、尺寸及数量等。
2.2 核对材质、规格与下料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必须严格履行代用手续。
2.3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
2.4将不同工件所用相同材质、规格的料单集中,考虑能否套料。
2.5号料
2.5.1 端面不规则的型钢、钢板、管材等材料号料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钢材表面上如有不平、弯曲、扭曲、波浪等缺陷,在下料切割和成形加工之前,必须对有缺陷的钢材进行矫正。
2.5.2 号料时,应考虑下料方法,留出切口余量。
2.5.3 有下料定尺挡板的设备,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
时材料靠实挡板。
3下料
3.1 剪板下料
3.1.1钢板、角钢、扁钢下料时,应优先使用剪切下料。
钢板、扁钢用龙门剪床剪切下料,
角钢用冲剪机剪切下料。
3.1.2 用剪床下料时,剪刃必须锋利,并应根据下料板厚调整好剪刃间隙,其值见下表
钢板厚度 mm 4 5 6 7 8 9 10
剪刃间隙 mm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钢板厚度 mm 11 12 13 14 15 16 20
剪刃间隙 mm 0.5 0.55 0.6 0.65 0.7 0.75 0.8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3.1.4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
3.1.5 切口断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
3.1.6 龙门剪床上的剪切工艺
3.1.6.1 首先清理工件并划出剪切线,将钢板放至剪床的工作台面上,使钢板的一端放在剪
床台面上以提高它的稳定性,然后调整钢板,使剪切线的两端对准下刀口,控制操作机构将剪床的压紧机构先将钢板压牢,接着进行剪切。
剪切狭料时,在压料架不能压住板料的情况下可加垫板和压板,选择厚度相同的板料作为垫板。
3.1.6.2 剪切尺寸相同而数量又较多的钢板、型材时,利用挡板(前挡、后挡板和角挡板)
定位,免去划线工序。
3.1.6.3 利用挡板进行剪切时,必须先进行试剪,并检验被剪尺寸是否正确,然后才能成批
剪切。
3.2气割下料
3.2.1气割时,看清切割线条符号。
3.2.2 切割前,将工件分段垫平(不能用砖和石块),将工件与地面留出一定的间隙利于氧化铁渣吹出。
板材厚度
割炬气体压力( kg/cm2)
( mm)
型号割嘴号码氧气乙炔(煤气)3.0 以下G01-30 1~2 3~4
3.0 ~12 G01-30 1~2 4~5
G01- 0.01 ~ 1.2
12~30 2~4 5~7
30~100
30~50
G01-100 3~5 5~7
50~ 100 5~6 6~8
100~150 7 ~0.01 ~ 1.2
8 12
150~200
G01-300 8 10~14
200~250 9 10~14
3.2.3 将氧气调节到所需的压力。
对于射吸式割炬是否有射吸能力,如果割炬不正常时,应
检查修理,否则禁止使用。
3.2.4 预热火焰的长度应根据板材的厚度不同加以调整,火焰性质均应采用中性火焰,即打
开切割氧时火焰不出现碳化焰。
3.2.5 气割不同厚度的钢板时,要调节切割氧的压力,而同一把割炬的几个不同号码嘴头应
尽量不经常调换。
气割选择见表
3.2.6 切割速度应适当。
速度适当时,熔渣和火花垂直向而去;速度太快时,产生较大的后
拖量,不易切透,火花向后面,造成铁渣往上面,容易产生回火现象。
3.2.7 割嘴与工件的距离
3.2.7.1 钢板的气割,割嘴与工件的距离大致等于焰芯长度加上2-4 毫米左右。
气割 4-25 毫米厚的钢板时,割嘴向后倾斜 20° -30 °角,即向切割前进的反方向。
3.2.7.2 气割 4 毫米以下的钢板时,割嘴向后倾斜 25°-45 °角,即向切割前进的反方向。
割嘴与工件表面的距离为 10~ 15 毫米,切割速度应尽可能快。
3.2.8 气割顺序
3.2.8.1 气割一般是从右向左方向进行,在正常工作停止时,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煤气)和预热氧阀门。
3.2.8.2 切割临近终点,嘴头应向切割前进反方向倾斜一些,以利于钢板的下部提前割透,
使收尾的割缝整齐。
3.2.9坡口的气割
先按坡口的角度尺寸划线,然后将割嘴按坡口角度找好,往后拖或向前操作切割,同时坡口的
气割与分离切割相比,割嘴稍慢,预热火焰能率应适当减少,而切割氧的压力应稍大。
3.2.9.2切割坡口时,可采用角度靠具和角度可调的滚轮架上调节使用。
3.2.10法兰及圆盘气割
3.2.10.1 用顶规将圆十字中心样冲眼定顶。
钢板进行预热,割嘴垂直于钢板至钢板达到切割
温度时(暗红),将割嘴倾斜一些便于氧化铁渣吹出,此时打开切割氧。
开始切割时切割氧
不要开太大,随着往后拖割炬和逐渐相反的方向飞出,这时将嘴头与钢板垂直。
割法兰一般
先割外圆,后割内圆。
3.2.11气割表面质量
3.2.11.1对重要件的气割表面应修正、打磨。
3.2.11.2 气割面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零件厚度的5%且不得大于2mm;仿形及半自动切割的切割面粗糙度Ra不大于(割纹深度)110-188um;手工切割面粗糙度Ra不大于400-500um。
3.2.11.3 气割下料允许的尺寸偏差见表 3。
尺寸范围( mm)
工作厚度
>315- >1000- > 2000- > 4000- mm
35-315
1000 2000 4000 6000 3<δ≤12 ±1.0 ± 1.5 ± 2.0 ±3.0
仿形切割12<δ≤ 50 ±0.5 ± 1.0 ± 1.5 ±2.0
半自动切
割
50<δ≤
±1.0 ± 2.0 ± 2.5 ±3.0
100
3<δ≤12 ±2.0 ± 3.5 ± 4.0 ±4.5 ±5 手工切割
12<δ≤ 50 ±1.5 ± 2.5 ± 3.0 ±3.5 ±3.5
50<δ 100 ±2.5 ±3 ± 3.5 ±4 ±4.5 3.3 钢材、型材在剪切、气割下料后应消除应力,去割渣,并矫直。
3.4 锯切下料
3.4.1 机械锯割
3.4.1.1 弓锯床用于切割扁钢、圆钢和各种型钢。
机械锯割时,可将材料用夹具束成一起再起锯。
常用的型钢可利用螺栓和压板或专用夹具夹紧的方法。
3.4.1.2锯割下料时,常用各种型材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参见表。
A圆钢、方钢、钢管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
直径或切口完工件长度 mm 夹
边距离 d 度 B
≤50 >50- >200- >500- > 1000- > 5000 头
mm mm
200 500 1000 5000
mm 端面工艺留量变 2a(mm)
<30 弓 3 2 2 3 4 5 6 15
> 30-80 锯
2 3 4 5 6 8
下料板限偏差<± a/4
b型钢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
高度×边长切口宽 B
工件长度 mm H×b ( 用圆锥片 )
≤1000 >1000-5000 >5000 mm mm
端面工艺留量 2a(mm) < 100×68 7 3 5 7
100×68-630
5 10 15
×190
下料极限偏差<± a/4
3.4.1.3 锯割分远锯和近起锯两种。
一般用远起锯较好,锯齿不易卡住。
3.4.1.4 锯割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推据时压力不能过大,否则容易折断锯条。
3.4.2 砂轮切割
3.4.2.1 砂轮切割机用于切割圆钢和异型钢管、角钢、扁钢等各种型钢。
3.4.2.2 切割各种型材宜单件切割,不能几件或多件束在一起。
3.4.2.3 砂轮下料时,常用各种型材的切割下料工艺留量参见表。
工件长度 mm
直径或对边距离切口宽 B
≤1000 >1000-5000 >5000 mm mm
端面工艺留量 2a(mm) < 100 4 3 5 7 >100-150 6 4 6 8 下料极限偏差<± a/4
3.4.2.4 切割时将型材装在可转夹钳上,驱动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砂轮卡进行切割,用操纵手柄控制切割速度。
操作时要均匀平稳,不能用力过猛,以免过载或砂轮崩裂。
操作中人应要站在砂轮片侧面,不准对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