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与反思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扫一室〞与“扫天下〞)第—课时张渭娜吝店镇韩家小学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理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清扫。

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要想做成大事,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想反问句的意思,学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累积词汇。

感想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是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课1 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少了双引号〕添加双引号。

2 为什么“扫一室〞与“扫天下〞要加上双引号呢?二初读课文1 检查预习情况,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同坐相互读生字词,并相互改正错误读音。

3 指名分段读课文,老师并随机指导,学生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精读课文1 请大家带着你的问题再自读课文,读后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你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指什么吗?〔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扫一室是指清扫一间屋子,扫天下是指治理国家〕2 老师小结3 同学们的理解有道理,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陈蕃和薛勤是怎样对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4 文中用分别用“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来形容陈蕃,似乎有些矛盾,我们就通过课文看看,陈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5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解决自学题,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看法,最后,全班汇报。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上第十一单元“小与大”的一篇课文。

至于这篇课文的教法,考虑过一段时间,一直没找到自己很满意的方法。

无奈教学时间逼近,只能先上了。

我认为学生对这篇课文中“小与大”的含义不能理解,按我平时对他们的了解,他们是很喜欢树立远大的理想的,他们可能并不能认为陈蕃的想法是错误的。

于是我打算从“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入手,先明白“扫一室”在课文中是指打扫一间房间,“扫天下”是指扫除天下不平之事;再进而明白“扫一室”是指平平凡凡的小事,“扫天下”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再找找陈蕃是怎样看待这大事与小事的重要性,从而串起陈蕃书房的混乱,陈蕃辩解说的话,薛勤教育陈蕃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大事要从做小事着手。

上课那天,我按照预定计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再过渡到教学“陈蕃的认识”时,我用了这样的两句问话,没想到激起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说:“‘扫一室’与‘扫天下’谁小谁大?”学生回答:“‘扫一室’小,‘扫天下’大。

”“‘扫一室’与‘扫天下’谁轻谁重?”没想到,学生回答说:“‘扫一室’重要。

”我又问了几个学生,回答相同。

有的还从课文中找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来证明。

也有一两个同学说一样重要。

我随即简单做了调查,认为“扫一室”重要的较多,认为“一样重要”的寥寥无几。

看来我之前的预设有误,大部分同学已经比较顺利掌握了文章的重难点,他们现在的问题是对陈蕃的思想认识还不够透彻,有些肤浅,同时又对“小与大”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偏差。

我只能调整教学思路了。

快速地思考片刻后,我决定先顺着大部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巩固对做小事重要性的'认识,再反戈一击,让他们自己明白做大事的重要性。

于是,我说:“现在出现了两种看法。

那我们就来辩论一下,双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扫一室教学设计与反思

扫一室教学设计与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学情分析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到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

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

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4.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1、辨别“大小”事出示PPT说一说:这些事是大事还是小事?2、激情导入师:同学们,都有着自己远大的理想,这理想是我们人生的大事,为了理想,我们就得努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

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3、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A(板书少了双引号)出示金钥匙:表示特殊意思的词语,可以用引号标出来。

B(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从课题中,你想提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大小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辩证的理解大小事的关系埋下伏笔。

语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扫一室与扫天下_四年级语文教案“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目的】:一、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词汇。

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备课人】:孙翠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

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为一节语文课,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主题为“扫一室”与“扫天下”,以鲁迅的《朝花夕拾》和唐代文学经典《长恨歌》为主要教学文本,旨在通过扫描两篇文章的文本,探讨“扫一室”的生活态度和“扫天下”的文化理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一颗爱心实现“扫天下”的精神追求,在实际生活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美好人性。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价值观。

2. 通过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人文素养,引导其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展示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2 请学生谈论他们身边的人,谁是喜欢打扫的人,谁是不太喜欢打扫的人,让学生谈论原因。

2.阅读教学(35分钟)2.1 教师发放文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阅读鲁迅《朝花夕拾》,每个小组读两篇散文,探讨其中的“扫一室”精神。

然后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海报,图片和言词应该展示他们对“扫一室”的理解。

2.2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唐代文学史上经典的《长恨歌》,与之比较鲁迅《朝花夕拾》中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谈论《长恨歌》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精神。

3.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比较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文化精神类型和传统价值观念。

3.2.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制作的海报,同时互相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课堂巩固(10分钟)4.1 请学生以故事,诗歌或图片,展示“扫一室”或“扫天下”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4.2 教师提供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新力,掌握掌握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真正涵义和价值,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扩大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感性认知的边界。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2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2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2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学校语文教材第7册第11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寒暄'、"懒散'和"志存高远'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殊含义。

让同学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殊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有条理、有挨次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同学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预备: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不熟悉。

(师写"室'。

) 生:(齐读。

)室。

师:"室'当什么讲? 生:屋子、房间。

师:说得对。

接着看,(师在"室'前板书"扫一'。

)可以连起来读一读。

生:扫一室。

师:"扫一室'什么意思? 生:打扫一间屋子。

师:这是我们常常做,也是很简单做的小事。

再看,(师板书"扫天下'。

)现在你们有疑问吗? 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扫啊? 师:问得好。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

) 生:(齐读。

)"扫一室'与"扫天下'。

师:发现这个题目。

你又有什么问题?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师:俗话说"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是一种好习惯。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三则】[名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三则】[名师]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三则】《“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之一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

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

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

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

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之二《“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陈蕃生活懒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陈蕃说的话,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

四年级《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反思

四年级《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反思

四年级《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想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懂得故事的寓意。

3、理解反问句的意思,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1、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懂得故事的寓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策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感悟道理。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米粒与水滴的图片,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一粒米、一滴水的作用大吗?课前,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一起来看一看。

看了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2、板书课题,据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1、陈蕃是个怎样的青年?再读读这个句子,看看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陈蕃的特点。

2、理解“志存高远”的意思。

3、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如此喜好读书的陈蕃,他的房间可能是什么样的吗?陈蕃的房间到底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4、薛勤看到房间里这个样子,他的表情怎样?他的心里会怎样想呢?指导朗读薛勤的话。

5、面对薛勤的质问,陈蕃的态度怎么样?能找到相关句子吗?陈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你从哪个词语中感觉到的?抓住重点词语“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6、师生分角色朗读。

7、同学们,看到陈蕃这个样子,薛勤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薛勤心理活动的句子。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案例(精选15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案例(精选15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案例(精选15篇)《“扫一室”与“扫天下”》篇1《“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

主要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表述简洁,用词精确。

故事发生的年代虽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时间,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

通过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教学片断如下:师:同学们,“大”与“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你们喜欢“大”还是“小”?在你们心目中的小事和大事分别是什么呢?你们是怎么对待小事的?生1:喜欢“大”,大事就是考上清华大学。

生2:我也喜欢“大”,大事是能当大英雄,能让别人夸奖我。

生3:我认为大事是当上大老板,开个大公司,赚大钱。

(生大多说喜欢“大”,可一说到大事和小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能谈上几件大事,小事却谈不上来了。

)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种现象是教师事先所没预设到的,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明白的问题,却没有很快得到所要的答案。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应不再死抱“预设”,而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

教师从身边入手,从“当英雄”和“洗衣服”哪件是大事,哪件是小事?让学生判断。

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对大小事的生活认识,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并总结出了小事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心中也已产生了两种事的对比观念。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教学时关键是要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倾泻。

在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整体的感知后,重点学习第三、四段。

这个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品读描写陈蕃屋子的语句“屋子里……连空气也显得污浊”(抓住“不仅……连……也……”),使学生的情感在心灵与语句的对话中滋生。

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如同身临其境,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通过文本而产生共振共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1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

依照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辩证关系正是本文的重难点。

因此。

课堂伊始刘老师紧紧抓住题眼。

由“室”依次引出“扫一室”与“扫天下”。

刘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读、画、议,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屑“扫一室”的“大夫君”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语重心长”。

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步领会“扫一室”与“扫天下”的专门含义。

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既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彰显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进展性。

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来,而是在原点基础上的升华。

学生从开课时“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到结课时“只有做好平凡小事,才能成就轰天伟业”的思想提升,正是在主动的探究中形成和进展的。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

亮点一,“但”字的换词处理。

老师先让学生明确句意的转折,接着“但是、然而、而”等词语的替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蕃“志存高远”的优点和“生活懒散”的缺点之间的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存又使主人公陈蕃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为下文深入明白得他不屑“扫一室”的性格特点打下伏笔。

亮点二,句群的比较。

在学习第三段时老师去掉“满是、到处、许多”等修饰成分,让学生与原文对比哪种写法更好?在比较中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当,领会把内容写具体的科学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

亮点三,反问句的训练,表达层次性。

老师通过“你连一间小小的房子都不扫,又如何去扫天下呢”和“你连一间小小的房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的句式对比,让学生体会语气的强弱,领会反问句的特点与作用。

扫一室教学反思

扫一室教学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我对《“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一课进行执教。

如何更好的把握课文,更好的进行“先学后教”。

我做了如下尝试: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环节共预设分为四部分:一初读课文,读准生字长句。

二再读课文解读人物。

三精读课文领悟道理。

四全文总结积累名言。

每个教学环节我都先出示自学提示,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如第二环节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陈蕃和薛勤对待打扫房间这样小事和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不同态度做一对比。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情感、心理。

让学生在充分认知陈蕃思想的基础上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结合生活实际来判断陈蕃的行为举止是否得当。

而薛勤的一句质问“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正是全篇的精髓,这处反问句是人物情感的宣泄,是深刻的思想启迪,更是本课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如何处理此处的反问句呢?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培养语感;引导学生默读,启迪思想;引导学生批读,表达体会。

朗读中,把握句式特点,有效的改写成陈述句。

默读中,解读人物思想,认知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批读中,提炼思想、揣摩语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中理解薛勤的关切之情,理解薛勤的语重心长,明晰课题“扫一室”,“扫天下”的特殊含义,辨析大事、小事之间的联系,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本课的板书我力求精练简洁,突出中心。

“扫一室”小字写出,“扫天下”大字出现,在学生的总结中板书重点内容,在“扫一室”之下写上平常小事,在“扫天下”之下写上轰轰烈烈的大事,使得这一难点在学生的探究中明确出示,最后总结归纳“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

此时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假想成为陈蕃,写一写薛勤走后,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陈蕃有没有听薛勤的话,他可能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说出自己的种种猜想后,我问大家,你们觉得你们说的正确么?再出示历史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史料中再读陈蕃,了解其日后的成就,从而进一步的深化大事与小事的必然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

在初选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对这篇文章特别地喜爱,原因在于它特别简短,但里面蕴含了一些深刻的道理,这样小品类的文章学生也特别感兴趣,易把握,因此我将这篇文章做为汇报课的选文。

在深刻研读教材之后,我理解到,要把握这篇文章,就应该是设置1、在阅读分析中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在学习中理解“小事”对于“大事”的重要性。

树立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

2、通过朗读感悟、勾画批阅、抓重点词的方式体会句子的语气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三个教学目标,在这三个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再来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学生如果能达到这三个目标,那这篇文章的教学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首先我自己拟定了一份教案,自己对最初的教案坦率的说是比较满意的,认为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解读是达到了的,但仍然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缺少语文味儿,缺少对个别字、词的把握,缺少对于反问句有趣的教授的方法……这些问题交由靳老师看过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靳老师指导我应该在“但”字、“盯”字下功夫,在陈蕃表现他志存高远的话上面应该多加以朗读和揣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朗读和揣摩,这对增加学生对于主人公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薛勤劝勉陈蕃的语句中,多用了反问句,刚开始自己是用了很粗略的解决方法去教授,而靳老师建议我用对比的方法
去激发和引导学生,比如先用陈述句来劝陈蕃,学生读,揣摩。

再用反问句来劝陈蕃,学生读,揣摩,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明白反问句在增加语气、增加说服力的方面有着多么奇妙的作用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多用朗读教学,因此读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学生读之后的评价就特别需要注意了,我采用的方法是回扣中心,在学生朗读陈蕃“志存高远”的话时,我便要加以赞赏比且回扣文章中心,这样既起到了激励学生,有达到了文章教授的效果。

在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给予我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应该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应该过于着急,还应该顺应学生的答案和回答方式,不必拘泥于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答案,还应该明确地点题,讲明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联系,讲明大与小的联系,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理解文章。

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还需要多花时间去消化和揣摩,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和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