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函数(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9.1.1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2.观察某市2月份某日的气温变化图(1)这天的6时的气温是℃,10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小结: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3.弹簧原长22 cm,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有如下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变化的量是什么?X/kg0123456 Y/cm2222.52323.52424.525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吧。

当堂检测(课本71-72页练习)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 元。

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min,话费卡中的余为w 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r ,圆周长为C,圆周率为π。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

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第71~72页,并完成第81页1,2题;2.半径是r的圆的周长为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r是变量,2π是常量B.C是变量,2,r是常量C.C,r是变量,2 是常量D.C,π是变量,2是常量;3.给定了火车的速度120km/h,要研究火车运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 __,变量是________;若给定路程为500km,要研究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_____,变量是________;4.分别写出下列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1)用20cm的铁丝所围的长方形的长x(cm)与面积S(cm2)的关系.(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学情分析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利用方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进而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课件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课件

生活举例,应用概念
你能举出一个变化过程的例子,并说出其中 的变量和常量吗?试一试!
能确定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吗? (1)小敏长高了; (2)在汤中加水,汤变淡了. (3)小狗越来越可爱了.
回顾小结
万物皆变,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其变化过程,关注的 是其中量的变化. (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 (2)举一个运动变化的例子并指出其变量和常量. (3)你认为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会有联系吗?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变量与函数(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铁路上A , B两站相距160 km ,一列动车从A站出发 开往B站,速度为250 km/h.请描述一下列车相对于B 站的位置变化.
列车开出后0.1 , 0.2 ,t 0.3 , 0.5(单位:h)时,
列车分别距离B站多少路程?
布置作业
1.p71,练习题; 2.举出三个运动变化的实例,说出其中的变量
和常量.
再见
s 134,110,85,35 (单位:km) 个变化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铁路上A , B两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距160 km ,一列动车从A站出发 开往B站,速度为250 km/h.请描述一下列车相对于B 站的位置变化.
万物皆变
从数学角度研究变化过程
关注其中数量的变化,用数量变化描述变化规律
观察思考,形成概念
134 , 110s,85,35(单位:km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铁路上A , B两站相距160 km ,一列动车从A站出发 开往B站,速度为250 km/h.请描述一下列车相对于B 站的位置变化.
t和s的取值在一定范
t 0.1,0.2,0.3,0.5(单位:h) 围内变化,且这两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19.1.1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教案
课前准备活动:每位同学都注意留心身边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至少记录三个实例,以备上课使用。
【教材分析】




知识
技能
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指出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
2.能找出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列出简单关系式.
过程
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根据上面的描述,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2,放学后,你步行回家的平均速度是80米/分钟,离开学校的路程是s米,离开学校的时间是t分钟。根据以上描述,指出变量与常量并完成下表
t/分钟
1
2
3
4
...
S/米
...
请用时间t表示路程s_______。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分节完成。首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统一展示。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当点P在边AD(不包括A、D两点)上从A向D移动时,有些线段的长度和三角形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而有些则发生了变化。
(1)试分别写出长度变和不变的线段,面积变和不变的三角形。
(2)若AP=x,BC=8,AB=4,求 和




作业:
课本P72练习题
教师布置作业,提出具体要求
问题1:找出乌龟追兔子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量。
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乌龟追兔子的过程中,距离s和时间t这两个量与乌龟的速度v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3: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步骤,(先找出变化过程中的量,再判断一下这些量有哪些在发生变化,又有哪些是不变的。)来研究一下刚才大家举出的实例。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1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各关系式中的常量和变量.(1)寄一封质量在20g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80元,则寄x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元)与x(封)之间的关系;(2)一支蜡烛原长为20cm,每分钟燃烧0.5cm,点燃x(分钟)后,蜡烛的长度y(cm)与x(分钟)之间的关系;二、新课探究一:上面每个问题中有几个变量?在同一个式子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归纳: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探究二:(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吗?(2)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分别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年份人口数/亿1984 10.341989 11.061994 11.761999 12.522010 13.71【过渡语】以上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便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解答习题小组观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归纳全班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指名学生分析作答出示题目,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旧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展示,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变量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是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习概念(函数、自变量、函数值)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 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利用新课前的复习题1分析、理解函数的概念例如在复习题1中,y=0.8x,会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是自变量,并且当x取定一个值时,y都有一个值与其对应,所以邮资y是x的函数。

《17.1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

《17.1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

17.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打磨后教案)惠安县小岞中学庄文河指导老师:康荣彬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2)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2.过程性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领悟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2)引导学生联系代数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列出函数关系式.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问题1 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看图回答:(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公开课打磨后添加)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公开课打磨后添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 (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 (℃)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二)探究归纳问题2 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02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 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 是如何变化的.解:随着存期x 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 也随着增长.问题3 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 )和千赫兹(kHz )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观察上表回答:(1)波长l 和频率f 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2)波长l 越大,频率f 就________.解:(1) l 与 f 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lf =300 000,或者说l300000 f . (2)波长l 越大,频率f 就 越小.问题4 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 表示圆的半径,S 表示圆的面积则S 与r 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 =_________.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 cm 、1.5 cm 、2 cm 、2.6 cm 、3.2 cm 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_________.解:S =πr 2.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公开课打磨后添加)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 和气温T ,气温T 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公开课打磨后添加)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y 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function ).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解析法,如问题3中的l300000f ,问题4中的S =π r 2,这些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2)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利率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3)图像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constant ),如问题3中的300 000,问题4中的π等.(三)实践应用例1 下表是某市2000年统计的该市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1)从表中你能看出该市14岁的男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2)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从哪一岁开始迅速增加?(3)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解:(1)平均身高是146.1cm;(2)约从14岁开始身高增加特别迅速;(3)反映了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年龄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年龄是自变量,平均身高是因变量.例2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1)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2)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千米)和所用时间t(时)的关系式;(3)n边形的内角和S与边数n的关系式.解:(1)C=2π r,2π是常量,r、C是变量;(2)s=60t,60是常量,t、s是变量;(3)S=(n-2)×180,2、180是常量,n、S是变量.(四)交流反思(公开课打磨后添加)1.函数概念包含:(1)两个变量;(2)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3.函数关系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像法.(五)检测反馈1.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2.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1)三角形的一边长5cm ,它的面积S (cm 2)与这边上的高h (cm )的关系式是h S 25 ; (2)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间的关系式是β=90-α ;(3)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 元,x 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报纸的总价y (元)与x 间的关系是:y =ax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价a (元)的关系.4.填写如图所示的乘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24的格子涂黑.若用x 表示涂黑的格子横向的乘数,y 表示纵向的乘数,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 变量与函数(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 变量与函数(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变量与函数(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变量与函数(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一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一些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图像表示。

3.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的图像表示。

3.函数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教学PPT:包含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图像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3.实例: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用于讲解函数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使学生初步了解函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函数,探讨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分析、考虑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本人观点.2.逐渐感知变量间的关系.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构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考虑的习气.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方法精心设疑合作交流自主探求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图片欣赏开头语: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千变万化的世界,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关一种量随另一种量变化的知识,共同见证事物变化的规律.活动二提出成绩,创设情境成绩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工夫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没有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成绩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支出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张,票房支出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成绩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 分别为10cm,20cm,30cm 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怎样用半径r来表示面积S?成绩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m,3.5m,4m,4.5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如何用一边长x来表示它的邻边长y?先生合作交流自主完成.结论:1.S=60t; 2.y=10x; 3.S=兀r2;4. y=5–x.成绩升华发问1:分别指出考虑(1)~(4)的变化过程中所触及的量,在这些量中哪些量是发生了变化的?哪些量是一直不变的?发问2:在考虑(1)~(4)的变化过程中,当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量能否也随之发生变化?是哪一个量随哪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发问3:在考虑(1)~(4)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无量制条件吗?如何限制?活动三构成概念变量(variable):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变量的概念以及函数的定义。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如代数式、方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石,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未知数、代数式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抽象的变量概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的概念,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变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量、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变量和函数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变量和函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2.教学实例: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变量和函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气温、水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量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变量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常量与变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接着,引入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解析式、图象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函数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量与函数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2、教材重、难点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这个必须要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2、学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四、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案第一章:变量的概念与分类1.1 引入变量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变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变量表示事物变化的量。

讲解变量可以用字母表示,如x, y等。

1.2 变量分类讲解常量和变量的区别,常量是固定不变的数,变量是可以改变的数。

讲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自变量是独立变量,因变量是依赖于自变量的变量。

第二章: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1 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解析式、表格、图象等。

2.2 函数的性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即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

讲解函数的奇偶性,即函数关于原点的对称性。

讲解函数的周期性,即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周期性。

第三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3.1 一次函数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是形式为y=kx+b的函数,其中k和b是常数。

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如直线、斜率等。

3.2 二次函数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形式为y=ax^2+bx+c的函数,其中a、b、c是常数且a≠0。

讲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如抛物线、开口方向、顶点等。

第四章:函数的图像4.1 函数图像的绘制讲解如何绘制函数的图像,如利用描点法、直线平移法等。

讲解如何利用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4.2 函数图像的变换讲解如何对函数图像进行平移,如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等。

讲解如何对函数图像进行缩放,如水平缩放、垂直缩放等。

第五章:函数的应用5.1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成本问题、利润问题等。

讲解如何建立函数模型,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5.2 函数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函数解决数学问题,如求解函数的零点、最值等。

讲解如何利用函数性质解决数学问题,如证明不等式等。

第六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6.1 函数的极限讲解函数在某一点邻域内的极限概念,即当自变量趋近于该点时,函数值的趋近行为。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第一章:变量1.1 引入变量概念解释变量的含义:变量是数学中用来表示可以取不同值的量。

举例说明:温度、身高、年龄等。

1.2 变量分类说明常量和变量的区别:常量是在数学表达式中固定不变的量,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

举例说明:π是一个常量,而圆的半径是一个变量。

1.3 变量表示方法介绍变量的表示方法:使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变量。

举例说明:使用x表示未知数,y表示函数的输出值等。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2.1 引入函数概念解释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因变量)。

举例说明:y = 2x + 3 是一个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2 函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使用函数表达式、表格、图像等。

举例说明:用函数表达式表示y = 2x + 3,用表格表示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用图像表示函数的图像。

第三章:函数的性质3.1 函数的单调性解释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

举例说明:函数y = 2x + 3在整个实数范围内是单调递增的。

3.2 函数的奇偶性解释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关于原点对称的性质。

举例说明:函数y = x^2是一个偶函数,而函数y = -x是一个奇函数。

3.3 函数的周期性解释函数的周期性:函数值每隔一个固定时间间隔重复的性质。

举例说明:函数y = sin(x)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2π。

第四章:函数的图像4.1 函数图像的画法介绍函数图像的画法: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绘制函数的图像。

举例说明:绘制函数y = x^2的图像,展示抛物线的形状。

4.2 函数图像的性质解释函数图像的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

举例说明:函数y = x^2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4.3 函数图像的变换介绍函数图像的变换:包括平移、缩放、翻转等。

举例说明:函数y = (x 2)^2的图像是在函数y = x^2的图像基础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

19.1.1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9.1.1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变量、常量,会用式子表示变量间的关系.【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三、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情境感知,新课导入万物皆变,大到天体、小到分子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刻画这些运动变化并寻找规律呢?数学上常用变量与函数来刻画各种运动变化.【师生活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熟悉的例子,据此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变量与函数.【设计意图】由学生经历的事情提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活动二:问题探究,新知领悟(一)变量与常量的概念问题1: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填写表19-1,s的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出示教材表19-1)表19-1t/h 1 2 3 4 5s/km【师生活动】学生填表,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t/h 1 2 3 4 5s/km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4.这是个行程问题,发现:随着时间t的变化,汽车行走的路程S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变量与常量.问题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是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问题,并同桌交流.教师引导解析.1.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则第一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元; 第二场售出205张票,则第二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元; 第三场售出310张票,则第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元.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_______4.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随售票张数_____的变化过程.【设计意图】通过适当地把问题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方法探索出变化规律.问题3: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如图所示,圆形水波慢慢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 cm,20 cm,30 cm时,圆的面积S 分别为多少?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填表,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1.填表:半径r(cm) 10 20 30圆面积S(cm2)2.圆面积S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是;其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3.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随______的变化过程.【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问题4:用10 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 m,3.5 m,4 m,4.5 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解析:因为矩形两组对边相等,所以它的一边长与它的邻边长的和应是周长10 m的一半,即5 m.若矩形一边长为3 m,则它的邻边长为5-3=2(m).若矩形一边长为3.5 m,则它的邻边长为5-3.5=1.5(m).若矩形一边长为4 m,则它的邻边长为5-4=1(m).若矩形一边长为4.5 m,则它的邻边长为5-4.5=0.5(m).若矩形一边长为x m,则它的邻边长为y=5-x(m),y随x的增大而减小.【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设计了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常量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此外,希望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出常量、变量的概念,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这些问题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涉及多个量,你能将这些问题中出现的量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吗?【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按照有无变化,我们发现其中有些量(例如时间t,路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的值是变化的,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速度60 km/h;电影票的单价10元……),因此可分为两类.师生共同总结出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并板书.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的四个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评,借助实例来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在讲解概念后强调常量与变量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领会有关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练习1 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t,月应交水费为y元.(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min,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元.(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π.(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内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解答】(1)变量是x,y;常量是4.(2)变量是t,w;常量是0.2, 30.(3)变量是r,C;常量是π.(4)变量是x,y;常量是10.活动三:典例分析,知识理解例1 填空(1)某位教师为学生购买数学辅导书,书的单价是4元,则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式是。

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变量与常量概念.2.内容解析函数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变量是函数概念的基础.变量是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相对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变量总是与某个变化过程联系在一起,因此,学习变量与常量,必须要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进行.变量是为函数概念服务的.从逻辑关系讲,先有变量,再有函数,然后才有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因此,确定变量与常量是在分析变化过程中进行的,而不是在函数解析式中寻找.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变化和对应关系,理解函数概念需要有足够的变化过程的体会.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了解变量和常量的含义.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2.目标解析(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要求知道变量和常量的特征,能指出具体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要求通过考察实例,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变化现象,认识到研究这些运动变化过程的必要性,知道要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变化过程,需要分析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变量与常量的概念.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运动变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实际中,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从数学角度对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把一系列变化的数值都看作一个量,这还是第一次,这会给学生带来观念上的冲突.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是单个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变量本质上涉及一个数集,其中包含了很多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并结合实例体会变量所涉及的数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概括和认识变量,这是学习的难点.1。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4.1变量与函数(1)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九义初中数学新人教版的第19章第一节第一课《变量与函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变量与函数》是本章的第一课,本节知识是理解函数概念的前提知识,是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

学好本届知识为过渡到学习本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理念及学情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考虑到初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本章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感知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用性,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理解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能够从表格中获得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3、情感与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即生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具体事件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的规律。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突出重点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小组交流,课堂展示,和试一试,做一做的习题训练突破难点五、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常量与变量。

2. 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变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量概念的引入和区分2.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函数的性质和特点4.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变量、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难点:函数的性质和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量和函数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的概念。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blackboard2. 实例素材(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商品价格等)3. 练习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常量与变量。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变量概念: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变量,理解变量表示事物变化的概念。

2. 区分常量与变量:讲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常量与变量。

2. 难点:识别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变量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运用讲解法,明确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2. 生活实例素材(如:身高、体重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身高、体重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变量。

2. 新课导入:讲解常量与变量的定义,明确它们的概念和区别。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常量和变量。

六、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函数的性质和特点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难点:函数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与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9.1.1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2.观察某市2月份某日的气温变化图(1)这天的6时的气温是℃,10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小结: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3.弹簧原长22 cm,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有如下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变化的量是什么?X/kg0123456 Y/cm2222.52323.52424.525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吧。

当堂检测(课本71-72页练习)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 元。

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min,话费卡中的余为w 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r ,圆周长为C,圆周率为π。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

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第71~72页,并完成第81页1,2题;2.半径是r的圆的周长为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r是变量,2π是常量B.C是变量,2,r是常量C.C,r是变量,2 是常量D.C,π是变量,2是常量;3.给定了火车的速度120km/h,要研究火车运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 __,变量是________;若给定路程为500km,要研究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_____,变量是________;4.分别写出下列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1)用20cm的铁丝所围的长方形的长x(cm)与面积S(cm2)的关系.(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学情分析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利用方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进而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
x X 0• 2=0. 2x (元)
所以y=0 . 2x
其中单价0. 2元/支是常量, 总价y 元与支数x 是变量。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
当高h 为1cm 时,
1
面积 S= — X 5 X 仁2. 5cm 1 2
2
当高h 为2cm 时,
1
面积 S= — X 5 X 2=5cn f
2
1
当咼为hem,面积S= — X 5
2
X h=2. 5hcm 2
其中底边长为5cm 是常量,面 积S 与高h 是变量。

1 数学问题的设计在于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让学生
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有的规律,
协助学生利用学过的相关知识
公式确定关系区,尽快让学生机和现实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

2 经过教学研究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探究, 应注意让数学问题具 有
较强的探索性,目标在于要求人们具有某种水准的独立性、 判 断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因为数学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应与学生
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 尽量让问题有趣味和魅力,让学生 有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习的开放性。

要能让学生在 问题的探究中把所掌握到的知识实行推广和扩充, 从而让教学增
强实效性。

缩•写出面积S 随h?变化 关系式,并指出其中常量 与变量。

自我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