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精析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单元综合解读整个经济生活就其活动的基本内容而言,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紧密相连的三个部分。
本单元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由财富创造引向财富分配。
财富分配分为个人参与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参与的收入与分配)。
二、重点、难点精析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重点问题)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
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所以按劳分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唯一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也就是说,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
第三,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不能搞平均分配。
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高中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总复习
思按劳动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吗?
存在范围不 同
分配方式不 同
体现性质不 同
按劳动要素分 配
非公有制经济
劳动力价格
雇佣关系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
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 变式题型训练: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题:某国有企业改组为
股份公司,技术员李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 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 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 36000元,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 • 1、李某的收入中有那些分配方式( ) • ①按劳分配 ②按技术要素分配 ③按劳动要素分 配
• A.165元
B.190元
• C.400元
D.525元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对个人,依法纳税是社会责任感和国 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2)对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依靠 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
为什么要 纳税?
(3)个人只想获得利益而不想付出代价,最终 会导致国家衰落,个人愿望落空。
B、王小姐将一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获税后 利息172元
C、某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月工资为3000元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1、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
A、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资C、D
奖金
B、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管理获得 的收入
C、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
D、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入
③“2006年中央加大对教育、卫生、科技事业的投 入”,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1)
⑵人民生活有保障。(1) ①“2006年中央加大对教育、卫生、文体广播事业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分配制度的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按劳分配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③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⑤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⑥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三、其他分配方式①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劳动、知识、技术、土地、资本、信息等)分配四、三种分配方式的区分标准(一)、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①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②集体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③承包土地种粮养鱼等获得的收入④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二)、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人开理发店、早餐点获得的收入(三)、按生产要素(劳动、知识、技术、土地、资本等)分配(不仅仅存在于非公有制中,也存在于公有制中)(1)公平的含义: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怎么样坚持收入分配的公平?率提高意味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七、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①公平与效率既又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③二者又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基本内容: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3)原因(必要性):①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作用(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
适用范围:个体、私营、外资经济。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分配等。
③意义: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体现。
3、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①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同步,同步,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公平】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
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背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必背1、按劳分配为主体(Why)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从生产关系上决定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不能能实行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Why)意义: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获利竞相迸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造福于人民。
例、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建议?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⑤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Why)例,说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这决定了目前我国必须实行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②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现阶段,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按劳分配就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
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就必然会有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
经济生活知识结构三、收入与分配知识点补充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原因:生产力落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现实原因:我国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w.w.w.k.s.5.u.c.o.m按劳分配地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主体地位原因(必然性)前提条件:产生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我国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存在差别,谋生手段)意义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非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意义: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我国的分配原则既讲效率又兼顾公平公平意义: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矛盾侧重点不同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2、要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两反对,两提倡)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实现渠道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是主要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原因)分配政策的影响(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财政支出种类: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最大);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收支关系收入 > 支出→财政节余→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收入=支出→财政相等→最理想;收入 < 支出→财政赤字→利弊要具体分析,要控制在一定限度;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调控经济平稳发展总需求不足或通货紧缩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总需求过旺或通货膨胀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指出,增加税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基本知识框架
•吉某之母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吉某本人是小私营企业的老板,月利润7000元; •吉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经理,月收入6000元; •吉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 月收入3000元。 •吉某之弟承包了责任田,完成上缴农业税之后,收 入不错。
这些分别属于什么方式的分配 ?
吉某之母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按生 吉某本人的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产要 吉某之妻的收入是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素分 配 吉某之妹的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吉某之弟的收入是 按劳分配。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适 应的;(最终原因) 二、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四、实践证明。
读一读: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分配制度的探索与变迁过程
时间 1978年——1987年 1993年——2002年 2007年党的十七大 内容 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
物质前提 保证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提高,可以增加社会财富,这样可 以在更大范围上实现收入公平。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收入分配公平可以有效调动劳动者的积极 性,提高了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 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体系复习
意 义
是什么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③、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要求; 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的发展生产 、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 总体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发展。 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 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④、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 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 基本内容 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 和要求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必 要 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主 要 形 式
按劳动要素 分配
按管理要素 分配 按技术、信 息等要素分 配 按土地要素 分配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内涵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④、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二、主体知识要点(一)个人收入得分配1、我国得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得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得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得;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得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得。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得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得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与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得劳动数量与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得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得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得分配制度,就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得剥削制度得根本否定,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得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得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与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她们得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得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与资本得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得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得收入分配制度就是社会公平得重要体现①收入分配得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得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得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得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就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得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得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与谐。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 3.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 为人正直、事业有成,从一开始与父母经营豆腐坊, 到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社会的广泛赞 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 • ① 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 ②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 ③ 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 ④ 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上述材料体现财政支出的哪几种形式? • ①对“三农”的投入属于经济建设支出; • ②对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 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属于科学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 ③对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的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 (2)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 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支持力度,体现了这一点。 •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的作用。把支持 “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增加对基础 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体现了这一点。 •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这一点。
2011年我国经济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稳定 增长阶段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 (三)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货币信 贷回归常态
(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避免剧烈波动
(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不动摇、力度不放 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复习
按劳分 配为主 体 是什么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坚持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现阶段的几种分配方式有哪些?(注意区别)(1)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
(4)社会福利和保障性分配。
3.坚持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注意: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1)这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是有区别的。
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
二者又有联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2.怎样兼顾效率与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