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有孔虫的发现_来自松科1井湖海沟通的证据

合集下载

松辽盆地_松科1井_北孔_晚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_李莎

松辽盆地_松科1井_北孔_晚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_李莎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3年3月;30(1):1-16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30(1):1-16;March,2013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晚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李 莎1) 高琴琴2) 张翼翼1) 屈海英1) 王曼艳1) 万晓樵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提要 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210.66—1 023.22m)嫩江组顶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岩心中发现轮藻化石23属48种(包括4个未定种)。

由下至上可建立四个化石带:Atopochara ulanensis-Hornichara anguangensis组合带,Atopochara ulanensis延限带,Hornichara prolixa-Gobichara deserta组合带和Grovesichara changzhouensis-Neochara sinuolata组合带。

将“松科1井(北孔)”的轮藻化石与同一时期中国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欧洲和南美等地的做对比,我们发现华南地区与欧洲、南美较为相似,而松辽盆地则与华北地区及蒙古戈壁盆地更为相似,具有标准化石意义的Atopocharoideae(奇异轮藻亚科)的晚期分子Atopochara ulanensis目前在全球仅发现于松辽盆地和蒙古戈壁盆地。

根据各轮藻化石的时代分布,前三个组合的年代为中坎潘期(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

第四个化石组合中晚白垩世代表分子消失,化石个体明显增大,顶部梅花形顶盖发育,侧壁具波状起伏,体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生代面貌的生物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

因此,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

关键词 轮藻 晚白垩世 古新世 “松科1井(北孔)” 松辽盆地*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037)、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121201112014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2)共同资助。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_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_王国栋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_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_王国栋

图 2 嫩江组白云岩测井响应 Fig. 2 Log respo nses of dolomite in Nenjiang fo rmation
1 —白云岩 ;2 —泥岩 ;3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 4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
1 —Dolo mite ; 2 —mudstone ; 3 —nat ural gamma ray log ; 4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 y log
关键词 : 松科 1 井 ;嫩江组 ;白云岩 ;形成机理
松科 1 井钻探是 973 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 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 探井 。松科 1 井位于松辽盆地齐家 —古龙凹陷内 (图 1) ,由 2 个井孔组成 ,称为“一井双孔”结构 ,目 前松科 1 井南孔已经完钻 ,取心层位从嫩二段底部 到泉三段顶部 ,累积岩心长度为 944. 23m ,岩心收获 率达到 99. 73 %。作者在钻井现场的研究过程中发 现了一系列特殊的岩层 ,嫩江组的白云岩层就是其 中之一 。
第8 20
2卷 08
第 1 年1
期 月



报 AC TA
GEOL O GICA
SIN ICA
VJ aonl..82 2N0o0.
1 8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
———以松科 1 井南孔为例
王国栋 ,程日辉 ,王璞珺 ,高有峰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
内容提要 :松科 1 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 ,由松科 1 井南孔和松科 1 井北 孔两个钻孔组成 。在松科 1 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 ,共 62 层 。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 、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 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 被交代的产物 。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 Mg2 +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 、介形虫 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

西藏吉隆白垩纪末期浮游有孔虫的发现及其年代意义

西藏吉隆白垩纪末期浮游有孔虫的发现及其年代意义
( 世 宣 ,9 4 乇 义 刚 等 ,9 0 万 晓 樵 , 9 5 郝 诒 文 17 ; 18 ; 18 ; 纯 等 ,9 5 w㈣ Xaqa ,9 1 W ie , 9 3 . 18 ; i i 19 ; l ms 1 9 ) 但 o o l
学 考察 队于 I6 96年 发现 , 笼 统 地 归 为 “ 叠 系 ” 被 三
连城 (92 将其 中的“ 塌堆积 ” 18 ) 滑 与江 孜地 区的宗 卓
组进 行 对 比 . 将 其 归 人 上 白 垩 统。 尹 集 祥 等 并
(9 8 据 少 量 双 壳 类 和 有 孔 虫 化 石 , 为 该 地 层 时 18 ) 认
吉隆一 带工作 时 , 现 了富 含浮 游 有孔 虫 化石 的 地 发
层 . 成 了对 特 提 斯 喜 马 拉 雅 北 亚 带 地 层 时 代 的 , 当于 江孜 地 区 宗 卓组 的 相 下 部 由于 以住 地 层学 研 究 程 度较 低 . 得 对 这套 使 地 层 年龄 的确 定 缺少 系统 的化石证 据
特提斯 喜 c托 雅北 亚带 的 }白 垩统 由于受 到强 L 一
烈 的 构 造 变 形 . 层 发 育 层 层 序 复 杂 这 套 地 层 断 地
l 吉 隆县 北 部 晚 白垩 世地 层
中国科 学 院地质 研究 所在 18 9 1和 1 8 9 2年对 吉
在 羊卓雍错 江孜 吉隆
带 出露较 多 。对 江 孜 地 区
维普资讯
古 生 物学 报 , 1 j 8 9 ( 0 2年 1月 J 4 ¨ :9 5 2 0
AcaP le no  ̄iaSrc 4 ( 1 8 t aao tkgc i a 1 1 : 9 6 (a ,2 0 jn 02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

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

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

辽宁北票四合屯发现的孔子鸟化石是渴死的

辽宁北票四合屯发现的孔子鸟化石是渴死的

辽宁北票四合屯发现的化石孔子鸟是渴死的有的科学学家认为,大量的孔子鸟骨骼化石是在四河屯的湖沉积物中发现的,这可以推断孔子鸟喜欢寻觅湖边地带生活。

在有些地层的标本密度超过40件/100 m²,推断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集体死亡: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很多孔子鸟同时死亡,它们的尸体被雨水从岸上冲刷到湖中。

这种理论有一个推论,就是孔子鸟和其他很多近现代鸟类一样,过的是群居生活,起码会有一段时间集中在一起。

科学家发现,此化石鸟具有发育完整的现代模样的翅膀,而起平衡作用的对称的尾羽蚀刻在此沙岩上,呈现黑色和褐色孔子鸟真的死于火山爆发吗? 地球膨裂说认为,孔子鸟是渴死的。

证据:1、科学家们发现孔子鸟化石都有方向性。

孔子鸟化石都朝向湖心,这说明孔子鸟当湖水干涸后渴死的。

2、孔子鸟骨骼化石是在四河屯的湖沉积物中发现的。

如果不是因为找水孔子鸟不可能死在湖沉积物中。

3、在孔子鸟骨骼化石附近还有渴死的恐龙、满洲鳄等动物化石。

4、孔子鸟骨骼化石层是沙岩层。

如果孔子鸟真的死于火山爆发,孔子鸟骨骼化石层应是凝灰岩层(火山灰形成的岩层)。

5、如果火山爆发中很多孔子鸟同时死亡,它们的尸体被雨水从岸上冲刷到湖中,孔子鸟化石就不应有方向性。

孔子鸟为什么渴死的呢?要想搞清这一问题必须搞清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

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

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

证据:一、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松科1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松科1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2014年 科研热词 白垩纪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科研热词 1 钻井液 2 松科1井(主井) 3 取心钻进
推荐指数 5 6
科研热词 沉积演化 沉积微相 松辽盆地 松科1井北孔 明水组 四方台组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松科1井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震积序列 震积岩 钻井液密度 窄密度窗口 白垩纪 湖海沟通 渐新世 润滑 构造-火山事件 有孔虫 循环压降 孢粉组合 嫩江组 固相控制 南堡凹陷 冀东 东营组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继承性粘土膜 磁化率 直流场 渗滤粘土 泥岩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明水组 交变场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鄂尔多斯盆地 轮藻 物源 松辽盆地 晚白垩世 成岩作用 延长组 古新世 储层 "松科1井(北孔)"
2011年 科研热词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明水组 稳定同位素 白垩纪 松科1井南孔 晚白垩世 四方台组 介形类生物地层 介形类壳体 songliao basini ski sedimentary sequence sedimentary facies mingshui formation cyclos- tratigraphy 推荐指数 4 4 3 3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藻类化石组合划分_张翼翼

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藻类化石组合划分_张翼翼

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特别是北部可以进行地层对比,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可以为梨树断陷层组段划分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微体古生物,藻类,孢子花粉,白垩纪,梨树断陷,松辽盆地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藻类化石组合划分张翼翼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中国拥有众多白垩纪陆相沉积湖盆,尤其是东北地区发育了以松辽盆地为主的大型白垩纪沉积盆地。

该盆地是亚洲古陆上最大的白垩纪湖盆之一,是我国陆相白垩系发育最完整的地区。

连续沉积的以富有机碳黑色页岩为主的砂泥碎屑岩建造,使得该区成为建立我国陆相地层格架的理想地区。

对松辽盆地白垩系的研究围绕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需要已经做得较为深入,对盆地中陆相古生物的研究也已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了介形类和孢粉化石的系统描述;但对于建立可与全球标准对比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各界仍存在不同的认识。

主要利用松科1井南孔连续岩心资料,分析底栖轮藻和浮游沟鞭藻等藻类化石的纵向分布特征,建立了连续的晚白垩世序列,为进一步与国际标准对比奠定了基础。

轮藻化石是白垩纪—古近纪地层时代确定的最佳手段、洲际陆相地层对比的有用工具(Fairbridge &Jablonski,1979),然而在中国研究相对薄弱。

因此加强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序列的研究,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此外,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微体浮游植物十分发育。

随着古湖盆环境的演替,浮游植物,尤其是沟鞭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深入研究微体浮游植物群的组合特征,将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产生积极的作用。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的轮藻化石属种及数量较为丰富,主要包括Atopochara restricta,Aclistochara sonliaoensis,Amblyo-chara quantouensis,Songliaochara heilongjiangensis等。

轮藻化石组合之间既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分带性。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海侵事件质疑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海侵事件质疑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海侵事件质疑黄福堂 迟元林 黄清华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部的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

随着该盆地生物地层学、无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研究工作的系统开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量新观点、新认识极大地充实了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与实践,进而丰富并发展了我国陆相生油理论[1]。

松辽盆地是中白垩统典型松花江生物群的发源地,松花江生物群中含丰富的介形类、叶肢介、双壳类、鱼类、腹足类、沟鞭藻、孢粉和植物化石等多门类化石。

70年代以来,随着松辽盆地中白垩统有关海源生物或海相世系生物及自生海绿石等所谓指相标志物的发现,部分学者[2~7]先后提出了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有过海侵作用这一观点。

近年来,在盆地中白垩统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叶淑芬等[8]认为这一发现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发生海水进侵提供了新证据”,“预示着对油源岩的成因需要重新认识”。

由于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古生物学、岩石矿物学、无机地球化学等领域发现了一些新指标、新参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生物及海绿石矿物的“海相性”及“海侵事件”进行探讨,这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地质特征简述中白垩世是松辽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湖泊水域宽阔,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繁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松花江生物群演化群体,沉积了一套厚达1000~1500m 的暗色砂泥碎屑岩建造。

中白垩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是盆地的主要产油气地层(如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

青山口组沉积早期(Cenomania早期)和嫩江组沉积早期(Campanian早期)两次大的湖侵作用,导致盆地中心部位发育了两套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成为盆地的主要生油气层。

中白垩世低水位期、水进期和高水位期地层的交错叠覆,形成了盆地多套有效的生储盖组合,为盆地油气矿产资源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松科1井嫩江组化学地层划分及古气候分析

松科1井嫩江组化学地层划分及古气候分析

松科1井嫩江组化学地层划分及古气候分析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取了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这些记录承载着当时东北亚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信息。

其中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嫩江组早期发生了大规模海侵,并以细粒沉积为主。

随着在细粒沉积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可开发的油气资源,对细粒沉积岩的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

细粒沉积物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储层,也是古气候信息的重要载体。

本次研究以松科1井嫩江组一、二段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X荧光分析获取地球化学数据。

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有序聚类分析,将嫩江组一、二段分别划分为七个具有古环境意义的次级地层单元,建立了嫩江组一、二段化学地层框架。

并结合频谱趋势属性分析(INPEFA),从气候地层角度确定了嫩江组一、二段古气候古环境演化阶段。

嫩江组一段古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深度为1133.76-1103m,古湖泊处于高水位,底层水体处于还原的状态,气候湿润,海侵事件发生,盐度升高;在深度为1103-1066m,湖泊水位处于高位,高水位对应的高盐度和高碱度,可推断此阶段发生持续的大规模海侵;在深度为1066-1025m,气候湿润,湖泊水位上升,盐度下降,低碱度低的氧化还原条件,说明此阶段发生海侵的可能性小,总有机碳埋藏的增加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生物生产力旺盛。

嫩江组二段古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深度为1785.5-1724m,气候变湿润,高盐度对应高湖平面,推断有海侵事件发生,水体处于还原条件,总有机碳埋藏增加;在深度为1724-1613m,气候湿润,淡水的补给造成稀释作用使得盐度降低,水体逐渐变得富氧,造成总有机碳埋藏降低;在深度为1613-1583m,气候处于偏干旱的状态,湖平面升高,盐度升高,可能解释是发生了海侵事件,此阶段存在有孔虫也说明了海侵事件的发生。

此外,化学地层框架及不同化学相带与气候地层演化阶段的对比,许多界线对应良好,说明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地层进行客观的划分与沉积地层古气候古环境变化有成因上的联系。

40.科技论文语言规范及加工

40.科技论文语言规范及加工

C


为了使读者能够迅速地、准确地获得 所传达的科技信息,科技论文中的语言必 须直截了当,清晰明快,不能使用任何含 蓄的可能产生歧义的写法。叙述时要开门 见山,不兜圈子,一下就接触到问题的实 质。 在论文中层层剖析或总提分述,应充 分体现出鲜明的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 和确定性。
科技论文中段落之间的衔接必须遵守逻辑关 系,以保证论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实现论文各 段内容能够融为一体的严密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第2卷第1期发表叶 德泉同志的“松辽盆地白垩纪的介形类化石及其 意义”一文,约7000余字的论文,结论为:
①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完整,各门类古生物 都很发育,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保存完好,在 区域地层和油层划分对比中的规律性是很清楚的。
②从介形类化石的生态面貌来看,松辽盆地 白垩系的介形类化石反映了陆相沉积的特征。 从上述百余字的“结论”措词严谨、表述清 晰、简明,高度概括了全文的思想、观点鲜明, 使人深信其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③不带感情色彩 科技论文的语言不应具备感情色彩。 如果作者从个人的“爱、憎”情感出发, 会过分夸大表述科研实践领域中的某一现 象、某一结果,容易使反映客观本质的现 象失真。用“绝对”思维方式的语言来表 述某现象、某结论,容易得出偏差很大的 错误结论。
④广泛运用符号语言 科技论文中较大量地使用符号语言。 符号常常用来代替自然语言中的科技术 语和语法词,表示某种概念。由于它们 同样能担负书面存储信息的任务,因此, 准确运用符号语言,是科技工作者撰写 论文的基本功。
井眼补偿声波 测井气层纵波 时差∆ tg
∆ tg计算公式
∆ tg〉∆ tw、 ∆ to为气层
提出参数
参数表达形式
该参数的目 的

有孔虫--大海里的“小巨人”

有孔虫--大海里的“小巨人”

有孔虫--大海里的“小巨人”方培岳;WILLEMS Helmut;MATSUOKA Atsushi;李罡【摘要】The foraminifers are very small one cell organisms which primarily live in the ocean. Their normal sizes, less than one millimeter, could be observed by the help of a light microscope. Fossil foraminifers are a very important microfossil group which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ies of petroleum geology, biostratigraphy and paleoceanography.%简单介绍了有孔虫以及影响其丰度的生态和死态因素,并从有孔虫与石油地质学的关系,以及有孔虫在生物地层学和古海洋学的应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孔虫研究的意义。

【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有孔虫;丰度;石油地质;生物地层学;古海洋学【作者】方培岳;WILLEMS Helmut;MATSUOKA Atsushi;李罡【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210008;德国不莱梅大学地球科学系,不来梅 D-28359;日本新泻大学地质学系,新泻 950-2181;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①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②德国不莱梅大学地球科学系,不来梅D-28359;③日本新泻大学地质学系,新泻 950-2181有孔虫,它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动物,个体一般小于1mm,但也有个体达20 cm。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
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是中国松辽盆地古生物科学及其起源演化的研究内容。

它既是地层学的子分支,又乃普通古生物学的技术科学研究。

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主要研究中国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时期的环境变化与古生物进化。

该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发育十分完整,时期经过三次古地理运动,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变化,使得生物群落受到了一系列的深刻影响。

此外,松辽地区的晚白垩世拥有丰富的古生物资源,分布广泛,包括类、古虫、古藻以及一些海洋植物和珊瑚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古生物种类繁多,形成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物群落。

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运用古生物学、综合古地质学、古地理学以及古气候学等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地层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发现了大量的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物群落和其环境史。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生物群落的古地理信息,研究人员们不仅解读了丰富的古生态环境,还能综合性地掌握不同时期古生物群落的演化、更迭以及其生态效能。

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在为进一步了解中国松辽盆地地层古生物群落发生及其起源演化规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地质学的综合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学是对中国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生物群落结构、演化、更迭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期的古生态环境变迁、古生物多样性演变模型以及地层研究方法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松辽盆地北部树蕨化石新发现

松辽盆地北部树蕨化石新发现

文I程业明刘风香科学家在黑龙江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发现了罕见的白垩纪树蕨植物茎干化石群,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这里是北半球少见的出产白垩纪树蕨茎干化石的地区之一。

这些化石为认识蕨类植物的发展演化以及恐龙生活的古环境及古气候提供了重要证据。

地球丨特别策划®现存桫椤科植物(摄于南非开普敦植物园)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部,横跨黑 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长约750千米,宽 约300~370千米,面积26万平方千米,松 花江、嫩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

盆地周 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 脉包围。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厚 度可达9千米,包括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冲积扇、河湖相沉积,它们不整合覆盖于前中生代基底。

它是我国白垩系分布最广、厚度最 大、发育最全的陆相沉积盆地。

盆地内的白垩纪地 层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松辽盆地古生物研究在微体方面尤为突出, 发现了种类多样的孢粉、轮藻、沟鞭藻、绿藻、介 形类等,为摸清松辽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划分对 比地层,认识盆地发展演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 生物学证据。

活化石树蕨—蕨类植物中的“美男子”蕨类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是生物界发展演 化的重大事件,它们是最早登上陆地的高等植物, 改变了陆地生态环境,使大地披上了绿装,为陆 生动物登陆创造了条件。

经历了4亿多年的发展演化,蕨类植物目前已 经发展成具有1万多种的大类群,分布范围遍布世 界各地。

现存的蕨类植物多数为低矮的草本、具 有羽状复叶、茎干多为纤细的地下茎或者根状茎 而不具有明显的直立茎干。

值得一提的是,蕨类植物中少数类群呈树木 状,如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的砂棱科(Cyatheaceae ) 植物绝大多数种类具有高大的直立茎,呈乔木状,高度可达20米, 叶生于茎干顶端,整 个叶片长可达5米以 上,这类高大的蕨类 被称为“树蕨(t r e efe rn )”。

其茎干由中央的茎和外围的叶柄 基和不定根套组成。

太平洋东北部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有孔虫记录甲烷的碳同位素证据

太平洋东北部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有孔虫记录甲烷的碳同位素证据

1 — 5
d) a ,而蛤床区的则较低 ( m l za) y <1 om dy 。 m /
别 ,并归 咎 于 甲烷 的释放 。尽 管地史 中有 甲烷 释放 的证 据 ,但 对碳 酸盐 生物 体记 录现代
环境有甲烷存在的能力仍然了解甚少 。 先前 ,已对墨西哥湾 、加里弗尼亚海岸、 E t 本外海等现代 甲烷渗漏区的底栖有孔虫
进行 研究 ,这些 研究 结果 表 明 :一些 独特 有孔 虫种类 如 Ui ra、B li 、 Eio i l v ei g n oin va pt n— s m e I 1 N n nll 0和 oi e 能够 适应 高有机 质 、低氧 、有 甲烷 释放 的还原 环境 。 o a 现代 甲烷 渗漏 的研究 显示 ,活体 和死 体有 孔虫 可能 能够记 录底 部和孔 隙水 中受 甲烷 影 响的溶解 无机碳 ( I)8 C的高度 亏 损 。然 而 ,最 近对 俄 勒 冈州 水 合 物脊 的一项 研 DC B 究 成果 与上 述研究 成果 相矛 盾 ,显 示所 研 究 的一个 种 的样 品似 乎 不记 录 8 ”c亏 损 的溶 解 无 机碳 ( I) oe 等 (03 DC 。Tr s r 20 )认 为在 有孔 虫化 石 观察 到 的 c偏 移 主要 是 由于 自 生 碳 酸盐在 有孔 虫壳 体 的后 期成 岩作 用引起 的 。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已经进行大量研究 。北部 的高点被认为是更 “ 理想 ”的山脊 , 分布了大量的 自生碳酸盐岩和化能 自 养生物 。与之相 比,南部稍微年轻的高点仅分布少 量的 自生碳酸盐岩。水合物脊喷溢的甲烷 c n 值在 一 45 0 6 . 6 . ~一 75 % ‰之间。水合物脊 具有现代活动的甲烷渗漏环境 ,包括碳酸盐丘 、广阔的细菌席 ( Bgio 以 e a a占优势) gt 和 vc y eo i s m d蛤床。先前 已有人提 出细 菌席 区具有更 高 的 甲烷 通量 (0~ 0m o m 3 9 m V  ̄

松辽盆地达深1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松辽盆地达深1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松辽盆地达深1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高平;万传彪;薛云飞【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1(030)004【摘要】达深1井是安达地区一口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冷处理法对3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在玄武岩所夹的沉积岩中发现了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意义的孢粉化石,命名为桫椤孢Cyathidites—周壁粉Perinopollenites—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组合.其特征为裸子类花粉占绝对优势(80.0%~96.0%),蕨类孢子含量低(4.0%~20.0%),未见被子类花粉,裸子类花粉中气囊分化不好的古松柏类花粉含量极高,是该孢粉组合的最主要特点.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同位素、岩性、电性资料,将达深1井3 221.0~3 723.0 m井段自下而上划分为11个小层,并确定这套火山碎屑岩地层为营城组,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 - Barremian期.推测营城组沉积时期为亚热带—温带气候.【总页数】5页(P35-39)【作者】高平;万传彪;薛云飞【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林深4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地质意义 [J], 薛云飞;万传彪;赵俊丽;金玉东;孙立东;乔秀云2.藏北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孢粉化石Dicheiropollis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文彬;贺永忠;占王忠;熊兴国;吴滔;黎文本;程金辉3.海南白沙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董宝林;卢宏金;庞兴南;花如洪4.吉林汪清罗子沟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之发现 [J], 尚玉珂5.新疆准噶尔盆地芳3井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詹家祯;师天明;周春梅;郑秀亮;商华;肖继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速的气候变化诱发恐龙灭绝松辽盆地科学钻探提供灭绝新

快速的气候变化诱发恐龙灭绝松辽盆地科学钻探提供灭绝新

快速的气候变化诱发恐龙灭绝?松辽盆地科学钻探提供灭绝新解作为地质历史中典型温室气候时期的代表,白垩纪是距今最近、地质记录保存最为完整的时期。

彼时,海洋隔断了大陆,地球温暖而干旱,作为地球霸主的恐龙曾一度统治着浅海。

久远的时代秘密已被尘封,但白垩纪还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可循的迹象,例如多次的气候快速变化、岩浆火山活动,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与复苏,出现的大规模的油气富集都足以证明,对地球秘密的追溯,都可以回到那个神秘的时期。

作为既是恐龙的大繁殖时期,也是它们发生大灭绝的时期,要解开白垩纪的谜团,必须对陆相沉积记录进行整合研究。

作为世界上发育时间最长的陆相湖泊盆地,松辽盆地有着完整的演化历史,8000万年的历史,4000米厚的白垩纪连续沉积地层,这些集聚着历史痕迹的数字背后,是那个时代遗留给人们的馈赠,因为松辽盆地的地层中保存了最能反映全球或局部气候变化与环境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是开展白垩纪陆相沉积研究的理想对象。

于2014年开钻的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钻向地下6400米的白垩纪地层、获取白垩纪地层岩芯是它的神圣使命。

通过钻探,除了获取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原位、连续的岩芯资料和地球物理参数,还将树立松辽盆地及类似盆地的地球物理勘探的科学“标尺”,建立服务于“建设百年大庆”和基础地质研究的“金柱子”,既能丰富白垩纪陆相生油理论,也首次为发现松辽盆地多次、短期的海侵事件提供新证据,提出了白垩纪海侵事件是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新认识,填补了完整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世界空白。

相对海洋环境而言,地质记录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是制约研究陆地气候变化的“瓶颈”。

为了实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和团队借助“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资助的“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取了连续完整的地质记录,并首次重建了相对连续的白垩纪——古近纪界线附近的陆相气候记录。

根据记录可以看出,德干火山喷发导致剧烈的升温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松辽盆地中的部分物种灭绝;随后短时间内小行星的撞击使原本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发生崩溃,形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松辽盆地嫩江组下部水体分层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松辽盆地嫩江组下部水体分层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松辽盆地嫩江组下部水体分层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刘美羽;胡建芳;万晓樵【摘要】By the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SK-1, high content gammacerane was detected in the strata from the top of the 2nd and 3rd member of Yaojia formation to the bottom of the 2nd member of Nenjiang Formation, Songliao Basin, which suggesting that water strat-ification occurred during this pared with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δ13Corgdata, the high contents of gammacer-ane correspond well with the high values of TOC and the negative values of δ13Corg.This correspondence suggests that water stratifica-tion led to the anoxic environment in the Songliao Paleo-lake,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deposit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Nenjiang Forma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water stratifi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marine incurs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通过对松科1井样品的测试分析,在松辽盆地姚家组二、三段顶部至嫩江组二段底部地层中检测到了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并据此确认了对应时期水体分层事件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有孔虫 湖海沟通 松辽盆地 松科 1 井 嫩江组 白垩纪
松辽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白垩纪 湖盆之一, 也是我国最大的陆相含油 气盆地. 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二段 沉积时期是盆地演化史上规模最大 的湖侵阶段, 导致湖相生物的繁盛, 形成了巨厚层的暗色泥岩、页岩和油 页岩[1,2].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有学者[3,4] 提出松辽盆地的海侵事件以来, 是否 存在海侵成为松辽盆地研究中长期 争论的焦点[5~14]. 最近, Sha[15]综合双 壳类和其他证据, 亦指出在松辽盆地 可能发生海水的侵入. 业已发现的一 些海侵证据, 包括鱼类、双壳类、沟 鞭藻、钙质超微化石等多属于半咸水 化石, 虽然包含一些可能和海水有关 的分子, 但缺乏典型的海相类型, 而
我们以 1 m 为间距对整个井段 的岩芯进行高分辨率的采样和微体
英文版见: Xi D P, Wan X Q, Feng Z Q, et al. Discovery of Late Cretaceous foraminifera in the Songliao Basin: Evidence from SK-1 and implications for identifying seawater incursions. Chinese Sci Bull, 2011, 56, doi: 10.1007/s11434-010-4269-y
从样品中共获取有孔虫化石数 百枚, 经对一些保存较好化石的鉴 定, 初步识别出 8 属 9 种, 包括底栖 钙质壳有孔虫 Gavlinella sp., Anomalinoides sp., Pullenia sp., 底栖胶结壳 有 孔 虫 Haplophragmoides sp., Kar-
rorulina hokkaidoana, Clavulinoides sp., 以 及 浮 游 有 孔 虫 Archaeoglob-
本文是对松辽盆地内有孔虫发 现的首次报道. 今后通过对有孔虫等 资料开展综合研究, 将会对松辽盆地 的湖海沟通事件和古湖泊环境给出全 面的解释.
3434
快讯
图 2 松科 1 井(南孔)嫩江组一、二段有孔虫化石图版
所有化石的比例尺长度均为 200 μm, 标本均保存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层学实验室. 1, 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 d’Orbigny; 1a, 背视; 1b, 壳缘视; 1c, 腹视. m222. 2, Hedbergella flandrini Porthault; 2a, 背视; 2b, 腹视. m222. 3, Archaeoglobigerina blowi Pessagno; 3a, 背视; 3b, 壳缘视; 3c, 腹视. m222. 4, Gavlinella sp.; 4a, 腹视; 4b, 壳缘视. m179. 5, Anomalinoides sp.; 5a, 背视; 5b, 腹视. m169. 6, Haplophragmoides sp.; 6a, 背视; 6b, 壳缘视; 6c, 腹视. m802. 7, Pullenia sp.; 7a, 腹视; 7b, 背视. m810. 8, Clavulinoides sp.; 侧视, m911. 9, Karrorulina hokkaidoana
浮游有孔虫 Archaeoglobigerina blowi 延续时限从 Coniacian 晚期至 Maastrichtian 期, 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 延续时限从 Coniacian 至 Maastrichtian 期, 而 Hedbergella flandrini 延续时限从 Turonian 晚期至 Santonian 期[19]. 松辽盆地底栖有孔
摘要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 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 对松辽盆地是否发生海 水侵入长期以来存在争论. 首次在松科 1 井嫩江组一、二段发现较多的有孔虫化石, 经鉴定有底 栖钙质壳有孔虫 Gavlinella sp., Anomalinoides sp., Pullenia sp., 底栖胶结壳有孔虫 Haplophragmoides sp., Karrorulina hokkaidoana, Clavulinoides sp., 以及浮游有孔虫 Archaeoglobigerina blowi, 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 Hedbergella flandrini. 这些有孔虫均是晚白垩世海相地层中 广泛分布的类型. 浮游有孔虫确定化石产出地层时代限于 Coniacian 晚期至 Santonian 期. 更为 重要的是, 这些有孔虫化石为松辽湖盆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期湖海沟通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直接 证据.
快讯
2010 年 第 55 卷 第 35 期:3433 ~ 3436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有孔虫的发现: 来自松科 1 井 湖海沟通的证据
席党鹏①, 万晓樵①*, 冯志强②, 李顺①, 冯子辉②, 贾建忠①, 荆夏①, 司伟民①
2010 年 12 月 第 55 卷 第 35 期
图 1 研究区地理位置
化石的处理与分析. 微体石以 100 g 为标准进行碎样和分析, 然后用 250 目的网筛过滤. 所有的有孔虫标本均 用细毛刷在双目立体显微镜下从处 理后的沉积物中挑选. 通过细致的挑 选、鉴定和分析, 有孔虫化石主要出 现于嫩江组一、二段的一些层位. 有 孔虫化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扫 描电子显微镜室完成.
地球化学参数在判断海陆相环境上 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有学者对 松 辽 盆 地 的 海 侵 事 件 提 出 质 疑 [10,11]. 虽然松辽盆地介形类、孢粉、沟鞭藻 等微体化石已有详尽研究[7,16,17], 但 迄今尚无关于有孔虫的报道. 作为晚 白垩世以来海相地层中分布最为广 泛的微体化石, 有孔虫在恢复古环 境、确定地层时代和探讨海侵问题上 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虫分子为西太平洋区晚白垩世的常见 类 型 [20]. 目 前 所 发 现 的 浮 游 有 孔 虫 主要分布于嫩江组一段下部. 综合上 述浮游类型的时代特征, 可以初步得 出嫩江组一段下部所对应的时代大 致限于 Coniacian 晚期至 Santonian 期 之间. 更为精确的时代的确定, 还有 待于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有孔虫化 石的发现.
本文作者在松科 1 井嫩江组一、 二段的部分层位发现了较为丰富的 有孔虫化石, 这在松辽盆地尚属首 次, 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海侵事件、古 湖泊环境和烃源岩的形成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这些有孔虫
化石的初步研究结果予以报道, 以 期为松辽盆地的海侵事件提供直接 证据.
松科 1 井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 陷区(图 1), 是世界上第一口陆相白 垩纪科学钻井, 由“松科 1 井南孔”和 “松科 1 井北孔”构成, 本文的研究主 要针对松科 1 井南孔. 松科 1 井南孔 取心井段从 1915.00~968.17 m, 取心 层段涉及泉三段上部至嫩二段下部 的所有地层, 其中嫩江组一段至二段 下部的取心井段从 1128.17~968.17 m, 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 并夹有少量白 云岩、油页岩薄层[18].
Takayanagi, 侧视. m913. 10, Karrorulina hokkaidoana Takayanagi, 侧视. m913
致谢 感谢高远和沈阳在样品的采集和化石鉴定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 王成善教授在有孔虫的发现及研究过程中始终予 以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34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0 年 12 月 第 55 卷 第 35 期
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②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 163712 * 联系人, E-mail: wanxq@
2010-09-27 收稿, 2010-10-11 接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6CB701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16)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科技创新扶持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Yang W L, Li Y K, Gao R Q. Daqing oil field, a giant field with non-marine origin in China. AAPG Bull, 1985, 69: 1101—1111 2 黄清华, 陈春瑞, 王平在, 等.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生物演化与古湖泊缺氧事件.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8, 15: 417—425 3 张弥曼, 周家健, 刘智成. 东北白垩纪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和沉积环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15: 194—198 4 顾知微, 黄宝玉, 陈楚震, 等. 中国的瓣鳃类化石.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6. 1—522 5 顾知微, 于菁珊. 松辽地区白垩纪双壳类化石. 中国古生物志, 188 册新乙种第 32 号, 1999. 1—155 6 高瑞祺, 何承全, 乔秀云, 等. 松辽盆地白垩纪两次海侵的沟鞭藻类新属种. 古生物学报, 1992, 31: 17—29 7 高瑞祺, 何承全, 乔秀云. 松辽盆地白垩纪非海相沟鞭藻、绿藻及疑源类.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1—68 8 王璞珺, 杜小弟, 王东坡. 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沉积层序与海陆沟通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 岩相古地理, 1995, 15: 14—20 9 叶淑芬, 魏魁生. 松辽盆地白垩系的密集段及海水进侵的新证. 地球科学, 1996, 21: 267—271 10 黄福堂, 迟元林, 黄清华.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海侵事件的质疑.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26: 104—107 11 李杰, 茅绍智, 徐钰林, 等. 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陆相沟鞭藻及疑源类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现代地质, 2000, 14: 267—272 12 侯读杰, 王铁冠, 孔庆云, 等. 松辽盆地原油和沉积物中 C31 甾烷的发现与意义. 科学通报, 1998, 43: 740—742 13 Hou D J, Li M W, Huang Q H. Marine transgressional events in the gigantic freshwater lake Songliao: Paleont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