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结果分析视角下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结果分析视角下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摘要:不同的政策将在不同的国情下产生不同的政策结果。对于不同政策结果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本文立足国内外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对比及结果分析,试图从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中获取经验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结果分析;国外经验借鉴;公共政策完善机制

一、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结果分析

威廉·N·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将保障性住房政策归为公共政策中的重要一项。由此,对于住房保障政策的结果分析主要由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利益相关者以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环境三要素构成。

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结果分析标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事实标准

保障性住房的事实标准分析主要集中在政策产生的实际可见的效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主要考虑的是政策资源的使用与分配是否正确,以及如何进行使用和分配。

二是效率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涉及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即是否在投入与产出中达到了最高的效率,或者说该政策的公布是否获得了需要的资源。

三是效果标准。该标准的测量主要是政策的目标实现后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程度。

四是受众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受益人群(即低收入人群),根据低收入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作出裁定。

(二)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主要是用于无法进行量化的一些指标,通过相对量的指标进行测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公平性。即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引起的收益、价值在不同的社会群众间的分配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平取向。

二是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保障性住房是针对人群的需求、价值的满足和契合情况,明确了二者价值期望的吻合度。

三是适宜性。主要衡量所需要的政策结果是否能够真正具有价值或值得去做,该结果要考虑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处理。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结果分析

我国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预期目标有以下三点:能够平衡我国目前的住房价格;人人都能有房住,人人都买得起房;形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居住社区。

(一)事实标准分析

一是在经济、效率标准的完成程度下。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快速推进,全国保障房的开工率逐月上升,7月份达到72%,9月达到98%。截至10月底,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目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商品房的投资疲软问题。2012年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虽然目前保障性住房实施的情况较为良好,但民众的需求是否与保障性住房相匹配仍旧是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公共租赁房还存在有政府人员的寻租、贪污等行为存在,保障性住房仍无法在较大范围内普及生活水平较差的人群。

二是效果标准。该标准的测量主要是政策目标实现后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程度。保障性住房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由于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后常造成住房隔离情况,中低收入人群多居住在城市最外圈,导致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情况严重,使得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下降,增加了生活成本。主要表现在:交通费用的增加,加大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交通拥堵增加了时间成本等。

三是受众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受益人群(即低收入人群),根据低收入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作出裁定。对于政府而言,大多考虑的是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希望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来调整全国的房价水平;具体的执行部门也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但是由于管理职权有限,建设资金无法全面到位,整体的保障性住房供需问题仍相对突出。

(二)价值标准分析

价值标准主要是用于无法进行量化的一些指标,通过相对量的指标进行测量。主要体现为公平性、充足性与适宜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住房资源的作用加强,解决住房问题过度依赖市场机制,但“市场失灵”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房价过高、居民买不起房的情况。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主要面向无法通过市场与保障途径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家庭。体现出了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性。

三、由结果分析透视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缺陷

(一)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不足

1、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更多的将资金投放在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工程,一味追逐商品房建设,而忽视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由此暴露出了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投入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

2、金融配套措施不及时。我国目前的住房金融政策集中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消费信贷政策。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率较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目前还没有专门开设相应的保障性住房金融政策。

(二)保障房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1、准入机制存在问题。现在的保障性住房认证管理工作难以核查。其一,家庭收入状况审查难度较大。居民的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样化,导致个人信息收集困难,审查难以准确无误。第二,审查、监督机关存在缺陷。由于相应的机关部门人员有限,导致各项工作的分配人员集中,并且难以做到每家每户的深入调查,监督机制出现缺失。

2、退出机制形成较难。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保障性住房数量较少,一些居民一旦拥有了住房的使用权,不愿退出。而只要相应的居民购买了保障性住房便终身拥有,福利固化,公平性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