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君主制与民-主制本是水火不容的,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虽然仍然规定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与的时候,执行法律。

政府的任何权力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实施的,并在国王的只会和监督之下执行的,比如缔约、宣战、任命首相等。

但事实上这些决策并不是由国王淡定制定执行的,二十由议会或者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因此这就使得君主制与民-主制结合了起来。

2、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英国的赢回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人民普选产生,这样组成的两院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

受到洛克思想的影响,英国人深信主权在民,所以代表人民的议会在理论上是至上的,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具有最后控制权的代议机构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议会主要有立法权、财产权、监督政府权、部分外交权等。

英国的司法权相对弱小,也从属议会。

法官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任命。

内阁实质上市英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但一直以来,议会和内阁的权力一直处于消长的状态。

3、独特的两党制英国的政坛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把持,除此之外虽然还有一些小党,但是难成气候,英国的议会和内阁主要都是由大选的多数党来把持的,这与其他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不同的是,其在野党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反对党领袖领取国家支付的俸禄,组织影子内阁,在立法阶段对执政党的立法提出批评或反对,并参与协商决策,因此英国反对党实质上是支付体制内的政党,英国反对党的特殊地位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多见的。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三)(2007-01-03 15:22:00)转载▼三1867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

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腐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

英国在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政治地位的关于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采用自由主义政策,借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工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必然要求增强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力以制定符合自己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浴血奋战的同时,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也在争取自己的权利。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就是突出的一例。

虽然总体上来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迫使资产阶级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1842年议会通过“矿工法”;1844年通过了“工厂法”;1847年又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法”。

工业阶级势必继续奋斗。

但当时无论是自由党上台,还是保守党执政,均是只做表面文章。

仅仅口头上承认选举制度确实已有改革的必要性,但未做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1857年,英国爆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后,工人运动在1859—1860年伦敦建筑工人罢工以后开始复苏,工人阶级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又表现出来,工人群众要求实现普选权的运动又逐渐恢复。

自由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极力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以拉拢选民,保守党却坚持改革,以限制选举,借以避免威胁到其在议会中的席位。

但是却遭到群众的极力抵制。

在工业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保守党内阁为保有统治地位,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至于失去议会多数,不得不表示同意支持改革。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

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

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

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下面是分享的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一共有过多少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一共有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的权利获得了增长,拥有选举权的人民大范围的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1832年议会改革: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势力逐渐的增强,于是要求与占据统治地位的旧贵族重新分配国家的统治权力,于是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通过改革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会席位,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治理国家的权利,于是与土地贵族更加紧密的联合起来,采用自由主义的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也要求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于是这次改革重新调整选区,取消“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

1884年议会改革:19世纪末英国工业垄断地位逐渐的丧失,资产阶级两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于是他们都采取对内实行较小的改良,对外加强侵略和扩大殖民地的政策。

这次改革再次扩大公民权;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英国的议会经历了三次改革,达到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怎么样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

课题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课程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英国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一)光荣革命1.背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凭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权利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1.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2.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

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以后,英王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失去行政权。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历程:(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1)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历史趣谈英国议会改革时间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历史趣谈英国议会改革时间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导语:英国议会改革是指的十九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三次重大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
英国议会改革是指的十九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三次重大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不仅仅大大的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且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使得资本主义民主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一:1832年,这一年的议会改革提升了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中的议席,使得资产阶级获得了比较大多的议席,提升了资产阶级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这次改革使得英国人看到了采用和平的温和的方式获得制度变革的可能性,使得资产阶级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获得国家管理权的可能性。

也可以说这次改革开辟了英国非暴力革命的先河,直接的促进了以后两次改革的发生。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二:1867年,这一年的议会改革使得资产阶级成为了最高权利机关议会中的主导力量,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由于选举权范围的扩大,使得之后的政党在选举中要关注选民的意见,极大的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得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个时候的工人拥有了选举权。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三:1884年,这次改革再次扩大了选民资格,但是选民的选举权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妇女这个时候还没有选举权,农业工人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选举的权利。

通过以上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可以看出,英国议会的改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的进行的渐进式的改革,这
生活常识分享。

世界史英国议会改革

世界史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议会制度发展的特点
在传统与变革中渐进发展的英国议会制度在世界民主进程中,英国方式以其中庸、妥协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英国很多民主制度都是中世纪传承下来的,特别是以议会制度 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已经有 700 多年的历史,仍然在保持传统中变革发展,焕发着民主的光 彩。 1.英国议会制度始终贯穿着在传统与变革中渐进的发展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英国,由于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斗争竟可一般以融合而告终, 冲突各方既在融合中被扬弃,又在融合中被保留,结果就融合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在英国,现代性既是‘传统’的自然传承,又是‘现代’的不断涌现,因此,可以说,英 国现代化是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实现的,这就造就了英国的和平、渐进、改革之路。”我 们可以发现,现代英国的民主制度都是在历史的冲突中形成的,是冲突双方长期斗争中相融 合的结果。国王与贵族的对立导致议会的产生,国王、封建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导致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贵族寡头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立促成议会改革的进行,而资 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又致使政治改革的深入,而每一次斗争,英国都选择了妥协,选择 了走相互融合的道路,因此,英国的民主制度也逐步现代化。 2.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呈现原创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英国首创议会制度,至今有近八百年历史了,但是仍然保留了“两院”制。社会动荡时,英 国的上层阶级在奉行保守主义的时候,不失主动灵活地进行有限的改革,以避免革命带来的 流血冲突。社会安定时,英国议会注意统筹兼顾各阶层的利益,逐渐建立新的机构和制度, 以调和各阶层的利益。“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是英国议会制度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 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他们在追求政治目标时,善于采用温和方式调和阶级矛 盾,解决社会问题。 3.英国议会制度是现代民主发展的标志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象征,如同密尔所分析的那样,是现代民主的必要形式。在议会 中,每一种利益和意见,都能在政府以及其他利益和意见前面进行辩护,这是“最重要的一 种政治制度和自由政府的头等好处之一。”可见,英国议会制度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是巨大的,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联邦的建立和 英国政治文化的传播,英国的议会制度被不少国家效仿和借用。英国议会制度扩大了民众政 治参与,特别是选举权的普遍实行,逐渐形成了西方民主机制中的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

对英国议会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对英国议会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对英国议会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对于英国议会改革,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意见:
1. 引入比例代表制:目前,英国议会采用的是多数制选举制度,这导致政党之间的代表权不平等。

引入比例代表制将使得议会代表更能反映选民的意愿,提高政治信任度。

2. 减少上议院成员数量:英国上议院目前拥有超过800位成员,数量庞大且出席率低,严重影响议会决策效率。

减少上议院成员数量和提高出席率将使得议会更加精简和高效。

3. 强化议会监督权力:议会应该更加积极地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力,包括对政府决策的审查和监督。

建立相关机制,确保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和问责制。

4. 提高议会组织透明度:议会应该加强信息公开,确保议员参与决策的过程对公众透明。

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和会议记录,使公众对议会活动有更好的了解。

5. 加强议会对社区和地方政治的联系:议会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地方政治,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自治权力。

加强议会与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议会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桥梁的角色。

6. 推动议会多样性:议会成员的多样性对于代表民众利益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推动议会多样性,包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少数族裔、女性和弱势群体,增加他们参与政治的
机会和声音。

7. 审查议会工作方式:议会应该不断审查和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包括减少冗长的辩论时间,提高议会会议的效率,以及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反对党和独立议员发表意见,确保议会能够更好地履行代表民众的职责。

英国的议会改革名词解释

英国的议会改革名词解释

英国的议会改革名词解释英国议会改革是指对英国议会体制的重大改革,旨在提升议会的代表性、民主性和效能。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英国经历了多次议会改革,这些改革对英国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英国议会改革的几个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

1. 国会 (Parliament)国会是英国议会的正式名称,由上下两院组成。

上院被称为伦敦议会 (House of Lords),下院被称为下议院 (House of Commons)。

两院共同对国家的立法、预算和监督行政部门的工作负责。

2. 下议院 (House of Commons)下议院是英国议会的下层,由民选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一个选区。

下议院具有较高的民主性,负责制定和通过法律,监督政府工作等。

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多数制,即在每个选区中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当选。

3. 伦敦议会 (House of Lords)伦敦议会是上议院,由贵族和部分教会代表组成,同时包括一些终身贵族和包括主教在内的高级教会官员。

伦敦议会的成员由君主任命,通常是基于政治和专业背景等方面的经验。

尽管上议院在立法方面有权力,但其权威受下议院的制约,并逐渐丧失了一些特权。

4. 选举 (Election)选举是通过投票选择政治代表的过程。

议会选举通常是英国议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选举过程中选民通过投票决定候选人的当选情况。

议会选举一般按照特定的选区进行,选民在各自所属选区中选举代表。

5. 选区 (Constituency)选区是英国将国家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选票发放区域的方式,每个选区对应一个议会席位。

根据英国议会改革的不同阶段,选区的划分和数量会有所调整,旨在实现更公正的代表性。

6. 多数制 (First Past the Post)多数制是英国议会选举的主要选举制度。

根据多数制,获得相对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将会赢得选举,无论其得票率是高是低。

这种选举制度有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议会多数党,并使政府形成和运作更加高效。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在英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十九世纪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的现代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力量的变化催生了新兴阶级的出现,他们迫切要求在政治领域享有发言权。

虽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此时的英国议会仍旧掌握在贵族寡头手中,新兴阶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议会改革运动。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地区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工工业城市崛起,人口大量增加。

但英国下议院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一些衰败选区,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反之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

而且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康沃尔在议会有四十四席,而苏格兰有45席,但苏格兰人口却有康沃尔八倍之多。

除议会议席分配失衡外,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在英格兰及爱尔兰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男性选举权,苏格兰200万人口中更仅有3000人有选举权。

而且选举方式上采取公开投票法,选民无法对自己的投票取向保密,很多时候屈服于有势力人士的威迫利诱,被迫投票给他们。

面对这种国内形势,英国国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

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

第16卷 安康师专学报 V ol116 2004年2月 Journal of Ankang T eachers C ollege Feb12004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冯广圣(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南充637002)摘 要: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

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2004)01-0010-04①A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the Three P arliamentary R eforms atthe Times of R 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FE NG G uang-sheng(Department o f History,China West Normal Univer sity,Nanchong637002,Sichuan,China)Abstract:Parliamentary reform was the mainstream of politics in Britain in the19th century.It made a start in the18th cen2 tury and continued in the20th century.In the19th century,there were three parliamentary reforms,which were marked with the advancing feature with the times.It showed the basic trait of British social reform.The pattern of changing timely and peacefully was the prime trait of British social development.K ey w ords:Britain;parliamentary reform;right of vote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之1832年议会改革及内阁膨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之1832年议会改革及内阁膨胀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背景:光荣革命 二、过程: (一)确立: 限制王权的法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 拥有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议员。1830年 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但议会 却被贵族所垄断;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没有资格选 举自己的议员;而南部一些衰败城镇,有的几乎无 人居住,但却拥有代表名额,某些人趁机到这样的 地区来竞选;
西班牙国 王卡洛斯 一世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西班牙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选举权不断扩大,体现了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议会选举 权的扩大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走向完善的体现。 思 1969 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 考 : 都享有选举权 这 体 1928 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现 1918 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了 什 么 趋 降低农村选民财产资格,使选民人数增 1884 势 加了200万 ? 1867 降低城镇选民财产资格,使选民人数增 加了100万 1832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获得了更多的参 政权和选举权
知识总结2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特征? 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 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 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形成背景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

《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

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并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15世纪末在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形成。

由于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

他们对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

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

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

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

英国的现代化进程特点

英国的现代化进程特点

英国的现代化进程特点
第一、制度创新,引领世界现代化潮流。

第一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

第二阶段:18世纪20年代,形成了议会内阁制。

首相任命内阁成员对议会负责。

第三阶段:19世纪的议会改革。

第四阶段:20世纪的改革。

20世纪30年代的《威斯敏斯、特法》,调整英国与殖民地自治领的关系,把大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

二战后初期,确立“福利国家”制度,保持了社会长期稳定。

20世纪70年代,当福利制度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露时,英国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二、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是英国现代化的推进器。

第三、英国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殖民地。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的地位,在炮舰政策下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此后,殖民地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资本输出场所,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第四、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是英国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光荣革命后,英国先后出现过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等,英国先后通过改革,达成相互妥协,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英国政党制

英国政党制

英国政党制:一、第一次议会改革前的政党政治及其特点阎照祥先生以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为界,认为从光荣革命到1830年,英国政党组织发展曲折,呈现出若干阶段性特点。

第一阶段:立宪君主制初建时期,这时议会中下院议员不是简单地划分为两个政党。

就组合方式来看,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由海陆空军军官和政府官员组成。

第二类体现为一个或几个贵族为核心的家族式小集团。

其中部分集团属于辉格党或托利党。

第三类主要是未参加任何党派的乡绅。

他们分别被笼统地称为“宫廷党”或“地方党”。

第二阶段:18世纪前期,具体为1714-1760年间,部分辉格党人大权独揽,实行寡头统治。

此时出现了一些反对派。

但反对派的组织情况相当复杂,缺少众望所归的领导者。

第三阶段:乔治三世在位前期,辉格党分裂为4个派别:纽卡斯尔派、坦普尔派、格兰尔派和“布鲁茨伯里帮”。

出现“有组织的反对党”——罗金厄姆派。

第四阶段: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辉格党分裂,导致托利党人占了优势地位,造成了数十年的托利党寡头统治。

第五阶段:19世纪初,政党组织工作加强,督导员制度形成。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英国政党呈现出4个特点:1、局限性,即各党派主要在议会中活动;2、分散性。

表现为党派林立,派系庞杂。

3、断续性,或称非连续性。

政党分裂、重组,导致这一时期没有两条前后一贯的、平行的政党发展沿袭线;4、不稳定性。

政党产生消失或规模变化,都很频繁。

但不可否认,这一时期政党在组织方面也显露出由封闭向开放、由分散向集中、由断续性向连续性、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第一次议会改革后的政党制度及其发展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初步改变了英国下院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动摇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

尽管如此,1832年议会改革仍然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阎照祥先生将之视为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

这次改革暂时调整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打开了议会大门。

从“光荣革命”到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缓慢的、轻微的。

英国议会制辩论 简介

英国议会制辩论 简介

英国议会制辩论简介
英国议会制辩论简介。

辩题,是否应该对英国议会制度进行改革?
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今天我们将就英国议会制度是否需要进行改革展开激烈的辩论。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英国议会制度已经存在了数百年,是英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传统和稳定;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认为现行的议会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支持者认为,英国议会制度是历史悠久的,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相对成熟的政治体系。

议会制度的稳定性和传统价值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轻易改动。

此外,议会制度的权力分立和议会监督政府的功能也是其优点之一,有利于保障民主和权利的平衡。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现行的议会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议会的选举制度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地区的选民代表权受到削弱。

其次,议会内部的程序和规
则也存在着僵化和官僚化的现象,影响了议会的效率和透明度。


重要的是,议会制度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时,可能已经不再适用,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就英国议会制度是否需要进行改革展开深入的
讨论和辩论,以期找到最适合英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感谢各位评委
和观众的聆听。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A.议会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B.议员有在议会活动的自由 C.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D.议会有限制国王的权力 解析 注意材料中“时常聚会”一词。
4.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 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 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当今除英国外,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伊 丽莎白二世
丹麦女王玛 荷兰女王贝 格丽特二世 娅特丽克丝
挪威国王哈 拉尔五世
西班牙国 王卡洛斯 一世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 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非洲:毛里求斯 美洲:加拿大、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 伯利兹、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牙买加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图瓦卢 、
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 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 )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解析 限制。 《权利法案》规定议会主权,王权受到了
3.《权利法案》中:“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 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聚会。”其涵 义是 ( )
卡梅伦上台组阁一定是具 备了什么条件?
首先,保守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 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保守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 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 拥有一半以上的席位;
再次,他本人必须是保守党领袖;
英国现任首相, 保守党领袖卡梅伦。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

第七章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

第七章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

二、英国的议会改革
(一) 19世纪30年代前的英国议会概况
英国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经历了近300年的 漫长历史时期,它是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广 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土地贵族、大资 产阶级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 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 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 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杜绝 了回复到君主专治时代的可能。
※ 英国的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制”,是指内 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 组织形式。 ※ 基本原则: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充任 ∆内阁成员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质询 ∆ 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应辞职或 重新大选
※ 内阁制的形成 * 贤士会 大议会 小议会 * 枢密院 威廉三世时期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 已名存实亡。共和国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 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 违反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 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 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 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 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 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 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乔治一世时期
1937年《国王大臣法》颁布
2. 英国政府各部的设置(19世纪)
财政部 中央政府机构 (内 阁) 贸易部 内务部 教育部 农业部 ··· ···
国内税务委员会 关税委员会 邮政委员会 林木土地委员会
注:内阁与国务会议员虽然都是大臣,但大臣不一 定是阁员。.阁员都是当前执政党中的 领袖人物。 各部部长 不管部部长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知识点一光荣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

(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为共和国。

(2)共和国时期,查理二世乘机复辟,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3)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从此,议会权力大增。

光荣革命
知识点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
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2)影响
①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
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议会权力的确立。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改革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社会形成了三大阶级六支力量,19世纪20年代中期,六支力量中的五支都主张改革。

由于乔治三世排斥辉格党, 因而他们也成了反对派,于是也就反对“腐败的旧制度” ,成了改革运动的同情者。

但他们支持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而避免革命,他们希望在财产的基础上与中等阶级结成同盟,防范下层人民的革命。

后来,正是在他们手上完成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而改革的结果恰恰是把中等阶级吸收到政权中来。

辉格党集团的存在对英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是关键,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改革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反对改革的托利党集团,在他们统治下,英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端保守的时期。

托利党反对在政治制度中作任何变动 ,生怕微小的变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彻底崩溃。

但反对改革的立场使他们越来越孤立,终于成为孤家寡人,因而阻止不住改革的潮流。

1832 年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18万,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而且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

第一次议会改革启迪我们: 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变革最为明智,与时俱进,才不会为时代抛弃。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并没有消除英国在选举方面所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民主制度。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是什么英国议会改革在十九世纪一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

通过这三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逐渐的获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利,并且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步的获得了提升,直至达到资产阶级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议会中占据主要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一:英国议会改革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旧贵族掌权时代逐渐的渐进式的演化成为资产阶级掌权的三次变革。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就是提升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中的地位,削弱和限制已经在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的旧贵族的权利,通过三次议会改革,旧贵族在议会中所拥有的管理国家的权利逐渐的被资产阶级夺取,旧贵族权利的削弱和资产阶级权利的增强是三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二:英国议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逐渐的放宽了选民的条件,使得选民从一开始的以身份地位决定选举权,逐步的发展成为依靠财产的多寡来决定选举权,这种改变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三: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占据的形势,加入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得资产阶级在管理国家的权利机构内拥有了自己的权利,同时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此之后各个政党想要执政就需要得到广大的选民的支持,可以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英国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不同时期的改革具有不同的背景。

下面介绍一下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一: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迅速的在英国的各地展开,工业革命造就了大量的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起来之后自然会争取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国家的管理,于是工业资产阶级与旧贵族达成了妥协,对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议会进行了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英国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英国最高的立法机关,是由早期为君主提出治国建议的政务会发展而来的,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在十九世纪一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

通过这三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逐渐的获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利,并且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步的获得了提升,直至达到资产阶级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议会中占据主要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一:英国议会改革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旧贵族掌权时代逐渐的渐进式的演化成为资产阶级掌权的三次变革。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就是提升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中的地位,削弱和限制已经在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的旧贵族的权利,通过三次议会改革,旧贵族在议会中所拥有的管理国家的权利逐渐的被资产阶级夺取,旧贵族权利的削弱和资产阶级权利的增强是三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二:英国议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逐渐的放宽了选民的条件,使得选民从一开始的以身份地位决定选举权,逐步的发展成为依靠财产的多寡来决定选举权,这种改变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三: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占据的形势,加入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得资产阶级在管理国家的权利机构内拥有了自己的权利,同时使得
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此之后各个政党想要执政就需要得到广大的选民的支持,可以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英国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不同时期的改革具有不同的背景。

下面介绍一下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一: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迅速的在英国的各地展开,工业革命造就了大量的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起来之后自然会争取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国家的管理,于是工业资产阶级与旧贵族达成了妥协,对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议会进行了改革。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国际形势是法国在1830年爆发了七月革命,这让英国的当权者看到了资产阶级的巨大力量,如果不能通过改革给与资产阶级一定的权利,那么就可能面临着暴力革命,正是出于对暴力革命的忌惮,所以当权者与资产阶级实现了妥协。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也要求在国家的权利机构议会中占有相应的地位,提高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话语权,这个时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无产阶级也要求积极的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于是资产阶级要求对议会重新进行改革。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三:19世纪末英国工业
垄断地位已经逐渐的丧失,资产阶级两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他们都采取对内实行微小改良,对外加强侵略和扩大殖民地政策,农业工人仍被排除在选举大门之外。

英国议会改革的次数
英国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一共有三次:1832年议
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
英国的资产阶级的权利获得了增长,拥有选举权的人民大范围的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1832年议会改革: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资
本主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势力逐渐的增强,于是要求与占据统治地位的旧贵族重新分配国家的统治权力,于是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通过改革新
兴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会席位,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
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治理国家的权利,于是与土地贵族更加紧密的联合起来,采用自由主义的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也要求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于是这次改革重新调整选区,取消“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步降低了
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

1884年议会改革:19世纪末英国工业垄断地位逐渐
的丧失,资产阶级两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于是他们都采取对内实行较小的改良,对外加强侵略和扩
大殖民地的政策。

这次改革再次扩大公民权;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英国的议会经历了三次改革,达到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